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道與養(yǎng)生 第一章 禪道 第二節(jié) 禪武——養(yǎng)身的少林寺

  第二節(jié)  禪武——養(yǎng)身的少林寺

  少林寺?lián)P名海外與禪宗的不解之緣密不可分,少林寺落成三十多年后,(北魏孝昌三年),菩提達摩遵西天二十七代祖般若多羅之囑,為將佛陀正法血脈傳回中國,不辭艱辛,從南天竺國渡海來到東土,開始了禪宗在中華大地上的廣泛傳播。

  每當我們說起禪宗時,往往會用一派“本地風光”來表達對禪宗的敬仰。佛教的文化淵源在印度,而禪宗是獨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它的文化淵源在嵩山,在被譽為“禪宗祖庭”的少林寺。

  禪是“靜慮”,佛教稱安靜地深思為禪定。達摩老祖提出一種新的禪定方法,主張人人都具有佛性也就是“本性”,人人都先天地具有成佛智慧“菩提”,人人都能夠通過覺悟佛性而成為佛,盡管何時豁然大悟難以料定。眾生之所以未能成佛,是因為對自身的本性沒有覺悟。一旦“撥開迷霧見青天”,明心見性,自性就是佛,把佛變?yōu)榕e目常見的平常人。

  禪宗傳到唐代,六祖惠能提出頓悟的主張,認為頓悟并不要求離開現(xiàn)實生活,“舉足下足,長在道場,是心是情,同歸性海”,“提水砍柴無非妙道”,在日常勞動生活中都可以頓悟成佛。

  少林功夫便起源于僧人的日常生活。相傳跋陀的弟子慧光十二歲時,能在井欄上反踢毽子五百下。在井欄上踢毽子是很危險的,功夫不到家就可能跌落井中。少林功夫的許多招式都是僧人們受日常勞作如挑水、掃地、打柴、燒火動作的啟發(fā)加工提煉而成的。最高深的功夫其實也是最普通的功夫。

  少林寺巍峨聳立,郁郁蔥蔥。禪道養(yǎng)生的許多精髓皆源于此,不愧為“禪武”養(yǎng)身之地。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