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第十次課程 第二十講之:學習四部宗派,漢譯宗依完備

  《入中論》第十次課程總第二十講之:學習四部宗派,漢譯宗依完備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禪學

  時間:2009年5月30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理科1號樓1114室

  學習四部宗派,漢譯宗依完備

  在20世紀以前,《大毗婆沙論》沒有藏文本,直到1948年(中佛協(xié)編輯的《中國佛教》云:“公元1944年沙門法尊曾據(jù)唐玄奘譯本譯成藏文,于1948年全文翻畢”),法尊法師才根據(jù)漢文本翻譯出藏文本,但已遺失不傳。該論早就譯成漢文了,這其實是漢人學習中觀的一個優(yōu)勢。西藏中觀的發(fā)展過程中,尚缺這部基礎論典。西藏很多祖師對根本說一切有部的觀點,是依據(jù)傳聞判斷,還有很多是通過曾在晚期去過印度或漢地的人的一些見聞來了解?上攵,他們對四部宗派的研究和發(fā)展,其實缺陷很大。研究《俱舍論》也是如此,因為《俱舍論》的成立基于《大毗婆沙論》:通過刪除或調整《大毗婆沙論》中比較繁冗或錯誤之處,進行新一輪整合,才形成《俱舍論》。若無《大毗婆沙論》這一原始文獻,研究《俱舍論》也很難。

  所以,依據(jù)現(xiàn)有條件,我們要對《大毗婆沙論》作些了解。這個了解至關重要,若沒有抓住這樣一些原始文獻,說“他生”就是非法、非理性,我們文獻不足,很難確認。連沒什么修行的基督教、伊斯蘭教,也把他們的宗教發(fā)展弄得那么理性,佛教修行次第如此嚴謹,修行體系如此完善,那么什么都不學,什么都不去了解,怎么能把修行原理弄通?學習《大毗婆沙論》,其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步驟。

  若跨越過這個步驟,我們后面的學習,從思想根源上絕對能完全確定。確定好以后,沒確定的還有哪幾個部分,一個一個去清理。我們要把修行和成佛變成一個順藤摸瓜的事情:百分之九十九的藤你都摸完了,如果瓜還沒出現(xiàn),那它一定就在最后一個地方。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