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尊家族前緣
釋尊家族前緣
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的釋迦族是剎帝利種姓,這是一個有著優(yōu)良家風和轉輪圣王傳統(tǒng)的家族。他們孕育了釋尊的色身——喬達摩·悉達多太子,給太子以優(yōu)厚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并包容他的出家修行;在釋尊成道后,還讓家族子嗣加入僧團及護法行列;乃至遭遇滅族災難時,釋迦族所表現(xiàn)出的風范,更顯示了釋尊教化的影響。
釋尊雖然舍家棄欲,修行成道,但他的弘法仍然與家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家族是釋尊有力的支持。對這一非同尋常的家族前緣,此處謹依經(jīng)典記載而作說明。
瞿曇姓氏的來歷
釋尊成道前名叫“喬達摩·悉達多”,其中悉達多是名,喬達摩是姓,又稱瞿曇,是釋迦族的本姓。在《佛說十二游經(jīng)》[1]中,記載了瞿曇氏的來歷:
在過去阿僧祇劫時,有位菩薩是一國之王。他的父母很早就過世,他將王位讓給了弟弟,自己舍家求道。他離開王宮后,跟隨一位名叫瞿曇的婆羅門學道。菩薩在深山中一心修行,坐禪念道,并在婆羅門的要求下改姓瞿曇。后來,菩薩回到故國乞食,沒有人認出他來,都叫他小瞿曇。于是小瞿曇菩薩便在城外甘蔗園獨坐修行,以此為精舍。
有一天,一群盜賊劫取官府物品后路過菩薩住處,有些東西落在了附近。第二天差吏沿盜賊蹤跡前來,誤捕了菩薩。那些盜賊前后已經(jīng)犯下了很多罪行,早已超過了死罪,于是他們便根據(jù)王令“以木貫身,立為大標”,用木頭穿過了菩薩身體,血流遍地。菩薩外有瘡痛,內懷慈心,最終被眾人用弓弩射死。
大瞿曇婆羅門在深山中以天眼看到了這一切,傷心欲絕,他以神通飛來,收殮菩薩入棺安葬。后來,他把土中浸有的菩薩鮮血用泥團起,帶回山中,分成兩半分置于左右器皿,說道:“你若是至誠的修道人,天神應當使你的血轉化為人。”十個月后,所愿成真,左邊血泥化作男孩,右邊血泥化作女孩,于是他們便以瞿曇為姓氏。
釋迦氏族的來歷
根據(jù)梁代僧祐律師《釋迦譜》的記載,釋迦這個姓氏始于懿摩王(即甘蔗王,也即《長阿含經(jīng)》釋迦族譜中的聲摩王)。[2]
懿摩王庶出四子:照目、聰目、調伏象和尼樓,聰明神武,德行威嚴,嫡出的兒子長生則秉性頑劣。長生的母親知道自己兒子的才能比不上其他四位王子,于是便想方設法用計謀鞏固兒子基業(yè)。
她平時精心裝扮自己,對懿摩王承敬備禮,等討得其歡心時便說:“大王,您庶出的四個兒子德才兼?zhèn)洌覀兊膬鹤与m然年長,但頑薄丑陋,若將來繼承王位,必然會遭到爭奪欺凌。希望大王把四個庶子趕出國家,這樣我的心才能安。”懿摩王說:“他們?yōu)槿巳市,為什么要趕走呢?”夫人便說:“我是為國家擔憂!這四個兒子神通威武,各有很多民眾歸附,黨派林立,一旦競爭追逐,必定相互消滅,那時國家就會被他人顛覆。望您三思而不偏心。”
國王被夫人說動,于是令四位兒子離開家鄉(xiāng),自謀生存。四子遵守了父王的指令。當時知道他們冤情的母親姐妹,以及國中的很多人民,都追隨王子們一直走到雪山的北面居住下來。那里環(huán)境遼曠,開滿各種名花,歸附的人也越來越多,漸漸成為了一個強國。
后來,老國王思念兒子,派人尋到他們,希望他們回來。四位王子卻都推辭說自己有過錯而沒有回去。老國王得知后,不禁再三感嘆:“我子有能!”這便是“釋迦”(能仁、有德)姓的來源。
此后,尼樓有子名叫烏頭羅,烏頭羅有子名叫瞿頭羅,瞿頭羅有子名叫尸休羅,尸休羅有四子,其中之一便是釋尊之父——凈飯王。
釋迦族譜
《釋迦譜》[3]詳細記載了釋迦家族的族譜,可以一直追溯到最初的國王[4]:
初民主有子名珍寶。珍寶有子名好味。好味有子名靜衰。靜衰有子名頂生。頂生有子名善行。善行有子名宅行。宅行有子名妙味。妙味有子名味帝。味帝有子名外仙。外仙有子名百智。百智有子名嗜欲。嗜欲有子名善欲。善欲有子名斷結。斷結有子名大斷結。大斷結有子名寶藏。寶藏有子名大寶藏。大寶藏有子名善見。善見有子名大善見。大善見有子名無憂。無憂有子名洲渚。洲渚有子名殖生。殖生有子名山岳。山岳有子名神天。神天有子名進力。進力有子名牢車。牢車有子名十車。十車有子名百車。百車有子名牢弓。牢弓有子名十弓。十弓有子名百弓。百弓有子名養(yǎng)枝。養(yǎng)枝有子名善思。
從善思以來有十族轉輪圣王相續(xù)不絕。
一名箭(即“伽?遮”)。伽?遮王有五轉輪圣王。二名多羅業(yè)。多羅業(yè)王有五轉輪圣王。三名馬(即“阿葉摩”)。阿葉摩王有七轉輪圣王。四名持地。持地王有七轉輪圣王。五名伎術(即“迦陵伽”)。迦陵伽王有九轉輪圣王。六名瞻婆。瞻婆王有十四轉輪圣王。七名拘羅婆。拘羅婆王有三十一轉輪圣王。八名般阇羅。般阇羅王有三十二轉輪圣王。九名彌私羅。彌私羅王有八萬四千轉輪圣王。十名懿摩。懿摩王有百轉輪圣王。最后有王名大善生。
從懿摩王有子名烏婆羅。烏婆羅有子名淚婆羅。淚婆羅有子名尼求羅。尼求羅有子名師子頰。師子頰有子名凈飯王。凈飯王有子名菩薩。菩薩有子名羅睺羅。
白凈王即凈飯王,菩薩就是指釋尊。
以上“釋迦”家族前緣,因緣深遠,不可思議,正如僧祐大師在《釋迦譜》所云:
仰惟,錠光授記,表號釋迦,玄符冥契,故托化釋種。
名兆于未形之前,跡孚于既生之后。
照灼人天,聯(lián)綿曠劫,其為源也,邃矣乎!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