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xué)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53集
六祖壇經(jīng)講記(53)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續(xù)不斷,名為系縛;于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續(xù)不斷,名為系縛;】過了就好,不要一直在想。若是你〔思前境〕,就是一直在想那件事情,想之前你對我怎樣,夫妻吵架常常說你以前如何!踩羟澳罱衲詈竽,念念相續(xù)不斷,名為系縛;〕若你一直想一直想,就越想越氣,對你有什么好處?為什么要對某個人一直懷恨或排斥呢?這樣最直接的就是傷到你自己。當(dāng)想別人對你不好,第一個倒楣的就是自己。你要透過練習(xí),假設(shè)沒有這么強的正念,會常常被自己的念頭帶得團團轉(zhuǎn),所以為什么常常有很多人會失去理智。這樣的話,你就被念頭所綁,這個心本來是一種作用,結(jié)果反而被它綁,就像你買一只菜刀,每次都切到自己,你買一條繩子要來綁你家的牛,結(jié)果卻把自己綁了。
【于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過了就過了,不要抓著不放,不要被你的念頭所綁,這樣你就能夠體悟到什么叫〔無住〕。從這里好好地去體悟,漸漸能夠有機會契入你生命的本質(zhì),去了解你的佛性。
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于相,即法體清凈,此是以無相為體。
[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這一段跟前面的解釋幾乎是一樣的。[能離于相,即法體清凈,此是以無相為體。]我們一天到晚被事相所綁,比如說「你有什么心事?」我們?nèi)羰悄軌驈氐椎夭蝗?zhí)著它,[即法體清凈]。一切現(xiàn)象統(tǒng)稱就是諸法,諸法的本體是空、是清凈,F(xiàn)在不只是你的本體是清凈,這個盆栽的本體也是清凈,它是因緣所形成,我們也是因緣所形成。為什么說「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就是生命的本質(zhì)是一樣的。我們中國古人談「天人合一」的概念,就是「萬物本來與我一體」。因為所有的現(xiàn)象一定是透過因緣條件的形成,不是單一的因素,小到這只筆,大到這幢房子,都不是單一的因緣,并不是說這個條件里面再藏一個主體,或藏一個人。這個概念是一般人沒有辦法突破的,大家總以為在我里面藏著一個「我」,也就是在「我」里面藏一個主體。「本體」這個概念是個哲學(xué)的名詞,用佛法來說就是「空性」。你用自性的角度,你常常會把這個「自」當(dāng)成會有一個自己。最恰當(dāng)最容易讓你理解的是「性空」,但千萬不可以解釋成沒有,是叫你不執(zhí)著你自己,并不是叫你否認(rèn)你自己。這不光是一種理論,而是要拿來應(yīng)用。所謂理論就是說:「我知道所有的現(xiàn)象都是緣起的,并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體!惯@叫你知道,但你沒有真懂,你還是執(zhí)著的,這樣沒有用,所以這個理論對你來講并沒有很大的作用。你要透過不斷的生活體悟,才能夠真正懂。
譬如,你不執(zhí)著,憑什么不執(zhí)著?憑你遇到事情的表現(xiàn),才可以說你不執(zhí)著,你如果沒有展現(xiàn)出來,你那個不執(zhí)著就只是口頭禪或知識,是沒有意義的。很多人常常是把人跟事拆開的,人事人事,人跟事完全不可以拆開。為什么?我們說一個人做人很成功,憑他做過什么事,一定要談他的事跡,否則你呈現(xiàn)不出他的成功。你要好好修行,不是叫你不要做事,你要透過做事才能夠成就你這個人。你要修行,成佛就是一個人格圓滿的人叫佛,所以古代的禪師哪一個沒有在做事?他們也是從早上做到晚,像百丈禪師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有的人修的是懶惰功,從早坐到晚:「事情你們?nèi)プ?我坐到開悟就好了。」簡單這么講,這樣修都是有障礙的,是不徹底的,沒有辦法真正展現(xiàn)生命。所以,有的在家人說:「在家很忙,不如我來出家!」哪知道出家了之后更忙。在家的時候早上八點上班,出家了之后早上四點。在家的時候下午五點下班,出家?guī)c下班?但我們一般人掉入一個陷阱,他說:「你看你看,出家比在家更忙!顾劦氖乾F(xiàn)象,他講這句話的意思是暗示出家人沒有修,事實上是不對的。不忙就有修嗎?那懶惰的人修得豈不是很好?所以不能夠只看到現(xiàn)象,修行人有沒有修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樣子跟你差不多,但他的內(nèi)心跟你不一樣。我們常說會不會累,不是說你上班時間多人家半個小時,就說是累,根本不是這個意思。累不累,原則上就是一種內(nèi)心的狀態(tài),當(dāng)你內(nèi)心覺得累就是累了,當(dāng)你煩惱多掛礙多障礙多,當(dāng)然累啊!你要從這里去體會到:「我雖然在現(xiàn)象界,這個相要離,只是說我在現(xiàn)象界中不執(zhí)著這個現(xiàn)象,我的心中可以保持常清常凈。」這個叫做〔無相〕。你要從這邊好好地去體會,去突破。
但是一般人明白這個道理,卻不見得能這樣做,因為我們內(nèi)心有惰性,無論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都是很大的障礙。你有惰性,你就不會有成就,所以要精進!修行不是只有談一個虛無飄渺的概念,他一定要藉事相來呈現(xiàn)。當(dāng)我們談到「空」的時候,「空」一定建立在「有」,你要透過你的展現(xiàn)真正去悟到那個智慧,這就叫「中」。儒家講中庸,佛家講中道,不偏不倚就謂之中,那個中不是中間,那個中就是恰到好處,就是該做就做,該休息就休息。這個概念簡單到一般人都懂,但做起來就不懂了。
善知識!于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于自念上常離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xué)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jīng),所以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于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课覀兂3选簿场掣赶唷惯B在一起用。比如說「我遇到境界」,感覺上是你遇到現(xiàn)象,但它們事實上是有點差別的,比如說「相」就是這個茶杯,〔境〕就是:「我對這個茶杯產(chǎn)生的各種不同的看法,我可能對它產(chǎn)生執(zhí)著、誤解或偏見,它常常會烙印在我的內(nèi)心里!刮覀兂3Vv心境,〔境〕比較偏向于內(nèi),我們常講:「遇到境界就被境界轉(zhuǎn)!惯@個境是內(nèi)還是外?我們的文字真的是很妙,它有時候可以通用,有時候又要加以區(qū)隔、分析。好比,遇到境界,這個〔境〕是指外面;被境界轉(zhuǎn),這個〔境〕就是指里面。我們這里探討的這個〔境〕就是:「我遇到任何現(xiàn)象任何事情,產(chǎn)生的看法會烙印在我內(nèi)心,它就會影響我內(nèi)心。」比如:「我看到這個人做事情很散漫,我看了很生氣!惯@個就是影響你的心,你的心染這個境,〔染〕的意思就是執(zhí)著。這里講的〔心不染〕,但你〔染〕這個境,你就很生氣。你只要一染,你的內(nèi)心就會起情緒的變化。你只要不染,你的心就會清凈。我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染,所以一天到晚,反正就是喜怒哀樂,叫你歇一下,你也不甘愿,你的心就是這種狀態(tài)。我們有看到現(xiàn)象,但是任何的現(xiàn)象,你分析到最后,就是空,所以原則上它的本體你看不到,但現(xiàn)象你看得到。我們要好好地過你的人生,好好地運用你的生命,要怎么樣好好過人生?就看你如何用「中」,不然你的人生一定過得相當(dāng)不好,不是太執(zhí)著「有」,就是放任什么事情都不管。如果「我很害怕我的心起」,這是不對的,心就是可以用,但你在用的時候,就是不要去沾染,否則你內(nèi)心的清凈就會消失,你自己的情緒就會生起。你一沾〔染〕,就叫有念,有妄念,有雜念;不沾染,就叫〔無念〕。
【于自念上常離諸境,不于境上生心!縖于自念上]用心。[常離諸境,]不執(zhí)。[不于境上生心。]不要胡思亂想。心一定會起,所以你要用心做好任何一件大大小小的事。就像我們早上起床,你要用心,否則你就會閃到腰。起床之后你要用心下床,有的人一下床突然踩空跌倒。上化妝室,你要用心刷牙,你曾經(jīng)被牙刷捅到吧?又不是只有開車、讀書或做生意你才用心,二十四小時都當(dāng)用心,你要習(xí)慣用心。但你卻偏偏習(xí)慣執(zhí)著,所以現(xiàn)在六祖大師說念頭起就讓它起,只是不要執(zhí)著。你盡心做了,做好了就好了,如果做得不夠好我們再做,不要懊惱、抱怨、后悔。我們用心做了,人家覺得不好,我們再用心做第二遍,就是一直做。為什么要一直做?誰叫你活著,不然你要做什么?就是因為活著,就要像蠟燭一樣燃燒到底。體、相、用,「體」你想破頭都沒有辦法做到,你要從「用」下手!赣谩,去做,在做當(dāng)中,有一天有機會大徹大悟,跟你過去不做想要悟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
自古以來每個人開悟的時機都不一樣,但很少人坐在蒲團上開悟的,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當(dāng)然也是有人這樣,但很少,絕大部分都是在動中開悟的。有的禪師在工作中,掘到一顆石頭,那個石頭彈起來碰到旁邊的竹子,當(dāng)下就開悟的。有的禪師騎馬,被馬摔倒在地上開悟的,或是滑倒開悟的,就是很少有什么事都不做就開悟的。讀《六祖壇經(jīng)》你會發(fā)現(xiàn)佛法很活潑,它就像一股涌泉,它不是死寂的,或是對人類沒有貢獻的東西。做完了就完了,或境界來了過了就過了,所以〔不于境上生心〕,你內(nèi)心不要一直想那件事情,不要胡思亂想。
【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xué)道者思之。】假若你什么都不要想,那就等于沒有用。我只是叫你不要胡思亂想,我沒有叫你什么都不要想。很多人一直想盡辦法讓他的念頭止息,不是這樣修的,也不可以這樣修。譬如你在念佛,你每一句話都是活活潑潑,每個念頭也都清清楚楚,因為每一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它都在作用,念到最后讓你的內(nèi)心清凈。大家常常說「沒有念才是清凈。」其實念念沒有障礙才是真正的清凈,沒有障礙會產(chǎn)生大用,就像鏡子一樣,沒有任何灰塵,照得清清楚楚。我們的心為什么沒有體會到諸佛菩薩?沒有辦法感應(yīng)道交?因為你的心不夠凈。縱使經(jīng)里跟你講,只要念一句佛,佛光自然就普照,因為阿彌陀佛叫無量光。「我已經(jīng)念了幾輩子了,怎么沒有感覺到光?」因為你的心不夠清凈。比如千江有水千江映,怎么映?就是月嘛!所以說千江有水千江月,雖然每一條水面中的月亮并不是真實的,但是它卻可以照映得很清楚。所以不是叫你不要起念頭,如果你念頭不起,不是跟死人一樣嗎?這樣就跟一個人死了之后,〔別處受生〕,就是繼續(xù)投胎輪回,想要修行的人應(yīng)該好好去思考。
談到〔思之〕,你生命當(dāng)中有很多的問題,你常常缺乏深入的思維,所以你常常找不出答案。你要檢測你的思想正不正確原則上不難,比如說你的想法是正確的,但你不快樂,這就有問題。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想法正確的,他不應(yīng)該不快樂,你不快樂,就要回頭去檢測你這個想法對嗎?你不關(guān)心別人,你會快樂嗎?你會說:「我很快樂啊,這樣才省得麻煩!鼓呛,以后別人也不會關(guān)心你。佛法里常講布施,但很多人很吝嗇,你能怪他嗎?他認(rèn)為「錢是我辛辛苦苦賺的,我捐一萬塊,我的戶頭又少了一萬塊,我為什么要捐呢?」當(dāng)他的觀念不清楚的時候,他是不可能布施的,一定要讓他自己去思維,直接去思考這個問題,他才有辦法改變。
如何思維?什么叫富有?他對富有的定義不清楚,他認(rèn)為錢比別人多是富有,事實上一個內(nèi)心充滿愛的人最富有。他要能夠這樣地認(rèn)知,吝嗇的心才能夠破除掉,不然不可能。很多人都說現(xiàn)在好好地賺錢,縱使你要出家也要先存一筆錢。為什么大家會有這種想法呢?因為大家在擔(dān)心未來的變化,未來會怎么變,我們不知道,因為它是無常,所以每個人都很恐懼,以為有錢就可以安定。這是觀念的問題,你要去思考說「這樣會快樂嗎?」你人生有很多疑惑,你都要去思維。無論你是聽法師上課,還是一般老師上課,還是去買書,看了之后你有疑惑,你就要思考,你就要問,不然以后它會成為你的障礙。思考可以解除你的疑惑,所以你要思考,我們學(xué)佛要聞思修,這個〔思〕很重要。
【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jīng),所以立無念為宗。】如果你不懂,那是你的事情。不懂還去告訴人家,你不是一盲引眾盲,共同入火坑嗎?你還以為是在弘法利生,這種作為才是真正的誹謗佛法。誰誹謗孔老夫子?一定是讀書人。誰誹謗釋迦牟尼佛?一定是我們出家人。外行就沒有話說。學(xué)佛剛開始要學(xué)智慧,再來要學(xué)慈悲;智慧的經(jīng)典一定要先學(xué),無論你修什么宗,是南傳還是北傳,顯教還是密教,《般若經(jīng)》一定要先讀,否則你常常會迷信,你學(xué)下去都會出問題,因為觀念不通。比如說學(xué)禪的,不是一天到晚坐在那邊,就是一天到晚口頭禪。學(xué)凈土不是說你一天到晚只會念佛,卻不持戒,這樣你不可能往生凈土。念佛一定要持戒,這樣你才會往生極樂世界。持戒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再加上念佛,不是只有念佛。
- 上一篇: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52集
- 下一篇: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54集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簡介
- 心靈語錄
- 心靈語錄 修行篇
- 心靈語錄 處世篇
- 心靈語錄 心靈篇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后記:六祖之后的禪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付囑品第十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護法品第九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頓漸品第八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機緣品第七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懺悔品第六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坐禪品第五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定慧品第四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決疑品第三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般若品第二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自序品第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導(dǎo)言
- 星云大師壇經(jīng)講話精華錄
- 六祖壇經(jīng)錄要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