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經(jīng)常會去做不該做的事?

  為什么我們經(jīng)常會去做不該做的事?

  凈界法師

  在整部《楞嚴經(jīng)》的理論篇當中,佛陀主要是告訴我們兩個重點,就是這個菩薩:第一個我們云何應(yīng)住?就講到這個安住的問題;第二個是云何降伏其心?就是你平常是用什么來調(diào)伏你的妄想心。那么在整個學佛的過程當中,在你還沒有開始修學之前,第一件事你一定要把自己安住下來。

  為什么我們學佛要安住呢?

  我們看印光大師也好,善導大師也好,他對我們啊…訶責我們是:生死罪障凡夫。當然我們對這句話,什么叫生死罪障凡夫,我們剛開始也不懂,就這樣讀過去。但是等到你開始發(fā)心受戒,你站在十方諸佛面前,許下你的心愿:從今開始我某某某,我要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你許下你生命的目標,你希望能夠很正確的走向大乘的光明之道,這個時候你就發(fā)覺,我們果然是生死罪障凡夫。為什么呢?

  雖然我們受了戒,但是我們這個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不該做的事還是做了,不該講的話還是照講。當然,我們剛開始的對治就是懺悔嘛,還有什么方法?但是這樣子不斷的做、又懺悔、做又懺悔,你永遠沒辦法去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所在。

  《楞嚴經(jīng)》它就是很真實的去面對─我們的障礙從什么地方來?

  為什么我們經(jīng)常會去做不該做的事?為什么我們會去說不該說的話?這問題出在哪里?當然本經(jīng)的意思,就是因為你安住妄想─【一切業(yè)障海,皆由妄想生】。當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我們的心有所住,住在那個心中的影像;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色塵有色塵的影像,音聲有音聲的影像,我們就住在這個影像上,然后就開始打妄想,然后就開始啟動我們無量無邊的生死的業(yè)力。

  你看,圣人為什么他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他不會啟動他無始的生死業(yè)力?佛陀在大乘經(jīng)典說:阿羅漢證得無生,但是他無量無邊的生死業(yè)力并沒有結(jié)束,但是為什么他不會啟動生死的業(yè)力呢?因為他心跟境接觸的時候,他無住,所以這個業(yè)力不能得果報。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本來無一物,我們自己去惹塵埃啊!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仁者心動,然后就住在外境、就打很多妄想、就開始變成一個生死罪障凡夫,就是這樣出現(xiàn)的。

  現(xiàn)在我們第一個重點:就是把心帶回家!

  你一定要把你那種活在妄想的心,要回歸到你不生不滅的心,這是你學佛最重要的。你看有些人他的心啊,起起伏伏的,有時候修得很好,有時候情緒變化很大,這個人沒有真正安住嘛!正如阿難尊者在本經(jīng)講到的,他自己跟佛陀表白:身雖出家,心不入道。我發(fā)心出家,但是我那個圣道一直進不去。佛陀說你為什么進不去,你知道嗎?為什么大眾修行,大家共修你也參加,那么別人進去了圣道,你進不去呢?

  【因為你依止生滅心。圣道是不生不滅的!】

  諸位要知道,你用生滅的心,你根本進不去圣道的,你在佛法當中頂多是修福報,你跟圣道就像海公說的連夢都夢不到!依止生滅心的人,尚未夢在,就是你連作夢都夢不到,不要說平常。所以我們不調(diào)整我們的心態(tài),我們不斷的去三寶中用功,真的是事倍功半,總是一個門外漢,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啊!所以智者大師說,依止生滅心修學三寶謂之緣修,跟三寶結(jié)個緣,點點頭,彼此認識一下,對整個三寶當中安樂、解脫的甚深廣大的功德,你就是在門外看一看,如此而已。不是我們不夠用功,我們的心態(tài)有問題;因為我們習慣性就是打一個妄想─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可以這樣子!

  修行人你不能跟著你的情緒轉(zhuǎn),你不能跟著外境轉(zhuǎn),你不是說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可以!

  你修首楞嚴王三昧,你要改變你的心態(tài):重點不是說我喜歡做什么,而是我應(yīng)該做什么;要把那個我喜歡做什么的心態(tài),改成我應(yīng)該做什么,你就成功了。

  你不要管外境怎么變化,你該做什么你還做什么,天塌不下來的!所以你一定要把你的心,在外境里面攀緣的心,慢慢的收回來,這是第一個;你一定要把心從外境攀緣執(zhí)著的心,全部的把心帶回家,然后在不生滅心安住,你才可以進入到整個佛法的、大乘甚深的這個功德之道。所以我們修學佛法第一個,你要先把自己安住啊!

  古人說:你上路了沒有?你找到高速公路了沒有?你還在市區(qū)打轉(zhuǎn),你一輩子就在市區(qū)打轉(zhuǎn)。我上路了以后,雖然我這個人修行懈怠,但好歹我是正確的走在這個高速公路,到達我的目標是遲早的問題啊!所以一個人安住的時候,他的心是外面的風怎么吹,該做什么,你還做什么,因為你心中不再被這個外相所轉(zhuǎn),這第一個。我們學習這個七處破妄,十番顯見,那么從這當中了解到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就是讓你安住,你是不是真實的安住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初學者當然我們一見面說,哦!你今天拜幾拜佛?念幾聲佛號?其實這個都是枝末。你看古代的禪師:云何應(yīng)住?你心住在哪里?這才是根本問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