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性成佛 第十八天
第十八天
諸位觀眾、諸位菩薩大家好:
我們在修道過程中,每一個人都不敢否認人人有業(yè)障。不過,聽到業(yè)障我們不要怕,因為多生累劫以來你我免不了有造業(yè),當然業(yè)有善有惡,這里所指的是惡業(yè)而言。既然我們多生累劫有造下業(yè)因,當然要受業(yè)報的事實,這叫做平等、平等,除非你沒做,沒做就沒有業(yè)報,有做就要勇敢承擔你行為的責任,這樣才是一個有承擔的人,才堪稱為佛弟子。
自古以來,許多高僧大德、修道之人當業(yè)障浮現(xiàn)時他能承擔,因此他自在解脫。所以我們不要逃避業(yè)障,不用杞人憂天未來的事情,老是煩惱業(yè)障不知何時會現(xiàn)前,你不必煩惱這些,如果這樣,你每天煩惱罣礙會障礙你該做的工作,這是不對的。所以,既然有業(yè)障會現(xiàn)前,當然要有勇氣將它懺悔掉,以后不要再犯就好了。所以說懺悔,懺悔這兩字什么意思呢?「懺」就是將過去多生累劫以來,乃至今世所做的業(yè)因懺除!富凇咕褪且院蟛辉俜妇褪腔,這才是懺悔的本意。如果一方面懺除過去的罪業(yè),現(xiàn)在又繼續(xù)造此業(yè)因,這樣是不行的,這樣再怎么懺悔都無法清凈。所以懺除以前的罪業(yè),后面要加一句不要再造業(yè)因,如此懺悔才有實質(zhì)的意義;酆6U師教我們?nèi)绾蝸響曰?懺悔若不得手或者法門不對,你如何懺都懺不清凈。我們來看慧海禪師怎么說:
「一切業(yè)障海,皆從妄想生;
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
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好莊嚴!教我們?nèi)绾稳胧值姆椒。他告訴你,一切業(yè)障有如大海那么多叫做「業(yè)障!,算不盡、看不完的業(yè)障。你知道業(yè)障從哪里來嗎?「皆從妄想生」。我們起妄念,造妄業(yè),受妄果,一切業(yè)障不能離開心,心能造一切業(yè),業(yè)由心所生,所以萬法唯心就是這個道理。你所造作之一點一滴善惡之業(yè),全都是來自于你的妄想之心。他告訴你,如果要懺悔的話,你只要「端坐念實相」重點在此。你坐好,自己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而起心動念是來自你的自性,也就是實相,也就是你的如來藏性。那么,如來藏性、佛性是實相無相,無相就是無念、無住、無境、無塵,這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只要你端坐念你的本來面目,觀察你的本來面目,見你的自性「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所以已經(jīng)參見自性之人,他在消業(yè)障是不費吹灰之力,輕輕松松就能凈化!钢刈锶缢,慧日能消除!挂娦灾,慧力非常強有雄厚的智慧力,能頓斷他的三毒無明煩惱。所以在修行的過程,見性的法門對佛弟子而言是立于非常關(guān)鍵的問題。
見性的人修道輕輕松松、快快活活,我常說就像吃冰棒一樣,涼涼的。你若沒有見性要消業(yè)障也好,念佛也好,論智慧之妙用也好,會較薄弱使不上力。所以見性一切都好說呀!包含懺悔業(yè)障,開悟圣僧也告訴你,「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谷齼删湓捑徒棠懔恕
仁者仁者、諸位賢達、社會上的名流仕紳、學(xué)佛的同仁啊!你們聽到了嗎?如果想要懺悔者「端坐念實相」重點在此,你坐好坐端正,觀照你的自性,自性是實相無相無不相。看不到、摸不到、抓不到,心里無相、無塵、無境、無念,但是他存在。那是不可說、不可說的大光明如來藏性,被你見到以后「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你再大的罪都有辦法消除,再深的罪都能連根拔起,所以見性的人慧力很強。
「重罪如霜露」譬如早晨,因昨晚有霧氣、有霜,結(jié)果樹葉上遺留有一些露水,不耐日光的照射而蒸發(fā),露珠不見了,為何如此?「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挂驗槲覀兊淖镆彩侨缁萌缁招缘,在你的智慧普照之下,重罪之業(yè)同一時間就消除、凈化了,叫做「重罪如霜露」。所以我們多生累劫如果做了殺、盜、淫、妄乃至犯科累累,罪惡貫滿的事,也不用煩惱,你好好參此見性法門「端坐念實相」。那么你的重罪也會如同霜露,慧日可以將它消除、凈化。喔::這樣聽起來很安慰,也對修道覺得有信心,不錯,何況業(yè)障也是如幻如化。
佛經(jīng)講一句話,幸虧業(yè)是無形無相的,如果有形、有相、有色摸得到看得到的話,你自己會嚇到。所以佛陀說:我們多生累劫以來,身、口、意所造的殺盜淫妄,不分重罪、輕罪疊起來比須彌山還高,幸虧業(yè)看不見,若看得見自己會被嚇死。但是造了那么多業(yè)當中,再怎么說,一切罪都沒有離開妄想心,離開心一切都不用說了,沒辦法再造業(yè)了,因為業(yè)由心所生。要懺悔罪業(yè),從心下手就對了,心若能凈化所有的罪業(yè),當下你的自性清凈。所以如本法師的偶像六祖惠能大師,他就這么說:
六祖惠能大師云:﹁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諸位看清楚了嗎?他說所有一切罪,都是由你的心所生起。殺生不能離開心,偷盜不能離開心,強暴犯邪淫不能離開心,心不動哪里會起淫心?心不動怎么會說謊?心不動怎么會偷別人的東西?一切萬法由心所生。既然一切萬法由心所生,你所做的罪業(yè),要從心懺除。譬如這塊布臟了你要洗這塊布,你洗別的布就洗錯了。罪由心所生就要由心來懺悔,將它制止、切斷、凈化這樣就對了。
「心若滅時罪亦亡」你心里的煩惱、所做的罪業(yè)如果滅除的時候,就看不到你的罪了,罪亦亡,心若亡罪亦滅,兩項達到空無一物時「是則名為真懺悔」。所以,當初我看到【六祖壇經(jīng)】這四句話,說出了一位修道人應(yīng)如何達到理性的懺悔,達到徹底凈化我們的心地,這四句偈最為中用。這也是為什么流傳一千八百多年來,受到我們佛教徒喜愛的原因。他說出了罪由心起將心懺的道理。所以這四句話若能日夜讀誦,日夜念之,你自然會調(diào)整自己的角度然后契入,要如何修行、如何懺悔自己就會了。
有的人懺悔方式,只是在事相上懺悔,在佛陀面前求哀懺悔,哭一哭、喊一喊、念一念,這種懺悔都是皮毛而已,真正的懺悔要從心地去下功夫,也就是理性之懺不是事懺,這屬于理懺。所以六祖惠能大師這四句偈頌,是教我們?nèi)绾卫響?教我們?nèi)绾螌⑿睦锼械淖锿鲁鰜、?qū)除、凈化的方式。我們再來念一次: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罪是可以消的,罪是可以滅的,如果罪不能消滅、不能凈化的話,自古以來所有十方三世諸佛,是怎么成佛的呢?佛過去也是和我們眾生一樣,苦苦惱惱、煩煩惱惱啊!也一樣會殺盜淫妄做壞事,但是他經(jīng)過學(xué)佛修道以后好好懺悔,知道一切業(yè)障皆由心所生起,于是就非常精進、勇猛用功修行,最后「端坐念實相,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顾褪侨绱顺删头鸬赖难!所以過去諸佛也是凡夫,他之所以可以修到成佛,就是他知道罪是由心所生,罪是可以消、可以滅的。若不能消、不能滅,佛如何成呢?同樣的理由,你我大家還沒開悟證果以前是凡夫眾生,有前例可遵循,有佛陀的前例讓我們看,我們的罪業(yè)也一樣可以消、可以滅的。不用煩惱,你我大家成佛是有希望的,因為罪業(yè)本空。
世間人往往有一個遺憾,我說這遺憾的心聲給大家聽。有很多人感慨一生當中,做了很多罪業(yè),我說這是正常的。過去沒有學(xué)佛沒有修道沒有聽經(jīng)聞法,當然無知造業(yè),什么叫做無知造業(yè)?他造了業(yè)但不知那是不應(yīng)該,甚至當做是應(yīng)該的。不論他明知故犯也好,無知造業(yè)也好,總是做了。你放心,哪怕造多少罪業(yè),業(yè)總是會消會滅的,因為罪業(yè)本來是空幻不實,如霜露、如泡影、如夢幻、如電光一樣,所以【金剛經(jīng)】說: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包含你的重罪輕罪。令人感到很安慰啊!因為我們的業(yè)障、煩惱可消可滅可凈化,所以我們以后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我們世間人不要常常說:「唉!我不敢想喔,終其一生造了那么多業(yè),殺盜淫妄、喝酒吃肉、找粉味的,做一些有的沒的,荒腔走板的罪業(yè)一大堆,我不奢望成佛,成佛我不敢想。」千萬不要如此說,這樣說是不對的。再大的罪業(yè)都可以消除可以凈化,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過去也造了許多惡業(yè),但是禁不住他認真的修行,禁不住他誠心的懺悔,禁不住他精進的聽經(jīng)聞法啊!久了以后漸漸罪消業(yè)亡,因此清凈光明的本性就顯露了,最后佛道圓滿。所以過去的諸佛是如此,我們以后要成佛,聽佛陀的話就沒錯了。
所以你的自性如果起一個惡念,要趕快懺悔掉。你的自性若生一個善念,自然會得到如恒河沙一樣多的功德。所以我們佛教說要常發(fā)心,就是這個道理。發(fā)什么心?發(fā)斷惡行善之心、發(fā)幫忙人的心、發(fā)菩提心、發(fā)成佛之心、發(fā)講經(jīng)說法度化眾生的心,把心發(fā)出來,關(guān)懷社會的心發(fā)出來,把國家認同的心發(fā)出來,發(fā)心啊!發(fā)好的心,歹心不要發(fā)。不要發(fā)那種如何來偷、如何來劫、如何強暴、如何白天觀察地形地物,夜晚如何來搬::喔!這種心不可發(fā)啊!拜托一下。以后的下場北京語叫做「吃不完兜著走啊!」以后你吃不完,你會遭受果報并且遺憾不已啊!所以發(fā)心有兩種,發(fā)善心和發(fā)惡心,我們不可發(fā)惡心,不可發(fā)惡心比善心多,那樣就提早收攤了。世間人發(fā)的心有時候會讓你料想不到,發(fā)什么心?如何來扳倒他、如何來扯后腿、如何來把他「 臭」這種叫做「夭壽骨」。所以一念善的心若起,天堂等著你。一念惡的心若生,地獄在等你了。善、惡、天堂、地獄就在一念心,只是迷、悟有別。但是關(guān)鍵處、自由意識還是操縱在自己手中,看你怎么做而已。所以一切人為的因素要克服,至于我們多生累劫之業(yè)何時會現(xiàn)前?我們不必去煩惱。
總而言之,業(yè)障是可以消的,再怎么大的罪業(yè),也同樣凈化得掉。所以六祖惠能大師才教我們,要知道如何修道,佛法是依何為根本?你要弄清楚,佛法是以心為根本,絕對沒錯,懺悔要由心下手,念佛也要從心下手,成佛也要從心下手。所以六祖惠能大師修道由心把握住,修道是以心為根本一切都好說。六祖惠能大師教我們?nèi)绾螒曰?再念一遍:
六祖惠能大師云:「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所以再次強調(diào),我們每一個人在學(xué)佛的過程中,要記得一句話,過去無知造業(yè),已經(jīng)是過去了不要去在意。念念過去的罪業(yè)耿耿于懷甚至不能忘懷,這是障礙向前走最根本的絆腳石,對你而言是不公平的,是可憐的、是墮落的。所以一些人常常在吐大氣︵嘆息︶,坐在那邊沉思,坐在那邊很苦惱,因而悲觀帶來不積極連斗志都沒有了,因為都沉浸在:「我很多罪、我很多罪!褂谑且庵玖、生命的活力,都因此丟到太平洋去了?蓱z!所以過來人六祖惠能大師教你,再大的罪業(yè)也如同霜露,只要你虔誠愿意的話,將它懺悔業(yè)障就消除,他才說「端坐念實相,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惯@真理一講出來以后,我相信要怎樣懺悔,如何修道、如何讓你自性解脫?你老人家心中冷暖自知啰。
如果你真正見性了,有修道、聽經(jīng)聞法的話,你會念念見自本性。比如我講話我自己最清楚不過是自性的妙用,你在聽法也是自性的妙用,走路也是自性的妙用,講話應(yīng)答也是自性的妙用,擔柴運水也是自性的妙用,但是生活在自性的世界里面,你何曾同時見性呢?如果見性了向你恭喜。還未見性的,我這樣說,你是否能意會得進去呢?如果念念見自本性,再大的重罪也如同霜露,慧日能消除。如果見自本性的人,沒有失去本念,那么這個人日日修道、日日步向菩提,最后成就佛道的人也是自己啊。所以希望大家在修道過程中,要謹記「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有人說:「師父,你常說見性見性,性如何見呢?性在哪里呢?我怎么看不到呢?」如果看得到,一切都好講呀。就是看不到、摸不著、抓不到,這才是頭痛之所在。也就是一般人無法善根成熟、無法來修道的原因,以為無「性」,認為人死后一切都沒有了,因此主觀、錯誤的想法就產(chǎn)生出來。我常說:不會因為你的否認,不會因為你不去肯定有一個佛性的存在,因此佛性就消失了。有肯定無肯定,有看到?jīng)]看到,佛性總是存在的,你說沒有性我能講經(jīng)說法嗎?無性哪里有辦法聽經(jīng)聞法?無性哪里可以在二六時中行住坐臥?都是性在主宰、驅(qū)使、運籌,你自己都無法見性,應(yīng)該要感到很悲哀才對呀!所以要如何見性呢?我引用開悟祖師法語:
「性體本寂,智用獨照,寂照無二!
本性之體本來寂靜,本來智慧的妙用能普照大千;自性在寂靜當中,有普照的作用,在普照的當下又是寂靜的,叫做「寂照不二」。
我們的「佛性」是長成什么樣呢?在三藏十二部教典中,處處向我們聲明,不能落入文字,不能落入語言,不是在清凈、不清凈,不是在增加、減少、大小、長短當中來認識他,要超越這些觀念去意會我們清凈的佛性。所以佛陀常常在形容:
「佛性者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無來無去,非大非小,
此乃自性本體!
這就把佛法講完了,說到精髓里去了,說到核心里去了,說到重心點去了!覆簧粶,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非大非小,無來無去。」這意境不可落入大小形象。佛性,你不可以說他大,大是無外;小,小是無內(nèi)的。你要如何說他大小呢?大小是自性的妙用,他的變化而已。你不能說佛性是清凈、污垢,你的佛性還有清凈相,這樣并無解脫尚有法塵。佛性不能說他是污垢的,如果充滿貪瞋癡永遠不變的話,為何有很多人凈化三毒成佛呢?不能說他垢啊!不能說他增,不能說他減,什么叫做增減?難道你成佛以后有增一點點或一塊嗎?成佛后佛性并沒有增加,處在凡夫眾生的生死輪回當中,也沒有減少一點點,實在不增不減啊!但是凡夫的錯覺以為有增減,所以佛陀才說不增不減。凡夫生活在不生不滅的自性當中,因為錯覺還沒有悟性,以為我們?nèi)擞猩袦?可是菩提自性本身是不生不滅的。
所以我常說一句話,凡夫生活在不生不滅當中,經(jīng)過他的作用以后變成有生滅,因為迷而變成有生滅。諸佛菩薩悟明以后,他在生滅當中,所看到的都變成不生不滅了。所以有悟無悟、有覺無覺有如天壤之別。
自性本體在作用也好寂靜也好,他當下是不二的「依體起用,當用時體在用中,當體時用歸體,體用非二!购苡械览。我們?nèi)嘶钤谑篱g,有開悟沒開悟,有見性沒見性,是凡是圣,統(tǒng)統(tǒng)不外于體和用,只是迷悟有差別,叫做依體起作用。譬如我的自性是清凈不動的,但是宣揚微妙的佛法,必須從我的本體起作用,叫做依體起用。當我作用的時候,我的本體在作用的當中運籌,當我歸體時沒作用,我的作用就歸體了?梢婋x體無用、離用無體,體和用不是兩樣?xùn)|西,是「一體兩面」而已。就如水和波,水起漣漪稱為波,波是由水起漣漪而產(chǎn)生。依此來說,離開水并無波,離開波并無水,水和波是一體兩面的。我們的佛性體用與這個道理相同。當作用的時候,體在作用中,當你沒有作用時,作用歸體,體用不二。我們修道若能悟明這個道理,要用功修道就輕輕松松、快快活活了。
我們常說動靜不二、寂照不二,是如何解釋呢?諸位詳細聽好「寂而能照,照而能寂,離寂無照,離照無寂,寂照不二!怪T位清楚了嗎?這是很重要的道理,是屬于佛門較深的哲學(xué)!讣哦苷铡故钦f自性不動,但能起無量的妙用,不動又能起作用,怎么說呢?有人說既然不動了又能起作用,這道理說不過去呀!你誤會了,這才是功夫呀!這是解脫之后自性所起的作用,但是一位還沒開悟見性的人,他就不能「寂而能照」,他沒這能力,這是功夫的問題。在凡夫來說寂是寂、照是照,寂照差異!為何說「寂而能照、照而能寂」呢?「寂而能照」簡單說,人的自性無塵、無念、無住、無境,自性解脫,在本體當中不動而寂靜。但是不動而寂靜,并非代表他如枯木、無知無覺無作用,那就誤會了。寂而能照,就像這面鏡子它不動,不動是不動,但它能照天照地。當一個人走過鏡面時,這面鏡子有照人的作用,但是它不會起一念:「我能照,我有普照的作用喔!」它不會講話處于寂靜,但寂靜又能照,走過時不會拒絕。當人走離鏡面時,鏡面不會挽留他說:「拜托一下,停一下好嗎?」它不會起這個念頭,鏡面也不會留痕跡,為何如此?代表解脫的意思,它寂而能照,照而能寂,這個鏡子在普照的情形下,同時又是寂靜這才是功夫啊!「離寂無照,離照無寂」同此道理,它寂靜的時候難道能離開照嗎?它普照的時候能離開寂靜嗎?全都不可以。因為寂靜當下就是照,照之當下就是寂靜,寂靜和照同時存在不是兩樣?xùn)|西,我們菩提自性猶如鏡面的比喻。同此道理,當我看到坐了幾千人,幾萬人的當下,我有普照的作用,但是我的心是寂靜的,在寂靜當中又能普照,自性的妙用和鏡面亦復(fù)如是。
凡夫眾生總是不能空,同時又執(zhí)有,凡夫的病是凡夫不能空,所以煩惱、貪、瞋、癡一大堆,執(zhí)著一切萬有。所以生死才不能自在,難怪龍樹菩薩在【中觀論】說:
不受諸因緣,是名為涅槃!
凡夫眾生就是無盡執(zhí)著外面五欲六塵之境,在花花世界里拚了性命執(zhí)著,執(zhí)有不能空叫做凡夫。二乘人能空不能有,開悟的阿羅漢在空寂的涅槃中能自在,但落入現(xiàn)象界中叫他倒駕慈航度眾生,比殺了他還累,只能隨緣度眾而已,所以說二乘人能空不能有道理在此。但菩薩就有不一樣的風(fēng)范,菩薩能空能有、動靜一如,這才是功夫。菩薩在涅槃的空性能自在,在現(xiàn)象界度眾生也能自在,叫做能空能有、動靜一如。也就是在動態(tài)當中能靜,在靜態(tài)當中能起自性妙用,達到動靜一如不二,所以層次不一樣。如果層次相同就不用分凡夫、阿羅漢、菩薩和佛了,所以境界有高下。那么佛呢?他是空有不二的圓滿者,菩薩道圓滿以后就是佛,在還未成佛之前奉行不二法門,也就是奉行實相無相空有不二的過程,還有層次之分叫做菩薩。佛是由菩薩修不二法門圓滿成佛的。
說到這里如本也要講話了,希望我們修道之人要多發(fā)菩提心,因為菩提心是成佛的原動力!钙刑帷故氰笳Z,譯成臺灣話叫做「覺」的意思,所以發(fā)「覺」的心,就是發(fā)「成佛」的心,叫做發(fā)菩提心。你發(fā)菩提心的當下,當下你就是菩薩,十方三世諸佛沒有一尊佛說他沒有發(fā)菩提心的,也就是發(fā)成佛之心。所以發(fā)菩提心的當下就是菩薩,為何要做菩薩?因為十方諸佛,都是因菩薩道的圓滿而成佛的,換一句話說,雖然做菩薩較辛苦一點,做菩薩較不容易,做菩薩要難忍能忍、難行能行,最后成就佛道。所以沒有菩薩就沒有佛,佛是由菩薩的圓滿而成佛的。希望諸位,你我大家人人發(fā)菩提心來做菩薩,因為沒有菩薩,佛就無法成就啊!所以菩薩道不簡單啊!諸位,菩薩道不但自利還要利他,不但要自度還要度他,要兩方面兼顧所以他的負擔較重。阿羅漢不一樣,只要將自己身口意三業(yè)清凈,最后頓斷見思惑出離三界,是名「梵行已立,所作皆辦,不受后有,證成阿羅漢!乖诔删桶⒘_漢果比較快,所以佛經(jīng)里說,阿羅漢快者三世,慢者六十小劫就能成就。緣覺呢?快者四世,慢者一百小劫就成就緣覺的境界。所以阿羅漢他不去度眾生沒關(guān)系,只要將他的身心凈化解脫就好,這樣來得比較容易,他不用度眾生啊!所以開悟證果出離三界比較快。
但是佛陀的本意不是這樣,他說我們要修行也要關(guān)懷旁邊的人,讓他善根成熟可以來修行,就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化小愛為大愛、化小我為大我。因為我們有生死,眾生也有生死。我們有煩惱,眾生也有煩惱。我們有痛苦,眾生也有痛苦,彼此之間人人都有。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將心比心,我們的大慈悲心就流露出來了。你想要出離生死,難道眾生就不想出離生死嗎?你要開悟證果眾生就不要嗎?他也要呀!所以我們要將心比心,自然菩薩心腸就會生出來,菩薩就是觀看眾生沉淪生死而發(fā)出大慈悲心來度化眾生的。何況我們?yōu)榉鸬牡茏硬豢赏髫摿x,佛陀不會討人情,但是我們必須了解「我們都是欠佛債者」,因為你我多生累劫以來,誰敢保證沒有親近過諸佛?之所以能夠聽聞到佛法,其淵源也來自于佛陀的講經(jīng)說法。今天我們雖然處于末法時代,但是修行的方法也來自于釋迦牟尼佛,所以要懂得飲水思源,吃水果要拜樹頭。
同樣的道理,我們?yōu)榉鸬茏右?a href="/remen/gane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感恩的心,要如何感恩?佛陀不用你報答他,只要你好好修行,好好來講經(jīng)說法度化眾生,佛陀就很高興了。其實我們修道佛陀何必歡喜呢?佛陀講了一句話,你成佛了,佛陀也沒有多一丁點,你輪回六道中,佛陀也不減一丁點,他永遠都不增不減。所以佛陀常常安住在「大悲三念住」里面,什么叫做「大悲三念住」呢?就是當有部分的眾生在學(xué)佛,佛陀也不會歡喜,其安住在如如不動、不生不滅的涅槃里面。當部分的眾生在造業(yè)、輪回生死或不修行,佛陀也不會煩惱、痛苦,其安住在不生不滅的菩提涅槃自性里面。有部分的人認真用功修道,有部分的人同時在造業(yè)沉淪生死,佛陀既不憂也不喜,既不快樂也不痛苦,他的心永遠安住在冷暖自知、不生不滅涅槃自性里面,這叫做「大悲三念住」。換句話說,你沉淪也好,生死也好,證成涅槃也好,佛陀清清楚楚但是心不動。他只是在你沉淪生死時盡量拉你一把、提攜你如此而已。他能做的動作只有這樣而已,因為佛陀沒有辦法代替眾生修行,也沒辦法代替眾生吃飯,肚子餓要自己吃飯才會飽,修行要自己修,佛陀無法代替你吃飯,也無法代替你修行。所以佛陀會如此理性生活在這個世界里無盡度化眾生,叫做「大悲三念住」。
所以希望我們國人好好提起大智慧、大愿力,沖破所有一切難關(guān),好好用功修道,我相信佛陀不會耽誤我們,你也不會耽誤自己啊!最后成佛之人,最后的成功者,也非你莫屬啊!
- 如何破我執(zhí)?
- 真心與妄心
- 成佛之后,還會變?yōu)楸娚鷨?還有因果嗎?
- 慈悲與感情有沒有一樣?
- 佛教重因果,大致可分幾類因果?
- “阿羅漢”如何解釋?
- 往生西方凈土要具備什么條件?
- 身為佛教徒入三寶殿時,有何禮節(jié)?
- “信佛”與“學(xué)佛”有何不同?
- 天天念佛,業(yè)障還是頻頻而來,是何道理?
- 什么是三藏十二部?
- 薦亡功德,亡者不能全得
- 情欲是輪回原動力,要解脫非從情欲下手不可
- 見到鬼界眾生,是好還是不好?
- 自修與大眾共修兩者有何差別?
- 為何極樂世界全是正法期?
- 學(xué)佛之人當淫欲熾盛時應(yīng)以什么方法離欲?
- 信佛與學(xué)佛的差別
- 如何才能構(gòu)成往生凈土的條件
- 見性成佛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