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jīng)大全 > 瑜伽師地論 >

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jīng)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三十三(6)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三十三(6)

  巳四、釋(分二科)           午一、別辨五相(分二科)

  未一、引五神通(分五科)      申一、神境通攝(分二科)

  酉一、修習(xí)(分五科)    戌一、輕舉想(分二科)   亥一、發(fā)輕勝解

  輕舉想者;謂由此想于身發(fā)起輕舉勝解,如妒羅綿或如迭絮或似風(fēng)輪。

  這個「往世間道」的「廣分別」分六大科,現(xiàn)在是第四科「五神通」,沒有說這個漏盡通只說前五通,因為現(xiàn)在是說世間道不是說出世間道,所以把漏盡通不說。這修五種神通要修十二種想,這前面是列出來,這以下是解釋。分二科,第一科是「別辨五相」分二科,第一科「引五神通」,先說這個「神境通攝」又分二科,第一科是「修習(xí)」分五科,第一科是「輕舉想」。輕舉想又分二科,第一科是「發(fā)輕勝解」。

  「輕舉想者」是什么意思呢?「謂由此想于身發(fā)起輕舉勝解」,就是說這位得色界四禪的人,在第四禪里面他有「輕舉想」。這個「輕舉想」怎么樣想呢?「于身發(fā)起輕舉勝解」,對于自己的身體他發(fā)起一種觀想,就是觀想這個身體很輕,就是舉、飄舉起來,離開了地面向上升;這是在禪定里面做如是想。這個禪定不是散亂心,所以他那樣的觀想是有力量的,所以叫做「勝解」。

  「如妒羅綿或如迭絮」,這個「輕舉勝解」先是輕而后舉,就是觀想自己的身體輕而不重,像什么樣的輕,像「妒羅綿」那么樣的輕。妒羅綿,「妒羅」是個樹的名字,這個樹生出來的綿,像那么樣的輕!富蛉绲酢梗@「迭」是厚的意思,「絮」或者說就是棉絮、棉花,這棉花和棉花這個經(jīng)過用弓來彈,使令那個棉花很松就是很軟,但是很厚,很厚的棉花,你摸觸上去它很軟也很輕;觀察這個身體就是那么樣的輕!富蛩骑L(fēng)輪」或者是和這個風(fēng)相似,這個「輪」是什么意思?「輪」是圓形的,那么這個大地是圓的,大概的說這個大地是圓的,這個風(fēng)在地面上吹也就變成圓的了;現(xiàn)在用它做譬喻,這個風(fēng)也是很柔軟的,柔軟中而有力量,當(dāng)然不是指那個暴風(fēng)說的,就是一般那個風(fēng)它是很輕很軟。那么這位禪師在禪定里面觀想自己的身體就是那么樣的輕軟。

  這是第一科「發(fā)輕勝解」。第二科「能飄轉(zhuǎn)身」分二科,第一科「標(biāo)」。

  亥二、能飄轉(zhuǎn)身(分二科) 天一、標(biāo)

  發(fā)起如是輕勝解已,由勝解作意于彼彼處飄轉(zhuǎn)其身。

  「發(fā)起如是輕勝解已」,在禪定里面發(fā)起這樣的觀想以后。「由勝解作意于彼彼處飄轉(zhuǎn)其身」,「由勝解作意」由這個禪定里面有力量的這樣的觀想的關(guān)系,就于彼彼的處所飄轉(zhuǎn)他的身體,像那個棉花飄動起來,像棉絮、花絮從地面上飄到虛空去了。這是「標(biāo)」,下面解釋。

  天二、釋

  謂從床上飄置幾上,復(fù)從幾上飄置床上;如是從床飄置草座,復(fù)從草座飄置于床。

  「謂從床上飄置幾上」,說你在床上坐著,你觀想這個身體飄動了,在虛空里面飄動起來,升在虛空里面就飄到幾上面去了!笍(fù)從」那個幾又「飄置床上」,又飄回來。就是你心里這樣想,你這個身體就這樣現(xiàn)出來;如是如是想,如是如是現(xiàn)!溉缡菑拇诧h置草座,復(fù)從草座飄置于床」,又回到床上,這樣子飄來飄去。這就是在色界四禪的禪它有這樣的勝解,這個修神境通是這樣修。

  戌二、柔軟想(分二科) 亥一、辨相

  柔軟想者;謂由此想于身發(fā)起柔軟勝解,或如綿囊或如毛毳或如熟練。

  「柔軟想者」,前面是「輕舉想」,還有第二個想「柔軟想」分二科,第一科是「辨相」!钢^由此想于身發(fā)起柔軟的勝解」,就是觀想這個身體是很柔軟的,「或如綿囊」,這個「綿囊」、「綿」是精細的那個絲,就是綢緞的那一類的布做成的袋子,那也非常的柔軟。「或如毛毳」,或者是如毛里面最微細的毛,也是非常柔軟的。「或如熟練」,「熟練」就是那個生絲在水里面煮,使令它更潔白所以叫做「熟練」,也是非常柔軟的。

  亥二、顯業(yè)

  此柔軟想長養(yǎng)攝受前輕舉想,于攝受時令輕舉想增長廣大。

  這第二科是「顯業(yè)」,前面辨這柔軟的相貌,現(xiàn)在顯這個柔軟想的作用。

  「此柔軟想長養(yǎng)攝受前輕舉想」,你在禪定里面觀想這個身體非常的柔軟,這樣的觀想能夠「長養(yǎng)」,就是能增長前面的輕舉想,能「攝受」前面的輕舉想;這個「長養(yǎng)」就是由小而大、由少而多,這個「攝受」就是你成就了以后不失掉,使令前面那個輕舉想逐漸、逐漸地就增長起來!赣跀z受時令輕舉想增長廣大」,就是你觀想柔軟的時候,因為在禪定有定力的支持,你如是想就如是現(xiàn),所以就成就了。這樣子不斷的做如是想,所以令輕舉想就增長廣大了,就可以飛到虛空里面去了。

  這是「柔軟想」,下面第三科是「空界想」。

  戌三、空界想

  空界想者;謂由此想先于自身發(fā)起輕舉柔軟二勝解已,隨所欲往若于中間有諸色聚能為障礙,爾時便起勝解作意,于彼色中作空勝解能無礙往。

  「空界想者:謂由此想先于自身發(fā)起輕舉柔軟二勝解已」,就是這位禪師「由此想先于自身發(fā)起輕舉想、柔軟想」這二種勝解想以后。「隨所欲往若于中間有諸色聚」,隨你自己的歡喜,你想要到什么地方去,就是你坐在那里或站在那里,你心里就想要到什么地方去,并不是用腿來走的;但是「若于中間」不全是虛空,可能在房子里面有房蓋、可能還有墻壁、還有高山這些事情,那么有障礙了!赣兄T色聚」,有各式各樣的色法凝聚的這些物體「能為障礙」,你想要從那兒過去它障礙你,那怎么辦呢?「爾時便起勝解作意」,這個時候就要發(fā)起一種觀想的作意,怎么觀想呢?「于彼色中作空勝解」,就是那個高山也好、那個墻壁也好、那個大石頭也好,或者所有這些障礙的事情「作空勝解」,認(rèn)為那地方是空的、是虛空的!改軣o礙往」,你作如是想的時候就不障礙了,就從那里通過去,「能無礙往」就過去了。

  這可見得神通的這件事中間有這么多的事情,都是要一樣一樣你要解決這個問題的。

  戌四、身心符順想

  身心符順想者;謂由此想或以其心符順于身,或以其身符順于心。由此令身轉(zhuǎn)轉(zhuǎn)輕舉,轉(zhuǎn)轉(zhuǎn)柔軟,轉(zhuǎn)轉(zhuǎn)堪任,轉(zhuǎn)轉(zhuǎn)光潔,隨順于心,系屬于心,依心而轉(zhuǎn)。

  「身心符順想者」,這是第四科「身心符順想」。「謂由此想或以其心符順于身」,還要作「身心符順想」,這個「符順想」怎么樣的觀想呢?「或以其心符順于身」,或者是這樣,你的心、就是你的思想要隨順你這個身體,譬如說你現(xiàn)在有神通,這個神境通就是能現(xiàn)出來不可思議境界的神通,你忽然間你變現(xiàn)出來一個大學(xué)教授這么一個身分,譬如說你現(xiàn)在是一個比丘,但是你現(xiàn)這神足通的時候,現(xiàn)出個大學(xué)教授的身分來;但是你的身也適合那個身分,你的思想也適合那個身分,要這樣子。譬如現(xiàn)出一個大將軍身來,那個身體看上去是個大將軍,你的心也要有那個將軍身相符合的思想,這樣才可以;「以心符順于身」。

  「或以其身符順于心」,或者是你思想你的身體要隨順你的心;譬如說你心里面想要現(xiàn)什么身,這個身體就現(xiàn)出個什么身出來;譬如現(xiàn)出個小孩來,你心這么想,身體就現(xiàn)出一個小孩來;你現(xiàn)出一個大人來,現(xiàn)出來有八萬四千尺的身體,他就現(xiàn)出來;這個身隨順心怎么現(xiàn)就怎么現(xiàn)。

  「由此令身轉(zhuǎn)轉(zhuǎn)輕舉」,這個身心的互相隨順,就使令這個身體展轉(zhuǎn)地輕而能舉,能到很高的虛空里面去!皋D(zhuǎn)轉(zhuǎn)地柔軟」,「轉(zhuǎn)轉(zhuǎn)堪任」,展轉(zhuǎn)地有殊勝的能力,這「堪任」就是能力。「轉(zhuǎn)轉(zhuǎn)光潔」,使令這個身體特別的清凈。「隨順于心,系屬于心,依心而轉(zhuǎn)」,你這個身體隨順你的心、隨順你的思想,它不違背你的思想!赶祵儆谛摹,現(xiàn)出來什么境界都為心所控制,而不會現(xiàn)出來了你做不得主、你不能控制它了,不會的!敢佬亩D(zhuǎn)」,現(xiàn)出來所有的境界都隨心轉(zhuǎn)變,愿意怎么樣變化就怎么變化。那么這是「身心符順想」。

  戌五、勝解想

  勝解想者;謂由此想遠作近解、近作遠解,粗作細解、細作粗解,地作水解、水作地解;如是一一差別大種展轉(zhuǎn)相作。廣如變化所作勝解,或色變化、或聲變化。

  第五「勝解想」!竸俳庀胝;謂由此想遠作近解、近作遠解」,就是由這個「勝解想」的關(guān)系,譬如說現(xiàn)在你從這里到另一個地方去有一萬里這么遠,但是你就想它只有一里路,你這么想,那它就是一里路!附鬟h解」,說這個地方只有一里路,但是你可以作一萬里路這樣想,那它就是一萬里。這樣子,你這個往來在時間上就是有差別了;「遠作近解」那么很快就到了,而「近作遠解」那么要很長的時間才可以到!复肿骷毥狻梗褪谴执蟮淖魑⑿〉倪@樣觀想,細的、微小的作粗大的觀想;它可以放大,也可以縮小,這樣子!傅刈魉狻,本來是一塊地沒有水,但是你就作水的解,作水去觀想那它就變成水了!杆鞯亟狻,本來是水,但是你在禪定里面說這是地,就變成地了。

  「如是一一差別大種展轉(zhuǎn)相作」,就是這樣子,一樣、一樣不同的地水火風(fēng)的大種「展轉(zhuǎn)相作」互相可以作,可以變化!笍V如變化所作勝解」,這樣的變化,這里簡單的就是這樣說了,若廣說呢,像〈菩薩地〉那個「變化所作勝解」那個地方有解釋,在〈菩薩地〉有解釋!富蛏兓,或聲變化」,或者是在「色」上、形相上有變化,有各式各樣的變化;或者聲音上有各式各樣的變化。那么就是由你的心作如是想、就如是現(xiàn)。

  酉二、領(lǐng)受(分二科) 戌一、顯種種(分三科) 亥一、標(biāo)

  由此五想修習(xí)成滿,領(lǐng)受種種妙神境通。

  前面是「修習(xí)」,你修習(xí)這個神境通,F(xiàn)在第二科「領(lǐng)受」就是成就了,分二科,第一科「顯種種」,分三科,第一科「標(biāo)」。

  「由此五想」,由前面這五種想!感蘖(xí)成滿」,你在禪定里邊去修習(xí)成功了、圓滿了!割I(lǐng)受種種妙神境通」,你就是感覺到,你心里面感覺到。我們沒有神通的人,就只是妄想而已;有了這個四禪的人,他作如是觀成功了的人,他的感覺就是事實!割I(lǐng)受種種的妙神通境」,就是不可思議的神通的境界,這無障礙的境界;這「通」是無障礙的意思。

  這是「標(biāo)」,下面第二科是列出來。什么「種種妙神境通」呢?

  亥二、列

  或從一身示現(xiàn)多身謂由現(xiàn)化勝解想故,或從多身示現(xiàn)一身謂由隱化勝解想故,或以其身于諸墻壁垣城等類厚障隔事直過無礙,或于其地出沒如水,或于其水?dāng)嗔魍德纳先绲,或如飛鳥結(jié)跏趺坐騰揚虛空,或于廣大威德勢力日月光輪以手捫摸,或以其身乃至梵世自在回轉(zhuǎn)。

  「或從一身示現(xiàn)多身」,或者你本來就是一個身體,你這果報就是一個,但是你作如是觀的時候就可以現(xiàn)出來「多身」,很多的。這個南岳慧思大師是天臺智者大師的法師,這個中國道家的道士就告他,到政府告他說他造反,那么政府就把他逮捕了。逮捕了到了城里面去,一看,本來這是抓住了一個南岳大師,一看,到那又有一個,到那又有……很多很多個南岳大師,就是這樣;從一身能夠示現(xiàn)多身!钢^由現(xiàn)化勝解想故」,這個「從一身示現(xiàn)多身」是什么原因呢?「謂由現(xiàn)化勝解想故」,就是他能現(xiàn)出來很多身的變化,就是你有這樣的觀想,所以就會有這樣的神通現(xiàn)出來!富驈亩嗌硎粳F(xiàn)一身」,或者很多的身又回歸一個身體了;那么這是什么呢?「謂由隱化勝解想故」,就把他隱沒了,很多的都隱沒起來了、不現(xiàn)了,叫「隱化勝解想故」。這個還是內(nèi)心的作用,內(nèi)心觀想的作用。由少而多是「現(xiàn)化勝解」,由多而少是「隱化勝解」。

  「或以其身于諸墻壁垣城」,或者他的身體在那個「墻壁」或者是「垣城」、城墻「等類厚障隔事」,很厚的障礙隔礙著,你從這里不可以到那邊去的!钢边^無礙」,你有了神通,些障礙都是虛空,就從這里直接就過去了,沒有障礙!富蛴谄涞爻鰶]如水」,這個大地本來是障礙的,但是這位有神通的人前五種想修成功了,大地不障礙;從這大地出來、從地涌出,然后再入在大地里面,就像在水里似的無障礙,「出沒如水」!富蛴谄渌?dāng)嗔魍怠,或者是那個水叫它斷流、不要流動,它就不流;或者是不用斷流,就在里面可以往返,就像是「履上如地」,在水上走就像在地面上走一樣,這樣子。

  「或如飛鳥結(jié)跏趺坐」,或者是像飛鳥在天空里飛,「結(jié)跏趺坐」就是在天空里面結(jié)跏趺坐飛來飛去。佛在世的時候領(lǐng)著很多的比丘要過河,過河那個船師,佛就同他說:「我們要坐你的船到彼岸去」,船師說:「要付費」,佛說:「我沒有錢」,「沒有錢就不能坐」。然后佛就和這些比丘一下子飛到虛空,從虛空飛過去了,佛在世的時候有這些事情。這可見佛的大悲心;佛可以不用坐船,可以從此岸飛到彼岸,那為什么要坐船呢?實在就是給他做功德呀!你把佛載過去你有功德呀!佛這樣是慈悲對你呀!你若不肯;不肯那好,佛就自己過去了!所以那些船師后來后悔了在地面上磕頭,后來請佛吃飯這些事情。說是「或如飛鳥結(jié)跏趺坐騰揚虛空」,就是從地面上飛起來,從虛空飛過去了。

  「或于廣大威德勢力日月光輪以手捫摸」,或者是這個日月有廣大的威德勢力,但是這些有神通的人可以用手去摸一摸;這個事情也是不可思議,若科學(xué)家說這個日輪還可以用手摸?是不可以呢?那個火是太厲害了。「或以其身乃至梵世自在回轉(zhuǎn)」,這人間的人得了四禪有了神通的時候,可以飛到梵天,我們?nèi)艘降坩屘煲彩呛苓h了,帝釋天以上還有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天,在虛空里是很高遠的地方。從欲界天到梵天也是非常遙遠的,但是這些有神通的人,很快的就可以到梵天世去了。「自在回轉(zhuǎn)」,你是一點也不感覺到困難,很容易地就可以到梵天,有種種的變化「回轉(zhuǎn)」。

  亥三、結(jié)

  當(dāng)知如是種種神變,皆由輕舉、柔軟、空界、身心符順想所攝受勝解想故,隨其所應(yīng)一切能作。

  這是第三段,結(jié)束這段文!府(dāng)知如是種種的神變」,各式各樣的變化,「皆由輕舉想、柔軟想、空界想、身心符順想所攝受」、所成就的。當(dāng)然這基本上非要有禪定的基礎(chǔ)不可,你沒有禪定,你想有神通是不行的;這是有了禪定,由禪定里面作如是觀而后成就的。我們現(xiàn)在聽說誰有禪定,我們?nèi)魧W(xué)習(xí)了《瑜伽師地論》你心里就會有個數(shù);你說你有禪定?你說你有神通?你修了禪定沒有?如果你沒有修禪定,那來的神通?你若沒有修禪定,就不可能有這樣修得的神通;頂多是一個鬼通、或者是咒通、或者是吃藥而得的神通,這些都是小意思,而這種神通靠不住,多數(shù)是有時候有小小的靈、有時候又不靈了。

  「皆由輕舉、柔軟、空界、身心符順想所攝受勝解想故」,就是在禪定里邊作如是觀想而成就的!鸽S其所應(yīng)一切能作」,隨你所需要的,你都能作。

  戌二、釋回轉(zhuǎn)(分二科) 亥一、標(biāo)

  此中以身于其梵世,略有二種自在回轉(zhuǎn)。

  這是解釋這個「回轉(zhuǎn)」;前面說是「乃至梵世自在回轉(zhuǎn)」,這需要加以解釋,分二科,第一科是「標(biāo)」。

  「此中以身」,以自己人間的身體,「于其梵世」能到梵天去,這件事的確是不可思議,因為這個人得了禪定了,他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是色界天的境界,但是你這身體是欲界的果報,但是你內(nèi)心得到了色界禪了,所以他有了神通以后可以到梵天去!嘎杂卸N的自在回轉(zhuǎn)」這是「標(biāo)」,下面列出來。

  亥二、列

  一者、往來自在回轉(zhuǎn),二、于梵世諸四大種,一分造色如其所樂,隨勝解力自在回轉(zhuǎn)。

  「一者、往來自在回轉(zhuǎn)」,第一個自在回轉(zhuǎn),可以去、還可以回來「自在回轉(zhuǎn)」。在《阿含經(jīng)》上說到目犍連尊者聽佛的音聲,聽釋迦牟尼佛的音聲,走到很遠的地方聽釋迦牟尼佛的聲音就像在釋迦牟尼佛的面前一樣,于是繼續(xù)地向遙遠的地方走,一直走到很遠很遠的世界去了,聽釋迦牟尼佛的音聲還是像在面前一樣,但是這時候想要回來就感覺到困難,那么那個光明幢世界光明王佛說:「你念釋迦牟尼佛的名號,就回去了」,那么他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就回來了,這可見佛的力量是更大了。這上面說「往來自在回轉(zhuǎn)」。

  「二、于梵世諸四大種,一分造色如其所樂,隨勝解力自在回轉(zhuǎn)」,第二個,他在梵天的時候他這個「四大種一分的造色」;這個「造色」是通于十種,地水火風(fēng)是「四大種」,四大種所造的色是:色聲香味觸、眼耳鼻舌身,一共是十種。他現(xiàn)在是四大種的「一分造色」其中的一部份,不是全部的;就或者是色、或者是聲,在這一少部份「色」,他可以「如其所樂」就隨順你所歡喜的,「隨勝解力」隨你自己在禪定里邊所觀想的力量「自在回轉(zhuǎn)」,也可以現(xiàn)出高大的身體,或發(fā)出來各式各樣你所歡喜的音聲,「自在回轉(zhuǎn)」。

  申二、宿住通攝(分二科) 酉一、加行

  先所受行次第隨念想者;謂由此想從童子位迄至于今,隨憶念轉(zhuǎn)自在無礙。隨彼彼位若行若住若坐若臥,廣說一切先所受行,隨其粗略次第無越憶念了知。

  前面是說這個「神境通」,神境通有這五種想。前面一共是十二種想,十二種想里面前五想是修神境通用的,那么第六種想就是「先所受行次第隨念想」,這就是修這個「宿住通」就是宿命通,分二科,第一科是「加行」。

  這個「先所受行次第隨念想者」,就是你過去生中,或者這一生以前;假設(shè)你現(xiàn)在活一百歲了,這一百歲以前;你現(xiàn)在是一百歲,那么從現(xiàn)在開始一直到一歲,乃至到在母胎里面,母胎以前,前一生、前一生、前一生,這叫作「先所受行」,你所領(lǐng)受的,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所領(lǐng)受的色聲香味觸法,領(lǐng)受了以后你的心就會有反應(yīng),領(lǐng)受了一切的境界你心里面怎么樣反應(yīng)那時候叫做「行」,也就是「想」,受、想、行這些事情!复蔚陔S念想者」,按照次第;今天、昨天就是按照次第一天、一天向前想;或者是由今生的,從一出胎,然后一天、一天、一天的想到現(xiàn)在,「次第隨念想」。這個「念」就是記憶,隨你能記憶的你就去思想它。當(dāng)然這個不是我們沒得禪定的人;這是得了四禪的人他在禪定里面怎樣想,那就不是我們能思議的,他就完全能想上來。

  「謂由此想」,謂由這個次第隨念想。「從童子位」在童子的時候那個階段。「迄至于今」到現(xiàn)在一百歲了,或者多少歲!鸽S憶念轉(zhuǎn)自在無礙」,隨你去憶念回想種種的情況,完全無障礙的就想起來了,想上來了!鸽S彼彼位若行若住」,在那個階段的時候,你或者是行、或者是住、或者是坐、或者是臥!笍V說一切先所受行隨其粗略」,或者是粗顯的,或者是微細的!复蔚跓o越」,按照前后的次第,不需要超過,就是一直地這樣「次第無越」!笐浤盍酥,都可以回想而知道那是怎么回事。

  酉二、得果

  于此修習(xí)多修習(xí)故,證得修果,于無量種宿世所住,廣說乃至所有行相,所有宣說,皆能隨念。

  現(xiàn)在第二是「得果」。就是這樣子回想,在禪定里邊回想過去的所受行的事情,你就在禪定里這樣「修習(xí)多修習(xí)」,不是少少的修習(xí)!缸C得修果」,你就成就了;這個「修」就是定,在禪定里面所成就的功德,現(xiàn)在就是宿命通,這個宿命通是「修果」。其實六種神通都是「修果」,都是在由禪定而成就的,沒有禪定就沒有這件事,當(dāng)然這是世間道的五神通。

  「于無量種宿世所住」,不只是現(xiàn)在,不只是少數(shù),各式各樣無量的宿世所住,前一生、前一生、前一生,無量世的,你那個生命里邊所有的那些經(jīng)過的事情。「廣說乃至所有的行相」,就是行住坐臥各式各樣的行相!杆行f皆能隨念」,你在宿世怎么樣生活,你說了什么話了,做了什么事情了,都能夠憶念出來。這地方也說得略,乃至能知道自己的宿命,也能知道他人的宿命。初開始修行的時候是按照次第在思惟,等到成功的時候就不按次第了,想要知道那一生就直接就知道了。

  申三、天耳通攝(分二科) 酉一、修習(xí)

  種種品類集會音聲想者;謂由此想遍于彼彼村邑聚落,或長者眾、或邑義眾、或余大眾、或廣長處、或家或室,種種品類諸眾集會所出種種雜類音聲、名喧噪聲、或于大河眾流激湍波浪音聲、善取其相。以修所成定地作意、于諸天人若遠若近圣非圣聲、力勵聽采。

  這是第三科「天耳通攝」分二科,第一科是「修習(xí)」。

  「種種品類集會音聲想者;謂由此想遍于彼彼村邑聚落」,普遍各地方;這個地方、那個地方,這個「村邑」,或者「聚落」!富蜷L者眾」;這個村邑、聚落是地方處所;「或長者眾、或邑義眾」這是約人,那個地方的人。這個「長者眾」就是年紀(jì)大的人。「或邑義眾」,或者那個地方的有道德的人,見義勇為的那種人!富蛴啻蟊姟,或其余的;前面是長者眾、邑義眾,除了這二種人之外,其余的大眾!富驈V長處」;這么多的各式各樣的人,在各地方在那里生活,「或廣長處」,或者他們所居住的那個地方很廣大,縱橫很長的地方!富蚣一蚴摇,或者是在他家里面,或者是在一個房間里面。

  「種種品類諸眾集會」,各式各樣的士農(nóng)工商的品類,各式各樣的眾,集會的地方!杆觥沟姆N種的雜類的「音聲」,各式各樣的音聲!该肼暋梗蛘甙l(fā)出的音聲是有名句的,有文化的人發(fā)出來的音聲,有意義的音聲!富蛴诖蠛颖娏骷ね牟ɡ艘袈暋,或者是那個大河、或者小河,各式各樣的眾水流「激湍波浪」,或者有阻礙這個河就是激成了波浪,或者「湍」就是急、流得很急的那個波浪。這些波浪也發(fā)出來的音聲,這個音聲就沒有名句了,它不是有名句的音聲;不像我們?nèi)藭f話,說話里面有名句的。

  「善取其相」,這個修天耳通的人,不管是名喧噪聲、或者是沒有名句的音聲,你要在禪定里邊取它的相貌在心里面思惟!敢孕匏啥ǖ刈饕狻,你這「善取其相」不是散亂心,是你在「修所成地」;「修所成地」就是定地,就是在色界四禪里面;「作意」,你把這個心發(fā)動起來去思惟這些音聲!赣谥T天人若遠若近圣非圣聲,力勵聽采」,或者是天上的人在說話,或者人間的人在說話,或者是遙遠的地方,或者很近的地方,或者圣人說話,或者「非圣聲」不是圣人說話!噶盥牪伞,你在禪定里邊要努力去聽他們說話;「采」者取也,就是「善取其相」,那個話是什么話…。

  酉二、得果

  于此修習(xí)多修習(xí)故;證得修果清凈天耳,由是能聞人間天上若遠若近一切音聲。

  這是「得果」!赣诖诵蘖(xí)多修習(xí)故,證得修果」,這還是在禪定里面所成就的功德;這個是什么功德呢?「清凈天耳」。「清凈天耳」這個「清凈」就是你的耳根,不是我們沒得禪定的人的耳根;得了禪定的人他的耳根,在我們現(xiàn)在的耳根里面有色界的清凈四大,色界天的地水火風(fēng)組成的耳根,也就在我們現(xiàn)在的耳根這里,由這樣的耳根發(fā)出來的耳識,就聽到這些音聲,能聽到。不是我們現(xiàn)在的耳根;現(xiàn)在耳根沒有這個作用。這個清凈天耳就成就了。

  「由是能聞人間天上若遠若近一切的音聲」,都能聽聞。當(dāng)然這里面還有一個問題,這前面已經(jīng)提出來;這音聲里面有二種,一種是名喧噪聲,一種是沒有名句文的音聲。若是我們在聽音聲的時候,說我不懂英文我聽人家說英文的時候,那和聽河的聲音水流的聲音一樣,不知道什么,聽不出來意義來的。所以這個天耳通這個人,他一定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譬如聽這鳥發(fā)出來聲音他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天耳通的人一定要有這樣的能力,那才叫做天耳通。只是聽見聲音但是不知道意義,那和我們沒有天耳通的有什么差別呢?所以這地方有這個意思在里邊。

  申四、死生智通攝(分二科) 酉一、修習(xí)

  光明色相想者;謂于如前所說種種諸光明相極善取已,即于彼相作意思惟。又于種種諸有情類善不善等業(yè)用差別善取其相,即于彼相作意思惟。是名光明色相想。

  這是又一種了;現(xiàn)在這是修這個「死生智通」,「死生智通」就是天眼通。天眼通的人能知道這個人死了他生到什么地方去,能看見,他能看見;這是一種神通。分二科,第一科是「修習(xí)」。

  「光明色相想者;謂于如前所說種種諸光明相極善取已」,前面說過;或者是太陽的光明、或者月的光明、或者大火的光明、或者是燈的光明!笜O善取已」,你在禪定里面要把這光明拿到,拿到你的心里面去!讣从诒讼嘧饕馑嘉梗讣从诒恕构饷飨嘧饕馑嘉┻@個相,要把這個相廣大無邊這樣思惟。

  「又于種種諸有情類善不善等業(yè)用差別善取其相」,你只是在內(nèi)心里面拿到了光明相,還是不能得到天眼通的;你還是得要「于種種的諸有情類」,他是作善、或者他作不善,善不善或者無記,這些「業(yè)用的差別」要「善取其相」,你要認(rèn)識!讣从诒讼嘧饕馑嘉,是名光明色相想」,這做叫「光明色相想」。前面是外面的光明;這個善不善業(yè)你能善取其相,這就是智慧的光明了。

  這是「修習(xí)」,下面第二科是「得果」。

  酉二、得果

  于此修習(xí)多修習(xí)故,證得修果死生智通。由是清凈天眼通故,見諸有情廣說乃至身壞已后往生善趣天世間中。

  就是這二種:一個光明相,一個善不善業(yè)的作用差別善取其相;這樣「修習(xí)多修習(xí)故」!缸C得修果死生智通」,你就成就了三摩地修中所得的成果,所得的功德。什么功德呢?「死生智通」就是天眼通。在前面也提到這個「天眼通」,「天眼通」加上一個「智」,這個「智」是什么意思呢?這個事情也是不可思議。譬如說這個天眼通我看見天上的人了,他一入定發(fā)出來天眼通的時候看見天上的人,他知道他叫什么名字,這叫做「智」。這件事很怪,不需要問就知道他叫做什么名字,這個事情也不可思議,死生智通。

  「由是清凈的天眼通故,見諸有情廣說乃至身壞已后往生善趣天世間中」,由于你成就了清凈的天眼通故,就「見諸有情」他是怎么樣;他的思想、他的行動怎么怎么情形!笍V說乃至到身壞」,這個生命體壞了就是生命結(jié)束了,以后呢「往生」到善趣,或者是來到人間,或者是生到「天世界中」去。

  這個事情前面不如理作意曾經(jīng)提到,這個外道也會有天眼通;他看見這個牛死了,這個牛成了中陰身以后就生到天上去了,他就認(rèn)為這個牛的思想、牛的行為可以生天,所以他就告訴他的徒弟「你就跟牛學(xué)」。他看見狗死了生到天上去了,!狗的行為就是可以升到天上去,于是告訴他徒弟跟狗學(xué)能生天上去。這就是…這說什么呢?說到外道持牛狗戒的緣起是這么回事情,他師父還是有禪定有神通,是這么一回事。

  現(xiàn)在佛教徒不是這么回事;佛教徒是要你修光明想,同時也要知道善惡業(yè)的事情。那么他善得善報、惡得惡報;而不會,看見牛死了生天,認(rèn)為是牛的思想行為能生天,不會有這種邪知邪見的,不會有這件事。所以這個佛法里邊,無論是在什么地方都是要加上智慧,不是外道所能及的,有這個事情!

  申五、心差別通攝(分二科) 酉一、修習(xí)(分二科) 戌一、標(biāo)

  煩惱所作色變異想者;謂由此想于貪恚癡忿恨覆惱誑諂慳嫉、及以憍害無慚無愧諸余煩惱及隨煩惱纏繞其心諸有情類,種種色位色相變異解了分別。

  這是第五科「心差別通攝」就是他心通,知道別人各式各樣的妄想。分二科,第一科是「修習(xí)」分二科,第一科是「標(biāo)」。

  「煩惱所作色變異想者」,就是你內(nèi)心里面有各式各樣的煩惱,你就表現(xiàn)于外,在你的行相上就有變化;你若從這里去觀察思惟,你就得到這個他心通了。

  「謂由此想」,在禪定里面你有「煩惱所作色變異想」這樣想!赣谪濏0V」的煩惱,和「忿恨覆惱誑諂慳嫉及以憍害無慚無愧諸余煩惱」,這前面列出來這么幾種煩惱,還有其他的煩惱,「及隨煩惱」,就是輕微的煩惱!咐p繞其心諸有情類」,這一切眾生就是為這一些煩惱「纏繞其心」,心是無記的;為這些煩惱纏繞其心的時候心不能自主,心就隨順這些煩惱去活動去。

  「種種色位色相變異」,你心里面有了煩惱的時候;本來你是天上的人,或者人間的人,人間的人也是各式各樣的人,所以是「種種色位」;但是有一樣是相同的,就是內(nèi)心里面有各式各樣的煩惱,你的色相就隨著煩惱而有變化了!附饬朔謩e」,你在禪定里面作如是觀的時候就知道,他表現(xiàn)于外這樣的行相,他內(nèi)心里面是有這樣的煩惱的;你有了他心通的時候知道這樣的心情表現(xiàn)于外的是這樣的行相;由內(nèi)而外、由外而內(nèi),你就這樣地去觀想在內(nèi)心里「解了分別」。

  前面是「標(biāo)」,下面解釋分二科,第一科「辨貪等」分三科,第一科「有貪」。

  戌二、釋(分二科) 亥一、辨貪等(分三科) 天一、有貪

  如是色類有貪欲者有色分位色相變異,謂諸根躁擾諸根掉舉言常含笑。

  「如是色類有貪欲者」,從外面看他的行色是這樣的,那他內(nèi)心里面是有貪欲的這件事!赣猩治簧嘧儺悺,這個「色」也有分位的,前幾分鐘是這樣的,后幾分鐘又這樣了,這個色相的變異!钢^諸根躁擾」,再明白一點說就是他表現(xiàn)于外的「諸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躁擾」、躁動擾亂,這個人亂。「諸根掉舉」,他這諸根也是在掉動不安!秆猿:Α,他說話的時候他總是有一個笑容,是這樣的。他心里面諸根躁擾、諸根掉動,而且還「言常含笑」的,那么這是有貪的行相。

  天二、有瞋

  如是色類有瞋恚者有色分位色相變異,謂面恒顰蹙語音謇澀言常變色。

  這是第二科「有瞋恚者」。「有色分位色相」的變異,「謂面恒顰蹙」就是他表現(xiàn)于外的面貌常常是憂愁,皺著眉頭這種樣子!刚Z音謇澀」說出話的音聲「謇澀」就是不流利,就是結(jié)結(jié)巴巴的這種樣子!秆猿W兩顾徽f話的時候,這個面色常是有變化。那么這就是有瞋心的意思,有瞋心的面貌。

  天三、有癡

  如是色類有愚癡者有色分位色相變異;謂多分喑啞事義暗昧,言不辯了語多下俚。

  這是第三科「有癡」!溉缡巧愑杏薨V者」,這樣表現(xiàn)的色類是表示有愚癡,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解釋!赣猩治簧嘧儺;謂多分喑啞」,這個人不會說話。「事義暗昧」,對于什么事情、什么道理,他都不明白。「言不辯了」,他說出來的話也說不明白;說出一段話、究竟他說什么?就說不清楚!刚Z多下俚」,他說出來的話都是粗俗的話,就是這個人沒有讀過書,這事有關(guān)系。

  不過說這個「沒讀書」這個話是這樣;如果你的父母兄弟都讀書人,你和他們在一起生活也受到影響,說話也會不是那么粗俗、不是下俚,也會好一點;那也會等于是讀書。如果所有的家里面的人完全都沒有讀過書,說話就差一點了,那就是知識上有問題,所以叫做「愚癡」。

  亥二、例余煩惱

  由如是等行相流類,廣說乃至無慚愧等所纏繞者有色分位色相變異,善取其相,復(fù)于彼相作意思惟。

  這第二科「例余煩惱」!赣扇缡堑取,就是前面說到貪、瞋、癡這個行相的這一類的!笍V說乃至無慚愧等所纏繞者有色分位色相變異,善取其相」,在禪定里面去思惟這件事,「善取」各式各樣的煩惱表現(xiàn)于外的「行相」!笍(fù)于彼相作意思惟」,表現(xiàn)于外的相,去「作意思惟」他內(nèi)心是這樣子;他內(nèi)心是這樣子,表現(xiàn)于外的這樣的相貌。

  這是「例余煩惱」,下面第二科「得果」。

  酉二、得果

  于此修習(xí)多修習(xí)故,發(fā)生修果心差別智。由此智故,于他有情補特伽羅,隨所尋思、隨所伺察心意識等皆如實知。

  「于此修習(xí)多修習(xí)故,發(fā)生修果心差別智」,得了他心通了!赣纱酥枪剩谒星檠a特伽羅,隨所尋思、隨所伺察心意識等皆如實知」,你若成就了這個他心通的智慧的時候,「于他有情」這個補特伽羅,隨他內(nèi)心所尋思的粗顯的事情,隨他內(nèi)心所伺察的微細的事情,總而言之就是他的心意識的活動,「皆如實知」,都能夠真實的知道了。

  未二、引圣功德(分二科) 申一、指修相

  解脫勝處遍處想者;如前三摩呬多地,應(yīng)知修相。

  這是最后三個想。這是第二科「引圣功德」,這個不是一般的功德,這是圣人才成就的功德神通,分二科,第一科「指修相」。

  「解脫勝處遍處想者;如前三摩呬多地,應(yīng)知修相」,前面的〈三摩呬多地〉已經(jīng)詳細的說了,這個八勝處、八解脫;八勝處和這個十遍處,前面這個〈三摩呬多地〉說了,你去讀那一段文,你就會知道怎么樣修這三種殊勝的觀想。

  《披尋記》一○八四頁:

  如前三摩呬多地應(yīng)知修相者;如前三摩地說;修觀行者,先于所緣思惟勝解,次能制伏。既于制伏得自在已,后即于此遍一切處,如其所欲而作勝解,是故此三如是次第。(陵本十二卷八頁)是即修相應(yīng)知。

  「如前三摩呬多地應(yīng)知修相者;如前三摩地說;修觀行者,先于所緣思惟勝解」,這就說這個八解脫;這個八解脫呢,先于所緣的境界,就是內(nèi)有色外觀色、內(nèi)無色外觀色,最初這個八解脫觀不凈色,而后來就是觀凈色。觀不凈色也是觀這個青瘀、膿爛、膨脹,乃至到觀白骨,白骨而后又在眉間觀發(fā)出來青黃赤白、地水火風(fēng)的光明。這個初開始這都是不凈想;后來觀凈想就是這個青黃赤白、地水火風(fēng)的光明要在禪定里面不斷的練,使令他這個青黃赤白的光明非常的清凈。因為初開始觀的時候,雖然在禪定里面能從這白骨發(fā)出光明,那光明還不是太理想;要練,常常在禪定里面去觀察,所以「先于所緣思惟勝解」。

  「次能制伏」那就是勝處了!复文苤品,就是把這個所觀想的這個色、光明,能制伏它叫它大就大、叫它小就小,你能制伏住它!讣扔谥品米栽谝,后既于此遍一切處」,就把這光明遍一切處;把這白色的光明遍一切處,青色的光明、各式各樣的光明都能遍一切處,那就是十遍處了,「后即于此遍一切處」。

  「如其所欲而作勝解」,如那個法門、那樣的佛陀的開示,而你自己有這樣的愿,這樣的修行的時候,「而作勝解」,你要作如是觀想!甘枪蚀巳缡谴蔚凇,所以先是八解脫,而后是八勝處,而后是十遍處,這樣的次第。(陵本的十二卷八頁說的)「是即修相應(yīng)知」。

  申二、顯得果(分二科) 酉一、最勝神通

  由于此想親近修習(xí)多修習(xí)故,能引最勝諸圣神通;若變事通、若化事通、若勝解通。

  「由于此想親近修習(xí)多修習(xí)故」,由于這個人得了禪定,他在這禪定里面修這個八解脫、修這個八勝處、修這個十遍處,「親近修習(xí)多修習(xí)故,能引最勝諸圣神通」。前面是「指修相」,這是「顯得果」分二科,第一科「最勝神通」。

  什么是「最勝神通」呢?最殊勝的圣人的神通呢?「若變事通」這是一個殊勝的神通,「若化事通,若勝解通」,這是三種通,這是「最勝神通」。

  下面第二科是「種種功德」。

  酉二、種種功德

  及能引發(fā)無諍,愿智,四無礙解:謂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辭無礙解、辯無礙解等,種種功德。

  「及能引發(fā)無諍愿智,四無礙解」;這「無諍三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這個修無諍三昧成功的這個人,他在他自己的住處,他現(xiàn)在有事要到聚落中去,他先入定,入定的時候他就觀察:我從這條道路到什么什么地方去、到那辦事,會遇見什么樣的人,那個人他不歡喜我從這走,我就選另一條路;總而言之,我從這條路走所有的人見到我都不起煩惱,于是乎我就去了。如果我從那條路走辦什么事,總是有人煩惱,我今天就不出去了;所以這叫做「無諍三昧」,不要因為我而引起煩惱叫「無諍三昧」,這樣子。

  這個「愿智三昧」,「愿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得到了這樣的禪定,你有這樣的功德?墒沁@佛法是無量無邊的,那么有人提出來問題;提出來問題我不懂、不知道怎么回答,那怎么辦呢?入定;入了定以后知道怎么回答了,叫「愿智三昧」。這就是要利根的大阿羅漢才有這種能力、有這種堪能,就是要入定,入這個定才可以。先是說「如是如是義」怎么樣的解釋呢?先要起這個愿、要發(fā)出來這個作意,然后一入定以后就明白了,這個問題要這樣解釋,叫「愿智三昧」。當(dāng)然這是這些阿羅漢…,當(dāng)然菩薩要比阿羅漢還要進一步,到佛陀的時候那就無障礙轉(zhuǎn),佛的大智慧于一切法無障礙轉(zhuǎn),這叫「愿智三昧」。

  「四無礙解」;「四無礙解」是什么呢?「謂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辭無礙解、辯無礙解」。這個「法無礙解」和「義無礙解」,「法」就是能詮的文句,「義」就是文句所詮顯的義,這個「法」譬如說《法華經(jīng)》全面的這些文句你都能把它解釋得沒有錯誤;「義」、那文句里面所說的義也沒有錯誤,能夠通達無礙!皋o無礙解」,你為人解釋佛法的法和義的時候,你所使用的這個言辭「無礙」;你用英文也可以、用德文、用法文、用中文、用藏文、用日文,用一切眾生的語言都可以宣揚佛法叫「辭無礙解」。這在十地菩薩來看,要到第九地這件事才成功了。不過有的人…譬如說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有的大阿羅漢,舍利弗尊者的舅舅畢陵伽婆磋阿羅漢他得四無礙解了,他能有九地菩薩境界嗎?這事不知道;應(yīng)該是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眾生的語言他都是無障礙,所以他是「辭無礙解」。

  「辯無礙解」就是前面那個「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智慧,你的智慧無障礙。前面「法」和「義」是佛陀所宣揚的,「辭」只是一個工具,內(nèi)容是智慧;你智慧廣大無邊,所以你能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辯,能為一切眾生宣揚佛法「種種功德」。這可見有一個問題,我們凡夫有問題;我們凡夫法無礙有問題、義無礙有問題、而辭無礙更是有問題、辯無礙也有問題,而初得圣位的人也同樣有這樣的問題;你得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也同樣有這些問題。要大阿羅漢,他要修這個八解脫、八勝處、十遍處成功了這個問題才解決了;當(dāng)然你還不能和佛比,還是佛是圓滿了,這「種種功德」。

  《披尋記》一○八五頁:

  若變事通等者;如能變作金銀等物堪有所用,名變事通。如其勝解隨所轉(zhuǎn)變皆能成就,名勝解通。當(dāng)知此二由八色遍處善清凈引。隨其所欲轉(zhuǎn)色成空,名化事通。當(dāng)知此由空遍處善清凈引。無諍愿智無礙解等諸勝功德,當(dāng)知此由識遍處善清凈引,義如三摩呬多地說。(陵本十二卷八頁)。

  「若變事通等者:如能變作金銀等物」,得了這個神通的人,他可以變作這個「金銀等物」,譬如說這一塊土他就變成金、變成銀了!缚坝兴谩,變成金銀的時候還有真實的作用,就真實是黃金你就可以拿它用。但是你的神通不夠;這看的是黃金,但你不能當(dāng)黃金用的;這是神通大小有關(guān)系,這叫做「變事通」。

  「如其勝解隨所轉(zhuǎn)變皆能成就,名勝解通」,就是你內(nèi)心的觀想,隨你怎么觀想,「隨所轉(zhuǎn)變」隨您觀想的轉(zhuǎn)變,「皆能成就」都能成就;你想怎么想就都能成就。說這個地方本來是一個不毛之地,但是你變成一個花園,這里有種種的樹、有種種的花、有種種的流泉魚池,就出現(xiàn)了。這外面的境界「唯心所現(xiàn)」;所以這個得了禪定、得了神通的人,很容易理解「唯心所現(xiàn)」的這件事。「皆能成就,名勝解通」。前面這個「變事通」實在也是內(nèi)心的觀想、也是勝解;但是這個地方有什么意思?為什么要特別列出來呢?就是后面這句話「堪有所用」,他變出來的東西也是有用的,并不是只是用眼睛看的,這是可以有作用的。

  「當(dāng)知此二由八色遍處善清凈引」,這個「八色遍處」就是八勝處;你若成就了八勝處的時候,你就成就二種通;一個變事通,一個勝解通。這可見八解脫、八勝處的重要!府(dāng)知此二由八色遍處善清凈引」,這個「八色遍處」要修得特別清凈,才能引出來這種神通的。

  「隨其所欲轉(zhuǎn)色成空,名化事通」,這「化事通」怎么講呢?就是隨你所想的把所有的都變成空了叫「化事通」,有這種境界。「當(dāng)知此由空遍處善清凈引」,十遍處里邊有個「空遍處」;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就可以有這個作用。

  「無諍愿智無礙解等諸勝功德,當(dāng)知此由識遍處善清凈引」,若是無色界的識無邊處定,你在十遍處里修這個遍處清凈了,就會有這個功德;有這個無諍三昧、愿智三昧、和四無礙解,才能成就這件事的。「如〈三摩呬多地〉說!(陵本十二卷八頁)。

  午二、顯神通別(分二科) 未一、圣神通

  又圣非圣二神境通有差別者;謂圣神通隨所變事、隨所化事、隨所勝解、一切皆能如實成辦,無有改異,堪任有用。

  這下邊說到神通的差別,分二科,第一科顯「圣神通」。

  又圣人的神通和沒證圣道的人的神通,這兩種神通境界的「差別者」;「謂圣神通隨所變現(xiàn)、隨所化事、隨所勝解,一切皆能如實成辦」,隨所變現(xiàn)的事情、隨所化現(xiàn)的事情,這前面有解釋了!鸽S所勝解」,隨你內(nèi)心怎么樣觀想。「一切皆能如實成辦」都能真實的出現(xiàn)了;我變現(xiàn)一棵大樹,那真實就是個大樹,不是只有一個相貌而已!笩o有改異」,它就不變,一直是個大樹!缚叭斡杏谩梗袑嶋H的作用;變出個黃金,就是有黃金作用,這樣子。

  未二、非圣神通

  非圣神通不能如是,猶如幻化,唯可觀見,不堪受用。

  第二科「非圣神通」!阜鞘ド裢ú荒苋缡恰,不是圣人他也可以這樣變現(xiàn),但是不能夠有真實作用。「猶如幻化」,像幻術(shù)所變現(xiàn)的,變出一條魚,變出來一個兔子!肝ǹ捎^見」,只可以用眼睛看;你真實去摸觸就不是了!覆豢笆苡谩共荒茏魇苡玫。

  巳五、結(jié)

  當(dāng)知如是十二種想,親近修習(xí)多修習(xí)故;隨其所應(yīng)便能引發(fā)五種神通,及能引發(fā)不共異生如其所應(yīng)諸圣功德。

  這是第五科「結(jié)」!府(dāng)知如是十二種想」,當(dāng)知前面所說的十二種想!赣H近修習(xí)多修習(xí)故;隨其所應(yīng)便能引發(fā)五種神通」,「及能引發(fā)不共異生如其所應(yīng)諸圣神通」,還能引發(fā)出來不共于凡夫「如其所應(yīng)」的諸圣功德;那就是后面說的這個「變事通」,乃至到「四無礙解」。

  寅五、生差別(分三科) 卯一、四靜慮(分四科) 辰一、初靜慮攝

  復(fù)次此中于初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xí)已,隨其所應(yīng)當(dāng)生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眾同分中。

  這第五科「生差別」。前面說的五神通說完了,這是第四科;現(xiàn)在是第五科「生差別」分三科,第一科是「四靜慮」分四科,第一科「初靜慮攝」。

  「復(fù)次此中于初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xí)已」,「此中」前面這一大段文說到的四禪八定,說的這些事情,先說初靜慮!赶轮猩掀飞菩蘖(xí)已」,這個人是在人間的人,他修這個色界的初靜慮有三種差別;有下品的修行、有中品、上品的修行,這三種修行你若能夠修習(xí)成功了。「隨其所應(yīng)當(dāng)生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眾同分中」,你人間的壽命結(jié)束了,就隨你原來的下中上品的修行就會生到、應(yīng)當(dāng)生到「梵眾天」,你下品的初靜慮你就生到梵眾天去;那么這就類似一般的民眾這樣的情形。若中品修行就是「梵輔天」,就是他的境界高一點可以幫助大梵天王做事的人。你若是上品修行的初靜慮就是「大梵天」了,就是高過了梵眾天和梵輔天。「眾同分中」,眾同的生命體里面;他那樣的色受想行識,你也是那樣的色受想行識,「眾同分中」。

  辰二、第二靜慮攝

  于第二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xí)已,隨其所應(yīng)當(dāng)生少光天、無量光天、光凈天眾同分中。

  「于第二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xí)已」,這是第二靜慮。第二靜慮下中上品的「善修習(xí)已」,「隨其所應(yīng)當(dāng)生少光天」,下品的修行生到「少光天」;中品的修行生到「無量光天」;上品的修行就生到「光凈天眾同分中」,是這樣子。

  辰三、第三靜慮攝

  于第三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xí)已,隨其所應(yīng)當(dāng)生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眾同分中。

  第三科「第三靜慮攝」!赣诘谌o慮中」也是「下中上品的善修習(xí)已」,「隨其所應(yīng)當(dāng)生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眾同分中」,是這樣子。

  辰四、第四靜慮攝(分二科) 巳一、三天處

  于第四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xí)已,隨其所應(yīng)當(dāng)生無云天、福生天、廣果天眾同分中。

  這下面「第四靜慮攝」分二科,第一科是「三天處」。「于第四靜慮下中上品善修習(xí)已,隨其所應(yīng)當(dāng)生無云天、福生天、廣果天」,這是四禪的凡夫天這個「眾同分中」。那個「無想天」就在「廣果天」里面。這「三天處」是凡夫天。

  巳二、五凈居

  若不還者,以無漏第四靜慮間雜熏修有漏第四靜慮;即于此中下品中品上品上勝品上極品善修習(xí)已,隨其所應(yīng)當(dāng)生五凈居天眾同分中;謂無煩、無熱、善現(xiàn)、善見、色究竟天。

  第二是五凈居天。「若不還者,以無漏第四靜慮間雜熏修有漏第四靜慮」;「若不還者」,就是他生到色界四禪去就不回到欲界來了,那這只有圣人才可以。如果你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你還是凡夫,那你終究有一天還回到欲界來的。若是佛教徒得圣道,成就了三果的圣人那他不回來了,他不回來了。「以無漏第四靜慮」,因為什么他不回來?他有無漏的無我的智慧了,他有無漏的四念處的修行了,所以他成就了無漏的第四靜慮的時候,這時候還是在人間!搁g雜熏修有漏第四靜慮」,譬如說這一個鐘頭他修的是無漏的第四靜慮,修四念處;在第四靜慮里面修四念處,就把這個第四靜慮變成無漏的了;但是過了一個鐘頭以后他又修有漏的四靜慮,他就不修四念處觀了,只是按照一般的這個四靜慮這么修。那么修這個有漏的四靜慮修了一個鐘頭,假設(shè)修了一小時,過了這一個鐘頭以后又修無漏的四靜慮了,這叫做「間雜熏修」。就是有漏無漏,無漏又有漏,有漏又無漏就是間雜的熏修,這樣子用無漏來熏習(xí)這有漏的第四靜慮。

  「即于此中下品中品上品上勝品上極品」的差別,你這樣間雜的熏修,你的成就就有下品的、中品的、上品的、上勝品、上極品的差別,這樣是一共是有五品!干菩蘖(xí)已」,你能這樣子修習(xí)了以后,「隨其所應(yīng)當(dāng)生五凈居天」,就生到那個第四禪里面那個「五凈居天」,因為這是圣人他有四念處,所以他心比凡夫天清凈,沒有愛見慢。凡夫的四靜慮、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乃至到非非想天都有愛、有見、有慢;他們愛著所成就的禪定,「見」還有我見,有高慢心,凡夫。這圣人就把這個都滅除了;若完全滅除你是阿羅漢了,還有剩余的呢、那你就是三果圣人,這樣子。所以這個「凈居天」,圣人修這個禪的清凈,就是能滅除出去愛見慢,所以叫清凈。

  這五種都是清凈的「眾同分中」,就是這下面「謂無煩天」;無煩天有很多的三果圣人,他們都是眾同分!笩o熱天、善現(xiàn)天、善見天、色究竟天」,都是他們有共同的無漏的境界,但是沒有完全清凈。

  《披尋記》一○八六頁:

  間雜熏修有漏第四靜慮等者;三摩呬多地說;長時相續(xù)入諸靜慮,有漏無漏更相間雜,乃至有漏無間無漏現(xiàn)前,無漏無間還入有漏,當(dāng)知齊此熏修成就,乃至廣說。若有余取而命終者,由此因緣便入凈居。(陵本十二卷四頁)此中唯說第四靜慮是其差別,余應(yīng)準(zhǔn)知。

  「間雜熏修有漏第四靜慮等者,〈三摩呬多地〉說;長時相續(xù)入諸靜慮」,不是短時間;長時相續(xù)的。我們凡夫,如果沒有什么事情就愿意出去跑跑,也可能這樣子,我到紐約走一走、或者是到什么地方。圣人就不是了,圣人很忙,他很忙!他干什么呢?「長時相續(xù)入諸靜慮」,相續(xù)的「入諸靜慮」!赣新o漏更相間雜」,有漏的靜慮和無漏的靜慮,就是有的時候入有漏的靜慮,有的時候入無漏的靜慮,相續(xù)的這樣子「更相間雜」的!改酥劣新o間無漏現(xiàn)前」,有漏的四靜慮,「無間」中間沒有其他的間隔,又入于無漏的四靜慮了,無漏的靜慮又現(xiàn)前了!笩o漏無間還入有漏」,他就這樣修行,無漏還入有漏。「當(dāng)知齊此熏修成就」,我們知道這個三果圣人,這樣修行熏修成就了,「乃至廣說」。

  「若有余取而命終者」,你常常這樣修,功不唐捐就會滅除煩惱;滅除了初禪的煩惱、二禪的煩惱、三禪的煩惱、第四禪的煩惱,就是剛才說的愛見慢煩惱。「若有余取而命終者」,用功修行滅除了很多的煩惱,但是還有剩余的煩惱。「余取」,「取」就是煩惱,剩余的煩惱還是不清凈,不是究竟的清凈。這個時候,修到這個程度的時候壽命到了、死了!赣纱艘蚓壉闳雰艟印,你不是四果阿羅漢,所以你還有剩余的煩惱,你還要受生死的;但不是在欲界,是在第四禪里面。所以知道第四禪這樣的修行人,他也不到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也不在凡夫的第四禪里面;是專有一個地方、是五凈居天,那些三果圣人在那個地方住,(陵本十二卷四頁)可以去讀一讀。

  「此中唯說第四靜慮是其差別,余應(yīng)準(zhǔn)知」,這地方單說第四靜慮。如果你不這樣修的話,那你這三果圣人可能先生到初禪天,也可能在初禪里努力修行一下子得阿羅漢果了。你若不努力修行,那你有可能由初禪壽命到了、死了,生到二禪,二禪生到三禪,三禪生到四禪,四禪生到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乃至非非想天,也可能這樣子;也可能不這樣子。就是隨個人的精進、不精進就有差別了。

  卯二、四無色(分二科) 辰一、標(biāo)生處

  若于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下中上品善修習(xí)已,當(dāng)生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隨行天眾同分中。

  前面是說「四靜慮」,下面說「四無色」!溉粲诳仗、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下中上品」,這也是一樣,也都有下品中品上品的「善修習(xí)已」!府(dāng)生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隨行天眾同分中」,這個「隨行」也有意思的。這是「標(biāo)生處」,下面第二科「明住別」。

  辰二、明住別

  由彼諸天,無有形色,是故亦無處所差別。

  「由彼」無色界的眾生沒有色;他們的生命體里面只是受想行識,沒有地水火風(fēng),所以他們也沒有處所的差別,也沒有依報處所的差別;沒有色嘛!沒有這個差別可得了。

  《披尋記》一○八六頁:

  隨行天眾同分中者;有色有情中有趣生有形色別,往至生處便被拘礙。無色不爾,無有形色亦無生處名隨行天,唯隨業(yè)行為生因故。

  「隨行天眾同分中者:有色有情中有趣生」,欲界是有色、色界也有色,他們?nèi)羲赖袅说臅r候,前一個這個生命結(jié)束了一剎那間這個中有就出現(xiàn)了,由中有到受果報的地方去投生去所以叫「中有趣生」!赣行紊珓e」,他的身體有形相的差別;人與人也不完全相同,人與鬼神與畜生也都不一樣,人和天也不同!竿辽帯,不同的果報的中陰到了投生的地方去。「便被拘礙」,到那個地方這個中有就不動了,就是被那個地方拘住了,拘住了就是受生了;不管是那一個,升天是這樣子、到地獄也是這樣子。「無色不爾」,成就了無色界的四空定的人不是這樣子;他是怎么樣呢?「無有形色」,他沒有這個地水火風(fēng)組成生命體的形色,沒有這個。「亦無生處」,也沒有到另一個地方去生去,也不是的。「名隨行天」這就叫作隨行天。怎么叫作「隨行天」呢?「唯隨業(yè)行為生因故」,就隨他修的無色界的那個定業(yè),那個不動業(yè)去活動,這個業(yè)就是他的「生因」。

  那這種修行人,那當(dāng)然多數(shù)是在深山里面修行的;在深山里修行死了就在那里,那無色界天的人就在那里他也不到別的地方去的,沒有地方好去呀!就是這樣子。他是沒有中陰身的,他也沒有依報的差別,所以叫作「隨行天眾同分中」,你是空無邊處天就是他們的眾同分中,乃至非非想天在他的眾同分中。

  然住所作,有其差別。

  《披尋記》一○八六頁:

  然住所作有其差別者;于彼彼定具足安住,是名為住。于其住中緣自他蘊多有所作,名住所作。由是為因生有差別。

  「然住所作有其差別者:于彼彼定具足安住,是名為住」,「然住所作」這個「住」什么意思呢?就是「于彼定具足安住」;你空無邊處定具足安住、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非想處定也是具足安住,是名叫作「住」!赣谄渥≈芯壸运N多有所作」,他在禪定里面他能觀察自己的這個蘊,他自己只有受想行識蘊;他也能觀察其他的眾同分的受想行識蘊,「自他蘊」!付嘤兴鳌,就是有這樣的功能,「名住所作」!赣墒菫橐蛏胁顒e」,這樣子彼此也是有差別,他的受想行識和識無邊處天也不同,識無邊處天和無所有處天也不同,和非非想處天彼此都有差別。

  卯三、無想天

  于無想定善修習(xí)已,當(dāng)生無想有情天眾同分中。

  這是第三科「無想天」!笩o想定善修習(xí)已」你成功了,「當(dāng)生無想有情天眾同分中」,那就是到色界第四禪里面去,到廣果天里面去了。這里邊也有差別;你若在人間,人的果報這個色受想行識,你成就了無想定的時候有出入定的差別;我也可以坐七天,我可以入定三天,隨你的意思,有出定有入定,就是這樣子境界。若生到無想天,不是;初開始生到無想天還是有想,等到入定以后就沒有想了,入定以后再不出定了,經(jīng)過五百大劫,無想天的人的壽命一共是五百大劫,最后就出定,出定就死了,就死掉了;這和人間不同。就是「于無想定善修習(xí)已,當(dāng)生無想天有情眾同分中」,這個「善」當(dāng)作「能」字講,能修習(xí)已。也有一個「成功了」叫作「善修習(xí)」,你修行得很好成功了;如果沒成功,不能稱為「善修習(xí)」。

  寅六、離欲者相(分三科) 卯一、征

  復(fù)次此中,云何應(yīng)知離欲者相?

  這個「往世間道」的「廣分別」里邊一共就是分六科,現(xiàn)在是第六科「離欲者相」。就是你能離欲了,得到了色界定,你成就了色界定,成就了無色界定都是離欲的人。離欲的人有什么相貌呢?這說出來。分三科,第一科是征。

  「復(fù)次此中,云何應(yīng)知離欲者相?」怎么樣才知道這個人是離欲了呢?他有什么相貌表現(xiàn)出來呢?當(dāng)然這是按真實的說的,不是偽裝的,應(yīng)該是這樣說。

  這是「征」,下面第二科解釋。

  卯二、釋(分三科) 辰一、身業(yè)攝

  謂離欲者;身業(yè)安住諸根無動,威儀進止無有躁擾;于一威儀能經(jīng)時久,不多驚懼,終不數(shù)數(shù)易脫威儀。

  「謂離欲者;身業(yè)安住」,這個離欲的人,他的身體是安住的;怎么叫做「安住」呢?「諸根無動」,他的眼耳鼻舌身不那么動亂,他表現(xiàn)出來的行住坐臥的「威儀進止」,或者是向前進,或者是停下來,「無有躁擾」;他這個行住坐臥的威儀不那么動亂!赣谝煌䞍x能經(jīng)時久」,他對于這一個威儀能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譬如他若坐能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他若立在那里也能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這個行住坐臥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

  那個,從中國大陸來的一位海…法師,他在一個廟上做住持,這時候有個喇嘛來掛單,來掛單他就給他一個地方一個床鋪,但是他就在旁邊在那寫字,他就看這個喇嘛有沒有修行;那怎么看呢?這個喇嘛,這個床擺好了要休息,他就臥下來以后再也不動了,他就是右協(xié)而臥,臥那兒以后永久也不動,那就是有修行;不是說一定坐在那里有修行,不是。他就臥在那里,若有修行,還是和那無修行的人不同;我們啊…像烙餅似的,翻過來、掉過去的。說那個人,他那一個威儀「能經(jīng)時久」,就是心靜;那么心靜、身也靜,是那么意思。

  「不多驚懼」,成就了色界定、無色界定的人;但是他現(xiàn)在還是在人間,在人間的時候他沒有很多的恐怖。「終不數(shù)數(shù)易脫威儀」,他不會…忽然間坐在那里,忽然間又起來跑了,不會的,不會這樣子很容易變動的;這個「易脫」就是變動的意思。

  辰二、語業(yè)攝

  言詞柔軟,言詞寂靜,不樂喧雜,不樂眾集,言語安詳。

  前面這是說身業(yè),現(xiàn)在第二科說語業(yè)!秆栽~柔軟」,他說出來的話就是柔軟,不是強暴的話,不說那種話!秆栽~寂靜」,他說出來的話,雖然是說出來的語言有所表示,但是還是有寂靜的氣氛的,在那語言里邊!覆粯沸s」,他不歡喜大聲吵、喧鬧,不歡喜這樣子!覆粯繁娂,不歡喜到大眾集會的地方去,什么原因呢?這種有修行的人,他就是孤獨、高慢心強。如果不是佛教徒,佛教徒是例外的;這些大眾集會的人…他的眼睛里面對世界上…完全不值一個錢的。這種成就了色界定無色界定的人,不是佛教徒,他對世間完全是看不起的,所以「不樂眾集」;如果是佛教徒那是另當(dāng)別論!秆哉Z安詳」,他說出來的話,說話的時候非常自在。

  辰三、意業(yè)攝(分二科) 巳一、五識相應(yīng)相

  眼見色已唯覺了色,不因覺了而起色貪;如是耳聞聲已鼻嗅香已舌嘗味已身覺觸已,唯覺了聲乃至其觸;不因覺了而起聲貪乃至觸貪。

  這底下是「意業(yè)攝」分二科,第一科「五識相應(yīng)攝」。

  他「眼見色已」,「唯覺了色」,唯看見這個色是青黃赤白!覆灰蛴X了而起色貪」,不會因為看見這個人很美生了愛著心,不會有這種意思;沒有可愛的事情!溉缡嵌劼曇、鼻嗅香已、舌嘗味已、身覺觸已,唯覺了聲乃至其觸;不因覺了而起聲貪乃至觸貪」,不會生貪心的,他不會。

  《披尋記》一○八六頁:

  于一威儀能經(jīng)時久等者;此顯結(jié)跏趺坐能經(jīng)久時不速疲倦,故不數(shù)數(shù)易脫威儀。又閑居時,或于塵霧或昏夜分,見大云氣聞?wù)鹄滓艋蚍瓯⒂,獅子虎豹,或遭兇猾竊劫抄虜,或遇非人來相擾逼,便生驚怖身毛為豎,如〈思所成地〉說。(陵本十八卷八頁)。如是驚怖,當(dāng)知未斷妄分別貪為因緣生,若已離欲無如是事,是故說言不多驚懼。

  「于一威儀能經(jīng)時久等者;此顯結(jié)跏趺坐能經(jīng)久時不速疲倦」,不會很快地就疲倦了,「故不數(shù)數(shù)的易脫威儀」!赣珠e居」的時候,「或于塵霧或昏夜分,見大云氣聞?wù)鹄滓簟梗犇莻震動打雷的音聲,「或逢雹雨」的時候,或逢見了「獅子虎豹,或遭兇猾」,這個兇惡擾亂的境界,這個「猾」也是一個獸,現(xiàn)在這里不應(yīng)該是獸!父`劫抄虜」,就是這個強盜來偷東西這些事情!富蛴龇侨藖硐鄶_逼」擾亂你、逼迫你,「便生驚怖身毛為豎」,身體的寒毛都豎起來。如〈思所成地〉說的!溉缡求@怖,當(dāng)知未斷妄分別貪為因緣生」;為什么見到這些事情心里面會有驚怖呢?應(yīng)該知道就是沒有斷這個「妄分別貪」的關(guān)系,就是對這個欲有貪著,你有這個欲的話你就有這些恐怖,「妄分別」、虛妄分別,「妄分別貪為因緣生」!溉粢央x欲無如是事」,若已經(jīng)離欲了,得到色界定、無色界定的人,就沒有這些恐怖的事情;也是有恐怖,但是輕微;「是故說言不多驚懼」。

  什么時候才能夠完全無怖?一定斷除「我」;「無我」的時候。無我的時候能入于第一義諦,能入于第一義諦這一切都無恐怖,當(dāng)然阿羅漢……《大毗婆沙論》上說,大阿羅漢還有一點怖,但是很輕微時間很短,這樣子。

  巳二、意識相應(yīng)相

  能無所畏覺慧幽深,輕安廣大身心隱密,無有貪婪無有憤發(fā),能有堪忍;不為種種欲尋思等諸惡尋思擾亂其心。

  這是第二科「意識相應(yīng)相」!改軣o所畏」,能夠無所畏懼。「覺慧幽深」,他的智慧比那個沒得定的人深奧!篙p安廣大」他有廣大的輕安樂!干硇碾[密」,他的身、他的心有你看不到的境界;表面上是一回事,他內(nèi)心的境界,這個身體本身的境界,你不完全能看明白的。「無有貪婪、無有憤發(fā)」,沒有「貪婪」,「婪」也是「貪」,我去查那個辭典上,這個「婪」有貪食,飲食的「食」,貪食也叫做「婪」;貪婪。而這個人他沒有這個事情,沒有這個貪!笩o有憤發(fā)」沒有說心里面恨誰,就恨得發(fā)動了,不會有這個;一個貪,一個瞋。

  「能有堪忍」就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如意的事情,他心里面都不動。我們多數(shù)都是有如意的事情心里面歡喜,不如意的事情心里面就憤怒了;這個修行人、這個禪師不是的,如意、不如意他心里都不動,如如不動。我們雖然沒得定,也應(yīng)該這樣學(xué)習(xí),不要因為有一點事就憤怒,有一點事就歡喜,不應(yīng)該這樣子!覆粸榉N種欲尋思等諸惡尋思擾亂其心」,前面那個貪是一般性的貪,這個地方特別說出來那個欲尋思的貪。這個修行人不會有種種的欲尋思等諸惡尋思;欲尋思、恚尋思、害尋思,不會為這些尋思「擾亂其心」的。

  卯三、結(jié)

  如是等類,當(dāng)知名為離欲者相。

  離欲的人是這樣的相貌的。

  《披尋記》一○八七頁:

  能無所畏等者:〈菩薩地〉說有五怖畏:謂不活喪、惡名畏、死畏、惡趣畏、處眾怯畏,今說離欲能無所畏,隨應(yīng)當(dāng)知。然非除斷,由依世間道而離欲故!慈涠嗟亍嫡f:證得清凈第四靜慮者,凡有所為審諦圓滿,無諸放逸,于一切義無不了知,其性捷利。又說八經(jīng)九經(jīng)以為喻者:由堅致故,顯蚊虻等不能侵損。首足皆覆者,若有二失,容可侵損:謂衣薄故,有露處故;今此顯示二失俱無。此定亦爾,其心清凈鮮白周遍,一切散動所不能侵,堪忍寒暑乃至他所呵叱惡言,及內(nèi)身中種種苦受。(陵本十二卷十七頁)此說覺慧幽深身心隱密義應(yīng)準(zhǔn)釋。

  「能無所畏等者:菩薩地說有五怖畏」有五種怖畏,就是那個初地菩薩,沒有這五種怖畏!覆换钗贰共荒芑钕氯チ耍ρ!我沒飯吃了心里害怕,他沒有這回事,沒有這個恐怖!笎好贰拐f是別人破壞他的名譽,他要去找律師去告他,沒有這回事情,他沒有這個惡名畏;你怎么樣說他壞話,他不在乎!杆牢贰挂矝]有死的怖畏!笎喝の贰挂矝]有說死了以后要到三惡道去,這個初地菩薩沒有這件事!柑幈娗游贰乖诖蟊姷耐挛,這個初地菩薩也沒有這個恐怖!附裾f離欲能無所畏」,現(xiàn)在說得色界定、得無色界定,這兩種人能夠離欲了,他無所畏「隨應(yīng)當(dāng)知」,也應(yīng)該和這個相似;當(dāng)然得了定的人他死了也決定不會到三惡道去,他也沒有這個生活的恐怖,沒有飯吃無所謂,他一入定了沒有事了,他不在乎這些事情。「然非除斷」,這些人還是凡夫,他并不是究竟的斷除這些怖畏!赣梢朗篱g道而離欲故」,他們修行的禪定是世間道修行的,就是一個粗、一個凈,是這樣修行的方法。

  「三摩呬多地說:證得清凈第四靜慮」的人,「凡有所為審諦圓滿」,得到第四靜慮的人,他若做什么事情都是很「審諦」、很認(rèn)真的,事情做得很圓滿的。「無諸放逸」,他心里面不會跑到五欲里放逸,沒有這回事情!赣谝磺辛x無不了知」,這種人他有高深的禪定,他那個心非常細致,他對于世間上一切義,他若想學(xué)習(xí)很容易都知道的。「其性捷利」,他的心非常的利,他表現(xiàn)出來的很緩慢,但內(nèi)心很利。

  「又說八經(jīng)九經(jīng)以為喻者」,在前面說到「八經(jīng)九經(jīng)」這是譬喻,這個「八經(jīng)九經(jīng)」是什么呢?前面我們講過了;這個紡織廠,這個棉花紡成紗,由紗織成布,這個經(jīng)就是那個紗,就是八條紗織成的這個布,或者是九條紗織成的這個布,用這個布做成衣服,就這個譬喻!赣蓤灾鹿省,這個「八經(jīng)九經(jīng)」這表示什么呢?表示你那個織成的布,它堅固細致而厚,是這樣的意思。「顯蚊虻等不能侵損」,你穿的衣服,那個布是厚,那個蚊虻不能咬,因為厚;你若穿這個衣服這個布特別薄,蚊子的嘴還可以伸進去能咬你,就是這個意思!覆荒芮謸p」。「首足皆覆者」,你用這個布把你的頭,把你的腳都能包住了,不能露出來!溉粲卸菘汕謸p」,如果你穿的衣服這個布特別薄,或者是露出來,那一部份身體露出來了!溉菘汕謸p」,有可能這個蚊虻來侵犯你,有可能這樣子。「謂衣薄故,有露處故」有這兩種過失!附翊孙@示二失俱無」,這上面說「八經(jīng)九經(jīng)等」,顯示這兩種過失都沒有。

  「此定亦爾」,這是說的比喻,現(xiàn)在你若是成就了色界天第四靜慮的話呢,也是這樣子;什么呢?「其心清凈鮮白周遍一切」,他的心「清凈鮮白」,「鮮白」其性是善不是惡,特別良好,心里清凈良好!钢鼙橐磺小,「散動所不能侵」這個心的清凈鮮白遍一切時、一切處,心都是清凈鮮白的,一切的散動所不能侵犯你;外邊都是散動的境界,但是你不可以污染他,你不能影響他的!缚叭毯睢梗@個「寒暑」,就是二禪天,你成就了第二靜慮的時候就沒有這種苦受,超越這個苦受,F(xiàn)在是得到第四靜慮了,或者是有寒,或者是熱,他能忍得住,他不感覺苦。

  「乃至他所呵叱惡言」,乃至到人與人之間這些事情,被人呵斥他「你這個事怎么怎么不對」,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就是來考驗考驗?zāi);你實在沒有這件事,但是他要考驗?zāi),就是無理的、非理相加,看你怎么反應(yīng),就是這樣。呵斥、惡言!讣皟(nèi)身中種種苦受」,你內(nèi)身里面,或者四大不調(diào)。即使是阿羅漢,有神通的阿羅漢還有;這些事情他心里都能忍受,他不在乎。成就了第四靜慮的人是這樣子。(陵本十二卷十七頁)說的。

  「此說覺慧幽深身心隱密義應(yīng)準(zhǔn)釋」,就準(zhǔn)照前面這一段文來解釋;什么叫做「身心隱密」呢?什么叫做「覺慧幽深」呢?應(yīng)該這樣解釋。

  我們把這個往世間道這一段文解釋完了,下面第三十四卷就是出世間道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