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婆達多與龍女

  提婆達多與龍女

  惟賢法師

  這里提要講了若干譬喻,之后繼續(xù)講佛對龍女和提婆達多授記的情況。

  《法華經(jīng)》里有“提婆達多品”,佛也為他授記。

  殘暴的提婆達多也能成佛

  關(guān)于提婆達多的歷史,學(xué)佛的人一般都知道。提婆達多與佛是堂兄弟,生得也莊嚴(yán)、聰明,看起來也很有根性。但這個人由于宿世之中,對所修法門不能徹底達到究竟的境界,也就是說走入邪道,所以在這一生中,雖然是佛的堂兄弟,但依然是走到了對立面上,他自立僧團,跟佛對著干,這里面有宿世因緣

  提婆達多的護法是阿奢世,這個名字意譯為“未生怨”,就是在娘胎里就已經(jīng)跟父母結(jié)下了怨恨,是摩羯陀國頻婆娑羅王的太子。那時印度的相師不少,就是看相占卜的。他母親韋提希夫人懷孕時,一個相師就說,這孩子將來必定殘害父親。果然后來他殺父即位。阿奢世護持提婆達多,正所謂“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

  阿奢世王對父母親不孝道,《觀無量壽經(jīng)》有段記載,阿奢世王把父親囚禁起來,他想篡位。他母親韋提希夫人的勸解他不聽。母親秘密到獄中看他父親,去了幾次,被阿奢世發(fā)現(xiàn)了,又把他母親囚禁起來。這個真是忤逆不孝啊!韋提希很悲哀,厭離人間,后來佛用神通跟她說法,教她發(fā)愿往生西方阿彌陀佛極樂凈土

  阿奢世王為提婆達多做護法,擁護提婆達多。而提婆達多嫉妒釋迦牟尼說法,內(nèi)心嫉妒障礙很深。有幾件事情嘛!他在阿奢世王的協(xié)助下,把象灌酒,成為醉象,佛經(jīng)行過這條路的時候,就把醉象放出來想傷害佛。佛以定力攝持,醉象他偏偏不傷,陰謀失敗。失敗以后他不甘心,又趁佛經(jīng)過山下,在山上滾下大石頭暗害佛。結(jié)果被護法神擋開,沒有傷到。最后他不擇手段,見到佛以后要當(dāng)面行刺,就在行刺過程中,即身墮入地獄。在墮下的過程中他喊了一聲“南無佛”才曉得佛的威力。只有佛能救他,佛的大慈悲,佛的大智才能救他,他高聲稱念“南無佛!”

  種了這個因,墮入地獄。所以造五無間罪,包括弒父、弒母、出佛身血、破壞阿羅漢、破壞佛的伽藍(就是寺廟),這些都是五無間罪。這個罪造不得呀!那個是墮無間地獄。

  就是在《法華經(jīng)》這一品中,佛就說了提婆達多他過去生中的一段事情。在宿生中,提婆達多是一個波斯仙人,修習(xí)仙道,神通廣大。世尊在宿世中就是受波斯仙人威力的役使,當(dāng)奴隸、受勞役、被役使,當(dāng)時世尊是為了求得妙法,受再大的苦也不怕,但實際上他沒有達到目標(biāo),反而受波斯仙人的虐待,只干了一陣子苦活,什么收獲也沒有。這個求妙法的人(世尊的往世)由于慧根很深,學(xué)法精勤,在最后生中領(lǐng)先仙人成道,在菩提樹下證悟成道。而提婆達多就是波斯仙人轉(zhuǎn)生的,在他的潛意識里,對釋迦牟尼佛還很不服氣,宿世的傲慢令他對佛很不恭敬,結(jié)果才做出破壞佛教僧團的五逆罪來。

  盡管提婆達多犯了這么大的罪,但佛陀還是在這個法華會上,給他授記。你說佛陀偉大嗎?如果我們在別人想方設(shè)法來害我的時候,甚至幾次都要致我于死地的時候,你還能否對他生起慈悲心來?這就是佛陀的胸懷,心中沒有善惡,他覺得每一個生命都非常可貴,他要以慈悲喜舍之心來救度這些痛苦眾生。因為凡夫在做惡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被煩惱所蒙蔽,他自己——真實的清凈的本性不得顯發(fā),所以他做出來的事與魔境相應(yīng),什么貪瞋癡呀,邪見啦,這是很平常的事。佛陀能理解這些受苦的眾生,不但不記恨在心,反而更加關(guān)注這些痛苦的心靈,用種種方法開導(dǎo),引導(dǎo)他們走向佛道。

  佛陀不會舍棄任何人,不管你信仰其它什么教,佛陀都用慈悲的雙眼關(guān)照著你,悲憫著你,他為你不明真理而傷感,他在暗中派神來保護你,怕你受到傷害。我們眾生在佛陀的眼里,是還沒有回家的孩子。不管是好孩子還是壞孩子,都是將來的法門龍象。所以佛陀慈悲地蔽護著我們。

  提婆達多在墮地獄的過程中,迫切地喊了一聲“南無佛”,他還有善根哪!在關(guān)鍵的時候,他還能回心轉(zhuǎn)意。南無佛,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佛陀呀,我永遠跟隨你,我永遠聽你的教導(dǎo)。所謂有因必有果!提婆達多得到了佛的授記,將來也會成為佛陀。提婆達多那么大的罪惡,佛都還用慈眼看著他,不舍棄他,在地獄中給他授記。所以佛很慈悲呀,冤親平等,無冤無親,天堂地獄如幻如化,平等平等,很慈悲!我們也要學(xué)習(xí)佛陀的這種慈悲精神,讓這個世界不再有地獄種子,讓他們都能走上佛法的道路上來。

  有關(guān)提婆達多的公案,《法華經(jīng)》就是這么記載的。

  雖然阿奢世王犯下了殺父、破壞佛教的五逆罪,也該當(dāng)墮落地獄,但最后也是被佛攝化,在佛前懺悔了,并皈依了佛,轉(zhuǎn)而成為佛教教團的大護法。佛滅度后,他全力供養(yǎng)了大迦葉主持的七葉窟經(jīng)典結(jié)集工作。阿奢世的罪過很大,但我們的佛陀卻讓他從極罪之人轉(zhuǎn)變?yōu)闃O善之人,從地獄罪人變成人間善人,這就是佛陀的智慧力量。轉(zhuǎn)惡為善,轉(zhuǎn)邪為正,佛法就是不可思議!如果世間人能夠奉行佛法,這種正義的力量就更加廣大,那么世界的和平就會成為現(xiàn)實,希望在座的居士們努力,成為今天世界和平的使者,依據(jù)佛教的度世精神,傳播佛教,讓世界充滿希望,充滿生機,充滿信心,導(dǎo)致整個世界上和合、清凈,永遠不再有爭斗。

  提婆達多轉(zhuǎn)惡為善的故事在《大般涅槃經(jīng)》中,記載得很詳細。

  八歲龍女即身成佛

  至于龍女成佛也是在這一品里面。在這個講經(jīng)法會上有智慧化身的文殊菩薩、無緣大慈化身的彌勒菩薩,還有智積菩薩等等,另外還有諸阿羅漢、諸大比丘,包括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文殊菩薩與智積菩薩相見以后互相慰問,交流教化眾生的事情。在這個會上有很多的大菩薩降臨,有無數(shù)菩薩從大海中涌出,來參與這個講經(jīng)法會。文殊菩薩就告訴智積菩薩,他曾經(jīng)到大海龍宮,見了娑竭羅龍王。龍王有個公主,才只有八歲,可是很聰明。依經(jīng)上講,說龍女“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yè),得陀羅尼,能夠知諸佛所說甚深密藏,悉能受持,深入禪定,了達諸法,于剎那頃,發(fā)菩提心,得不退轉(zhuǎn)。”介紹娑竭羅龍王的女兒,雖然只有八歲,但聰明利根,了解諸法,善知眾生根機(就是曉得眾生的心態(tài)如何,再根據(jù)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施予佛法),而且深入禪定,有很深的境界,同時她發(fā)菩提心,救度世界上所有的眾生,由于這個原因,她要完成佛道,并最終成就佛道。

  龍女“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龍女的口才很好,善于用各種比喻,善巧方便地為群眾說法,遇到對佛法沒有正信的人,龍女無礙的辯才會使他走上佛法的道路。龍女對人民群眾很關(guān)心,對每一個生靈就像她的孩子一樣的愛戴。至于龍女弘法利生的功德,是說也說不完。總之是能令人民群眾走上菩提道,要證涅槃果。

  文殊菩薩就向諸大菩薩介紹在龍宮里的情況,如何發(fā)現(xiàn)這個龍女。當(dāng)時智積菩薩就懷疑,哪有這種事情呢?這么小,而且是個龍女。她怎樣悟得這么深,這么快就要成佛呢?他不相信。正在大家不相信,充滿疑心的時候,龍女就來到了法會,向佛、向諸菩薩頂禮,而且以偈頌的形式贊嘆佛,贊揚佛的功德。

  在這個時候,舍利弗又懷疑,先是智積菩薩懷疑,現(xiàn)在舍利弗又懷疑,這么年輕,一個女娃兒才八歲,而且屬于龍族,又是女身、五漏之身污染重、煩惱多,這么一個身怎樣可以成佛?五漏之身是過去封建主義時期對女性歧視性的說法,認(rèn)為女性因為生理或心理的因素所具有的五種煩惱,F(xiàn)在講男女平等,男重女輕的思想是行不通的。舍利弗心里想的時候,龍女就知道了。就先向佛陀獻上一顆寶珠,光彩四射。龍女就對舍利弗講,“你知道嗎,女身成佛比這個獻寶還快呢。你在想我頃刻間獻寶,但是我成佛比這個還快!闭f了以后,即身忽然變成男身,女轉(zhuǎn)男身,之后大眾就看龍女坐在蓮花寶座上成正等正覺。在會上的大眾嘆為希有,都很喜歡、很贊嘆。

  人人都可以成佛

  男的能成佛,女的也能成佛作祖,所以在座的女居士們要努力,向龍女學(xué)習(xí)。龍女成佛就是給我們一個榜樣,要打破過去封建的看法,不要看不起女同胞,女同胞是半邊天。在佛教里,有時女同胞還不止半邊天,你們看嘛,在座的女的多還是男的多?(當(dāng)然是女的多)這說明女性很有善根,不要看不起女性,歧視女性在佛教里沒有市場,佛教講的是人人平等。我們佛教徒連一個螞蟻也不會歧視,認(rèn)為它有佛性,我們講生命的平等,何況號稱萬物之靈的人呢。

  我們女居士也要自信,不是男性才可以成佛作祖,你們也要有這個信念,以女身成就佛道。你看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化身里,有多少是女身?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女性在佛教中的重要性!

  諸位女居士們,你們有福了,因為你們走入佛教,就是信仰平等互愛的宗教,你們在佛教里受到特別的尊重,因為你們也會早日成佛的。

  佛教教義不許歧視女性,要求我們佛教徒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眾生,我們提倡平等性智的思想,不要用分別心去看待事物。

  觀音菩薩有兩侍者,一邊是善財童子,一邊是龍女。“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很多人讀了《華嚴(yán)經(jīng)》都知道。善財童子參到普陀山,見到了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就跟他說大悲法門。佛法修行中以大悲為體,悲憫眾生,救濟眾生。觀音就跟善財童子說這個大悲法門的。同時這個法華會上有觀音菩薩。龍女即身成佛就是根據(jù)《法華經(jīng)》來的,觀音菩薩很贊嘆。龍女在向諸菩薩頂禮的時候也頂禮觀音菩薩。這里就是彰顯龍女的智慧與功德。

  從這一個公案來看,正說明了佛法所講的“一切眾生,佛性平等”。佛在雪山修行六年,在菩提樹下成道,經(jīng)過四十八天的磨難,受過魔王的干擾,最終成道,睹明星而成正覺。成道以后就說得有幾句話:奇哉!大地眾生都具有佛性,只是為無明障蔽不能親證成佛。原話是這樣的:“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币磺斜娚,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等類眾生都有佛性,只是無明、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假若他能去掉妄執(zhí),這個般若智慧就要現(xiàn)前,諸法實相就現(xiàn)前。從這一點來說,佛法所講的平等是徹底的平等,根本就不分什么尊卑、貴賤、男女、老幼、出家不出家,平等平等。為什么?尊重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

  天女散花與不二法門

  講到這里,想到維摩詰居士和天女散花的故事。“天女散花”,我們中國的京劇、川劇都在演。這段公案是怎樣的呢?維摩詰居士有一次出現(xiàn)疾病,“維摩示疾”,這個“示疾”他不是真正有疾病,他是為了說法。佛就遣派大弟子去慰問。最初就遣派證得聲聞果報的十大弟子,派到這個也不去,派到那個也不去,都說維摩詰辯才無礙、智慧很高,我們辯不贏他。佛最后就想到了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就領(lǐng)受佛的旨意,到了維摩詰丈室探問。兩個在談話之中由平常生活談到最高法門。最高法門就是不二法門,文殊菩薩就是弘揚不二法門的。

  這個“不二法門”是什么呢?就是開頭講的《法華經(jīng)》里那個法界觀,“理事不二”。在我們佛典中,講“不二”就是統(tǒng)一地觀察現(xiàn)象,統(tǒng)一地觀照一切。色心不二、色空不二、修證不二、依正不二……有很多“不二”,也可以叫“無二”。你不要象世間哲學(xué)一樣的,什么主觀、客觀,理性、經(jīng)驗,唯心、唯物,在佛教來講那是片面的,色心不二嘛,統(tǒng)一來看,色空不二就是《心經(jīng)》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因緣生法的一切現(xiàn)象它本體就是空,也就是空性所顯的這一切現(xiàn)象不能把它分開的呀!

  了解諸法實相,你要從現(xiàn)象中深一步透視,深一步觀察。“不二”他分不開的。什么叫“修證不二”呢?你在修行中積一分功德、修一分善,就有一分果報放在那兒,就可以斷一分無明。修與證是結(jié)合的,也是同時的,有修就有證。所以這點你們居士要注意,你不要怕沒有功德,你能夠行善、你能夠供佛、布施,同時就有功德存在。等于凈土宗講的“念佛的人,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就為你開,你當(dāng)下越念得好,蓮花當(dāng)下就越長得大,光明就更大。假如你當(dāng)下退墮了,你不念了,蓮花當(dāng)下就萎謝了、凋謝了。這個就是修證不二,因果俱有。

  還有“依正不二”。什么叫“依正不二”呢?依就是依報,正就是正報。“正報”是我們的“五蘊身”,“依報”就是所認(rèn)識的外在境像,比如物質(zhì)、享受的生活包括山河大地、田園舍宅都是依報,即我們認(rèn)為自身所依止的。你不能把這個分開的。在唯識學(xué)來講,當(dāng)這個生命識投生的時候,由業(yè)種激動識種,識種激動大種(大種就是四大種子),在這個時候就是顯形,內(nèi)變根身,外變器界。有此根身,就有此器界。也就是說有這個正報就有這個依報。你不能把它分開的。所以人生和際遇與他過去的因是分不開的,正報、依報是分不開的。你是什么人?你遭遇什么?你遇到什么境界?這是由因來決定的,你不能把它分開。這一點諸經(jīng)論中都講得有,唯識學(xué)中講得尤其細致。這就是“不二”。

  “二”是什么呢?是相對的;“不二”是絕對的。注意這個問題,世間上一切事物,世間上的一切學(xué)術(shù)都是相對真理。而佛法講的真如境界,由相到性,性相不二,顯示真如的本體,這就是“不二”。法門不二,實相也是不二。實相就在諸法中求,也是“不二”。這一道理比較高,這個就叫“不二法門”。我只是口頭上講,實際上要深入“不二法門”,更重要的是還要修證。我們凡夫只能說理論上有這么個見解,還說不上親自體證。

  文殊菩薩向維摩詰居士講“不二法門”,講到甚深微妙的時候,天空中花朵飛舞,出現(xiàn)天女散花;ㄓ昀_紛,接著天女就降臨了。這個時候花落到聲聞身上就不落,就沾到身上,落到菩薩身上呢,就落地了,不會沾到身上。當(dāng)時舍利弗滿身都是花。這時天女就來了,舍利弗就問,“你降花倒是好,那個花為什么降到菩薩身上,這就落了,降到我們身上,它就不落呢?”天女就答復(fù)他說,“并不是花不落,并不是花住你,是你在住花!币⒁!這個很有道理的呀!因為這個聲聞乘,他雖然證得了“人我空”,還沒有證“法我空”,境界窄小。菩薩乘是“人我、法我二空”。證“法我空”就是不住于相。那個《金剛經(jīng)》就是遣相嘛,破除“人我執(zhí),法我執(zhí)”。這中間含有深意。“并不是花不落,是你在住花,而不是花住你。”舍利弗答不出來,天女接著就反問:“男相女相是你的分別,有什么男女相?”說了以后就以女身化為男身。他就問舍利弗:“你看,我是女嘛還是男?”這里舍利弗的境界沒她高,可以說這個天女還是菩薩降世。

  從這里來看佛法,就是講眾生平等,不要分高低、尊卑、有勢力無勢力、有地位無地位、男相女相、老相幼年相、出家相未出家相、有修無修。維摩詰是居士,是未出家,但他實際是菩薩身,境界比較高的。佛性平等嘛!

  在家居士的責(zé)任

  在家的居士學(xué)佛,修行佛法,很不容易,然而在家也有他的優(yōu)勢。我們在家的佛教徒深入生活,在工作崗位上,和上級領(lǐng)導(dǎo),和平級的同事,和下級的朋友,要處好關(guān)系,要利用這個緣分,愛護大家,尊敬大家,給大家以歡快。這是一個在家佛教徒的責(zé)任。你對人好了,人家說佛教徒真是不錯,就會跟你學(xué)習(xí)佛法。如果你做不好,別人不說你不好,別人會說佛教不好,所以這是有罪過的。有的人一見同事,就叫別人吃素,嚇的人再也不跟佛教徒來往了。有的人總跟人講道德,這是大家最怕的,別人一聽,覺得你們佛教徒怎么總是指指點點的,叫人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還是不要學(xué)佛的好。你看,你處理的不好,就斷了一個人的善根。其實,你和一個人交往,先要做一個好人,用實際行動去感化你身邊的人,而不是叫人吃素什么的。等你的朋友覺得你很不錯啦,才知道佛教徒果然和凡夫不一樣,有道德,有修養(yǎng),有文化,有知識,應(yīng)該跟佛教徒學(xué)習(xí)。

  有的人說,傳教是出家?guī)煾傅氖?那錯了,我們每一個佛教徒都是佛陀的使者,不分在家出家的。做為佛陀的使者,你就是有責(zé)任把佛教傳播到你所到的地方去。當(dāng)然這要求你好好學(xué)習(xí),不然你自己都不懂,豈不是自誤誤人。只有自己好好深入佛教,學(xué)習(xí)佛法,然后再把你的認(rèn)識,傳授給你的親人,你的朋友,讓他們從做一個好人開始,慢慢走上菩提之路!氨娚鸁o邊誓愿度”,要實踐還是要下功夫的。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不懂的教理問題,千萬不能亂說,要虛心請教善知識,再消化吸收,讓智慧成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所以,做為一個佛教徒,要愛護你身邊所有的人,時時刻刻幫助他們,給大家以心理上的支持與鼓勵,給大家以方便。但要做到有原則,有信心,有能力,最終引導(dǎo)他學(xué)佛。這是一個在家居士的責(zé)任。

  關(guān)于提婆達多與龍女的授記,講到這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