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jīng)
《妙法蓮華經(jīng)》,簡稱《法華經(jīng)》,(梵語: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馀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jīng)號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詳情]
法華經(jīng)講演錄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法華經(jīng)講演錄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太虛大師講述
民國十年秋在北京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序分及正宗分均已釋竟,以下為流通分。共有八品:初二品──即神力、囑累二品,為付囑流通。以后六品,為稟命流通。此如來神力品,為付囑流通之第一品;而在全經(jīng)品第,則為第二十一。
如來、指釋尊及十方分身如來。變化無方之謂神,有大威勢之謂力。以有無方之變化,能令未信者生信,未解者領(lǐng)解,未行者起行,故曰如來神力。是經(jīng)既為難信難解之法,欲令流通,必先起信;欲資深信,必賴神通。故如來以身輪不思議化,起出舌、放光、摩頂?shù)让钣?令知世尊具大神通,出言諦實,斯眾皆決信,付囑即為有力,故付囑流通之中,先有此品。
甲三 流通分
乙一 付囑流通
丙一 現(xiàn)神力以起信行
丁一 涌出請
爾時,千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訶薩從地涌出者,皆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滅后,世尊分身所在國土滅度之處,當廣說此經(jīng)。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凈大法,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而供養(yǎng)之”。
從地涌出之菩薩,請廣說是經(jīng)也。微塵、猶言無數(shù)。言當于釋尊及分身佛滅度之處,受持供養(yǎng)是經(jīng),并為人廣說。
丁二 如來現(xiàn)
戊一 長行
己一 示現(xiàn)如來神力
爾時、世尊于文殊師利等無量百千萬億舊住娑婆世界菩薩摩訶薩,及諸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一切眾前,現(xiàn)大神力:出廣長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無量無數(shù)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復(fù)如是出廣長舌,放無量光。
此釋出舌放光。從地涌出諸人,皆新來之菩薩,而世尊及其分身佛,獨于舊住娑婆世界無量菩薩等眾前現(xiàn)此神力,明咐囑流通之勝緣,獨重于茲土也。出舌、放光,為如來神境通變化之力;療o為有為化,如化無身為有身,化無語言為有語言,化無境界為有境界之類。變常為奇為變,共有十八變,茲附釋如下:一、震動,地六動等是。二、熾然,身之上下出水火等是。三、流布,如聲光等從漸遠及等是。四、示現(xiàn),示現(xiàn)他方諸界各趣事物等是。五、轉(zhuǎn)變,轉(zhuǎn)地為金,水為酪,凈穢為穢凈等是。六、往來,于一切處行無障礙等是。七、卷,八、舒,卷大入小,舒小令大,納須彌令入芥子,展一毛使充法界等是。九、眾像入身,能以諸世界納于身毛孔等是。十、同類往趣,應(yīng)物現(xiàn)形,往為說法,事訖還沒,令不識知等是。十一、顯,十二、隱,于大眾中隱沒自身復(fù)令顯現(xiàn)等是。十三、所作自在,謂轉(zhuǎn)動有情令其往來,己身語默皆得自在等是。十四、制他神通,謂佛、菩薩、二乘等,各能制伏本位以下所現(xiàn)神通。十五、能施辯才,謂不能說法者加持能使說法。十六、能施憶念,于法失念,能令復(fù)憶不至忘失;如阿難以佛力加持,能憶念無量經(jīng)義,資以結(jié)集等是。十七、能施安樂,如說法消除眾生怖畏、疾疫、災(zāi)患等是。十八、放大光明,謂能放一光,頓照無量國土,作大利益等是。本節(jié)出廣長舌,屬神境通之第八變舒。放無量光,屬第十八變大放光明。
釋迦牟尼佛及寶樹下諸佛現(xiàn)神力時,滿百千歲,然后還攝舌相,一時謦欬。俱共彈指。是二音聲,遍至十方諸佛世界,地皆六種震動。其中眾生、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以佛神力故,皆見此娑婆世界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及見釋迦牟尼佛共多寶如來在寶塔中坐師子座,又見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及諸四眾恭敬圍繞釋迦牟尼佛。既見是已,皆大歡喜,得未曾有。即時諸天于虛空中高聲唱言:“過此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世界,有國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釋迦牟尼。今為諸菩薩摩訶薩說大乘經(jīng),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汝等當深心隨喜,亦當禮拜、供養(yǎng)釋迦牟尼佛”。彼諸眾生聞虛空中聲已,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
此釋謦欬、彈指、地動、示現(xiàn)四事。滿百千歲,蓋結(jié)經(jīng)者假此土歲量以表當時經(jīng)歷時間之久。舌既還攝,諸佛復(fù)各謦欬,并各彈指,故曰一時謦欬俱共彈指。十方世界天人等眾,盡見此土諸佛,樹下集坐,圍繞世尊,此非佛光加被,何由致此?故曰示現(xiàn)。彼土眾生,既悉見此土事物,遂起皈命世尊之想,均顯神力之殊勝也。謦欬、由無而有,屬化而不屬變;彈指、屬第十三變所作自在;地動、屬第一變;示現(xiàn)、屬第四變。
以種種華、香、瓔珞、旛、蓋及諸嚴身之具,珍寶妙物,皆共散娑婆世界。所散諸物,從十方來,譬如云集。變成寶帳,遍覆此間諸佛之上。于時、十方世界通達無礙,如一佛土。
此釋合蓋、變土二事。十方供養(yǎng)之具變?yōu)閷殠?遍蓋佛上,故曰合蓋。十方世界如一佛土,故曰變土。合蓋、屬第七變;變土、屬第五變。
己二 付囑修行供養(yǎng)
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于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為囑累故說此經(jīng)功德,猶不能盡。以要言之,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秘要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經(jīng)宣示顯說。是故汝等于如來滅后,應(yīng)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
此釋咐囑修行。
“所在國土,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若經(jīng)卷所住之處──若于園中,若于林中,若于樹下,若于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yīng)起塔供養(yǎng)。所以者何?當知是處即是道場。諸佛于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于此轉(zhuǎn)于*輪,諸佛于此而般涅槃”。
此勸隨喜供養(yǎng)。
戊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佛救世者,住于大神通,為悅眾生故,現(xiàn)無量神力。舌相至梵天,身放無數(shù)光,為求佛道者,現(xiàn)此希有事。諸佛謦欬聲,及彈指之聲,周聞十方國,地皆六種動。以佛滅度后,能持是經(jīng)故,諸佛皆歡喜,現(xiàn)無量神力。
此四頌、頌神力。
“囑累是經(jīng)故,贊美受持者,于無量劫中,猶故不能盡。是人之功德,無邊無有窮,如十方虛空,不可得邊際。能持是經(jīng)者,則為已見我,亦見多寶佛,及諸分身者;又見我今日,教化諸菩薩。能持是經(jīng)者,令我及分身、滅度多寶佛,一切皆歡喜;十方現(xiàn)在佛,并過去、未來,亦見亦供養(yǎng),亦令得歡喜。諸佛坐道場,所得秘要法,能持是經(jīng)者,不久亦當?shù)。能持是?jīng)者,于諸法之義,名字及言辭,樂說無窮盡;如風(fēng)于空中,一切無障礙。于如來滅后,知佛所說經(jīng),因緣及次第,隨義如實說。如日月光明,能除諸幽冥,斯人行世間,能滅眾生闇,教無量菩薩,畢竟住一乘。是故有智者,聞此功德利,于我滅度后,應(yīng)受持斯經(jīng);是人于佛道,決定無有疑”。
此十二頌、頌咐囑。
- 佛教訪問團日記
- 妙法蓮華經(jīng)臺宗會義
- 妙法蓮華經(jīng)臺宗會義(四)
- 妙法蓮華經(jīng)臺宗會義(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臺宗會義(二)
- 妙法蓮華經(jīng)臺宗會義(一)
- 妙法蓮華經(jīng)綸貫
- 妙法蓮華經(jīng)玄義節(jié)要
- 法華經(jīng)要義
- 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講記 (囑累品第十三)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講記 (成佛品第十二)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講記 (發(fā)菩提心品第十一)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講記 (功德莊嚴品第九)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講記 (波羅密多品第八)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講記 (離世間品第六)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講記 (阿蘭若品第五)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講記 (無垢性品第四)
- 絕妙說法 法華經(jīng)講要 二、方便品──唯一佛乘,方便說三
- 法華經(jīng)講演錄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