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釋門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xué)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白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六祖法寶壇經(jīng)    優(yōu)婆塞盧榮章譯

  修行因緣第一章

  當(dāng)年六祖慧能回到寶林寺,韶州官長韋璩、和同僚入山,請六祖出山、到城中大梵寺講堂、為大眾講說佛法。六祖安坐講臺后;韋璩和同僚三十多人、儒家學(xué)士亦有三十多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時起立行禮致敬、希望得聞佛法扼要。

  惠能對大眾說:各位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凈,善用此心當(dāng)下便成佛。善知識!現(xiàn)在請先聽我講說過去的修行因緣、和體會佛法的經(jīng)過。

  我的父親,俗姓盧、原籍范陽,后來移居到嶺南,便成為新州的移民,同時很不幸的,是因他早死,遺下母親和我兩人,展轉(zhuǎn)再搬遷來南海,生活上是很艱苦和貧乏的。我沒有機(jī)會到學(xué)校讀書、只靠自己的勞力,每天到山上斫柴,再擔(dān)到市集上出賣、才能夠維持兩人的生活。當(dāng)年有一位買柴的顧客、吩咐我送柴到他的住宅去,他把柴收取后,我同時亦收到了銅錢,正要離開他家門時、恰好見到他正在讀經(jīng)書。當(dāng)我聽聞經(jīng)書中的語句,心中立刻便有些覺悟,那情況有如他鄉(xiāng)遇故知一樣地親切;于是停步問他讀的是甚么經(jīng)書?他說:金剛經(jīng)。我再問怎樣得這本經(jīng)書?他說:這是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請回來的。那寺院是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教育大眾的地方,跟隨他學(xué)習(xí)的有千多人哩!我是到那里去參加學(xué)習(xí)、才聽到這本經(jīng)和請回來讀誦的。弘忍大師常常勸導(dǎo)出家和在家的人,只要好好一心學(xué)習(xí)金剛經(jīng),就可以徹底明白自己?赡墚(dāng)下成就佛知見的。在我聽完這一番說話后,馬上就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幸運(yùn)地實時得到這位顧客慷慨的解囊資助、給我十兩銀與母親作生活費(fèi),同時指示我去黃梅的路徑,到五祖大師處親近和學(xué)習(xí)。我隨即回家安置了母親、告欣她我去黃梅大師處學(xué)習(xí)的事;并得到她的同意,認(rèn)定我有機(jī)會接受佛法教育、是難能可貴的事。于是我便立即辭行上路、經(jīng)過了一月多時間,行到黃梅縣這地方了。

  我到寺院還是第一次,亦不懂得行禮的規(guī)矩、抵達(dá)后誠意地向五祖鞠躬行禮;便站在一旁。五祖問我說:你是那地方來的人,希望來求取甚么呢?

  我說:我是嶺南新州平民,專程遠(yuǎn)來親近和學(xué)習(xí)的、惟一所求是成就佛知見;其它的希望就沒有了。

  五祖說:你是嶺南人、又是沒有文化的粗漢,怎樣能夠堪當(dāng)成就佛知見哩?

  我說:人雖然有南北地域的區(qū)分,但佛知見亦有南北不同的嗎?沒有文化的粗漢、身份和大師確有不同,在佛知見上亦有不同嗎?

  五祖見各學(xué)生仍在左右、便中止對話,隨即吩付我先去跟隨大眾、做些工作植福去。

  我說:請問大師,我自心中似常生智慧、老是不舍棄我,這情形我是很清楚的,這算不算是福報哩!大師你吩付我跟隨大眾、做些甚么工作事務(wù)呢?

  五祖說:你這個粗漢倒也口舌伶俐,暫時不要多說話、就派你到槽廠工作去。

  正當(dāng)我退出法堂、不知槽廠在何處的時候,有一位當(dāng)值的出家人、便差遣一人領(lǐng)我到槽廠的磨坊、做舂米的職務(wù),這樣開始就做了八個多月。

  有一天、五祖經(jīng)過我工作的地方,對我說:我想你的見解是有意思的,但恐怕有人誤會和妒忌你、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我說:學(xué)生亦略知大師意思,故此一直沒有到法堂聽講,相信大眾對我亦不會介懷的。

  有一天,五祖招集寺中所有隨學(xué)的人、都要齊集起來。對大眾說:世間人最大的一件事、要算得是生死。你們終日只是祈求幸福、并沒有冀望出離生死苦海的決心。忘記了佛出世教育的宗旨,就算得到很大的福報、生死又怎樣去補(bǔ)救呢?你們各人先回去、好好省察自己的內(nèi)心,從自心中沒有執(zhí)著的智慧、各各作一首偈來,給我看看:如果是明白大事的、就傳付給他祖師用作證明的衣缽法物,成為禪宗第六代祖師;鹚倏烊ァ⒉荒芴t或停滯的,用思想量度是沒有用的。明白的人、在言說中必須表達(dá)出來,就算是在刀鋒劍下、亦可以表達(dá)無遺的。

  這在眾人方面、本來都是處于平等得到傳法的好機(jī)會,由于妄想執(zhí)著、竟然互相傳說:我們不必枉費(fèi)心思了,作偈給老和尚看有甚么用處呢?神秀長老現(xiàn)在是我們的教授、六祖的位置一定是他的。就算有人寫出偈來、只不過是陪太子讀書吧!由于眾人意志陜劣、竟然對祖位息了競?cè)⌒。并且說:我們從今以后、依靠著神秀教授指導(dǎo)好了,無須自找麻煩去寫偈的。

  那時神秀學(xué)長亦正在內(nèi)心思惟:大眾現(xiàn)在都不打算呈偈,因為我是他們的教授,那我就必須作偈、呈上和尚。如不這樣做、和尚又怎知道我心中的見解深淺呢?我呈偈的本意、求法是善意的,如果是覓取祖位便是不善、一如凡夫奪取圣位,是沒有甚么分別。如果不呈偈、到底亦不能得到身份的證明,這件事實在是難呵!

  在五祖的堂前,有步行的長廊三段、本意擬供給盧珍,用作畫楞伽經(jīng)變相、和五祖血脈圖,流傳給后人供養(yǎng)的。當(dāng)神秀的偈頌完成了,幾次想呈上五祖,每次到堂前、便心中恍惚,偏體流汗。前后經(jīng)過四日、共十三次都是一樣,結(jié)果仍沒有呈上偈頌。于是又想;不如就在長廊墻壁上書寫、如果和尚看見說好,即現(xiàn)身禮拜、說是神秀所作的。如果說不堪重任、那真是枉住山中多年,虛受他人尊重、更說不上修行學(xué)道了。主意既定、就在當(dāng)晚午夜時分,沒有人覺察時,親自執(zhí)燈書寫偈頌、在南段長廊的墻壁上,表達(dá)自己內(nèi)心體會和見地。

  偈頌說: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神秀把偈頌寫好了、便返回房間,這事情無人知曉的。同時他又想;如果明日五祖見偈頌歡喜的話、就是我和佛法有緣。相反的話、即是我愚癡,業(yè)障深重、不能得到法要。這樣在房中胡思亂想,坐臥不安、直至天亮。

  五祖早已明白神秀未得入門,還沒有明心見性的。天亮后即喚盧珍前來,在向南長廊墻壁上,繪畫楞伽圖像,五祖和盧珍步至南廊時,便見到墻壁上的偈頌,五祖對盧珍說:這次有勞供奉遠(yuǎn)來繪畫楞伽圖像,現(xiàn)在正剛好開始、不過我已打消原意了。經(jīng)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現(xiàn)保存壁上的偈頌,讓世人讀誦受持,依此修學(xué)實行、可以免墮惡道,有很大利益的。接著吩忖各人都焚香禮敬,記誦偈語、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明心見性的。各人于是都?xì)g喜地誦偈、齊聲贊嘆說:太好了!太好了!

  到晚上三更時分、五祖喚神秀入方丈室。問說:偈頌是你作的嗎?神秀說:是的,我不敢妄求祖位,希望和尚慈悲,看看后學(xué)有沒有少許智慧?

  五祖便說:你所寫的偈頌、是沒有明白本來面目,只在門外、未入門內(nèi),這般見解、冀求無上覺道,實在不能達(dá)到的。應(yīng)當(dāng)明白無上覺道,須要在言說中認(rèn)識到自己的本體、明白本體就是不生不滅的本性,在任何時刻中、了了見得清楚、對任何事物都沒有滯礙的;一是真理、一切都是真理,宇宙萬有自體都是如如不動的,如如不動的自體、是究竟真現(xiàn)實;能這樣認(rèn)識的、即是無上覺道的本體真現(xiàn)實了。你回去好好休息一兩天,再造一偈來給我看、如偈頌?zāi)艿萌腴T,我就傳付衣法給你。神秀行禮后離去,又過了幾天、仍然造不出偈來,心中恍惚、精神不安;如在夢中過活、內(nèi)心很不快樂。

  再過了幾天,有一個小童、在槽廠的磨坊經(jīng)過,口中唱誦神秀的偈頌,惠能聽聞后、便知偈頌是不了義,自己雖然沒有在寺中、接受任何文字上教育、但亦了達(dá)文字的大意。于是問小童說:你誦的是誰人偈頌?小童說:你這個粗漢!大慨是不知道五祖說:世間人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生死。如果希望得傳付衣法的、就作偈來表示;明白大事的,即付衣法為第六祖。神秀教授,在南廊壁上、書寫了無相偈,大師令大眾讀誦;依偈修學(xué)、免落惡道、有大利益的。惠能說:那我亦要誦、結(jié)個來生緣。小兄弟!我在這磨坊做舂米的職務(wù),已經(jīng)八個多月了,未曾到過寺中其它的地方、希望小兄弟引領(lǐng)我到南廊偈前禮拜。小童于是引領(lǐng)我到南廊偈前謁禮。

  惠能說:我不識字的、請小兄弟讀一遍聽聽。這時剛巧有一位江州官員、名字張日用,來寺中觀光,見到這情形、便高聲將偈讀誦出來。

  惠能聽得清楚了,于是說自己亦有一首偈、希望張別駕代為書寫。張日用說:你亦懂得造偈、這種事情實在是稀有呵!

  惠能向張日用說:欲求學(xué)習(xí)無上覺道,不能輕視初學(xué)的,最低下的人有最高上的智慧,最高上的人有沒意志和智慧的,如果輕慢他人、就有很多罪衍。

  張日用說:你說你的偈出來、我代你書寫好了、如果你能得傳祖位,請先須教導(dǎo)我,千萬不要忘記這諾言呵!

  偈頌說: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當(dāng)張別駕代寫偈頌時、寺中的同學(xué)亦多圍繞著趁熱鬧,到偈頌寫完了、大眾沒有一人不感到驚駭,大為嗟訝、互相對說:奇極了!真是不可以貌取人,我們大半年來、一直在差使肉身菩薩呵!五祖見到當(dāng)時的情況、恐怕惠能將會受到他人損害,于是脫下鞋子、將偈頌擦去,說:亦是沒有真的明白。因為這話是由五祖說的、大眾亦只好認(rèn)同而散去。

  第二天,五祖靜靜行到槽廠的磨坊、惠能仍腰負(fù)石頭在舂米。五祖說:求真理的人,為法忘軀、應(yīng)當(dāng)這樣嗎!接著又說:米熟了沒有?惠能說:米熟多時了、還待篩的。五祖將手杖擊打舂碓三次離去。

  惠能頜會了五祖的密意,到午夜進(jìn)入五祖的丈室、五祖把袈裟遮圍,不使他人得見。接著誦金剛經(jīng);至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惠能當(dāng)下大悟、明白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便對五祖說:怎會知道自性本來清凈、怎會知道自性本來不生滅、怎會知道自性本來圓滿具足、怎會知道自性本來沒有動搖、怎會知道自性能生起一切法。五祖知道他己經(jīng)明白本來,于是贊嘆說:不識本來、修學(xué)是沒有利益的。如能認(rèn)識自心、見到本來,就是大丈夫、天人師、佛。

  我在當(dāng)夜深宵中、接受了五祖頓教的傳承、和衣缽法要,他同時對我說: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第六代祖。當(dāng)好自護(hù)念、普度世人、流布佛法于將來、無令斷絕。

  接著說偈頌: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無情亦無種  無性亦無生

  五祖又說:當(dāng)日達(dá)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生信,故傳袈裟為信物,代代相承傳的,法是以心傳心,令人自悟自解。自古佛佛以心傳心、師師密付本體,衣是爭奪的開端、到你最好不傳下去。如再傳衣、生命或會有危險、你必須快速離去,我恐防或有人傷害你。

  惠能問:向那里去呢?

  五祖說:逢懷則止、遇會則藏。

  惠能說:我原是嶺南人,向來不識本地山路、怎樣去出離江口呢?

  五祖說:這事你不必憂慮、我會送你去的。于是一同步行到九江岸邊,叫我上一小船、五祖即把櫓搖離岸邊。

  惠能說:請和尚坐下、我是應(yīng)做搖櫓的。

  五祖說:應(yīng)該是由我渡你呵!

  惠能說:迷時師已度我,明白了就該自度。度字是一、用處是不同的。我生長在文化不普及的地方、連說話聲音亦不準(zhǔn)確、幸得師父方便教導(dǎo);今日明白了、應(yīng)該自性自度的。

  五祖說:對的!對的!佛法以后由你弘揚(yáng)、發(fā)展自能廣大。我三年后會離開世間,你由此快向南走,但不宜急于弘法、佛法亦是隨緣生、欲速不達(dá)的。

  惠能辭別五祖南行、經(jīng)兩個月后到大庾嶺,隨后趕來的有數(shù)百人、都是為了奪取衣缽前來的;其中一僧人名陳惠明,過去是四品將軍;性格粗糙、一心要最先尋找到我,跑在眾人前邊、因此很快就趕上了。我隱身藏在草叢中,把衣缽放在石頭上;菝鲃偤泌s到,見到石上的衣缽、便立即提。坏遣荒芤苿。

  六祖說:這件祖衣只是信物、可以爭來的嗎?

  惠明說:修行人、你出來呵!我是為明白法要前來的、不是為衣缽來的。

  我于是從草叢中出來、盤膝坐在石上。

  惠明上前行禮說:希望修行人為我講佛法的扼要。六祖說:你既是為法前來,那就先放下身外身內(nèi)的一切、一念都不生起,我便為你說;菝饔谑前察o下來、坐過了一段時間。

  六祖說:不緣善、不緣惡、在這剎那時,那個是惠明的本來面目?

  惠明便因言見道了。接著問:除上來隱密的語意外,還更有深密的意義沒有?

  六祖說:對你說的、已經(jīng)不是秘密。你如反照本來、秘密就在你面前。

  惠明說:我雖然身在黃梅,實在未曾得見自已本來面目。今日得到指示、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修行人、你是我惠明的老師呵!

  六祖說:你現(xiàn)在既然明白了,我和你都是黃梅大師的學(xué)生、今后各自珍重吧!

  惠明再問:今后我依歸何處呢?

  六祖說:到袁州可以留下、遇蒙山便可安居。

  惠能后來到曹溪、又遇到惡人尋來追殺,便往四會縣逃避、和獵人一起生活,有十五年的時光、常常方便為獵人說法。獵人多吩咐他守網(wǎng)、他每次見到生命被困都放去。到食飯時、把蔬菜放在煮肉的鍋邊。他人問為甚么這樣做、便說喜吃肉邊菜。

  后來有一天獨(dú)自細(xì)想:我不可以一生在逃避、應(yīng)該找個時機(jī)出去弘法了。于是離開四會縣、到廣州的法性寺,剛值遇印宗法師講涅槃經(jīng)。

  會后有二僧人見到風(fēng)吹旛動、一人說是風(fēng)動,一人說是旛動。諍論不停。我隨口說:不是風(fēng)動、亦不是旛動,是你兩人心在動。

  大眾聽到后、不禁駭然。印宗法師即出來請到會中上座,提出深奧義理詰問,見惠能說出來的都能語簡合理、不是咬文嚼字所能的。

  印宗說:修行人一定不是平常等輩,我聞?wù)f黃梅法裔早已南下了、莫非就是閣下?

  六祖說:不敢當(dāng)。大眾于是一起行禮,懇請出示所傳衣缽,讓大眾瞻仰。惠能于是拿出衣缽示眾。

  印宗說:黃梅付囑是怎樣教授?

  六祖說:沒有甚么,只談見地、不說禪定解脫的。印宗說;為甚么不談禪定解脫呢?

  六祖說:禪定解脫是相對法、不是佛法,佛法是絕對法。

  印宗再問:怎樣是佛法絕對法?

  六祖說:法師講涅槃經(jīng)、不是說明佛性是佛法絕對法嗎!例如經(jīng)中高貴德王菩薩對佛說:犯四重戒、做五逆罪、和一闡提等,是不是已斷了善根和佛性呢?佛說:善根有兩種;一是常的、二是無常的,佛性不是常或無常、所以不斷,故此說名絕對。又一是善、二是不善,佛性不是善或不善,所以名為絕對。蘊(yùn)和界二法,平常人見是不同、有智慧人明白它們的本性沒有不同,沒有不同的本性即是絕對的佛性。

  印宗聞法后,歡喜合掌說:我講經(jīng)猶如拾瓦礫,上人談義理、如同真金一樣。

  于是替惠能剃發(fā)、愿意事奉惠能當(dāng)老師。從此惠能在廣州光孝寺、當(dāng)年智藥三藏種下千余年的菩提樹下、弘揚(yáng)五祖一系教育方法。慧能在黃梅處明白本來后,受盡辛苦、生命仿似懸絲。今日能和政要官員、僧尼道俗同在一法會中、都是累劫的因緣、和過去生中供養(yǎng)諸佛同種善根,才得一時聽聞上面頓教得法的因緣。而教育是過去圣者相傳、不是我的智慧;希望各位聽聞、都能令心清凈,除掉疑迷、和已往的圣者一樣。當(dāng)時眾人聽了六祖自述修行的經(jīng)過、大家都?xì)g喜行禮離去。

  般若智慧第二章

  有一天,韋官長親臨請教。六祖升座后、隨對大眾說:大家一齊把心安靜下來、同誦摩訶般若波羅密多。

  良久又說:各位善知識!覺道般若的智慧、世人是本來自有的,只因內(nèi)心迷惑、不能明白,須假于大善知識、開示指導(dǎo)才能明白的。世上愚人和智人、佛性是平等平等,在因緣迷悟各各不同、所以有愚有智,F(xiàn)在我講摩訶般若波羅密方法、幫助各位得到智慧,請專心細(xì)聽、我為你們詳說。

  各位!世人終日口中念著般若、不識得自性中的般若,猶如說食不能飽腹一樣?谥姓f空、縱經(jīng)萬劫亦是不能見性,到底沒有得到利益。

  各位!摩訶般若波羅密是印度話、中文是大智慧到彼岸。這須要用心力去實行、不是隨口念便算,口念而心不實踐,如幻亦如化、如露亦如電罷了。如果口念心行、即心口相應(yīng)。本性即是佛,離開自性,就沒有另外的佛。

  摩訶是甚么?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沒有邊畔、方圓大小、青黃赤白、上下長短、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頭無尾。十方佛的國土、盡同虛空。世人心性本空、沒有一法可得的。自性和真空、亦是一樣的。

  你們不要聽到我講空。便執(zhí)著空,不要執(zhí)著空。如果以空心靜坐、即是著無記空。

  善知識!世界和虛空、能包含萬物形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和須彌山等,全在空中。世人的性空、亦是一樣。自性能含容萬法是大、萬法在各人自性中,若見世人或惡或善、都要不生取舍,亦無染著、心同虛空、就名為大,故此說摩訶。

  各位!在迷的人只知用口說,智慧的人由心意力行。迷人以空心靜生、一無所思、自認(rèn)為大,這些人不要和他對話、見解邪呵!當(dāng)知心量廣大、周偏法界。用即了了分明,便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來去自由,心體沒有滯著、才是般若。一切般若智慧、都從自性生,不是從外入的,勿錯用意、是名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性是大事、不同二乘。口里不要終日說空、心中不肯去力行,好似所有人都自說國主、結(jié)果仍然不是的,這些都是邪見,不是真學(xué)佛人的。

  善知識!般若是甚么?般若在華語即是智慧。一切時處中、念念不愚、智慧常作領(lǐng)導(dǎo),就是般若行。一念愚迷、即絕般若;一念智慧覺了、即般若生。世人多愚迷、故不見般若,口雖說般若、心中仍常愚迷,自言我修般若。字字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能如是解、即般若智慧。

  波羅密是甚么?華語是到彼岸。解義即是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作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作彼岸、故說波羅密。

  善知識!迷人口念般若,正當(dāng)念時、有妄有非,如念念能不離智慧行、即不離真性。明白此方法、即般名法。修習(xí)勤行此法、是般若行。不修即凡夫、一念習(xí)行、自身即佛。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

  各位!摩訶般若波羅密,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生。當(dāng)用大智慧、打破五蘊(yùn)煩惱塵勞,這樣實踐、定成佛道,能變?nèi)境?a href="/remen/jiedinghu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戒定慧。善知識!我這方法,從一個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為甚么呢?因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如果塵勞沒有、智慧便恒,F(xiàn)前、不離自性了。明白此方法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生起誑妄的,用如此真實的自性、用智慧觀察照了,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明心見性成佛道。

  各位!如欲趣入甚深法界、和般若三昧的人,必須修習(xí)般若、持誦金剛經(jīng)、不久即得見性。金剛經(jīng)功德、無量無邊、經(jīng)中清楚贊嘆,說不能盡的。這法門是最上乘,是為大智的說、為上根的人說,小根小智的人聽聞、心生不信,為甚么呢?

  譬如天下大雨在這個世界,城市聚落、都被漂流,像漂草葉一樣。如落在大海、海是沒有增減的。若是大乘人、或最上乘人,聞?wù)f金剛經(jīng)、即能心開意解。故知自性本有般若的智慧,常用智慧觀照一切、不須假于文字自能明白。譬如雨水、不是從無而有,是眾緣所生的。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和百川眾流、同入大海,合為一體。在我們自性的般若智慧,亦是一樣。

  善知識!小根的人、聽聞頓教、猶如草木、不知不曉;若遇大雨、便會倒下,不能增長;根性小的人,正是這樣。原有的般若智慧、和大智的人本來是沒有不同,為甚么聞法不自悟解?因為邪見障空、煩惱根深等不善的環(huán)境圍繞他。有如大云、覆蓋太陽,如無風(fēng)吹、日光不能出現(xiàn)。般若智慧本無大小,只因各人自心迷悟故有不同。迷心的向外覓求、如修行覓佛,是未悟本來、即是小根。若明白頓教,不著相外求、只在自心常生正見,煩惱塵勞亦不能染、就是因為已經(jīng)明白了。

  各位!心境不住、便來去自由,能除執(zhí)著心、通達(dá)無礙;能如是行、和般若經(jīng)沒有不同的。一切佛經(jīng)中、所有的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經(jīng),都是因人設(shè)置,由智慧方便、才能建立的。若世間沒有人,一切萬法、本來就是沒有。故此得知萬法本是由人自興,一切經(jīng)書、因人才有說,不過在人中,有愚有智。愚屬小人、智屬大人,若愚人問智人、智人為愚人解說,愚人忽然明白通達(dá)、實時與智人便無分別了。

  善知識!不明白時佛是凡夫,一念明白了、凡夫即是佛。故知萬法本在自心,為甚么不在自心頓見真如本性。菩薩戒經(jīng)說:我元本自性清凈。如識得自心、明白本性皆可以成佛道。如維摩經(jīng)說:實時豁然還得本心。各位!我在弘忍和尚處,聞法當(dāng)下便明白、頓見真現(xiàn)實的本來面目。所以將這種教育方便流布,令學(xué)佛的人、頓悟覺道,各自觀心、自能得見本性。如果不是自悟的,就必須去尋覓大善知識,了解最上乘的佛法、直捷指示正路。若是自己明白的人,就不假于向外尋求了。有人一向執(zhí)著必須依靠善知識、寄望籍此得解脫的話,這根本就是不對。為甚么呢?自心中是有善知識明白的,如生起邪見、迷信、妄念、顛倒等想,外面善知識雖有教授、亦不可得救。若起真正般若智慧觀照,一剎那中、妄念全消,如識得自性、一悟到佛的境界。

  善知識!般若智慧觀照,內(nèi)外明徹、識得自己本來的心。若識本心、本自解脫。得解脫即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就是無念。甚么叫做無念?如見一切法不生染著的、就是無念。運(yùn)用即周偏一切時處。但凈本心,使六識出離六根門頭、在六塵中不染不雜,來去自由、運(yùn)用無礙,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為無念行。如果一切事物都不思想,所有念頭都滅絕、這是法的系縛,名為邊見。各位!明悟無念法的人、萬法盡通。明白無念法的人、見一切佛的境界。悟無念法的人、能至佛的境界。

  善知識!后代的人明白我這方法,將這頓教法門、和同志實踐,發(fā)愿繼續(xù)不斷、有如接近佛一樣,終身不退心的、決定身列圣者的行列。然而必須傳授他人,由過去到現(xiàn)在、都是在無言說中分付,不可以匿藏正法。如果不是見行相同的同志,就不得將正法傳授,這會損害他的、他到底亦得不到利益,我恐怕愚人不明白,毀謗這正法、便百劫千生自斷佛種性了。

  各位!我有一段無相頌文字,各位必須記取讀誦,不管在家或出家、依頌修持,如不能實踐、只牢記著偈語,是沒有好處的。無相頌說:

  言說和內(nèi)心都能通達(dá)  如同麗日處虛空

  只傳明心見性的方法  現(xiàn)世破除邪惡宗

  法本來沒有頓和漸的  迷和悟是有快慢

  這個見性方便的方法  愚人是不能明白

  邪來煩惱到          正來煩惱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凈無余物

  菩提本來自性具      起心便是妄想

  清凈心在妄想中      正念能除三障

  世人如修道          順逆境無妨

  常知自己過          與道即相應(yīng)

  眾人各有道          互不相妨惱

  離心別覓道          結(jié)果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想見真道          正行即是道

  自己無道心          暗行不見道

  如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他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成過

  但自離是非          除時煩惱破

  憎愛不關(guān)心          長伸兩腳臥

  欲教育他人          便須有方便

  勿令他有疑          即能自性現(xiàn)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覺道          如求有角兔

  正見名為出世法      邪見即名世間法

  邪正盡拋卻          覺性自得現(xiàn)

  這是頓教頌          又名大法船

  迷人雖聞經(jīng)累劫      悟時剎那見本心

  六祖說:今在大梵寺,說此頓教;普愿世界生命、聞法見性成佛。當(dāng)時韋長官和官僚道俗人等,聞法無不省悟、一同敬禮;同聲贊嘆說:太好了!太好了!怎能知道嶺南竟然有佛出世哩!

  決疑請問第三章

  有一天,韋官長為六祖設(shè)大齋會。飯食后、請大師升講座,隨即與官員士庶等嚴(yán)肅行禮。韋說:我們能聽聞和尚說法、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現(xiàn)今有少疑惑、愿大師慈悲為我等解說。

  六祖說:有疑即可問,我是應(yīng)該為你們解說的。

  韋說:和尚現(xiàn)所說的,是不是達(dá)摩大師的宗旨呢?

  六祖說:是的。

  韋說:嘗聞達(dá)摩初化梁武帝時;帝問:我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shè)齋會、有甚么功德呢?達(dá)摩說:實在沒有功德。

  這些話我不明白其中道理,希望和尚為我們解說。

  六祖說:真實是沒有功德的,不要懷疑達(dá)摩的話。武帝心不正、不明白正法,造寺度僧、和布施設(shè)齋會、只為求福,不能把福算作功德,功德在理性法身中、不是由修福得來的。又說:得見自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著、常見自本性,真實神妙大用、才名為功德。內(nèi)心謙下是功、外行依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中離念是德。不離本來自性是功、應(yīng)用而無染著是德,如覓功德法身、依前所說去做,是真實功德。若是修功德的人、心中沒有輕慢,常常普敬一切。若心中常輕慢他人、我執(zhí)不斷、即是自己沒有功,心中自性虛妄又不真實、即是自己沒有德,為人我執(zhí)自大、因常輕視一切的原故。

  善知識!念念沒有間斷就是功、心行平直就是德,自修心性是功、自修身行是德。功德須要從自心中顯的、不是布施供養(yǎng)中求得來,所以功德和福德是有別。武帝不識真理、不是達(dá)摩祖師不對。

  韋又問:我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愿生西方極樂國土,請問和尚、能得生彼國嗎?

  六祖說:請小心聽呵!佛在舍衛(wèi)城中、方便說西方凈土化導(dǎo),經(jīng)文是很清楚、說是離此不遠(yuǎn)的。若根據(jù)事相來說,距離是十萬八千佛國土;意即身中十惡八邪、因此便說是遠(yuǎn)。說遠(yuǎn)是為下根人,說近是為上根人。人是有兩種、法沒有二樣,迷悟不同、見解有快慢。迷人念佛求生西方,悟人自凈自心、所以佛說隨其心凈,則佛土凈。當(dāng)知此方人心凈即無罪,西方人心不凈仍然是有過。如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若造罪、念佛求生何國?愚人不明白自性、不識身中本自有凈土;故愿東愿西,悟人處處一樣,所以佛說:隨所在處常安樂。

  各位!心地沒有不善、西方離此不遠(yuǎn),若懷不善的心、念佛往生難到。我今勸各位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了十萬,再除八邪、便過了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彈指剎那、便見彌陀。

  各位!若行十善、何須更發(fā)愿往生,不斷十惡心、何佛會來迎接哩!如覺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不明白的念佛求生西方、路遙如何得到。我現(xiàn)在和你們?nèi)ノ鞣、只在剎那時間、目前便可共見,各位愿意見到嗎?

  眾人起座行禮說:如在這里得見、就不須更發(fā)愿往生了,和尚慈悲、示現(xiàn)西方凈土,使我們得見吧。

  六祖說:世人自己的身體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nèi)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不存,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在性中顯、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為勢至,能凈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即惡獸,虛妄是鬼神、塵勞是水族,貪瞋是地獄、愚癡是畜生。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忘、魚龍絕。自心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時六門清凈,能破六欲各天。自性內(nèi)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過、一時消滅。內(nèi)外明徹、不異西方凈土,不如此修、何得到彼岸。

  大眾聞?wù)f后、了然見性,各各禮敬贊嘆說:太好了!太好了!普愿法界眾生、聞?wù)叨寄芤粫r悟解。

  六祖說:善知識!如想修行在家亦可以、不必要住在寺廟。在家能行、如東方人修善,在寺不修行、如西方人心惡。只要心清凈、就是自性西方。

  韋又再問:在家怎樣修行、愿為我們說。

  六祖說:我給大家說一無相頌,只要依教修習(xí)、和我常在一起沒有甚么不同。相反的不修習(xí)、只剃頭出家,對道心無濟(jì)事的!頌說:

  心平何勞去持戒  行直也不用參禪

  報恩要孝養(yǎng)父母  義即平等相扶憐

  謙讓是尊卑和睦  忍辱便眾惡無喧

  精進(jìn)如鉆木取火  煩惱淤泥出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定生智慧    護(hù)短心的非賢

  日中常行布施    成道不因施錢

  菩提向自心覓    不勞向外求玄

  聽后依此修持    天堂即在眼前

  善知識!必須依頌文修習(xí)實行,薦取自性、便成佛道。時光豈能等待,你們各各回家、我亦回曹溪去,如果有所懷疑、就前來問個明白。當(dāng)時韋官長和官僚,在會的善信男女、都已經(jīng)明白了、各各信受奉行回去。

  禪定智慧第四章

  六祖說:善知識!我的心理教育方法、以禪定智慧做基礎(chǔ)的。你們不要迷惑,說禪定智慧有分別的、其實禪定智慧是沒有分別。

  禪定是智慧的體、智慧是禪定的作用。智慧運(yùn)作時,內(nèi)心湛寂不亂、禪定便在智慧中。正當(dāng)禪定時,心中清楚明白、智慧已在禪定中。如果明白這關(guān)鍵的義理、就是定慧平等學(xué)習(xí)受持。學(xué)習(xí)的人、不要說先習(xí)禪定后發(fā)智慧,或由智慧引發(fā)禪定、因為兩者是不同的,有這樣見解的人、便是見得真理有二相了。

  口中說好話、心內(nèi)不善,空有定慧的言說、而禪定智慧是不均衡。如果心口都是善的,表里一如、即是定慧均等。自己明白去舍己利群、決定沒有諍論,諍論先后的、即同凡夫。不斷諍論的,增長我法二執(zhí)、不離我、人、眾生和壽者四相。

  各位!禪定智慧像甚么?舉例來說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的體、光是燈的用,名字雖然有二、體本是同一的,禪定智慧、亦是一樣。

  善知識!有一方法名一行三昧,即行住坐臥一切時處、恒常用一直心便是。維摩經(jīng)說:[直心是道場、直心是凈土。]切勿心行諂曲、口卻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用直心履行。若是行直心,于一切法、不要有執(zhí)著。

  有些人著于法相、執(zhí)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動,不起妄心、即是一行三昧。這樣解說的;如同無情草木、正是障道因緣。

  各位!道須通流,何以卻成滯著,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如住法、名為自縛。若說常坐不動是修道,例如舍利弗在樹林里靜心安坐、卻被維摩詰訶斥是不對的。

  善知識!又今有人教他人靜坐,方法是觀看在心靜時、不動亦不起念頭,認(rèn)為是最高的觀心境界、再沒有事做了。這是愚迷無慧、執(zhí)著成顛倒想的人是很多的。如此教導(dǎo)都成邪妄、故知是大錯的。

  各位!佛的正法、本無頓漸,因人有利鈍,迷人漸修、悟人頓契,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了,所以立頓漸假名。

  各位!這一行三昧方法,由上解說般若以來、已先安立無念為宗旨,無相為一切法的體、無住為本性。無相即是在相離相,無念是于念而無念;無住是人的本性。在世間善惡好丑、乃至冤親,在言說抵觸、欺負(fù)爭執(zhí)時,須等觀是空的、不思回報所傷害的。念念中不思量住著境,如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績不斷的,即是系縛。在諸法中,念念不住、即是無縛。此是以無住為本的原故。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于相、法體清凈,這是以無相為體。又于一切境界上、心不生染名無念。在念頭上,常離諸境界、不于境上生心。

  若只是百物不思量,念頭盡除去、以為這一念斷絕妄念便死,而不知別處遇緣時、妄想又生的,這是定慧不均衡、故成大錯,修學(xué)的應(yīng)仔細(xì)善思。若不深識法義,自錯猶可、更誤導(dǎo)他人,不知自迷、反謗佛經(jīng),故立無念為宗旨。

  善知識!為甚么要立無念為宗旨?因狂妄愚人、口說見性實未見性,于一切境有執(zhí)著、在念頭上便生邪見,所有惑業(yè)苦、熾然而生。

  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的、妄言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無是沒有甚么?念是念甚么?無即無二相,沒有惑業(yè)苦塵勞心。念是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的體、念即是真如的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體、所以隨緣起念;真如若沒有、眼耳聲色當(dāng)時即壞。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jīng)說:能善分別諸法相、于笫一義而不動。

  坐禪妙行第五章

  六祖說:我們坐禪,不用觀心,亦不著凈、亦不是不動的。若說觀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觀看。亦不看凈,人性本凈;由妄念生,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凈。起心看凈,即生凈妄,妄無處所、看者是妄,凈無形相、迷故立凈相。說立凈是工夫,作此見解的;已離本性、卻被凈縛。

  各位!若修不動的,在見他人時,不見他人是非善惡等過、即是自性不動。迷者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理相違背。如觀心看凈、即是障道。

  善知識!甚么叫做坐禪?這方法是無障無礙的。外在的一切境界,心念不起時、名為坐。內(nèi)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又甚么叫做禪定?外離一切相名為禪、內(nèi)心不動名為定。外若著相、內(nèi)心即亂。外相若離、心即不亂。當(dāng)知本性自凈自定、只因見境思量即亂。若見境界而心不亂的、才是真定。

  外離相即禪、內(nèi)心不亂即定。外禪內(nèi)定、名為禪定。菩薩戒經(jīng)說:我本性元是自性清凈。各位!于念念中自見本性清凈、自修自行,自然成佛道的。

  坦白懺悔第六章

  六祖有一次見到廣東韶關(guān)的四方老百姓,齊聚寶林山中聽法,他安坐法座上說:前來的各位善知識!這一事須要從自性中開始,在一切時中、念念自凈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律、才得不枉到此求法。

  今日既從遠(yuǎn)道來,共同聚會在這里、都是大家有緣;現(xiàn)在各位可跪下來、我先為你們傳授自性中的、五分法身香,其次傳授無相懺悔;當(dāng)時大眾都各各跪下。

  六祖說:甚么是五分法身香呢?

  一、戒香,即自己心中無惡無不是、無嫉妒、無貪瞋、無殺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觀各善惡境界時、內(nèi)心不亂,名定香。

  三、慧香,是指自心無礙,常用智慧觀照自性、不造一切惡。雖行各種善法、心中沒有執(zhí)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四、解脫香,心內(nèi)沒有攀緣;不思善、亦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

  五、解脫知見香,心中雖然不攀緣善惡;但不可沉空守寂,必須廣學(xué)多聞、認(rèn)識自己本具真心,通達(dá)佛法真理,和光接物、無我亦無人,直至成就覺道、真性亦不改變,名解脫知見香。

  各位!上面五種香是各自內(nèi)熏的,切勿向外覓求。

  現(xiàn)今再為你們傳授無相懺悔法,能滅多生罪障、得到三業(yè)清凈的。

  善知識!各位隨我說: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yè)愚迷等罪,悉皆懺悔,愿一時銷滅、永不再做。

  我們從前念、今念、后念,念念不再被憍誑染。過去所有不善業(yè),憍誑眾罪、悉皆懺悔,愿一時銷滅、永不再做。

  我們從前念、今念、后念,念念不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yè),嫉妒等罪、一切皆懺悔。愿一時銷滅、永不再做。

  各位!上來是無相懺悔。

  怎樣叫做懺?又怎樣叫做悔呢?懺是懺除過去的不是,從前所有不善業(yè),愚迷、憍誑、嫉妒等不是,現(xiàn)皆懺除、永不再做,是名為懺;谑腔诟慕窈蟮倪^失,從今以后、所有不善業(yè),愚迷、憍誑、嫉妒等不是,今已明白,悉皆斷除、永不再做,是名為悔,合起來名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除從前的不是、不知悔改于將來,因不悔改、前罪不滅、后過又生,怎樣說得上懺悔呢?

  善知識!現(xiàn)在你們既已懺悔,其次再和各位一齊發(fā)四弘誓愿,各位必須用心細(xì)聽;自心眾生無邊誓愿度,自心煩惱無邊誓愿斷,自性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自性無上佛道誓愿成。

  各位!大家不是說了眾生無邊誓愿度。這話怎樣講?而且并不是慧能度的。要知道我們心內(nèi)的眾生;即是指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惡毒心、如是等心,都是眾緣和合所生。各人須要自性自度的,才是真度。

  又怎樣叫做自性自度呢?即是說在自心中的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去度。有了正見,運(yùn)用般若智慧、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這樣去度、名為真度。

  又煩惱無邊誓愿斷,由自性中般若智慧、除掉虛妄思想心便是。又法門無盡誓愿學(xué),這必須自己先見性,常行正法、オ名真學(xué)。又無上佛道誓愿成,自心常能謙下、行于真正,離迷離覺、常存般若智慧、除真除妄,即見自己佛性、當(dāng)下便成佛道。

  你們要常常憶念修學(xué)這四弘誓愿方法。

  善知識!現(xiàn)今已發(fā)四弘誓愿了。現(xiàn)在再和各位、教授無相的三歸依法。

  各位!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凈、眾中尊。從今日起,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外,將自性三寶、常作自我證明。今勸各位,歸依自性三寶。

  佛是覺義。法是正義。僧是凈義。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因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zhí)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凈,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如果修這方法,是自歸依。

  凡夫不領(lǐng)會,從早到晚、口中說受三歸依。若說歸依佛,佛在何處?如不見佛、憑何所歸、這樣便言成虛妄。各位既歸依自性三寶了,各各志心靜聽,我再說三身自性佛,使各自見三身,明白自性自悟、不假外求。

  大家隨我說:于自色身歸依清凈法身佛,于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于自色身歸依千百憶化身佛。

  善知識!色身是房屋,不可說是長久歸止處。上來說三身佛,人人皆有、都在每人自性中。凡人自心愚迷、不見佛性;只向外覓三身佛、不見本具的三身佛。

  你們細(xì)聽;現(xiàn)今使你們在自己身中、見到本具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心本性生、不是從外得。

  怎樣叫做清凈法身佛?人人心性本來清凈、萬法從自性生;思量惡事即發(fā)生不善行、思量善事即生善行。這樣看來一切法在自性中,如晴空萬里、日月永遠(yuǎn)是光明的;如被浮云蓋覆、便變成上明下暗。若忽遇風(fēng)吹云散、又再上下俱明,萬象皆現(xiàn)。世人心性浮游不定,如天中浮云一樣。

  各位!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光明的。若著外境,被自念浮云覆蓋自性、不得明凈。若遇善知識,得聞?wù)、自己除掉迷妄,便?nèi)外明徹、在自性中的萬法便出現(xiàn)。見性的人,亦是一樣、此名清凈法身佛。

  各位!自心歸依自性,是真歸依佛。自歸依的意思,即是除了自性中的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主觀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的運(yùn)作外;常自知自己過失,不說他人好惡、就是自歸依。更時常須要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dá),更無滯礙、便是自歸依了。

  怎樣叫做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破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不念過去、已過的是不再。面對現(xiàn)在、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不同、但本性無二。無二性即真實性,在真實性中不染善惡、就是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即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亦得恒沙惡盡,直至無上覺道、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怎樣叫做千百憶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落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即成龍蛇、慈悲即是菩薩。智慧升華上界、愚癡漸沉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心一念善、智慧即現(xiàn)前,名自性化身佛。

  善知識!法身本來具足。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處。皮肉是色身、色身是房屋,不是長久的歸止處。如悟得自性三身、即認(rèn)識自性佛。

  我有一無相頌,若能持誦、能使積劫迷情、一時消滅。偈頌說:

  迷人修福不修道  反說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養(yǎng)福無邊  心中三惡元自造

  擬將修福去滅罪  后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  自性坦白真懺悔

  若悟大乘真懺悔  除邪行正便無罪  學(xué)道常于自性觀  即和十方佛同類

  佛祖同傳此頓法  普愿見性同一體  若欲將來覓法身  離諸法相心中凈

  努力自見莫等閑  后念忽絕一生休  如悟大乘得見性  虔誠合掌向心求

  六祖說:善知識!你們必須讀誦此偈、依此修行、言下見性;身雖離去千里、如常在我身邊。在言下不悟,即對面亦成千里、何須勞苦遠(yuǎn)來哩!好好珍重回去。當(dāng)時大眾聞法,沒有一位不領(lǐng)悟的、各自歡喜離去。

  善導(dǎo)機(jī)緣第七章

  六祖自從在黃梅處得法后,回到韶州曹侯村、沒有人知道的。有儒生劉志略、對六祖非常尊重、甚至以厚禮供給日常所需;他有姑為尼、名無盡藏,常誦大涅槃經(jīng)。祖稍聽她誦、即知經(jīng)中妙義;隨為解說。

  尼執(zhí)卷問字。六祖說:字我不識、義即請問。

  尼說:字尚不識,怎能會義。

  六祖說:諸佛妙理,不關(guān)文字的。

  尼感驚異,遍告里中長老說:他是有道行的人、應(yīng)該供養(yǎng)的。一時魏王玄孫曹叔良,和附近居民、都競來瞻禮。那時寶林古寺,經(jīng)隋末兵火己成廢墟;于是大眾在原有地基上、重建寺院,請六祖入住。俄頃頓成佛坊。六祖入住九個多月,又有惡人尋來追殺;六祖即遁避到前山、惡人又再縱火焚燒前山的草木,六祖匿身石林罅避免,石至今仍有跌坐膝痕、和衣布紋,因此名避難石。六祖想到五祖曾說過懷會止藏的咐囑,于是行隱于懷集四會二邑中去躲避,沒有和民眾接觸十五年。

  僧人法海,韶州曲江人。初參六祖時便問:即心即佛,愿給以指喻。

  六祖說: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我如果全部說的話,就算窮劫亦難盡。

  聽我偈頌說:

  即心是慧  即佛名定  定慧等持  意中清凈

  悟此法門  由汝習(xí)性  用本無生  雙修是正

  法海言下得悟,用偈頌贊美說:

  即心元是佛、不悟棄自屈  我知定慧因  雙修離諸物

  僧人法達(dá)、洪州人,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jīng);來禮六祖時、頭不至地。六祖訶斥說:行禮頭不到地、為甚么要行禮,你心中必蘊(yùn)藏一事、究竟是何物?

  法達(dá)說:我已經(jīng)念了三千部法華經(jīng)。

  六祖說:若你念到一萬部、明白經(jīng)中義理;同時又不自負(fù)的話,那時和我把手同行。而你現(xiàn)在自負(fù)的態(tài)度、卻自不知錯。

  聽我偈頌說:    禮本折慢幢  頭何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  亡功福無比

  又說:你叫甚么名字?

  法達(dá)說:法達(dá)。

  六祖說:你名法達(dá),實不達(dá)佛法!且聽偈頌說:

  你今名法達(dá)  勤誦未休歇  空誦但循聲  明心號菩薩

  汝今有緣故  我今為汝說  但信佛無言  蓮花從口發(fā)

  法達(dá)聞告誡后、悔過感謝說:從今已后,自當(dāng)謙恭一切。學(xué)生誦法華經(jīng)、未解經(jīng)義,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廣大、愿為略說經(jīng)中義理。

  六祖說:法達(dá)、法應(yīng)通達(dá),汝心不通達(dá);經(jīng)本無疑惑、汝心自疑。你念這本經(jīng),以甚么作為宗趣呢?

  法達(dá)說:學(xué)生根性暗鈍,一向只依文誦念、那里知得經(jīng)中的宗趣。

  六祖說:我不識字。汝取經(jīng)誦一偏,我為你解說。

  法達(dá)高聲念經(jīng),至譬喻品。六祖說:停下來,此經(jīng)元來是以因緣出世為宗?v然說多種譬喻,亦不外如此。甚么因緣?

  經(jīng)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xiàn)于世。一大事、即佛的知見。世人外迷著相,內(nèi)迷著空。若能于相離相、于空離空,即是內(nèi)外不迷。如悟明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佛是覺義,分為四種。即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若聞開示,便即能悟入、即佛知見。本來真性、即得出現(xiàn)。

  你切勿錯解經(jīng)意,見他說開示悟入、那自然是佛的知見,和我們無分。如作此見解、便是謗毀經(jīng)和佛了。一切眾生既是佛,已具佛知見、又何用更開;故當(dāng)信佛知見、只在自心,不是別有另一佛。只因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由外緣的內(nèi)擾,甘受塵勞驅(qū)馳;便有勞佛從三昧起,苦口婆心、勸喻寢息緣心,不向外求、即和佛一樣。故此說開佛知見。

  我亦勸人于自心中,常開佛知見的。而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瞋嫉妒、諂佞我慢,損人害物、自然開的是眾生知見了。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察自心,止惡行善、便是自己開佛的知見。你必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間。你只知道勞碌勤苦恃念,以為是功課、無異牦牛愛尾。

  法達(dá)說:若依你說、只不過得解經(jīng)義,那就不用去誦經(jīng)嗎?

  六祖說:經(jīng)有甚么不是?我豈有障礙你念經(jīng)。只因為迷悟在人、損益由自己,口誦心行、即是轉(zhuǎn)經(jīng);口誦心不行、便是被經(jīng)轉(zhuǎn)。

  細(xì)聽我偈說:

  心迷法華轉(zhuǎn)  心悟轉(zhuǎn)法華  誦經(jīng)久不明  與義作仇家

  無念念成正  有念念成邪  有無俱不計  長御白牛車

  法達(dá)聞偈后、不覺悲泣,言下有省、告六祖說:我從過去到現(xiàn)在,末曾轉(zhuǎn)過法華、只是被法華轉(zhuǎn)吧!經(jīng)中說各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共度量、不能測得佛智慧。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的知見;

  我不是上根、難免生疑。又經(jīng)中說有三車,羊車牛車、和白牛車,又怎樣區(qū)別,愿和尚再慈悲開示。

  六祖說:經(jīng)中意很清楚、你自己迷背宗旨吧!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患在度量?v許他們共同推測和思量,轉(zhuǎn)加距離懸遠(yuǎn)。佛本為凡夫說、不是為佛說。佛說若不肯信的人,任由他們離席回去好了。經(jīng)中三車、意是指凡夫不能直下承當(dāng);坐上了白牛車,更于門外覓三車!

  況且經(jīng)文明白地說:唯一佛乘,無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無數(shù)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是法皆為一佛乘故。

  你為甚么不能省悟三車是假、是為當(dāng)時方便的。一乘是實、為今日所須的。目的是教你去假歸真,歸直后、實亦無名呵!應(yīng)知所有珍寶,全屬于你,由你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無用想。才名受持法華經(jīng),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時不念的。

  法達(dá)得到啟發(fā)后,踴躍歡喜、以偈頌贊嘆說:

  經(jīng)誦三千部  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  寧歇累世狂

  羊鹿牛權(quán)設(shè)  初中后善揚(yáng)  誰知火宅內(nèi)  元是法中王

  六祖說:你今后才可說是一名念經(jīng)僧人。法達(dá)從此領(lǐng)會了經(jīng)旨,亦不輟誦經(jīng)。

  僧人智通,壽州安豐人。初讀楞伽經(jīng)時,約經(jīng)千余遍;仍不解三身四智。特來禮六祖、求解釋經(jīng)義。

  六祖說:三身者,清凈法身、你的本性是。圓滿報身、你的智慧是。千百憶化身、你的行為是。若離本性,而別說三身、即是有身無智。若悟三身沒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我偈頌說:

  自性具三身  發(fā)明成四智  不離見聞緣  超然登佛地

  我今為你說  諦信永不迷  莫學(xué)馳求人  終日說菩提

  智通再問:四智的義理,可以再說明白一些嗎?

  六祖說:既能會意到三身,便應(yīng)明白四智的、為甚么還要再問呢?如果離三身另談四智,就叫做有智無身。即使有智、還是無智的。再用偈頌說:

  大圓鏡智性清凈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性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zhuǎn)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于轉(zhuǎn)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如來定

  智通頓悟性智,便呈偈頌說:

  三身元我體  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無礙  應(yīng)物任隨形

  起修皆妄動  守住非真精  妙旨因師曉  終亡染污名

  僧人智常,信州貴溪人。年少出家,志愿求見性,一天前來參禮六祖。

  六祖說:你從那里來的,想求甚么?

  智常說:學(xué)生近往洪州白峰山,參禮大通和尚,得到開示見性成佛的道理;但仍未解我心疑,因此再遠(yuǎn)來參禮;伏懇祈望和尚、慈悲指示。

  六祖說:大通和尚說了些甚么?舉例來聽聽!

  智常說:我到他處、住了三個月,他仍沒有說甚么話。我因為求法心切,一夜獨(dú)入丈室、請問如何是我本心自性?

  大通便說:你見到虛空嗎?

  我說:見的。

  他又說:你見的虛空有相貌沒有?

  我說:虛空無形、有甚么相貌呢?

  他說:你的本性,如同虛空;了無一物可見的,是名正見;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是本源清凈,覺體圓明、這就名見性成佛,亦名如來知見。

  學(xué)生雖聽聞清楚,仍猶未決心疑,故乞請和尚開示。

  六祖說:大通說的,仍有知見、故使你心疑未了,我有一偈說:

  不見一法存無見  好似浮云遮太陽  不知一法守空知  還如太虛生閃電

  這樣知見瞥然生  錯認(rèn)何曾解方便  汝當(dāng)一念自知非  自己靈光常顯現(xiàn)

  智常聽了偈頌,心意豁然明白、呈偈頌說:

  無端起知見  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  寧越昔時迷

  自性覺源體  隨照枉遷流  不入祖師室  茫然趣兩頭

  智常一日問六祖說:佛說三乘法、又說有最上乘,學(xué)生未明、祈愿教授。

  六祖說:你觀察自己本心,不要著外法相;法沒有四乘的,人心各自有不等和差別的。見聞讀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如萬法盡通、萬法具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

  乘是行義,不在口爭,你須要自修、不要一味專問。一切時中、自性自如。

  智常隨即行禮惑謝、終身執(zhí)侍六祖,至六祖示滅。

  僧人志道、廣州南海人。參禮六祖說:學(xué)生自從出家后,閱覽涅槃經(jīng)十多年,未明白大意;懇愿和尚教誨。

  六祖說:你那里不明白?

  志道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就在此頌生疑惑。

  六祖說:你為甚么生疑呢?

  志道說:一切眾生皆有二身、即色身和法身。色身無常,有生有滅。法身是常,無知無覺。經(jīng)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我不知何身寂滅?何身受樂?若是色身,色身滅時、四大分散,全都是苦、苦不可說是樂。若是法身寂滅,即同草木瓦石、誰知受樂?又法性是生滅的體,五蘊(yùn)是生滅的用。一體五用,生滅無是常。生則從體起用,滅則攝用歸體。若任由更生,如有情一類、生滅不斷。若不任由更生,就一滅永滅、同于無情等物。如是一切法被涅槃禁制壓伏。尚不能得生、又何樂可得呢?

  六祖說:你是佛弟子,為甚么見解同于外道的斷常邪見、而用來思議最上乘的佛法哩!

  據(jù)你所說,是色身外別有法身、離生滅求于寂滅。又推想涅槃常樂,說另有身受用,這是執(zhí)滯生死中、耽著于世樂吧!

  你今當(dāng)知,佛為迷人認(rèn)五蘊(yùn)為自體相、故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好生惡死、念念遷流,不知夢幻虛假、作業(yè)枉受輪迥。以常樂涅槃,翻計為苦相,終日但向外馳求、不知返妄歸真。佛憐愍故,乃示涅槃?wù)鏄、雖剎那亦沒有生相和滅相;更沒有生滅可滅,是即寂滅現(xiàn)前,此時亦沒有現(xiàn)前的量可得,才可說是真常寂滅樂。此樂無受者或不受者。豈有一體五用的名字;何況更說到湟盤禁制諸法、令永不生,這完全是謗佛毀法的。

  我有偈頌說:

  無上大涅槃  圓明常寂照  凡愚說是死  外道執(zhí)為斷  求二乘行者  認(rèn)為是無作

  盡屬情計度  六十二見本  妄立虛假名  何為真實義  惟有過量人  通達(dá)無取舍

  因知五蘊(yùn)法  及以蘊(yùn)中我  外現(xiàn)眾色像   一一音聲相  平等如夢幻  不起凡圣見

  不作涅槃解  二邊三際斷  常應(yīng)諸根用   而不起用想  分別一切法  不起分別想

  劫火燒海底  風(fēng)鼓山相擊  真常寂滅樂   涅槃相如是  我今強(qiáng)言說  令你舍邪見

  切勿隨言解  許汝知少分

  志道聞偈語后明白了,踴躍歡喜、行禮告辭離去。

  行思禪師,生于吉州安城劉氏家,聞曹溪法席甚盛、特來參禮。

  對六祖問說:當(dāng)如何修習(xí)?不落三乘次第階級。

  六祖說:你曾經(jīng)修持過甚么方法?

  行思說:圣諦亦不修習(xí)。

  六祖說:落甚么三乘階級?

  行思說:圣諦尚不修習(xí),那里來甚么階級。

  六祖深器重他,令行思當(dāng)學(xué)眾的領(lǐng)袖。一日六祖對他說:你當(dāng)分方弘化,不要讓佛法慧命斷絕。行思既得佛心法,便返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紹化。身后號弘濟(jì)禪師。

  懷讓禪師,金州杜氏兒子。出家后隨嵩山安國師學(xué)習(xí),國師啟發(fā)他往曹溪參六祖;懷讓奉命前來參學(xué)、故先向六祖恭敬行禮。

  六祖說:你從那里來的?

  懷讓說:嵩山。

  六祖說:你究竟是甚么?怎樣從山來的?

  懷讓說:說似一物即不中。

  六祖說:還可以從修契證嗎?

  懷讓說:修證事不是沒有、污染即不可得。

  六祖說:這個不污染,是諸佛所護(hù)念的;你是這樣,我亦是這樣。西天竺般若多羅法師,預(yù)言你門下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會應(yīng)在你的心愿、不須急促說出。懷讓實時契會,執(zhí)侍身邊十五年。日臻玄奧境界,后往南岳、大闡禪宗。身后號大慧禪師。

  永嘉玄覺禪師,溫州戴氏兒子。年少學(xué)習(xí)經(jīng)論,尤精于天臺止觀方法;后因閱維摩經(jīng)、發(fā)明心地具足萬法。一次偶逢師弟玄策相訪,相對劇談,出言暗合祖師意旨。

  玄策說:師兄得那位大德傳授呢?

  玄覺說:我們聽方等經(jīng)論時、是各有所師和宗承的。后來在維摩經(jīng),明白佛傳心宗要、這方面是未有證明的。

  玄策說:據(jù)聞此事在威音王佛以前還可以,以后所有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

  玄覺說:但愿師弟為我做個證明。

  玄策說:我人微言輕,但現(xiàn)今曹溪有六祖大師、四方學(xué)者云集,都是受學(xué)的人;若你去可與我同行。

  玄覺遂偕玄策同來曹溪參學(xué)。玄覺見六祖在法座上,便繞六祖行了三圈、隨即振動手中钖杖站立著。

  六祖說:凡接受佛教育的人,當(dāng)具足三千威儀、八萬細(xì)行;今日大德從那里來的,為甚么生大我慢?不行禮只站在這里。

  玄覺說:生死事關(guān)重大,無常迅速得很呵!

  六祖說:為甚么不體取無生妙心、就沒有無常迅速這回事啦!

  玄覺說:體本來是無生,清楚明白了、是沒有時空的景象。

  六祖說:對了!對了!

  玄覺于是五體投地敬禮、須臾間便告辭回去。

  六祖說:為甚么這樣急要回去呢?

  玄覺說:我本自非動,又那里有急速哩!

  六祖說:誰人知沒有動呢?

  玄覺說:仁者自生分別罷!

  六祖說:你深體會得無生意義呵!

  玄覺說:無生豈有意義?

  六祖說:無意義又誰人能分別呢?

  玄覺說:分別亦沒有意義的。

  六祖說:太好了!你今夜就在這里一宿、明天才上路吧!

  當(dāng)時便有說玄覺是一宿而得覺悟,這是后人贊揚(yáng)的話。他后來著作有證道歌一書、盛行于世界。身后號無相大師。亦有稱贊他是真覺的一人。

  智隍禪師,初參五祖時、說已得正受境界;自住河北禪修二十年、他的師弟玄策,聞名造訪問他:你在這里干甚么?

  智隍說:入定。

  玄策說:你說入定、是有心入定呢?或是無心入定呢?若是無心,一切無情草、木、瓦、石應(yīng)該得定的。若有心入的話,一切有情識的生命、亦是應(yīng)該得定了。

  智隍說:我在入定的時候、不見到有和沒有的心。

  玄策說:不見有和沒有心的、這是一般的定。何來有出入可說,若有出入、就不是大定了。

  智隍無話可對、不久說:師弟你的老師是那一位?

  玄策說:我老師是曹溪六祖。

  智隍說:六祖以何方便為禪定呢?

  玄策說:我老師說: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蘊(yùn)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量。

  智隍聞?wù)f后,便直來拜見六祖。

  六祖說:你從何處來的?

  智隍便覆述上來與玄策的一段因緣。

  六祖說:玄策說是對的,你只要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yīng)用無礙、動靜無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便無不定的時刻了。

  智隍于是明白了,過去二十年來有所得的心態(tài)、對本心是沒有影響的。智隍后禮拜告辭,回河北去、教育四眾善信。傳說當(dāng)夜河北民眾、聞天空中有聲說:智隍禪師今日得道了。

  有一僧人問六祖說:黃梅的意志宗旨誰人得?

  六祖說:明白體會佛法的人得。

  僧人說:和尚你得到嗎?

  六祖說:我不會佛法。

  有一天六祖正想浣濯五祖?zhèn)魇诘姆ㄒ,但找不到清潔泉水,因此到寺后五里的地方;見那里山林郁茂、瑞氣盤旋,便把手中錫杖一振、卓立地上,泉水竟應(yīng)手而出,積水成池、便膝跪浣衣石上。

  當(dāng)時有一僧人名方辯,前來禮拜說:我是四川西蜀人,過去在南天竺印度、見到達(dá)摩祖師,他囑付我速回中國。他所傳迦葉初祖的正法眼藏和祖衣,F(xiàn)在中國已傳到第六代祖了,他在廣東韶州曹溪、你快去瞻禮。故我特為此事遠(yuǎn)來的、但愿得見六祖和所傳的衣缽。

  六祖將信物出示,接著問他一向?qū)P纳趺词聵I(yè)?

  方辯說:擅長塑造各種形像。

  六祖嚴(yán)肅說:你試塑給我看?

  方辯茫然不知所答。過了幾天,塑成六祖的真像、高約七寸、唯肖唯妙。

  六祖笑著說:你只解塑像的工巧性、但不解佛性。

  接著伸手摩方辯頭頂、安慰他說:你的工作、將成為人天福田的因。

  接著給他一件僧衣作酬勞。方辯將衣割分三分。一分披在塑像上,一分自己保存,一分用梭樹葉包裹埋藏地中。發(fā)愿說:將來得到此衣的人,就是我再來住持這里、將會重新修建殿宇的。

  有僧人高聲將臥輪禪師偈誦說:

  臥輪有伎倆  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長

  六祖聽聞后說:這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的話、是會增加系縛。因示一偈頌:

  惠能沒伎倆  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shù)起  菩提作么長

  禪門頓漸第八章

  當(dāng)時六祖安居曹溪寶林南華寺,神秀大師在荊州當(dāng)陽山玉泉寺。一時兩宗盛化并行,人人皆說南能北秀、故此有南北兩宗,頓漸不同的區(qū)別,使學(xué)禪的不知怎樣宗趣。

  六祖對大眾說:法本來是一宗、人有南北不同。法只有一種、見性有遲疾。怎樣叫做頓漸呢?法是沒有頓漸的,人是有利鈍,故此有頓漸的名字。

  然而在神秀的學(xué)生中,常有譏諷南宗六祖的;說他不識一字、是個沒有文化的粗漢,有甚么長處呢?

  神秀說:他得到無師的智慧、深心體悟最上乘,我是不可以和他相比的。而且老師五祖親傳了衣法給他,豈是徒然可得的呵!可惜我不能遠(yuǎn)道前去親近他,實在是虛受國恩,你等眾人,不要老是停滯在這里、可以前往曹溪參學(xué)決疑去的。

  一天神秀對學(xué)生志誠說:你聰明多智慧,可以為我到曹溪聽法。如有所聞,盡心記著、回來時說給我聽好了。

  志誠接受老師吩咐,來到曹溪,隨從大眾參加請益學(xué)習(xí)、并沒有說明自己的身份來處。

  有一天六祖對學(xué)生說:現(xiàn)在有盜法的人,潛藏大眾中。

  志誠立即出來行禮敬拜,詳細(xì)陳述前來一事。

  六祖說:你從玉泉寺來,是不是要做細(xì)作。

  志誠說:不是的。

  六祖說:怎樣證明你不是。

  志誠說:我沒有表明身份時可以說是的,現(xiàn)在己表白一切、所以不是。

  六祖說:你老師神秀怎樣教授你們呢?

  志誠說:老師平常教誨大眾,專心注意靜的境界、晝夜忘疲,乃至長坐不臥、都要繼續(xù)下去。

  六祖說:專心注意靜境,這是一種病態(tài)、與禪無關(guān)的。常坐是拘縛身軀,對道理有甚么增益呢?

  且聽我偈頌說:

  生時坐不臥  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  為何立功課

  志誠再出禮拜說:學(xué)生在神秀大師處學(xué)習(xí)了九年,仍不得明白。今日得聞和尚解說,立契本心。學(xué)生深感生死事大,和尚慈悲,祈望更給以教授開示。

  六祖說:我聽聞你的老師教授學(xué)生戒定慧方法,不知道他說戒定慧的實踐又如何?你試說來聽聽。

  志誠說:神秀大師說,諸惡莫作名為戒。眾善奉行名為慧。自凈其意名為定。他是這樣說的,未知和尚是用甚么方法教誨?

  六祖說:如果我說有方法教給你,即是騙你。惟有隨緣方便、解除苦縛,假名三昧。你老師神秀所說的戒定慧,亦實有不可思議的效用;和我所見解的戒定慧又小有不同。

  志誠說:戒定慧只有一種,怎樣又有不同哩?

  六祖說:你老師說的戒定慧,是接大乘人。我的戒定慧、接的是最上乘人。悟解有不同,見理便有遲疾。你細(xì)聽我說,和他是相同嗎?我說的是不離自性。若離體說法,名說法相、自性常迷。須知一切萬法,都是從自性起用的、才是真戒定慧法。

  我有偈頌說:

  心地?zé)o非自性戒  心地?zé)o癡自性慧  心地?zé)o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

  志誠聞偈后悔過和致謝,呈一偈說:

  五蘊(yùn)幻身  幻如何究竟  迥趣真如  法還是不凈

  六祖印可他、再說:你老師說的戒定慧,是勸小根小智的人。我說的戒定慧,勸大根大智的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若解得此意,即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見性的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yīng)用隨作、應(yīng)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戲三昧,是名見性。

  志誠再說:甚么是不立的意義?

  六祖說:自性無非、無癡、無亂,念念是般若智慧觀照,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甚么可安立呢?自性自悟,頓悟頓修、亦無漸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諸法皆寂滅,那里有次第?

  志誠再三禮拜,愿為六祖執(zhí)侍服勞、朝夕不懈。

  僧人志徹,江西人,本姓張、名行昌,年少以行俠仗義為己任。自從禪宗南北各自分化,兩宗主人都沒有彼我界限,然而徒眾們卻競起憎愛互爭;當(dāng)時北宗的學(xué)生,自動立神秀為六祖,而妒忌惠能得五祖?zhèn)鞣ㄒ皇、實在是天下所共知的。故他們密囑行昌前往行刺六祖?/p>

  六祖心通預(yù)知此事,即安放黃金十兩于座上,在夜深人靜時,行昌入六祖房、正要砍殺時,六祖舒頸就刃。行昌連下三刀,六祖卻沒有受損。并對行昌說:正劍不邪、邪劍不正,只欠你錢、不欠你命。

  行昌見事變神奇,驚慌中暈倒、片刻醒過來,哀求悔過,愿實時出家。六祖將黃金交給他說:你快走,因我學(xué)生人眾、可能翻害你呵!他日你改過裝扮再來,我一定接受你的。

  行昌依六祖的話,立即乘黑夜逃去,后往僧寺出家;精進(jìn)行持。一天憶起六祖的話,便遠(yuǎn)來禮拜親近。

  六祖說:我想念你多時了,為甚么這樣遲オ到呵?

  行昌說:過去得到和尚舍我逆罪,現(xiàn)在雖然出家修苦行;實在難報厚德萬一,是不是只有弘傳佛法オ能報恩呢?學(xué)生常閱讀涅槃經(jīng),不識得常和無常的真實道理,乞請和尚慈悲、略為解說。

  六祖說:無常、即佛性是。常、即一切善惡等法的分別心是。

  行昌說:和尚剛才所說的,和經(jīng)文大相違背呵!

  六祖說:我是傳佛心印的,又豈敢違背佛經(jīng)。

  行昌說:經(jīng)說佛性是常,和尚說是無常。而善惡各法,乃至菩提心、都是無常;和尚反說是常,這樣即是相反的說法,令學(xué)生轉(zhuǎn)加疑惑。

  六祖說:涅槃經(jīng),過去我曾經(jīng)聽過比丘尼無盡藏、讀誦過一遍時;便隨為她講說,沒有一字一義不合經(jīng)文。乃至今日為你說的,亦是沒有兩樣呵。

  行昌說:學(xué)生愚昧知識量淺,希望和尚方便開示。

  六祖說:你知道嗎?如果佛性是常,還說善惡各法做甚么?乃至窮盡時空亦沒有一人會發(fā)菩提心的,故此我說無常;正好合于佛說真常的道理。而且一切諸法,如果是無常的,即各各都有自性、能夠容受生死;而真常性反有不普遍的地方,故此我說是常、正好是說真無常的道理。

  佛是為凡夫和心外求道等人,執(zhí)著邪見常見的人說法的;而在二乘人、又于常計無常,一共合成八種顛倒。故此在涅槃了義經(jīng)中,盡破他們的偏見,而顯說真常、真樂、真我、真凈。你現(xiàn)在依文背義,認(rèn)斷滅無常、和確定死常,反錯解佛的圓妙最后說話;就算讀一千遍涅槃經(jīng)、又有甚么利益呢?

  行昌到這時忽然明白了,呈偈頌說:

  因守?zé)o常心  佛說有常性  不知方便的  猶春池拾礫  我今不用功  佛性卻現(xiàn)前  不是師教授  我亦無所得

  六祖說:你現(xiàn)今徹底明白了、宜名志徹。志徹便禮謝退下。

  有一童子名神會,湖北省襄陽高氏的兒子、十三歲時,便從玉泉寺前來參學(xué)。

  六祖說:知識遠(yuǎn)來辛苦了,還認(rèn)得本來面目嗎?若認(rèn)得本來、就識得主人了。試說出來看看。

  神會說:我以無住為本來的,能見即是主人翁。

  六祖說:你這小和尚,語無倫次亂說話。

  神會反問說:和尚坐禪,見主人還是不見呢?

  六祖揮杖連績打他三下說:我打你是痛還是不痛?

  神會說:亦痛亦不痛。

  六祖說:我亦見亦不見。

  神會說:怎樣是亦見亦不見呢?

  六祖說:我說見、是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所以說亦見亦不見。你說亦痛亦不痛又是怎樣?如你不痛,就同木石無知覺。如果你是痛的、就和凡夫一樣、生起瞋恨心。你在前問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你尚不見自性,斗膽作弄人。于是神會立刻禮拜悔謝過愆。

  六祖又說:你如心迷末見性,向善知識覓路,你如心悟即自已見性、依法修行便是。你今自迷未見自心,卻反來問我見不見。我見性明白、亦不能代替你的迷心。你如果自己見性、同樣亦不能代替我的迷心。為甚么不自知本心、自見本性,反來問我坐禪見與不見。

  神會再出禮百多拜,求謝過愆。服役勤勞作給侍、不離六祖左右。

  有一天,六祖對眾人說:我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各人還識得嗎?

  神會說:是諸佛本源,神會的佛性。

  六祖說:對你說無名無字,你又喚作本源佛性。你一向多言如蒙頭蓋面,只成一個知解漢罷了。

  六祖入滅后,神會入京都洛陽;大宏曹溪六祖的頓教。著作有顯宗記,盛行于世間,因后住山東荷澤寺、故名荷澤禪師。他見諸方來問難的、多懷惡意于座下,憐愍大眾說:學(xué)道的人,一切善念惡念、應(yīng)當(dāng)盡除。無名可名,假名自性;而無二之性,是名實性;在實性上建立一切教育方法,說話中便須見性。各人聞?wù)f,各別行禮,更禮拜請作為老師。

  國主護(hù)法第九章

  神龍元年正月十五日。則天、中宗兩位國主,共同下詔書說:我們請了慧安國師和神秀大師、在宮中供養(yǎng)。在日應(yīng)萬機(jī)的余暇,亦每多研究一乘。兩位法師多推讓說:南方有惠能禪師、是五祖弘忍大師,密授衣法傳佛心印的人;可向他請問。今特遣內(nèi)侍官薛簡,前來迎請。愿祖師慈悲,速上京弘法。

  六祖上表辭謝,祈愿能終生于林麓。

  薛簡說:京城禪宗大德、皆說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xí)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的,是沒有這會事;不知道大師所說的又怎樣?

  六祖說:道是由心去領(lǐng)悟的、豈關(guān)坐與不坐。經(jīng)中說:若說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為甚么?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清凈、是如來清凈坐。究竟都無證,何況坐呢?

  薛簡說:弟子回京,王上必問的;愿大師慈悲指示心要、傳奏宮中,和京城學(xué)佛大眾;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的都得到光明、使明明無盡。

  六祖說:道理是沒有明暗的,明暗是新陳代謝義。雖說明明無盡,亦是有盡、相對立名罷了。維摩經(jīng)說:法無可比對的、不是相對的原故。

  薛簡說:明譬喻智慧、暗譬喻煩惱。學(xué)佛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無始生死、憑甚么可以出離?

  六祖說: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破煩惱的人,是二乘見解、羊鹿車等機(jī)情,上智大根的人、就不是這樣的。

  薛簡說:如何是大乘見解呢?

  六祖說:明和無明、凡夫見是二,智者了達(dá),它們的性是不二。不二的性、即是實性。實性在凡愚不減、在賢圣不增,住煩惱不亂、在禪定不寂。這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不在內(nèi)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移、才名為道理。

  薛簡說:大師的不生不滅,和心外求道的說法有甚么不同呢?

  六祖說:外道說的不生不滅,是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故此滅仍未滅,生的卻說不生。我說的不生不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和外道不同。如你想知道心要,只須一切善惡都不思量、自然得入清凈心體,湛然常寂、妙用如恒河沙數(shù)。

  薛簡得蒙指示教導(dǎo),豁然明白了,禮拜謝辭回京,以表上達(dá)六祖所說的一切。

  當(dāng)年九月三日,有詔書獎送給六祖說:大師以老病而見辭,實在是為我們而修道的,實是國家的真福田。大師所作、猶如維摩詰示疾在毗耶城一樣,為了闡揚(yáng)大乘、傳佛心印、說不二法門的。薛簡傳達(dá)大師指導(dǎo)教授如來知見。我們現(xiàn)生積善的余慶、和宿世種下的善根;得值遇大師出世、頓悟大乘。感承荷負(fù)大師恩德、豈頂戴而能報萬一,F(xiàn)奉上磨衲袈裟和水晶砵。同時命令韶州官長、修飾寺院。給大師居處名國恩寺。

  付囑后記第十章

  有一天六祖召集學(xué)生法海、法達(dá)、神會、智常、智通、志徹、志道、法珍、法如等說:你們和大眾是有不同的地方,如我死后,可以各化一方當(dāng)老師。

  現(xiàn)在教授你們說法的方便、怎樣才不失佛心宗要,F(xiàn)在先說出三大類、來囊括宇宙萬有,同時必須動用三十六對,顯隱即離空有兩頭,說一切法不離自性,動識本來、就不失佛心宗要。

  例如忽然有人來問法要,你說的話都要雙對的;令知語中諸法、相互為因果,對待而生起。雙對法究竟性是一心,情見盡除時、更無一法可立。

  三大類是甚么?陰、入、界便是。陰指五陰,即色、受、想、行、識五法。入指十二處;外六處即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內(nèi)六處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界指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自性能含容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zhuǎn)識。生六識出六根見六塵。如此十八界、皆從自性中起用。自性若邪、生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用從可來,由自性有。雙對法又是怎樣?

  外境無情五對;天和地、日和月、明和暗、陰和陽、水和火,共成五對。

  法相言語有十二對;語和法、有和無、有色和無色、有相和無相、有漏和無漏、色和空、動和靜、清和濁、凡和圣、僧和俗、老和少、大和小十二對。

  自性起用有十九對;長和短、邪和正、癡和慧、愚和智、亂和定、慈和毒、戒和非、直和曲、實和塵、危險和平安、煩惱和菩提、常和無常、悲和害、善和瞋、舍和慳、進(jìn)和退、生和滅、法身和色身、化身和報身共十九對。

  六祖說:上來三十六相對法,若了解應(yīng)用即貫通一切經(jīng)法,出入即離有無二邊。從自性起用,共人言語,外于相離相、內(nèi)于空離空。若著相即邪見,若著空即無明。執(zhí)空的人便謗經(jīng),但說不用文字。既說不用文字,人亦不用說話?如果說話,便是文字相了。又在說不用文字時。不用兩字、不是文字嗎?見他人有所說,便即毀謗他人,說是著文字相。你們須知,自迷猶可、又再抗佛謗經(jīng);如謗經(jīng)毀佛慧命,罪障便無量了。

  若著相外求,安立儀軌;驈V設(shè)道場,說有無二見;這樣做的人、是累劫亦不能見性的。其實只要依法修行,不要百事不想、而窒礙心性。但只聽而不行,如說食數(shù)寶、反令人生邪念。如依法修行,無住相布施。你們明白的;依此說、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來宗旨。

  若有人問難義理,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對。問凡以圣對、問圣以凡對、不著二邊,成中道義。如此一問一對,余問亦是一樣、即不失見性明白的理。又假設(shè)人問,怎叫做暗?答說:明是因,暗是緣;明沒便暗、以明顯暗,以暗顯明,互為因緣、成中道義。余問類推、如上一樣,你們以后傳法,依此輾轉(zhuǎn)教授,便不會失去宗要。

  六祖在太極元年、歲次壬子延和七月,令人往新州國恩寺增建佛塔,催促加工,次年六月落成。七月一日,召集全部學(xué)生說:我到八月、便離開世間,你們?nèi)杂幸苫蟮、須及早提問,我便破你疑團(tuán)、令所迷凈盡,如我去后,便沒有人教導(dǎo)你們了。當(dāng)時法海等大眾聞?wù)f,皆哀聲涕泣。惟有神會,神情不動、亦沒有哭泣。

  六祖說:神會小法師,他得到善不善平等,毀譽(yù)不動、哀樂不生。其它各人就不得到,多年來山中究竟修得甚么道?你們現(xiàn)今悲泣,耽憂阿誰?若耽憂我不知何往。我如果不知去處,就不會預(yù)先對你們說。你們悲泣,大概是不知我將何往;如果知道的話、就不會這樣吧!法性真常、本無生滅去來的。且聽我說一偈、名真假動靜偈。你們記誦、依此修習(xí)實行,便不失宗旨、亦體會得我心意。

  眾人于是作禮坐下,請六祖說偈:

  一切無有真  不以見于真  若見于真者 是見盡非真  若能自有真  離假即心真

  自心不離假  無真何處真  有情即解動 無情即不動  若修不動行  同無情不動

  若覓真不動  動上有不動  不動是不動 無情無佛種  能善分別相  第一義不動

  但作如此見  即是真如用  報諸學(xué)道人 努力須用意  莫于大乘門  卻執(zhí)生死智

  若言了相應(yīng)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yīng) 合掌令歡喜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zhí)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大眾聞?wù)f偈頌、普皆行禮,同時體會六袓心意、各各攝心,依法修行,更無諍論,因為知道六祖住世時間不多了。

  法海上座、問六祖說:和尚入滅后,衣法付誰人?

  六袓說:我在大梵寺說法到現(xiàn)在,將所鈔錄的流通世間,題目是:法寶壇經(jīng)。你們輾轉(zhuǎn)傳授于未來,幫助有需要的人,依此經(jīng)說的、是名真正法要。我已為你們說法,故此不再傳衣,因你們信根淳熟、決定再無疑惑,堪能勝任大事。

  根據(jù)達(dá)摩祖師付授的偈意,衣是不該再傳下去,他的偈頌說:

  吾本來此土  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  結(jié)果自然成

  六袓又說:各位善知識、你們各各凈心,且聽我說法,若想成就佛果上的一切種智,必須通達(dá)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能于一切法而不住相,于諸法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澹泊、名一相三昧。又在一切時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名一行三昧。若人具此二種三昧,如地有種,含藏長養(yǎng)、成熟果實。一相一行、亦是這樣。

  我說法如應(yīng)時雨,普潤大地;你們的佛性、譬如種子,遇雨沾澤、悉皆生長。承我指導(dǎo)的,決定將會獲得覺道;信受奉行的,定證妙果。我有偈頌說:

  心地含諸種  普雨悉皆萌  頓悟華情已  菩提果自成

  六祖又說:頓放教法唯一無二,心法亦一樣,本來清凈、無一切相。你們切勿觀靜耽寂、將心落于空亡。當(dāng)知心本清凈,無可取舍的,各人自行努力去用功,隨緣增進(jìn)道業(yè)吧!那時各人受囑付后、都行禮表示謝意。

  六袓在七月八日,突然對大眾說:我想回新州去,你們快速為我預(yù)備舟楫。大眾一同堅請留下。

  六袓說:佛祖出世,猶示現(xiàn)涅槃;有來必有去,理所本然;我這副形骸,亦必有安息的地方。

  大眾說:老師回鄉(xiāng)小住、早點回來吧!

  六祖說:落葉歸根、再來時是不可說。

  又有人說:老師的正法眼藏傳付誰人呢?

  六祖說:有道的人得,無一切心的人通達(dá)。

  又有人問:以后老師還有難沒有?

  六袓說:我死后六年,會有人來取我頭的,記住我的話:

  頭上養(yǎng)親  口里須餐  遇滿之難  楊柳為官

  又說:此去七十年,有兩位菩薩從東方來,一是出家人、一是在家人,同時興隆教化,建立本宗,緝建佛寺;嗣法門人、昌隆大興佛法。

  又有問說:未知從佛出世以來,傅授了幾代?祈愿詳細(xì)說出來。

  六祖說:古佛出世,已無數(shù)量、不可以計算了。現(xiàn)在由七佛開始說,過去莊嚴(yán)劫有毘婆尸佛、尸棄佛、毘舍浮佛;現(xiàn)在賢劫有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文佛,是名七佛。

  釋迦文佛先傳摩訶迦葉尊者、第二阿難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優(yōu)婆掬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彌遮迦尊者、第七婆須蜜多尊者、第八佛馱難提尊者、第九伏馱蜜多尊者、第十協(xié)尊者、第十一富胛那夜奢尊者、十二馬鳴大士、十三迦毘摩羅尊者、十四龍樹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羅候羅多尊者、十七僧迦難提尊者、十入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鳩摩羅多尊者、二十奢夜多尊者、廿一婆修盤頭尊者、廿二摩拏羅尊者、廿三鶴勒那尊者、廿四師子尊者、廿五婆舍斯多尊者、廿六不如蜜多尊者、廿七般若多羅尊者、廿八菩提達(dá)摩尊者、廿九慧可大師,三十僧璨大師、卅一道信大師、卅二弘忍大師、惠能是第卅三祖。以上列位祖師,各有稟承的。你們以后,代代相傳、不要乖違佛的宗旨。

  六袓在先天二年、歲次癸丑八月三日,在國恩寺齋后,對大眾說:你們各各依位坐下、我現(xiàn)在向你們話別了。

  法海說:和尚還有甚么教育方法要留下的,能令后代迷人得見佛性。

  六祖說:你們細(xì)心聽,后代迷人,若識眾生、當(dāng)體即是佛性;若不識眾生本具佛性、縱萬劫尋覓、佛性亦難相逢。現(xiàn)在教你們,當(dāng)識自心本具眾生,當(dāng)見自心佛性,欲求見佛、只要明白自心的眾生。因為眾生迷、失自心佛,不是佛迷失眾生的。自性不迷、眾生即是佛。自性若迷、佛便是眾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自性邪惡、佛是眾生。你們的心若險曲、即佛在眾生中。一念平等、即是眾生成佛。

  我心自有佛  自佛是真佛  自若無佛心   何處求真佛

  你們自心是佛,不要更狐疑。心外沒有一法能斥己建立的,都是從本覺心體產(chǎn)生萬法。經(jīng)中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我再留下一偈頌和你們告別、名自性講偈,后代人如識得此偈意旨,便可以自見本心、自成佛果。偈頌說: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見三毒是魔王  邪迷時候魔在屋  正見時間佛在堂

  性中邪見三毒生  即是魔王來住屋  正見自除三毒心  魔變成佛真不假

  法身報身和化身  三身本來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見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從化身生凈性  凈性常在化身中  自性化身行正道  當(dāng)來圓滿便無窮

  淫性本是凈性因  除淫即是凈性身  性中各自離五欲  見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頓教門  忽悟自性見真佛  若欲修行覓真佛  不知何處去求真

  若能心中自見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見自性外覓佛  起心都是大癡人

  頓教法門今留下  救助世人須自行  告訴將來修行人  不依此見便悠悠

  六祖又說:你們以后好好住持正法。我離世后;不要像一般俗人、身披孝服、悲泣痛哭流淚、受人吊祭禮拜,這不是我佛正法應(yīng)作的事,有違我向來宗旨。但識得自性本心,見到自己本來面目;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我仍恐怕你們心迷、不體會我本意,故今再次叮囑各位,使你們早日見性。我離世后,依我的話去實行、就和我在世一樣。若違背我的教導(dǎo),就算我永住在世間,亦沒有利益的。有偈頌說:

  兀兀不修善  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  蕩蕩心無著

  六祖說完所有的話,端身靜坐直至午夜;忽然大聲對學(xué)生們說:我走了。即奄然遷化,示現(xiàn)圓寂。

  在深宵夜幕的林野中,禽獸哀傷不已的嘶叫聲、寒蟬唧唧凄切地悲鳴;新月照到林木和房間的地上,就像披上白衣似的一片光亮;爐中飄出縷縷香煙、輕盈地在房間空氣中蕩漾、六祖的遺軀仍肅穆地趺坐在蒲團(tuán)上,這是一片秋夜清涼的景象。

  十一月,廣州、韶州、新州三郡的官長,和僧尼道俗等;爭迎六祖真身、不能得到一致的表決。于是焚香默禱說:香煙指處、便是六祖歸止的地方。實時香煙直指曹溪,在十一月十三日,安放六祖軀殼的禪龕、和祖師所傳的衣砵、一并遷回曹溪寶林寺供奉。次年七月二十五日開啟禪龕,學(xué)生方辯、以香泥末涂上六祖體外。因想到取頭的預(yù)言,遂先用鐵葉漆布、堅固保護(hù)頸項、然后放入塔門。傳說當(dāng)時塔中忽然出現(xiàn)不尋常的景象,有白光一股從塔內(nèi)沖出、直指向天空升上去,這情形經(jīng)三日后才慢慢地消散。

  韶州的官長們,將事情上奏國主;詔下敕令安立石碑、紀(jì)載六祖的道行。六祖在世七十六年;二十四歲得傳佛心印和衣缽,到卅九歲剃發(fā)出家。說法利人、三十七年,得傳心宗旨繩嗣法印的、共四十三人。悟道超凡的,便不能知數(shù)量了。達(dá)摩祖?zhèn)鞯男乓隆⒅凶谫n予的磨衲和寶缽、并方辯所塑六祖的真像、和道具等,全部安置曹溪、永鎮(zhèn)寶林寺院,以作紀(jì)念。流通弘傳六祖壇經(jīng),以顯揚(yáng)我佛心宗要,這些皆能紹隆三寶、普利廣大群眾的事業(yè)。

  六祖入塔后,到開元十年歲次壬戌、八月三日的夜半,忽聞塔中、有聲如拽鐵索,眾僧慌忙起來,見一孝子身穿白衣、從塔中走出來;尋至塔內(nèi)見六祖頸部有刀傷,即將實狀具告州府官長和縣長。當(dāng)時韶州官長柳無忝、縣長楊侃,急切加緊擒捉賊人。五日后在石角村,捕獲了疑犯、送韶州。嚴(yán)詢質(zhì)問下;得悉疑犯名張凈滿,汝州梁縣人。在洪州開元寺中,接受韓國僧人金大悲二萬錢,令砍下六祖的頭,攜回韓國供養(yǎng)等語。柳官長知悉案情后,未便即加刑罰;隨即親到曹溪,問六祖弟子會韜,此案在佛門立場、怎樣處斷?會韜說:在國法來說,理須極刑;然我佛慈悲,冤親平等的,何況動機(jī)是欲求得供養(yǎng),罪可饒恕的。柳長官說:我今才知佛法廣大、能容萬物,隨即寬赦其罪,令釋放離去。

  上元元年,國主肅宗遣人到曹溪;請回六祖衣缽、供奉在宮內(nèi)。至永泰元年五月五日,國主代宗夢見六祖請還衣缽。七日詔下告楊緘官長說:我夢中感見六祖大師,請還傳法信衣袈裟、返回曹溪。今遣鎮(zhèn)國大將軍劉崇景、頂戴恭敬送還。我敬重信衣如國寶,你可以在寶林寺如法安置。專令親承祖師宗旨的僧人,嚴(yán)加守護(hù)、勿令遺失。后來雖有被人偷竊四次,但都能不遠(yuǎn)尋回。

  國主憲宗號六祖大鑒禪師,塔名元和靈照。其它事跡,由唐朝尚書王維,柳宗元、劉禹錫刺史們撰碑。守護(hù)塔寺僧人令韜記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