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第九次課程 第十七講之:余論無此法

  《入中論》第九次課程總第十七講之:余論無此法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禪學

  時間:2009年5月24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余論無此法

  所以,到最后月稱論師就以一首頌詞,說明了中觀道最核心的要素:

  若離于本論,余論無此法。

  若離開這一論典,其它論典沒有這一法要。什么法要呢?是以純正的世俗梯,能夠上世間正高樓的辦法:只要你是以你目前善巧的方式在隨許世俗,不觀察時隨許世俗,觀察時走向究竟世俗諦,只要采取的是這個方法,你就一定有一個圓滿的果實可以得到,任何凡夫都可得到這個果實。

  在這里的關系是什么呢?暫時的世俗分成不觀察和觀察兩部分,另外還有究竟世俗諦。分成這三部分,這是我們所要確立的世俗諦。

  不觀察時,是我們在平時庸俗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這就不需要觀察。世間生活雖有感性、理性、佛性這些部分,但很多時候,我們對這些部分還是用不觀察的辦法,在不觀察時連這個也并不分得特別清楚。

  而觀察不一定都有結果,但這個觀察能把界別分清,能給我們一些生活經驗:該生氣的,不該生氣的,該講究的,不該講究的,這些我們就知道了。

  但這些都屬暫時世俗諦。還有究竟世俗諦。我們可以把如來藏理解為究竟世俗諦,但究竟世俗諦的如來藏一定本性自然空寂、本來空寂。

  這就是關于世俗諦的智慧。

  世俗諦這部分智慧跟如來藏的關系如何處理呢?在究竟世俗諦中,我們可以建立如來藏這個智慧的理解,但暫時不觀察時,連如來藏我們都不要去管。不觀察時,那就是我們普通的生活,普通生活中我們對如來藏無法兼顧——即使我們本來生命里有再大的智慧,我們也沒辦法去理清或去得到它。

  從自生的破除,我們又再次回顧世俗諦的建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