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業(yè)道經
《十善業(yè)道經》中文版本為唐朝實叉難陀翻譯,北宋施護所譯《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為同經異譯,本經出自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佛說海龍王經》,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釋迦牟尼佛在娑竭羅(意為:咸水海)龍宮,為龍王所宣說的經典...[詳情]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講記 緣起 開篇的話——為什么要學習《十善業(yè)道經》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講記(1)
緣起
我們知道,儒、釋、道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三大基本支柱。在它們的典籍中,有三篇歷來受到諸多大德推崇,甚而被稱為“儒釋道三根”。這就是《弟子規(guī)》(儒)、《佛說十善業(yè)道經》(釋)和《太上感應篇》(道)。
作為初學中華傳統(tǒng)文化者,或初學佛法者,首先需要打好根基。根基扎得正、扎得深,才有更高更大的成長能力;根子沒扎好,一開始沒有奠定正確的方向方法,往后的學習就要失敗夭折。
而打好根基的功夫,就要靠最根本的經典學習,和與經教相應的最基本的修持。那么,以上三篇,可以說就是我們打根基時首先需要學習和修持的根本經典。這就是所謂“三根”之意義。
有初學者接觸這三篇經典之后,覺得《弟子規(guī)》“簡單了一些”(此處的“覺得簡單”,應該說是初學者自己還比較簡單,未能理解文中蘊含的深厚宏大的精神);《太上感應篇》令人“震撼警懾”;而《佛說十善業(yè)道經》則“不太好懂”。這些感覺,一定角度上也反映了三篇經典各自的特點。
《弟子規(guī)》原來是教年少學子如何做人的基本道理的,現(xiàn)在卻顯得中國人男女老幼都迫切需要學習它,都迫切需要補這一課,可見我們在割裂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多年之后,在物質增多、精神缺失的環(huán)境下,連一些最基本的為善去惡的做人道理都淡忘了、不懂了,所以急需把過去對小孩子講的老道理拿來重溫、補習。它的話語雖然樸實簡白,但從孔子思想中概括出中國傳統(tǒng)德行的七個基本方面,指明應做和不應做的善惡行為,它和《佛說十善業(yè)道經》《太上感應篇》互映互補,也是學佛者必不可少的修持要求。
《太上感應篇》比《弟子規(guī)》內容有更多方面的延伸展開,并主要從因果懲罰的負面警告我們當畏懼因果,防非止惡,免遭惡報。它所列舉必須戒除的種種惡行具體清楚,直接明了,提醒我們處處檢點對照言行,改惡從善。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是三篇經典中難度較高的一篇。它主要從因果積福的正面激勵我們戒除十種基本惡行,告訴我們,戒離十惡,即能成就十善,即刻就有不可思議的福報與功德,并從豐富的佛教哲理,深入說明人生命運與善惡因果的緊密聯(lián)系。因其較難,故也正可使我們修學到更多的智慧。
修習佛法,按戒、定、慧次第進步,必先由戒入手,來個急剎車,趕緊止住我們由愚昧無明之心驅使一直不斷涌現(xiàn)的惡行惡習,讓我們一直在加速向惡道下墜輪回的步子停止下來,接著才可能開始轉變善惡因果的方向,改變命運,消災免難,往生善道,離苦得樂。
我們常聽到所謂佛法大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這就是著名的七佛通戒偈。在佛教經論中,多處講到如此斷惡修善的重要意義,《增一阿含經》中說:“于此賢劫中有佛名為迦葉如來,壽二萬歲,二十年中恒以一偈以為禁戒。一切惡莫作,當奉行其善,自凈其志意,是則諸佛教。”諸佛都是這么持戒修行并教導我們的?梢姷五戒十善等的奉持是何等的重要。只有從這里入手,妄心惡意才能止息,災障罪報才會消除,慈悲菩提才能生起,自凈意念的般若智慧才會顯現(xiàn),如此步步勝任高深的佛法修學,最終達致圓滿空覺的涅槃佛境。而佛說十善業(yè)道,教我們戒惡為善,也就成為我們打好根基、次第向上的第一步必修課。
2009年夏天,在安徽廣德縣佛教協(xié)會、靈山寺辦事處,上寬下見法師為廣德一方群眾作了為期七天的《佛說十善業(yè)道經》講解開示。這一殊勝因緣,幫助當?shù)卦S多有心向佛卻不知從何做起的人們,明確了最基本的斷惡修善的正確方向和方法。法師對經文的講解,獨具生動活潑、深入淺出的話語感染力,和結合生活、直指人心的攝受加持力,因此令聽眾深獲教益,歡喜贊嘆。
為讓更多的初學者共沾法益,北京天開煉心編寫小組發(fā)心特將這部《〈佛說十善業(yè)道經〉講記》編輯整理,印制成冊,以此流通,廣結法緣。
愿更多的朋友,有幸因學習這部《〈佛說十善業(yè)道經〉講記》而得入諸佛所教的智慧解脫之門。
我們深懷敬意,對上寬下見法師為《佛說十善業(yè)道經》所作如此精彩感人的講解,為大眾解惑明道之無量功德,報以不盡的感恩!
編者謹識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講記(2)
——教你改變人生命運的秘笈
開篇的話
為什么要學習《十善業(yè)道經》
十善業(yè)道就好比大地一樣,能夠出生一切,沒有大地能有樹木花草嗎?同樣,沒有十善業(yè)道,也不會有禪定、解脫,或者往生西方,都不可能。所以我們要知道學佛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不是重要的。
我們學習這部經典有五方面的意義:
第一,明了人生的業(yè)力因果的規(guī)律,也就是改變人生命運的業(yè)力因果的規(guī)律。
第二,為了能夠成就人天的果報。什么是人天的果報啊?就是人間天上的果報,也就是三善道。我們五戒十善修得好能夠不墮三惡道,能夠得到人天的果報,這就是有因必有果了。從十法界這個角度來講,成佛有成佛的因果,升天有升天的因果,做人有做人的因果,當畜生有當畜生的因果。為什么會當畜生呢?會不會很冤枉?為什么會當人?會不會很冤枉?會不會當神仙?是不是很僥幸?不是的,都是自己的業(yè)力因果所決定的。
做人有做人的因果,你看世界上每一個人是不是差別很大呀?高矮胖瘦還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人的心靈差異很大呀!同樣是這一百多斤的身體,可是人的心差別太大了,可能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假如我們不了解佛法的因果原理,我們就會怨天尤人,一天到晚抱怨:你看都是人,怎么他就當領導,我就什么都不是?同樣是人,他怎么就這么有錢,我怎么就這么窮?同樣是人,為什么別人就喜歡他,不喜歡我?同樣是人,別人就誹謗我,為什么不誹謗他?同樣是人,他就招人喜歡,我就招人討厭,什么原因呢?如果我們不明白因果的原理,我們就會覺得不公平。如果我們明白了因果的原理,一切都是公平的,因為我們的命運都是自作自受。學習了佛法,懂得了這個道理,你就會明白了。在現(xiàn)實社會中,我們也經?吹,當官的不見得就比他的部下能力強;皇帝不見得都比大臣要高明。因為每個人的因果不一樣,所以命運也不一樣,所以不相信因果的人就會怨天尤人。有一句話送給大家:各有因緣莫羨人。姚明長得高,他是體壇明星,一年收入幾億人民幣。莫要羨慕他,各有各的因緣。你有你的因果,他有他的因果呀。你也別瞧不起誰,各有各的因緣。我們只有從自身著手,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人生是無常的,如果你不努力,今天的皇帝可能就是明天的乞丐;今天的大老板可能明天就破產,欠一屁股債;今天當官的明天也許會成為階下囚;今天是村書記明天什么都不是了……這些都是無常的。
反之,一個貧窮的人,一個命運很差的人,如果經過努力,懂得了因果的道理,他最終也能改變命運。所以說,我們明白了因果的道理、無常的道理,我們就知道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因為窮也是無常的,富也是無常的,所以說富你別驕傲,窮你也莫要自卑,都是無常的嘛!
我們想不想來生的命運比現(xiàn)在要好啊?或者以后的命運比現(xiàn)在好啊?來世想不想不墮三惡道啊?你要不墮三惡道至少就得做人或者生天,那你就得修五戒十善,才能保證不墮三惡道。五戒和十善的內容大體上是相似的,所以我們也可以把五戒和十善比喻成人間天上的“護照”。你要想來生再做人,再到天上,你就得有護照。你想當天人,天上的人很有福報,修五戒十善當然是最基本的啊。天人他也沒有跳出輪回,要跳出輪回,至少要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都修不好,你想到極樂世界去,可能性就不大了。你說我不修五戒十善,我念阿彌陀佛,能不能去極樂世界?絕對不可能!你說我不讀小學,我直接讀大學可不可以?不可能的事情。人都做不好,想成佛,有可能嗎?不可能的事情啊!所以我們要成就這種人天的果報,就要修五戒十善,這樣的話呢,來生才能繼續(xù)做人或者生天。做人,才有修行的條件,你要當一個畜生,你想修行容不容易啊?你要生成一只豬你要修行容不容易啊?你讀得到這些嗎?能聽得懂嗎?聽不懂了,因為當了豬就沒有智慧了。在佛法里講,人道修學佛法是最好的。其他的宗教都強調什么?是不是講到天上去當神仙啊,或者到天堂,是不是?只有佛教跟其他的宗教不一樣,世界上其他的宗教都以天堂為歸宿,認為天堂是最理想的去處,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去天堂,唯獨佛法不這樣認為,佛法不是以生天作為目的,而是以解脫和通達這種圓滿的真理——解脫成佛作為目的。所以,做人比到天上當天人還要更好。因為從修行的角度來講,人間比天上修行的條件更好,因為苦樂參半。
問問你們,你們來學佛是為什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你來學佛的?是因為我們人生當中遇到了困惑、遇到了煩惱不能解決,所以說我找到了佛法想要解決煩惱。有一些人在很順的時候,想不到去學佛,后來遇到了煩惱,這時候想到佛法。有不少是這樣的人。那是不是也有很順的人找到佛法呢?也有,像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子的。我曾經見到有的人,他老板對他不好,他對他家人也不滿意:我怎么跟他們講信佛他們都不肯信……他對他的家人的意見很大,有很多的不滿。我說,那你是怎么來學佛的,如果說他們都對你很好,你還會想要來學佛嗎?他說想不到,就是因為他們對我不好,我才來學佛的。所以往往人生吃一定的苦是好事啊,修行當中有一定的苦頭吃更是好事,否則我們一天到晚就驕傲自得。而且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都是以人的身體來成佛的,沒有說是在天上成佛的,所以說這個人身在佛法里叫暇滿人身,這個人身是個寶貝。我們有幸得到了人身,是多生修來的。我們講人身難得,就是你一旦失去了人身,你再想得人身不容易啊。打個比方來講,你要墮到畜生道了,想再得人身容不容易呀?你看畜生是什么特點啊?愚癡,互相吞啖,互相殺戮,弱肉強食。要修五戒十善才能得人間天上,畜生所造的業(yè),你想想看要再修行,要想再得人身,你說難不難?你要是墮到餓鬼道,壽命很長,餓鬼道的眾生一天到晚饑渴難忍。打個比方講,三天不給你吃飯讓你學佛,你學得了嗎?你一天到晚想怎么樣吃啊,找些什么來吃啊。十年不給你吃飯,你還能學佛嗎?地獄道眾生就是如此,一天當中的那種強烈的苦,在鍋里煮你,你還能學佛嗎?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我們現(xiàn)在已經得到的人身,一旦失去了,再想得到人身,可能千萬億年都得不到了。所以,通過修五戒十善,就能夠成就人天的果報,因為就人身來學佛才是最好的所依。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只有把五戒十善做好了,來生才有資格繼續(xù)做人,這是第二個意義。
第三層意義是安定社會。我們這個社會是不是很混亂啊?你看食品假冒偽劣,藥品都敢造假……這些現(xiàn)象非常嚴重,什么原因呢?如果人人修五戒十善,這個社會馬上就安定了。所以說,大家相信五戒十善就能安定社會。
第四層意義,它是三乘佛法的基礎。什么叫三乘佛法呀?五戒十善能夠得到人間天上,那么人間天上是不是我們的目的呢?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么?成佛。三乘佛法,聲聞、緣覺、菩薩是解脫法啊。那么我們也講五乘佛法,五乘佛法是什么?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三乘佛法是解脫法,又講了四種圣人,十法界里頭,四圣就是通過這個三乘佛法來成就的。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這是四圣。他們是以什么為基礎呢?他們就是以五戒十善作為基礎。人間天上的確不是目的,但是這是你解脫的基礎。如果你連五戒十善都沒有做到,你想要解脫,不可能。所以說把人做好是三乘佛法的基礎啊。這個三乘佛法就好像三層樓一樣,最高一層樓菩薩乘,中間這層樓是緣覺乘,下面這層樓是聲聞乘,地基就是十善業(yè)道,就是這個人天乘。沒有地基有沒有一、二、三層樓啊?所以這個地基就是十善業(yè)道,非常重要啊。可是我們現(xiàn)在一些學佛人,尤其一些有文化的人,大乘經典讀遍了。我們也讀了不少經書,可是有幾個人能感受到,我們學到的佛法在生活當中很管用,就是能在生活當中一用就好。比如說我煩惱啦,我學的佛法馬上就能治我的這個煩惱,有幾個人現(xiàn)在能做到?比如現(xiàn)在有人罵你一句,有人誹謗你,煩不煩惱啊?不高興吧?煩惱吧?那你能不能用佛法解決呢?我們一般怎么解決?先辯論,跟他吵一架:你才那個什么呢,我才沒有什么,你才有什么……然后詛咒:如果你怎么怎么的,我就怎么怎么的……這是佛法嗎?你問問自己能不能用我們學到的佛法來對治我們遇到的這些煩惱。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學了這么多的佛法一點都用不上呢?就是因為他忽略了學佛法的基礎,沒有地基呀。成天在蓋一層樓二層樓三層樓,沒有地基呀,房子陷了,墻裂了。房子便宜,但危不危險?所以很多人嘴巴上學了很多的佛法,可是遇到實際情況當中用不上,有些人慢慢就對佛法沒興趣了:我學這么多,怎么還這么煩呢?不是佛法不好,是我們基礎沒有打好。所以說大家要知道,學佛法是指導我們生活的,是降服我們生活當中煩惱的,而不是好高騖遠的。
現(xiàn)在我們學佛往往有些很多偏激之處。比如說我?guī)煾甘悄衬澈苤母呱?我?guī)煾甘悄撤◣?hellip;…記住:你師父是誰,跟你一點關系都沒有。他學得再好,你不好好學,一樣不行;你師父沒有名氣,你好好學,一樣可以。你師父再有名氣,不等于你學佛就能學好。我們學的是大乘佛法,如果沒有人天乘的基礎,大乘修得起來嗎?我們學的是大學,可是如果你小學基礎沒有打好,你這個大學能學成什么樣啊!所以修起來肯定是很困難的了,很難用得上功夫。我們學過什么中觀啊、唯實啊、禪宗啊,大致這些,可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總是用不起來。這個唯實觀啊、這個中觀啊,到底怎么觀?觀不起來。由于在日常生活當中忽略了對五戒十善的修行,所以一打坐,靜不下來,一誦經,靜不下來,腦子就在那亂跑。有那么多問題,什么原因呢?因為沒有基礎、沒有實踐,哪來的定力啊!缺乏基礎,所以造成修行上的這些障礙。如果說這個房子沒有蓋地基,墻裂了,你怎么辦?你說是補墻啊還是趕緊把地基想辦法弄實啊?你一定要先把地基弄好,你一定要補到位,F(xiàn)在我們這個漢傳佛教地區(qū)啊,很多學佛人也存在這個問題,都說我們學的是大乘,泰國、緬甸說他們是小乘,事實上我們發(fā)心是不是大乘呢?我們連人天乘的基礎都不夠,所以說我們奢談大乘其實是很不踏實的。
所以,我們今天講這部經就是補這個地基,把這個地基重新來補一下。有些人會問了,那我修五戒十善,是不是不能解脫了呀?我修五戒十善是人間天上啊,那我能解脫嗎?如果說我們是大乘的發(fā)心,一樣可以解脫。有地基才有可能有三層樓的房子,但不等于有了地基就有了三層樓的房子了啊,你打了地基還得蓋,但是如果沒有地基一定蓋不成。你不要跟我講修禪、修凈、修什么,其實因為沒有基礎所以根本用不上功夫,你會發(fā)現(xiàn)學了很多年了,用不上功夫。我反復強調學佛次第,一定要講究基礎。這是第四層意義。
第五層意義,往生凈土的資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要有資糧。比如像我們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在學某法師,他是以弘揚凈土為主的,所以修這個凈土法門的人特別多。但是我們在學凈土法門過程當中,也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誤區(qū),這里面也可以談一談。有些人修凈土法門就認為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學那些經教干什么,我一門深入啊。我念阿彌陀佛就行,或者我只念《無量壽經》就行了,其他的經典不用學,甚至于你要是學其他經典就認為違反了“一門深入”了。這種說法對不對呢?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你通過這種方法來學習不等于所有人都必須通過這種方法來學習。比如說你生了病,吃了這種藥好了,不等于所有人生了病也都得吃這種藥。如果說是只念《阿彌陀經》,或者說只念某幾部經,其他經沒有用的話,那么佛講那么多經典干什么呀?某法師弘揚凈土法門非常得力,但是就怕我們有些人把某法師的話斷章取義。打個比方講,我這個講話,你們隨便把我中間講幾句話單獨拿出來說,這樣就會出問題。我說“把門關上”,你們就說:看,寬見法師講法的時候就會把門關上。我確實說把門關上,比如說風大,我說把門關上了,可是如果說里面空氣不好,我們就把門開開,你不要斷章取義呀。某法師曾經說過一句話啊:“三藏十二部留給他人悟。”但是這個話他說也不為錯,但是你斷章取義就錯了。這句話他有他的用意,針對某些人比如說看書有一定的障礙,或者對念佛本身缺乏信心——這樣的人來說的,而不是對所有人一刀切,都必須這樣子。有些人斷章取義:某法師如何如何說三藏十二部都不應該讀……那就冤枉某法師了。某法師講的經典多了,《華嚴經》啊、《金剛經》啊,這些都講過,所以不要斷章取義了。有些人卻把它當成是至理名言,假如每一個人都是一句,只念一句阿彌陀佛,三藏十二部留給他人悟的話,那么佛法的弘揚也許就隨著凈土法門的“弘揚”而結束了。三藏十二部沒有人去看,還需要它嗎?三藏十二部就沒意義了。
某法師也曾經說過,不提倡有些人去寺院,有這個說法吧?這個說法也是有針對性的。如果寺院里頭成天搞經濟,成天想掙錢,成天搞迷信,現(xiàn)在確實是有這樣的現(xiàn)象,不能說沒有,那么你到這樣的寺院里頭去,意義確實不很大。可是如果寺院里頭修正法,有善知識在這里引導,那你不去你就破戒,你不去那就是最大的損失。憑著自己的知見去理解佛法很容易導致錯誤。確實就是有人斷章取義,他就反對去寺院,這就走入另外一個極端。比如說廣德,我們在外地看見一個廣德人犯了罪,那我們是不是說廣德人都是壞人,可以這樣講嗎?比如說我在外面看見廣德一個學生考上了清華北大,我們是不是說,廣德的學生都考上清華北大了,可以這樣說嗎?不可以,所以一定不要斷章取義。
修凈土宗要修凈業(yè)三福,我們去極樂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才能往生。比如說我們要開車上北京去,先得準備什么?得準備油,還得準備一些錢,到時候得買吃的,沒錢過路費都沒有。還得準備點水,準備點干糧,有些低血糖的可能還得準備點糖……如果說沒有準備好油,你可能走了一半沒油了,在高速公路上拋錨了,還得找個拖車把它拖回來。凈業(yè)三福就是資糧。凈業(yè)三福是人天福、二乘福、大乘福。人天福是什么?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孝養(yǎng)父母算是排第一了,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然后是二乘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然后是大乘福,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有人問了:想去極樂世界是大乘,我們學習凈土是大乘,那搞人天福和二乘福干什么呀?你讀大學是不是得以中學和小學為基礎啊?所以說必須要修這三福。
我們講了學習《十善業(yè)道經》的五層意義,然后我們才能明白學這部經典的重要性,才會能有針對性地來學習這部經典。不管你修哪一個宗派——禪宗、凈土宗、密宗,修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你不管修哪一宗哪一派,都需要修這一部經典,都需要修十善業(yè),因為這是整個佛法的基礎。有一個本愿法門,日本的,現(xiàn)在傳到中國大陸來了。在中國大陸也有一個寺院,據(jù)我了解他弘揚的就是本愿法門。這個本愿法門事實上是有爭議的,我曾經到里面去了解過,他們也是修凈土的。我問他們一個問題:修本愿法門需不需要修五戒十善呢?他說不需要,只要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成佛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愿其中就有一愿。如果說是這種見地的話,這就有問題了。這個宗派是個年輕的宗派。我們修凈土法門需不需要五戒十善呢?非常重要,一定不能離開五戒十善,如果離開五戒十善可以修行成功的話,那么這一定不是真正的佛法。我們很多宗派都強調快,大家喜歡快啊,喜歡迅速成功啊,迅速成功的秘訣就是打好基礎,房子要想修好將來少花錢,能夠用得長遠,首先得把地基打好。我們靈山寺大雄寶殿,都是耕田的泡土,但是地基據(jù)說是花了代價的,打了好幾道梁,花了不少錢。又看不見,需不需要做這個工作?為什么花那么大代價?就是為長遠著想。后來大殿里頭又花了那么大代價,光彩畫就十幾萬,將近二十萬,你說這個地基如果將來不牢固,那彩畫還有用嗎?全沒用了。所以說地基就這么重要。所以大家對這部經典的意義、重要性一定要明確。依法不依人,按照真正的佛法而不是盲從盲信。那么前面講的是本部經典的意義。
以下按經文的段落大意,分為若干部分,分別講解。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講記(3)
——教你改變人生命運的秘笈
目錄
一
一、序分
二、世界是怎樣形成的
三、關于業(yè)力
四、五趣唯心造
五、透視“心”與“物”
六、業(yè)力、因果與命運
二
一、佛菩薩為何具有莊嚴相
二、了達因果才能正確規(guī)劃人生
三、深信因果才能“正見不動”
四、斷見和常見
五、三種福田
六、佛教與其他宗教的四點不同
三
一、念頭的訓練與心的改造
二、六念法門
三、念頭的觀察
四、善法與惡法
五、何謂十善
四
一、殺生的標準
二、培養(yǎng)慈悲心
三、不殺生的利益之施無畏
四、不殺生的利益之起大慈心
五、不殺生的利益之斷嗔恚
六、不殺生的利益之身無病
七、不殺生的利益之長壽
八、不殺生的利益之非人守護
九、不殺生的利益之常無噩夢
十、不殺生的利益之解怨
十一、不殺生的利益之不墮惡道
十二、不殺生的利益之命終生天
五
一、構成偷盜的條件
二、不偷盜的利益之資財盈積
三、不偷盜的利益之多人愛念
四、不偷盜的利益之人不欺負
五、不偷盜的利益之十方贊美
六、不偷盜的利益之不憂損害
七、不偷盜的利益之善名流布
八、不偷盜的利益之處眾無畏
九、不偷盜的利益之錢財、健康、辯才具足
十、不偷盜的利益之常懷布施的念頭
十一、不偷盜的利益之命終生天
六
一、不邪淫的利益
二、不妄語的利益
三、不兩舌的利益
四、不惡口的利益
七
一、不綺語的利益
二、遠離貪欲的利益
三、不嗔恚的利益
四、不邪見的利益
八
一、財布施
二、法布施
三、無畏施
四、布施的利益
五、按十善業(yè)來行布施
九
一、持戒
二、忍辱
三、精進
四、禪定
五、般若
十
一、慈——予樂
二、悲——拔苦
三、喜——隨喜
四、舍——平等
五、四攝法
十一
一、四念處
二、四正勤
三、四神足
四、五根
五、五力
六、七菩提分
七、八圣道
八、止和觀
九、方便莊嚴
十二
十善業(yè)道是一切圓滿成就的基礎
- 上一篇:關于《慈悲梁皇寶懺》的開示
- 下一篇:《佛說十善業(yè)道經》講記一 1 序分
- 自己業(yè)障很重,應如何改變?
- 修行什么法門會遇到五十陰魔?
- 把功德回向給別人,會被對方的冤親債主纏上嗎?
- 受五戒后可以喝紅酒嗎?燒菜能放料酒嗎?
- 弟子吃素,和別人吃飯時顯得格格不入,該怎么辦?
- 念再多佛咒,若念念貪嗔癡,還有功德和護法神?
- 喪失特別在意的孩子,要去尋找救他嗎?
- 偶爾覺得佛法好像一把枷鎖把我鎖住了,如何是好?
- 受五戒后因應酬,把酒戒給舍了,這樣如法嗎?
- 如何按時持誦經典為好?
- 寶寶經常生病,是因為過去墮胎的嬰兒嗎?
- 給家人買佛菩薩吊墜會擔什么樣的果報?
- 好的修行人是不是不應該討厭任何工作?
- 如何幫助不信佛的病人樹立念佛的信心?
- 去道場禪修可以提高定力、智慧嗎?
- 佛弟子可以開炸雞店嗎?會有因果嗎?
- 學佛與做生意之間是否有障礙?怎么辦?
- 敬畏心是什么?不敢看天王殿與敬畏鬼神的區(qū)別
- 釋迦牟尼佛為什么在畜生道也能修行?
- 不信佛的人都能往生,那還要精進修行嗎?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