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八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八
七四八、日出經:本經敘述由于有正見而起正志,乃至正定之八正道,而生解脫、解脫知見。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太陽將出的前相,就是所謂光明之相的初光。像如是的,比丘之正盡苦邊、究竟苦邊的前相,就是所謂正見。此正見,乃由之而能起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勤)、正念、正定(以上為八正道,詳解在于七八四、七八五經)。
由于生起正定而正受之故,圣弟子之心會正,而會解脫貪欲、瞋恚、愚癡。像如是的,其心善于解脫的圣弟子,就得正知正見,而所謂: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四九、無明經:本經敘述如以無明為前相的話,就會生八邪道。若以明為前相時,則八圣道會生起。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以無明為前相的話,則由此之故,會生諸惡不善之法。這時,會隨之而生無慚、無愧之心。無慚、無愧之心生起后,就會隨之而生邪見。邪見既生后,就起邪志、邪語、邪業(yè)、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如果生起明為前相的話,就會生起諸善法。這時,慚愧之心也會隨之而生。慚愧生后,就會生正見,正見生起后,就會由之而生起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會依次第而生起。正定起后,圣弟子就能得解脫貪欲、瞋恚、愚癡。像如是的圣弟子們,得正解脫后,就能得正知見。就是所謂: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五○、無明經:本經敘述無明乃為諸惡不善法的根本,明為諸善法的根本。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比丘,會生起諸惡不善法,這一切都是以無明為根本的。是無明之所集,無明之所生,無明之所起的。為甚么呢?因為無明就是無知,也就是說,就是對于善,與不善
之法,都不能如實而知。對于有罪、無罪,下法、上法,染污、不染污,分別、不分別,緣起、非緣起,都不能如實而知。由于不如實而知之故,就會生起邪見。起邪見后,就會起邪志、邪語、邪業(yè)、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如果諸善法之會生起,這一切均為是以明為根本的。是由于明之集,明之生,明之起的。所謂明,就是對于善,和不善之法,都能如實而知。對于有罪、無罪,親近、不親近,卑法、勝法,穢污、白凈,有分別、無分別,緣起、非緣起,都能如實而知。如實而知的話,就是正見。正見則能起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正定起后,則這位圣弟子就能得正解脫貪、恚、癡。貪、恚、癡解脫后,這位圣弟子就能得正知正見。所謂: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五一、起經:本經敘述若起邪道的話,就不喜樂正法。若起圣道的話,就會喜樂正法。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在家,或出家之人,生起邪事(邪道)的話,是我所不說的。為甚么呢?因為如果在家,或出家人,起邪事的話,就不會喜樂正法。甚么叫做邪事呢?所謂邪見,…乃至邪定是。如果在家,或出家之人,起正事(正道)的話,就是我
所贊嘆的。為甚么呢?因為起正事的話,就會喜樂正法,善于正法。甚么叫做正事呢?所謂正見,…乃至正定是。」
那時,世尊即說偈頌而說:
在家及出家 而起邪事者 彼則終不樂 無上之正法
在家及出家 而起正事者 彼則常心樂 無上之正法
(在家的人,以及出家之人,假如起邪事的話,他就終究不會喜樂無上的正法。)
(如果在家,以及出家之人,發(fā)起正事的話,他的心里就會恒常的喜樂無上的正法。)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五二、迦摩經:本經敘述如果修習八正道的話,就能斷除五欲。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迦摩比丘曾詣佛所,到后,稽首佛足,然后退坐在一邊。他仰白佛說:「世尊!所謂欲者,甚么叫做欲呢?」
佛陀告訴迦摩說:「欲,就是所謂五種欲的功德(性能)。那五種呢?所謂以眼識而對于明色時,生起可愛、可意、可念,而長養(yǎng)欲樂。像如是的以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而對于觸時(耳對聲等都略),生起可愛、可意、可念,而長養(yǎng)欲樂,就名叫做歇。然而那些境,并不自會起愛欲,而對于那些塵境起貪著的,就名叫做欲!
這時,世尊即說偈而說:
世間雜五色 彼非為愛欲 貪欲覺想者 是則士夫欲
(世間的雜五色境〔色聲香味觸等境,以色境為代表〕,這些并不是自會起愛欲。會起貪欲的覺想,才叫做士夫們的愛欲。眾色相都常住在于世間里迷惑人,行者應該要斷除內心的貪欲!)
迦摩比丘白佛說:「世尊!寧有(是否有)一種道,一條跡,可以斷除此愛欲與否呢?」
佛陀告訴該比丘說:「有八正道,能斷除愛欲。所謂正見、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精進)、正念、正定是。」
佛說此經后,迦摩比丘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五三、阿梨瑟咤經:本經敘述甘露法就是涅藥界的異名。由于八正道可得。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一位比丘,名叫阿梨瑟咤,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而仰白佛陀說:「世尊!所謂甘露者,到底甚么叫做甘露呢?」
佛陀告訴阿梨瑟咤說:「所謂甘露,乃是界之名之說(涅槃界之異名)。然而我乃為了有漏滅盡之人,現說這個名。」
阿梨瑟咤比丘仰白佛說:「世尊!到底是否有一種道,有一條跡,將其修習,多多的修習后,能得甘露法與否呢?」
佛陀告訴該比丘說:「有的!所謂八圣道分。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是!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五四、舍利弗經:本經敘述八正道當中,前七正道乃為最后之正定之基業(yè)。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尊者舍利弗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他仰白佛陀說:「世尊!所謂賢圣的等三昧、根本、眾具。到底甚么為賢圣的等三昧、根本、眾具呢?」
佛陀告訴舍利弗說:「所謂七正道分為之賢圣的等三昧,為之賢圣的根本,為之賢圣的眾具。那七種呢?所謂正見、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是。舍利弗啊!以此七道分為基業(yè)后,就能得其心于專一,因此而名叫做賢圣的等三昧、根本、眾具!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五五、七五六、七五七、比丘經:三經均略舉有此經如上說耳。
像如上面所說之三經(七五二、七五三、七五四)那樣,也像如是
的,佛陀垂問諸比丘們之三經,也像如是之說。
七五八、畏經:世間所說三種母子無怖畏,實為母子有怖畏。真正母子無怖畏是老畏、病畏、死畏。八正道能斷之。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所謂沒有母子之怖畏,有母子之怖畏,乃為愚癡無聞的凡夫所說的。實在不能知道沒有母子之怖畏,有母子之怖畏的。
諸比丘們!有三種沒有母子之怖畏,為愚癡無聞的凡夫所說的。那三種呢?諸比丘們!有時刀兵的兇亂之突起,而殘害國土,就隨其流而波迸。那個時候,會致母子分離失散,子失其母,母失其子,這名叫做第一之無母子之怖畏,為愚癡無聞的凡夫所說的(世間通常所說的)。
又次,比丘們!有時候大火忽起,而焚燒城邑聚落。人民都競相馳走,母與子也因之而相失。這名叫做第二之無母子的怖畏,是愚癡無聞的凡夫所說的(通常所談的)。
又次,比丘們!有時山中降下大雨,洪水流出,將聚落漂沒,使人民馳走,母子因之而相失。這名叫做第三之無母子之怖畏。是愚癡無聞的凡夫所說的(通常之談說)。
然而這些怖畏,乃是有母子之怖畏,而愚癡無聞的凡夫說名為沒有母與子時的怖畏耳。如有時刀兵兇亂之突起,而殘害國土,就隨著其
流而波迸,致為母子相失。然而有時,那些母子,卻會相見。這名叫做第一有母子之怖畏,而愚癡無聞的凡夫,說名為無母子之怖畏耳。
又次,大火之忽起,而焚燒城邑聚落,使人民馳走,母子因之而相失。然而或者又會相見,就名叫做第二之有母子之怖畏,而愚癡無聞的凡夫,說名為無母子之怖畏耳。
又次,大雨降下在山中,洪水因之而流出,而將聚落漂沒,使人們馳走,致有母子之相失。然而或者會尋到而相見,就名叫做第三有母子之怖畏,惟愚癡無聞的凡夫,說名為無母子的怖畏耳。
比丘們!有三種,沒有母子之怖畏,是我自覺而成就三菩提之后所記說的。那三種呢?如果,比丘們!孩子假若已老年時,也沒有一位做人之母的能說如下之語:『孩子啊!你不可以老啊!我當會代替你衰老啊!』其老母老衰之時,也沒有一位孩子能向其母親稟啟而說:『母親啊!我不會使您衰老的!我當會代替您為老的!』這名叫做第一無母子之怖畏。是我自覺,而成就三菩提之后,所記說的。
又次,比丘們!有時孩子有疾病,為人母親的,也不能這樣說:『孩子啊!我會使你沒有疾病,我當會代替你疾病!』母親有病之時,為人孩子的也不能說:『母親啊!您不可以有病,我當會代替母親您疾病!』這名叫做第二之無母子之怖畏,是我自覺而成就三菩提后,之所記說的。
又次,孩子如果死了之時,也沒有母親可以說這種話:『孩子啊!我會使你不死的,我今會代替你死啊!』母親若死亡之時,也沒有一位孩子能夠說這種話的:『母親啊!我會使您不死的,我當會代替母親您死啊!』這就名叫第三種沒有母子的怖畏,是我自覺而成就三菩提之后,所記說的!
諸比丘們白佛說:「是否有一個道,有一行跡,令人修習,多多的
修習后,能夠斷滅前面所說的三種有母子之怖畏,以及斷除后面所說的無母子之怖畏呢?」
佛陀告訴諸比丘們說:「有個道,有個跡,能夠斷除那三種怖畏的。是那一種道,那一種跡,使人修習,多多的修習后,就能斷除前述之三種有母子之怖畏,和斷除后述之三種無母子之怖畏呢?所謂八圣道分,也就是正見、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精進)、正念、正定是。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五九、受經: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等三受,是生無常、有為之心之緣。斷此道,就是八正道。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三種受,是生無常、有為之心之緣。那三種呢?所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是!
諸比丘們白佛說:「世尊!有那一種道,那一種跡,可以修習,多多的修習后,就能斷除此三受與否呢?」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有一種道,有一種行跡,如果將它修習,多多的修習的話,就能斷除此三受的。那一種道,那一種跡,可以修習,多多的修習后,就能斷除此三受呢?」佛陀繼續(xù)對諸比丘們說:「所謂八圣道。也就是正見、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六○、三法經:世間有老病死故,佛才出現于世而說法。有八圣道,為斷除老病死之道。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世間有三種法,不可以喜、不可以愛、不可以念。那三種呢?所謂老、病、死是。此三法為不可以喜,不可以愛,不可以念。世間如果沒有此三法不可以喜,不可以愛,不可以念之法的話,就沒有如來、應、等正覺之出現于世間。世間也不知有如來之說法、教誡、教授等事。由于世間有此三種不可以喜,不可以愛,不可以念之故,如來、應、等正覺才會出現于世間,世間才會知道有如來之說法、教誡、教授等事!
諸比丘們白佛說:「有那一種道,那一種跡,可以斷除此三法-不可以喜、不可以愛、不可以念之三法嗎?」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有一種道,有一種跡,如果將它修習,多多的修習的話,就能斷此三法-不可以喜、不可以愛、不可以念之三法。是那一種道,那一種跡,若修習,多多的修習后,就能斷除此三法-不可以喜、不可以愛、不可以念之三法呢?所謂八圣道,也就是正見、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六一、學經:本經敘述有學之八圣道,名叫有學,無學之八圣道之成就,為之無學。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將說有學,以及無學。你們要諦聽!聽后要善思念之。甚么叫做學呢?所謂學,就是欲學正見之成就。學,就是欲學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之成就。就名為之有學(有學就是學習途中之人,所謂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之圣者)
甚么叫做無學呢?所謂無學就是正見成就,無學就是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之成就,就名叫做無學!(修學已完成之圣者。也就是煩惱已盡,所學之學,都已學畢,是指阿羅漢果)。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像有學、無學之經那樣,像如是的,那大士經也是如是之說。
七六二、漏盡經:本經敘述圣漏盡就是無學,是成就八圣道者。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將說圣漏盡。甚么叫做圣漏盡呢?所謂已經無學,而正見成就,-乃至已無學,而正定成就,就名叫做圣漏盡!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六三、八圣道分經:本經敘述有八圣道分。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現在將說八種圣道分。那八種呢?所謂正見、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六四、修經:由于修習八圣道,而依于遠離,依于無欲,依于滅,依于舍,而向于舍-涅槃。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現在將說修習八圣道。你們要諦聽!聽后要善思念!甚么叫做修習八圣道呢?如比丘修習正見時,就
能依于遠離,依于無欲,依于滅,而向于舍(涅槃)。修習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的話,就能依于遠離,依于無欲,依于滅,而向于舍(涅槃),就名叫做修習八圣道!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六五、修經:本經敘述過去修習八圣道,未來也應修八圣道,八圣道為永遠的正道。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現在將說過去已經修習過八圣道,未來世也當修習八圣道!
乃至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六六、清凈經:本經敘述八圣道清凈鮮白的利益。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比丘,正見清凈鮮白的話,就不會有諸過患,而能離開諸煩惱。由于修正見之故,未起之智能生
起。唯除佛陀所調伏者外(除佛出世以外之時)。乃至正定,也像如是之說。如果正見清凈鮮白的話,就不會有諸過患,而能離開煩惱,未起的能起,乃至正定,也像如是之說!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除了佛陀所調伏那樣,除了善逝所調伏,也像如是之說。
七六七、聚經:本經敘述不善聚就是五蓋,善聚就是八圣道。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說不善之聚,就是所謂五蓋,這才是正說。為甚么呢?因為純一不善之聚,就是所謂五蓋之故。那五蓋呢?所謂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是也。說善法之聚,就是所謂八圣道,才名叫做正說。為甚么呢?因為純一滿凈的善聚,就是所謂八圣道之故。那八種呢?所謂正見、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六八、半經:本經敘述全梵行乃為善智識之所引導的。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
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山谷精舍(王舍城的古城)。
那時,尊者阿難,獨自在于一靜處,曾作如是之念:「半梵行的人,就是所謂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善知識為修梵行者不可缺的。半梵行之人就是說其一半為善知識之力)。
乃至佛陀告訴阿難說:「純一滿凈,而具足梵行的人,才是所謂善知識。為甚么呢?因為我為善知識之故,使諸眾生們修習正見,而依于遠離,依于無欲,依于滅,而向于舍(涅槃),-乃至修正定,而依于遠離,依于無欲,依于滅,而向于舍(涅槃)。」
佛說此經后,尊者阿難,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六九、婆羅門經:本經敘述在佛的正法與律當中,八正道能調伏煩惱之軍。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尊者阿難,在于早晨,著衣持缽,進入舍衛(wèi)城去乞食。
這時,有一位名叫生聞的婆羅門,騎乘著白馬車,有眾多的年輕人翼從他。所乘的為白馬、白車、白鞋(控制馬所用的皮帶)、白鞭,頭戴白帽,白傘蓋,手執(zhí)白拂(拂塵),穿著白的衣服,掛著白的瓔珞,以白香涂身,翼從們,也都是白的。他們出舍衛(wèi)城,欲至林中去教授、讀誦。眾人看到時,都齊聲贊嘆而說:「善乘哉!善乘哉!所謂婆羅門乘哉!」(婆羅門譯為凈裔,也譯為梵。能升上梵天之法,為之梵行、梵乘)。
那時,阿難尊者看見婆羅門的眷屬們,其眾具的一切,均為是白的。他看后,就進入城內去乞食。還精舍后,舉放衣缽,洗足等事作完后,即往詣佛所,到后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他仰白佛說:「世尊!我今天的早晨,著衣持缽,欲進入舍衛(wèi)城去乞食時,曾看見生聞婆羅門,乘騎白馬車,他的眷屬和眾具,均為是白色的。而看到的眾人都齊唱說:『善乘哉!善乘哉!所謂婆羅門乘哉!』您的意見如何呢?世尊!這對于正法與律來說,是為世人之乘呢?或者為是婆羅門之乘呢?」(梵乘呢?)
佛陀告訴阿難說:「這是世人之乘,并不是我的正法與律之婆羅門乘(梵乘)。阿難!我的正法與律之乘、天乘、婆羅門乘(梵乘)、大乘,乃能調伏煩惱軍的!你要諦聽!聽后要善思念!當會為你解說。阿難!甚么叫做正法與律之乘、天乘、婆羅門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呢?所謂八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阿難!這名叫做正法與律之乘、天乘、梵乘(清凈涅樂之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
那時,世尊,即說偈而說:
信戒為法軛 慚愧為長縻 正念善護持 以為善御者
直進不退還 示之無憂處 智士乘戰(zhàn)車 摧伏無智怨
(以信與戒為之法軛,以慚愧為之長縻,而以正念善于護持的話,就是叫做善御的人。)
(以舍與三昧為之轅,以智慧精進為之輪,而以無著為之忍辱鎧的話,就能安隱而能如法而行。)
(這樣的直進而不退還,示現那沒有憂惱之處,有智慧的人乘著此戰(zhàn)車,而摧伏沒有智慧的怨敵!)
七七○、邪經:八種邪道會作非義,不饒益之苦,應遠離。八正道能以義饒益,而常得安樂,故應修學。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應該要離開邪見,應該要斷除邪見。如果邪見不可能斷滅的話,我即終究不會教人應該要離斷邪見。由于邪見可以斷除之故,我才會教諸比丘們應該要斷離邪見。如果不離邪見的話,邪見當會以為非義,而作為不饒益之苦,因此之故,我說當離邪見。像如是的,對于邪志、邪語、邪業(yè)、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也如是之說。
諸比丘們!斷離邪見后,當修正見。如果不能得修正見的話,我就終究不會教人修習正見。由于可以得修正見之故,我才教諸比丘們應當修習正見。假若不修正見的話,當會為非義,而作為不饒益之苦的。由于不修正見,而作為非義不饒益之苦之故,是故,我說當修正見。因為能以義饒益,而常得安樂。因此之故,比丘們!應當修習正見。像如是的,對于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也像如是之說!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七一、彼岸經:本經敘述八邪道不是彼岸,正見等的八圣道為彼
岸。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一位名叫生聞的婆羅門來詣佛所,和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問訊慰勞后,就退坐在一邊。他白佛說:「瞿曇!所謂不是彼岸,以及彼岸。瞿曇!甚么叫做不是彼岸?甚么叫做彼岸呢?」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如果為邪見,那就不是彼岸。假如為正見的話,那就是彼岸。邪志、邪語、邪業(yè)、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就不是彼岸。正見為之彼岸,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就是彼岸!
那時,世尊即說偈而說:
希有諸人民能度于彼岸一切諸世間徘徊游此岸
于此正法律能善隨順者斯等能度彼生死難度岸
(非常希有的人們,能夠渡過彼岸的。一切的諸世間的眾生們,都徘徊而游于此岸的為多。)
(如果對于此正法與律,能夠善于隨順的話,則這些人,定能渡過生死輪回難以渡過的彼岸。)
這時,生聞婆羅門,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而從座起而去。
七七二、七七三、七七四、彼岸經:此三經帷列名耳。
像如是的,一位比丘請問阿難,請問佛陀,請問諸比丘,等,此三經,也是如上所說的。
七七五、正不正思惟經:如不正思惟,就會生一切不善法,會使其增長,而生八邪道。及之,則不生八邪,也不會增長。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在于內法當中,我并不看見過有一法能使未生的惡不善之法能生,已生的則重生,而令其增廣,如所說的不正思惟(不正思惟為最壞無比之義)。諸比丘們!不正思惟者,未起的邪見,會使其生起,已起的會重生,而會令其增廣。像如是的,邪志、邪語、邪業(yè)、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也像如是之說。
諸位比丘們!在于內法當中,我從來不曾看見過有一法能使未生的惡不善之法不生,已生的惡不善之法,能使其消滅,如所說的正思惟那樣(正思惟為最好之義)。諸比丘們!正思惟者,未生的邪見,能使其不生,已生的邪見,能使其消滅。如邪見那樣,那些邪志、邪語、邪業(yè)、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也如是之說。」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七六、正不正思惟經:本經敘述之義,乃和前經同。只經中的文
字有些變動耳。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在于內法中,我從來并不看見過有一法能使未生的善法,能令其不生,已生的善法使其退滅,如所說的不正思惟者那樣(不正思惟為最壞之義)。諸比丘們!不正思惟者,未生的正見,會令其不生,已生的正見,會令其退滅。像如是的,未生的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使其不生,已生的使其退滅。
諸比丘們!在于內法中,我并不看見有一法,能使未生的善法,使其生起,已生的善法能重生而使其增廣,如所說的正思惟那樣(正思惟最好)。諸比丘們!正思惟者,未生的正見能令其生起,已生的正見能使其重生而增廣。像如是的未生的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令其生起,已生的使其重生而增廣!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七七、正不正思惟經:本經敘述之義,也和前經同。也是文字的構造上有所變動耳!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在于內法當中,我并不看見有一法,能使未生惡不善之法能生起,已生的惡不善之法,能使其重生而增廣。未生的善法,令其不生,已生的令其退滅,所謂不正思惟是。諸比丘們!不正思惟者,未生的邪見能使其生起,已生的能使其重生而增廣,未生的正見,令其不生,已生的令其退滅。像如是的,那些未生的邪志、邪語、邪業(yè)、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能使其生起,已生的能使其重生而增廣,未生的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令其不生,已生的,令其退滅。
諸比丘們!我在于內法中,并不看見有一法,能使未生的惡不善之法,令其不生,已生的惡不善之法,令其消滅,未生的善法,令其生起,已生的善法,令其重生而增廣,如所說的正思惟是。諸比丘們!正思惟者,能使未生的邪見不生,已生的邪見令其消滅,未生的正見令其生起,已生的正見,能使其重生而增廣。像如是的,那些未生的邪志、邪語、邪業(yè)、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能使其不生,已生的能令其消滅:那些未生的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能使其生起,已生的能使其重生而增廣。」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七八、善惡知識經:惡友會使不善法生起,而增益八邪道。善友能使其不生惡法,能消滅八邪道。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在于外法當中,我并不看見有一法能使未生的惡不善之法能生起,已生的惡不善之法,能使其重生而增廣,如所說的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是。諸比丘們!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者,能使未生的邪見生起,已生的邪見能使其重生而增廣。像如是的,未生的邪志、邪語、邪業(yè)、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能使其生起,已生的能令其重生而增廣。
諸比丘們!在于外法當中,我并不看見有一法能使未生的惡不善之法不生起,已生的惡不善法,能令其消滅,如所說的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是。諸比丘們!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者,乃能使未生的邪見不生起,已生的邪見能令其消滅:那些未生的邪志、邪語、邪業(yè)、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令其不生,已生的令其消滅!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七九、善知識經:本經敘述善友能使善法增廣,能使八正道重生而增廣。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在于外法當中,我并不看見有一法能使未生的善法令其生起,已生的善法能令其重生而增廣,如所謂的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是。諸比丘們!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者,能使未生的正見生起,已生的正見能使其重生而增廣。像如是的,那些未生的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能
令其生起,已生起的能令其重生而增廣!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八○、善惡知識經:本經敘述和七七八經同,只為文字的構造上有些不同耳。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在于外法當中,我并不看見有一法能令未生的惡不善之法,令其生起,已生的惡不善法令其重生而增廣,未生的善法令其不生,已生的善法令其消滅,如所謂的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者是。諸比丘們!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者,能使未生的邪見,令其生起,已生的邪見,能令其重生而增廣,未生的正見不生,已生的正見令其退滅。像如是的未生的邪志、邪語、邪業(yè)、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令其生起,已生的能令其重生而增廣:未生的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令其不生,已生的則會令其退滅。
諸比丘們!在于外法當中,我并不看見有一法能令未生的惡不善之法,能令其不生,已生的惡不善之法,能令其消滅,未生的善法能令其生,已生的善法能令其重生而增廣,如所謂的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是。諸比丘們!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者,能使未生的邪見不生起,已生的邪見能令其消滅,未生的正見能令其生起,已生的正見能令其重生而增廣。像如是的,那些未生的邪志、邪語、邪業(yè)、邪
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令其不生,已生的令其消滅。那些未生的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令生起,已生起的令其重生而增廣!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八一、正不正思經:和七七五經同。如不正思惟,就會令生不善法與八邪道。反之,則生善法與八正道。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在于內法中,我并不看見有一法能令未生的惡不善之法,能生起,已生的能使其重生增廣,未生的善法不生,已生的令其退滅,如所謂的不正思惟是。諸比丘們!不正思惟者,能使未生的邪見生起,已生的邪見令其重生而增廣,未生的正見不生,已生的正見,會令其退滅。
諸比丘們,在于內法當中,我并不看見有一法能令未生的惡不善之法不生起,已生的惡不善法,令其消滅,未生的善法令其生起,已生的善法令其重生而增廣,如所謂的正思惟是。諸比丘們!正思惟者,能令未生的邪見不生,已生的令其消滅,未生的正見令其生起,已生的令其重生而增廣!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說邪見、正見那樣,像如是的邪志、正志,邪語、正語,邪業(yè)、正業(yè),邪命、正命,邪方便、正方便,邪念、正念,邪定、正定等七
經,也如上之說。
如內法之八經那經,像如是的外法八經,也如是之說。
七八二、非法是法經:本經敘述邪見乃至邪定,就是非法。正見乃至正定,為之是法。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非法,有是法。你們要諦聽!聽后要思念之!當會為你們說。甚么為之非法,為之是法呢?所謂邪見就是非法,正見為之是法。…乃至邪定為非法,正定為之是法。」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非法、是法之經那樣,像如是的,那些非律、正律,非圣、是圣,不善法、善法,非習法、習法,非善哉法、善哉法,黑法、白法,非義、正義,卑法、勝法,有罪法、無罪法,應去法、不去法,一多之經,均如上說。
七八三、斷貪經:本經敘述在佛教中出家的,是為斷三毒故,而修習八圣道,則可斷三毒。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
佛陀住在于拘睒彌的瞿師羅園。那時,尊者阿難,也在那個地方。
有一位婆羅門,來詣尊者阿難之處,和阿難尊者共相問訊慰勞。問訊慰勞后,就退坐在一邊。他白阿難尊者說:「我欲有所問你,你是否有閑暇為我記說嗎?」
阿難回答說:「隨你所問,我所知的都會回答你!
婆羅門問而說:「尊者阿難!你為甚么緣故,會在于沙門瞿曇之所去出家修梵行呢?」
阿難回答說:「婆羅門!我乃為斷之故!
又問:「斷甚么呢?」
回答說:「為貪欲之斷,瞋恚、愚癡之斷之故!
又問:「阿難!是否有一種道與跡,能斷除貪欲、瞋恚、愚癡的嗎?
阿難回答說:「有的:所謂八圣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
婆羅門說:「阿難!賢哉之道!賢哉之跡!如修習,而多多的修習的話,就能斷除這些貪欲、瞋恚、愚癡。」
尊者阿難說此法時,那位婆羅門,聽其所說,歡喜而隨喜,從座起而去。
如斷貪、恚、癡之經那樣,像如是的調伏貪、恚、癡,以及得涅槃,和厭離,以及不趣涅槃,暨沙門義、婆羅門義、解脫、苦斷、究竟苦邊、正盡苦等,一一之經,均如上說。
七八四、邪正經:本經敘述邪見乃至邪定為邪,正見乃至正定為正,而詳說八圣道。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邪的,也有正的。你們要諦聽!聽后要善思念之!當會為你們講說。甚么為邪的呢?所謂邪見,…乃至邪定是。甚么為正的呢?所謂正見,……乃至正定是。
甚么為之正見呢?所謂有施、有說、有齋,有善行,有惡行,也有善惡行的果報。有此世,也有他世。有父母、有眾生之生,有阿羅漢之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證,而具足而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甚么為之正志呢?所謂出要之志,無恚之志,不害之志是。甚么為之正語呢?所謂離開妄語,離開兩舌,離開惡口,離開綺語是。甚么為之正業(yè)呢?所謂離開殺、盜、媱是。甚么為之正命呢?所謂如法而求衣服、飲食、臥具、湯藥,并不是不如法而求的。甚么為之正方便呢?所謂精進、方便而欲出離,勤競而堪能常行不退是。甚么為之正念呢?所謂隨順于念。念而不妄、不虛是。甚么為之正定呢?所謂住心于不亂、堅固而攝持,寂止于三昧而一心是。」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八五、廣說八圣道經:本經敘述世俗的八圣道乃轉向于善趣,出世間之八圣道乃轉向于盡苦邊。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都如上說。有差別的地方就是:「甚么為之正見呢?所謂正見有二種。有一種正見就是:世俗的,是有漏、有執(zhí)取的,乃轉向于善趣的。還有一種正見就是圣,就是出世間的,是無漏的,無執(zhí)取的,是正盡苦,而轉向于苦的邊際的。
甚么叫做正見為有漏、有取,而向于善趣呢?如他看見有布施、有善說…乃至知道世間有阿羅漢,不免再受后有之身,就名叫做世間的正見,是世俗的,是有漏、有取,而轉向于善趣的(世俗的正見。知見有布施,有善說,乃至有阿羅漢)。
甚么叫做正見是圣,是出世間,是無漏,不執(zhí)取,正盡苦,而轉向于苦邊呢?所謂圣弟子,以苦為苦而思惟(正思惟一切為苦)。集、滅、道等,也同樣的以道為道而思惟,相應于無漏的思惟(思惟集、滅、道,以道則相應于無漏之思惟)。于法選擇,分別而推求,覺知黠慧,開覺觀察,就名叫做正見是圣,是出世間,是無漏,是不執(zhí)取,是正盡苦,而轉向于苦的邊際(出世間的正見,思惟四圣諦,而解脫苦惱)。
甚么叫做正志呢?所謂正志有二種。有一種正志為世俗的,有漏的,有執(zhí)取的,而向于善趣。有一種正志是圣,是出世間,是無漏,是不執(zhí)取,是正盡苦,而轉向于苦邊。甚么叫做正志是世俗的,是有漏的,是有執(zhí)取的,而向于善趣的呢?所謂正志,為出要之覺、無恚之覺、不害之覺,就名叫做正志為世俗的,有漏的,有執(zhí)取的,而向于善趣的(世俗的正志。為出要、無恚、不害等覺)。
甚么叫做正志是圣,是出世間,是無漏,是不執(zhí)取,是正盡苦,而轉向于苦邊呢?所謂圣弟子,以苦為苦而思惟,以集、滅、道等,而
以道為道而思惟,而相應于無漏思惟,而以心法分別,自決而意解,計數而立志,就名叫做正志是圣,是出世間,是無漏,是不執(zhí)取,是正盡苦,而轉向于苦邊的。(出世間的正志。思惟四圣諦,相應于無漏的思惟)。
甚么叫做正語呢?正語有二種。有一種正語就是世俗的,有漏的,有執(zhí)取的,而向于善趣的。有一種正語是圣,是出世間,是無漏,是不執(zhí)取,是正盡苦,而轉向于苦邊。甚么叫做正語為世俗的,為有漏的,為有執(zhí)取的,而向于善趣呢?所謂正語,乃離開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名叫做正語為世俗的,有漏的,有執(zhí)取的,而向于善趣的(世俗的正語,為離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甚么為之正語是圣,是出世間,是無漏,是不執(zhí)取,是正盡苦,而轉向于苦邊的呢?所謂圣弟子,乃以苦為苦而思惟,集、滅、道等也同樣的,如以道為道而思惟,除卻邪命之貪之口之四惡行,以及諸余的口惡行。離開這些,而無漏,而遠離,不樂著而固守,攝持而不犯,不度時節(jié),不越限防,就名叫做正語是圣,是出世間,是無漏、不取、正盡于苦,而轉向于苦邊(出世間的正語,思惟四諦,相應于無漏的思惟)。
甚么為之正業(yè)呢?正業(yè)有二種。有一種正業(yè)就是世俗的,有漏的,有取著的,而向于善趣的。有一種正業(yè)就是圣的,是出世間的,是無漏,不取著,正盡于苦,而轉向于苦邊的。甚么為之正業(yè)是世俗的,是有漏的,是有取著的,而轉向于善趣的呢?所謂離開殺、盜、媱,就名叫做正業(yè)就是世俗的,有漏的,有取著的,而轉向于善趣的(世俗的正業(yè),離開殺、盜、媱)。
甚么叫做正業(yè)就是圣,就是無漏,不取著,正盡于苦,而轉向于苦邊呢?所謂圣弟子乃以苦為苦而思惟,集、滅、道也同樣的,如以道
為道而思惟,除卻邪命之貪身的三惡行,以及諸余的身之惡行之數,而無漏,而心不樂著而固守,執(zhí)持而不犯,不度時節(jié),不越限防,就名叫做正業(yè)是圣,是出世間,是無漏,是不取,是正盡于苦,而轉向于苦邊的(出世間的正業(yè),思惟四諦,相應于無漏的思惟)。
甚么為之正命呢?正命有二種。有一種正命就是世俗的,是有漏的,是有執(zhí)取,而轉向于善趣的。有一種正命就是圣,就是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而轉向于苦邊的。甚么叫做正命是世俗,是有漏、有取,而轉向于善趣的呢?所謂如法而求衣食、臥具,以及隨病之需的湯藥,并不是不如法去求取的,就名叫做正命就是世俗的,有漏的,有執(zhí)取的,而轉向于善趣的(世間的正命,如法而求衣、食、臥具、湯藥)。
甚么叫做正命是圣,是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而轉向于苦邊呢?所謂圣弟子,乃以苦為苦而思惟,集、滅、道也同樣的,如以道為道而思惟,對于諸邪命沒有漏,不樂著而固守,執(zhí)持而不犯,不越時節(jié),不度限防,就名叫做正命是圣,是出世間,是無漏、不取著,正盡于苦,而轉向于苦邊(出世間的正命,思惟四諦,相應于無漏的思惟)。
甚么為之正方便呢?正方便有二種。有一種正方便就是世俗的,有漏的,有執(zhí)取的,而轉向于善趣的。有一種正方便就是圣的,出世間的,是無漏、不取、正盡苦,而轉向于苦邊。甚么為之正方便就是世俗的,有漏的,有執(zhí)取的,而轉向于善趣的呢?所謂精進、方便,而欲超出,堅固而建立,堪能于造作精進,以心法而攝受,而常不休息,就名叫做正方便為世俗的,有漏的,有執(zhí)取的,而轉向于善趣的(世俗的正方便,精進為方便)。
甚么為之正方便是圣,是出世間,是無漏,是不取著,正盡于苦,
而轉向于苦邊呢?所謂圣弟子乃以苦為苦而思惟,集、滅、道也同樣的,如以道為道而思惟,和無漏憶念相應,以心法而欲精進、方便,而勤踴超出,而建立堅固,堪能造作精進,以心法攝受而常不休息,就名叫做正方便是圣,是出世間,是無漏、不取、正盡于苦,而轉向于苦邊(出世間的正方便,思惟四諦,相應于無漏之思惟)。
甚么為之正念呢?正念有二種。有一種正念為世俗的,有漏的,有取的,而轉向于善趣的。有一種正念是圣的,是出世間的,是無漏、不取,正盡于苦,而轉向于苦邊的。甚么為之正念是世俗的,有漏的,有執(zhí)取的,轉向于善趣的呢?如果念時,是隨于念,重于念,憶于念,而是不妄不虛的話,就是名叫正念為世俗的,有漏的,有執(zhí)取的,而正向于善趣的(世俗的正念,隨于念,重視于念,憶念于念,要不妄不虛)。
甚么為之正念是圣,是出世間,是無漏,是不取,是正盡于苦,而轉向于苦邊的呢?所謂圣弟子,乃以苦為苦而思惟,集、滅、道也同樣的,如以道為道而思惟,和無漏思惟相應,如念而隨于念,重于念,憶于念,都不妄、不虛的話,就名叫做正念是圣,是出世間,是無漏,是不取著,是正盡于苦,而轉向于苦邊的(出世間的正念,思惟四諦,相應于無漏的思準)。
甚么為之正定呢?正定有二種。有一種正定為世俗的,有漏的,有執(zhí)取的,而轉向于善趣的。有一種正定是圣的,是出世間的,是無漏、不取,正盡于苦,而轉向于苦邊的。甚么叫做正定是世俗的,是有漏,有執(zhí)取,而轉向于善趣呢?如心住于不亂、不動,而攝受,而寂止于三昧一心的話,就名叫做正定是世俗的,有漏、有執(zhí)取,而轉向于善趣的(世俗的正定。心不亂不動,住于三昧一心)。
甚么為之正定是圣,是出世間,無漏、不取,是正盡于苦,而轉向
于苦邊呢?所謂圣弟子,以苦為苦而思惟,集、滅、道也同樣的,如以道為道而思惟,和無漏思惟相應,以心法住于不亂、不散,攝受而寂止于三昧一心,就名叫做正定是圣,是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于苦,而轉向于苦邊!(出世間的正定。思惟四諦,相應于無漏的思惟,而不亂不動,乃至住于一心)。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八六、向圣經:本經敘述心向于邪,就會違背于法,心向于八圣道,就不違背于法。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比丘,其心向于邪的話,就會違背于法,不樂于法。假若向于正的話,其心就會樂于法,而不違背于法。甚么叫做邪呢?所謂邪見…乃至邪定。甚么叫做正呢?所謂正見:乃至正定。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八七、邪見正見經:如邪見,則身口意三業(yè)均會向于邪,會起邪志乃至邪定。反之,則三業(yè)均向于正,而起八圣道。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向于邪的話,就會違背于法,不樂于法。假如向于正的話,就會樂于法,而不違背于法。甚么為之向于邪就會違背于法,不喜樂于法呢?所謂邪見的人的話,其身業(yè)就會如其所見,口業(yè)也會如其所見;蛘呤撬,或者是欲,或者是愿,或者是所為,這些均會隨順的話,則會得一切不愛之果(令人不喜愛的惡果),不念、不可意之果(令人不會懷念,不適于心之果)。為甚么呢?因為由于其見為惡的之故。所謂邪見是也。如果是邪見的話,就會起邪志、邪語、邪業(yè)、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是向于邪,而違背于法,而不樂于法。
甚么為之向于正的話,就會樂于法,不違背于法呢?所謂正見之人,或者其身業(yè)隨著其所見,或者口業(yè),或者是思,或者是欲,或者是愿,或者是所為,均皆隨順的話,就會得可愛、可念、可意之果。為甚么呢?因為其見為正之故,所謂正見是。正見者能起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這名叫做向于正的話,就會樂于法,就不違背于法。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八八、邪見正見經:本經敘述的內容和前經略同。唯里面的文物有好多為前經所沒有,是其不同處。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
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向于邪的話,就會違背于法,不樂于法。假如向于正的話,就會樂于法,而不違背于法。
甚么叫做向于邪就會違背于法,不樂于法呢?如果為邪見之人的話,則其身業(yè)會如其所見,口業(yè)也會如其所見,或者是思,或者是欲,或者是愿,或者是作為,那些均為隨順的話,則會得到一切不愛之果、不念、不可意之果(不適于心的惡果)。為甚么呢?因為惡見就是所謂邪見之故。如果是邪見的話,就會起邪志、邪語、邪業(yè)、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喻如將苦果種在于地中,而隨時溉灌的話,它就會得地味、水味、風味,而一切均為是苦的。為甚么呢?因為由于種苦的種子之故。像如是的,那邪見之人,其身業(yè)會如其所見,口業(yè)也會如其所見,或者是思,或者是欲,或者是愿,或者是作為,那些均為隨順的話,他就會得一切不愛、不念、不可意之果的。為甚么呢?因為惡見就是所謂邪見之故。邪見的話,就會起邪志,…乃至邪定,這名叫做向于邪的話,就會違背于法,不樂于法。
甚么為之向于正的話,就會樂于法,不違背于法呢?如正見之人,其身業(yè)會如其所見,口業(yè)也會如其所見,或者是思,或者是欲,或者是愿,或者是作為,都會隨順的話,他就會得一切可愛、可念、可意之果的。為甚么呢?因為善見就是所謂正見。正見則能起正志…至正定。喻如甘蔗、稻、麥、蒲桃,種在地中后,隨時溉灌的話,它就會得其地味、水味、火味、風味,那一切味,均會為甜美的。為甚么呢?因為由于其種子為甜的之故。像如是的正見之人,其身業(yè)會如其所見,口業(yè)也會如其所見,或者是思,或者是欲,或者是愿,或者是作為,均為隨順的話,那一切都得可愛、可念、可意之果的。為甚么呢?因為善見就是所謂正見。正見的話,就能起正志…乃至正定,這
名叫做向于正的話,就會樂于法,就會不違背于法!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世間、出世間,也是像如是之說,都如上面之三經那樣。也都均說偈說:
鄙法不應近 放逸不應行 不應習邪見 增長于世間
假使有世間 正見增上者 雖復百千生 終不墮惡趣
(對于鄙法,則不應接近去親近。對于放逸,也不應去行。也不應該學習邪見,因為會因之而增長在于世間。)
(假如在于世間里,有正見之增上的話,則雖然他又要轉生百千世,終究都不會墮于惡道的)。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八九、生聞經:本經敘述正見有有漏、有取,以及無漏、不取?蓞⒆闷甙宋褰。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一位名叫生聞的婆羅門,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和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后,退坐在一邊。他白佛而說:「瞿曇!所謂正見者,到底甚么為之正見呢?」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正見有二種。有一種正見為世俗的,有漏的,有執(zhí)取的,而轉向于善趣的。有一種正見,是圣,是出世間,是無漏、不取、正盡于苦,而轉向于苦邊的。甚么為之正見為世俗的,
有漏的,有執(zhí)取的,而轉向于善趣的呢?所謂正見為有施、有說、有齋,…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婆羅門!這名叫做正見為世俗的,有漏的,有執(zhí)取的,而向于善趣的。
婆羅門!甚么為之正見是圣,是出世間,是無漏,是不執(zhí)取,是正盡于苦,而轉向于苦邊呢?所謂圣弟子,以苦為苦而思惟,集、滅、道也同樣的,如以道為道而思惟,和無漏的思惟相應,對于法選擇,而分別,而求覺,而以巧便黠慧去觀察,就名叫做正見是圣,是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而轉向于苦邊。」
佛說此經后,生聞婆羅門,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從座起而去。
如正見之經那樣,如是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一一之經,也都如上之說。
七九○、邪正經:邪為三惡趣,邪道為邪見乃至邪定。正就是人、天、涅槃,正道為八圣道。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邪,以及邪道。有正,以及正道。你們要諦聽!聽后要善思念之!當會為你們解說。那些為之邪呢?所謂地獄、畜生、餓鬼是。那些為之邪道呢?所謂邪見,…乃至邪定是。那些為之正呢?所謂人、天、涅槃是。那些為正道呢?所謂正見,…乃至正定是!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九一、邪正經:邪為三惡趣,邪道為十不善業(yè)道。正為人、天、涅槃。正道為十善業(yè)道。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邪,有邪道,有正,有正道。你們要諦聽!聽后要善思念之,當會為你們說。那些為之邪呢?所謂地獄、畜生、餓鬼是。甚么為之邪道呢?所謂殺生、偷盜、邪媱、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恚、邪見是。甚么為之正呢?所謂人、天、涅槃是。甚么為之正道呢?所謂不殺、不盜、不邪媱、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無貪、無恚、正見是!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九二、邪正經:本經敘述五逆罪是惡趣道。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都如上說。有差別的地方就是:「甚么為之惡趣道呢?所謂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僧(破壞和合的僧團),惡心出佛的身血是。」其余都如上說(殺父、殺母、殺阿羅
漢、破僧、惡心出佛身血,為五逆罪,也叫做五無間罪。因死后會墜入無間地獄之故)。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九三、順流逆流經:本經敘述八邪道會順生死之流,八正道則會逆生死之流。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順流之道(順生死之流),也有逆流之道(逆生死之流,而得解脫)。你們要諦聽!聽后要善思念之,當會為你們解說。甚么叫做順流之道呢?所謂邪見,…乃至邪定是。甚么為之逆流之道呢?所謂正見,…乃至正定是!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1.順流、逆流經那樣,像如是的,那些2.退道、勝道,3.下道、上道,以及此三經的道跡,也如上之說。
七九四、沙門及沙門法經:本經敘述八圣道為沙門法,成就八圣道為之沙門。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
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沙門,以及沙門之法。你們要諦聽!聽后要善思念之!當會為你們說。甚么叫做沙門法呢?所謂八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是。甚么為之沙門呢?如果成就此法(八圣道)的話,就名叫做沙門。」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九五、沙門法沙門義經:本經敘述八圣道為沙門所修之法。盡三毒為沙門的目的。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沙門之法,以及沙門之義。甚么叫做沙門法呢?所謂八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是。甚么叫做沙門之義呢?所謂貪欲永盡,瞋恚、愚癡永盡,一切煩惱永盡,就名叫做沙門義。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九六、沙門沙門果經:本經敘述八圣道為沙門所修之法。其果報為預流等之四果。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沙門法,以及沙門果。你們要諦聽!聽后要善思念之!當會為你們解說。甚么叫做沙門法呢?所謂八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甚么為之沙門果呢?所謂須陀洹果(預流,初果)、斯陀含果(一來、二果)、阿那含果(不還,三果)、阿羅漢果(應供,解脫)是!
佛說此經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八完。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