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念往生成正覺,不在世間論短長!

  第二個,你有發(fā)愿以后開始持名:

  頌二:

  一句彌陀法中王,無邊妙義廣含藏。

  十念往生成正覺,不在世間論短長。

  ──佛說《阿彌陀經》導讀竟──

  我現在正式的發(fā)愿求生凈土,我應該怎么做呢?

  你要有一個方便,你既然要跟彌陀感應道交,最好的就是佛號,它是你所有法門當中的王,你心中要有這樣的心里建設。為什么呢?

  因為這句佛號,是無邊妙義,它是無量光、無量壽,整個依報莊嚴都在里面,所以我們臨命終只要保持十念,就能夠往生,乃至于成就等覺菩薩,事實上是不在人世間去論高下。

  修凈土的人,他生命的重點是來生,我們可以這樣講,修凈土的人他的生命是活在未來,他不活在現在,他的生命是期待他的果報出現。

  那果報是什么?就是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現前,所以他把這個世間看得很淡。

  《阿彌陀經》我們這樣一路學來,我們可以分成二個重點,它告訴我們二個重點:

  第一個,你要設定你今生的目標。

  我們未來的生命只有二個選擇:第一個是在三界當中流轉,第二個是求生凈土。

  我希望我們的發(fā)愿不是沖動:誒,我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眾生。這句話聽起來令人非常感動,但是很多人忽略了業(yè)力的因素、退轉的因素。

  所以第一個就是說,你將往哪里而去?

  這個絕對不能等到臨命終的時候才來決定,不可以的,你臨命終的時候不可能。

  一個人的過去、現在、未來,過去會影響現在、未來也會影響到現在,一個人沒有未來也就失掉了現在,所以第一個你要設定你今生的目標。

  第二個,你要選擇一個適當的方法,你達到目標要有方法,你念阿彌陀佛跟念〈大悲咒〉、觀世音菩薩,從往生的角度來說,因緣是不一樣的,你選擇一個跟彌陀最直接感應道交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你沒有選對方法,你是事倍功半的。

  每一個法門有它的傳承、有它生起的因緣,阿彌陀佛發(fā)了愿以后,他這個愿你要跟它接觸,有它接觸的方法,你不遵守這個軌則,那你就是事倍功半。

  佛法講一切法因緣生,就是一切法有它活動的軌則,你掌握這個軌則,你就能夠得到這個果報;你沒有掌握這個軌則,你這個果報就不能出現,就是這樣子。

  所以選擇一個適當的方法,也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在《本經》的時候,強調二種方法:第一個持名,名號功德力;第二個,自性功德力,就是對內心的觀照調伏,自他不二。一個是真如三昧,一個是念佛三昧,這二個都有需要,一個是調伏煩惱,一個是一心歸命阿彌陀佛。

  這個傳承是從永明延壽大師以后,蓮池大師、蕅益大師一再強調的禪凈雙修的法門。

  好,我們這個課程就到這個地方,阿彌陀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