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木訥的迦毗羅衛(wèi)人

  和諧木訥的迦毗羅衛(wèi)人

  朝禮迦毗羅衛(wèi)的過程中,無論在城里還是在城外,所見到的迦毗羅衛(wèi)人,都讓人覺得與眾不同。居民們不能住在城里,那里都已經(jīng)被保護了起來。但在城中巡禮時,會不停地有十個、二十個成群的小孩跟在你身前身后,喊來喊去。他們眉心都點著從沉香油提煉出來的紅色,中國人認為那是“美人痣”,印度人則以為是吉祥的標志,因為有信仰和上好香料的庇佑,人會逢兇化吉。偶爾有游客用鏡頭對準小朋友們,他們不會躲避,會齊刷刷地把臉直接湊近鏡頭,想看清鏡頭背后瞄準他們的那只眼睛。

  如果巡禮的方向有偏,他們會拉著你走上正確的方向,一直拉到城外印度教及耆那教徒所住的苦行村。那腰纏黃布,赤裸半身,頭頂挽著發(fā)髻,所有胡須都成了白色的苦行僧,就在那些村莊接受著供養(yǎng)。看到有中國人來,他們會“啊”地念起咒來,同時將右手舉起來。如果詢問這是什么意思,旁人會告訴說:“他在祝福你們。”

  村中的女士總在忙忙碌碌,一會兒搬出水罐,一會兒搬入水盆。從上到下都是民族服裝,當她們發(fā)現(xiàn)自己被關注的時候,會很靦腆地回頭向你看,質(zhì)樸而羞澀的表情中,顯露出對于外部世界的新奇感。

  農(nóng)田里種植著大量的油菜,黃花吹送出陣陣的香氣,把居民區(qū)的生活氛圍渲染得格外溫雅。城邊耕田人所驅(qū)駕的仍然是雙白牛,與佛陀當年看到的耕田人一模一樣。我納悶為什么要浪費一頭牛的力量耕種如此松軟的土地,況且要保持兩頭牛同時并行,需要很好的技術。收好的莊稼多半由婦女扎成大捆,由頭頂起來送到路邊的車上。弱小的身軀頂著巨大的稻捆,三五成群地一起走,真讓人忘了這是在現(xiàn)代社會。

  傍晚的時候,農(nóng)田里的忙碌者都回到村莊。生活區(qū)到處彌漫著薄霧和燃燒稻草的香氣,這是我最喜歡的小時候農(nóng)村的氣息,現(xiàn)在中國的農(nóng)村恐怕很難聞到了。身邊的白牛解開以后,自由地吃著草。犁田的工具就擱在房子旁邊,平日雙白牛拉動的木板車也停在旁邊,巨大的輪子是跟*輪一樣的造型。偶爾一兩位伯伯級的尼泊爾農(nóng)民走到門外,把頭巾分兩半扎在頭兩邊的他們,高鼻梁、大眼睛、黝黑的臉從你最先進入他的視野一直追蹤到你離開他的視線為止,很少眨眼睛。不管嘗試著向他們提出什么問題,他們總是聳一聳肩,攤開手,向兩邊平移著脖頸,表示聽不懂或回答不了所提的問題。如果偶爾有個小孩用手捅你,向你要錢,大人會馬上抓住小孩的手,一邊揍他,一邊把他拉開。

  十五六歲的女孩們喜歡在門邊三五成群地看朝圣者走過。她們的表情謙虛極了,瞪著大大的眼睛,不知道在期盼什么。希望她們期盼的是佛法。送給她們佛教的結(jié)緣品,她們高興地接受了。但轉(zhuǎn)念想起寒山大師的句子“念此那堪說,隨緣須自憐”,心里馬上又慚愧了起來,是該同情她們沒有信仰佛法還是該羨慕她們住在佛地?一時間竟沒了主張。真是應該“隨緣自憐”。∫苍S久住圣地,她們早有佛因,四方巡禮的我們才缺圣緣。所以對她們,心里猛然有了一種敬畏。對于敬畏的人,哪敢談什么同情?只是有時候真想大聲告訴她們:“知道嗎?您的先輩是佛陀。我們千萬里拜巡的是您的祖先。”我希望,我們的出現(xiàn)能使她們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佛陀。

  人類的因緣就是這樣奇妙,當年居住在城中的人民是何等自豪,然而今天,因為經(jīng)濟的落后,佛陀故鄉(xiāng)的人民對于外部世界竟顯示出這般的木訥。這是不是佛陀人民的善根?不得而知。只是沒有佛法在他們的生活中,真的讓人覺得萬分可惜。惟愿有一天,佛法能重新回到他們生活中。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