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jīng)卷第十六

  增壹阿含經(jīng)卷第十六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三

  二一○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三齋日時,四天王、天王使者、太子們會案行天下,伺察人間的善惡。此日應(yīng)該受持八關(guān)齋戒,閉塞六情,防止五欲等事。依次為佛教傳授八關(guān)齋法,以及善男信女如受持八關(guān)齋戒的話,所愿都能成就之事。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在十五日當中,有三齋法,那三天應(yīng)持齋法呢?所謂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是(三齋法就是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之三天,在于僧團里所行的布薩,譯為凈住、長養(yǎng)之義。布薩為教團特定的懺悔之日。此日一到,比丘們就集在于一堂,舉出戒律的綱要,而誦波羅提木叉〔戒本〕,至于每段之末時,誦律的人即向大眾詢問是否犯這些戒?如有人犯的話,就當場懺悔,如沒有人犯戒的話,就繼續(xù)誦下去。在這些日子里的在家學(xué)佛的人,即守八戒,而清凈其心,而休息其業(yè)務(wù)為通例)。

  比丘們!當知!或者有如此之時,在于每月的初八日時,四天王會遣諸輔臣(部下)去觀察世間的人:那一個人作過善或惡呢?那些眾生是否慈孝父母、沙門婆羅門,以及尊長嗎?是否有那一位眾生好喜布施、修戒、忍辱、精進三昧(禪定),演布經(jīng)義,受持八關(guān)齋的嗎?(八齋戒、八戒,在家學(xué)佛的人在一日一夜受持八種戒。1.不殺生2.不偷盜3.不淫4.不妄語5.不飲酒6.不非時食,7.不臥坐于高廣之床,8.不涂香華、脂粉等飾),都一一詳細分別。如果沒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以及尊長的話,在于此時,那些輔臣就會向四天王報告而說:『現(xiàn)在的此世間,并沒有眾生孝順其父母、沙門、道士(婆羅門),并沒有人行四等心(慈悲喜舍之四無量心),沒有慈愍眾生的人。』這時,四天王聽到其報告后,便會懷著愁憂,便會慘然不悅。同時,四天王就會到忉利天上(第二層天,三十三天)的集善法講堂,將此因緣具向帝釋天報告而說:『天帝!當知!現(xiàn)在于此世間里,并沒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以及尊長的人。』這時,帝釋、三十三天聽到此話后,都會心懷愁憂,慘然不悅,而會減少升為諸天眾的機會,而會增益阿須倫之眾。

  假如又有時,如果世間里的眾生之類有人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以及尊長的人,也守持八關(guān)齋戒,修德而清凈,而不犯禁戒有如毛發(fā)之大的話,那個時候,使者就會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就會向四天王報告而說:『現(xiàn)在的此世間里,有很多人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以及諸尊長的!凰奶焱趼牶,會甚懷喜悅的心,就會到釋提桓因之處,會將此因緣具向帝釋報告而說:『天帝!當知!現(xiàn)在的此世間,有好多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以及諸師長的!贿@時,帝釋、三十三天,都會懷歡喜之心,都不能自勝,會增益諸天之眾,而減損阿須倫之眾,地獄的拷掠自然會休息,毒痛都不得行。

  如果在于每月的十四日的時候,就會派遣太子下凡,去察行天下,去伺察人民之施行善與惡等事。會看看是否有眾生信佛、信法、信比丘之僧,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以及尊長的人,是否有人好喜布施,持八關(guān)齋,而閉塞其六情(眼等六根舊譯為六情,由于根而有情識之故,新譯都為六根),防制其五欲(對于色聲香味觸之五境而起的五種情欲)的人?假如沒有眾生修正法的話,也沒有人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的話,在于那個時候,太子便會向四天王報告其事。四天王聽后,便會懷著愁憂之心,會慘然而不悅,而到釋提桓因之處,會將此因緣事實具向天帝報告而說:『大王!當知!現(xiàn)在的此世間,并沒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以及尊長的人!贿@時,天帝、三十三天都會懷著愁憂,會慘然不悅,而會減少天眾之類,而增益阿須倫之眾。

  假如又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以及尊長之人,也修持八關(guān)齋的話,在于那個時候,太子就會歡喜踴躍,而不能自勝,就會去向四天王報告而說:『大王!當知!現(xiàn)在于此世間里,有好多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以及諸尊長的人!贿@時,四天王聽到這些話后,就會甚懷喜悅,就會到釋提桓因之處,會將此因緣實事具向天帝報告而說:『圣王!當知!現(xiàn)在于此世間里,有好多的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以及諸尊長,也受三自歸依,慈心而諫諍,誠信而不欺!贿@時,天帝、四天王,以及三十三天,都會懷歡喜,不能自勝,會增益天眾之類,而減損阿須倫之類。

  比丘們!當知!在于月的十五日說戒(布薩)的時候,四天王會親自下來,會去案行天下,伺察人民。會審察那些眾生為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以及尊長的人,也好喜布施,修持八關(guān)齋,修持如來的齋法。假如沒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以及尊長的人的話,那時,四天王便會懷著愁悒,會慘然不悅,而到了帝釋之處,會將此因緣實事具向天帝報告說:『大王!當知!現(xiàn)在的此世間,并沒有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以及諸尊長的人!贿@時,釋提桓因、三十三天,都會懷著愁憂,會慘然不悅,而減少諸天之眾,增益阿須倫之眾。

  倘若又有時,眾生之類當中,有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以及諸尊長,而修持八關(guān)齋的話,那個時候,四天王便會懷著歡喜,會踴躍不能自勝,即會到帝釋之處,會將此因緣實事具向天帝報告而說:『大王!當知!現(xiàn)在于此世間里,有好多眾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以及諸尊長的人!贿@時,釋提桓因、三十三天,以及四天王,都會懷著歡喜之心,會踴躍不能自勝,而增益天眾之類,減損阿須倫之眾!

  那時,世尊并告訴諸比丘們說:「怎樣在十五日等日去修持八關(guān)齋法呢?」這時,諸比丘們白世尊說:「如來是法之王,為諸法之印。唯愿世尊當為諸比丘們布演如此之義!諸比丘們聽后,當會去奉行!」世尊告訴他們說:「諦聽!諦聽!(要注意的聽!要專心一意的聽!)聽后要善思念其真義。我當會為你們詳細分別解說!

  「于是(是這樣的:)比丘們!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良家的子女),在于每月之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說戒、持齋之時,到了四部眾當中,應(yīng)當作如是之語而說:『我現(xiàn)在于此齋日,欲修持八關(guān)齋法,唯愿尊者,當給我傳說!』這時,四部之眾,當會教他有關(guān)于八關(guān)齋之法。首先會教他說如是之語而說:『善男子!你應(yīng)當自稱你的名字!凰绻逊Q自己的名字的話,便當給他講說八關(guān)齋法。這時,當教授的人,就教前人作如是之語:『我今奉持如來的齋法,至于明天的清旦,在此期間修持清凈之戒,而除去諸惡法。如身行惡行,口吐惡語,意生惡念,對于身三、口四、意三的諸有惡行,不管是已作過,或者當會作,或者會由于貪欲之故而所造的,或者會由于瞋恚所造的,或者會由于愚癡所造的,或者會由于豪族之故而所造的,或者會由于惡知識之故而所造的,或者會在于今身、后身、無數(shù)之身,或會由于不識佛、不識法,或者會斗亂比丘僧,或者會殺害父母,以及諸尊師長等事,我現(xiàn)在都自懺悔,都不自覆藏,愿依戒、依法,而成就其戒行,而受持八關(guān)如來的齋法!

  甚么叫做八關(guān)齋法呢?第一就是:持心如真人(證道者)那樣,盡其形壽(一生當中)都不殺生,沒有害人之心,對于眾生有慈心之念。要這樣的齋戒:我某某,現(xiàn)在持齋至于明天的清旦,愿不殺生,沒有害人之心,有慈心對于一切眾生。』

  第二就是:如同阿羅漢,沒有邪念,盡形壽不偷盜,好喜于布施!何夷衬,現(xiàn)在愿盡形壽不偷盜,自從現(xiàn)在起,至于明天,都持此心。』

  第三就是:如同真人那樣。『我現(xiàn)在愿盡形壽不淫泆,沒有邪念,恒修梵行,身體香潔。今天要持不淫泆之戒,也不思念自己的妻媳,又不思念其它女人之想。至于明天的清旦,都沒有所觸犯!

  第四就是:如同阿羅漢,盡形壽不打妄語,恒知至誠而不欺誑他人。『自今日起,至于明天,都不打妄語,我從今以后,不再打妄語!

  第五就是:如同阿羅漢那樣的不飲酒,心意并不錯亂,而持佛的禁戒,不會有所觸犯!何椰F(xiàn)在也當應(yīng)如是,自今日起,至于明天的清旦,不再飲酒,愿持佛的禁戒,不欲去觸犯!

  第六就是:如同阿羅漢那樣,盡形壽不破壞齋法,都恒照食時而食(過午不食),少食而知足,不執(zhí)著于滋味之好壞,『我現(xiàn)在也是如是,愿盡形壽不破壞齋法,恒照食時而食,都以少食而知足,而不執(zhí)著于滋味之好壞,從今天起,至于明天的清旦!

  第七就是:如同阿羅漢,恒常不在于高廣的床上而坐。所謂高廣之床,就是:金、銀、象牙之?,或者角?(用動物角而造的床),或者是佛之座、辟支佛之座、阿羅漢之座、諸尊師之座是!哼@時,阿羅漢不在于此八種座上坐,我也不犯于坐上此座(阿羅漠不執(zhí)著座,經(jīng)中所謂阿羅漢之座,是尊重他為解脫的圣者,故應(yīng)有此高尚之座而已)!

  第八就是:如同阿羅漢那樣,不著飾香華,也沒有脂粉之飾,『我現(xiàn)在也是如是,愿盡形壽不著香華,不愛好脂粉之飾!

  『我某某,現(xiàn)在要離開此八事,要奉持八關(guān)齋法,不墮于三惡趣(地獄、餓鬼、畜生)。修持此功德,而不入于地獄、餓鬼、畜生,以及八難之中(1.地獄2.餓鬼3.畜生4.長壽天5.邊地6.瘖痖聾盲7.世智辯聰8.佛前佛后。)常得善知識,不和惡知識從事,恒得生在于良好的父母之家,不生在于邊地沒有佛法的地方,不生在于長壽天的天上(只知享受,不知精進),不作他人的奴婢,不作梵天,不作釋身(天帝),也不作轉(zhuǎn)輪圣王(以上二天一王,均為高高在上,不得修持),恒愿生在于佛前。自能見佛,自能聞法,使諸根都不亂。如我誓愿,向于三乘(指聲聞乘、緣覺乘、佛乘)而行的話,就愿速成道果!

  比丘們!當知!如果有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修持此八關(guān)齋法的話,這些善男子、善女人,當會趣于三善道,所謂:或生在于人類之中,或生在于天上,或者會證悟般涅槃(解脫生死,寂滅)。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不殺亦不盜不淫不妄語避酒遠香花著味犯齋者

  歌舞作倡伎學(xué)舍如羅漢今持八關(guān)齋晝夜不忘失

  不有生死苦無有周旋期莫與恩愛集亦莫怨憎會

  愿滅五陰苦諸痛生死惱涅槃無諸患我今自歸之

  (1.不殺生,2.也不偷盜,3.不淫泆,4.也不妄語,5.避于飲酒〔不飲酒〕,6.也遠離香花,7.以及離開著于滋味而犯齋戒之事,8.同時不去歌舞,不作倡伎,學(xué)習(xí)舍離其事,都如同阿羅漢那樣,F(xiàn)在愿持八關(guān)齋戒,晝夜都不忘失,沒有生死之

  苦,沒有周旋之期〔輪回〕,不和恩愛而集合,也不會有怨憎之聚會,愿滅除五陰熾盛之苦,以及諸病痛,和生死的苦惱。涅槃寂滅的境地乃為沒有諸患難,我現(xiàn)在要自歸依于它。)

  因此之故,諸比丘們!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受持八關(guān)齋戒,而欲離諸苦,欲得生在于善處,欲得盡諸漏而入于涅槃之城的話,就應(yīng)當求方便,而成就此八關(guān)齋法。所以的緣故就是:在人間之中的榮華之位,并不足以為貴,天上的快樂雖然為不可稱計之多,然而如善男子、善女子,欲求無上之福的話,就應(yīng)當求方便,而成就此齋法。

  我現(xiàn)在重新告敕于你們!如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成就此八關(guān)齋的話,即欲求往生于四天王天的天上時,也能獲得此愿的。那些持戒的人,所愿的都能獲得之故,我就是因此之故,而演說此義而已!人中的榮位實不足為貴的,如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八關(guān)齋的話,在其身壞命終

  之后,會生于善處的天上,也能生于艷天(夜摩天,時分天,第三層天),以及兜術(shù)天(知足天,第四層天),化自在天(化樂天,第五層天),他化自在天(第六層天),終皈不會有虛妄的。所以的緣故就是:由于其持戒的人,所愿的都能獲得之故。

  諸比丘們!我現(xiàn)在重新告訴你們!如有男子、女人,受持八關(guān)齋的話,如果愿生于欲界天,或者是愿生于色界天的話,也能完成其愿的。為甚么緣故能這樣呢?因為其持戒的人,所愿的都能獲得之故。再者,如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八關(guān)齋的話,則如果欲得生在于無色界天時,也能達成其愿的。

  比丘們!當知!如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八關(guān)齋的話,則欲生于四姓之家的話(1.婆羅門,為凈裔,神職階級,2.剎帝利,為王種、武士階級,3.吠舍,為商賈、工師等農(nóng)工商之階級,4.首陀羅(奴仆的階級),也能如愿而得生。其次,善

  男子、善女人,如受持八關(guān)齋的人,假如欲求作為一方的天子,或作二方的天子,或三方的天子,或四方的天子,都能獲得其愿。假如欲求作為轉(zhuǎn)輪圣王的話,也能獲得其愿。所以的緣故就是:由于其持戒的人,所愿的都能獲得之故。如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為聲聞、緣覺、佛乘的話,都能完成其愿。我現(xiàn)在能成為佛陀,都是由于持戒而來的。所謂五戒、十善,沒有一愿而不能獲得的。諸比丘們!如果欲成就其道的話,就應(yīng)當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二一一

  大意:本經(jīng)敘述如果信、財,以及受持梵行之三事現(xiàn)前的話,則那時的善男子、善女人,必定能獲得福德無

  量,因此,善男信女,應(yīng)求方便,去成就此三法。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三種事現(xiàn)在于前的話,則在于那個時候的善男子、善女人,都會獲福無量的。那三事呢?所謂(1)信現(xiàn)在于前時,那位善男子,或善女人,定會獲得福德無量的。(2)如果財現(xiàn)在于前的話,則那個時候的善男子,或者善女人,定會獲得福德無量的(能布施造福而獲福)。(3)如果又能受持梵行而現(xiàn)在于前的話,則那個時候的善男子,或善女人,定會獲得福德無量的。這就是所謂的,比丘們!有此三種事現(xiàn)在于前的話,定會獲得福德無量的!」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信財梵難得受者持戒人覺此三事已

  智者隨時施

  長夜獲安隱諸天恒扶將在彼自娛樂五欲無厭足

  (信與財,以及梵行,是難以獲得的,領(lǐng)受的人,以及持戒的人,覺悟此三事之后,有智的人,定會隨時去布施與人。就能長夜獲得安隱,諸天也會常恒的扶助其人。會在于其境遇而自娛樂,享受五欲沒有厭足〔能享受一切快樂之事〕。)

  由于此之故,諸比丘們!如善男子、善女人,就當求方便,而成就此三法。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yīng)當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二一二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佛陀由于拘深(憍賞彌)的比丘之常好斗訟,都犯諸惡

  行,而演說長壽王之事,去告誡應(yīng)當同一師侶,共一水乳,不可以斗訟。拘深的比丘不聽,佛乃舍去,而至于跋耆國,見阿那律、難提、金毗羅三人,和合共住,就和阿那律談?wù)撋先酥ā_@時,長壽大將至,佛乃贊嘆此三族姓子而說:如憶此三人的話,就能獲得大利等事。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拘深城(憍賞彌,譯為不靜,十六大國之一),在于瞿師羅園之中(瞿師羅長者奉獻的精舍,譯為美音精舍)。

  那個時候,拘深地方的比丘,都恒好斗訟,都犯諸惡行,在于當面相談?wù)f之時,或者有時會用刀杖相加害。那時,世尊在于清旦之時,往詣于那些比丘之處。到達后,世尊曾告訴那些比丘們說:「你們這

  些比丘們!要謹慎,不可以斗訟,不可以相互是非。諸比丘們!應(yīng)當要共和合,共為一師侶,乃同為一水乳,為甚么要斗訟呢?」那時,拘深的比丘白世尊說:「唯愿世尊,勿憂慮這種事!我們當自會考慮此理的。像如是的過狀(惡業(yè)),我們會自識其罪的。」

  世尊告訴他們說:「你們到底為如何呢?是為王種而修道的呢?為了畏恐之故,而修道的呢?是為了世險之故,而來修道的呢?」諸比丘們回答說:「弗也!世尊!」世尊告訴他們說:「云何?比丘!你們豈不是為了欲脫離生死,為了求無為之道之故才來學(xué)道的嗎?而且因為五陰之身實在為不可保持恒久之故,才來學(xué)道的嗎?」諸比丘們回答說:「如是!世尊!如世尊之教言的。我們這些族姓子所以會出家學(xué)道的緣故,就是為了求無為之道,為了滅盡五陰之身,因此之故,才來學(xué)道的!

  世尊告訴他們說:「諸比丘們!不應(yīng)該

  學(xué)道當中,而又和人斗諍,而以手拳互相的加害,而當面互相是非,而以惡聲相向。你們應(yīng)該要成就如下之行才對:要共同一法,共一師受(大家都是同樣的學(xué)佛的人,都是同由一位師父所傳來的門徒,也就是同為一家人,而不是外人,對于外人尚且不可斗諍,何況自己的人呢?)也應(yīng)該行此六種之法(六和敬),也應(yīng)當行此身、口、意之行,也當應(yīng)行此供養(yǎng)諸梵行的人!怪T比丘們回答說:「這是我們的事,世尊您不足慮此事(對于此事不必掛念)!」

  那時,世尊告訴拘深的比丘們說:「云何?愚人!你們不信如來之語嗎?為甚么你們剛才叫如來不可憂慮此事呢?這樣,則你們自當會受此邪見之報的。」

  當時,世尊重新告訴那些比丘們說:「在過去久遠之時,于此舍衛(wèi)城內(nèi),有一位國王,名叫長壽王。為一位聰明黠慧,無事不知的人。而且善于明白刀劍之法。可是缺乏寶物。諸庫藏并不充實,財貨又

  減少,四部之兵(四種軍隊)也是不多,臣佐之屬(智勇等謀士)也是非常的減少。當于這時候,在波羅捺國有一位國王,名叫梵摩達(梵授),為一位勇猛剛健,靡不降伏的國王,其錢財、七寶,都非常的充實滿于庫藏,四部之兵也是不缺乏,臣佐也都具足。

  那時,梵摩達王便作如是之念:那位長壽王并沒有臣佐,又缺乏財貨,珍寶都沒有。我現(xiàn)在可以前往去攻伐其國土。就這樣的,梵摩達王便興兵去攻伐其國。

  那個時候,長壽王聽聞有人興兵攻伐其國,就設(shè)方便之計。他想:我現(xiàn)在雖然沒有七寶之財,沒有臣佐之屬,也缺少四部之兵,而那位國王雖然又有很多的兵眾,然而如我今日,以一夫之力,足夠破壞他們的百千的兵眾,足夠殺害其眾生為不可稱計之多,但是我不可以一世的光榮,而作永世的罪業(yè)。我現(xiàn)在應(yīng)離開此城市,更往而到他國,使其沒有斗諍為是。

  那時,長壽王并不對臣佐們說,就帶他

  的第一夫人,以及一位隨從,出離舍衛(wèi)城,進入于深山之中。這時,舍衛(wèi)城中的臣佐、人民,由于看不見長壽王,就派遣信使,到梵摩達王之處,而向大王說:『唯愿大王來到此土,現(xiàn)在長壽王已經(jīng)不知去向了。』當時,梵摩達王,曾來至于迦尸國里,而自治化。

  然而長壽王有二位夫人,都有懷妊,都將欲臨產(chǎn)之期。這時,第一夫人曾自作夢在于都市中生產(chǎn),又遇日初出之時,有四部之兵,都手執(zhí)五尺長的刀,各各都共圍遶擁護,而獨自生產(chǎn),并沒有佐助的人(沒有助產(chǎn)婆等人)。她看見之下,即自驚醒,就將此因緣向長壽王報告。長壽王告訴夫人說:『我現(xiàn)在于此深山之內(nèi),為甚么乃當在于舍衛(wèi)城內(nèi),在都市中生產(chǎn)呢?妳現(xiàn)在欲生的話,就當如鹿之生產(chǎn)一樣。』這時,夫人說:『假如我不得如此的生產(chǎn)的話(指在城中生產(chǎn)),我就取死一途!』這時,長壽王聽此語后,就在于其夜,更改衣服,不帶侍衛(wèi),而進入于舍

  衛(wèi)城內(nèi)。

  當時,長壽王有一位大臣,名叫善華,為很有相愛念的人(有義氣之人)。他為了小事緣,而欲出城外,曾看見長壽王入城。當時,那位善華大臣熟視長壽王后,便離開而去,曾嘆息墮淚,復(fù)道而行(又順路行步而去)。這時,長壽王便追逐那位大臣,帶他到一屏處,而對他說:『慎莫出口!(請勿出聲)。大臣輕聲回答說:『如大王的教言。不知明王有甚么教敕(吩咐)呢?』長壽王說:『如有憶念我的舊恩時,便有回應(yīng)。』大臣回答說:『大王如有教令,我當會去辦理的。』長壽王說:『我的夫人昨夜作夢在都市中生產(chǎn),又有四部之兵自來圍遶,而生一男兒,極為端正。她說:如不如夢中的生產(chǎn)的話,在七日之中,當會取于命終(要自殺)!淮蟪蓟卮鹫f:『我現(xiàn)在堪以辦理此事,如大王的敕令那樣。』作此語后,就各自舍而去。

  這時,大臣便到梵摩達王之處。到達

  后,作如是之言:『七日之中,意欲觀看大王的軍眾,那些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到底為有多少。』這時,梵摩達王敕左右說:『按時催上兵眾,如善華大臣所說的去辦理!贿@時,善華大臣就在于七日當中,即召集兵眾,在于舍衛(wèi)城的都市中。當時,長壽王的夫人就在于七日之中,來到該都市之中。那時,善華大臣遙見夫人之駕臨,便作如是之語:『善來!賢女!今正是其時!

  那個時候,夫人看見四部的兵眾后,便懷歡喜之心,就敕令左右之人,叫他們施張大幔。當時,夫人在于日初出之時,便生一男兒,為端正無雙,為世間所希有的。這時,夫人乃抱著其孩兒,還詣于山中。當時長壽王遙見其夫人抱兒回來,便作如是之語:『使此兒能老壽(長壽),受命無極!环蛉税淄跽f:『愿大王為他取一名字!』當時,大王就立其名字叫做『長生。』

  這時,長生太子的年齡為八歲。父王長

  壽,有了小因緣而進入于舍衛(wèi)城。那時,長壽王的往昔之臣,名叫劫比,曾看見大王入城來,乃從頭至于足,都熟于觀視一番。觀看之后,就到梵摩達王之處。到達后,作如是之言而說:『大王!您好似極為放逸(非常的疏忽),那位長壽王現(xiàn)在于此城中!贿@時,大王非常的瞋恚,就敕左右之人去摧捉收捕長壽王。

  當時,左右大臣就帶這位劫比一同到城里的東西各處去求索。這時,劫比曾遙見長壽王,便以目去語示大臣而說:『這位就是長壽王!痪挖吳叭ナ詹,把他帶到梵摩王之處。到達后,向大王報告說:『大王!長壽王就是此人。』這時國內(nèi)的人民,都聽到而知道捉得長壽王之身。

  當時,夫人也聽到長壽王已被梵摩達王所捉得,聽到此消息后,便作如是之念:我現(xiàn)在活著有甚么用呢?寧可和大王同為一時的生命(王死,她也要死)。當時,夫人就率太子進入舍衛(wèi)城。夫人對太子說:『你現(xiàn)在應(yīng)更求活處(自己去逃

  生)。』當時,長生太子聽后,乃默然而不語。這時,夫人就徑往至于梵摩達王之處。王遙見她來,乃歡喜踴躍,不能自勝(禁不住其喜悅的內(nèi)心),即敕令大臣說:『將此夫人,以及長壽王,帶至四衢道頭(交通要道,人民頻繁鬧熱之處),將他們分作四分!(一人之身與頭為二分,二人計四分)當時,諸大臣就受王的教令,帶長壽王及其夫人之身,都將其返縛,遶舍衛(wèi)城,使萬民都看見。那個時候,人民之類,都沒有不痛心的!

  這時,長生太子在大眾當中,曾經(jīng)看見其父母被人牽詣城市,欲去斬殺,而顏色都不變。當時,大王曾還顧而告訴長生說:『你不可以見長,也不可以見短(長短是非都不可放在心內(nèi),也就是叫他不可以抱怨報復(fù))。那時,便說此偈而說:

  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無怨能勝怨此法終不朽

  (以怨恨,去報怨恨,是不能休息的,自從古昔以來就有這種事的。沒有怨憎之

  法,乃能勝過怨憎之法的,此法終皈不會朽壞的。)

  這時,諸臣自相發(fā)言談?wù)撜f:『這位長壽王實在是極為愚惑的人,長生太子到底是甚么人呢?為甚么在我們的面前說此偈頌?zāi)?』這時,長壽王告訴諸臣說:『我并不是愚惑的人,但是在此里面,唯有智者始能明白我所說之偈耳!諸位賢者當知!以我一夫的力量,實在足夠破壞你們的百萬之眾的。然而我乃又作如是之念:這些眾生之類的死亡,會為難以數(shù)出之多,不可以由于我一身之故,而歷世受其罪愆。因為怨憎與怨憎(怨怨相報)是不會有休息的一天,自古以來就有了此法。如果沒怨憎的話(不抱恨),即能勝過有怨憎的,此法終皈不會腐朽的!

  這時,那些執(zhí)法之臣們,就將長壽王,以及其夫人之身,牽至于四衢道頭,將二人分作四分,然后就舍而去,就各還其所在。當時,長生太子在于向暮之時,即去收拾薪草之類的東西,就將其父母耶維

  (荼毗,火葬),然后離去。

  那時,梵摩達王坐在于高樓之上,曾經(jīng)遙見有一小兒在耶維(火化)長壽王,以及其夫人,看見始末之后,敕左右之人而說:『此人必定是長壽王的親里的人,你們趕快去催收捉來。』(把他抓來)。這時,諸臣民就再到刑場,然而還未到達之時,那位兒童已不知去向了。

  當時,長生太子便作如是之念:這位梵摩達王,殺我的父母,又占住我的國土,我現(xiàn)在當報父母之怨讎才對。這時,長生太子便到彈琴師之處,到達后,便作如是之言:『我現(xiàn)在欲學(xué)彈琴!划敃r的琴師說:『你姓甚么?父母在甚么地方?』(問其出身與名字)小兒說:『我已沒有父母了,我本來住在于此舍衛(wèi)城內(nèi),父母已早死哩!』琴師對他說:『如欲學(xué)習(xí)的話,便可學(xué)習(xí)好了!(許諾他為門徒)。

  比丘們!當知!那時,長生太子便開始學(xué)習(xí)彈琴和歌曲。當時的長生太子,乃為

  一本自聰明的人,因此,未經(jīng)數(shù)日的時間,便能彈琴和歌曲,沒有一事不曉的。這時,長生太子乃抱琴往詣梵摩達王之處,在于象廄之中,非人之時(夜間中),獨自一人彈起琴來,同時也高唱清歌。

  那個時候,梵摩達王在于高樓之上,聽到有人彈琴歌曲的聲音,便問左右之人說:『那是甚么人在象廄之中,獨自彈琴歌戲呢?』臣佐回答說:『在此舍衛(wèi)城內(nèi)有一位小兒,在那里獨自彈琴歌戲的。』這時,大王告訴侍者說:『叫人去帶那位小兒來到此處歌戲,我欲觀看。』這時,使人就去喚那位小兒來到王處。當時,梵摩達王問小兒說:『你昨夜在于象廄中彈琴嗎?』回答說:『如是!大王!』梵摩達王說:『你從今以后,可在我的身邊,彈琴歌舞,我當會供給你的衣被與飯食等物!

  比丘們!當知!那時,長生太子在于梵摩達王之前,彈琴歌舞,極為精妙。當

  時,梵摩達王聽其琴音,都極懷歡喜,便告訴長生太子說:『當為我守藏珍寶!(叫他代管珍寶,授其重任)。這時,長生太子受王的教令后,并沒有錯失過,都恒隨王意,先笑而后說話,恒認王意(都得王心)。那時,梵摩達王又告訴他說:『善哉!善哉!你現(xiàn)在的為人,乃極為聰明,現(xiàn)在又敕你對于宮內(nèi)的可否之事(諸大小事),你都應(yīng)該知悉!贿@時,長生太子在內(nèi)宮中,乃以此琴音去教諸妓女,也教其乘象乘馬等技術(shù),都沒有一事不知道的。

  這時,梵摩達王意欲出去游觀園館,在那里共相娛樂之故,就敕長生去催駕寶羽之車。當時,長生太子就聽受王的教令,而令人尋駕寶羽之車,在象的身上被上金銀的鞍勒,然后還來白王說:『嚴駕已辦完,大王應(yīng)知時候!』梵摩達王就乘寶羽之車,使長生駕御其車,以及帶領(lǐng)四部的兵眾。

  這時,長生太子駕御王車引導(dǎo),都離開

  大眾很遠。當時,梵摩達王問長生太子說:『今天那些軍眾,都在甚么地方呢?』長生回答說:『臣也不知道軍眾在甚么地方。』這時,大王告訴他說:『可小停住(請停一下),我的身體很疲倦,欲作小休息!贿@時,長生太子即自停住,使王憩息。比頃(過了一會兒),軍眾都未到。

  比丘們!當知!那時,梵摩達王就枕在太子長生的膝上睡眠。當時,長生太子看見大王已入眠,便作如是之念:此王和我有大的怨讎,曾取我父母去殺死,又占住我的國界,現(xiàn)在不報怨的話,甚么時候當?shù)脠笤鼓?我現(xiàn)在正可斷他的命根!這時,長生太子右手自拔其劍,左手則捉住王的頭發(fā)。然而又作如是之念:我父王在臨欲命終之時,曾告訴過我說:『長生!當知!也不可以見長,也不可以見短!(不可執(zhí)著于是是非非。)曾說此偈而說:

  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無怨能勝怨

  此法終不朽

  (以怨憎對付怨憎,是不會有休止的一天,從古以來就有這種事的。不報復(fù)怨讎,乃能勝于報復(fù)怨讎的,這種事終皈不會有朽壞的。)

  我現(xiàn)在應(yīng)舍棄這種怨憎相報之事,就還納其劍。像如是之事,一而再,再而三,又作如是之念:此王對我來說,乃極為有大怨讎,曾取我父母而殺死,又占住我的國土,現(xiàn)在不報怨的話,要等那一天才能克他呢?我現(xiàn)在正應(yīng)斷其命根,才能名叫報了怨讎。這時,又作如是之憶念其父王所交付下來之語:你!長生!亦莫見長!亦莫見短!(不可有恩恩怨怨之是非的報復(fù)之事)。父王有如是的教敕:『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無怨能勝怨,此法終不朽!晃椰F(xiàn)在可以舍棄這種怨讎之事。就這樣的還納其劍。

  這時,梵摩達王夢見長壽王的孩兒長生太子,欲弒殺他,就非常的恐懼,尋時即覺醒過來。這時長生太子說:『大王!為

  甚么緣故而驚醒至于如是呢?』梵摩達王說:『剛才睡眠之時,夢見長壽王的孩兒長生太子拔劍欲殺死我,因此之故,才驚醒的!』

  這時,長生太子便作如是之念:現(xiàn)在此王已經(jīng)知道我就是長生太子了。實時右手拔劍,左手捉發(fā)而對王說:『我現(xiàn)在正正就是長壽王的兒子長生太子。然而大王乃是我的大怨家,曾取我的父母而殺死,又占住我的國界,現(xiàn)在不報怨,那一天才能克此怨讎呢?』當時,梵摩達王即向長生太子說:『我現(xiàn)在的生命乃在于你的手中,愿你垂憐,愿諒我而放棄,使我得全生命!』長生回答說:『我可放你一條活路,但是王您定不會保全我的生命的。』王回答說:『唯愿你垂?jié)?我終皈不會取你而殺你的!』這時,長生太子就和大王共作誓言而說:『都共相濟命,終皈不會相害!』

  比丘們!當知!那時,長生太子就放王一條活命。這時,梵摩達王對長生太子

  說:『愿太子還和我一同嚴駕寶羽之車,還詣國界!贿@時,太子就嚴駕寶羽之車,二人就這樣的共乘,而徑來至于舍衛(wèi)城。

  這時,梵摩達王就召集群臣而作如是之言:『假如你們遇見長壽王兒子的話,你們會將他怎樣呢?』里面有一位大臣曾作如是之言:『應(yīng)當斷除他的手足!挥钟腥苏f:『當分身為三段!桓腥苏f:『當取而斬殺!划敃r,長生太子在于王的身邊,正身正意,思惟這些話。這時,梵摩達王乃親自出手去捉長生太子,而對諸人說:『這位就是長壽王的兒子長生太子,此人身就是。然而你們卻不可以又有如是之語,不可以敢有那樣的話。所以緣故就是:長生太子乃放我一條活命,我也要給此人一條活命!贿@時,諸群臣聽此語后,嘆為未曾有而說:『此王與太子,都為甚奇!甚特!乃能對于有怨而不報復(fù)其怨。』

  這時,梵摩達王問長生說:『你應(yīng)該取

  我而殺死,然而為甚么又蒙你的放棄,又不殺我,是有甚么原因呢?現(xiàn)在愿聽其因緣。』長生回答說:『大王!善聽!(請聽好!)我的父王在臨欲命終之時,曾作如是的交代:你現(xiàn)在亦莫見長,亦莫見短。又作如是之語: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無怨能勝怨,此法終不朽。當時,群臣聽到我父王的這些話后,都相互而說:此王為狂惑的人,多有所說(說那些干甚么?)長生此人,到底是甚么人呢?長壽王在那個時候曾對他們說:你們當知!在此里面如有智慧的人,乃能明了此語的!我當時欲弒你時,曾憶起父王的這些話,因此之故,才會完成大王您的命根的(不殺他,放他一條活命)!』梵摩達王聽此語后,嘆其所作的為奇特,稱嘆為未曾有的事,乃能守持亡父的教令,而不會有所墮。

  這時,梵摩達王對太子說:『你現(xiàn)在所說的意義,我還是不能了解,F(xiàn)在可與我解說內(nèi)中真義,使我得到意解!划敃r,

  長生太子對他說:『大王!善聽!我當會解說:梵摩達王取長壽王而殺死,假如長壽王本所有的群臣當中,極為有親信的人的話,也當會取王您,把你殺死。如果梵摩達王所有的臣佐,又當取長壽王的臣佐,把他殺死的話,就叫做怨怨相報,終不斷絕。倘欲使怨讎斷滅的話,唯有沒有報復(fù)的人。我現(xiàn)在觀察此義后,因此之故,才不殺害大王您的!』這時,梵摩達王聽此語后,非常的踴躍歡喜,不能自勝。王說:這位王太子乃極為聰明,才能廣演其義的。

  這時,梵摩達王即向太子懺悔而說:『是我的罪過,去取長壽王而把他殺死!痪妥悦撈涮旃诮o與長生使著(將王的天冠送與太子戴上)。又加之以其王女嫁給太子。同時也還付舍衛(wèi)國的國土、人民,尋付長生,使其領(lǐng)治。大王即還回波羅捺國去治其國土!狗鹜訉⒋斯攀轮v完之后,又叫一聲:

  「比丘們!當知!然而古昔的諸王有如

  此的常法:雖然有這些諍國之事,然而仍然會有相堪忍,而不相傷害的事。更何況你們?yōu)楸惹?都由于信心堅固,才會出家學(xué)道,才會舍棄貪欲、瞋恚、愚癡之心的,F(xiàn)在又起諍競,而不相和順,各不相忍,而不懺改呢?諸比丘們!應(yīng)當要以此因緣(以此事為借鏡),而知道諍斗并不是應(yīng)該的!你們同為一師侶,共為一水乳,因此,不可以互相斗訟才好!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無斗無有諍慈心愍一切無患于一切諸佛所嘆譽

  (沒有斗,沒有諍,以慈心去愍念一切眾生,也不患擾于一切眾生,這是諸佛所嘆譽的)。

  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yīng)當要修行忍辱之行。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yīng)當要作如是而學(xué)!」

  這時,拘深的比丘們白世尊說:「唯愿世尊,不須憂慮此事!我們自當會分明此事的。世尊!您雖然有了這些教語,其事

  并不是那樣的!巩敃r,世尊就舍離那個地方,而到別處去,而到跋耆國(譯為增勝,十六大國之一)。

  那個時候,跋耆國內(nèi)有三位族姓子,所謂阿那律、難提、金毗羅是。這幾位族姓子,乃訂有共同的規(guī)則:如其中有人去乞食的話。在舍內(nèi)的人就負責(zé)掃灑園地,使其潔凈,事事都不缺乏。去乞食而得來的飲食,就分給他吃食,如果足夠的話,就為善,假如不足的話,就隨意之所如。倘若有余遺的食物的話,就瀉在器物中去把它舍去。如果又有最后乞食回來的,足夠就喜,如不足的話,便取器物當中的食物,自放在于自己的缽器中。那個時候,也會取水瓶,再入清水,而安置在于一處,以備一天掃除房舍之用。他們更會在于閑靜之處,正身正意(端正身心),系念在于前,思惟微妙之法。然而他們,都終日不共語,都各自寂然。

  那時,阿那律尊者、乃思惟欲貪為不清凈之想,念持喜安,而游入于初禪的境

  中。這時,難提與金毗羅二位尊者,乃知道阿那律的內(nèi)心所念,也同樣的思惟欲貪為不清凈之想,而念持喜安,而游入于初禪的境內(nèi)。如果阿那律尊者思惟二禪、三禪、四禪的話,則在于那時,難提與金毗羅二位尊者也會同樣的思惟二禪、三禪、四禪。假如阿那律尊者思惟空處、識處、不用處(無所有處)、有想無想處(非想非非想處。以上為無色界的四空定)的話,這時,難提、金毗羅二位尊者也會同樣的思惟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無想處的禪定。如果阿那律尊者正在思惟滅盡定(滅受想定,將受與想都滅盡的狀態(tài),為禪定的究極,合上述之八定,計為九次第定)的話,那個時候,難提與金毗羅二位尊者也同樣的會思惟滅盡定。像如是的諸法,乃為諸位賢者都同樣的會思惟的諸法。

  那時,世尊曾往師子國內(nèi)(跋祇國內(nèi))。當時,守國之人(守園的人)遙見世尊向這里來,便作如是之言而說:「沙

  門!不可以走入此國中(園中)。所以的緣故就是在此國中(園內(nèi))有三位族姓子,名叫阿那律、難提、金毗羅,應(yīng)慎重而不可以觸嬈他們!」這時,阿那律尊者,由于天眼清凈,以及有天耳通,曾經(jīng)聽到守國之人和世尊正在作如是之言,欲使世尊不得入其國(其園)內(nèi)。當時,阿那律尊者就出去告訴守門之人說:「不可以遮止!世尊現(xiàn)在到這里來,欲至此來看看的!雇瑫r,阿那律尊者也入去告訴金毗羅說:「速來!世尊現(xiàn)在于門外。」

  這時三位尊者都從三昧起來,到了世尊之處。到達后,行頭面禮足之禮,然后住立在一邊。他們各自稱而說:「善來!世尊!」阿那律尊者就趨前去取世尊之缽,難提尊者乃在于前面為佛敷一座席,金毗羅尊者則去取水給世尊洗腳。那時,世尊告訴阿那律說:「你們?nèi)齻人在這里,都和合,而沒有他念,乞食都如意嗎?」阿那律回答說:「如是!世尊!乞食等事,乃不以為勞(能順利的乞到,也很合

  和)。所以的緣故就是:如我正在思惟初禪的時候,當于那時,難提與金毗羅,也是同樣的思惟初禪。如果我正在思惟二禪、三禪、四禪、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無想處,與滅盡定等三昧?xí)r,那個時候的難提、金毗羅,也是同樣的思惟二禪、三禪、四禪、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無想處,和滅盡定的。像如是的,世尊!我們都在思惟此法的!

  世尊告訴他們說:「善哉!善哉!阿那律!這是值得贊稱之事。然而你們是否有時,更得上人之法嗎?」阿那律回答說:「如是!世尊!我們乃更得上人之法的!故雷鸶嬖V他們說:「那一種上人之法呢?」

  阿那律回答說:「有如是的妙法,能出上人之法之上的:如我又以慈心遍滿于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也是同樣的遍滿。在一切之中的一切,都以慈心遍滿其中,為無數(shù)無限,不可以稱計得出的多,而自游戲于其境地。又用悲心、喜心、護心

  (舍心),遍滿于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也是如是,四維上下也同樣的遍滿,而自游戲于其境地。這就是,世尊!就是我們更得上人之法的!

  那個時候,難提、金毗羅對于阿那律說:「我們是在何日到你那邊問起如此之義呢?現(xiàn)在為甚么在世尊之前自己稱說此事呢?」阿那律回答說:「你們并沒有至于我處而問起此義。但是諸天曾來到我處,而談起此義的。因此之故,在世尊之前而說起此義耳!同時,我在于長夜之中,知道諸位賢者之心意,因為諸位賢者也同樣的獲得此種三昧之故,在世尊之前提起此語而已!」

  在那個時候,在說此法之時,長壽大將曾到世尊之處,頭面禮足之后,退在于一邊。這時,長壽大將白世尊說:「今天,世尊和這些人說法嗎?」這時,世尊乃以此因緣(經(jīng)過實事)其向長壽大將講說。這時,大將仰白世尊說:「跋耆大國快得大利了,有這三位族姓子自在這里游化!

  所謂阿那律、難提、金毗羅是。」

  世尊告訴他說:「如是!大將!如你所說的,跋耆大國快得善利了。且置跋耆大國不說,就是摩竭大國,也是快得善利了,乃有了此三族姓子之故。如當摩竭大國人民之類,憶此三族姓子的話,便會長夜獲得安隱的。大將當知!如果在縣邑城郭里,有了如此之三族姓子的話,在那個城郭之中的人民之類,就能長夜獲得安隱的。此三族姓子所生之家,也會獲得大利的,乃能生此上尊的人之故。其父母,以及五種的親族,如果當憶此三人的話,也會獲得大利的。如果那些天、龍、鬼神,能憶此三族姓子的話,也能獲得大利的。假如有人嘆說阿羅漢的話,也當嘆說此三人。如果有人嘆說無貪欲、無愚癡、無瞋恚的話,也當嘆說此三人。如有人嘆說此福田的話,也當嘆說此三人。如我在于三阿僧祇劫(三無量劫)當中所行的勤苦功行,而成就無上之道,而使此三人成就此法義的。因此之故,大將!應(yīng)當對于此三

  族姓子,生起歡喜心。像如是的,大將!應(yīng)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長壽大將聽世尊所說,乃歡喜奉行!

  二一三

  大意:本經(jīng)敘述有身邪(有身見)之結(jié)、戒盜(戒禁取)之結(jié),以及疑結(jié)之三結(jié)。是系縛眾生,使眾生不能從此岸而至于彼岸的。因此,當求方便去滅除此三結(jié)。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如是的三種結(jié)使,會系縛眾生,使眾生不

  能由此岸而至于彼岸。那三種呢?所謂身邪結(jié)、戒盜結(jié)、疑結(jié)是。

  甚么叫做身邪結(jié)呢?所謂執(zhí)計此身為有我,而生吾我之想,而生有眾生之想,而為有命、有壽、有人、有士夫、有緣,有著,就叫做身邪之結(jié)(有身見之結(jié),結(jié)為結(jié)縛,所謂系縛于三界,使其不出離。結(jié)與使,同為煩惱的異名。所謂煩惱能驅(qū)役人流轉(zhuǎn)于三界!)

  甚么叫做疑結(jié)呢?(依經(jīng)文應(yīng)排為第三)所謂會疑惑如下之事:有我呢?無我呢?有生呢?無生呢?有我與人與壽命呢?或者為無我、無人、無壽命呢?有父母呢?無父母呢?有今世、后世呢?或者無今世、后世人呢?有沙門、婆羅門呢?無沙門?婆羅門呢?世間有阿羅漢呢?世間無阿羅漢呢?有得證的人呢?無得證的人呢?這就名叫疑結(jié)。

  甚么叫做戒盜結(jié)呢?(戒禁取見。所謂執(zhí)著于錯誤的戒律。)所謂戒盜就是:我當會以這種戒,而出生于大姓之家,或生為婆羅門家,或生在于天上界,以及諸神當中,這就叫做戒盜結(jié)(其所執(zhí)取之戒,并不能生于大姓之家等處,而以為能生在于那些善趣。)

  這就是,比丘們!有如此的三結(jié),能系縛于眾生,使眾生不能從此岸而至于彼岸。猶如兩只牛,而掛在同一枝軛那樣,終皈不會相離。這種眾生之類,也是如是,都被三結(jié)所系,不能得從此岸而渡至于彼岸。

  甚么叫做此岸?甚么叫做彼岸呢?所謂此岸,那就是身邪等是(身見之結(jié)等三結(jié),彼岸就是所謂身邪等結(jié)之消滅是。這就是,比丘們!就是三結(jié)會結(jié)縛眾生,使眾生不能從此岸而至于彼岸是。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yīng)當要求方便(努力用功精進),去滅除此三結(jié)。像如是的,諸比丘們!當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二一四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佛陀為諸比丘講說空、無愿、無想的三種三昧,如果不能獲得此三種三昧的話,就會久在于生死,而不能自覺,因此之故,當求方便,去得此三三昧。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此三種的三昧。那三種呢?第一就是空三昧,依次為無愿三昧、無想三昧(無相三昧)。

  甚么叫做空三昧呢?所謂空,就是觀想一切諸法,都均為是空虛的(在萬事當中,去觀人與法之空。所謂空我所見,非我為空我見,都叫做空)。這就名叫空三昧。

  甚么叫做無想三昧(無相三昧)呢?所謂無想,就是在于一切諸法當中,都沒有想念,也不可見,就名叫做無想三昧(以空而觀無差別的相狀。無相之名即為是滅,是指涅槃。涅槃乃離一切相與想)。

  甚么叫做無愿三昧呢?所謂無愿,就是對于一切諸法,也不愿求,就叫做無愿三昧(由于空無相之故,觀無愿求之事。為了涅槃,其觀則如船筏,必須舍棄。也就是在河海之中須要藉依船筏,在陸地則無須要,故為無求之物,故稱無愿)。

  像如是的,比丘們!如果有不得此三種三昧的話,就會久在于生死當中,不能自覺悟的。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yīng)該要求方便,而得此三種三昧。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yīng)當要作如是而學(xué)!」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結(jié)頌如下:)

  幢毗沙法王瞿默神足化齋戒現(xiàn)在前長壽結(jié)三昧

  (1.高幢品經(jīng)〔卷第十四〕,2.毗沙鬼經(jīng),3.法王經(jīng),4.瞿默經(jīng),5.神足等三事教化經(jīng)〔以上卷第十四、十五等連貫〕,6.齋戒經(jīng)〔卷第十六〕,7.現(xiàn)在前經(jīng),8.長壽王經(jīng),9.三結(jié)使經(jīng),10.三三昧經(jīng))。

  增壹阿含經(jīng)卷第十六完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