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第十次課程 第二十講之:學習四部宗派,漢譯宗依完備
《入中論》第十次課程總第二十講之:學習四部宗派,漢譯宗依完備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禪學社
時間:2009年5月30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理科1號樓1114室
學習四部宗派,漢譯宗依完備
在20世紀以前,《大毗婆沙論》沒有藏文本,直到1948年(中佛協(xié)編輯的《中國佛教》云:“公元1944年沙門法尊曾據(jù)唐玄奘譯本譯成藏文,于1948年全文翻畢”),法尊法師才根據(jù)漢文本翻譯出藏文本,但已遺失不傳。該論早就譯成漢文了,這其實是漢人學習中觀的一個優(yōu)勢。西藏中觀的發(fā)展過程中,尚缺這部基礎論典。西藏很多祖師對根本說一切有部的觀點,是依據(jù)傳聞判斷,還有很多是通過曾在晚期去過印度或漢地的人的一些見聞來了解?上攵,他們對四部宗派的研究和發(fā)展,其實缺陷很大。研究《俱舍論》也是如此,因為《俱舍論》的成立基于《大毗婆沙論》:通過刪除或調整《大毗婆沙論》中比較繁冗或錯誤之處,進行新一輪整合,才形成《俱舍論》。若無《大毗婆沙論》這一原始文獻,研究《俱舍論》也很難。
所以,依據(jù)現(xiàn)有條件,我們要對《大毗婆沙論》作些了解。這個了解至關重要,若沒有抓住這樣一些原始文獻,說“他生”就是非法、非理性,我們文獻不足,很難確認。連沒什么修行的基督教、伊斯蘭教,也把他們的宗教發(fā)展弄得那么理性,佛教修行次第如此嚴謹,修行體系如此完善,那么什么都不學,什么都不去了解,怎么能把修行原理弄通?學習《大毗婆沙論》,其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步驟。
若跨越過這個步驟,我們后面的學習,從思想根源上絕對能完全確定。確定好以后,沒確定的還有哪幾個部分,一個一個去清理。我們要把修行和成佛變成一個順藤摸瓜的事情:百分之九十九的藤你都摸完了,如果瓜還沒出現(xiàn),那它一定就在最后一個地方。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入中論》第十次課程 第十九講之:第一次經(jīng)典結集
- 《入中論》第十次課程 第十九講之:后來的經(jīng)典結集
- 《入中論》第十次課程 第二十講之:四次結集,紛爭日繁
- 《入中論》第十次課程總第二十講之:大天引起部派分裂
- 《入中論》第十次課程 第二十講之:大毗婆沙論的形成
- 《入中論》第十次課程 第二十講之:學習四部宗派,漢譯宗依完備
- 《入中論》第十次課程 第二十講之:《大毗婆沙論》說一切實有
- 《入中論》第十次課程 第二十講之:有部說、根身實有
- 《入中論》第十次課程 第二十講之:《大毗婆沙論》代表觀念表
- 《入中論》第十次課程 第二十講之:釋《大毗婆沙論》代表觀念
- 《入中論》第十次課程 第二十講之:塵剎構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