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論講記 卷四 觀如來品 第二十二

  觀如來品第二十二

  下面卷四,(觀如來品)第二十二。

  外人就問了,你說一切法空,說得頭頭是道,可是佛實在有吧!要不然你怎么學佛呢?如來實在有的,他不空吧!

  下面龍樹菩薩破他:

  「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

  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

  「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惯@是說如來不是陰,陰是五陰,可是也不離五陰。因為如來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五陰是有生滅、來去,所以它不是五陰?墒且膊浑x五陰,五陰以外不能有如來。五陰以外是什么東西?抽象的,所以不離五陰。

  這個法你怎么理會呢?誰知道怎么理會呢?怎么非陰不離陰呢?你想一想,運用運用你的腦筋!

  想一想還是不離性空相假啊!隨緣無性,非陰;無性隨緣,不離五陰。所以他說「此彼不相在」,此是如來,彼是五陰,不相在。你要了解這句話,還要從性空相假去會。

  《中論》雖有千言萬語,不離其宗啊!如來性空,五陰性空。怎么如來性空呢?不見一切法,即名見佛。五陰,五陰皆空。你這么會的話,就會到了。

  還有個會法也可會到,如來不生不滅,五陰生滅。有不生不滅,就沒有生滅;有生滅,就沒有不生不滅,不相在。

  不過,你看經文要文義雙會。他這里頭雖有其理,沒有其文。你會呢,雖然沒有其文,要會有其理。要不然的話,就是你的見。

  「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這半偈大家都了解了吧!切實了解它。

  后面半偈:「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如來不生不滅,五陰生滅,所以他說「如來不有陰」。沒有五陰,那里有如來呢?它這個意思,說如來是法身。

  經文上有很多地方單提如來的時候是講法身,譬如說,如來、應供、正遍知,如來是法身,應供是報身,正遍知是化身。這可能說三身、三德都是它。

  「如來不有陰」,換句話說,法身沒有生滅。

  既然如來不是五陰,抽象的,沒有。世間法說抽象,佛法說斷滅。如來沒有五陰是斷滅。他這里有講出來了,誰看出來了?譬如第一句「非陰不離陰」。隨緣無性,非陰;無性隨緣,不離陰。這樣才不落斷滅。

  所以看到《中論》經文,要依理推尋;如果不依理推尋,只得文字,不得其意思。

  這是第一偈:「非陰不離陰,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

  下面看第二偈。

  外人主張,他說五陰和合有如來。龍樹菩薩就說:

  「陰合有如來則無有自性

  若無有自性云何因他有」

  假使說照你的說法,五陰和合有如來,那這如來沒有自性,和合才有?墒悄遣粚Π!假使如來沒有自性,怎么會因他有呢?因為如來沒有自性嘛!

  我們?yōu)榱肆私?才舉緣起的道理和大家說明。

  五陰和合有如來,那就說明五陰沒和合的時候沒有如來。假如沒有和合的時候沒有如來,五陰,色受想行識,色里頭沒有如來,受里頭沒有如來,想里頭沒有,行里頭也沒有,識里頭也沒有,那一定的嘛!等著五個和合起來才有?墒俏鍌沒有,和合起來怎么會變成有?譬如說,你沒有錢,我也沒有錢,他也沒有錢,你我他和合起來變成有錢,沒這個道理。

  所以假使五陰和合有如來,他沒有自性。如來沒有自性,沒有自性是空的。如果沒有自性,「若無有自性,云何因他有?」如來沒有自性是空的,怎么因為他而有呢?

  大家運用腦筋,這句話的意思你懂吧?沒有自性,空的。怎么他能生空呢?世間人迷惑在這個地方。那是什么東西?相假。執(zhí)假為真。世間法很多人,不是很多人,全部分人,都迷惑在這個地方。

  不相信,我舉個例子。男人可以生小孩子吧?不可能。女人可以生小孩子吧?不可能。男女結婚生小孩子,是不是?那么這個小孩子有自性沒有?小孩子要是有自性,不必藉爸爸、媽媽的因緣,沒有自性是空的,那你上當了!執(zhí)假為真了。小孩子沒有自性是空的,怎么因爸爸、媽媽而生呢?那你受騙了。世間法就是騙你的。

  今天講到這里,時間到了。我本來想再和大家解釋解釋,沒有力氣了。

  大家看經,記住!得其文義,得其理,那才對。他本來是文隨于理,理隨于文嘛!得文不得理,不對;得理不得文,也不對;文義相隨,那才對。

  唉!休息了。

  大家看《中論》。

  「法若因他生是即為非我

  若法非我者云何是如來」

  「法若因他生,是即為非我!惯@是從上面來的。上面一偈:「陰合有如來,則無有自性。若無有自性,云何因他有?」法要是因他而生,一定沒有自性,有自性不必因他而生。所以他說:「法若因他生,是即為非我!箾]有自性就是非我!溉舴ǚ俏艺,云何是如來?」因為上面那首偈講如來是從五陰生的,如果從五陰生的就沒有自性了,沒有自性就非我。要是非我的話,怎么叫如來呢?

  如來是我。如來是什么?涅槃四法,常樂我凈,因為如來得大自在,所以是我。眾生不得我,眾生執(zhí)我,執(zhí)著我,不得自在。

  假如非我的話,怎么會是如來呢?因他而生,應該是他性啊!怎么是自性?所以法是因他生,就沒有自性,沒有自性就是非我。

  我們再看下面一首偈,它這個都是有連帶關系。

  「若無有自性云何有他性

  離自性他性何名為如來」

  沒有自性,也沒有他性。什么原因呢?他性對他性而言也是自性,所以說沒有自性,就沒有他性。離自性、他性,什么叫如來呢?

  外人的見解,如來是自性,五陰是他性!溉鐏矸顷幉浑x陰」,所以離開自性、他性,沒有如來。這是什么道理呢?大家記住!無性隨緣,隨緣無性。無性隨緣有,隨緣無性空。引申涵義說起來,以法身望報化是有,以報化望法身是空。所以性空宗講空,性空。有呢?相假。大家記住這個原則。

  這是外人先有意見提出。他說,那么說起來,非陰不離陰是如來,是不是如來不因五陰而有呢?先五陰而存在。這是一般執(zhí)著有法的錯誤。

  執(zhí)著有法的,先有甲,不對;先有乙,不對;甲乙同時有,也不對!吨姓摗肪吞岢觥赶群蠊步詿o」嘛!

  什么道理呢?它對待而立的,對待而立是空的,所以是性空。對待而立,是假的,所以假有。

  我們舉個例子說。對待西而有東,不對待西,沒有所謂東;對待東而有西,不對待東,沒有所謂西。這么說起來兩種關系,既然東西對待而有,那就是空的,其性本空。要是性不空的話,不對待東也有西,那么西不成立。不對待西也有東,東不成立。說東說西,都是假立,如果執(zhí)著有法就不對了。如果先有東,那么先有東的時候,一定沒有西。不對待西,怎么會有東?如果先有西的話,一定沒有東。沒有東,怎么有西?先后不成立了。如果東西都有,不成立。東西都有,不成對待啊!它沒有,怎么有東西呢?

  不相信,我問大家:虛空無量,那里是東?沒有所謂東,東是對待西而立的。虛空無量,那里是西?因為西是對待東而立的。虛空無量,可不可能東西都已經有了呢?不可能的嘛!不相信,大家─「先后共」你指出來,它沒有的,假立。那個東西之有,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對待就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大家記住這個要領。我們再看下面。

  「若不因五陰先有如來者

  以今受陰故則說為如來

  今實不受陰更無如來法

  若以不受無今當云何受

  若其未有受所受不名受

  無有無受法而名為如來

  若于一異中如來不可得

  五種求亦無云何受中有

  又所受五陰不從自性有

  若無自性者云何有他性」

  「若不因五陰,先有如來者!共灰、不對待五陰而有如來,你可以說:「以今受陰故,則說為如來!顾@是重復外人的意思,下面一偈就破了。

  「今實不受陰,更無如來法。」受五陰而有如來,那不對的!如來不受五陰,如來不生不滅,得大自在嘛!也沒有如來法。他上一句講沒有五陰,下一句講沒有如來,對待而生,對待生是空的。那么說五陰、說如來,是假的。往下看就明白了。

  「若以不受無,今當云何受?」「若以不受」,就是說沒有五陰,不受五陰,五陰是受法嘛!那個「無」是什么?指如來講!溉粢圆皇軣o」,就是沒有五陰,也沒有如來,所以說「不受無」!附癞斣坪问堋?如來是受,五陰是受法,沒有五陰,沒有如來,怎么受呢?

  「若其未有受」,假使沒有受的話,「所受不名受」。沒有受,受是如來,所受是五陰,五陰不能稱為受嘛!有如來才叫受嘛!「無有無受法」,這句要搞清!「無有」是無有如來,換句話說,無有受。「無受法」是五陰。換句話說,沒有受,也沒有受法。所以他說:「無有無受法,而名為如來!惯@個叫如來。如來是什么?無有受,無有受法,叫如來。

  「若于一異中,如來不可得。」如果說受和受法是一,如來不可得。換句話說,假使如來和五陰是一個,沒有如來,如來不生不滅、不來不去嘛!他和五陰是一個,五陰有生滅,就沒有如來了,所以如來不可得。若如來和五陰差異,如來也不可得,因為如來離五陰是抽象的,抽象是斷滅,斷滅則無如來。

  「五種求亦無」,五種求如來也沒有!冈坪问苤杏?」五種是什么?色受想行識。色里頭沒有如來,換句話說,色沒有不生不滅,因為色是質礙性嘛!質礙性沒有如來。色還有一個說法,變礙性,變動的。受里頭有受有不受,也沒有不生不滅,也沒有如來。想里頭取相,沒有如來。行里頭,造作,沒有如來。識是了別,沒有如來。如來是對待空,既然對待空,怎么會在受中有呢?

  他這一段文是連貫的,我們把它講完。

  受中沒有法,接著講「又所受五陰」,所受是五陰法啊!「不從自性有」,五陰相依而假立。五陰,我們看一看是不是有自性?色是質礙相,受是領納相,想是取相相,行是造作相,識是了別相。這五個法,不能分別有。

  色不能自立,色一定有領納才稱為色,一定取相才稱為色,一定造作才有色,一定了別才稱為色,色無自性。

  受,領納相。領納一定有色體啊!領納一定取相啊!就是想。領納就造作嘛!就是行。領納就了別,就是識。這么說起來,受也沒有自性。

  再講想,想是取相相,取相相一定有色,沒有色,取什么相?取相一定有受,不受怎么稱為取相?取相一定有行,不造作怎么有取相?取相一定是了別,想沒有自性。

  行,造作相,行一定因色,行一定因受,行一定因想,行一定因了別。

  再講識,識是了別相,沒有自性。

  誰能講一講!五個法,我講了四個了,誰能講識沒有自性?識是了別,識也沒有自性。

  你想一想,識是了別相,沒有色,了別什么?沒有受,怎么了別?沒有想,怎么了別?沒有行,怎么了別?

  所以鳩摩羅什大師翻譯五陰叫五眾,眾緣和合,眾緣和合都假立。

  所以:「又所受五陰,不從自性有。若無自性者,云何有他性?」要是沒有自性,怎么有他性呢?我們講過,他對他而言也是自啊!沒有自性,法不得成立啊!法性空,沒有自性,隨緣有而假立。隨緣還是無性,無性就空,這個空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隨緣假立是有,有而非有,非有而有。大家會,總抓住這個要領。

  以上這段文,你先消文。如果他文字你搞錯了,你就不清楚了,所以消文釋義?墒谴蠹乙⒁獾揭稽c,文義相隨。消文必不失其義,如果失其義,那不叫消文,那是死于文下。所以消文必不失其義,不失掉義理。釋義必不失其文,因為佛說法都有深義嘛!所以文義相隨。所以經上說過,文隨于義,義隨文。大家看經的時候,要注意到這一點。

  我們再看一偈:

  「以如是義故受空受者空

  云何當以空而說空如來」

  「以如是義故,受空受者空。」以相待空、相待假這個道理,相待空就是那個隨緣無性,相待假就是無性隨緣。隨緣無性,我們假說無為;無性隨緣,我們假說有為。所以你看經的時候,看到無為法,就想到有為;看到有為法,想到無為。以這種道理─以如是義故,「受空受者空」。受是如來,受者是五陰,以相待空、相待假這種道理,所以如來空,五陰也空。你要打轉身!如來假、五陰也假。你說如來空,就沒有了,斷滅!

  你說如來空,我問你,何處非如來?你要是說如來有,我問你,何處是如來?

  大家聽到這地方可能糊涂,我舉個例子說。虛空,虛空無形無相就是橫遍豎窮,虛空無形無相就是十方,十方就是虛空。你要是說虛空沒有,我問你,何處不是虛空?你要是說虛空有,我也問你,何處是虛空?這里是虛空,別處不是虛空嗎?

  大家懂了這道理,叫「妙湛總持不動尊」。所以我記得有一個老祖師的故事。一個老祖師到一個廟里去,住持問他:「你從那兒來?」他說:「我從不動道場來!鼓亲〕终f:「你不動,能到這里來嗎?」那祖師回答得好,他說:「我到這里來,難道就動了嗎?」就是這個道理了。

  「以如是義故,受空受者空。云何當以空,而說空如來?」你怎么以空、對待空而說空如來呢?空如來那是斷滅嘛!

  我們今天時間到了。

  大家看《中論》,︿觀如來品﹀第二十二。

  「空則不可說非空不可說

  共不共叵說但以假名說」

  「空則不可說,非空不可說!箍赵趺床豢烧f呢?空是因緣空,因緣空無自性,無自性所以空。所以空就是因緣,因緣就是有,有就是不空?占热皇且蚓,空就是有,所以空不可說。「非空不可說」,非空就是因緣有,因緣有無自性,無自性就空,所以非空也不可說。

  這首偈大家看出來了沒有?它是離四句!缚談t不可說」,離空之一句;「非空不可說」,離有之一句。我們再看后面。

  「共不共叵說」,「叵」這個字讀「ㄆˇㄛ」,就是「不可」的意思。共不共也不可說,「但以假名說」。

  共就是亦空亦非空。亦空亦非空,我們從兩方面會:空既然不可說,非空也不可說,當然亦空亦非空也不可說。再一方面會,亦空亦非空是什么呢?一半空,一半非空。一半空,空不可說;一半非空,非空不可說。還是不可說。共不可說。

  不共呢?就是非空非非空。你說它是空嘛!空就是因緣有。你說它有嘛!有是因緣空。這么說起來,空就是有,有就是空。空就是有,所以非空不可說;有就是空,空不可說。

  因為什么原因?有不可說,它是空嘛!非空不可說,非空是有,有就是空,當然非空不可說。空和非空都不可說,離四句。

  講明白一點,離空之一句,又離有之一句,離亦空亦有一句,離非空非有一句,這是出那離四句了。后面那一句就講明白了。

  離四句大家還記得吧!這首偈誰聽不懂可以問。那一句不懂?〈問:非空非非空?〉非空是不是有啊?非空就是有,有不可說吧!非非空就是空,空不可說吧!還是前面那一句話,它反復地說,聽懂了吧?非空就是有,有不可說;非非空就是空,空不可說。這首偈講離四句。

  以下這首偈:

  「寂滅相中無常無常等四

  寂滅相中無邊無邊等四」

  「寂滅相中無,常無常等四!辜艤缦嗑褪菍嵪,實相無相、無不相,無相就是無不相,無不相就是無相,稱為寂滅相。實相里頭沒有常、無常等四句。這是說離四句的來源。

  外道說,世間和我有常、無常等四句。這里要注意到,是外道說的,不是外人說的。外人說,三乘都有;外道說,三乘沒有。他說世間和我,我是什么?還記得吧?我就是如來嘛!以前不是講過嗎?外道執(zhí)著世間和我有常、有無常,這兩句了;有亦常亦無常,三句了;有非常非無常,四句。實相里頭沒有。

  我們舉個例子就明白了。無生無滅是常,生滅是無常。無生無滅是如來,生滅是五陰。如來是寂滅相,五陰是世間,外道說世間和我都是常。那么我們根據(jù)前面就知道,生滅就是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就是生滅。這么說起來,無性無生無滅,隨緣有生滅。無性就是隨緣,隨緣就是無性。無生無滅就是生滅,所以離常一句;無常是生滅,生滅就是無生無滅,離無常一句。

  這兩句聽明白了以后,后面兩句容易懂。既然離常、離無常,當然也離亦常亦無常,離非常非無常。你腦筋活一點就知道。非常就是無常嘛!非無常就是常嘛!既然離常、離無常,它當然也離非常非無常了。大家的腦筋要活動起來,你要是只從文字上看,解不開這個疙瘩。

  所以他說「寂滅相中無」,就換句話說,實相中沒有常、無常等四。實相中沒有常、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

  「寂滅相中無」,實相中也沒有,「邊無邊等四」。外道執(zhí)著世間和我有邊,有一種執(zhí)著沒有邊,有人執(zhí)著也有邊也無邊,有人執(zhí)著非有邊非無邊。這是當時外道執(zhí)著的四句。實相中沒有這四句。

  譬如世間有生有滅,可是生滅,不斷才有生滅,如果斷了的話就沒有生滅了,所以說有不斷才有生滅?墒俏覀兠靼,那個不斷不生也不滅。生它就斷了,滅它就斷了。它既然不斷,當然不生也不滅了。不斷就是生滅,生滅就是不斷。生滅有邊,不斷沒有邊。既然有不斷才有生滅,那么生滅全體都是不斷。大家懂得意思吧?換句話說,生滅全體都是不生不滅。

  大家腦筋冷靜一點!有生滅才有不斷,換句話說,不斷全體都是生滅。再換句話說,那個不斷全體就是生滅相續(xù)。

  所以他說「寂滅相中無」,實相中沒有常、無常等四,沒有常、無常四句。這是離常一句,離無常兩句,離亦常亦無常三句,離非常非無常四句,還是離四句。

  按照實相會的話,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無相就是無不相,無不相就是無相。無相是常,無不相是無常。你會到了沒有?常不是定常,因為無相就是無不相嘛!無常不是定無常,因為無不相就是那個相,相即無相。若有定法,即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間和我都是一樣。

  「寂滅相中無,邊無邊等四!箤嵪酂o相,沒有邊;實相無不相,就有邊。實相無不相就是無相,實相無相就是無不相。實相無相,離邊一句;實相無不相,離無邊一句。這兩句懂了以后,就懂離邊無邊當然也離亦邊亦無邊,離非邊非無邊。這個很費腦筋啊!

  〈問:什么是邊?〉邊是邊際,你活一百歲到邊了。

  外人就問了。大家要知道,外人和外道不同。外人,三乘人都包括,不會實相理的,聲聞、緣覺、菩薩都可說外人,理外凡夫。外道不同,執(zhí)著邪說。他問,要是照你那么說,就沒有如來了?

  龍樹菩薩回答說:

  「邪見深厚者則說無如來

  如來寂滅相分別有亦非」

  「邪見深厚者,則說無如來。」說沒有如來,那是邪見。

  如來,經上有很多解釋。無來無去,要是具足說,無來而來,無去而去;來而無來,去而無去。還有的經上說「乘如實道而來」,也是一個意思!溉纭故遣欢划,雖有來去,不二不異,來而無來,去而無去,無來而來,無去而去。如實道那個「實」就是無來無去。拿性空宗說起來,無來無去,性空;來而無來,去而無去,無來而來,無去而去,相假。那么我們知道了,性空就是相假,相假就是性空。無來無去就是來去,來去就是無來無去,不二不別,不二不別稱為如。實在說,無來無去稱為實,這就是所謂「乘如實道而來」了。

  沒有如來就是如來,如來就是沒有如來,偏一邊叫邊見。所以他說:「邪見深厚者,則說無如來!

  「如來寂滅相,分別有亦非!谷鐏砭褪菍嵪。所以如來寂滅相,你說他沒有,不對!你說他有,「分別有」,「亦非」,也不對。

  這首偈大家都明白了吧!有不明白的可舉手。我們再看下一偈:

  「如是性空中思惟亦不可

  如來滅度后分別于有無」

  「如是性空中,思惟亦不可!剐钥帐切,思惟是取相。不相信大家考慮考慮,思惟思惟,不離相。取相,取三種相。言語相,他說的對不對啊?取言語相。文字相,看書上這道理是什么意思。取心緣相,心里思惟。離開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你找你的思惟在那里?沒有。

  大家要注意到,你如果取著言語相,你要考慮,有毛病、有過錯;取著文字相,有過錯;取著心緣相,有過錯。所以性空中,「思惟亦不可」,因為思惟取相嘛!唯識宗他說取相人是什么?大家知道叫什么?遍計執(zhí),遍計執(zhí)就是取相。你如果取著言語相,考慮可能落入遍計執(zhí);取著文字相,可能落入遍計執(zhí);取著心緣相,可能落入遍計執(zhí)。性空中沒有。大家說性空里有相沒有?我問大家,認為性空中沒有相的舉手?認為性空中有相的舉手?大家要會到,相即無相,無相即相。相即無相說性空,無相即相說相假。

  「如來滅度后,分別于有無!谷鐏頊缍纫院,眾生取著于相了,所以分別于有無。分別有無就是取相。你說空,取著空相;說有,取著有相。

  所以我剛才問大家,性空中有相沒相?你要假使說無相,你著于無相;你要是說有相,著于有相。你想沒想到?著于無相還是相啊!如來滅度以后,大家取相才分別有無。

  還幾分鐘?我們看還能不能再講一偈。

  大家知道,怎么叫成佛?證得實相,證得實相叫成佛。證得實相無相,具一切智;證得實相無不相,具道種智;證得無相即相、相即無相,叫一切種智。所以證得實相,就叫成佛。

  「如來過戲論而人生戲論

  戲論破慧眼是皆不見佛」

  「如來過戲論,而人生戲論。」如來沒有戲論,什么是戲論呢?有言無實。你如果取著言語相,就是有言無實。根據(jù)他論文上,我們看戲論是什么?有、無、也有也無、非有非無,皆戲論。常、無常、也常也無常、非常非無常,戲論。邊、無邊、也有邊也無邊、非有邊非無邊,戲論。如來沒有這些戲論。而人呢?生戲論,造作。我們知道,空就是不空,不空即空。你要是執(zhí)著空一句,不會到空就是不空,有言無實,戲論。你執(zhí)著不空一句,不知道不空就是空,有言無實,戲論。

  「戲論破慧眼,是皆不見佛!够垩,什么是慧眼?五眼里頭,二乘也具慧眼,不是佛的慧眼,這邊破慧眼是破佛的慧眼。佛于一知一切,于一切知一;于空知無量,于無量知空。于空知無量,知道那個空就是無量,他不執(zhí)著空。于無量知空,知道無量就是空,不著于有。著于空,是著于無為;著于有,是著于有為。如果不見有為,不見無為,不見一切法,叫慧眼。戲論呢?破慧眼。戲論是遍計執(zhí)嘛!執(zhí)著于空,執(zhí)著于不空。既然破慧眼了,不見空即無量、無量即空,所以說「是皆不見佛」。所以這些人都不能見如來。佛就是如來,如來是佛的法身。

  我們上次和大家講過,經上常說如來、應供、正遍知,那是說佛的三身三德。如來,法身;應供,報身;正遍知,化身。

  好!現(xiàn)在下課。

  大家看《中論》,︿觀如來品﹀最后一偈:

  「如來所有性即是世間性

  如來無有性世間亦無性」

  這是說實相法,實相無相。經上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世間法,總說就是實相無不相;分別說,世間法就是五陰!心經》上說,五陰皆空,空就是無相,他說這個道理!溉鐏硭行,即是世間性!谷鐏硭行跃褪强,就是性空宗所說的性空。如來所有性,無性,性空。世間性呢?還是性空,無性。他這兒說實相無相,如來是實相,實相無相,所以如來所有性是性空。世間是實相,諸法實相。一切世間法皆是實相,實相無相。大家記住!諸法實相就是實相諸法。諸法實相是從諸法說到性空,實相諸法是性空說到諸法。所以他說:「如來所有性,即是世間性!苟际菬o性。

  下面就直說了!溉鐏頍o有性,世間亦無性!刮覀兙涂闯鰜砹,這句偈不過講到實相無相,如來性空,世間亦性空。

  今天這一品講完了。大家對這一品有問題沒有?沒有問題,我們看下一品。

  他這首偈講了一半,你要以理會。他僅僅講實相無相,還有一半,實相無不相,他沒講。他沒講,你要會到。實相無相,是佛法身,法身叫如來。實相無不相,是佛報身、化身。報身、化身應世間而出,所以說佛成無上道的時候叫「應等正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