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jīng)大全 > 瑜伽師地論 >

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jīng)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十(1)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十(1)

  《瑜伽師地論》卷十.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地之七

  戌八、愛差別(分三科) 亥一、欲愛

  欲愛云何?謂欲界諸行為緣所生,于欲界行,染污希求,由此能生欲界苦果。

  這十二緣起里面,也就是十二科,前面的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這七科都講完了。現(xiàn)在是第八科解釋愛的差別,分三科,第一科是「欲愛」。這十二緣起里面這個「愛」這一支是什么意思呢?先解釋欲界的愛。

  欲界的愛是指什么說的呢?「謂欲界諸行為緣所生」,這是欲界,三界里面,單獨說欲界的愛。欲界的愛是怎么生起的呢?「諸行為緣所生」,就是欲界的一切的有為法,欲界的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這么多的有為、有漏的境界,為因緣所生出來的。當(dāng)然這個「愛」就是內(nèi)心在攀緣色聲香味觸法的時候,心里面有愛現(xiàn)起,就叫做「諸行為緣所生」。當(dāng)然這種「愛」通常說呢,是隨順心所欲的,那么就會生起愛的這種活動;但是不隨順心所欲的,那么就是苦惱的境界,或者是不苦不樂的境界,心里面也會有愛,就是不歡喜的境界,希望它遠(yuǎn)離,那么這里面也有愛的意思的。當(dāng)然主要是指隨順內(nèi)心的境界,生起愛的心理活動,那么這是一個意思。

  「于欲界行,染污希求」,這種生出來這個愛,不是清凈的愛。這個清凈是解脫的境界;現(xiàn)在是一種系縛的境界,所以叫做「染污」。這種染污系縛的愛的心情生起了以后,它不知足、它不會滿足的。「!,還生起來希求的心情,希求更多、更多、更多的…,還有這樣的心理。一方面是染著系縛,一方面不知足。這個貪求,還要更多的貪求,那么這都是有愛的相貌。

  「由此能生欲界苦果」,這樣的心情生起了以后,會有什么樣的結(jié)果呢?就是能生欲界的苦果。能生欲界的苦果,這種苦惱的結(jié)果應(yīng)該是有二種,一種是這個染污的希求,用合理的或者是合法的手段、合法的行為,那就是五戒十善這一類的;者是非法的,就做種種惡事了。那么就會生出三惡道的果,或者是人天的果。三惡道是苦果,人天也是苦果,所以「由此能生欲界苦果」,這就叫做「欲愛」。

  亥二、色愛

  色愛云何?謂色界諸行為緣所生。于色界行,染污希求,由此能生色界苦果。

  「色愛云何?」這第二科,就是色界天的愛。色界天的愛是怎么樣的呢?「謂色界諸行為緣所生」,就是色界天的他的「諸行」,他的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它的色受想行識。當(dāng)然是主要就是禪悅的境界,禪定里面的輕安樂,或者是不苦不樂,那么這些的因緣,生出來的愛著心。當(dāng)然若是佛教徒得到色界禪的話,有四念處在里面活動,那又是不同了,那情形又不同,F(xiàn)在是說非佛教徒,他的色界禪定出現(xiàn)了,他經(jīng)過長時期的修行,他成就了色界禪,或者死掉了以后生到色界天去,那么在色界禪里面,這都叫做「色愛」。

  「于色界行,染污希求」,他有如意的禪悅,他為愛著這個禪悅的境界,為禪悅的境界所系縛,所以也是「染污」。他當(dāng)然有順心的境界,他還是繼續(xù)地希求的,有這個「!梗职l(fā)起來一種染著的愿望,這也是色愛的境界。

  「由此能生色界苦果」,因為有這樣的情形了,他也就會引出來色界的苦果。色界的苦果,當(dāng)然是越染著,這個煩惱就是越重,結(jié)果呢?禪定也失掉了,那么還是有苦惱的境界出現(xiàn)的,所以由此能生色界的苦果。當(dāng)然那個苦果和欲界是不一樣了,當(dāng)然是比較輕微。

  亥三、無色愛

  無色愛云何?謂無色界諸行為緣所生。于無色界行,染污希求,由此能生無色界苦果。

  「無色愛云何?」這是第三科,說無色界天的愛!钢^無色界諸行為緣所生」,無色界呢?它沒有色,只是受想行識,這個法塵的境界,當(dāng)然也有禪,空無邊處定乃至到非想非非想處定,這些有為的諸法為緣,生出來染著心,也還是愛、見、慢。有愛、也有見、也有慢,有這些煩惱的境界。

  「于無色界行染污」的「希求」,這個染污的希求,這個「染污」和「希求」是同時的,不是說是前后。當(dāng)然也有前后的關(guān)系,也有同時的關(guān)系。

  「由此能生無色界」的「苦果」,這個我們在講「苦受」的時候,就是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乃至到五取蘊苦,講到苦的時候也提到這件事。若是非佛教徒得到色界定,生色界天;得無色界定,生無色界天的話,那么他們認(rèn)為這是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了。但是以佛法的態(tài)度來看,這還是生死的境界,所以也還是苦。不過能覺受到、能覺悟到是苦,那還是要圣人才知道,凡夫自己很難覺悟到這里。所以「由此能生無色界」的「苦果」。若是他是佛教徒,有四念處,觀法無我,心不受一切法的時候,當(dāng)然是沒有苦果的這件事。

  戌九、取差別(分二科) 亥一、辨相(分四科) 天一、欲取

  欲取云何?謂于諸欲所有欲貪。

  這底下是第九科,就是十二緣起里面那個「取」。這個「取」是什么意思呢?它里面也是有差別的,分二科,第一科是「辨相」,辨別這個取的相貌,這個「取」究竟是怎么回事?第二科是「略簡」,分四科,第一科是「欲取」。

  怎么叫做「欲取」呢?「謂于諸欲所有欲貪」,這個「欲取」就是欲界,欲界的這個五欲,色聲香味觸,對這個五欲有所貪求、有所貪著、有所貪戀,那么就叫做「欲取」。當(dāng)然這是一般的凡夫境界。

  可是前面是愛,愛也是欲,現(xiàn)在進(jìn)一步這個取,就是「愛」增長,名「取」。這個愛欲心比以前強烈了,那么就叫做「取」;蛘哒f這個愛只是內(nèi)心的,內(nèi)心里面有強烈的愛;這個取的時候這個愛呢?就是一定要把那件事拿到。還是指內(nèi)心說的,但是可是比以前力量是更大了,所以叫做「欲取」。

  「謂于諸欲」,當(dāng)然是各式各樣的欲,色聲香味觸,各式各樣的欲,所有的欲貪。這個欲是所貪,貪是能貪,就是這樣意思。

  天二、見取

  見取云何?謂除薩迦耶見,于所余見所有欲貪。

  「見取云何?」這個「欲取」是一般的凡夫境界;這個「見取」不是!敢娙 故锹斆鞯姆卜颍褪撬^佛教以外、其他的宗教徒,他心里面有一大套的思想,他對于那樣的思想,非常的感覺到得意、感覺到滿意。自己有一套的思想,他感覺到滿意,所以叫做「取」。這個「見」是所取,這個見是他的所取。這底下解釋。

  「見取云何?謂除薩迦耶見。于所余見,所有欲貪」,這個「薩迦耶見」就是我見、我所見。這個我見、我所見除外,不在內(nèi),其余的斷見、或者是邊見,下面有個戒禁取也不在內(nèi)。邊見、邪見,像前面那個不如理作意,各式各樣的邪知邪見。他有那樣的「見」的時候,他對于他有那樣的看法,非常的歡喜、愛著,所有的欲貪,那就叫做「見取」。愛著他自己的思想,他特別的一種思想,那叫做「見取」。

  這個愛著也叫做「欲貪」。前面那個欲取的欲貪,是指色聲香味觸,散亂的境界,一般的、平常的境界。這個「見取」,這個「見」有一點智慧的性質(zhì),有特別的見地。他對他這個見地非常的「欲」,非常的歡喜,那么就叫做「見取」。

  天三、戒禁取

  戒禁取云何?謂于邪愿所起戒禁所有欲貪。

  「戒禁取」,戒禁取是什么呢?這里面底下有解釋!钢^于邪愿所起戒禁,所有欲貪」,「謂于邪愿」,就是不正當(dāng)?shù)南MF┤缯f是持牛狗戒,希望生天,這是不合道理,是不合道理的,那么就叫做「邪愿」。修種種的苦行,會能得解脫,這都叫做「邪愿」,不合道理。但是這些人,他的這個「邪愿」,所生起來的「戒禁取」,「邪愿」是他的希望,他要有所行動,才能夠滿足他的愿,那個行動叫做「戒禁」。就是要這樣做,要持這個牛狗戒,守牛戒、守狗戒,或者是為太陽曬,周圍點上火,五熱炙身,用這種行動,說是能夠生天,能得解脫,那么各式各樣的一種行動,叫做「戒禁」。就是這個「戒禁」,也可以說有所不為。這件事不可以做,這件事可以做,這叫「戒禁」。

  但是后面的解釋,也有一個禪定也包括在內(nèi)的。修學(xué)禪定他希望得涅槃,修學(xué)禪定能夠生天,能夠得到色界的四禪、無色界的四空定,都包括在內(nèi),也叫做「戒禁」。

  他對他這個戒禁,他非常的滿意、歡喜,那叫做「欲貪」。這和前面那個…這個「所欲貪」的境界和前面又不同。和那個「見」,和那個「欲取」都不一樣了。

  天四、我語取

  我語取云何?謂于薩迦耶見所有欲貪。

  前面那個「見取」里面,除了「薩迦耶見」,為什么要除薩迦耶見?因為單獨的列出來了,所以就不包括在見取之內(nèi)。

  「我語取云何?謂于薩迦耶見所有欲貪」,就是那一個有情,他對于所執(zhí)著的我,非常的歡喜、非常的愛著。在這個色受想行識里面,有一個常恒住、不變異的我,色受想行識有老病死,這個我是沒有老病死的,你看這個多好呢?所以愛著這個我,對于所執(zhí)著的我,有愛著心,那么這就叫「欲貪」,叫做「我語取」?墒沁@個字,這個名字、這個「語」這個字,這是佛法里面的話,這個「我」只有這么一句話,只有這么一句空話,說是「我」、有我,實在是沒有我的,我的體性是沒有,這個「語」有這樣的含意的。

  這個「取」、這四種取,「欲貪、欲取」是一般的人,欲界一般的人都有這種欲取。這個「見取、戒禁取」,這是外道,外道才有這種思想,有這種愛著。「我語取」,是通于一切眾生的,不管是不是外道,所有的凡夫都有這種「我語取」。這個「欲取」,只是欲界;這個「見取、戒禁取、我語取」,是通于三界的,有這種事情。

  前面的這個「愛」和這里面的「取」的確是不一樣了,是不一樣。這個「愛」似乎是專指所緣境,就是心所攀緣的一切境界;但是這四個「取」里面,見取、戒禁取不是的,這里面比前面又深刻了一點。這是指這個取,解釋這個取的意思。

  前面是「辨相」,辨「取」的相貌。這底下「料簡」。

  亥二、料簡

  初唯能生欲界苦果,余三通生三界苦果。

  「初唯能生欲界苦果」,前面那個「欲取」,我們?nèi)羰怯杏〉脑,它只能夠使令我們引「生欲界的苦惱」,欲界的、或者人天的苦惱、或是到三惡道的苦惱!赣嗳ㄉ缈喙,其余三個取,能夠不只于欲界,還把色界、無色界也包括在內(nèi),使令你得到三界的苦惱,都會能引起的。

  戌十、有差別(分二科) 亥一、別辨相(分三科)

  天一、欲有(分二科)    地一、征

  欲有云何?

  這是第十科,「有」的「差別」,愛緣取,取緣有,說這個十二緣起這個「有」字怎么講。也分兩科,第一科是「別辨相」,辨這個「有」的相貌。分三科,第一科是「欲有」!赣小瓜仁恰刚鳌埂!赣小故鞘裁匆馑寄兀

  地二、釋(分二科) 玄一、辨類

  謂欲界本有、業(yè)有、死有、中有、生有,及那落迦、傍生、餓鬼、人、天有,總說名欲有。

  「謂欲界本有」,就是欲界里面的境界。欲界里面是什么呢?這里面一共是七個「有」,「本有、業(yè)有、死有、中有、生有,及那落迦、人、天有」,中陰欲有,這么多有!赣绫居、業(yè)有、死有、中有、生有」,這是幾個有?「人有、天有」,那么就算七有。

  這個「欲界本有」,「本有」就是原來有的。原來有是什么呢?就在死有之前,死有以前就是「有」,就是有這個色受想行識的果報,也叫做前死有,在死有以前所有的色受想行識,那么這叫做「本有」。

  「業(yè)有」,業(yè)有就是業(yè)力,前生所造的業(yè),能使令我們再得果報,再得后一生的果報,那么叫做「業(yè)有」。這個本有也就是業(yè)有,由業(yè)而有。這個「本有」是果有;「業(yè)」就是因有。因能有果,在因上說,就是叫做「業(yè)有」。

  「死有」,就是這個本有最后一剎那結(jié)束了,它不能長久的有,要結(jié)束,「死有」,一剎那間結(jié)束了,死掉了。

  「中有」,中有就是「死有」和「生有」中間的這個有,叫做「中有」。那么就是…實在這個「中有」在階段上說、在時間上說,叫做「中有」,實在是那個生有的開始就是了。

  「生有」,就是那個正式的果報開始的一剎那,那么叫做「生有」。

  「及那落迦、傍生、餓鬼、人、天有」,就是「那落迦」是一個地獄,是有;傍生也是有;餓鬼也是有;人有;天有;這是五個有。本有、業(yè)有、死有、中有、生有,也是五個有,加起來十個有。這十個有,「總說名」為「欲有」。這是欲界里面有這么多的有。

  這么多的有,實在來說,十二緣起里面那個「有」,主要是指「業(yè)有」說的。其余的有是因業(yè)有而有。能有和所有,合起來名為有,這是廣泛的說法,實在單獨說十二緣起里面那個有,是指「業(yè)有」說的。

  這是解釋,前面「辨類」,這第一科前面是辨有的類別,第二科「出體」。

  玄二、出體

  此復(fù)由先所作諸行煩惱攝受之所熏發(fā)。

  這么多的有主要是由「業(yè)有」而有,而業(yè)有是由「此復(fù)由先所作諸行煩惱」,「諸行」,就是各式各樣的有為法,各式各樣當(dāng)然指有漏法,有漏法里主要指煩惱說,貪瞋癡的煩惱。

  「煩惱」的「攝受之所熏發(fā)」,你造了業(yè)以后,還要有貪瞋癡煩惱的攝受它。這個「攝受」實在來說,也就是給它力量。你常常的貪、你常常的瞋、你常常的邪知邪見、愚癡,就給那個業(yè)加強了力量,給它力量!秆l(fā)」,這個熏發(fā)也就是「攝受」的意思。用這個煩惱來熏那個業(yè),使令它的力量強大,于是乎就出來果報了、就出來有了,是這樣意思。不然的話,雖然有業(yè)力,但是你若修四念處、斷了煩惱,那個業(yè)力的力量就不夠了,想要得果報的力量不夠了,那么就不能得果報了。所以加上這一句,「由先所作諸行煩惱攝受之所熏發(fā)」,還是要這樣子才能有,不然的話那個業(yè)它就不能有。這是解釋這個「欲有」,這底下第二「色有」。

  天二、色有

  色有云何?謂除那落迦、傍生、餓鬼、人有,所余是色有,應(yīng)知。

  「色有云何?謂除那落迦、傍生、餓鬼、人有」,把這四個有除掉!杆嗍巧小梗S嗟,那么就是色界天的有。「應(yīng)」該「知」道「色有」是這樣意思,這是和前面的欲有不同。當(dāng)然這個色界天也是包括「本有、業(yè)有、死有、中有、生有、天有」,也是包括這個,總名為「色有」的,應(yīng)該是這樣說。

  天三、無色有

  無色有云何?謂復(fù)除中有,所余是無色有,應(yīng)知。

  「無色有」又是怎么樣的呢?這是第三科。「謂復(fù)除中有」,因為「中有」是色法,現(xiàn)在無色界天沒有色了,色界天還有中有,現(xiàn)在無色界天沒有中有了。剩余的,「所余是無色有,應(yīng)知」,那么它也是有「本有、業(yè)有、死有、生有、天有」,但是沒有中有了。

  亥二、明建立(分二科) 天一、問

  問:依何義故,建立七有,所謂那落迦、傍生、餓鬼、人、天,有、業(yè)有、中有?

  前面總加起來算是七有,其實總結(jié)起來可以算是十有。這個七個有根據(jù)什么樣的道理安立呢?安立這七個有?「所謂那落迦、傍生、餓鬼、人、天」,這是五有,還有「業(yè)有、中有」,那么這是七有。根據(jù)什么道理安立的呢?

  天二、答(分二科) 地一、略標(biāo)

  答:依三種所作故。

  這回答這個問題,就是根據(jù)三種力量所作的事情,安立這七種有的。那三種所作呢?

  地二、記釋

  一、能引有,謂一;二、趣有有,謂一;三、受用果有,謂五。

  「一、能引有,謂一」,這個「能引有」就是業(yè)力,業(yè)力能引出來這一切有。這七有里面,一個是業(yè)有,其余六個有,就是業(yè)所引。業(yè)是「能引」的,它能引出來果報,果報叫做有,在七個有里面只有一個,那么就是那個業(yè)有。

  「二、趣有有」,它是趣有之有,這個「趣」者,向也,能向有那邊去了。它本身是有,它能向于有那邊去了,那這是一個,在七有里面的一個,就是「中有」。中有本身有色受想行識,他能向于生有那邊去了,那就是中有。

  「三、受用果有」,受用果,得到了果了,這個果可以給你一點享受,它有這種作用,這個果的作用就是給你一點享受。那么是什么?就是其余的五種有,那落迦、傍生、餓鬼、人、天,這五種有,這五種果報,是給你享受的。

  從享受這一方面來說,立五種有;從「能引有」,立一種有;「趣有有」,立一種有,加起來就是七種有,是這樣子!溉N所作」,這樣子。

  這就是本論的作者,就是有這種自在力,能廣說、也能略說,由廣而略,由略而廣,能有這種自在力。

  戌十一、生差別(分二科) 亥一、別辨相(分十科) 天一、生

  生云何?謂于胎、卵二生,初托生時。

  「生云何?」這是十二緣起里面第十一個,叫做生。「生」是什么意思呢?這底下解釋,這分兩科,第一科是「別辨相」,分十科,第一說是「生」。

  「生」是什么意思呢?「謂于胎、卵二生」,四種生,胎、卵、濕、化四種生,現(xiàn)在這只說「胎」生的眾生、「卵」生的眾生,這兩種生。

  這兩種生「初托生」的「時」候,他的果報開始寄托在母腹里面,初開始寄托在母腹里面受生的時候,就叫做「生」。這個「生」指這樣意思講。這是第一科,第二科叫「等生」。

  天二、等生

  等生云何?謂即于彼,身分圓滿,仍未出時。

  「等生」什么意思呢?「等生云何?謂即于彼,身分圓滿,仍未出時」,就是在母腹里面的胎藏里面,卵也是要先是入胎的。就是他的身體各部分圓滿了,六根,頭、手足等,這各部分圓滿了,但是還沒有出胎,這個時候叫做「等生」!傅取惯@個字,有個圓滿的意思,由不圓滿到圓滿,這時候叫做「等生」。

  天三、趣

  趣云何?謂從彼出。

  「趣云何?」這還有個「趣」字,趣是什么意思呢?「謂從彼出」,從胎里面出來,這時候叫做「趣」。

  天四、起

  起云何?謂出已增長。

  「起」是什么意思呢?「起云何?謂出已增長」,從胎里面出來以后,他的身分逐漸地增長,長大了,成熟了。

  天五、出現(xiàn)

  出現(xiàn)云何?謂于濕化二生,身分頓起。

  「出現(xiàn)云何?」這「出現(xiàn)」是什么意思呢?「謂于濕化二生,身分頓起」,前面那個生,是胎生、卵生;現(xiàn)在這個「出現(xiàn)」,是指濕生和化生這兩種眾生說的。這兩種眾生有什么不同呢?「身分頓起」,他的身體,頭、身、手、足「頓起」,忽然間就大了,就成功了,就現(xiàn)前了,「身分頓起」。

  那和前面那個生、等生、趣、出,這是漸漸的他的身分才圓滿,這個濕、化二生不是,「身分頓起」,這和前面不同。

  這個加起來,加起來這叫做生,這個生包括這么多的意思,里面這么多的不同。這么多不同,這里面還有意思的,下面還有。

  窺基大師解釋這個文,里面還有個不同的意思,是什么呢?這個化生的眾生不但是身分頓起,他的根也是頓起,眼、耳、鼻、舌、身、意,諸根頓起,身分也頓起;但是這個濕生不是,濕生他的諸根還是漸漸的生起,可是身分是頓起,這里有這么點差別。

  天六、蘊得

  蘊得云何?謂即于彼諸生位中,五取蘊轉(zhuǎn)。

  「蘊得云何?」這個「生」這個字,包含的意思不只前五種,還有第六「蘊得」,還有蘊得的意思。這個「蘊得」是什么意思呢?「謂即于彼諸生位中,五取蘊轉(zhuǎn)」,前面一共有五個,生、等生、趣、起、出現(xiàn),這五個。這五個里面「諸生位中」,都是有色受想行識五蘊現(xiàn)起的。這個「得」就是成就的意思,得是成就的意思。這個「五蘊」,色受想行識,或是由業(yè)力種子,現(xiàn)在這個果報現(xiàn)前了,叫做「蘊得」,他得到了蘊了,得到了色受想行識了。前一個五蘊生老病死結(jié)束了,中間的中有五蘊也死掉了,現(xiàn)在這個生、等生…一直到出現(xiàn)等,又得個五蘊,所以叫「五蘊得」,又得個色受想行識。

  這個「五取蘊」,五蘊就五蘊好了,加個「取」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五取蘊是由取而有;一個是有了五蘊以后,它又有了取的煩惱。「取」,可以包括一切煩惱在內(nèi)的。由煩惱而有五蘊,有了五蘊又會生起很多的煩惱,所以叫做「取」,「五取蘊」!皋D(zhuǎn)」是現(xiàn)前的意思,出現(xiàn)的意思。

  天七、界得

  界得云何?謂即彼諸蘊,因緣所攝性。

  「界得云何?」這個「界」就是十八界。這個十八界也是現(xiàn)前了,是什么意思呢?「謂即彼諸蘊,因緣所攝性」,就是前面的色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開,把它廣…多多的把它開,多說出來它的相貌,也就是十八界。

  「謂即彼諸蘊,因緣所攝性」,就是彼色受想行識,五取蘊的「因緣所攝性」!敢蚓墶乖谒木壚锩媸鞘裁矗渴欠N子的意思!附纭,十八界這個「界」,界這個字就當(dāng)個種子講。比如說眼、眼界、色界、眼識界,每一界都是由種子現(xiàn)起的,所以叫做「界」。都是有它的因,由因、由種子而現(xiàn)行,由因而有果;而不是大自在天邪因緣而有的,是由種子而有的,所以叫做「即彼諸蘊,因緣所攝性」,屬于種子,在種子這個范圍內(nèi)這個力量,現(xiàn)出來十八界的,是這樣意思。「謂即彼諸蘊,因緣所攝性」,屬于因緣的功能性,而現(xiàn)起十八界的。

  天八、處得

  處得云何?謂即彼諸蘊,余緣所攝性。

  「處得云何?」「處」,就是十二處,內(nèi)六處和外六處。這個「得」,也成就了十二處了。

  十二處里面是什么意思呢?「謂即彼諸蘊,余緣所攝性」,就是彼色受想行識五蘊,「余緣」,前面說到因緣,這個十八界說到因緣,現(xiàn)在呢?指「余緣」,其余的緣就是什么?增上緣、所緣緣、等無間緣,就是這個。

  比如這個諸處、前五根,六根對六識來說,那么就是增上緣;這六種境界就是它的所緣緣;前一剎那的六識,為后一剎那的六識的等無間緣。這「余緣」,其余的緣,屬于其余的緣而現(xiàn)起的,就是十二處。

  這個「生」,這個十二緣起里面那個「生」包括這個意思,包括有蘊得、有界得、也有處得,有這樣的不同。

  天九、諸蘊生起

  蘊生起云何?謂即彼諸蘊,日日飲食之所資長。

  「蘊生起云何?」這是第九科「諸蘊生起」。這個色受想行識它一剎那它現(xiàn)起了,這是什么意思呢?「謂即彼諸蘊,日日飲食之所資長」,當(dāng)然由它的種子才能現(xiàn)行有諸蘊,而現(xiàn)行呢?不只于此,還要每一天、每一天要有飲食來滋長它,它才能夠繼續(xù)存在。那就是這欲界嘛,就是具足四種食,段食、悅意觸食、意思食、還有識食,當(dāng)然這些都通于三界的。

  這一法的出現(xiàn)要這么多關(guān)系,要有種子、有因緣…四種緣,另外還要有食,不然的話,它很難存在的。

  天十、命根出現(xiàn)

  命根出現(xiàn)云何?謂即彼諸蘊,余壽力故,得相續(xù)住。

  「命根出現(xiàn)云何?」這是第十科,這個「別辨相」,這個生差別里面的別辨相里面分十科,現(xiàn)在第十科。

  這個「生」,里面還包括了命根出現(xiàn)在內(nèi)的!钢^即彼諸蘊余壽力故,得相續(xù)住」,就是彼色受想行識諸蘊!赣鄩哿省,這個色受想行識五蘊的存在,能相續(xù)的存在,要另外,這個「余」就是另外的,另外要有一個壽命的力量來支持他,這個五蘊才能相續(xù)的存在。不只是要有飲食,另外還要有個「命根」!该鼓敲淳褪橇硗庥幸粋業(yè)力。另外一個業(yè)力,就是生理的組織和心理的組織,它們和合在一起、不分離的力量,和合的力量,那么那叫做「壽」。使令他相續(xù)的存在,叫做「壽」,壽的力量。那么這么多的事情和合起來,叫做生。

  這可見…若是我們講十二緣起的時候,很簡單的就把這個「生」字解釋完了,但是它這里說出這么多事情來,有這么多的生。

  亥二、結(jié)略義

  此生支略義者,謂若生自性、若生處位、若所生、若因緣所攝、若任持所引、若俱生依持,是名略義。

  「此生支略義者」,前面把「生辨相」,第一科是「別辨相」,辨出有十種相貌,現(xiàn)在把這十種相貌再把它略說出來,由廣而略說出它的要義。

  「此生支略義者:謂若生自性」,「生自性」是指什么說的呢?就是包括前面那個「生」和「出現(xiàn)」說的。

  「若生處位」,這個生的階段,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都有處。在這個地方的、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是這樣子;另一個時候,一個地方,又一樣,那么這叫做「生處位」!干幬弧鼓?包括了「等生」和「趣」、和「起」,這三個。

  「若所生」,若所生就包括那個「蘊得」在內(nèi),就是五蘊是所生,就是種子所生。

  「若因緣所攝」呢?那就是包括那個「界得」和「處得」在內(nèi)。

  「若任持所引」,「任持所引」,為諸蘊的生起這句話。這個諸蘊所引而說是任持所引,當(dāng)然是由業(yè)力的任持,它能夠存在,由業(yè)力攝持的力量。業(yè)力的攝持力量就是「引」,能牽引它生出來。這個蘊的出現(xiàn),由業(yè)力的牽引而出來的。就像一個人在一個隱密的地方住著,你看不見。要另外一個人把他拉出來,這時候我們才看見這個人出來了。這個果報也是不可見的,要由這個「業(yè)力」把它拉出來,要這樣講,他用這個字,叫做「引」。這個「任持」,叫它抓住它,往外拉,這樣講,叫「任持所引」。這可見得果報不容易,也不是容易的事情。這個引業(yè)的力量很大,滿業(yè)就比引業(yè)的力量弱一點、薄一點!溉羧纬炙梗@叫做「諸蘊生起」。

  「若俱生依持」,「俱生依持」就是「命根」出現(xiàn)。這個「俱生」,大家同時存在,沒有先后的,大家在一起叫做「俱」,大家在一起叫「俱生」!敢莱帧梗@個五蘊以命根為所依,而這個命根能攝持它使令它不壞,活潑的生存下去,那么是命根的力量,所以叫做「依持」。

  「是名略義」,這是前面十種生的要義,可以這么解釋。

  戌十二、老死差別(分二科) 亥一、老差別(分二科)

  天一、別辨相(分十七科)   地一、衰

  衰云何?謂依止劣故,令彼掉動。

  「衰云何?」這底下解釋第十二「老病死」,十二緣起的第十二老死的差別,也分二科,第一科是「老差別」,又分二科,第一科「別辨相」,別辨相,辨這個老的相,分十七科,第一科是「衰」。

  這個「衰」這個字怎么講呢?「謂依止劣故,令彼掉動」,「依止」,就是這個色受想行識的身體。我曾經(jīng)解釋過,一切的活動以色受想行識為依止處,你沒有色受想行識,你還有什么事情呢?什么事也沒有了。所以所有的活動,完全要以色受想行識為依止的,F(xiàn)在這個「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這個身體「劣故」,沒有力量了,劣弱了,軟弱了。

  「令彼掉動」,這個「衰」,就是你這個色受想行識不安穩(wěn)了,掉動、不安定,所以這就叫做「衰」。

  地二、老

  老云何?謂發(fā)色衰變。

  「老云何?」這「老」字怎么講呢?這第二科「老」!钢^發(fā)色衰變」,這個發(fā)的顏色也有變化了,老了,白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這些事情。

  地三、攝

  攝云何?謂皮膚緩皺。

  「攝云何?」這個「攝」是什么意思呢?「謂皮膚緩皺」,這個「皮膚」,這個有情他的「皮膚緩」就是松了,松了、有皺紋了,那就叫做「攝」。

  地四、熟

  熟云何?謂火力衰減,無復(fù)勢力受用欲塵。

  「熟」是什么意思呢?「謂火力衰減」,這個四大里面的這個火大的力量減少了,吃東西吃不多,吃多了就不消化,身體也怕冷。

  「無復(fù)勢力受用欲塵」!杆p」,火力衰減了,「無復(fù)勢力受用欲塵」,他沒有力量來享受這個色聲香味觸了,沒有這個力量了。

  地五、氣力損壞

  氣力損壞云何?謂性多疾病故,無有勢力能作事業(yè)。

  這個第五科「氣力損壞云何?謂性多疾病故」,說是他這個色受想行識里面,就是容易有病要常常看醫(yī)生了,保險公司都不保險了。你年紀(jì)大了,他不保險了,六十五歲以后不保險,是這樣子,真是苦!真是苦!趁著身體還沒有老的時候,趕快出家修行,不要再疑惑了、再猶豫了。

  「謂性多疾病故,無有勢力,能作事業(yè)」,沒有力量能作事情了。所以要趁著年紀(jì)不大的時候要修行,老了不能修行的!沒有力量!

  地六、黑黡間身

  黑黡間身云何?謂黯黑出現(xiàn),損其容色。

  「黑黡間身」,是什么意思呢?「黑黡間身云何?謂黯黑出現(xiàn),損其容色」,就是這個身體里面有痣,有黑點出來,損害了他的容貌顏色了,人一看「喔!這個人老了」,這樣子。

  地七、身脊傴曲喘息奔急

  身脊傴曲喘息奔急云何?謂行步威儀身形所顯,由此發(fā)起極重喘嗽。

  這個「身脊」,「脊」是那個后面這個脊梁。「傴曲」,就是彎腰駝背了。「喘息奔急」,有的時候這個氣、呼吸不那么穩(wěn)定,就是氣急,喘起來了,這個意思。

  「謂行步威儀」,那么行步的威儀,你若一動起來,他就喘息奔急,這個是行步威儀。「身形所顯」,這個身的形相顯示出來的,那么就是「身脊傴曲」,彎腰駝背是身形所顯!赣纱税l(fā)起極重喘嗽」,你一動、身體一動就喘、就咳嗽,那么就是「喘息奔急」,顯示出來的相貌。

  地八、形貌僂前

  形貌僂前云何?謂坐威儀位,身首低曲。

  「形貌僂前云何?」這個身形的相貌,「僂」也是駝背,但是頭向前,身體不是那么端正!钢^坐威儀位」,坐在那里,他就駝背、頭就向前,這是一種相貌!干硎椎颓梗@頭抬不起來,這樣意思。

  地九、憑據(jù)杖策

  憑據(jù)杖策云何?謂住威儀位,依杖力而住。

  「憑據(jù)杖策云何?謂住威儀位」,「住」的時候,那個威儀的相貌。「依杖力而住」,他要拄著杖、憑據(jù)這個杖,「策」也是杖,策就是杖,要憑據(jù)這個杖的力量才能夠立在那里,才能住在那里。若沒有杖就站不穩(wěn)了,是這樣意思。

  地十、昏昧

  昏昧云何?謂臥威儀位,數(shù)重睡眠。

  「昏昧云何」,「昏昧」是怎么樣?「謂臥威儀位」,就是一昏昧了的時候,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住,只好臥下來了。臥下來,「數(shù)重睡眠」,就是數(shù)數(shù)的要睡覺,睡得很重,那么這叫做「昏昧」,就是精神不夠了,這是第十科。

  地十一、羸劣

  羸劣云何?謂即于此位,無力速覺。

  就是他這個時候「羸劣」,羸劣就是沒有力量,羸瘦沒有力量!笩o力速覺」,沒有力量,就是都遲鈍了,不是那么靈敏了,這樣子。

  地十二、損減

  損減云何?謂念慧衰退。

  「損減云何?」第十二科!钢^念慧衰退」,這是指心理上說的;前面是也包括著身,說身體的相貌,這里「損減」,是指「念慧衰退」!改睢故怯洃浟,記憶力不好了。這個智「慧」也退了,以前是有很大、很多很多的智慧,現(xiàn)在這個智慧不夠,觀察力不夠了,衰退。「損減」,是指心理上的事情。

  地十三、衰退

  衰退云何?謂念慧劣故,至于善法不能現(xiàn)行。

  「衰退云何」呢?「謂念慧劣故」,由于這個念的力量和智慧的力量劣弱了。

  「至于善法不能現(xiàn)行」,以前有很多的功德的善法,現(xiàn)在不行,作不來了。我能把《法華經(jīng)》背下來,這時候背不下來,退了,這是有這個事情。

  在《大毗婆沙論》上講,說佛的境界,《大毗婆沙論》上說,佛的這個身理、身體上有衰退、有老、衰退的相貌,衰退的事情;但是佛這個無漏的功德,不衰退,一直地不變。

  有人問我,提出個問題問我,說是這個阿羅漢有神通的阿羅漢,沒有神通的不說了,臨命終的時候,他若是入了初禪,由初禪入二禪,乃至入非非想定,由非非想定又入滅盡定,由滅盡定又出來入非非想定,非非想定又入無所有處定,乃至到入初禪,多少回…,來回多少次,現(xiàn)種種的神通,然后入涅槃,就在這件事上就提出一個問題,你要死了,還現(xiàn)什么神通干什么呢?問我這個問題。問我這個問題,我想了一想,我想出來了一個回答這個問題。他為什么要這樣呢?這個阿羅漢,就是根據(jù)《大毗婆沙論》這一段文來解釋這個問題。

  年紀(jì)大了,當(dāng)然和一般的凡夫還不同,阿羅漢他的生理也有衰退,還好過一般的凡夫,可是也有衰退。他的這個眼耳鼻舌身這五根、這生理組織,有衰退。臨命終的時候他自己也檢查一下,我這個物質(zhì)的生命體有衰退;我這個修學(xué)的圣道有沒有衰退呢?考驗一下。所以就是入禪定、現(xiàn)神通,結(jié)果圣道不衰退,表示這個意思,所以他要現(xiàn)神通。除了辟支佛之外,阿羅漢也可能會有這種心情,一方面自己檢查自己的圣道有沒有衰退,一方面也是增長眾生的善根。圣人雖然也有老病死,但是他的圣道沒有老病死。

  所以從這里來說,那么這一剎那間,這個壽命結(jié)束了,他的無漏的戒定慧就結(jié)束了嗎?這里也有這個問題,也可提出來這個問題。提出來這個問題,那當(dāng)然在《雜阿含經(jīng)》里面也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舍利弗尊者入涅槃的時候,他的弟子均提沙彌,均提沙彌是個阿羅漢。就是拿他的舍利、他的衣缽,來見阿難尊者。阿難尊者帶他去見佛,阿難尊者很悲痛。佛就說:「舍利弗尊者是入涅槃了,他的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解脫知見身入涅槃了嗎?」說:「不也,世尊!惯@一段文就看出來,阿羅漢的無漏的法身沒有滅。他的有漏的身體老病死,有漏的惑業(yè)苦結(jié)束了,無漏的戒定慧是常住的。在《雜阿含經(jīng)》里面有這么一段文。

  有這一段文的時候,這段文我認(rèn)為非常重要,對大乘佛法來說非常重要。大乘佛法來說就是這一切大菩薩的境界和佛的境界,就在這里面可以建立信心,信心建立起來,所以你不能否認(rèn)大乘。說「現(xiàn)在釋迦牟尼佛還在靈鷲山」,這句話是對的。舍利弗尊者他的無漏的法身還在;當(dāng)然釋迦牟尼佛也是在;一切的阿羅漢都在;一切的圣人都是在的。所以小乘佛教學(xué)者否認(rèn)大乘的?佛還在世間弘揚佛法,在靈鷲山,《法華經(jīng)》這么樣說,你不可否認(rèn),因為在《阿含經(jīng)》里面有這樣的意思。

  所以我的想法,我們相信小乘佛法也好,你歡喜大乘佛法也好。小乘、大乘,你若有歡喜心的話,一定要廣學(xué),一定要廣學(xué)!肝揖托⌒W(xué)就好了,我就修行就好了」。你自己了脫生死或者可以,但是也是容易有問題。但是要住持佛教呢?一定要廣學(xué),你不廣學(xué),人家提出問題你不能回答,你不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你不能回答是你個人的問題,但是把大乘佛法都受影響。

  我在香港的時候,南傳有一個…錫蘭的一個法師,他和我請我們中國的佛像,我也滿他愿。但有一天他到…我在東林念佛堂的時候,他來了,也有一點譏刺、有一點貶斥大乘佛教的意思:「你說你們北傳佛教是大乘,你的貪瞋癡怎么樣?你的功德修行的怎么樣?」有一個居士把他的話翻譯給我聽,「哎呀!你來我這作客,你和我說話這樣說話?」還有這種味道。

  若是我們不廣學(xué),很多的問題不能回答,然后小乘佛教的學(xué)者也就有過失。你若用大乘佛教這些理論,從《阿含經(jīng)》的理論上連系起來,他沒有話好說了,因為這就是佛所說,《阿含經(jīng)》里面說過這件事了嘛!所以你不能說這是非佛說,是「大乘是佛說」,這句話是可以完全的,非常的理直氣壯怎么說的?可以很壯的,很理直氣壯,「大乘是佛說」,可以這樣說。我就講到這里。

  這個我看印順老法師的書,就是有別人誹謗他。他初到臺灣不久,人家毀謗他很多很多的事情,他自己說呢:「我就是從臺北善導(dǎo)寺到新竹,從新竹到善導(dǎo)寺,每一天就是讀書、寫作、講課,有無量的法喜,那有那么多的事情呢?沒有世間上的有非佛法的行動、有政治上的事情,沒有這些事情,就是有無量的法喜」。這句話很有意思,就是學(xué)習(xí)大乘佛法,他自己說:「我學(xué)這一段,我去讀這部經(jīng)有個難題不能解答,我看不懂。但是我繼續(xù)讀,我在另一部經(jīng)論里面明白了,這句話是這個意思,心里歡喜。讀小乘經(jīng)里面有這一段的意思,很有意思,放在那里,讀到大乘經(jīng)的時候,喔!這一段和小乘經(jīng)又連系起來,又有一個新的智慧出現(xiàn),又是法喜」,是真實不虛,真實有這件事。

  若是你不學(xué)習(xí),你能有法喜嗎?所以應(yīng)該好好學(xué)。好好學(xué)又感覺到…這莊子說:「我生也有涯」,人能活多大年歲?趕快的要學(xué)習(xí)嘛!那有時間跟別人諍論是非呢?和別人計較事情?有一點就執(zhí)著,有一點就執(zhí)著,那有時間呢?所以從佛法的真理、殊勝的這一方面,來努力學(xué)習(xí)這一方面來說,沒有時間生煩惱,沒有時間和你生煩惱、和你計較那些事情,這是一。

  第二,我們要用功修行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真的嗎?他罵我是真的嗎?有什么好執(zhí)著的呢?他輕視我、毀辱我,是真的嗎?都是假的嘛!「無我、無我所」,他輕視誰?毀辱誰?那么靜坐的時候,你這么思惟。思惟,這個執(zhí)著心就輕了嘛!說是色受想行識是如幻如化,無我、無我所,這個我執(zhí)、我所執(zhí)、貪瞋癡這些煩惱它就輕,它無形的就輕微。你靜坐的時候這樣思惟、思惟,它就有力量,不思惟不行。

  佛教里面佛說的這種「苦、空、無常、無我」,這個力量很大、很大的。我以前說過,這外道得到五通他容易退,他的神通容易退;佛教徒得到五通不容易退。什么原因?就是「苦、空、無常、無我」的力量大,這個智慧力量大。這個世界上的有漏的色聲香味觸沒有力量,受不了佛法的這個、苦、空、無常、無我、這種智慧的力量,所以不容易退。你成了道以后是堅固的,不容易退,不是說決定不退,就是不容易退。

  所以我們應(yīng)該少煩惱,說斷煩惱,其實斷煩惱也應(yīng)該是能的。我們不要說斷煩惱,應(yīng)該調(diào)伏煩惱,應(yīng)該是能的。調(diào)伏煩惱就是也很明顯,就是你靜坐的時候多正憶念,就能調(diào)伏煩惱嘛!我有病,我要吃藥,我看醫(yī)生,只要那個醫(yī)生他看得對,藥下的對,一定是有效。如果醫(yī)生看錯了,當(dāng)然那是不對。但是釋迦牟尼佛看得一定是對的,他告訴你「四念處」這個藥是對的,沒有錯,所以一定是有效。既然有效了,為什么我們這個執(zhí)著心這么大呢?應(yīng)該減輕嘛!你時常的…我們講課講得不多,剩下還有靜坐的時間,你就是坐在那里思惟,它就有效。希望有點成績表現(xiàn)出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