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xué)最..[詳情]

四十華嚴 第二卷 第31講

  《四十華嚴》第31講(2007年09月30日)A

  這個“開經(jīng)偈”四句話我們每天都在念,你只要翻開經(jīng)本,你都會遇到。

  第一句,他提到“無上甚深微妙法”。那是什么東西?你感受不到,因為你容易被這種字嚇倒。無上甚深又很微妙啊,那我算老幾?我怎么會懂呢?

  然后最后呢,他又講“愿解如來真實義”。那真實義是什么?那你難道不了解真實義嗎?那你又說“我也不解,因為我是迷惑人。”

  不會。為什么我們會有這種矛盾的情結(jié)呢?因為你把他拆開看,“無上甚深微妙法”就是如來真實義。當你這樣子一勾兌,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是因為我們迷,只要你冷靜,你就會發(fā)現(xiàn)真實義是什么。

  我們進到道場來,我相信各位,你來聽經(jīng)的人絕大部分,偶爾可能有一兩個例外。“因為晚上睡不著,這兩個鐘頭好好睡一下,師父一講經(jīng)我好睡。”可能有一兩個啦。

  我們有一位博士到美國去了50年,他就失眠50年。已經(jīng)70幾了,他就告訴我說,他想學(xué)佛

  我說“可以啊。”

  他說“不可能。”

  我就問他為什么?他說“我有兩個習慣,第一個會失眠。”因為這50年來他一直沒睡好,第二個他不能沒香煙。那他非得學(xué)佛不可,可是這樣要怎么辦?

  我說“你從今天開始失眠就會好了。”

  他愣了一下,“真的嗎?”

  我說“佛法就那么神奇。”

  他那一天是早上10點來,談到11點半,因為我們中午要講經(jīng)。請他吃飯,吃完飯就讓他留下來聽經(jīng)。

  聽完以后,他說“那個帶子我要。”

  我說“好。”我們就拷了一個帶子,我們那個時候還是那個磁帶,Cassette那種,就送給他了。

  第二天,他又跑來了。他說“師父,我昨天很好睡。”

  我說“好,那你就好好睡。”從此以后他失眠就好了。

  他失眠怎么治的呢?因為晚上要睡覺醒了,他就把它放下去聽,聽不到五分鐘就睡著了。所以那個帶子一直聽到他聽壞了。

  他還要再一個,我說“不要拿一個,換別的啦。”我就送一套我們那早期有那一百盒帶子的,給他帶回去,一直聽到他往生。他要不死現(xiàn)在也應(yīng)該快100歲了。

  他帶回去了。這個還不打緊,里面聽到一個《心經(jīng)》,因為他已經(jīng)七八十了,心經(jīng)背不起來。我說“不要緊,你就念一遍。”他就拿《心經(jīng)》就這樣拿著念。

  他一面叼煙斗一面念,他問我“要怎么念?”

  我說“你就記得一個原則,這樣念對嗎?這樣就好了。”他就這樣子。

  有一天跟他太太講:“我這樣對著佛,煙就吐到他臉上去了,不恭敬,我覺得這樣不對。”所以呢,他就把這誦經(jīng)的時候,就戒煙,就那個煙不抽。誦完經(jīng)再拿起來抽。

  有一天又跟他太太說:“我這樣好像在騙佛,誦完經(jīng)就抽煙,好像在背后做壞事。所以我誦完經(jīng)就不抽煙。” 誦完經(jīng)不抽煙,那誦經(jīng)前抽煙。

  又有一天他想一想,他:“不對啊,我抽完煙來誦經(jīng),那個味道很重啊。”很重,那怎么辦呢?那誦經(jīng)前也不要抽煙。他就改了。

  有一天,他就告訴他太太說:“我煙戒了。”

  他太太說:“你要證明,我拿證據(jù)給你看。”他家里一個柜子,他太太通通把它收起,他每次要戒煙,煙斗十幾支,通通丟到垃圾桶去,叫他太太拿去倒掉。他“做了決定,一定戒煙。”因為那煙斗買一套要好幾萬,人民幣大概要好幾十萬,他就丟掉了。然后呢,第二天又買回來,又買買買,買一堆。一堆以后,又戒了。所以他太太覺得那很貴舍不得丟掉,都把它揀起來。然后他每次丟,她每次揀,已經(jīng)揀了一堆了。

  可是這一次他說他煙戒了,他太太不相信,因為你沒有把東西丟掉嘛。

  他說:“那是錯誤的,丟掉以后你會想要,所以我這次就把他擺在那里,就看著它,很想抽,就是不能抽。”

  就這樣他戒了。

  我告訴各位,這個就是修行。

  什么叫修行呢?修行就是降伏自己,不是降伏別人。你要記得這個原則。

  現(xiàn)在,我們這個叫做“小學(xué)”的這種社會中心價值觀,這個核心價值,都是要戰(zhàn)勝別人要降伏別人,是不是這樣?所以你會很痛苦。因為你要降伏別人,別人也要降伏你啊。所以,你今天戰(zhàn)勝了別人,明天人家會戰(zhàn)勝你啊。

  但是你還沒有戰(zhàn)勝別人的時候,你一定要把他給降伏?墒钱斈惆阉捣,你會成為眾矢之的,因為大家都要降伏你。你的日子不好過,不好過了。這叫患得患失。

  我們修行的原則,就降伏自己。自己要看到什么缺點,從那個地方下手,就好了。

  所以告訴各位,不管怎么樣,你一定要誦經(jīng)念佛。對不對,要怎么改,你自己才知道,別人不知道。師父再教你什么法門,都沒用,聽起來都很好玩。

  你看看,一個老人家,七十幾了。當然,講他失眠治好了,那是他業(yè)盡了。不是治好了,他業(yè)盡了嘛,他該恢復(fù)好好睡覺的時候了。

  他往生的時候,在睡覺中往生。怎么死的他也不知道,就睡覺,睡一睡就走了。他老婆也不知道。

  到了第三天,他老婆“對啊,昨天他怎么沒醒來?怎么沒出現(xiàn)了。”就去看他,已經(jīng)走了。他老婆不知道他什么時候走的。反正兩個老夫妻,久了以后,你有來吃飯、沒來吃飯,差不多。所以老公走了,她都不知道。

  很自在嘛。就一個《心經(jīng)》要念,背都沒背起來,但他想辦法降伏自己。

  他到七十八的時候跟我講,他說:“我都快八十了,本來要退休的,也不給我退,可是我實在很不甘心這種族歧視。”因為他華人嘛。到美國去,人家白人,你黃人。他老是當副主任。

  我們只是鼓勵鼓勵,誰知道那么神呢,我說:“會啦,你明年就當主任了。”

  他說“真的嗎?”

  我說“會,會,會。”

  第二年當主任。他又回來了:“你看我有沒有當院長的命?”

  我說:“會啦,會啦。年紀這么大,你又沒做壞事,一定會啦。”

  再隔一年升副院長,再隔一年升院長。這不打緊,他為什么升院長呢?這當中有一個蹊蹺。

  他來問我說,克林頓要他當什么,什么亞太華人經(jīng)濟區(qū)的主席,因為他是華人嘛。他說:“要不要當?”

  我說“那你就當嘛。”

  他說“很多人在爭呢。”

  “人家要你當,你為什么不當?”他就這樣當了。

  而那個回去,他以這個資歷就升院長了,就這樣來了。

  所以有好多事,你學(xué)了佛以后真心學(xué)佛,你的因緣就轉(zhuǎn)了,沒為什么。

  那你要真學(xué),不是皈依、皈依啊,皈依你也搞不好嘛。對不對?你自己想皈依又不是真要皈依。你自己想的不是誠心皈依,知道嗎?清凈心皈依,那功德很殊勝。可是你不是清凈心,那就麻煩了。

  有一次,他特別邀請我到他家里去。

  我第一次上尼加拉瓜瀑布,就是他帶我去的。一個老先生開車,走這里比較省錢,走那里比較省錢。

  在路上他問我說“我算不算?”他不會講話,不會用我們的術(shù)語說,是個佛弟子,或者他皈依了。他就說“我算不算是入門的學(xué)佛的人?”

  我說:“是啊。”

  “那我可以說拜你為師嗎?”

  我說“可以啊”

  “好,我一定會好好地感謝你。”

  我說“怎么感謝不要緊,你老有所終,這個最好。”就這樣子。這是誠心皈依,不要儀式。

  但你內(nèi)心毛毛的、種種的那個,那就麻煩了。

  所以怎么樣子,你真的想要降伏自己。這個念頭一起,你是標準的佛弟子。知道嗎?很多儀式不是不需要,大眾在一起的時候需要,你個人的時候不需要。但是呢,你一定要誠心誠意、絕對清凈心,這點很重要。

  但是今天,我們資訊很發(fā)達,信息太豐富,結(jié)果大家沒有辦法真正學(xué)佛。這是最大的遺憾。你只學(xué)到表面上的。

  所以我們說雜訊太多,弄到最后都是走到羊腸小道。一叫你上菩提大道,你上不去,偏偏都跑到羊腸小道去。結(jié)果,鉆到里面去又迷路了,回不來了。

  這個是關(guān)鍵。希望大家在學(xué)佛的時候弄清楚這些狀況。

  好,我們再看第三十一頁。昨天我們講到第一段講完了。

  “諸佛菩薩神通境界。非諸二乘狹劣境故。”

  所以你要發(fā)心,一定要發(fā)廣大心。華嚴講廣大,所以廣大心啦,我們現(xiàn)在,我是覺得用華嚴這個字,應(yīng)該用經(jīng)典里面標準的字來講,叫普賢乘。這一個部分,是要你自己真正地徹底做一個生命改造,而且是要全方位進行的。你立足點做好,那就可以進行了。

  昨天我們提到這里,今天我們從下一段開始。

  “是故雖在逝多林中。不見如來廣大神變。”

  這在經(jīng)文里,把他列為最后一句,這一段的最后一句。因為善根不同,所以你看不到這邊。

  這個善根不同,你看不到東西,我相信各位,你都有這樣經(jīng)驗。你假如對字畫有興趣,這個字寫得好不好,你一看就知道。對不對?你假如對字沒有興趣,他寫得好不好,對你來講根本沒用,是不是這樣?字、畫是這樣,音樂、美術(shù)、舞蹈也一樣。當你不在這個行業(yè),當你不認識他的時候,你根本感受不到。是不是這樣?

  佛法也一樣。你不學(xué)佛的人,佛法多好,你根本不知道。那你知道是真的呢?還是只有文字上的呢?或者只是形式上。師父對你很好,所以佛法很好;師父對你不好,所以佛法不好。師父不是佛法,師父還是人。你不要把人跟法給弄錯了。弄清楚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

  當你沒有弄到佛法的真諦,那你佛法的殊勝絕對感受不到,你來到這里聽經(jīng)也一樣。這里在講什么,那個要領(lǐng)、要點,你沒有抓到。只是說“師父講得很好笑,我來這里笑一笑”,那跟這個真諦是不一樣的。

  這句話是做這樣一個總結(jié)。那我們再看下面。

  他講,“複次,彼諸聲聞。無如是菩薩所修最勝善根故。”

  這些聲聞,你修學(xué)這一法的人,沒有這種訓(xùn)練。

  我們現(xiàn)在要跟各位談的,一個很重要,現(xiàn)代學(xué)佛的一個主要弊端的問題在哪里?

  大家都想要快。“師父你告訴我,我修什么馬上就可以…” 可以怎么樣?你要有善根,沒善根不行。像那老教授,我說“今天晚上你就可以把失眠治好了。”那你要有因緣,你要有善根有因緣。

  因為他看得到,“這個帶子,我要。”那個要的時候,很不禮貌,人家錄起來要做母帶的,他要。他就直接要了。但是他不是不禮貌,因為他不知道。你只要拷一個給他就好了。但是呢,他已經(jīng)起了那信心。要,就是要,要勇于表達。

  我們現(xiàn)在呢,“要”不敢表達。時間、空間、立場都沒搞清楚,你要的時候不得體。等到人家要你來的時候,你又鬧別扭。對不對?我要糖,你不給我,現(xiàn)在你要給我,我才不吃給你看。那這種情緒化的,都不行。

  學(xué)佛一定要注意,不要情緒化。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都不能情緒化。要不然你就等于沒在學(xué)。這是一個關(guān)鍵。

  那我們?yōu)槭裁闯3]有辦法學(xué)好?就是這么長的一段時間,包括你聽聞佛法開始到現(xiàn)在。有的很長了,有的不長。事實上這當中已經(jīng)經(jīng)歷很多了。你有沒有真正地做到?菩薩在修善根是怎么修的?你在修善根是怎么修的?你要注意哦,為什么你修的會變成聲聞善根,而不是菩薩善根?那很多人修一修只有人天善根,也就是人天福報,修不到出世間善根?

  你記得一個原則,凡是你認為你要的,而能得到的話,那我告訴你,這叫福報。這,你一點進步都沒有。所以呢,在這個時候,你就要這樣反省自己,“那我這樣子對嗎?”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就像你在世間上,你在工作,你在認真,你成功,你賺錢,但這個是對嗎?你要弄清楚啊。因為很多是你前輩子修的福報,這輩子它兌現(xiàn)。不是你這輩子因為修行,所以它才成就的,這不一樣。

  假如是你前輩子修來的福報,這輩子兌現(xiàn)的話,這個叫報得。

  假如你是這輩子修行而成就的話,那叫修得。你修到的。知道嗎?你過去生修來的,不是前輩子。你過去不知道累積多久才累積那么一點福報兌現(xiàn)了,結(jié)果你以為是這輩子修的,那你就弄錯了。

  所以我們才跟各位講,只要世間事你能圓滿的,我告訴你,都不是你這輩子做的,那都是前輩子的福報。那你把它當作是你修行的,根本上你錯了。

  那你佛法什么你沒有得到,因為你已經(jīng)弄錯方向了。你把報得當修得。那怎么對呢?對不對?

  那你要修得的話,那你就去檢驗“我到底修了多少?”所以各位去要那一種“我要怎么樣趕快修得到的”,你大概都是報得。而且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修不到,因為你前輩子福報不在這里。這是一個關(guān)鍵。

  所以從修行上來講,我們一直跟各位講,不要急。

  我常講一個故事,應(yīng)該也叫公案。我也記不得主角的名字了。

  以前我們有鏢局,鏢局知道嗎?現(xiàn)在叫保全嘛。以前是押著那金條、銀條,那個,從一個地方送到一個地方。鏢局會就跟那個保全一樣,會爭生意。

  后來鏢局的局長被打死了,他的兒子就要報仇。這個兒子就去找鏢局局長的師父,對他來講就叫師公,對不對?

  他說“師公,我要報仇,爸爸被打死了。君子報仇三年不晚,你三年就把功夫教給我,這樣好吧?我一定很認真地學(xué),一定要報仇。”

  師父說“不行,這樣最少要十年。”

  “。∈辏俏乙挂岳^日不眠不休這樣地修,三年可以嗎?”

  師父說“不行,假如這樣的話,要三十年”

  他說“能不能快一點?”

  他說“要快一點,可以,五十年。”

  這個跟你大腦里頭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你要知道,你有沒有因緣?你很急是一個事實,急是事實。修行不能急,越急越不能成就,越不能成就。

  我們看到很多了,在各位來講只有你一個啦,在我來講好多啦。好多好多人都是急著要成就的,告訴各位,都死得很慘。菩提心,都飛到九霄云外去了。

  所以你急的話,你一定是修到人天福報。沒有辦法修菩薩善根。

  弄清楚啊。我不是澆你的冷水,但是你要有正確的心態(tài)。

  我們經(jīng)文遇到,我會告訴你。但是這樣講,你又覺得,好像沒什么證據(jù)。但是為什么人家修的是菩薩善根?你修一修就老是掉車尾,為什么跟不上去,老是被附帶、夾帶過去?就是這個原因,太急了。

  不能急。你一定要看清楚,弄清楚。

  所以,經(jīng)教一定要有。像以前,我們在讀書,多少文章是要背的。各位你現(xiàn)在背多少?現(xiàn)在讀經(jīng)你背了多少?

  大悲咒一萬遍以上有沒有背起來?而且53天之內(nèi)要完成。《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梵行品》、《心要法門》背了沒?《經(jīng)首》背了沒?《華嚴三品》背了沒?要不然,多少成語、佛教的名相要背。

  這些功夫都沒有,你就憑著說“我靠心法就可以成就”。鬼啦,心法?根本都不算。

  一定要好好用功,把基礎(chǔ)打起來。

  然后,打坐。這都是基本的。你最少要坐上一千個小時以上。一千個小時,還不能分,一千個小時最少要在一兩年之內(nèi),三年都不行。你一天坐一個小時還不行。一年之內(nèi),一天三個小時,自己去要求自己。弄到兩條腿好像都快變火腿了,你還是要壓過去。

  念佛,念佛最少一百萬聲算一遍,一百萬聲算一遍,這樣子一直念。

  誦經(jīng)最少兩萬卷以上.

  你有沒有把這基礎(chǔ)打下來?

  “人家,我們法王活佛說灌個頂,我就OK了。”那你就去灌吧,你晚上回家洗澡,蓮蓬頭一轉(zhuǎn)就可以灌了。不是啊,這個都是下功夫的。

  功夫你下得越扎實,你就越有信心。知道嗎?扎實,你知道嗎?你功夫是下的不扎實。

  兩萬卷經(jīng)文你有沒有誦?有。誦兩萬次卷的“三句經(jīng)”。“如是我聞”,一片空白,“信受奉行”,三句。這種功夫沒用。扎實功夫就兩萬卷經(jīng)文我在讀誦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又去解決問題。我跟各位講,兩萬卷經(jīng)文,你誦經(jīng)你一定開悟。

  但你“三句經(jīng)”決不開悟。“三句經(jīng)”表示你下輩子來,你考試會得第一名。只是這樣子。那個福報有嘛,你有誦嘛。你看起來“嘿嘿,這個經(jīng)文都很熟。”書本一打開我都很熟,因為你前輩子讀誦兩萬遍了,那要考試,一逼,你當然會考試考100分,沒有問題。因為你有那個福報,可是你不能成就。

  所以扎實功夫,你一定要有。

  拜佛一定要拜。“那個,我不修那個。”不是不修,現(xiàn)在社會上所有的這些,你通通要有,自己好好從基礎(chǔ)這樣子走過一遍,你要修什么你就很清楚了。

  你都沒用功,到處跟人家跑,這里師父講經(jīng),那里法王灌頂,再來那里打禪七,那里打佛七。什么你都去參加,回來以后眼花繚亂。那不行,不行。

  自己一定把自己弄好,弄一個,你才有辦法修菩薩的最勝善根。這個是第一個。

  第二個“無如是見佛神通清淨智眼故。”

  見佛神通,你怎么修都難啦。但是我告訴各位修圓融道是最方便的。在修圓融道的時候,你自己經(jīng)常發(fā)愿,有那種殊勝的,下輩子你到那里去你不知道,但是你心里要種上一點善根,有殊勝的那種聚會,我一定要去隨喜。你要記得這個。

  那你往生凈土以后,那有佛成佛,是不是殊勝啦,你就一定有份。你有那個殊勝的“唉呀,那個都是雜訊啊。”你又不去了。好,等到你到凈土以后,佛成佛,你也是“唉,那也都是雜訊啊。”你就掉了,機緣就掉了。

  什么叫殊勝,生命中殊勝的,你都要去參與,而且要有參與的動機。要有這種,這不是好奇心,是一種動機,我要去參與。參與啊,不是站在那邊看熱鬧,要去參與。

  所以你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本來就是全方位的,他不會單一的,這樣子你才會有見佛神通的清凈智眼。

  我跟各位講,這是一個關(guān)鍵跟要領(lǐng)啊。就這一法的,這一句是一個法,前面也是每一句都一個法門。我就把那個法門的本體性、重點告訴你,那個Know How。Know How會不會寫?K、N、O、W,不要忘了,How。那個key,那個關(guān)鍵告訴你,你就要去做。

  我詳細講那整個過程啊,那這時間是絕對不夠,不要六年,六十年也講不完。把那重點提給你,你趕快抓下來。

  第三個,“無如是甚深三昧微細觀察故。”

  這個詞,文字看懂了,那個是什么你不懂。我用個形容詞給你看。這微細觀察你知道嗎?這一張紙上寫文字,這樣子你看不到,我拿來看很清楚。有沒有?這叫微細觀察。

  那三昧微細觀察是什么?拿來看也看不到,要顯微鏡看。有沒有?要透過一個媒介,用顯微鏡,里面的細胞你就看到了。對不對?細胞里面還有什么你知道嗎?那叫電子顯微鏡。是吧,那個電子顯微鏡在這里來講就叫甚深三昧。

  你也會微細觀察。微細觀察得微細智,這個三昧微細觀察就得甚微細智,微細智還有甚微細智。

  所以你要懂得說,我們是在修什么? 這個語言文字出現(xiàn)的時候,他思維模式是不一樣的,他的標的是不同的。

  那么,你平常有沒有這樣修學(xué)過?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是真正深入思考。

  各位,你都只會煩惱。一件事情來了以后就只會煩惱,然后就趕快問人。你沒有去觀察,你沒有微細觀察。這問題來,你有沒有仔細考慮,他的前因后果,有可能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怎么樣,去思考這些問題。這個叫微細觀察。

  菩薩在處理事情啊,跟我們處理事情不一樣。 那你從平常的生活中都可以進行的。

  第四個,“無如是廣大神力所加持故。”

  廣大神力加持,廣大神力從哪里來?生命能量嘛。這個我們前面講過。生命的本能嘛。那你的生命因素當中,生命性德的本能要起作用,這個叫廣大加持。廣大神力啊。

  那我們都是希望給師父加持,那師父給誰加持?“師父,給我加持一下。”那師父給誰加持。克猿3J前逊鹜^上一動,是吧?那個木頭給誰加持。窟@個你就沒有觀察到了。不是我們不恭敬、不尊重,但是你要弄清楚。

  事修要有,請師父加持的事修要有。你在事修的時候有沒有那一種理修,要跟上去啊。當你理修跟上去的時候,理事就無礙了,就會合一了。那個時候你才是真修行。不要只有事修,還要理修,要搭配。

  所以廣大神力,來自于我們對生命因素的啟發(fā)跟發(fā)動。那菩薩呢,他會很在意全體生命因素的啟動。我們剛開始初發(fā)心的人,都選擇單一,這是下手處。所以我們跟各位講,當你不作意,只修一個生命性德的時候,到達66分的時候,那你全體的生命因素都會啟動。但是你要到達66分。

  現(xiàn)在呢,你哪一個到66分了?有沒有?你有三個因素達到66以上,貪、嗔、癡。貪嗔癡只會啟動你不好的生命因素,惡質(zhì)跟雜質(zhì),不會啟動生命本質(zhì)。我們要的是生命本質(zhì),性德的那個部分。這個關(guān)鍵啦。

  好,再下一個,“無如是不可思議解脫門故。”

  這個不可思議的解脫門,不是可思議的解脫門。要留意啊。

  你平常就要訓(xùn)練自己的廣大心量。廣大心量很簡單,從一個地方開始修——包容。包容是訓(xùn)練心量的主要手段。

  你總不能夠說,“好吧,算你對了,我包容你了。” 人家對,你就包容嘛。他不對你要包容他。對不對?你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到他錯了。他錯了,你就接納他,你從這里訓(xùn)練你的心量。

  你不要說你改過,我就接受你。改過,你當然接受。你不接受,那怎么可以呢。對不對?在他犯錯的時候,你很清楚看到,你能接納他,那才叫包容。這是很清楚的定義啊。

  對方有錯,我絕對沒錯。“他又羞辱我,我接納他。”能嗎?你一定要訓(xùn)練這個。

  可是,我們往往這口氣咽不下啊。你咽不下這口氣,你就沒辦法修了。你心量打不開啊。

  我跟各位一樣,在當居士的時候,有一個單位,叫做“僧伽醫(yī)藥基金會”,他就是專門為僧眾的醫(yī)藥費成立一個基金。那個會長有一天說要結(jié)婚去了,那就叫我當代會長。我也搞不懂他為什么叫我當代會長,因為原來我是副會長,就代了會長。

  過了三個月,他又回來說不結(jié)婚了。我說:“要結(jié)婚怎么又不結(jié)婚了?”

  他說:“這三個月是考驗?zāi)愕闹邑懚取?rdquo;

  我說:“噢,我的忠貞怎么啦?”

  他說:“我們原來有基金一百萬,現(xiàn)在都快用完了。”

  我說:“噢,誰用的?”

  他說:“你用的。”

  我說:“噢,我怎么不知道?”

  “所以你這樣你不可靠。”

  我說:“不可靠?”

  然后就連續(xù)罵呢,從早上10點罵到下午3點半。大家都還沒吃飯。大概四五個人就一直罵,罵我不忠貞啦,怎么樣啦。而他現(xiàn)在要回來了,我就說:“能不能給我講一句話?”

  他說:“你講。”

  我說:“這個會是你要回來的會,對不對?”

  他:“是呀。”

  “我只要告訴你一句話,我把代會長取消掉。這個地方全部還給你。但是,你要記得,存折不在我這里,印章也不在我這里,誰用掉錢我不知道。但是呢,我可以告訴你,我原封不動地還給你。零用錢,我一毛錢也沒用。所有要辦的事,我們都有記錄。你看一下,就這樣子。”

  他說:“噢,那你要交出來啊。”

  我說:“是呀。”

  “那就沒事了,沒事了。”

  我說:“沒事就好了?梢陨桑”

  我們就散會了。

  我回到家的時候,會議中另外一派人已經(jīng)在家里等我了。

  “奇怪,你怎么給他罵那么久,一句話都不吭聲呢?我們在聽就知道這里面有陷阱。”

  “那不要緊,那很清楚嘛。大家都看得到,就算了嘛。”

  你要訓(xùn)練自己,不能火爆脾氣出來啊,這就是包容嘛。因為你在包容的時候,旁邊明眼人看得很清楚。他們想要誣陷你的人,他也很清楚啊。他只是擔心說我不還他而已嘛。那不是我的,我不還你。我要干嘛?我還背個業(yè)啊。

  這個就是,一個人訓(xùn)練包容,是很重要的。你自己要算算看,你一輩子包容了多少人?包容了多少事?你就可以知道你的心量有多大。

  這個,不是什么神秘的東西。他是很事實、很現(xiàn)實的狀況。修行呢是從這里開始。

  所以,你想要得到廣大神力加持,或不可思議的解脫自在門都從這里來的。要不然你在修,都是可思可議的,都是你大腦里記載的東西,那是不能成就的。能成就也是可思議的解脫。

  這不思議的解脫,來自于不思議的廣大境界。那個廣大,你要從包容中訓(xùn)練過來嘛。

  再下面,“無如是神通自在故。無如是廣大勢力故。無如是廣大威德故。無如是最勝住處故。無如是智眼所行境故。”

  這些都是同一類的行法。那我們在這些行法中,每一個每一個都可以教你,需要的時間相當多。那我們告訴各位,那個圓融道是最好的方法,這一次就全修了。

  圓融道里,他就是理修事修同時進行。尤其是事修非常重要,各位不要忘了,修行,事修是絕對要的。

  事修有一個缺點就是容易造成迷信,造成常見,你要記得這一點。常見,常見是不正確,但是常見至少有福報;斷見也是邪見,但是斷見連福報都沒有。

  所以一般在佛門中,這些小老百姓的迷信,我們不太想破除他,因為至少他修到福報嘛。你看他到廟門口來就拼命拜、拼命拜,他拜什么也不知道。門都關(guān)著,人家神都下班去了,他還在拜。拜就有福報嘛,拜就好了嘛。盡管拜完以后回家,若是大小吆喝罵人打人等等,但是他拜的時候他有修到一點福報,就好了嘛。你不拜的話,連福報都沒有啊。不拜也是迷信啊,拜也是迷信啊,干脆給他拜一點福報嘛。這是宗教設(shè)施的一個善巧方便。

  但是有一點,你假如沒有事修的話,你就變成斷見了。知道嗎?所以事修一定要有,想辦法把理修帶上去。

  像供養(yǎng),我們說,上一次跟各位講過,“諸供養(yǎng)中法供養(yǎng)最,”是告訴你在進行各種事修的供養(yǎng)當中,法供養(yǎng)就是理上的供養(yǎng)你要加上去,你這個供養(yǎng)才殊勝。因此,當你在供養(yǎng)一個東西的時候,即使在家里,供養(yǎng)你的佛堂、佛像的時候,你要帶一個不離菩提心供養(yǎng)。對不對?

  那你要做功課的時候,如說修行供養(yǎng),有沒有?不一樣哦。是不是?

  那你假如供養(yǎng)師父的時候說,請代眾生受苦供養(yǎng)。對不對?代眾生受苦供養(yǎng)。那你不敢代請師父代嘛。但你至少把法供養(yǎng)給帶上來,理修的部分帶上去了。

  這個是很重要的,你不能沒有理修。

  但你假如只有理修沒有事修,那比只有事修沒有理修的糟。理修事修都沒有就更不用講了,那就跟修行沒關(guān)嘛。所以你理修事修要同時都有,這一點是經(jīng)常要帶上來的。

  那么,你在圓融道當中進行的這個事修里頭,我們跟你講,哪一個你自己定我們是不管的。要行菩薩道,你說我修眾生事業(yè),也可以,但是你要盡行壽。盡行壽這個約束是使你堅定不移,擁有金剛性、金剛身、金剛智。你要留意到這點。所以不要輕易地悔退。

  那在盡行壽的過程里,你會有很多挫折,有很多境界,那這個呢就修你這些東西。

  剛才講,有殊勝的那種盛會,你要去參與。不是去看看就好,那個不算,要去參與。那就是一個啊。

  那有些呢,你會懷疑,到底我去不去?有這種狀況,那都考驗?zāi)憷锩孢@幾個。去,也增長善根;不去,也增長善根。你要會有智慧判斷。

  當你不會智慧判斷,往往是不該去的時候你去,去了造業(yè);該去的不去,你斷了因緣。就變這樣了。

  所以一定要留意到,那都是在考驗跟歷練。

  那這過程當中,你會不會弄錯?一定會弄錯,我跟各位講,只要你做事你一定會做錯事;你要做大事啊,你一定會做大錯。那不要緊,你記得一個原則,“錯五次,只要你在最后那一次超越了,對了,前面五次全面補過來。”知道嗎?

  就像你考試,每次考每次被老師打,滿江紅。老師說這題做不出來,你就手伸出來,打完了,“老師,我那一題對。”

  “對,你怎么手伸出來?”

  “因為每次老師叫我,都是要被打。”

  盡管你是錯到這種程度,你升級了嘛。升級了,不就是全對了嗎?最后那一次升級就好了。那過去的錯不是全補了嗎?所以,重點在于,你必須要成長,你必須要升級。

  錯不要緊,我們都是學(xué)生嘛,在成佛道上我們都是學(xué)生,被老師打很正常。對不對?考不會的人正常,弄錯的人很正常,這是必然的。

  所以成長,你一定要去歷練。歷練你一定會遇到挫折,你一定會遇到失敗,一定會被人家K得滿頭包。不要緊,你一定要走過,一定要走過就對了。這是關(guān)鍵,修行的一個真正的關(guān)鍵。

  你要怕,什么都求完美,到最后人家都已經(jīng)到終點了,你還沒下手。動手,修行不怕錯。你不要問到通通弄好了,我會了,什么都會了,你才要動手,那已經(jīng)來不及了。這是一個關(guān)鍵。

  好,我們再看下一段。“是故”因為沒有這些境界,沒有這些能力,所以,“於此。不能知。不能見。不能入。不能得。不能遍解。不能出生。不能觀察。不能忍受。不能修行。不能安住。不能開示。亦複不能廣為人說。不能讚歎。不能指示。不能授與。不能攝取。不能勸進。不能教誨,令其修習,令其安住,令其證入諸佛境界。”

  這里面都講,因為你不知道,所以你也沒辦法教人。那不知道,不是不知道,一個不知道都好多啊。這一段話的意思是指,你兩個完全隔開了。所以我用微觀的佛法跟宏觀佛法,來跟各位做這個區(qū)別。問題也在這個地方。因為你修學(xué)微觀的,你對宏觀的境界是完全無知,完全不知道。

  像我們跟各位講,普賢乘是什么? 你只修菩薩道的人,普賢乘是什么你根本也不知道。因為不能知不能說嘛,不能遍入,不能遍解,因為你這塊你完全不懂啊。

  我舉個例子你看。中國人,中國文化當中有一個很特別的東西,外國人還一直還沒有辦法體會的,就是玉文化。玉,外國人沒有玉,外國人雖然很喜歡鉆石、翡翠、瑪瑙啦,不是瑪瑙,瑪瑙他不要, 什么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他們喜歡這些東西?墒,他只當裝飾品,他不會玩玉。

  那你跟他,講這塊玉比那塊玉好在哪里啊,他看了老半天,那個眼睛只是這樣轉(zhuǎn)而已,他看不出來嘛。他更不知道說這個玉有什么價值嘛。我們中國人講,君子無故玉不離身。他說背一塊石頭在身上干嘛?我們玉都好大一塊啊,不像他們帶戒指的人,有沒有?幾克拉,幾克拉。那你一個玉都快算半斤了,還幾克拉?他就沒有辦法體會。你知道嗎?

  你修學(xué)佛法也一樣。你走入那個區(qū)塊以后,對另外一個區(qū)塊根本無法體會。不只這樣,你自己去體會看看。念佛的殊勝在哪里,不念佛的人不知道。參禪的人參禪殊勝在哪里,念佛的人根本體會不到。同樣,修密的殊勝在哪里,你沒修的人怎么能知道。對不對?這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我們才告訴各位,你現(xiàn)在不管修什么,禪、凈、律、密還有經(jīng)教五個。你都要一個為主,50%以上,其它的為輔,25% 以上,不能都不參加,否則你的心量境界根本就不夠。

  其它的總要三不五時總要參加一下。今年參加佛七,明年參加禪七,雖然我修密法,假設(shè)這樣講。有何不可?你不參加佛七,你怎么知道人家念佛是多殊勝啦;你不參加禪七,你怎么知道選佛場是怎么樣選佛的。所以你要參加。

  “我修密法就好。”你少來。你自己打個七,經(jīng)典連續(xù)誦七天。連續(xù)誦七天,《八十華嚴》大概誦完了。

  你要去經(jīng)驗、去經(jīng)歷,不然你對佛法怎么會有全方位的認知呢?這個就是你自己要努力的地方,那個境界才能打開。

  這個都是我們修學(xué)佛法的幾個要領(lǐng)。

  周遭的環(huán)境,這個周遭的環(huán)境,各位可能你體會不到,平常善知識們也沒跟你指導(dǎo)這個方向。都告訴你要一門深入,其他八萬四千行都饒他去行,這個三千威儀由他去儀,什么我也不做,那不行。當然他有他的教法,你就跟他去修啊。不過我告訴你,你必須要廣大。否則你的境界沒有辦法提煉出來。

  好,我們看下面一段。“何以故。彼諸聲聞。無有如是大智慧故。”

  不是聲聞沒有大智慧,是聲聞沒有鍛煉把智慧的生命因素給提煉出來,所以他沒有。

  那我們修學(xué)的時候,你不要把那些全部封死了,你要讓他自然成長。那你才有可能到66分的時候,其他的生命因素全部冒出來。那你假如把其他都封死了,你到100分了,他也是那個樣子啊,因為已經(jīng)封死了嘛。

  所以他這里就會講說,“無如是大智慧”。我們智慧有哪些呢?智首菩薩,你看,這是智慧嘛,文殊勢利菩薩也是智慧,智首、妙手嘛。還不止,所有的什么法慧、金剛慧都是智慧。那你這些智慧全部封死了。不能封死啊,要讓他成長。這第一個。

  第二個,“依聲聞乘。而出離故。”所以這個依于微觀的佛法而出離。我們希望你也能夠再增加一些微觀佛法以外的東西,不要把自己給封閉了。

  好,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繼續(xù)講。

  《四十華嚴》第31講(2007年09月30日)B

  好,大家請坐。

  好,我們再看第三句。“入聲聞道。得智慧故。修聲聞行。求滿足故。住聲聞果。為究竟故。悟解聲聞實諦智故。住於差別真實際故。”

  好,我們先看這個地方。他都是以,你依聲聞乘而得到的,就以為他是究竟了。然后這里,剛才我們念的最后一句說“住於差別真實際故。”這個地方我們要跟各位解釋一下。

  我們?yōu)槭裁凑f,一個微觀的佛法跟宏觀的佛法。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要有相對心、排斥心、比較心。

  但是你要弄清楚,微觀的佛法是以證阿羅漢為極果,就結(jié)束了,這是一個特點。

  那我們宏觀的佛法也是要證阿羅漢果,你要記得,并不是不證阿羅漢果。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呢,宏觀的佛法他有跟微觀的佛法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有一條叫做無盡的超越。“我證了阿羅漢,我還要再超越阿羅漢”。這一點說明了最后這一句,“住于差別真實際。”

  你微觀的佛法就是有差別,他認為這里是究竟,所以就停止了。

  那么宏觀的佛法是“我即使到究竟,誰跟你證明那是究竟啊。”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究竟又怎么樣呢?所以我們常跟你講,證阿羅漢以后怎么樣,就準備擺POSE,讓人家畫十八羅漢像,是吧?然后就坐在桌子上供著,等人家來拜,是吧?不是呀。即使你成佛,成佛又怎樣?成佛還是一樣,要吃飯,要睡覺,要度眾生。你要搞清楚啊。

  所以,盡管你成佛以后,成佛不是結(jié)束了,成佛對成佛的人來講,成佛以后才要開始而已。成佛不是結(jié)束。證阿羅漢以后才要開始,不是證阿羅漢結(jié)束。這個就是“差別真實際”跟“無差別真實際”的差別。知道嗎?

  微觀的佛法就是證得阿羅漢,解脫了就好嘛,因為他是受到三界內(nèi)的無常、苦空、無我所逼迫,所以他要離開,離開就好了。

  可是我們宏觀的佛法不是這樣講。離開以后你要干什么。砍隽巳缫院竽愕侥睦锶グ?到第四界/那要干什么?你還有事要做。不是說成就以后就沒事了,成就以后就打包,放倉庫,是吧?那有一個倉庫叫“阿羅漢庫”。不是啊,你成就以后你干嘛?你證阿羅漢以后你干嘛?這個就是宏觀佛法的特色。這就是這個差別。

  不是說依于聲聞乘修法不對,或不好,不是。問題是你依于聲聞乘修法修完了,成就了以后,證阿羅漢以后出三界以后,你要干嘛?這個是宏觀的佛法接下去要做的。

  所以我們說,證阿羅漢以前為第一個階段,證阿羅漢以后為第二個階段,這個叫做佛法空性的二段式教學(xué)。

  那你證阿羅漢就結(jié)束了,叫一段式教學(xué),只有前半段而已。后半段的部分呢,就是宏觀佛法的工作。差別就在這里。

  而不是說宏觀佛法只有后半段沒有前半段,不是這樣講的。他是包括前半段,就是前半段完成以后,我還有后半段要做。這個才叫宏觀的佛法。你把這一點弄清楚。

  那因為你停在那個地方不往上去,所以這境界你都不知道。宏觀的佛法境界你不知道。

  當你在心里帶著這種情況,我還要再超越的時候,那宏觀佛法的境界你就能夠體驗,你就能夠接受。這是關(guān)鍵。

  學(xué)佛人我們把這個境界把這個心態(tài)、這個立場站穩(wěn),你就不會錯了。沒有人說把阿羅漢的修法給丟掉,不可能的。因為你沒有阿羅漢的修法,你怎么樣證得三法?你沒證得三法印,你無法轉(zhuǎn)為空性;無法轉(zhuǎn)為空性,你無法通達人性;你不能通達人性,你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生活很痛苦。這就是關(guān)鍵啊。

  并不是說證得阿羅漢以后的人通通坐在云端啊,對不對?他也是在人間出入啊。那你要怎么辦?這就是關(guān)鍵啊。

  所以他這里,提到這個部分,我們就跟各位作個說明。

  那么下面繼續(xù)再講,“樂住寂靜。為涅盤故。”

  這是我們常跟各位講的,很多人說證阿羅漢。告訴你,你記清楚,我們禪修,通常講阿羅漢都是指禪修的人嘛,他置心一處以后,有五覺知,尋伺喜樂、心一境性、五覺知,入初禪;初禪以后四禪定、四空定,然后呢九次地定。第九個就是滅盡定,對不對?滅盡定哦,各位要留意到滅盡定啊。

  阿羅漢怎么定義?你腦筋浮起來的絕大部分都入滅盡定。也就是這里所講的“樂住寂靜。以為涅槃故。”你就完啦。你證的滅盡定是九次地定,還是有為法中,三界內(nèi),沒有出三界。你把滅盡定當作是證阿羅漢果,你就完啦。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不管你修哪一法,對不對不要管,你只要記得永無止境的超越。但是你人格性不健全的人,不會超越,你滿足了就好。

  怎么滿足,所以你變成牛魔王,你變成妖精。因為你有特異功能,你就滿足了嘛。然后你會傷害眾生?慈思倚薜煤玫模憔拖氤砸粔K肉,叫唐僧肉,你就可以功力增加一千年。那不是變妖精變魔王嗎?

  你要無盡地超越,就算你變成牛魔王、鐵扇公主也不要緊,你再超越嘛。鐵扇公主再超越就會變成天上圣母,媽祖。媽祖再超越嘛,就變觀世音菩薩嘛。對不對?可能要變觀世音菩薩之前,她先變成圣母瑪麗亞,也不一定。然后再超越,就變觀世音菩薩嘛。

  一再超越就好,為什么不超越呢?你停在那邊,那里停錯位置那怎么辦?等一下,馬上拖走。馬上拖走,孫悟空來馬上把你拖走。

  所以一定要一再地超越一再地超越。就不怕弄錯嘛,錯也不要緊,我再超越就好了嘛。

  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蜘蛛精跟鐵扇公主都會超越變成李默娘,李默娘再超越嘛,耶穌的媽媽嘛。那時候你可能以為,你生個耶穌以為生個佛陀啊。你再超越嘛,就變觀世音菩薩嘛。再超越嘛。你也不是就觀世音菩薩就好,還是要超越呀。對不對?你看觀世音菩薩是不是拿著念珠,他在念什么?他也在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所以佛印就問他說為什么?蘇東坡不是問佛印嘛:“觀世音拿念珠念什么?”

  “念觀世音菩薩。”

  “那觀世音還念觀世音?”

  “對啊。”

  “為什么?”

  “求人不如求己嘛。”對不對?就這樣來的。

  大家都在求師父加持,師父求誰加持?還是求自己加持。師父給你加持是因緣,你自己加持自己才是重點。(眾鼓掌)

  所以,我們對佛法,各位你不要以為你了解多少。你常常認知錯誤。會把滅盡定就當作是證阿羅漢了。有些走入成魔了他都以為成佛了。很多人會以為,來很多圍著這個叫修得有成就哦。那很快,很快會成魔了。

  不是人圍的多就成就,隨時要檢討自己反省自己“這樣對嗎?”“這一群人是什么人?”對不對?“是菩薩海會呢,還是那些嘍羅呢?”牛魔王一群人圍著。對不對,那是嘍羅,不是菩薩海會啊。你要分辨得出來呀。

  所以不要把寂靜當涅磐。

  “ 于諸世間。舍大悲故。”這個都是阿羅漢的一種特質(zhì)。

  當然你不能夠說每個阿羅漢都這樣。但是他有這種質(zhì)感,他對于其他的不愿去碰到,碰到就干擾。靜不下來,他要靜嘛。你一直在那邊沸騰、翻騰,你都不知道這個眾生有時候說討厭啊也不是,說是就很可愛。

  “師父,我只要五分鐘就好。”

  “那我也要五分鐘。”我一抬頭一看,喔!那么長。每個都五分鐘,你看看。有活動的時候,早上一辦完活動,那從差不多十點半開始,那一直到下午三點半。每個都五分鐘。

  “我只要問一個問題就好。”

  我說“三點半了,我能不能去吃午飯?”

  “師父好辛苦,都還沒吃午飯。我再問一下就好。”

  我看我等吃晚飯去好了。沒辦法。

  但是對阿羅漢來講,這個很糟糕。干脆你問,他就入定去了,不管你啦。“于諸眾生。舍大悲故。”

  你講呢,要理呢,問得沒完沒了的。

  “師父我家的魚缸,那個金魚怎么眼睛會有血絲?”

  我說“我不是獸醫(yī),你問我,我怎么知道啊。”

  “有人跟我建議打針他會好啊。”

  我說“你去問他,不要問我。金魚眼睛有病,我怎么知道該怎么辦。”

  “那你要加持它。”

  我說“好,我加持它。”

  “師父,我家的狗最近一直打噴嚏,怎么搞的?”

  “你家的狗打噴嚏你也問我,我怎么辦?”

  沒辦法,他就要問你,他問你,他安心啊。那你就跟他講“你回去,你對大魚缸念大悲咒念三遍。”

  “噢,真的有效。”他回去了。明天他來了“它好了呢。”我怎么那么厲害,我搞不懂啊。

  你不給他不行,你給他,增長迷信嘛。所以,阿羅漢就一句話把他轟走了“你神經(jīng)!”好了,走了。下輩子換阿羅漢神經(jīng)。你阿羅漢怎么罵人家神經(jīng),對不對,不能罵。所以,他要理也不是,不理也不是。所以干脆就不要。菩薩道難行就是這樣。

  倓虛大師那時候,講例子給你,不是罵人啦,這是真實的例子。病在床上,在香港,他從山東。那日本鬼子來,跑到香港去,老了病了。

  那曉云法師,曉云法師你知道嗎?臺灣一個很有名的法師。倓虛大師從不收女眾,這個女眾二十來歲就在印度那個馬德里,泰戈爾大學(xué)教美術(shù);貋恚鸵欢ㄗ屗甓。

  他病了,吊點滴在那邊,要死不活的。

  她:“師父,我要出家。”

  “好了好了,別吵啦,我自己都自身難保,你還出家。”

  她說“你不收我,我就不起來。”

  你看,要命不要命。又煩又痛苦又難過,然后又有一個眾生在那邊,“你要給我剃度,不然我就不起來。”怎么辦?

  他說:“好,誰啊誰啊,那個,哪個弟子,你去幫我剃了。”就這樣剃了,不知道取什么名字,自己起了一個叫曉云。很有名的法師,她是很有成就的。

  唉,你就要去應(yīng)對這些人啊。

  你說,你都不理他可以嗎?不行,這個要不舍大悲。那,往往到那個時候啊,你就會舍大悲,而自己不知道。

  這個在我們修行人來講,你要先培養(yǎng)這個部分,不然沒辦法。

  下面講,“遠離救護諸眾生故。”你遠離了,“恒住自事。趣寂滅故。”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做自己的事,我們宏觀佛法的傳統(tǒng)歷史是很好的。你要留意看看。

  我們這邊,我還沒看過。在香港我看過。道場里點著燈不能這樣點,這叫犯戒。犯什么戒呢?犯殺戒。因為蛾會撲火,所以它上面用鐵絲網(wǎng)做個罩子,把它罩著。因為憐惜生命嘛。你看看多麻煩呢。修行就這么麻煩。

  用東西,他各種考慮,小地方。因為那個蚊子很討厭嘛,所以,外面的水器,假如有水的話,會長蚊子,對不對?所以呢,他通通把它覆蓋過來,不能蓄水,不能有積水。有沒有?這就是修行啊。

  今天呢?像各位這種粗枝大葉的,眼睛那么大,什么都沒看到,長眼睛是讓給人家看漂亮的,這個就麻煩啦,因為你沒有辦法去體恤眾生。因此你就只能夠恒住自恃,自己的事,住在自己的范圍里。

  “趣寂滅故。”這個就麻煩啦。這個也是很好的修行者,解脫可以,可是因為你對外面的緣都斷了,不行啊,這個修行是很重要的。

  為了自己的解脫,把外面的緣斷了,這個在宏觀的佛教里是不允許的。這個從三昧戒跟菩提心戒上面來講,犯大戒。

  所以你從宏觀的立場來看修行,跟從微觀的立場來看修行,他們兩個立場又不一樣了。但是呢,你現(xiàn)在剛開始的時候,微觀的立場要先站穩(wěn)。你不要說“我還是從宏觀的下。”不一樣了,你還是微觀的立場。

  那么走過微觀的這個階段以后,你走宏觀的,心態(tài)要整個轉(zhuǎn)過來。那么,在你還沒有轉(zhuǎn)過來,還沒有證得這個阿羅漢之前,你要把那個緣先結(jié)出去。要先結(jié)緣,你才有可能轉(zhuǎn),不然不可能轉(zhuǎn)。這里講得很清楚啦。

  這里一共有十個,“是故雖在逝多林中。不見如是種種神變。何以故。本于如來一切智性。不能志求。”

  “如來智性。不能志求。”這個智性,《華嚴經(jīng)》,這是《華嚴經(jīng)》呵,《華嚴經(jīng)》有一句話,就《凈行品》里面“云何得智為先導(dǎo),身語意業(yè)。”最后的一個東西。“智為先導(dǎo)”的意思,我們現(xiàn)在看這個字看不懂。我們會以為說,智慧引導(dǎo)我們身口意業(yè)。這個解釋文字上面沒錯,完全沒錯啊。意思不是這樣。

  用我們現(xiàn)在的意思來講,一個生命是依因緣組合起來的。對不對?那,我們會投生到這里啊,有人說“業(yè)不重不生娑婆”你是以業(yè)為核心來集合這些因緣。 對不對?所以,你才到這個世間來,受苦受難,活得非常無奈,是不是這樣?

  好,那現(xiàn)在法界里,到法身的這邊的時候呢,你是以智慧作為生命組合的主要因緣,不是以業(yè)力作為生命組合的主要因緣。在我們這個世間,娑婆世界是業(yè)為先導(dǎo)。知道嗎?在法界里,就法身的世界里,是以智為先導(dǎo)。先導(dǎo)是因緣組合的核心。以這個。

  所以我們跟各位講說,你在法界中要先定位,定位以后法界的因緣,會隨著你的定位而重新組合,就是以你的定位作為你未來、從今向未來際所有生命的因緣組合,以你的定位為核心。

  你現(xiàn)在沒辦法,你現(xiàn)在是法界無量因緣中的一個因緣,你被法界把你鏟除掉,所以你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不能當家作主嘛。

  你定位以后在法界中,你就能當家作主。

  這句話講起來很簡單,你聽不懂,所以你不懂得定位有多重要。趕快定位。否則你會迷失!因為你不定位,所以你迷失了。所以你現(xiàn)在必須趕快定位,才從新認識你的環(huán)境,就過來。

  定位是什么?就是果地覺,就是法身的這個覺醒作為你定位。

  那這里面要怎么辦呢?不要緊,就是疑情。這疑情會使你有關(guān)這個定位相關(guān)的因會聚過來,所以這叫“果地覺,因地心”。因地的心,你要找的是什么,這些因緣會過來。

  我們講果地覺好,假設(shè)以世間人來講,“我要當科學(xué)家。”好了,科學(xué)家是什么?你當然不知道。所以你第一個階段,凡是科學(xué)家的傳記,我先找來看。是不是這樣?對不對?然后有關(guān)科學(xué)是什么,那些資料搜集過來嘛,你會開始這樣收集嘛。

  “我要當企業(yè)家”,你當然不會找科學(xué)家的資料啊。那成功的企業(yè)家傳記有沒有?是不是?你就開始收集資料。企業(yè)是什么?你要去了解。是不是這樣?然后呢,你就開始把這一方面有關(guān)的因通通聚集起來,是不是?

  所以你今天學(xué)佛了,我告訴你,有幾本書,你一定要看啦。有名的傳記一定要看,你不看傳記你怎么知道佛是什么?法是什么?你看看這些古代大德。《虛云老和尚年譜》要看,《來果禪師自行錄》要看。有沒有?這些傳記啊。

  還有一些公案,《圣僧傳》、《高僧傳》。我們國內(nèi)最有名的莫正熹老居士所寫的《驚奇集》。那是像神話的公案,他是把傳記里的通通給整理出來,用白話的這種故事來寫,影響非常大。

  你應(yīng)該要看啊?戳艘院,大概佛法是什么,你想要做什么,大概就知道了。就定位嘛,既然學(xué)佛,你要趕快去做啊。

  同樣的,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成熟的佛弟子了,假如混了這么多年再不成熟,大概就成老油條了。佛教老油條就是什么都懂,然后什么都不成熟?雌饋硪还赡莻油煙味,炸太久了呵。

  一定要定位,定位以后你會開始深入。然后呢,你帶著我們講的那疑情“這樣子對嗎?”

  有個“菩薩”跟我講,說“師父,我現(xiàn)在念大悲咒,修到這樣你看看怎么樣。”

  我說“大悲咒一直念,24小時不斷。”

  “那你跟我講話的時候,它就潛起來;你講完以后又浮起來,我就接下去,所以都沒有斷。晚上睡覺的時候,念到哪里睡著了,明天醒來,它會繼續(xù)念,念念念,醒來就繼續(xù)念下去了。”

  我說:“這么厲害!”

  “不過我有個問題想問你,”他問,“我煩惱怎么辦?”

  我說:“你念佛根本念假的,不是真的。那叫空心念佛。”

  他說:“某某大德、某某大德都說我修的很好。”

  我說:“知道啊,他說你修得很好,你紅包包很多啊。我說你修不對,你不會包紅包啊。你去注意看看。我說你那個念佛跟念佛機一樣,你持大悲咒跟大悲咒念佛機一樣。對你一點效用都沒有。要是真的你念佛念到這種程度,你不會有煩惱的,對不對?你念到這種程度,還有煩惱,可見你是念佛機嘛。要睡覺的時候轉(zhuǎn)小聲一點嘛。對不對?我要是跟人家講話就小聲一點,講完了以后再大聲一點。就這樣子啊。那個念佛機是不會成就的。”

  所以你在進行的時候,自己就要自己去想,“我這樣子對嗎?”當你有這樣的懷疑這樣對不對的時候,你跟人家討論,你就會很具體地講。人家要指導(dǎo)你的缺點才有可能,否則人家不會講你的缺點。

  既然你都這么講,當然是修得很好啊,不然怎么會這樣?你會講一定修得很好嘛,當然贊美你就好了?墒沁@沒有用。這是虛話,不是實話。你要引出實話來,自己一定好好深刻地去檢討。這才是重點。你不深刻,引不出如來智性,你引不出來,知道嗎?

  好,我們跟各位提了,這個地方講智性,智慧的智,智性啊。不是如來那個自性。講如來智性是講生命因素中那個智慧起作用,你要能求。我們講的這些都是具備這些條件的,都是具備這些條件的。

  “不能積集。不能樂欲。不能出生。不能修習。不能清淨。亦於如來三昧神通。不能入。不能行。不能知見。不能證得。”

  這個都講我們生命中生命因素里頭的這個智性。這智性有很大的這能量,你要能發(fā)揮的出來。

  你的生命能量夠不夠?生命能量很抽象,我提供給你做一個參考。

  當你自己覺得這樣生活很沒有味道的時候,你就要留意到,生命能量很低。一個人,你體力還有,生命能量負,負的絕對值只要小于體力的絕對值,你還活得下去。

  當生命能量負的絕對值大于你體力正能量的絕對值,你非死不可。這叫哀莫大于心死。雖然物理現(xiàn)象還可以維系下去,但是你的生命已經(jīng)死亡了。

  反過來,你的體力是負的,而你的生命能量是正的,當生命能量正的絕對值大于體力負的絕對值的時候,死不了。

  人家問“師父啊,你癌癥末期怎么不會死?”很簡單嘛,,我就把生命能量的絕對值提到最高,讓你體力成為負的那個絕對值的不會大于生命能量的絕對值。就這樣,那你去修吧。

  你怎么修?問題就在這里,再來就要修啊,你不會修啊。修是你平常就要修的,光講這結(jié)論沒有用。講這結(jié)論只是個知識而已,對你來講沒用的。

  生命能量你要培養(yǎng)出來,不累,絕對不會累。雖然身體累過度了,那也會有那痛苦產(chǎn)生,但無所謂。

  像我肝硬化,“師父啊,早一點睡啊,九點就要睡啊。”我常常晚上3點才睡,不是九點睡。

  要死嘛,肝硬化已經(jīng)干化了,不是硬化而已。怎么辦?你要維持生命能量是在絕對的正值上面。

  但這體力負的,他會一直往下,體力絕對是一直往下。到了那一天,他負的絕對值大于你正的絕對值的時候,那你就很簡單,兩腳一蹬,停止呼吸,就OK了。

  所以,你不用擔心,修行人到最后都是讓那個體力負數(shù)絕對值大于生命能量的正數(shù)絕對值的時候,他往生很快。

  這個就是你自己能夠掌握的。生命因素,就是你的智性的生命因素里,他那個能量你要激發(fā)得出來。那你平常不激發(fā)沒辦法。

  所以,你現(xiàn)在只要看,你在人生中有沒有樂趣。沒有樂趣的人,你會活得意興闌珊,對不對?“活著沒什么意思,我活著要干嘛?”

  那你要趕快去找興趣,做一些有興趣的事。寫字也好啊,你平常的會什么的那個很快拿出來,你想要做的嘛。你不要一直活活,“唉呀,這個也不是,那個也不是。”到最后,不是,活得不耐煩了。

  所以你一定要去找到你的興趣,在家人。

  但你要真修行可以給你產(chǎn)生興趣,修行可以。那你要摸到三分熟嘛,一點都不熟,你怎么產(chǎn)生興趣呢?對不對?一開始做功課就煩惱來了,你怎么興趣。坎恍欣。

  所以一定要趕快,趁你現(xiàn)在還有生命能量的時候,趕快做功課。念佛也好,誦經(jīng)也好,拜佛也好。你總要找出一點興趣來嘛。而這個興趣是不求人的。對不對?自己求自己嘛。以后你拿念珠就想到說觀世音菩薩講的“求人不如求己”,那你就產(chǎn)生興趣啦。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狀況。

  好我們再往下看。“何以故。如是境界。唯諸菩薩廣大智眼。乃能見知。非諸聲聞所行境故。”

  為什么?這是“菩薩廣大智眼。乃能知見。”這個地方也是最麻煩的。因為廣大,常常要做一些無關(guān)的事。

  而我們現(xiàn)代的人為什么不能廣大呢?因為你太功利主義,太講求效果,太快。“要快,我做了就要快”,那你就不廣大。

  我曾經(jīng)舉過一個例子。你看這樣行不行?很多人一直覺得上班、工作,他很痛苦,他也想出人頭地,老是被領(lǐng)導(dǎo)壓榨。做得要死,功勞都領(lǐng)導(dǎo)的,這怎么辦呢?告訴你有一個方法。就是我上班的工作我做,領(lǐng)導(dǎo)就給長官,你這個觀念先要轉(zhuǎn)過來,我是幫長官做事,幫領(lǐng)導(dǎo)做事的,通通給他。

  那我呢,我要去學(xué)一個跟這個沒關(guān)的,譬如寫字、畫畫或者煮菜,可以嗎,烹飪吧。從你上班三五年,你就發(fā)現(xiàn)不行啦。對不對?常常被人家把你壓著。好,不要緊,我就外面去學(xué),學(xué)那個東西;蛘叽蛱珮O拳也可以,或者念佛也可以,誦經(jīng)也可以,修行也可以。

  然后一直搞到你退休,至少二十年。這個東西給你搞二十年下來,你的基礎(chǔ)深厚。對不對?

  退休以后你就可以當老師,因為你有二十年的基礎(chǔ)啊。那所有要學(xué)的人才新學(xué)嘛。你二十年老師是不是已經(jīng)過過很多,那你一定會很有興趣。

  但是,他就需要累計二十年以上的功力。關(guān)鍵就在這里。

  你要培養(yǎng)自己的東西,尤其是小時候?qū)W過很多天賦。小時候不知道爸爸看出來的媽媽看出來的,說你會當畫家,就把你送去學(xué)畫畫。學(xué)一學(xué),長大了,反正也沒畫,現(xiàn)在也沒畫。可是你學(xué)過,那個東西可以拿出來用,因為你有基礎(chǔ)。

  一定要趕快讓人生產(chǎn)生樂趣,或者產(chǎn)生興趣。活著要有興趣,活著沒興趣不是很無趣嗎?無趣,無趣會怎樣,你就知道了。無趣的話就沒有生命能量。

  我們修行人對行法有趣,所以能量會很高,知道嗎?你對你的行法要有興趣。一回到家沒事就反正盤腿打坐,人家看電視,你也陪著人家看電視,看到你入定。這個就是功夫嘛,因為你對打坐有興趣嘛。念佛有興趣,人家在聊天我也一心不亂,因為你聊你的我念我的。這你要養(yǎng)成這樣的功夫嘛。所以修行中很好修行,生活中很好修行就是這樣。

  問題是你沒有產(chǎn)生興趣。都是空心念佛,把自己當念佛機一樣,那怎么會有興趣呢?那沒有興趣。

  這個是,你要培養(yǎng)這個廣大智眼啊,要從這邊來訓(xùn)練。

  “非諸聲聞所行境故。以是因緣。”因為以上這種種因緣。

  “諸大聲聞。雖複住在逝多林中。”雖然住在這里面,“不見如來種種神變。”

  就好像一個對繪畫沒興趣的人,在美術(shù)博物館里面,他根本看不到。對不對?你說什么莫奈、梵高,來這里辦展覽。展覽就展覽,扛出來,然后時間到又扛進去。就只有這樣而已,你看得到嗎?看不到啊。

  我記得有一次,在大學(xué)的時候,去看一部電影。男同學(xué)就邀女同學(xué)去了,一堆人,嘻嘻哈哈涌進去了。然后看完出來,嘻嘻哈哈涌出來?赐炅司统渣c心喝咖啡,然后開始講了。大家都在吹牛,哪個人怎樣,哪個人怎樣,主角怎樣,女主角怎樣啊。

  有個同學(xué)就那樣靜靜地講,大家問來問去,就問他:“那你看電影,看得怎樣?”

  “我只感覺音樂很好。”

  所有的人都在談男主角、女主角,哪個主角,只有他“音樂很美”。我們突然間才想過來,因為他學(xué)鋼琴。因為他學(xué)鋼琴,所以他對音樂敏感。所以大家眼睛在看,他耳朵在聽。有沒有?你要有學(xué)這個,不然你身在電影院中,也聽不到優(yōu)美的音樂啊。對不對?

  所以你不修學(xué)這個東西,雖在逝多林中,不見如來種種神變。是不是這樣?這不是批評也不是輕視,這是個事實的狀況。

  今天,我們是不是一樣,對不對?所以你要敞開你的廣大心量。你才有可能接受這偉大的殊勝的大法,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關(guān)鍵。

  “不見如來種種神變。種種加持。種種佛剎。種種嚴淨。及大菩薩。普遍眾會。遊戲神通。皆悉不見。”

  這是一個結(jié)論,結(jié)論當中有兩個東西要談。

  第一個,如來的種種神變、加持、佛剎跟嚴凈,雖然你不見,他繼續(xù)在運作。諸佛菩薩也給這些阿羅漢在加持,也在加持。各位要留意哦。這叫恒動,生命的恒動。佛菩薩不會說“這些阿羅漢反正焦芽敗種,算了。”不會。他也要加持,因為這阿羅漢將來也要成佛。他還要加持他,先結(jié)這個緣。

  佛菩薩永遠在跟這些頑冥不化的、十惡不赦的那魔王妖精啊專門在結(jié)緣。那就給佛去結(jié)緣,我們怕他。你不要說“我修這個法,我要跟他們結(jié)緣。”結(jié)果,你被吃掉了。因為他吃不到唐僧的肉,他也要吃肉啊。

  佛菩薩是恒動,永遠在為明天更美好而努力。你要記得,這種境界明天永遠比今天好,今天永遠比昨天好。這叫恒動的意義。不是亂動。

  所以,這種生命像一個萬花筒的世界。他會一再的變,一再的組合。然后每次都讓你經(jīng)驗。你要知道,這是普賢乘的殊勝處。

  他不會成佛了,大家都沒事了。成佛,沒事,成佛,沒事。大家都成佛干嘛?通通排隊,一個佛班長出來喊,“立正!報數(shù)!一佛、二佛…”不會那么無聊吧,對不對?所有的佛會把所有的眾生都度到成佛。然后會使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大家都要這樣活得燦爛,活得芬芳,活得有意義嘛。這才是他這個意思。

  所以他對于一切眾生,一定一再加持一再加持。雖然你不懂,他也跟你加持。

  你看過嗎?有沒有看過?你一定看過。家里那孩子在睡覺的時候,父母親都會跟他加持一下,有沒有?看看孩子頭摸一下,恨不得咬一口,有沒有?因為你疼你的孩子你一定會加持他嘛。這很正常的。

  所以佛菩薩疼他的子女,這些眾生嘛,他也一定加持。雖然頑冥不化,氣得要死,哭得要命,然后又不聽話,然后躲在哪里結(jié)果睡著了?吹,你也是加持他嘛,你不會不理他的。

  諸佛菩薩對于眾生就是這樣的悲憫眾生,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這個大菩薩普遍眾會,他用的是“游戲神通。皆悉不見。”你看神通、游戲是在一起的。

  你不要把神通說變成什么了不起的,他不是指那個。什么“預(yù)知未來如何,或者什么在虛空中上生出佛,下生出水,然后大能變小,小能變大,能夠移山填海”等等,你別想那個,那是魔術(shù),那不叫神通。

  神通就是游戲。游戲的意思就是他沒有得失心。你去看小孩子打球,最清楚了。雖然五個人才能玩的,可他三個人也玩起來。而且你看那球還沒丟出去,大家就開始笑了,好樂。球丟出去不管怎么丟,反正大家都跳起來,都好高興。對不對?那個棒子飛出去,打到也叫,沒打到也叫。大家都叫成一團,好高興呀。那叫游戲嘛。

  大人就不一樣了。就一定要全壘打才會掌聲雷動。然后有一邊就“噓~”。對不對?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你已經(jīng)介入了得失心。小孩子沒有得失心。所以他能游戲。

  你修行成就的諸大菩薩也一樣,他沒有得失心。所以他在任何境界里,他都是游戲的。他來去自如,沒有掛礙。

  我們因為有掛礙,所以你不能游戲。你要留意到啊,你因為有得失心有掛礙,所以你游戲不起來。因為你游戲不起來,所以你就沒有興趣。沒有興趣你就活得無奈。對不對?

  因為你會游戲,就很有趣啊。你看小孩子是不是很有趣呀。玩到晚上在床上睡覺他也在打球啊。他做夢,他也在玩,很高興啊,游戲。

  會游戲,人生才有興趣。不會游戲,人生沒有興趣。

  那,我們現(xiàn)在大家都一把年紀了,少說二十幾了。這污染都已經(jīng)夠重了。年紀越大,你看他污染就越嚴重,人生就越?jīng)]有興趣。

  把那些意識形態(tài)拿掉。記得,意識形態(tài)僵化了你。

  這個我們上次有講過。意識形態(tài),“生、住、異、滅”,滅那個地方都是意識形態(tài)跟意識行為。那個要除掉。

  然后進到那概念這邊。概念有染識、有凈識。染識至少你比較容易看到,因為你有中心價值觀的污染,要再放下就產(chǎn)生凈識;钤趦糇R里面的人。不會自殺,人生就很美了。以凡夫來講,人生就有夠美了。

  而會寫那有名的小說,偉大的藝術(shù)家,這些成功者,就是真正修行者的這一類的人,都是活在凈識里。因為他沒有太多的復(fù)雜概念,他都單純的概念。

  只有單純的概念,你才能維持道心不變。只有單純的概念,你的人生才會有價值有意義。雖然被欺負,你很快會忘記,因為他單純。

  但你很復(fù)雜的概念,你容易退道心,因為復(fù)雜就是意識形態(tài)。所以你法還沒看到,只看到那些復(fù)雜的,尤其是文化。文化也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很復(fù)雜的意識形態(tài)。你之所以退道心,都是這些宗教文化的部分把你打敗了,因為你不單純。

  你說“依法不依人”,為什么要強調(diào)這一句話?因為依人有很多意識形態(tài)跟文化的東西把你框住。依法就是概念單純化,因為你依法嘛。

  依人就不一樣了。買個東西給師父吃,師父說不要吃,“要怎么這樣,他怎么那么分別?還有這個要吃不吃。”當你買兩次他不要吃,你再也不買了。為什么?因為你依人嘛。你只要供養(yǎng)就好了嘛,你管他要不要吃?

  還有人買個東西給師父,就盯著他師父有沒有用。師父把它拿給別人用,他就生氣了。這叫什么發(fā)心呢?那個誰講的,叫“發(fā)情”啊。(眾笑)他根本就依人不依法嘛。不對,不是這個樣子。

  你要懂得,依法就是單純的概念。我們就是概念太復(fù)雜,所以你看不到法了。那些復(fù)雜的概念會障礙你。

  所以我們?yōu)槭裁锤魑徽f,你一定要經(jīng)常緣念道場、緣念法門、緣念善知識,這就是佛法僧三寶。道場是佛,緣念法門是法,緣念善知識是僧寶。你就經(jīng)常把心放在三寶上,其他你放下,放下,放下。

  那,你因為概念單純化了,你的人生就會產(chǎn)生興趣。越復(fù)雜越?jīng)]有興趣。

  有沒有打過牌?剛打牌很好玩,變化很多。當你熟了以后,你就開始等了,“怎么那么久了還不出牌?”對不對?因為你開始意識形態(tài)起作用了嘛。你單純的時候,那很好玩?僧斈闶炝艘院,你不進入狀況了,你已經(jīng)意識形態(tài)在操作了。

  所以人生憨一點,就是概念單純化。憨的人概念單純。我們常講精明能干的人業(yè)力重,因為他已經(jīng)太復(fù)雜了。

  這些都是牽扯到實際修行的部分。

  好,諸佛菩薩會游戲神通,就是因為他已經(jīng)超越了。我們凡夫是還沒超越。還沒超越,你就要先一直這樣過來,到凈識這邊。然后從凈識那里,你才能開始發(fā)菩提心,才有可能。不然沒有辦法發(fā)菩提心。

  那發(fā)菩提心以后,經(jīng)過生命改造的工程,你才有可能轉(zhuǎn)凡成圣。這個就是主要的關(guān)鍵處。

  我們還有幾分鐘?好,我們再看下面。

  “譬如恒河。”這個前面的理論,前面都講理論,里面修法很多。后面這個地方,這個經(jīng)文他舉了很多這個例子。譬如、譬如都是例子,其實都是有歷史公案的。這個也都有修行法門,這都是“佛本生”里頭的故事,過去生中,佛的親身遭遇。

  那,大家知道,佛過去生中的遭遇在你身上也會發(fā)生,就是你在覺悟的過程里,你都會走過這些。只是你都忘光光,因為你把他變成雜訊。一轉(zhuǎn)身再來投胎,就忘了。但是,他假如變成你的生命因素,不會忘,你的生命品質(zhì)是會一直提升的。

  所以前面從理修來講,理上來講,你要去修行是比較具體,但是比較痛苦。后面的例子,他是事修。他不講理,他開始用舉例的。你可以去看,你可以去修,但是他比較輕松。但是你的覺醒很重要。這里頭告訴你覺醒、覺醒、覺醒,你要怎么樣去覺醒的問題。這實際例子。

  我們先看一個,“譬如恒河。於其兩岸。多有百千億無量餓鬼。”講得很清楚啊,不只恒河,我們黃河也有。你不要以為,只有恒河有,黃河就沒有。

  “裸露饑渴。羸瘦憔悴。皮肉筋骨。內(nèi)外焦然。風飄日曝。遍體乾枯。烏鷲豺狼。諸惡禽獸。競來搏撮。為渴所逼。欲求水飲。雖住河側(cè)。而不見河。設(shè)有見者。見其枯涸;蛞娏骰稹;蛞姛鹅。何以故。深厚業(yè)障之所覆故。諸大聲聞。亦複如是。雖複住在逝多林中。不見如來廣大神變。何以故。不樂種智。無明翳瞙。蔽其眼故。不曾種植一切智地。勝善根故。”

  這個舉例子來做對照說明,一看就知道。

  當然你不看鬼是什么,這個例子無效。鬼所遇到的,跟我們所用的也是六根六塵六識。但是鬼跟我們不一樣,你所看的,我們只要把門關(guān)起來,你就進不來,對不對?可鬼進得來。(眾笑)因為他的身根不受影響,不受這個墻壁的影響?墒悄阗N個咒語,他就進不來,可是你進得來。有沒有?這就是關(guān)鍵。所以你不要怕鬼。“嗡瑪尼唄咪吽”一貼就好了。

  但是,這一點只是跟你說明了,他所看的跟你所看的不一樣。所以你看到河流水,他沒看到河。你要留意到這一點。這就不一樣的地方。你可以走的過去,他走不過去;同樣他走得過去,你走不過去。所以,你不用怕他嘛。

  你不要以為怕鬼,不用怕。你碰到鬼,你注意看“你不用怕。”你碰到鬼,你注意看,他向后轉(zhuǎn),用飛的。而你一怕,你向后轉(zhuǎn),兩腳發(fā)軟。(眾笑)所以,你不用怕。

  好吧,我們把第一個例子跟各位舉一下,我們今天就講到這里。那,明天后天兩天啊,因為國慶日我們休息一下,3號開始我們再繼續(xù)往下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