佛堂講話 第三輯 序
佛堂講話第三輯
序
比丘凈朗
執(zhí)持阿彌陀佛名號,求生西方極樂國土,乃釋尊「無問自說,徹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有情,依斯徑登不退!勾艘环ㄩT之殊勝,歷代祖師,贊嘆備至。尤以永明大師稱為「萬修萬人去。」蕅益大師則謂「收機最廣,下手最易。」又嘆為「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惯^去的祖師大德們,修此法門而現(xiàn)前見佛報盡生西者,史不絕書。我國大乘八宗,最能普徧社會深入人心者,亦惟凈土,這是有其必然的道理。
慨自晚清以來,外道猖獗,邪說橫行,大大的影響了我國人心。而原在社會上廣泛代表佛教的凈土宗,隨之發(fā)生三種障緣,而大受打擊。三種障緣是:一、不信。二、信而存疑。三、迷信。第一不信者,為外道邪見之徒,誣念佛拜佛為迷信,為拜偶像。故毀寺興學,侵奪廟產(chǎn)之惡行,屢見不鮮。致多數(shù)優(yōu)秀青年,相率走入外道邪說之門,而扼殺了佛教新生的原素。第二信而存疑者,則不僅教外人士為然,即教內(nèi)學者亦且有之。歸納約有以下數(shù)類: 1.稍具文字知識者,以為念佛法門太淺,只是老太婆的佛法,不能接引上根奇特之士。 2.懷疑念佛法門太簡單、太容易。謂佛法如大海,以上智之士,窮畢生之力,尚難窺其涯際。只是一句阿彌陀佛,即能究竟成辦,似無此理。 3.有謂求生西方,乃逃避現(xiàn)實的弱者。只圖自利,似與以普度眾生為宗旨的大乘佛法不相應(yīng)。 4.有謂念佛法門最大的成就,止于生西,而不能現(xiàn)生開悟。不如其他法門之現(xiàn)生求悟,為直截了當。第三迷信者,一味的、虔誠的「念佛、拜佛」。但他「念、拜」的目的,是求人天福報。根本不明佛教的教義,不知道甚么是「了生死」。更不知道甚么是「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挂苑鸱▉碇v,就是「顛倒」,顛倒就是「迷信」。以這種迷信之心來念佛,不過種些善根而已,與佛陀悲愍度生之本懷,相去太遠了。
以上三種障緣,除外道邪說之因素外,在佛教自身,亦有其應(yīng)負的責任。一、道德學行兼?zhèn)涞拇蠓◣焸?不肯放下身段,深入社會基層去宏揚佛法,致一般國民乃至初機信眾,對佛法─尤其念佛法門的義理和行事,茫無所知。才發(fā)生誤解和歧見,而易受外道邪說之蠱惑。二、念佛方法,既覺籠統(tǒng)又嫌分歧。這種矛盾現(xiàn)象,實在是普徧的存在著。本來《佛說阿彌陀經(jīng)》,僅示「執(zhí)持名號」。至于「執(zhí)持」的方法如何?則經(jīng)無明文。歷代祖師們,見仁見智,各訂各的「執(zhí)持方法」。皆有其得力處,亦皆有其成就。惟于后世學者,則有契機或不契機。致念佛人難獲實際利益。甚至念了幾十年,還不能與佛法相應(yīng)。求其最簡單易行而普契群機者,則莫過《楞嚴經(jīng)》大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一法了!可謂法門中之法門,開示中之開示。然而「六根」怎樣「攝」法,又成問題了!竟使學者,聚訟紛紜,莫衷一是。
上述這些疑難,都是事實。例如「信而存疑」那幾種罪過,筆者即曾犯了不短的一個時期。如不急予解答,徹底糾正,則信心無從生起。信心不生,即無從發(fā)愿,修行就更談不到了。尤其為求人天福報而念佛的迷信者,更可憐了!欲求這些問題的解答,請讀這本《佛堂講話》。
這本《佛堂講話》,是民國五十年農(nóng)歷十一月間,基隆正道山海會寺舉行念佛七時,吾師源公上人的開示。內(nèi)容以《楞嚴經(jīng)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為經(jīng),博引其他經(jīng)論并插入公案掌故數(shù)則為緯。對于上述各種疑難,俱有精辟的破解。念佛法門與其他方便法門修行的難易,亦予以簡明的比較。尤其「六根」的「攝」法,開示特詳。其余有關(guān)斷疑、生信、求解、勸愿、導(dǎo)行諸端,無不苦口婆心,叮嚀懇切。義理豐富,詞旨暢達。聽者始而皇皇然如有所失,繼則欣欣然法喜充滿。允為暗路明燈,苦海寶筏。惜筆者六根暗鈍,筆滯如膠,所遺者十之八九,所記者十之一二。而上人隨機演暢,并無講稿,致遺漏者無從校補,是所憾耳!
本輯經(jīng)菩提樹月刊分期刊出,深得各方嘆賞,紛請印行專冊,俾廣流通。茲將付印,爰贅數(shù)語,以志殊勝因緣。
中華民國五十一年臺灣光復(fù)節(jié)序于凈土宗海會寺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