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論講記 卷四 觀顛倒品 第二十三

  觀顛倒品第二十三

  現(xiàn)在我們看︿觀顛倒品﹀第二十三。

  外人說:你說一切法空,不對!世間有很多說明不空,貪瞋癡不空吧!所以他說:

  「從憶想分別生于貪恚癡

  凈不凈顛倒皆從眾緣生」

  我們先了解他的意思。他說,世間的貪瞋癡,從憶想分別所生,都是從凈不凈顛倒所生的。于凈執(zhí)著不凈,顛倒!于不凈執(zhí)著凈,也是顛倒。這個凈和不凈是眾多因緣,所以皆從眾緣生。

  現(xiàn)在我們再回頭講他的意思。

  「從憶想分別,生于貪恚癡。」貪恚癡,從憶想分別,愈憶想愈糟糕!因?yàn)橛泻芏嗍虑?愈想愈傷心,那就是憶想。還有很多事情,愈想愈生氣。憶想就是分別,如果不分別是什么?誰知道?《大寶積經(jīng)》和《三戒經(jīng)》都講過,無分別叫安隱,安隱就是涅槃。分別產(chǎn)生兩種法─生死法,落入生死所以不得涅槃。這是我們先講憶想分別的過錯。

  不分別,沒有貪;不分別,沒有恚;不分別,沒有癡。憶想是它的增上緣。你們要記住!千萬不要用憶想。譬如好賭的人,本來不分別的時候,他忘記了。一起分別心,記起賭錢來了。剛一起來還不要緊,憶想就糟糕了,愈想愈想賭,愈想愈忍不住,結(jié)果跑去賭錢了。所以貪恚癡,分別是它的因緣,憶想是它的增上緣。

  憶想分別,分別什么東西呢?凈不凈顛倒。于凈法,他認(rèn)為不凈,顛倒!舉譬喻說,你說:「你不要賭錢了,在家好好念佛。」念佛是凈法,他不相信,他于凈法執(zhí)著不凈,顛倒!賭錢,不凈法,他把賭錢執(zhí)著為凈法,顛倒!所以凈不凈顛倒,這一切生貪恚癡,都從眾因緣生的,所以皆從眾緣生。

  以下這首偈是龍樹菩薩回答,這個回答是用破法。我看大家知道不知道?他說:

  「若因凈不凈顛倒生三毒

  三毒即無性故煩惱無實(shí)」

  他說,因凈不凈顛倒,生了三毒,三毒就是貪恚癡。三毒即無性,它從凈不凈因緣生的嘛!所以無自性。三毒是煩惱,三毒無性故煩惱無實(shí),煩惱無自性。

  誰看出來他這個破法,吉藏大師判為什么破?這是縱破。要是詳細(xì)分別呢,無性以后,說到煩惱無實(shí),奪破。所以大家看經(jīng)要消文釋義,不入義理,你不知道。

  龍樹菩薩說,如果按照你那個說法,因?yàn)閮舨粌纛嵉股呢濏0V,那么貪恚癡皆無自性啊!既然無自性,是空的,所以煩惱非實(shí)。這是龍樹菩薩破他。

  以下龍樹菩薩申論,根據(jù)義理申論這個道理。

  「我法有以無是事終不成

  無我諸煩惱有無亦不成」

  「我法有以無,是事終不成!惯@半偈我們先講!肝曳ㄓ幸詿o」,這個「以」好象應(yīng)該是「與」。我法就是我,我這個法,有也不生貪恚癡,無也不生貪恚癡。如果我法有,有是自在啊!可以自己作得了主,它怎么起貪恚癡呢?好賭的人賭錢,自己作不了主。如果自己能作得了主,他不賭了。所以有我不生貪恚癡。假使無我呢?也不生貪恚癡。無我的話,誰生貪恚癡?所以我這個法,有和無皆不生貪恚癡。沒有貪恚癡,沒有煩惱,煩惱無實(shí)。

  「無我諸煩惱,有無亦不成!篃o我,那個煩惱也不成立,就是說無我的話,貪恚癡也不成立。無我,誰貪?誰恚?誰癡?所以假使無我,貪恚癡不成立嘛!

  以下龍樹菩薩申述理由:

  「誰有此煩惱是即為不成

  若離是而有煩惱則無屬」

  「誰有此煩惱?是即為不成。」這是說無我的話,誰有這個煩惱?所以貪恚癡是我生貪啊!沒有我,誰生貪?我生恚,沒有我,誰生恚?愚癡,我愚癡,假使無我,誰愚癡?那么不就是落空了嗎?所以他說:「誰有此煩惱?是即為不成!共怀闪⒙!

  「若離是而有,煩惱則無屬!谷绻x開我而有貪恚癡,那這個貪恚癡沒有在處了─則無屬。貪是貪屬于我,恚是恚屬于我,癡是癡屬于我。沒有我,那有所屬呢?

  以下還是申述理由。這個世間法叫「引申含義」。

  「如身見五種求之不可得

  煩惱于垢心五求亦不得」

  身見是五陰身心,五陰和合為我,所以身見也名之為我見。可是在五種里頭找不到它,找不到我。五種是什么?色受想行識。我們都知道,五陰和合而有我,這說明不和合沒有我。所以在色里求我,求不到,它沒有我嘛!因?yàn)樗鍌法和合才假設(shè)有我。

  如果色法里有我,那么山河大地皆是我,山河大地沒有我,說明色法無我。假使受有我,那么打你我也疼,沒這個道理的。如果受有我,釋迦牟尼佛成佛,我們也成佛,沒這個道理。想里頭無我,想里要是有我的話,不必等五陰和合了。行里頭也沒有我。行里有我,你偷東西,我也跟著判刑;你行善,我也跟著升天。不是的。你行歸你的,我行歸我的,所以行里沒有我。識里頭沒有我,識里要是有我的話,學(xué)校考試都考一樣了,你知道我也知道,你考第一,我也考第一,沒有這個道理。所以色受想行識這五種里頭都沒有我,所以他說「求之不可得」。

  我講,還是我的東西。你會到,才是你的。大家都會到了沒有?

  「煩惱于垢心,五求亦不得。」這一句「煩惱于」,那個「于」我想可能錯了。「于」是當(dāng)「與」,同那個「與」,我們不敢講,不過我們認(rèn)為有這點(diǎn)。他是說「煩惱『和』垢心」。不過要是按照他的講法也可通。他的講法是煩惱對于垢心,我們不知道是不是文字有錯誤。煩惱和垢心,五求亦不得,在色受想行識五種求煩惱垢心,也沒有。

  我們舉個例子說。色法里頭沒有貪恚癡。什么原因呢?貪恚癡,是我生貪恚癡。如果色法有,應(yīng)該色貪恚癡,色法貪恚癡我啊!對我起貪啊!色法里頭沒有貪恚癡,是我對色法起貪恚癡嘛!受法里頭也沒有,因?yàn)闊o我,那有受呢?如果受法里頭有貪恚癡,沒有我,那和我沒有關(guān)系嘛!想也沒有,沒有我,那有想?那想是憑空的,離開我是如幻如化的。行也是一樣,沒有貪恚癡。犯罪是我犯罪啊!沒有我,誰犯罪?那么有犯罪沒有我,講不通的嘛!了別識也沒有貪恚癡。

  在色受想行識中求不到我,沒有我就沒有法,沒有法就沒有煩惱。所以上半偈:「如身見五種,求之不可得。」偏重于說無我。下半偈:「煩惱于垢心,五求亦不得!蛊赜谡f煩惱,說貪恚癡。

  大家對以上所講的,有問題沒有?〈問:第三首偈:我法有以無,是事終不成。無我諸煩惱,有無亦不成!

  我有或者無都不能成立煩惱,所以「是事終不成」。沒有我,誰生煩惱?煩惱是不是不成啊?假如有我,我作主啊!我作主,自然沒有煩惱。起煩惱的時候,我作不了主了!所以有我、無我皆不能起煩惱。

  好了!我們今天該休息了,下課。

  大家看《中論》,︿觀顛倒品﹀。

  「凈不凈顛倒是則無自性

  云何因此二而生諸煩惱」

  外人認(rèn)為對凈不凈生顛倒,因?yàn)轭嵉股濏0V煩惱。

  龍樹菩薩就說了,凈不凈顛倒皆無自性啊!怎么無自性呢?對凈執(zhí)著不凈叫顛倒,對不凈執(zhí)著為凈叫顛倒。既然對凈執(zhí)著為不凈,那個不凈是虛妄的,虛妄不是實(shí)有啊!不是實(shí)有就沒有自性。如果說對凈執(zhí)著為不凈,那個不凈是真實(shí),它是真實(shí)的,就不顛倒啊!他既然是顛倒就沒有自性。對不凈你虛妄執(zhí)著為凈,就是顛倒,這個顛倒沒有自性,不真實(shí)。既然凈、不凈、顛倒都沒有自性,沒有自性怎么能生煩惱?所以他說,凈不凈顛倒,是則無自性,虛妄的。

  「云何因此二,而生諸煩惱?」怎么會因這兩種虛妄顛倒而生諸煩惱?它本身是虛妄沒有自性,怎么生貪的煩惱呢?

  這一偈大家都聽懂了吧?有疑問的沒有?沒疑問,我們看下面一偈。

  下面這一偈,外人辯論說:

  「色聲香味觸及法為六種

  如是之六種是三毒根本」

  「色聲香味觸,及法為六種!股曄阄队|法這六種啊!「如是之六種,是三毒根本!股曄阄队|法生的煩惱。三毒就是貪恚癡,貪恚癡就是煩惱,六塵是貪恚癡的根本,由六塵而生的。這是外人的意見。

  我們看龍樹菩薩怎么破他。龍樹菩薩破他,大家要知道,還是用無自性。無自性就性空,性是空的,色聲香味觸法現(xiàn)的相是假的。他還是站在這個立場破他。龍樹菩薩說:

  「色聲香味觸及法體六種

  皆空如炎夢如干闥婆城

  如是六種中何有凈不凈

  猶如幻化人亦如鏡中像」

  「色聲香味觸,及法體六種!股曄阄队|法六塵「皆空如炎夢」,都是性空的。炎是陽焰,晴天的時候在平原里看見好象是水一樣,那叫陽焰。好比陽焰,好比作夢一樣!溉绺申Y婆城」,干闥婆城好比海市蜃樓。這一些似有而實(shí)無。陽焰看著似乎有水,而實(shí)在沒有水;作夢夢見有這個事情,似乎是有,實(shí)在是沒有;干闥婆城,海市蜃樓,看著好象是有,實(shí)在沒有。

  譬如說,天上出現(xiàn)的虹,七彩色看著似乎是有,實(shí)在是沒有。這是什么道理?看著是有,相假;實(shí)在沒有,性空。為什么相假性空?

  下面他講:「如是六種中,何有凈不凈?」虛妄的,怎么會有凈、有不凈呢?譬如你照鏡子,鏡子有人,似有而實(shí)無。譬如照鏡子里臉上有灰,你擦鏡子擦不掉,他是假相嘛!

  這色聲香味觸法「猶如幻化人」,本身如幻如化的!敢嗳珑R中像」,如鏡子里頭照的像一樣。什么原因呢?色聲香味觸法皆無自性,所以性空。現(xiàn)的相,現(xiàn)的色聲香味觸法相皆是因緣生,都是假的。

  我們現(xiàn)在分析分析這六種。色,要見有色,見有色這個色要有根、識和色和合才能見。既然需要根、識和合,色本身沒有見的自性。色無自性,不是實(shí)在的。大家把腦筋活動起來,你無量劫來迷于生死,就是執(zhí)著,今后要覺悟。聲也是一樣,聲可以聽到,可是它需要和耳根、耳識和合才能聽到,沒有自性。

  現(xiàn)在我問大家,香塵怎么沒有自性?需要和鼻根、鼻識和合,因緣所生法。味塵怎么沒有自性呢?你想一想,它需要和舌根、舌識和合。這杯水很甜,你不喝知不知道?它沒有,非要舌根、舌識和合才有,才知道。觸塵也是一樣,要身根、身識和合,沒有自性。我不碰你,你沒有感覺,一定是我碰你才有觸的感覺。法塵也是一樣,要和意根、意識和合。

  談到這個法塵,大家要知道,在三世里頭,法塵只管過去、未來,不管現(xiàn)在,那叫法。他管過去、未來,不管現(xiàn)在,不是沒有現(xiàn)在。也有,你要依理推尋。怎么體會那個法呢?譬如五根對現(xiàn)在,不對過去、未來,眼只能見現(xiàn)在,它不見過去,不見未來。耳朵也是管現(xiàn)在,聽現(xiàn)在的聲音,不聽過去、未來。鼻根的聞香也是一樣,現(xiàn)在有香味才可聞到,過去香味聞不到,未來香味也聞不到。舌根也是一樣,現(xiàn)在吃飯可以飽,過去不飽現(xiàn)在,未來不飽現(xiàn)在。身根也是一樣,我現(xiàn)在碰你,你現(xiàn)在知道。過去你感覺不到,未來的感覺不到。

  意根不同,它不對現(xiàn)在,對過去、未來。它對現(xiàn)在就麻煩了,瞎子看不見,要是他意根對現(xiàn)在的話,應(yīng)該還看見,他有意嘛!瞎子應(yīng)該還看到,他有意根可以看到。他不對現(xiàn)在嘛!聾子有意根,不對現(xiàn)在。這是六根有一點(diǎn)點(diǎn)小差別?墒且飧有一點(diǎn)點(diǎn)現(xiàn)在的,譬如這個人半路瞎了,他還知道這個事情,這個東西什么樣子的,他能記起來。如果一個人生聾、生瞎,難以教育,他意根里沒有這個印象,你告訴他什么樣子,那很困難。這是依理推尋。你們都聽懂聽不懂啊?

  現(xiàn)在我們再看他的偈,色聲香味觸法這六種都是空的,性空。大家不要偏執(zhí)于空,他是性空,相不空,它有這個相。可是不空的這個相,假的,因緣和合而現(xiàn)的。法非和合不和合。法非和合,說它性空邊;非不和合,說它相假邊。你如果執(zhí)著定空、定有,那叫定法,若有定法即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既然色聲香味觸法都是性空、相假,這六種當(dāng)中怎么會有凈不凈呢?沒有凈,沒有不凈,怎么會有顛倒呢?

  凈和不凈,你會一會,它性是空的,有凈有不凈沒有?再會一會,凈和不凈,相是假的,有沒有?你如果這么會,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定法。所以這六種當(dāng)中啊!猶如幻化人,也如鏡中像。看電影,螢?zāi)簧嫌腥?那是假的。電影一散,空的,沒有自性。如果電影的人有自性的話,就不得了了。所以說,他講炎、夢、干闥婆城、幻化、鏡中像,都是從相假邊說。相假邊還歸性空。

  如果你看到相是假的,會到性是空的,叫見性。如果你會到一切事相都性空,見性以后,接近佛道了,接近了生死。如果你還執(zhí)著一切事相是真的,那叫生死流。大家都往這兒用功,這是很難的事情,非有大根機(jī)、大智慧才行。

  大家知道性空,知道相假,可是千萬不要偏。性空就是相假,相假就是性空,一偏就不對了。如果偏于性空,落斷邊;偏于相假,落常邊。

  我們看下面一偈:

  「不因于凈相則無有不凈

  因凈有不凈是故無不凈」

  這凈和不凈對待假立,因?yàn)閷Υ齼舨庞胁粌。譬如說你衣服臟了,它對待那干凈立的,沒有干凈,沒有清凈,就沒有不凈。既然對待假立,立的相假。既然對待立,它對待空。對凈立不凈,不凈是空的;對不凈立凈,凈也是空的。你想一想!所以他說:「不因于凈相,則無有不凈。因凈有不凈,是故無不凈!辜热灰騼舨庞胁粌,那個不凈沒有自性啊!因凈而立嘛!不凈是因凈而立的,沒有自性。既然不凈沒有自性,沒有自性是沒有不凈啊!

  這一偈懂了以后,以下就好懂了。下面一偈:

  「不因于不凈則亦無有凈

  因不凈有凈是故無有凈」

  「不因于不凈,則亦無有凈!挂虿粌舨庞袃舻挠^念,既然「因不凈有凈」,那這個凈沒有自性啊!「是故無有凈」。

  他這個原則還是從無自性講起。無自性是什么呢?無有定法。無有定法就無自性了,空就無自性了。這個道理怎么會入呢?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你自然會得到。如果取相,就相隔千萬億里了。

  所以他這兩首偈同時而說!覆灰蛴趦粝,則無有不凈。因凈有不凈,是故無不凈!共粌魶]有自性!覆灰蛴诓粌,則亦無有凈。因不凈有凈,是故無有凈!

  會入這個道理有一個要點(diǎn),你從一切法無自性著手。有人說,一切法無自性是中道,差一點(diǎn)點(diǎn)。真正會到中道,沒這個次第。

  下面他講,煩惱從這兒生,這個都是性空、相假的。所以他說:

  「若無有凈者何由而有貪

  若無有不凈何由而有!

  「若無有凈者,何由而有貪?」貪,貪于凈啊!「若無有不凈,何由而有恚?」瞋恚,是瞋恚那個不凈啊!既然沒有凈,怎么會有貪?瞋恚是瞋恚于不凈啊!既然沒有不凈,怎么有瞋恚?他這一層一層地說。

  還有一點(diǎn)點(diǎn)時間,我們再講一偈。

  外人又辯論了。他說,經(jīng)上佛說涅槃四德常樂我凈:于常執(zhí)著無常,顛倒;于常知道是常,不顛倒。于樂執(zhí)著為苦,顛倒;于樂知道是樂,不顛倒。于我執(zhí)著無我,顛倒;于我知道是我,不顛倒。于凈執(zhí)著不凈,顛倒;于凈知道是凈,不顛倒。反過來也是一樣,于無常執(zhí)著于常,顛倒;于無常知道無常,不顛倒。其余的樂我凈也是一樣。這不明明說有顛倒,有不顛倒嘛!你怎么說一切法空呢?

  龍樹菩薩說:

  「于無常著常是則名顛倒

  空中無有常何處有常倒」

  「于無常著常,是則名顛倒!箍墒:「空中無有常,何處有常倒?」外人落于有法,他執(zhí)著有顛倒,有不顛倒。可是空性當(dāng)中沒有常,既然沒有常,怎么有常的顛倒呢?

  今天時間差不多了。我考一考大家,大家說有顛倒沒有?惠謙講!你說有沒有顛倒?

  〈謙師:約法來講,沒有顛倒;約眾生的情見,有顛倒。〉

  無性隨緣,有顛倒不顛倒;隨緣無性,沒有顛倒不顛倒。無性隨緣,他從相假邊破,叫縱破;隨緣無性,他從性空方面破,叫奪破。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可以休息了!

  你們記住!有一句話,無性隨緣有,隨緣無性空。記住這句話,這叫出沒兩邊。對方說空,你說無性隨緣有嘛!對方說有,你說隨緣無性空嘛!這就是出沒兩邊。

  現(xiàn)在下課!

  「若于無常中著無常非倒

  空中無無常何有非顛倒」

  ︿觀顛倒品﹀!溉粲跓o常中,著無常非倒?罩袩o無常,何有非顛倒?」

  上面那一偈講的是:「于無常著常,是則名顛倒?罩袩o有常,何處有常倒?」這兩偈都是講實(shí)相。實(shí)相無相就是一法不立,一法不立是從性空邊講,就是真空。

  若于無常中著無常就非倒,不顛倒?墒切钥罩袥]有無常,既然沒有無常,那有非顛倒呢?實(shí)相里頭沒有常,沒有無常。要是無常你著于無常,它就不是顛倒。可是也沒有不顛倒,空中本來無一物嘛!

  他這兩偈說的一法不立,性空中一法不立。既然一法不立,沒有常、沒有無常,沒有顛倒、沒有不顛倒。

  后面他講一法不舍。隨染緣就有顛倒,就有不顛倒,那是相假。

  三論宗所說的性空,就是實(shí)相無相;三論宗所說的相假,就是實(shí)相無不相。實(shí)相無相,一法不立;實(shí)相無不相,一法不舍。一法不立,般若經(jīng)說性空,真空;一法不舍,般若經(jīng)所說就是妙有。一法不立,一法不舍,怎么會呢?不可住著于定法。你如果著于有法,實(shí)相一法不立;你如果著于空法,實(shí)相一法不舍。沒有決定。沒有決定的法怎么會呢?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要是歸到念佛法門,怎么能會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動呢?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么修就會到了。

  所以他說:「若于無常中,著無常非倒。空中無無常,何有非顛倒?」大家著眼點(diǎn),他錯在一個「著」字上,住著。你如果無所住而生其心,就不犯這個過錯了。

  這一偈,大家都懂了吧?再看下面。

  「可著著者著及所用著法

  是皆寂滅相云何而有著」

  可著是法,總說是法,如果分別說是六塵。再明白一點(diǎn)兒講,可著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可著。我們想通這一點(diǎn)就知道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著者是人,人是能著,可著、著者,明白一點(diǎn)講,人法一對!缚芍咧,著是什么呢?造作的業(yè)!讣八弥ā,所用著法是什么?所用的事相。

  我舉例子說吧!可著,鈔票,色塵嘛!著者,是人。這個「人」就是我,我們說可著、著者,人法一對,也可說是我法一對。那個「著」是造的業(yè)。造的業(yè)是什么?我看到鈔票想偷,實(shí)行偷法就是著了!讣八弥ā,所用著法是什么?我想偷人的鈔票,假裝好人混在里面去,借機(jī)會去偷,就是所用的著法了。這個都是名相分析,大家懂不懂?

  可是:「可著著者著,及所用著法,是皆寂滅相!辜艤缦嗍菍(shí)相。實(shí)相無相,本來寂滅;實(shí)相無不相,雖然現(xiàn)無不相,都是假相,還是本來寂滅。所以實(shí)相稱為寂滅相。既然性空、相假是實(shí)相,「云何而有著?」怎么有著呢?這個著,他是略說;這個著,具體應(yīng)該說就是「可著著者著,及所用諸法」。略說叫「著」。

  大家知道,寂滅相本來寂滅,怎么會呢?它是實(shí)相,實(shí)相無不相,寂滅,它是假嘛!實(shí)相無相,還是寂滅。你怎么會呢?心無所住,就會到它了。你怎么不犯錯誤呢?我問大家,有誰知道?〈答:心無所住就不會犯了!〉欸!對了,以無住心契合無相法,就沒有過錯了。

  下面一偈:

  「若無有著法言邪是顛倒

  言正不顛倒誰有如是事」

  「若無有著法」,這個他是略說,簡略地說是「無有著法」,具體說「無有著法,無有著,無有著者,無有可著」。應(yīng)該這么說,他簡略了,僅僅說一個著法。

  「若無有著法,言邪是顛倒。」邪見所以是顛倒。「言正不顛倒」,正見是不顛倒!刚l有如是事?」沒有能著之人,沒有可著之法,那有這種事?禪宗有一句話,到了這個地步叫一絲不掛,一塵不染,那才對。你要是有邪,有一物,你心中有一物,有一個邪;你有正,還是有一物。

  如果心中無一物的話,無邪無正。這是對法認(rèn)識到一半。

  我說一句話,大家思考思考,回答回答這個問題。他這個偈的意思,無邪無正。我和他相反,我說有邪有正。

  不過,我先告訴大家,我沒講錯,絕對對!有誰知道?〈答:無一物說無邪無正,無一物也無,所以有邪有正!禋G!隨緣無性無邪無正,你那么會叫見性,它性空嘛!我說的有邪有正,是無性隨緣。

  他從性空方面講,我從妙有方面講,沒有錯。因?yàn)樾钥站褪敲钣?真空就是妙有嘛!妙有就是真空嘛!實(shí)相無相就是實(shí)相無不相嘛!實(shí)相無不相就是實(shí)相無相。要不然的話,你錯誤在一點(diǎn)上了,心有所住,糟糕了!心無所住,不住有相,實(shí)相無相嘛!也不住無相,實(shí)相無不相嘛!還是一個東西,五個手指頭就是拳,拳就是五個手指頭。

  所以:「若無有著法,言邪是顛倒,言正不顛倒,誰有如是事?」還是心有所住,所以說不對。

  〈問:師父!可著跟所著法有什么不同?〉

  師:可著就是所著,可著就是所,著者就是能,能所一對嘛!

  〈問:那下一對怎么說,所是動詞,所著法是名詞!

  師:這個不分動名詞,八大詞用不上。

  〈問:下面那兩個跟上面那兩個有什么不同?〉

  「可著」是法,「著者」是人,人法皆空,你懂不懂?下面那個「著」是造的業(yè)。大家腦筋要清楚,「所用著法」是所用的事相。譬如鈔票是可著,我想偷,我是著者,開始偷叫著。

  八大詞用不上,告訴你了嘛!一切名相皆是假嘛!你世間法著太深!心無所住,我告訴你了嘛!

  你們腦筋不清楚,我告訴你們一個辦法││拜佛、念佛。拜佛、念佛、持戒,慢慢地有五個法要遠(yuǎn)離,憂、苦、喜、樂、舍。憂苦喜樂舍根本是在我,我念太重,永遠(yuǎn)迷惑。修定遠(yuǎn)離憂苦喜樂舍,逐漸清楚了,腦筋就細(xì)了。

  我們再看下面的:

  「有倒不生倒無倒不生倒

  倒者不生倒不倒亦不生

  若于顛倒時亦不生顛倒

  汝可自觀察誰生于顛倒」

  你腦筋要清凈,要不然愈聽愈糊涂。「有倒不生倒,無倒不生倒!勾蠹沂紫纫智,他從法方面說。法要是顛倒了,不再生倒,已經(jīng)顛倒了嘛!「無倒」,他根本不倒,怎么有倒呢?這是法方面說。

  「倒者不生倒,不倒亦不生!拐l看出來這是從那方面說?〈答:從人方面!禋G!這還是人法一對嘛!這個人是倒者,他已經(jīng)顛倒了,怎么還生倒呢?「不倒亦不生」,這個人不顛倒,怎么生顛倒?

  這一偈你仔細(xì)想,想清了,我們再講下面的。

  我再講一遍。這個法,「有倒不生倒」,已經(jīng)顛倒了,不能再生倒了。「無倒不生倒」,根本不顛倒,怎么說有倒呢?這講法!傅拐卟簧埂,人已經(jīng)顛倒了,不再生顛倒!覆坏挂嗖簧,他根本不顛倒嘛!怎么說顛倒法、顛倒人?

  「若于顛倒時,亦不生顛倒!诡嵉箷r怎么講呢?一半有倒,一半不顛倒,叫顛倒時。既然顛倒不生倒,倒者不生倒,不倒也不倒,所以,一半一半還是不生倒。

  我舉了很多次例子,好比說你沒有錢,我沒有錢,我們兩個加起來,還是沒有錢啊!有誰不懂?所以就和他講「汝可自觀察」,你觀察觀察!「誰生于顛倒?」

  〈問:顛倒時亦不生顛倒是什么意思?〉

  師:已經(jīng)顛倒了,怎么再生呢?

  〈問:怎么說一半呢?〉

  師:顛倒一半,不顛倒一半,叫顛倒時。

  〈問:那是一半醒,一半顛倒?〉

  那不對啊!一半顛倒,不再生倒了;要是不顛倒,根本沒有顛倒,那有顛倒?你善自思惟!

  所以說:「汝可自觀察,誰生于顛倒?」他的著眼點(diǎn)、重點(diǎn),你往那兒看呢?看到那個「生」的地方。佛說無生法吧!既然佛說無生法,生顛倒是生,生不顛倒還是生,無生法沒有生顛倒,沒有生不顛倒。

  所以,大家持戒到了程度的時候,慢慢一定進(jìn)入憂苦喜樂舍逐漸輕,腦筋就清楚了。你們還一心的起我見,當(dāng)然迷惑了。

  我們再講一偈就下課了。

  外人的意思是說,你說的無生法,那么這個無生是有啊!有個不生啊!顛倒不生,不顛倒也不生。實(shí)相無相,不生;實(shí)相無不相,還是不生。這個不生是有吧!這是外人的意見,他的辯論。

  龍樹菩薩回答說:

  「諸顛倒不生云何有此義

  無有顛倒故何有顛倒者」

  「諸顛倒不生,云何有此義?」這個大家一看就知道,他重述外人的意見!笩o有顛倒故,何有顛倒者?」那不對啊!我們講過嘛!心無所住嘛!無生法嘛!顛倒不生,不顛倒也不生,你的心要不住于不顛倒,也不住于顛倒,心無所住。

  外人有所住,他說不生法是有。我分析分析看對不對。如果說沒有那個顛倒啊!就沒顛倒者,顛倒者是人。沒有顛倒人,換句話說就是沒有迷惑眾生。沒有迷惑眾生,都是佛,那何必佛度眾生呢?沒有顛倒者,何必佛度眾生?你在娑婆顛倒,念佛求生西方,生到西方不顛倒。要是沒有顛倒眾生,誰生西方?

  龍樹菩薩思想非常細(xì)膩。要是按照一般粗心大意的就會不到,要心細(xì)。

  這一偈大家懂了吧!換句話說,你說有顛倒不對,沒有顛倒也不對,心有所住嘛!實(shí)相無相,就沒有顛倒、沒有不顛倒。實(shí)相無不相,就有顛倒、有不顛倒。有顛倒、有不顛倒叫俗諦,沒有顛倒、沒有不顛倒叫真諦。一切法門多從俗諦邊說,譬如我們修凈土就是俗諦方面說。

  大家有問題的可以問!

  所以,你不懂,沒有開智慧。要想開智慧,首先要持戒,戒能生定,定能生慧嘛!持戒到了程度的時候,它生定了。生定以后,慢慢逐漸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憂慢慢減少。有喜了,再修行,喜也慢慢減少。知苦了,再修行,苦也慢慢減少。唯有樂了,三禪了。以后一切舍念干凈,到四禪。你修,不下苦功夫,難得這個成果。

  現(xiàn)在我們時間到了,下課!

  「若常我樂凈而是實(shí)有者

  是常我樂凈則非是顛倒

  若常我樂凈而實(shí)無有者

  無?嗖粌羰莿t亦應(yīng)無」

  這段文以后大家要特別注意,你要是不注意,就把他的論文解錯了。

  他這是根據(jù)上文來的,我們先看上文。因?yàn)橥馊苏f常樂我凈產(chǎn)生八顛倒:于常執(zhí)無常,于無常執(zhí)常;于樂執(zhí)苦,于苦執(zhí)樂;于我執(zhí)無我,于無我執(zhí)我;于凈執(zhí)不凈,于不凈執(zhí)凈。常樂我凈,這么合起來產(chǎn)生八種顛倒。龍樹菩薩他曾經(jīng)破他,他說:「有倒不生倒,無倒不生倒。倒者不生倒,不倒亦不生。若于顛倒時,亦不生顛倒。汝可自觀察,誰生于顛倒?」從上面解下來,我們才能了解他文字的意思。

  如果常我樂凈實(shí)有的,那常我樂凈就不生顛倒。如果常我樂凈而實(shí)無有,沒有常我樂凈,那么,不對常,沒有無常;不對我,沒有無我;不對樂,沒有苦;不對凈,沒有不凈。所以無常、苦、無我、不凈這四種,也應(yīng)該沒有。無常苦沒有是什么?沒有顛倒。他這證明他上面說的,顛倒不生,沒有顛倒。換句話說,于諸法空性當(dāng)中,沒有常我樂凈,沒有無常無我苦不凈,顛倒這個東西啊!沒有生,沒有不生。

  大家仔細(xì)思惟,有沒有不懂這意思的?那我們就看下面的。下面這一頌很容易搞錯了。

  「如是顛倒滅無明則亦滅

  以無明滅故諸行等亦滅」

  這一頌不注意的話,很容易搞錯了。諸法空性當(dāng)中沒有生沒有滅,他這一頌是縱破,你假使直接解就錯了。

  他的意思是說,你說顛倒滅,不對!顛倒沒有滅,因?yàn)榭招援?dāng)中無生無滅嘛!他上面好象也說過了,顛倒法、顛倒人,沒有顛倒法就沒有顛倒人,沒有顛倒人,何必佛度眾生?如果你看的,顛倒如果滅的話,無明也滅,那很對!那正錯了。

  不相信我們分析分析!「如是顛倒滅,無明則亦滅。」如果顛倒滅的話,無明則也滅,可是《心經(jīng)》說得明白「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換個方式講,就是沒有無明,也沒有無明滅。如果無明滅的話,「以無明滅故,諸行等亦滅。」無明滅了,行滅,識滅,名色滅,六入滅,觸滅,受滅,愛滅,取滅,有滅,生滅,老死滅。這是不對的。你不要搞糊涂了!缎慕(jīng)》不是講過了嗎?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嘛!

  這個地方大家容易糊涂了。你假使差一點(diǎn)點(diǎn),就把《中論》的意思會錯。如果無明滅了,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都滅。

  大家知道,經(jīng)上說過,知十二因緣就知法,知法即見佛。無明生行,行生識,識生名色,一直到老死,這是生滅十二因緣。無明滅則行滅,行滅識滅,一直到老死滅,叫還滅十二因緣。生即無生,無生即生;滅即無滅,無滅即滅││這是二諦。

  生滅十二因緣是什么諦,誰知道?世俗諦。還滅十二因緣是什么諦?第一義諦。你不能說它是定生,生是因緣生,因緣生無自性。既然無自性,就是生而無生,無生而生。滅不能說定滅,滅是因緣滅,因緣滅無自性,滅而無滅,無滅而滅。

  我不是和大家講過了嗎?十二因緣里頭,生是因緣生,滅是因緣滅,于法無所有。

  這個地方,很容易使人搞錯了。大家清楚了沒有?十二因緣是佛性,你說它定滅,滅了佛性,不對。怎么知道十二因緣是佛性呢?《大般涅槃經(jīng)》說過,十二因緣有四種觀智:下智是聲聞人,中智是緣覺人,上智是菩薩,上上智是佛。聲聞以下智觀十二因緣,不見佛性,得聲聞道。緣覺人以中智觀十二因緣,不見佛性,得辟支佛道。菩薩以上智觀十二因緣,見佛性不了了,得十住地。佛以上上智觀十二因緣,見佛性了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根據(jù)他這段經(jīng)文,我們還可以知道一點(diǎn)東西。原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佛性,在眾生邊說是佛性,在佛邊說就是佛。怎么在眾生邊說是佛性呢?不具功德。佛具足功德,所以是佛。好比說井里有水,你看見水,不能解渴,不具功德。你看見了,非用繩子、罐子打上來,功德具足了,才解渴了。

  我們把這一頌的意思再講一遍。如果照你的說法,有顛倒生,就有顛倒滅,如果顛倒滅的話,無明則滅。經(jīng)上明明說沒有無明滅,空性當(dāng)中沒有無明,也沒有無明滅。無明滅的話,沒有眾生,假使無明滅的話,諸行一直到老死也都滅,那就沒有眾生了,何必佛度眾生?

  這一頌?zāi)悴涣羯?就搞錯!一搞錯了,前后不對,前面也不對,后面也不對。這一頌,大家掌握住要點(diǎn),他是講性空!缎慕(jīng)》說過,是故空中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你就懂這一偈了。

  如果直接按照文字講,你就搞錯了。所以有一句話:「依文解義,三世佛冤!

  前面我們看過了,他從前面下來的,再看下面這兩頌。

  「若煩惱性實(shí)而有所屬者

  云何當(dāng)可斷誰能斷其性」

  「若煩惱性實(shí),而有所屬者!惯@是說什么呢?煩惱是法,貪瞋癡為煩惱嘛!如果法是實(shí)在的,「而有所屬者」,所屬者是人。他是講人法皆空。

  煩惱實(shí)的話,不空!有所屬者,有人的話,人不空。直接會這個道理怎么會呢?人法是有,不過它是因緣有。因緣有無自性,有無自性,就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就會到了。法和人皆空,不過它是因緣空。因緣空,空無自性,空無自性就不空,所以它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這就是般若所說的真空妙有。你如果不這么會的話,你會不到。

  煩惱性實(shí),不對!煩惱是什么?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所屬者也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既然是這個樣,「云何當(dāng)可斷,誰能斷其性?」這個「斷」就是上面所說的滅。「誰能斷其性?」性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相假,相假是有。這是說如來藏,如來藏有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如來藏誰知道什么東西啊?是性空。不空如來藏是什么?是相假。總而言之說起來,不管你空、不空如來藏,都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而不空,那個不空就是不空如來藏;不空而空,那個空就是空如來藏。有而非有,非有是空如來藏;非有而有,那個有是不空如來藏。

  講起來很有意思,他把一個法反復(fù)地辯論,你搞不清楚就糊涂了。你糊涂了是怪你,不怪法啊!

  「若煩惱性實(shí)」,仔細(xì)依理推尋起來,他還是說顛倒這個法。煩惱性實(shí),譬如我們把他改變一個方式:「若顛倒性實(shí),而有所屬者,云何當(dāng)可斷,誰能斷其性?」這和前面講的:「若常我樂凈,而是實(shí)有者,是常我樂凈,則非是顛倒!鼓阆胂,不是一個道理嗎?只怪你不明白,不是法不清楚。

  再看下面一頌:

  「若煩惱虛妄無性無屬者

  云何當(dāng)可斷誰能斷無性」

  「若煩惱虛妄,無性無屬者。」這個大家都明白了,煩惱虛妄是法空,無法!笩o性無屬者」,是無人。這和上面那個「若常我樂凈,而實(shí)無有者」,是一個道理。

  「云何當(dāng)可斷,誰能斷無性?」法無性,人無性,那個無性不可斷啊!斷還是滅的意思。仔細(xì)依理推尋講起來,他不過是解釋「空中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不過是那個道理。

  我們這一品講到此地,講完了。誰有問題?可以問。

  時間快到了,我們趕緊再搶著講一點(diǎn)點(diǎn)。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