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jīng)卷第三十

  雜阿含經(jīng)卷第三十

  八三○、崩伽阇經(jīng):迦葉初不喜歡佛之戒相應(yīng)法。后有所悔,而向佛悔過,世尊為說戒之重要性。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崩伽阇,崩伽耆林中。那時,世尊為諸比丘們說戒之相應(yīng)法,也贊嘆制戒法。

  那時,尊者迦葉氏,住在于崩伽聚落。他聽聞世尊說戒的相應(yīng)法,贊嘆此戒,其心極為不忍不喜,而說:「此沙門極為贊嘆是戒,極制是戒!(過分的制欲之義)。

  那時,世尊在于崩伽聚落隨所樂住后,就向于舍衛(wèi)國而去。曾次第到處游行,而到了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尊者迦葉氏,在世尊去后不久,心即生起悔過而作是念:「我現(xiàn)在失去了福利,得到大不利。對于世尊所說之戒相應(yīng)法,而贊嘆制戒時,曾在于世尊之處,心內(nèi)極為不忍不喜。由于心不歡喜,而作此言:『沙門極制是戒,極贊嘆是戒!弧

  這時,尊者迦葉氏,過了夜間,在翌日之早晨,著衣持缽,進入崩伽聚落去乞食。乞食后,還回精舍,付囑臥具(將坐臥等物收拾)后,就自持衣缽,向舍衛(wèi)城,次第游行,而到了舍衛(wèi)國。到后,舉放衣缽,而洗足后,往詣世尊,稽首禮足,而白佛說:「悔過!世尊!

  (我向世尊懺悔)悔過!善逝!我乃愚癡,而不善于辨別是非。我聽世尊為諸比丘們說戒的相應(yīng)法,贊嘆制戒之時,在于世尊之處,不忍不喜,心不欣樂,而曾作此言:『這位沙門極制是戒。贊嘆是戒(過于制欲)!弧

  佛陀告訴迦葉氏說:「你甚么時候在于我處,心不忍不喜,不生欣樂,而作此言:『此沙門極制是戒,贊嘆是戒』呢?」

  迦葉氏白佛說:「那時,為世尊在于崩伽聚落的崩伽耆林中,為諸比丘們說戒的相應(yīng)之法,而贊嘆是戒。我就是在于那個時候,在于世尊之處,心得不忍,不歡喜,心不欣樂,而作此言:『是沙門極制是戒,贊嘆是戒!皇雷!我今天自知我的罪悔,自見罪悔,唯愿世尊,受我悔過,由于哀愍我之故!」

  佛陀告訴迦葉氏說:「你自己知道悔過。知道為愚癡,不能善于辨別。因此,聽我為諸比丘們說戒的相應(yīng)法,贊嘆制戒時,而在于我所,不忍不喜,而心不欣樂,而作此言說:『這位沙門極制是戒,極嘆是戒。』迦葉你現(xiàn)在自知悔過,自見悔后,在于未來世,會由律儀戒而生,我今接受你的懺悔,由于哀愍你之故。迦葉氏!像如是的懺悔的話,則善法會增長,終不退減。為甚么呢?因為若有人自知罪,自見罪而悔過的話,在于未來世,會由律儀戒而生,善法會增長,因為不退減之故。

  迦葉!正使(假如)身為一上座的人,而不欲學(xué)戒,不重于戒,不嘆制于戒的話,像如是的此丘,我乃不會贊嘆的。為甚么呢?因為如果是被大師所贊嘆的人,則其余之人,又會和其相互習(xí)近,而恭敬親重。假若其余之人和其相互習(xí)近而親重的話,就會與之同見,會同于彼所作。如同于彼所作的話,則長夜當(dāng)?shù)貌?a href="/remen/154932.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饒益之苦。因此之故,我對于那些長老,初不贊嘆。因為由于他,初始之時,不樂于學(xué)戒之

  故。如長老那樣,如果是中年的,或者是少年的,也是同樣的。

  假若是上座的長老,初始就重于戒學(xué),贊嘆制戒的話,則像如是之長老,乃為我所贊嘆的。因為其初始就樂學(xué)戒之故。被大師所贊嘆的話,則其余之人亦當(dāng)會與之相習(xí)近親重,會同其所見。由于同其所見之故,在于未來世,他當(dāng)會于長夜。以義饒益。因此之故,對于那長老比丘,常當(dāng)贊嘆,因為他乃初始就樂于學(xué)戒之故。如果是中年的,或者是少年的,也是如是。」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三一、戒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世尊乃不贊嘆不樂學(xué)戒的人,而贊嘆樂于學(xué)戒的人。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諸上座的長老比丘,初始不樂于學(xué)戒,不敬重于戒,看見其余的比丘初始樂于學(xué)戒,敬重于戒,贊嘆制戒時,他也不隨時贊嘆的話,我對于這等比丘,也是不會贊嘆的。由于其初始就不樂于學(xué)戒之故。為甚么呢?因為如果大師贊嘆他的話,其它的人也會習(xí)近而親重于他,會同于其所見。由于同其所見之故,長夜當(dāng)會受不饒益之苦。因此之故,我對于那位長老。…中年、少年,也是如此。至于樂于學(xué)戒的人,則如前說!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三二、學(xué)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戒意慧三學(xué),也就是戒定慧三學(xué)。雖和前面幾經(jīng)同,但說明則有些不同。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三學(xué)。那三種呢?所謂增上戒學(xué)、增上意學(xué)、增上慧學(xué)是。甚么叫做增上戒學(xué)呢?如果比丘,安住于波羅提木叉(律),具足威儀行處,看見微細之罪,就會生怖畏,而受持學(xué)戒,這名叫做增上戒學(xué)。甚么叫做增上意學(xué)呢?如比丘離開諸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由于出離而生喜樂,而初禪具足而住,…乃至第四禪具足而住,就名叫做增上意學(xué)。甚么叫做增上慧學(xué)呢?如比丘,對于此苦圣諦,能如實而知,此苦集圣諦,此苦滅圣諦,此苦滅道圣諦,能如實而知,就名叫做增上慧學(xué)!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有關(guān)于三學(xué)之其余之經(jīng),都如前面四念處經(jīng)里所說的。

  如禪經(jīng)那樣,像如是的無量、無色,如四圣諦那樣,像如是的四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圣道、四道、四法句、止觀修習(xí)等經(jīng),也如是之說。

  八三三、離車經(jīng):如對于佛法僧,及圣戒,有不壞之凈信的話,命終后,會往生于人天而得十種法利。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毘舍離國(東印度),獼猴池側(cè)的重閣講堂。

  那時,有善于調(diào)象之師的離車(跋耆國的毘舍離城之族姓,屬于王族),名叫難陀,來講于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

  那時,世尊告訴離車難陀說:「如圣弟子成就四不壞凈(純粹的信仰)的話,則欲求壽命時,則能得到壽命。如求好色、好力、好樂、好辯、好自在的話,都能得到。那四種呢?所謂對于佛的不壞凈成就,對于法、僧之不壞凈,以及圣戒成就是。我可以預(yù)見這位圣弟子在于此命終之后,生于天上的話,就會在于天上得十種法。那十種呢?得天壽、天色、天的名稱、天的樂、天的自在、天之色、聲、香、味、觸。如這位圣弟子在于天上命終之后,來生于人中的話,我會預(yù)見他必定會有十事之具足。那十事呢?人間的壽命、人的好色、名稱、樂、自在,色、聲、香、味、觸。我會說那位多聞的圣弟子,不由于他而信,不由他而欲,不從他聞,不取他意,不因他思。我會記說,他有如實的正慧與知見!

  那時,難陀有一位侍從,他白難陀說:「澡浴的時間已到了,現(xiàn)在可以去了!」

  難陀回答說:「我現(xiàn)在不須要人間的澡浴,我今在于此勝妙之法,以自沐浴。所謂于世尊處得清凈的信樂!」

  那時,離車族的調(diào)象師雜陀,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從座起后,作禮而去。

  八三四、不貧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成就四不壞凈的話,生活自會富足。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毘舍離國,獼猴池側(cè)的重閣講堂。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圣弟子,能成就四不壞凈的話,就不會在于人中過著貧窮的生活,而會生活在于不寒乞(不苦求),而自然會富足。那四種呢?所謂對于佛之不壞凈成就,對于法、僧、圣戒之不壞凈成就。因此之故,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要如是而學(xué):我當(dāng)成就對于佛之不壞凈,對于法、僧之不壞凈,對于圣戒之成就!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三五、轉(zhuǎn)輪王經(jīng):轉(zhuǎn)輪王具足七寶,成就四神力,治四天下。但仍未斷輪回之苦。如凈信,雖貧乏,也不會墮。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轉(zhuǎn)輪王乃七寶具足,為成就人中四種的神力,而王四天下(為四大部洲之王),其身壞命終后,會往生于天上。但是轉(zhuǎn)輪圣王雖然七寶具足,成就人間的神力,能王四天下,其身壞命終后,得生天上。然而猶然未能斷離地獄、畜生、餓鬼等惡趣之苦的。為甚么呢?因為轉(zhuǎn)輪圣王對于佛不能得不壞凈,對于法、僧,不能得不壞凈,對于圣戒不能成就之故。

  而多聞的圣弟子,雖然持糞掃衣,家家去乞食,坐臥于草蓐臥具,但是那些多聞的圣弟子卻能解脫地獄、畜生、餓鬼等惡趣之苦。為甚

  么呢?因為那些多聞的圣弟子,乃對于佛不壞凈,對于法,僧不壞凈,圣戒又成就之故!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三六、四不壞凈經(jīng):四不壞凈不變易增損,若成就,則不墮三惡道。也應(yīng)使人完成其事!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應(yīng)當(dāng)起哀愍心,慈悲心。如果有人對于你們所說的,能樂聞、樂受的話,你就應(yīng)當(dāng)為說四不壞凈,令其入信,令其安住。那四種呢?對于佛不壞凈,對于法不壞凈,對于僧不壞凈,對于圣戒成就。為甚么呢?因為如四大-地、水、火、風(fēng),雖然有變易增損,但是此四不壞凈,乃未曾有增損變異。那些沒有增損變異的,就是所謂多聞的圣弟子對于佛不壞凈成就,而如果會墮入地獄、畜生、餓鬼者,是不會有之事!因此之故,諸比丘們!當(dāng)作如是而學(xué):我當(dāng)成就對于佛不壞凈,對于法、僧不壞凈,圣戒成就。也當(dāng)建立其余之人,使他們也成就!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三七、過患經(jīng):如敬信人,而其人如違期望而犯戒,則信心會退鈍而煩悶。故應(yīng)信佛法僧戒。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若信人的話,乃會生五種的過患。則那個被你所敬信的人如果有時犯戒違律的話,就會被眾人所遺棄。恭敬其人的人,當(dāng)會作此念:此是我?guī)?是我所敬重的人,而眾僧卻棄而薄待他。那么,我現(xiàn)在應(yīng)該以甚么因緣,而又入其塔寺呢?假如不入其塔寺的話,就不能恭敬眾僧,不恭敬眾僧的話,就不得聞法。不聞法的話,就會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這名叫做信敬人之故,而生起的最初的過患(第一煩悶)。

  又次,敬信人的話,被你所敬之人如果犯戒違律時,就會被眾僧作為不見舉。敬信那個人的人,當(dāng)會作此念:此是我?guī)?是我所敬重者,而今被眾僧作不見舉。我現(xiàn)在有甚么因緣又入該塔寺呢?如果不入該塔寺的話,就不能敬重眾僧,不敬重眾僧的話,就不得聞法,不得聞法后,就會退失善法。就會不得久住于正法中,這名叫做敬信人之故,而生的第二種過患(煩悶)。

  又次,那個人如果持衣缽,在于余方游行的話,則敬信那個人的人,就會作此念:我所敬重的人,著衣持缽,在于人間游行,我今有甚么因緣再入其塔寺呢?不入該塔寺的話,就不得恭敬眾僧,不恭敬眾僧的話,就不得聞法。不聞法的話,就會退失善法,就不得久住于正法中,這名叫做敬信人之故,會生的第三種過患(煩悶)。

  又次,那位被所信敬的人,已舍戒還俗。敬信那個人的人就會作此念:他是我?guī)?是我所敬重的,已舍戒還俗,我今不應(yīng)再入其塔寺。如不入該寺的話,就不能敬重眾僧,不敬重僧伽后,就不得聞法,不

  聞法的話,就會退失善法,就不得久住于正法中,這名叫做敬信人之故,而生起的第四種過患(煩悶)。

  又次,那位被所敬信的人,身壞命終時,敬信那人的人就會作此念:彼是我?guī)?是我所敬重的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命終了,我今有甚么因緣再入該塔寺呢?不進入于該寺之故,就不得敬僧,不敬僧的話,就不得聞法,不聞法之故,就會退失善法,就不得久住于正法中,這名叫做敬信人之故,而生的第五種過患(煩悶)。

  因此之故,諸位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要如是而學(xué):我當(dāng)成就對于佛之不壞凈,對于法、僧之不壞凈,圣戒成就!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三八、食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如四食能長養(yǎng)眾生那樣,四不壞凈之潤澤福德,會為增長安樂之食。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四種食,會長養(yǎng)眾生,會增長四大而攝受。那四種呢?所謂摶令(段食)、觸食、意思食、識食是。像如是的,也會有福德潤澤,而為安樂之食的(四法)。那四種法呢?所謂對于佛不壞凈,對于法、僧不壞凈,圣戒成就是。因此之故,諸比丘們!當(dāng)作此學(xué):我當(dāng)成就對于佛不壞凈,對于法、僧不壞凈.圣戒成就!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三九、戒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對于佛不壞凈者,當(dāng)聞法,而成就眾僧所念的圣戒。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都如上說。其有差別的地方就是:「對于佛不壞凈成就的話,乃為聞法、為眾僧所念、圣戒成就!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四○、戒經(jīng):如對于佛不壞凈,則對于法與僧也應(yīng)起信。應(yīng)離慳垢心,而圣戒成就。

  其次之經(jīng)(此經(jīng))也如上說,有差別的地方就是:如果對于佛之不壞凈成就的話,則法與僧,雖有慳垢之纏,但是眾生卻會因之而離開慳垢之心。雖為在家,也會住于解脫,心里會常行布施,常樂于樂施,于舍而行平等施,而圣戒成就!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四一、潤澤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四不壞凈的功德,乃有無量的福利。

  其次之經(jīng)(此經(jīng)),也如上說。有差別的地方就是:「像如是的,圣弟子們!四種不壞凈乃為福德潤澤,潤澤于善法,如欲稱量其攝受的功德,可是卻不可能稱量爾所的果福,爾所之果,爾所之福果之集。然而他乃得眾多的福利,是大功德聚之?dāng)?shù)!

  喻如五河合流,所謂恒河、耶菩那、薩羅由、伊羅跋提、摩酰等河。在于那些河中之諸水,實在不能度量為百瓶、千瓶、百千萬瓶的。然而那些河流之水,實在是非常的多,是大水聚之?dāng)?shù)之故。像如是的,圣弟子成就四功德潤澤的話,則不能度量其福德之多少,然而那些多的福,實在是大功德聚之?dāng)?shù)。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要作此學(xué):我當(dāng)成就對于佛之不壞凈,對于法,對于僧之不壞凈,以及圣戒成就!

  那時,世尊,即說偈而說:

  眾吉之巨海 自凈能凈彼 汪洋而平流 實諸百川長

  一切諸江河 群生之所依 悉皈于大海 此身亦復(fù)然

  施戒修功德 百福流所歸

  (具有很多吉祥的巨大之海,乃能自凈,也能清凈其它的一切。是汪洋而平流,實在就是諸百川之長!)

  (一切的諸江河,乃為群生之所依靠的,一切都均皈于大海里,此身也不例外。如果修習(xí)施、戒的功德的話。就會為百福之流之所歸處哩!)

  八四二、婆羅門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婆羅門之愚說不能向于涅槃,世尊所

  說的八圣道才是涅槃等覺之道。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婆羅門所說的乃為虛偽之道,是愚癡惡邪,并不是正確的趣向之道(推理想象出來之道,未必為事實)。并不是等覺之智,并不能向于涅槃。他們作如此之說,去教化諸弟子的:在于每月的十五日,用胡麻之屑、庵羅摩羅之屑,去沐浴身體,著新的劫貝,由頭上垂下長縷,用牛屎涂在地上,而倒臥在其上面,而說:『善男子!在于晨朝,提早起來,將衣服脫下,放在一處,躶其形體,向東方奔馳而跑。假如在道中,逢著兇象、惡馬、狂牛、猘狗(狂狗)、棘剌、叢林、坑澗、深水等物,也要直前而不可回避。如果因之而死亡的話,必定會往生于梵天!贿@就是名叫外道之愚癡邪見,不是等覺之智,不是向于涅槃之道。我乃為諸弟子們說平正之路,不是愚癡,是向于智慧等覺,向于涅槃,所謂八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是!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四三、舍利弗經(jīng):由于佛陀和舍利弗之問答,而提示四不壞凈與四入流分、流-八圣道之關(guān)系。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

  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尊者舍利弗說:「所謂流者,到底甚么是流呢?」舍利弗白佛說:「世尊所說之流,乃謂八圣道。」(八圣道為趣向于涅筑之流)

  佛陀又問舍利弗說:「所謂入流分,到底甚么為之入流分呢?」舍利弗白佛說:「世尊!有四種入流分。那四種呢?所謂親近善男子、聽正法、內(nèi)正思惟、法次法向!(入流分就是入圣流之支分。如能欲入八正道之流之補助的事物是。法次法向就是依法次第而行)

  佛陀又問舍利弗說:「入流的人,會成就幾法呢?」(入圣者之流,即為須陀洹果。)

  舍利弗白佛說:「有四分,如果成就的話,就會為入流者。那四分呢?所謂對于佛不壞凈,對于法不壞凈,對于僧不壞凈,圣戒成就是。」

  佛陀告訴舍利弗說:「如你所說的!流就是所謂八圣道。入流分即有四種。所謂親近善男子、聽正法、內(nèi)正思惟、法次法向(依法-道次第而行)。入流者就是成就四法。所謂對于佛不壞凈,對于法不壞凈,對于僧不壞凈,以及圣戒成就!

  佛說此經(jīng)后,尊者舍利弗,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四四、舍利弗經(jīng):舍利弗回答阿難,有關(guān)于斷除對于佛法僧戒之不信,而成就凈信。佛會為記說為須陀洹。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

  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尊者舍利弗往詣尊者阿難之處。問訊慰勞后,就退住在一邊。舍利弗尊者對阿難尊者說:「我想請問你幾件事。你是否有空可以回答我嗎?」阿難尊者對舍利弗說:「請隨意問出來好了,如我知道的,當(dāng)會回答你的!

  舍利弗尊者問阿難尊者說:「到底要斷除幾種法,才能被如來、應(yīng)、等正覺所知所見,而記說那種人已得須陀洹果,已不會再入于惡趣法,而決定向于正覺,七有天人往生后,就能究竟苦邊呢?」(須陀洹為入圣流,經(jīng)人天各生七次后,會證阿羅漢果,解脫一切苦惱。)

  阿難尊者回答舍利弗尊者說:「要斷除四法,成就四決,如來、應(yīng)、等正覺才會記說那個人已得須陀洹果,已不會再墮惡趣法,而決定向于三菩提,經(jīng)過七有天人的往生后,就能究竟苦邊。那四法呢?所謂圣弟子,對于佛不信任,已斷已知,而成就對于佛之不壞凈(凈信)。對于法、僧不信,以及惡戒,他都已斷已知,已成就對于法、僧之不壞凈,以及圣戒成就。像如是之四法斷除,四法成就的話,則如來、應(yīng)、等正覺所知所見,而會記說那個人已得須陀洹果,已不墮入于惡趣法,已決定向于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后,就究竟苦邊!

  阿難尊者對舍利弗尊者說:「如是!如是!四法之?dāng)鄿?四法之成就,即如來、應(yīng)、等正覺所知所見,會記說那個人已得須陀洹果,決定正向于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后,即能究竟苦邊。」

  這時,二位正士,共論議后,展轉(zhuǎn)隨喜,然后從座起而去。

  八四五、恐怖經(jīng):離殺生,乃至飲酒之五惡,對三寶無疑惑,對四

  圣諦如實而知見,就能得須陀洹,不墮惡道。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比丘對于五種的恐怖、怨對,都能休息,對于三事(離佛法僧之疑惑)都能決定而不生疑惑,如實而知見賢圣之正道的話,則那位圣弟子就能自記而說:『地獄、畜生、餓鬼之惡趣已盡,已得須陀洹果,已不再墮入惡趣法,決定正向于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后,就能究竟苦邊!

  甚么叫做五種恐怖怨對之休息呢?所謂如果由于殺生的因緣之罪之怨對,而會有恐怖之產(chǎn)生。假若斷離殺生的話,則那些由于殺生之罪之怨對的因緣而生的恐怖,就會休息。如果由于偷盜、邪媱、妄語、飲酒等罪之怨對的因緣而會生恐怖。假若離開偷盜、邪媱、妄語、飲酒等罪之怨對之因緣而生的恐怖自會休息。這名叫做由于罪之怨對的因緣而生的五恐怖休息。

  甚么叫做三事決定,而不生疑惑呢?所謂對于佛,決定斷離疑惑,對于法與僧,決定斷離疑惑,就名叫做三法決定,而離疑惑。

  甚么叫做圣道如實而知見呢?所謂此苦圣諦,如實而知,此苦集圣諦,此苦滅圣諦,此苦滅道跡圣諦,如實而知,就名叫做圣道如實而知見。

  假若對于此五恐怖之罪之怨對休息,對于三法決定斷離疑惑,對于圣道如實而知見的話,則這位圣弟子,就能自記說而說:「我對于地獄道已盡,對于畜生、餓鬼等惡趣已盡,已得須陀洹,已不會墮入于惡趣,已決定正趣于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后,就能究竟苦邊!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四六、恐怖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所謂如實而知圣道,乃如實而知八圣道、十二因緣。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都如上說。有差別的地方就是:「甚么叫做圣道如實而知見呢?所謂八圣道,也就是正見,乃至正定!

  次經(jīng)也如是之說,有差別的地方就是:「甚么叫做圣道如實而知見呢?所謂十二支緣起,如實而知見。如所說的:由于有了此事之故,而有了此事之有,有了此事之生起之故,才會有了此事之起。如緣于無明,而有行,緣于行而有識,緣于識而有名色,緣于名色而有六入處,緣于六入處而有觸,緣于觸而有受,緣于受而有愛,緣于愛而有取,緣于取而有了有,緣于有而有生,緣于生而有老、病、死、憂、悲、苦、惱,就名叫做圣弟子之如實知見!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四七、天道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四不壞凈,乃清凈眾生,升諸天之道。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

  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四種諸天的天道(生諸天之道)-而未凈的眾生,令其清凈,已清凈的則重令其清凈。

  那四種呢?所謂圣弟子,對于佛不壞凈,對于法與僧不壞凈,以及圣戒成就,就名叫做四種諸天之天道(生諸天之道),而未凈的眾生能令其凈,已清凈的重令其清凈!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四八、天道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四不壞凈就是生天之道的根由。而對于每一不壞凈,都詳細的說明。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四種往生于諸天的天道。那四種呢?所謂圣弟子,要如是的念如來事:『如來為應(yīng)、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對于此如來之事,應(yīng)生起隨喜之心。隨喜后,心里就會歡悅。心歡悅后,身體就會猗息(輕安)。身體猗息后,就會覺受安樂。覺受安樂后,就會入三昧禪定。三昧禪定后,圣弟子就應(yīng)作如是而學(xué):『甚么為上生諸天之天道呢?』又作此念:『我聽說無恚就是上生諸天之天道!蝗缓缶妥鞔四:『我從今天起,在于世間里,不管是恐怖,是安隱,都不起瞋恚。我只要自己受持純一的滿凈之諸天的天道』。這名叫做第一上生諸天的天道,而使未凈的眾生令凈,已凈的,即重令

  其清凈。

  又次,比丘們!圣弟子要念法之事:『所謂如來闡說正法與律,使在現(xiàn)法當(dāng)中,能離諸熾然,不待時節(jié),而能通達于涅槃,即身而觀察,而緣于自已而覺知!幌袢缡堑闹婪ㄖ潞,心里就會生隨喜,心里生隨喜后,身就會猗息(輕安),身猗息后,就會覺受安樂,覺受安樂后,就會入于三昧正定,三昧正定后,圣弟子應(yīng)作如是而學(xué):『甚么是上生諸天之天道呢?』又作此念:『我聽說無恚就是上生諸天的天道。我從今天起,在此世間,不管是恐怖,或者是安隱,都不起瞋恚。我應(yīng)當(dāng)受持純一滿凈的諸天的天道!贿@名叫做第二之上生諸天之天道。

  又次,比丘們!或者對于僧之事起如是之正念:『所謂世尊的圣弟子僧,乃為等向于正直,是應(yīng)當(dāng)恭敬、尊重、供養(yǎng)之處的無上的福田。』他對于諸僧之事正憶念后,就會心生隨喜,心隨喜后,就會得歡悅,歡悅后,身就會猗息,身猗息后,就會覺受安樂,覺受安樂后,就會入于三昧正定,三昧正定后,那位圣弟子就應(yīng)作如是之學(xué):『甚么是生上諸天之天道呢?』又作此念『我聽說諸天乃以沒有瞋恚為之上諸天之天道,我從今天起,在于諸世間,不管是恐怖,或者是安隱,都不起瞋恚。我只要受持純一滿凈的上生諸天的天道!贿@名叫做第三之上生諸天的天道。

  又次,比丘們!所謂圣弟子,應(yīng)自念所有之戒之事。應(yīng)隨憶念而說:『我在于此,不缺戒,不污戒,不雜戒。戒為明智所嘆的,智者則不厭戒。』對于如是等戒之事正憶念后,心里就會生隨喜,心隨喜后,就會歡悅,心歡悅后,身就會猗息,身猗息后,就會覺受安樂,覺受安樂后,就會入于三昧正定,三昧正定后,圣弟子就應(yīng)如是之念:『甚么為之上生諸天的天道呢?』又作此念:『我聽說諸天沒有

  瞋恚,為之上生諾天之天道。我從今天起,對于諸世間,不管是恐怖,或者是安隱,都不起瞋恚。我只要受持純一滿凈的上生諸天之天道!贿@名叫做第四上生之諸天的天道,使未凈的眾生能凈,已凈的,就重令其清凈!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四九、天道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對于佛法僧戒之四不壞凈,就是上生諸天的天道。是前經(jīng)之略說。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四種上生諸天的天道,能使未凈的眾生清凈,已凈的則增長其清凈。那四種呢?所謂圣弟子念如來之事,要如是之念:『如來乃為應(yīng)、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他如是的念如來之事后,就能斷惡貪,以及斷心之惡不善之過罪。由于念如來之故,會心生隨喜,心隨喜后,就會歡悅,歡悅后,身就會猗息,身猗息后,就會覺受安樂,覺受安樂后,就會入三昧正定,三昧正定后,圣弟子就作如是而學(xué):『甚么為之上生諸天的天道呢?』又作此念:『我聽說沒有瞋恚為之上生諸天的天道。我從今天起,對于諸世間,不管是恐怖,或者是安隱,都不起瞋恚,但當(dāng)受持純一滿凈的上生諸天之道!幌袢缡堑,對于法、僧、圣戒之成就,也像如是之說!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五○、天道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和前經(jīng)一樣,是力主四不壞凈所生之好處,也是土生諸天之道。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四種上生諸天的天道,能使未凈的眾生清凈,已凈的則增其清凈。那四種呢?所謂圣弟子,念如來之事,要如是的念:『如來為應(yīng)、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荒俏皇サ茏,念如來之事后,心里就不會被貪欲所纏,不會被瞋恚、愚癡所纏。其心會正直。念如來事的話,則這位圣弟子會得法之流水,會得義之流水,會得念如來之饒益之隨喜,隨喜后,就會生歡悅,生歡悅后,身就會猗息,身猗息后,就會覺受安樂,覺受安樂后,就會入三昧正定,三昧正定后,這位圣弟子就作如是之學(xué):『甚么為之上生諸天的天道呢?』又作此念:『我聽說沒有瞋恚為之上生諸天的天道。我從今天起,對于諸世間,不起瞋恚,只要受持純一滿凈的上生諸天的天道!幌袢缡堑,對于法與僧,以及圣戒之成就,也像如是之說。」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五一、法鏡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四不壞凈就是法之鏡,如被其照,即眾生的一切,都能一目了然,故以法為鏡而喻之。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現(xiàn)在將說法鏡經(jīng)。你們要諦聽!聽后要善思念!當(dāng)會為你們說。甚么叫做法鏡呢?所謂圣弟子對于佛不壞凈,對于法與僧不壞凈,圣戒成就,就名叫做法鏡經(jīng)。」(大法如鏡之能照物,故以鏡喻法)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五二、法鏡經(jīng):佛答比丘們之間而說四位人士中,出家的死后已解脫,在家的已生天上而般涅槃。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眾多的比丘,著衣持缽,進入舍衛(wèi)城去乞食。在乞食時,聽說出家的難屠比丘已命終,難陀比丘尼也已命終。在家的善生優(yōu)婆塞(近事男)已命終,善生優(yōu)婆夷(近事女)也已命終之事。大眾乞食后,即還精舍,舉放衣缽,洗足后,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在一邊。他們白佛而說:「世尊!我們今天的早晨,入舍衛(wèi)城去乞食時,聽說難屠比丘、難陀比丘尼、善生優(yōu)婆塞、善生優(yōu)婆夷等人已命終。世尊!他們四人命終后,應(yīng)該會轉(zhuǎn)生到何處呢?」

  佛陀告訴諸比丘們說:「那位難屠比丘,和難陀比丘尼,諸漏都已

  盡,已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在現(xiàn)法當(dāng)中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而善生優(yōu)婆塞,以及善生優(yōu)婆夷,他們的五下分結(jié)已盡,已得阿那含果(不還果,第三果),往生于天上而般涅槃,不再還生于此世間。」

  那時,世尊并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現(xiàn)在當(dāng)為你們說法鏡。對于佛不壞凈,…乃至圣戒成就,就名叫做法鏡經(jīng)!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五三、法鏡經(jīng):本經(jīng)簡述另一比丘、比丘尼,與另一善男和信女之命終事。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其它都如上廣說過的。有差別的地方就是:「有異比丘、毘比丘尼,和異優(yōu)婆塞、異優(yōu)婆夷之命終,也都如上說!(有異比丘就是有一位比丘,其它例知)。

  八五四、那梨迦經(jīng):那梨迦聚落眾多的善男死后,都向佛問其生處。佛說一一提間為徒勞耳,應(yīng)照法鏡而自知。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

  佛陀住在于那梨迦聚落的耆迦精舍。

  那時那梨迦聚落里,有許多人命終。

  這時,有眾多的比丘,著衣持缽,進入于那梨迦聚落去乞食。大眾都聽說那梨迦聚落的廚迦舍優(yōu)婆塞已命終。尼迦咤、佉楞迦羅。迦多梨沙婆、阇露、優(yōu)婆阇露、梨色咤、阿梨色咤、跋陀羅、須跋陀羅、耶舍耶輸陀、耶舍郁多羅等,都已命終。大眾聽后,還回精舍,舉放衣缽,洗足后,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然后白佛說:「世尊!我們眾多的比丘,早晨進入那梨迦聚落去乞食,曾聽聞罽迦舍優(yōu)婆塞等人已命終。世尊!他們命終后,當(dāng)會轉(zhuǎn)生到何處呢?」

  佛陀告訴諸比丘們說:「罽迦舍等人,已經(jīng)斷五下分結(jié),已得阿那含果,在于天上般涅槃,不再還生于此世間!怪T比丘們白佛說:「世尊!又有超過二百五十位的優(yōu)婆塞等人已命終。又有五百位優(yōu)婆塞在此那梨迦聚落命終。他們都已斷盡五下分結(jié),而得阿那含(不還果),在那天上般涅槃,不再還生于此世間嗎?又有超過二百五十位的優(yōu)婆塞已命終。他們都斷盡三結(jié),貪、恚、癡已微薄,而得斯陀含,當(dāng)會再受一生,然后究竟苦邊嗎?在此那梨迦聚落里,還有五百位優(yōu)婆塞,于此那梨迦聚落命終,他們的三結(jié)都已盡,而得須陀洹(預(yù)流果),已不墮落于惡趣法,決定正向于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于人天來回各七次),然后會究竟苦邊嗎?」

  佛陀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隨著他們的命終,而針對命終后之事來問,那是徒勞而已!這些事并不是如所樂于一一回答之事。所謂生者有死,那里有甚么奇怪之事呢?如來出世以及不出世,法性都是同樣的常住。對于此事,如來乃自知,而成等正覺,而顯現(xiàn)演說,分別開示。所謂有了此事之故,才會有了此事,有了此事之生起之故,才有了此事之生起。如緣于無明,而有了行,…乃至緣于生而有了老、

  病、死、憂、悲、惱、苦。像如是的,有了苦陰之集。如果無明滅的話,則行會滅,…乃至生滅,就老、病、死、憂、悲、惱、苦都會滅。像如是的,苦陰之滅,F(xiàn)在將為你們說法鏡經(jīng),你們要諦聽!聽后要善思念!當(dāng)會為你們說。甚么叫做法鏡經(jīng)呢?所謂圣弟子,對于佛不壞凈,對于法與僧不壞凈,以及圣戒成就是。」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五五、難提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一切時如沒有四不壞凈的話,就是放逸,就是凡夫,反之,則為不放逸。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難提優(yōu)婆塞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他白佛而說:「世尊!如果圣弟子,對于此五根,一切時,不成就的話,到底是放逸呢?或者不是放逸呢?」

  佛陀告訴難提說:「假若在于此五根,一切時不成就的話,我就會說這些人就是凡夫之?dāng)?shù)。假若圣弟子不成就的話,就為之放逸,并不是不放逸。難提!如果圣弟子,對于佛之不壞凈成就,但是不向上求,不在于空閑之林中,或者在于露地而坐,晝夜禪思,精勤修習(xí)的話,則不能勝妙出離,不能饒益隨喜。因不隨喜之故,歡喜就不會生起。歡喜不生后,身就不會猗息,身不猗息后,苦覺就會生起,苦覺發(fā)生后,心就不會得定。心不得定的人,則這位圣弟子乃為之放逸。對于法與僧,不壞凈,以及圣戒成就,也如是之說。

  像如是的,難提!假若圣弟子成就對于佛之不壞凈,其心不起知足之想(還不滿足),而在于空閑的林中,或樹下露地,晝夜都在禪思,都在精勤方便,而能起勝妙的出離,而隨喜,隨喜后,就會生歡喜,生歡喜后,身就會猗息,身猗息后,就會覺受安樂,覺受安樂后,心就會定。假若圣弟子,其心能定的話,就名叫不放逸。對于法與僧之不壞凈,以及圣戒成就,也如是之說!

  佛說此經(jīng)后,難提優(yōu)婆塞,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從座起,而禮佛雙足后離去。

  八五六、難提:本經(jīng)和前經(jīng)同樣的請問有關(guān)于一切時不成就四不壞凈時,是否為不放逸,為前經(jīng)之略說。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釋迦族出身的難提,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在一邊。他白佛說:「世尊!假若圣弟子,對于四不壞凈,一切時不成就的話,則這位圣弟子是否為之放逸?或者為之不放逸呢?」

  佛陀告訴釋氏難提說:「假若對于四不壞凈,一切時不成就的話,我就會說這種人就是外凡夫之?dāng)?shù)。釋氏雞提!假若圣弟子放逸,或不放逸等事,現(xiàn)在當(dāng)會為你解說!狗鹜佑谑菫橹U說,廣說如上。

  佛說此經(jīng)后,釋氏難提,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從座起,而作禮后離去。

  八五七、難提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難提為世尊將遠行,而心難舍。佛陀乃為之說隨時修五種歡喜心之因。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前三個月,結(jié)夏安居后,有眾多的比丘,集在于食堂,為佛縫衣。佛陀于不久時,當(dāng)其衣作完后,當(dāng)著衣缽,而出離精舍,在人間到處游行教化。

  那時,釋氏難提,聽說眾多的比丘集聚于食堂,為了佛而縫衣,因為如來將于不久,在于作完衣后,會著衣持缽,而在于人間游行!釋氏難提聽此消息后,就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在一邊。他白佛說:「世尊!我現(xiàn)在的四體好像已支解,四方好像已易韻,先前所聽之法,現(xiàn)在統(tǒng)統(tǒng)已忘掉。我聽說眾多的比丘集聚于食堂,為世尊您縫衣而說:『如來將于不久,在作衣完了之時,將著衣持缽,在人間到處游行!灰虼酥,我現(xiàn)在的心,乃生起大苦,不知甚么時候才能再于見到世尊,以及所知識之比丘們?」

  佛陀告訴釋氏難提說:「你見到佛,或者見不到佛,或者見到知識的比丘,或者見不到,你都應(yīng)該隨時修習(xí)五種歡喜之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那五種呢?你當(dāng)隨時念如來之事:1.如來為應(yīng)、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2.法事,3.僧事,4.自持戒事,5.自行世事。

  要隨時憶念:我得已利,我對于慳垢的眾生之處,應(yīng)當(dāng)多多的修習(xí)離開慳垢而住。要修習(xí)解脫施、舍施、常熾燃施。樂于舍之平等惠

  施,常懷布施之心。像如是的,釋氏難提!此五支之定,不管是住,或者是行,或者是坐,或者是臥,乃至和妻子俱在一起時,也應(yīng)常常系心于此三昧之念!」

  佛說此經(jīng)后,釋氏難提,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作禮后離去。

  八五八、難提經(jīng):佛在結(jié)夏安居時,受難提之供養(yǎng),安居后,擬游行別處,難提惜別之情轉(zhuǎn)深,佛教他念佛法僧戒施天之六法。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前三個月之夏安居之時。

  這時,有釋氏難提,聽說佛于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將作前三個月的結(jié)夏安居。聽后,曾作此念:「我應(yīng)當(dāng)?shù)侥莻地方去。并又在于那個地方,造作供養(yǎng)眾事,供給如來,以及比丘僧們!咕瓦@樣的到了那個地方,去布施供養(yǎng)。到了三個月完了之時,眾多的比丘,乃集合于食堂,為世尊縫衣,而作此言:「如來將于不久,在作衣完了之時,會著此衣、持缽,游行于他處的人間。」

  這時,釋氏難提聽聞眾多的比丘集合于食堂,在談?wù)?「如來將于不久,待作衣完了后,會著此衣、持缽,在于人間的別處游行!顾牶,就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在一邊,仰白佛說:「世尊!我現(xiàn)在四體好像已支解,四方好像已易韻,先前所受之法,現(xiàn)在統(tǒng)統(tǒng)迷忘。我聽說世尊將于人間的別處游行。我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到世尊您,以及諸知識比丘呢?」

  佛陀告訴釋氏難提說:「不管是見到如來,或見不到如來,或者見

  到知識比丘,或者見不到,你都應(yīng)該隨時修習(xí)六念。那六念呢?當(dāng)念如來、法、僧等事、自所持戒、自所行施,以及念諸天!

  佛說此經(jīng)后,釋氏難提,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作禮后離去。

  八五九、梨師達多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的內(nèi)容為前經(jīng)之略說。只有人物之有所變動耳。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前三個月結(jié)夏安居,都如前說。有差別的地方就是:這時,有一位長者,名叫梨師達多(波斯匿王之大臣),以及富蘭那(波斯匿王的大臣),兄弟二人,聽說眾多的比丘集合于食堂,為世尊縫衣,其它都同于上面難提修多羅處廣說過的。

  佛說此經(jīng)后,梨師達多長者,以及富蘭那,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從座起后,作禮而去。

  八六○、田業(yè)經(jīng):佛將遠行,梨師達多長者兄弟心生不舍,佛教他隨時修六念。長者告白在家之煩,然而受持教誡,得以完成在家學(xué)佛之愿。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

  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前來三個月之結(jié)夏安居完了后,眾多的比丘,乃集合在食堂,為世尊縫衣。

  這時,有一位長者,名叫梨師達多,以及富蘭那兄弟二人。他們在于鹿徑澤之中,正在修治田業(yè)。他們曾經(jīng)聽說有眾多的比丘,在于食堂,為世尊縫衣,并且說:「如來將于不久,在作衣完了后,會著衣持缽,在于人間游行!孤牶,曾對于一位士夫說:「你現(xiàn)在應(yīng)當(dāng)往詣世尊之處,去瞻視世尊。假若世尊必定要去的話,就趕快回來告訴我!

  這時,那位士夫即受其教勅,往到某一處時,已看見世尊已出來。就連來回告梨師達多,以及富蘭那而說:「世尊已出來了,以及諸大眾也是!」

  這時,梨師達多,及富蘭那,就往迎世尊。世尊遙見梨師師達多及富蘭那隨路而來,就出路邊,敷尼師壇(座具),正身端坐在那里。

  梨師達多,及富蘭那,乃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而白佛說:「世尊!我現(xiàn)在四體都已支解,覺得四方都已易韻似的。對憶念之事,現(xiàn)在統(tǒng)統(tǒng)迷忘。不曉得甚么時候才能得以再見到世尊,以及諸知識的比丘?世尊現(xiàn)在出至于拘薩羅(中印,十六大國之一),從拘薩羅至于伽尸(以竹名國。申印,拘薩羅國之北鄰,十六大國之一),從伽尸至于摩羅(未羅,中印,恒河北部,迦毘羅城之東,十六大國之一),從摩羅至于摩竭陀(中印,古國名,十六大國之一),從摩竭陀而至于殃伽(摩竭陀之北部,十六大國之一),從殃伽而至于修摩(國名),從修摩而至于分陀羅(地名),從分陀羅而至于迦陵伽(國名)。因此之故,我現(xiàn)在極為憂苦,不知甚么時候才能再于得見世尊您,以及諸知識的比丘?」

  佛陀告訴梨師達多,及富蘭那說:「你不管是見到如來,或者不見到如來。不論見到諸知識比丘,或不見到,你都須要暫且隨時修習(xí)六念。那六念呢?你應(yīng)當(dāng)念如來之事,…廣說乃至念天。然而長者啊!在家之人比較憒撓(擾亂),在家之人都會染著,而出家之人,則為空閑。俗人實在很難處于非家(出家),很難為一向鮮潔,純一滿凈,梵行清白的!

  長者白佛說:「奇哉!世尊!善說此法:『在家為憒撓,在家會染著。而出家則為空閑。俗人實在很難處于非家,很難一向鮮潔、純一滿凈、梵行清白的。我是波斯匿王的大臣,波斯匿王如欲入園觀時,就會叫我乘騎大象,而乘載大王的第一宮女,一人在于我的前方,一人在于我的后面,我則坐在其中間。大象將下?時,在前面的那位宮女會抱住我的項,后面的那一位,則攀在我的背上。大象上圾時,后面的那一位會抱住我的頸,前面的那一位則會攀住我的衿。那些諸婇女們,為了娛樂大王之故,都穿著繒婇之衣,涂著眾妙香,都掛瓔珞,莊嚴他們之身。我和她們同時出游時,都常護三事:第一為駕御大象?制涫チ苏馈5诙䴙樽宰o心,恐生染著之心。第三為自護持,恐其會顛墜。世尊!我在于那時,對于國王的婇女,一剎那之間,也沒有不正的思惟。」

  佛陀告訴長者說:「善哉!善哉!能善護心!」長者白佛說:「我在于家中的所有的財物,常與世尊,以及諸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等,共同受用,也不會計較是我所有之物等事!

  佛陀告訴長者說:「善哉!善哉!你在拘薩羅國的錢財巨富之事,并沒有人能和你同匹敵的。而你卻能對于財物不計較是我所有之物!」(指長者不計較為自己所有之財物,都奉獻出來供養(yǎng)三寶)。

  那時,世尊為那位長者說種種之法,示教照喜他。示教照喜后,就

  從座而去。

  雜阿含經(jīng)卷第三十完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