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探微-第五章(下)
第二節(jié)彌勒是當來佛
彌勒菩薩以善權得道,據(jù)《彌勒菩薩所問本愿經(jīng)》記載:“彌勒菩薩本求道時,不持耳鼻頭目手足身命珠寶城邑妻子,及與國土,布施與人,以成佛道;但以善權方便安樂之行,得至無上正真之道。”據(jù)說彌勒菩薩晝夜各正衣束體,下膝著地,向于十方,作此偈言:
“我悔一切過,勸助眾道法;
歸命禮諸佛,令得無上慧。”
彌勒菩薩求道時的本愿就是:“使其作佛時,令我國中人民無有諸垢穢,于淫怒癡不大,殷奉行十善,我乃爾取無上正覺。”所以《長阿含經(jīng)•轉(zhuǎn)輪圣王修行經(jīng)》、《中阿含經(jīng)•說本經(jīng)》中都記彌勒愿當來佛。在《大寶積經(jīng)》卷八十八《摩訶迦葉會》中,有釋迦牟尼為彌勒摩頂付法的記載: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
“世尊!若以法寶付諸菩薩,無量千億那由他劫,終無散壞,利益無量無邊眾生,不斷佛種;不斷法輪,僧寶俱足。世尊!如是之世,我不能持,唯有菩薩乃能堪受。世尊!此彌勒菩薩摩訶薩,于當來世,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
譬如國王第一太子,灌頂受位,當為王事,如法治事,王諸群臣,悉皆朝宗;彌勒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法治王位,守護正法。”
爾時世尊贊摩訶迦葉:“善哉,善哉!如汝所說。”爾時世尊即伸右手,猶金色微妙光明,無量阿僧祇劫善根所集;其指掌色猶如蓮華。以摩彌勒菩薩摩訶薩頂,作如是言:“彌勒,我咐囑汝,當來末世,后五百歲,正法滅時,汝當守護佛法僧寶,莫令斷絕!”爾時如來伸出金色手,摩彌勒菩薩頂時,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光明遍滿。
爾時地天及虛空天,上至阿迦膩吒天,悉皆合掌的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如來以法付囑圣者,惟愿圣者為利一切諸天人故,受此正法。”
爾時彌勒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為利益一一眾生,尚受無量億劫之苦;況復如來付我正法,而當不受?我今受持于當來世,演說如來無量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世尊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如汝今日,至于我前,作師子吼,受持守護如來正法。”
佛典中大多記載,彌勒先釋迦牟尼入滅。佛陀說彌勒菩薩摩訶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彌勒從今十二年后命終,必得往生兜率天上,五十六億萬年后,再下生閻浮提,紹繼釋迦牟尼法統(tǒng)。這兜率天乃欲界六天第四天,位于夜摩天與樂變化天之間,距夜摩天十六萬由旬,在虛空密之之上,縱廣八萬由旬。此天梵名為睹史多天(Tusita),意譯為知足。因此天中的人,于財、色、名、食、睡等五欲不生貪著,能夠了達因果的諦理,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的境界,能夠知量知足,故又稱知足天!读⑹腊⑴䲡艺摗肪砹^,歡樂飽滿,于其資具滿足,于八圣道不生知足,故稱為兜率陀天!斗鸬亟(jīng)論》卷五則謂,后身菩薩于中教化,多修喜足,故稱為喜足天。此天與其他諸天不同,凡佛出世,必先生此天,然后再下人間成佛。因此,十方三世的補處菩薩,將要成佛時,必先生兜率天,預受熏習勝業(yè),莊嚴其處。昔釋迦牟尼身為菩薩時,亦從此天下生人間而成佛。此天分內(nèi)外天院,外院為天人的居住,內(nèi)院是補處菩薩居住處,故稱“一生補處”。彌勒菩薩是最后一位補處菩薩,現(xiàn)住兜率天內(nèi)院,于此宣說佛法,若住滿此天滿四千歲時,即下生人間,于龍華樹下成佛。至今,彌勒未住滿四千歲,兜率內(nèi)院是穢土中的凈土,被稱為兜率凈土或彌勒凈土。
還有傳說,釋迦牟尼示寂之后,將其所穿其糞掃衣傳給大迦葉。而大迦葉結集經(jīng)藏,自念衰老,宜入雞足山禪定,以待彌勒出世,至今大迦葉仍在定中。這雞足山乃印度摩揭陀國的雞足山,在法顯的《佛國記》和玄奘的《西域記》兩書中都有記載。這彌勒上生兜率天和迦葉入定待彌勒授衣的傳說,在中國廣為流傳,還把大迦葉入定的雞足山說成為在云南省大理州賓川縣西北隅之雞足山。
彌勒菩薩現(xiàn)居的兜率天是十善報應勝妙福處,其外院據(jù)《彌勒上經(jīng)》所載:“兜率陀天上,有五百萬億天子,每一天子皆修甚深檀波羅,為供養(yǎng)一生補處菩薩故,以天福力造作宮殿,各各脫身栴檀摩尼寶冠……化作五百萬億寶宮。一一寶宮有七重垣,一一垣皆七寶所成。一一寶出五百億光明,一一光明中有五百億蓮華,一一蓮華化作五百億七寶行樹,一一樹葉有五百億寶色,一一寶色有五百億閻浮檀金光,一一閻浮檀金光中。出五百億諸天寶女;一一寶女住立樹下,執(zhí)百億寶無數(shù)瓔珞,時樂音中演說不退轉(zhuǎn)地法輪之行;其樹生果如玻璃色,一切眾色入玻璃色中,是諸光明右旋婉轉(zhuǎn)流出眾聲,眾音演說大慈大悲法;一一垣墻,高六十二由旬,厚十四由旬,五百億龍王圍繞此垣;一一龍王雨五百億七寶行樹,莊嚴垣上;自然有風吹動此樹,樹相振觸,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
兜率內(nèi)院,更為殊勝,是彌勒菩薩所居處。有“四十九重微妙寶宮。一一欄楯萬億梵摩尼寶所共合成,諸欄楯間,自然化生九億天子,五百億天女。一一天子手中化生無量億萬七寶蓮華,一一蓮華上有無量億光,其光明中具諸樂器,如是樂不鼓自鳴;此聲出時,諸女自然執(zhí)眾樂器,競起歌舞;所詠歌音演說十善四弘誓愿。諸天聞者,皆發(fā)無上道心。”須知內(nèi)院的殊勝,皆是補處菩薩內(nèi)證勝所莊嚴的。因此,在內(nèi)院中還有“時諸園中有八色琉璃渠,一一渠有五百億寶珠而用合成,一一渠中有八味水。八色具足,其水上涌游梁棟間,于四門外化生四花,水中出華如寶華流;一一華上有二十四天女,身色微妙如諸菩薩莊嚴身相,手中自然化五百億寶器,一一器中,天諸甘露自然盈滿。左肩荷佩無量瓔珞,右肩復負無量樂器,如方住空中從水而出,贊嘆菩薩六波羅蜜;若有往生兜率天上,自然得此天女侍御。亦有七寶大師子座,高四由旬,閻浮檀金無量眾寶以為莊嚴。座四角頭生四蓮華,一一蓮華百寶所成,一一寶出百億光明,其光微妙化為五百億眾寶雜花裝嚴寶帳。時十方面百千梵王,各各持一梵天妙寶,以為寶鈴懸寶帳上;時小梵王持天眾寶,以為羅網(wǎng)彌覆帳上。爾時,無數(shù)天子天女眷屬,各持寶華以布座上,是諸蓮華自然出五百億寶女,手持白拂侍立帳內(nèi)。持宮四角有四寶柱,一一寶柱有百千樓閣,梵摩尼珠以為絞絡。時諸閣間有百千天女,色妙無比,手執(zhí)樂器,其樂音中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爾時,十方無量諸天命終,皆愿往生兜率天宮……”彌勒菩薩則結跏趺坐在寶帳之內(nèi),為天眾宣說妙法。此時的彌勒慈尊,身量有十六由旬,從頂上的肉髻中常顯微妙紺琉璃色光,尚以其價值勝過充滿四天下的華貴毗楞伽寶作為天冠,所謂莊嚴,慈悲備至。更由三十二相中,一一帶有五百萬億種的寶色;再從八十種隨形好中,各各顯出八萬四千的光明寶云,使見者贊嘆欣慕不已,而愿往生兜率天宮。
兜率天宮固然殊勝美好,那畢竟還是天上。而釋迦牟尼的正法在娑婆世界,佛陀親自說過:“佛出世間”,因此,彌勒菩薩要成佛紹繼法統(tǒng),還得下生人間。等待五十六十億萬年之后,也就是彌勒菩薩在兜率內(nèi)回住滿四千歲之時,彌勒菩薩將下生人間成佛。根據(jù)《佛說彌勒下生》、《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jīng)》、《佛說彌勒大成佛經(jīng)》等的敘述,那時候四大海水漸減少三千由旬,是時閻浮堤長十千由旬,廣八千由旬,平坦如鏡,名花軟草遍覆其地,種種樹木花果茂盛,其樹悉皆高三十里。城邑次比,雞飛相及,據(jù)說皆是由釋迦牟尼佛所種大善根,行慈心報而致。到那個時候,智慧威德,五欲眾具,快樂安穩(wěn)。亦無寒熱風火等疾,無九惱苦,壽命具足八萬四千歲。人身悉一十六丈,日日常受極妙安樂,游深禪定,以為樂趣。唯有飲食、便利、衰老三種疾病;女人年五百歲,爾行乃嫁。有一大城名翅頭末,縱廣一千二百由旬,高七由旬,自然化生七寶樓閣。……有大龍王名多羅尸棄,常于夜半化作人像,以吉祥瓶盛香色水,酒淹塵土,其地潤澤,譬若油涂,行人往來,無有塵坌。巷陌處處有明珠柱,高十二里,光逾于日,四方各照八十由旬,純黃金色;其光照耀,晝夜無異;燈燭之明,猶若聚墨。香風來時,吹明珠柱,雨寶瓔珞,眾人皆用服者,自然如三禪樂……。有大夜叉神,名跋陀婆羅賒塞迦,稱為善教,晝夜擁護翅頭末城及諸人民,灑掃清凈,設有便利,地裂受之,受已還合,生赤蓮華以蔽氣。這樣的人間,與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多大的差異了。
當那世之人民,若年衰老,自然詣山林樹下,安樂淡泊念佛取盡,命終多生大梵天上及諸佛前。其土安穩(wěn),無有怨賊劫竊之患,城邑聚落無閉門者,亦無衰惱水火刀兵,及諸饑饉毒害之難。人常慈心恭敬和順,調(diào)伏諸根,語言謙順,皆由彌勒慈心訓導,持不殺戒,不啖肉食。以此因緣生彼國者,諸根恬靜而貌端正,威相具足,如天童子。據(jù)說還有八萬四千眾寶小城以為眷屬,翅頭末城最處其中。而七寶華,彌布其地。……浴池泉河流注,自然而有八功德水,眾鳥出妙音聲激集林池……。有如意果香美無比,普熏一切。雨澤隨時,天園成熟香美稻種,天神力故,一種七獲。用功甚少,所收甚多,谷稼滋茂,無有草穢;眾生福德本事果報,入口消化,百味具足,氣力充實。
那個時候的國王,就是轉(zhuǎn)輪圣王儴佉,或者名螺。不以威佛治四天下,具三十二大人相好,王有千子,勇猛端正,怨敵自伏。有四大寶藏,一一大藏,各有四億小藏圍繞。伊缽多大藏在乾陀羅國,般軸迦大藏在彌提羅國,賓伽羅大藏在須羅吒國,穰佉大藏在波羅奈國古仙山處。此四大藏,有四大龍各自守護。是時眾人見之,心不貪著,棄之于地,猶如瓦石,心生厭離,各各相謂言:“往昔眾生為此寶故,共相殘害,偷劫欺誑妄語,令生死罪展轉(zhuǎn)增長,墮大地獄。”
時城中有大婆羅門主,名修梵摩,妻名摩跋提,心性和柔。彌勒菩薩從兜率天降,托生以為父母!斗鹫f彌勒下生成佛經(jīng)偈》曰:
“既懷此大圣,滿足于十月,
于是慈母尊,往趣妙花園,
至彼妙園中,不坐亦不臥,
徐立攀花樹,俄誕勝慈尊。
爾時最勝尊,出母右脅已,
如日出云翳,普放大光明,
不染觸胞胎,如蓮華出水,
光流三界內(nèi),咸仰大慈輝。
當爾降生時,千眼帝釋主,
躬自擎菩薩,欣逢兩足尊!
菩薩于此時,自然行七步,
而于足履處,皆出寶蓮華。
遍觀于十方,告諸天人眾:
‘我此身最后,無生證涅盤!’
龍降清涼水,澡沐大悲身,
天散諸妙華,虛空遍飄酒。
諸天持白蓋,掩庇大慈尊,
各生希有心,守護于菩薩。
襁母擎菩薩,三十二相身,
具足諸光明,捧持授于母。
御者進雕輦,皆用寶莊嚴,
母子升其中,諸天共持與。
千種妙音樂,引導而還宮,
慈氏入都城,天華如雨落。
慈尊降誕日,懷妊諸彩女,
并得身安穩(wěn),皆生智慧男。
善凈慈尊父,睹子奇妙容,
具三十二相,心生大歡喜。
父依占察法。知子有二相,
處俗作輪王,出家成正覺。”
時兜率諸天,各各喝令:“彌勒菩薩已降神生!”是修梵摩,即給其子取名為彌勒。從此彌勒離開兜率天宮來到了世間。及長成人,具足出家,往梵天勸轉(zhuǎn)大法輪,而于龍華樹下成佛。據(jù)說,時彌勒佛與九十六億大比丘眾,并儴佉王八萬四千大臣比丘眷屬圍繞,如月天子諸星隨從步出翅頭末城,還華林園重閣講堂。時閻浮提城邑聚落,小王長者及諸四姓,皆來集龍華樹,華林園中。爾時彌勒佛于華林園,其園縱廣一百由旬,大眾滿中。初會說四諦十二因緣法,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第二大會說法,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第三大會說法,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三會之中,諸天八部發(fā)菩提心得須陀洹者,不可稱計!队^彌勒下生經(jīng)》曰:“爾時比丘姓號,皆曰慈氏弟子;如我今日諸聲聞,皆稱釋迦弟子。”此外,還有大迦葉奉衣等故事的傳說,恕不贅述。當然,彌勒菩薩此時尚在兜率天宮,所謂下生成佛、龍華三會都是將來的事。
第三節(jié)彌勒信仰與彌勒菩薩之示化
彌勒信仰,指以彌勒菩薩為信奉對象之宗教信仰。在印度,早期就有彌勒信仰,《增一阿含經(jīng)》卷四十五《賢劫經(jīng)》卷七《佛興立品》等,皆以彌勒為未來世出現(xiàn)之第一佛!栋⑴䲡野岁日摗肪矶,亦載當來彌勒成佛之事。據(jù)《名僧傳抄•法盛傳》載,佛滅度后480年,呵利難陀羅漢上升兜率天繪彌勒之像,至憂長國(法顯《佛國記》之陀歷國)東北,造牛頭栴檀彌勒大像!洞筇莆饔蚯蠓ǜ呱畟鳌肪硐隆鹅`運傳》載,那爛陀寺供有彌勒像!洞筇莆饔蛴洝肪砥、卷八亦載,戰(zhàn)主國都城西北之伽藍供奉彌勒像。摩揭陀國佛陀成道之菩提樹東方有精舍。以白銀鑄十余尺高之彌勒像。
中國有關彌勒信仰之譯經(jīng),始自西晉,先后共十余種譯本,可歸納為“上生”、“下生”、“本愿”三系統(tǒng)。茲列舉如下:西晉大安二年(303年),竺法護譯《彌勒下生經(jīng)》、
《彌勒菩薩所問本愿經(jīng)》;姚秦弘始四年(402年)鳩摩羅什譯《彌勒大成佛經(jīng)》、《彌勒下生成佛經(jīng)》;南朝劉宋時,沮渠京聲(?-464年)譯有《彌勒上生經(jīng)》;東晉時,有譯者不詳之《彌勒來時經(jīng)》;北魏永平元年至天平二年(508-535年)菩提流支《彌勒菩薩所問經(jīng)》;唐代大足元年(701年)義凈譯《彌勒下生成佛經(jīng)》;唐代景龍二年至開元元年(708-713年)菩提流志譯《彌勒菩薩所問經(jīng)》等。由以上諸多譯經(jīng),可知彌勒信仰之普及。
彌勒信仰又分為二派,一派為上生信仰,信仰現(xiàn)今于兜率天說法之彌勒菩薩,而于往生兜率天;另一派為下生信仰,相信彌勒將來下生此世界,于龍華樹下,三會說法,以救度眾生,而自己亦能生此世界,于龍華樹下聽受說法而成佛,故有龍華三會之說。上生信仰者,始有道安(314-385年),據(jù)《梁高僧傳》卷五《道安傳》載,前秦苻堅遣使西域,攜回彌勒結珠像等,道安開席講法時,常羅列尊像。繼有戴颙,據(jù)《法苑珠林》卷十六記載,東晉戴颙依據(jù)夢告,造立彌勒像,后安置于會稽龍華寺。據(jù)《名僧傳抄》載,南朝劉宋元嘉九年(432年),法祥建彌勒精舍。此外上生信仰者尚有道矯、僧業(yè)、慧嚴、道汪、道法、法盛、曇副、曇斌等。至唐代,玄奘、窺基亦宏揚兜率上生信仰,而成為法相宗之傳統(tǒng)。下生信仰亦甚為普及,據(jù)《出三藏記集》卷十二《法苑雜緣原始集目錄序》載,劉宋明帝(465-471年在位)撰《龍華誓愿文》,周颙作《京師諸邑造彌勒三會記》,齊競陵文宣王作《龍華會記》。南岳慧思作《立誓愿文》,敘述彌勒下生之說。唐代武則天于永昌元年(689年),命法朗偽造《大云經(jīng)》,謂武氏系彌勒下生。五代時之布袋和尚契此,更比傳為彌勒化身等。
根據(jù)歷史書所載,借彌勒下生信仰,而曲解經(jīng)文,糾眾造反者亦不少。隋大業(yè)九年(613年),宋子賢自稱彌勒出世,集民眾襲擊隋煬帝楊廣而被捕。陜西扶風人向海明亦自稱彌勒出生,號召民眾造反。唐代開元(713-755年)初年,貝州(河北)王懷古自稱新佛(解釋作彌勒佛),舉事被捕。唐僖宗(873-888年在位)時,彌勒教徒于西蜀擴展勢力,組織彌勒會。北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時,貝州之王則率領彌勒教徒造反。南宋及元代之白蓮教亦混入彌勒教,假借彌勒下生之名起義造反,迄至明、清時,尚流行于各地。
由于彌勒信仰之普及,歷來關于彌勒之造像,多不勝數(shù)。南齊建武年中,僧護曾發(fā)愿于剡縣石城山雕鑿千尺彌勒像,然愿未果而入寂,后由僧佑于天監(jiān)十五年(516年)完成,世稱三世大佛、剡縣大佛。北魏獻文帝時,鑿造大同云岡第十三窟彌勒洞,安置十六公尺高之倚像,遷都洛陽后,又造龍門石窟,內(nèi)有太和、景明、永平等年間所造之大小彌勒佛像數(shù)百尊。此外,山東歷城黃石崖、千佛山亦有許多北朝所造彌勒像。四川樂山市東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之處,有唐開元元年僧人海通主持開鑿之一尊彌勒佛倚坐像,劍南川西節(jié)度使韋臬完成于貞元十九年(803年),工程前后進行了九十年。據(jù)最新的測繪數(shù)據(jù),大佛從頭頂至足底為58.7米,若加上已被毀壞的蓮花座,大佛通高70米左右。佛頭高11.7米,臉寬7.8米,鼻長3.5米,眼長3.3米,耳長6.43米,肩寬28米。大佛與山齊,腳踏大江,氣勢宏偉,人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中國彌勒信仰于南北朝時開始,逐漸盛行;至唐代以后,由于《阿彌陀佛經(jīng)》譯出,發(fā)愿往生西方凈土者亦多,故彌勒信仰已不如以前盛行。然仍留下了很多彌勒示化的傳說故事。我國佛教史上有記載的較為典型者,有二則:
一是在我國六朝時的梁代,彌勒在東陽烏傷(今浙江義烏縣)現(xiàn)居士身。據(jù)傳說記載,當?shù)赜腥嗣掉?497-569年)者,字玄風,號善慧。故又稱善慧大士、魚行大士、傅大士、雙林大士、東陽大士、烏傷大士。與寶志和尚共稱為梁代二大士。嘗與里人共捕魚,每得魚者則盛于竹籠,沉入深水,并謂:“欲去者去,欲止者留。”時人以為愚。年十六歲,娶劉氏女妙光,生普建、普成二子。年二十四歲,于沂水取魚,逢胡僧嵩頭陀(名達摩)曰:“我與汝,毗婆尸佛所發(fā)誓,今兜率衣缽見在,何時當還?”因命臨水觀其水,見大士圓光寶蓋。大士笑之曰:“爐鞴之所多鈍鐵,良醫(yī)之門足病人;度生為急,何思彼樂乎?”遂棄漁具,入烏傷松山雙梼樹下結庵,躬耕而居之,乃說一偈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自號“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自稱由兜率天宮來說法。日常營作,夜歸行道,苦行七年,自謂得首楞嚴定。并能通儒道典籍,學徒漸集,眾皆虔誠精進,不惜生命。
梁大通六年(534年),遣弟傅暀上書致武帝,獻上中下三善之策。閏十二月,帝召入禁闕,講經(jīng)于重云殿,帝親臨聽之,眾見帝至皆起,唯傅翕獨坐不動,群臣詰之。傅翕言:“法地若動,一切不安。”禪林傳為佳話。大同元年(535年)四月,還松山,五年重赴鐘山,于壽光殿與帝論真諦,作偈頌呈之。六年(一說五年)營造松山雙禱樹間之佛殿,九重磚塔,于該地寫經(jīng)律千余卷;此即雙林寺。七年,自宣為賢劫千佛之一佛。十年,舍屋宇田地,設大施會。太清二年(549年)欲焚身供養(yǎng)三寶,弟子堅留之,代師燒身者十九人,師乃止。未久亂起,梁亡。
傅翕家居徒眾甚多,講說不輟,每率徒眾焚指燃臂以供佛,嘗營齋轉(zhuǎn)《法華經(jīng)》二十遍,屢設無遮,并于會稽鑄寶王像十尊。為便于讀《大藏經(jīng)》建有“輪藏”,令眾轉(zhuǎn)之,可得大利益。故后世所作輪藏,皆安置其父子三人之像。此外,傅翕于天臺“一心三觀”有其獨到之領略,而以一心四運為其心要,倡導“三觀一心四運推檢”之說。陳太建元年四月,集弟子告誡畢,趺坐入寂,世壽七十三。弟子葬之雙林山頂,號彌勒下生。撰有《心王銘》、《語錄》四卷、《還源寺》等。
傅翕是我國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他與梁武帝友好,常詔入京,于是在宮中大開法筵,宮中諸人受益非淺,尤其是梁武帝,深受感化,而為佛教的忠實信徒。據(jù)《碧巖錄》第六十七則:梁武帝請傅大士講《金剛經(jīng)》,大士便于座上揮案一下,便下座。武帝愕然,志公問:“陛下還會么?”帝云:“不會。”志公云:“大士講經(jīng)競。”梁武帝深奉佛法,并供養(yǎng)僧尼,廣作譯經(jīng)事業(yè),而且親自開講《放光般若經(jīng)》。彼雖知文獻之經(jīng)卷,卻不知其自身亦為一部活經(jīng)卷。傅翕受請講經(jīng),而僅于座上揮案一下,便下座。其作為堪稱親切,意在破除武帝陷于文字經(jīng)句之迷執(zhí),惟武帝未能會解。故寶志和尚于此時告以“大士講經(jīng)競”,然武帝仍未解通。志公此舉,實為傅翕出氣,否則傅大士亦將因與武帝機緣不投契而離開梁武帝他去,重蹈達摩離梁之覆轍。故雪竇大師作頌云:“不向雙林寄此身,卻于梁上惹埃塵;當時不得志公老,也是棲棲去國人。”
梁武帝的寵妃郗氏,不信佛法,毀謗三寶,殘酷成性,因其罪業(yè)深重,終于急病暴死,墮入蟒身。一夜間向梁武帝哀泣,求其超度。武帝驚醒后,即征詢減罪之法,傅翕推薦鎮(zhèn)江江天禪寺寶志大師,于寺中啟建無遮大會四十九日,即今所流傳之《梁皇寶懺》之由來。郗氏得度,后又托夢告之武帝,得生忉利天。這些故事,是彌勒化身示現(xiàn)為傅翕的記載。
二是我國后五代時的布袋和尚,史載他為唐明州奉化人(今浙江奉化)。他不修邊幅,語無倫次,隨處而睡,常以杖荷布袋,見物則乞,分少許入袋,號長汀子布袋師。后梁貞明三年(917年)丙子三月示寂。辭世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現(xiàn)人,時人自不識。”世人以為是彌勒菩薩垂跡,塑像供奉,中國漢地一般寺廟所供奉笑口常開的胖彌勒佛,就是布袋和尚,法號契此。據(jù)傳說,他曾作“游戲三昧”于浙江天臺寺:在一天傍午,寺中梆晌,他隨眾僧到五觀堂受供,頓時風雨大作,他現(xiàn)出喜笑瘋顛的模樣,不客氣的就爬上了中央方丈和尚的飯桌,負責糾察紀律的主管師喊他下來,他不理睬,行堂僧想把他拖下來,無奈何他動也不動,真是穩(wěn)如泰山。于是糾察師發(fā)火了,揪住他的左耳朵往前走,孰知他的左耳被拖了一丈多長,而身體依然絲毫不動。兩傍僧眾看見了這情形,都嚇得口呆目瞪,直到方丈和尚到來,和藹地對契此和尚說:“請您慈悲他們的愚昧吧!請您就坐在這兒。”從此以后,五觀堂里中央方丈的位子也就不坐了,虛席以待彌勒。至今所有漢地寺院的五觀堂,中央都有供彌勒佛像的遺風。
據(jù)《大唐西域記》卷五《阿窬陀國》條載,印度有三位發(fā)大乘心度化眾生的菩薩行者,一位是無著,一位是世親,一位是師子覺。師子覺是無著的門人,世親是無著的弟弟,無著與世親是大乘瑜伽行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們?nèi)藝L互謂:“凡修行業(yè),愿覲慈氏,若先舍命,得遂宿心,當相報語,以知所至。”其后師子覺先舍命,然三年未見其報。后世親亦舍壽,時經(jīng)六月亦無所報。時諸異學皆譏之,以為師子覺、世親流轉(zhuǎn)惡趣,故靈鑒。其后無著菩薩于夜初分,方為門人教授定法,有天人乘虛而降,告無著:“從此舍命,往睹史多天,慈氏內(nèi)眾蓮華中生……旋繞才周,即來報命。”無著菩薩問師子覺的下落,又告無著曰:“我旋繞時,見師子覺在外眾中,耽著欲樂,無暇相顧,詎能來報?”無著菩薩又問:“斯事已矣,慈氏何相?演說何法?”又告之曰:“慈氏相好,言莫能宣。演說妙法,義不異此。然菩薩妙音,清暢和稚,聞者忘倦,受者無厭。”
無著菩薩是大乘伽行派的創(chuàng)始人,世親菩薩先在說一切有部出家,著有《俱舍論》,后受其兄的影響舍小歸大,亦成唯識學派的創(chuàng)始者之一。故爾學唯識的人,多半發(fā)愿往生彌勒凈土,親彌勒菩薩依法修行,將來還要隨彌勒下生,而獲初會得度的因緣;再從聞思修而證果,當?shù)檬苡浀牧紮C。
據(jù)《華嚴經(jīng)•入法界品》記載,彌勒菩薩還開示善財童子。善財五十三參中的第五十二參說,善財童子得了如幻三昧,眾善妙樂,有說不出來的心情舒暢。這種妙樂,只有善財一人才能享受。他想到:善知識真是偉大,善知識如慈母,諄諄教誨。如明師指引方向,如船師渡過深海,如大地生長萬物,如醫(yī)師除諸病苦,如甘露滋潤身田,如橋梁度濟行人,如春雨潤育苗稼,如明燈照破黑暗。我參拜了這么多善知識者,每位都給我無窮的力量,使我心胸寬廣,知識豐富,智慧廣博,精神煥發(fā),意志堅強。學會了眾多技藝,得證廣大神通。即來到海岸國大莊嚴園,見到廣大寶樓閣。上不見頂,下不見底,四方廣大不可思議。彌勒菩薩住此樓閣內(nèi)。善財右繞樓閣,自是思維,往昔身心不凈,作諸惡孽,不求正果。如今因善知識,曾懷正見。一心趣求菩提,利樂有情,造福人間,何等美妙?但愿一切眾生都如我一樣,發(fā)如是心,得如是智、證如是果。
善財右繞樓閣,難盡邊際。想到這樓閣如此廣大,不是一點;能夠證得。我又如何能見到彌勒菩薩?右繞不成,甘脆五體投地,禮拜彌勒菩薩,以致誠心,使禮拜數(shù)拜。忽然一聲巨響,天空閃出祥光,遠遠望見彌勒菩薩,足踏祥云,無量弟子隨后,天龍八部擁護,來至樓閣前。善財看到歡喜,即上前頂禮。
彌勒菩薩仔細觀看善財,對眾人道:“此童子善根廣大,智慧清凈,慈悲為懷,發(fā)無上菩提心,利樂有情造福人間。不辭千辛萬苦,爬山涉水,渡海穿洋,參拜眾多善知識者,學得一身好本事。已具三十二相雛形,當生如來家,住灌頂位,是成佛的種子。不過還不夠,如今重要的是行,要學普賢菩薩的大行,如何行?還需要善知識的教誨。”
善財聽了歡喜,手上忽然堆滿了香花瓔珞。彌勒手摸善財頭頂說:“佛子!你已發(fā)無上菩提心,其心堅固如金剛,如明燈照破癡暗,如大海容納百川,如寶劍能降眾魔,如妙香能除諸穢,如智慧水能息煩惱。所以能勇猛精進,參禮善知識,誓求造福人間利樂有情的大志。這個門徑你已經(jīng)走到了,快進去看吧!”用手指將樓閣門一彈,閣門洞開。善財歡喜,跳躍而進。門復自閉。
善財入得樓閣,舉目一看,哪里是在樓閣內(nèi)?簡直望不盡,看不完。無量無邊的世界,無量無邊的虛空,三千大千世界無不包含其中。數(shù)不盡的奇珍異寶,看不完的瑞草鮮花,望不到邊的亭臺閣樓,聽不夠的清凈妙音。芬芳馥郁,景色長青,金沙為地,池水澄清。七寶欄楯,白玉砌階。層層樓閣,廣大無邊。善財又入一小樓閣,亦復如是,其中與大樓閣無異,廣大無邊。善財望不盡,看不完。
善財又看各種圖像,都是彌勒菩薩的往事,有助人為樂的,有舍己為人的,有參拜善知識的……又看各處歡樂歌舞,人們之間的善良謙愛,你尊我敬,真是說不出的美好,道不完的喜悅。善財童子看得心曠神怡,不想離去。
忽然,彌勒菩薩又彈一指,只聽得一聲巨響,樓閣竟不見了。善財卻站在一塊巨石上,彌勒菩薩又用手摸善財頭頂說:“善男子,這美好的樓閣,是用自己最大的智慧,最大的精進,最大的勞動和不懈的愿行得來的。你現(xiàn)在應該回到文殊菩薩那兒修學大行了。”
善財感謝彌勒菩薩的教誨,正要作禮,彌勒卻不見了。四處尋找,只見大石上留下一偈:
樓閣門前立片時,龍華師主遠方歸。
不唯彈指觀深妙,又聽慈者語細微。
理智行為身日月,菩提心是道樞機。
許多境界何去來,萬里天邊一雁飛。
善財童子讀罷,感到身心輕快,四肢柔和,已不是原來粗穢的善財,歡喜跳躍而去。
- 上一篇:凈土探微-第六章
- 下一篇:凈土探微-第五章(上)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