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課合解 第二講
《二課合解》第二講
11月9日上午9:30,釋親佛法師在榕樺寺念佛堂繼續(xù)向四方信眾講授《二課合解》。今天講授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暮課綸貫、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現(xiàn)謹取簡文如下:
暮課綸貫
早以心精通淴為要。暮則直取凈土為宗。良由人多夙業(yè)。工用稍進。即有魔障。若非精心陰發(fā)豈易除障驅(qū)魔。故於境寂心清之時。咒則易靈。若於暮時。應(yīng)總攝眾善。歸趣凈土?芍^造功於始。歸德於終。故於暮時。首念彌陀經(jīng)。使悟極樂依正之妙境。特勸專持名號之正因。正欲眾生厭離娑婆之極穢。欣取樂邦之全凈。往生咒。即希彌陀來住我頂。拔除業(yè)障根本。證我果決往生。雖然。行人心雜。障非易除。必依懺悔文發(fā)愿云。我今發(fā)心。不為自求。乃至愿與法界眾生。同得菩提。禮誦八十八佛。懺悔無始業(yè)根。普賢愿偈。重廓前愿。得二諦融通海印三昧。已而設(shè)放蒙山。廣濟幽冥。般若心經(jīng)。使悟罪福無主。人法雙亡。了達實相。往生咒。重蒙彌陀舒光灌頂護念。六道變?yōu)閮敉。有情即證十地。然后念佛回向。以取實證。終結(jié)三皈。從始至終所有諸善。一一消歸自性三寶。當(dāng)愿法界眾生。發(fā)無上心。同圓種智。二時祝贊。祈禱韋馱諸天。伽藍等神。擁護三寶。禦侮以安正道。問、此圓妙不思議觀。唯與上根。中下之根。復(fù)當(dāng)如何。答、但當(dāng)一心自聽。字字分明。或直觀其文而不昏散。所觀所聞雖有生滅。能觀能聞如鏡不遷。楞嚴云。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正斯謂也。問、用功時欲息反亂。以何對治。答、任他想起。只消當(dāng)念提醒。注心不移。如貓捕鼠。曾無一念放松。設(shè)又散去。當(dāng)念挽回。挽回不已。綿綿密密。自成一片。楞嚴云。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dāng)從此處漸次深入。以至忘境忘心。及忘亦忘。至於寂滅。而證法性。問、乏力及病;蛴善惡增盛之境。前念雖是。后念即非。經(jīng)年累月。不能攝念。如何。答、夙障濃厚。智不得力。須發(fā)勇猛。投誠懇切。禮大懺悔。在待障滅。智方得力。是以古人肯死心踏地或終身;驍(shù)十年。刻刻不離當(dāng)念。故明心有期。今人下手未穩(wěn)。便俗成工。豈易易哉。良由無始業(yè)習(xí)。如滿法界。若非久遠精勤。曷克攝心。如涌泉四十年尚有走作。香林四十年方成一片。古人尚非易易。中下根人豈能速成。故當(dāng)立志堅固。障除心純。自成妙觀。
l二課合解卷第一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約義
依經(jīng)立題、單法標名、若經(jīng)全題、有十九字、人法雙標。大佛頂是性具三德、首楞嚴是修位三因。今約大佛頂各具三德者、大具三義。法身體大、心性周圓故。般若相大、智慧徹照故。解脫用大、遍應(yīng)無礙故。佛具三義。覺自、則知自性清凈迥絕二邊、即般若德義。覺他、則令有情了明心地、即解脫德義。覺滿、則證法界體相自他平等、即法身德義。頂亦三義。最尊義、法身體相最尊最貴故、即法身德。不可見義、法身極頂、慧眼法眼尚不能見、惟佛眼徹見故、即般若德。放光現(xiàn)化義、佛頂放光、化佛說咒故、即解脫德。約而言之、大即法身、佛即般若、頂即解脫。謂法身之性清凈周圓、本具寂而常照般若之智、智仍照於法身之理、別無理外之智能照於理、亦無智外之理為智所照、理智如如、非一非異、圓凈圓極、即大解脫。是故大佛頂是三德秘藏之性也、諸佛正悟此、眾生正迷此、雖迷、其性圓滿本同諸佛、由是眾生依此本具之性德、可起首楞嚴之修德、庶可還證於性德也。首楞嚴、是三昧之名、乃百八三昧之元首、一切大定之總名。梵語首楞嚴、翻一切事空間堅固、言一切事者、即十界圣凡之法也、事即法也、十界圣凡之法、以色心二字包括殆盡。色即器界根身、心即八識王所、佛因隨機、開合有四。一為迷心多迷色少者說五陰法、是開心合色也。二為迷色多迷心少者說六入及十二處法、是開色合心也。三為心色俱迷者說十八界法、是心色俱開也。四為心色俱不迷者唯說色心二字即便明了。前三根鈍、第四根利、迷心則心愚、迷色則著境。是以十界色心、即陰入處界、陰入處界、即十界色心、總名一切事、亦名一切法。吾人若能觀陰入處界、一一皆是當(dāng)處出生、隨處滅盡、即明真三謗首楞三昧、得了因慧性顯。觀陰入處界一一皆是幻亡稱相、即明俗諦首楞三昧、得緣因善性顯。舉一即三、言三該一、三一不二。然修此三諦三昧、全從大佛頂性而起、即此修因還證於佛頂之性、所謂從性起修、全修在性、性修不二也。正顯持咒者、字字從自心流出、句句從自心流入、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於法界是也、即一切事皆大佛頂性為體、故一一皆言究竟堅固也。然今密咒中分五會、會各有名、一會曰薩怛多般怛藍。二會曰薩怛他般刺舍悉多。三會曰蘇波啰拏(ná)摩訶般輸般怛夜。四會曰薩怛多般怛啰。五會曰悉怛多缽怛啰;蛭鍟倶恕⒃环痦敼饷髂υX薩怛多般怛啰無上神咒。經(jīng)全題中密因了義無不圓該。所言佛頂光者、那頂光化佛說咒也。摩訶翻大、義如前說、即法身德。薩怛多翻白、相絕諸染、智性圓凈、即般若德。般怛羅翻傘蓋、用蔭萬類、即解脫德。高明尊極、卓然莫儔、曰無上。威靈叵測、感應(yīng)難思、曰神咒。而大白傘蓋、全體是諸佛之種智、眾生之妙性、因該果徹、理教悉備、誦之宿障盡除、持之正覺可證。又此咒亦名咒心、亦名心咒、亦名如來頂、蓋此咒是頂光化佛所說、化佛即如來藏心之表相也、然依經(jīng)立題是顯義、依咒立題是密義、即顯即密圓融不二、是故皆可立題。良由眾生迷如來藏心、故世尊頂佛說咒、正欲眾生直悟本具如來藏也、咒既佛心、功用難思、所以行人于此當(dāng)勤。經(jīng)云十方如來因此咒心、得成無上正遍知覺。又云汝等有學(xué)未盡輪回、發(fā)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約義者、咒不能解、今唯約咒之義、略而申之也。二課全文合為三節(jié)。第一節(jié)早暮皆自初起至念佛及菩薩止、為課節(jié)、即二時祝贊、為祝禱護神。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
此本咒總相三寶也。蓋一切佛事、皆以三寶為皈依處、故首唱之。楞嚴即法寶、佛即佛寶、菩薩即僧寶。三寶圣凡同聚曰會。如此一會、佛是教主、統(tǒng)該會中諸佛放光互相灌頂者。菩薩是伴、總攝會中十方往來之三乘。所謂主伴相容、機教一契、此即總相而為自性三寶也。下十八句偈、是楞嚴經(jīng)、阿難悟后、贊佛發(fā)愿也。以阿難示墮摩登伽難、如來放光說咒、敕文殊將員往護、及阿難歸、向佛悲泣、求其最初方便、若欲就路還家、全其道力、當(dāng)要知其生死根本。故佛首各之曰、一切眾生、生死相續(xù)、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zhuǎn)。所以迷真逐妄、皆以心目為咎、由心目、有恩愛、由恩愛、有生死。故佛以七處徵心、令知心目處處無在。示二種根本、言妄無自性、菩提元真、諸法所生唯心所現(xiàn)。十番顯見性、俾知觸處無不皆真。又會陰入處界、非因緣、非自然、正顯中道。然后融地水火風(fēng)、悉是清凈本然周遍法界、雖循業(yè)發(fā)現(xiàn)、而七大之性相、無非性色真空、性空真色、乃至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爾時阿難身心蕩然得無掛礙、見十方空、如觀掌中所持葉物。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是菩提妙明元心、了然自知獲本妙心。感佛深恩矢口述偈贊佛、而發(fā)大愿云。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
初句通贊三身、是能說之果人。次四字贊所說法。后三字總贊人法希有。阿難既聞楞嚴前三卷、徹悟自性、方知佛所證極、與我及眾生本具之心毫無差別、故信口而贊焉。凈智圓滿、寂然無礙。曰妙湛、贊報身佛義。隨緣普應(yīng)、利物無遺、曰總持、贊應(yīng)身化身佛義。心性常寂、無始無終、曰不動、贊法身佛義。又三身皆妙湛、三即一故。三身皆總持、一即三故。三身皆不動、三一不二故。又文句云、妙湛即隨緣常不變義?偝旨床蛔兂kS緣義。不動即隨不變、不變隨緣、無二體義。如來密因修證了義、名妙湛。諸菩薩萬行首楞嚴、名總持。大佛頂、名不動。皆得舉一即三、言三該一、三一不二。要而言之、妙等六字、義攝楞嚴全經(jīng)、亦攝一代圣教、乃至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妙旨、而總攝無遺、具如佛頂文句諸疏、須者往檢。尊者、謂三身皆無上尊極故。首楞嚴王者、大定之總名、統(tǒng)攝一切三昧故。又稱王三昧。今以陰入處界七大等、為一切事、皆是唯心所現(xiàn)。所謂迷如來藏心、則成眾生生滅雜染陰入等事。悟如來藏心、則成諸佛清凈圓妙陰入等事。故知陰入等事、無非因緣生法、猶如空花、其體本無、元是如來藏心、而藏心當(dāng)體是妙湛總持不動、是則舉一切事皆是藏心、故曰究竟。舉事而為妙湛總持不動、故曰堅固。所謂徹法底源無動無壞是也。作此觀者、三諦三觀、三德三身、無不在首楞三昧矣。希有者、少有也。世、謂九界世間、以其未悟藏心、未顯佛德、不能說此三昧、亦無能聞此三昧、故曰世希有。今阿難既聞既悟、故述贊以感佛深恩也。
銷我億動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
此述悟也。梵語動波、此云時分。億、謂十萬、百萬、千萬、萬萬、皆可曰億。言億劫顛倒想者、即無始以來認悟中迷情之妄想也。依此妄想、建立九界生死之苦、而九界眾生所執(zhí)、不出因緣、自然、和合不和合、有無、斷常等、種種生滅戲論之法是也。阿難既知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之性、故諸戲論妄想頓消、本有法身始獲也。梵語阿僧祗、此云無數(shù)、然欲成佛、須歷三大阿僧祗劫、廣修;、百劫種相好、方獲五分法身、乃至究竟清凈法身。今阿難頓悟藏性、不歷若欲點示、而倒想銷處即是解脫、能銷之智即是般若。然此三德、在迷無減、但是不覺、義之如失。從迷得悟、始覺有功、名之為獲。而有五位不同、所謂圓解法身、為名字獲。從解起修、圓伏五住、名觀行獲。任運粗垢先落、名相似獲。分破無明、分證法身、名分證獲。無明破盡、圓顯法身、名究竟獲也。阿難內(nèi)秘外現(xiàn)、則其本地密獲、不可妄測。今據(jù)跡中顯獲的在圓教初信。對彼藏教、位齊初果。
愿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恒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初偈是四宏誓愿。次偈增上誓愿。寶、尊貴義。王、自在義。謂佛三惑盡凈、二死永亡、其位無上、曰尊貴、盡虛空界法身周圓、化度無礙、曰自在。文句云、愿今得果成寶王者、是欲證十果道滅、所謂佛道無上誓愿成、兼攝法門無量誓愿知也。還度如是恒沙眾、是欲滅十界苦集、所謂眾生無邊誓愿度、兼攝煩惱無盡誓愿斷也。深心者、依圓教無作四諦而發(fā)四宏誓愿故。次增上誓愿、五濁二句、是勇猛增上、蓋五濁眾生剛強難調(diào)、今得達藏性平等、發(fā)大悲心、如母憐子而急救故也。如一二句、是弘毅增上、由達藏性豎窮橫遍、故不遺一眾生、雖盡未來難行苦行、亦無所畏。良由眾生有苦、菩薩有悲、悲與苦同體故。如母子天性相關(guān)、子苦母必悲救。是以眾生有感、圣心必應(yīng)。泥洹、亦云涅槃、此翻滅度。滅煩惱、度生死、即證法身妙性也。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十一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十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九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八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七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六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五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四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三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二講
- 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 第一講
- 佛七開示 第六講 念得心中蓮花開 阿彌陀佛自然來
- 佛七開示 第五講 看破、放下、自在念佛
- 佛七開示 第四講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 佛七開示 第三講 凈土三資糧——信愿行
- 佛七開示 第二講 厭離娑婆 欣求極樂
- 佛七開示 第一講 都攝六根 凈念相續(xù)
- 二課合解 第二十三講
- 二課合解 第二十二講
- 二課合解 第二十一講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