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念佛三昧論講記(黃念祖老居士)【十】
【如是念于毗盧遮那,即念是佛,即佛是念!
我們能夠這樣憶念毗盧遮那的功德,其功德是遍滿虛空,遍一切處。過去的功德是無量之海,而現(xiàn)在與未來還在度眾生,在那受生,在多少多少世界中示現(xiàn)受生,在那度眾生。我們這樣憶念毗盧遮那,你所憶念就是佛;正是‘即念是佛,即佛是念。’又就是《觀經(jīng)》的話:‘是心作佛’。這么念就是‘是心作佛’,念佛就是作佛,是心在念,是心在作,故說‘是心作佛’。此心本來是佛,故說‘是心是佛’。用《觀經(jīng)》這兩句話解釋正合適。
【盡十方虛空乃至針鋒芥子許,無一不是毗盧法界。是名念法界佛,亦名遍念一切佛!
整個的十方虛空,乃至小到像針尖、像芥子的地方,沒有一處不是毗盧遮那的法界。這么去念佛,是念法界佛,我們念的佛不僅僅是在地球上尼泊爾降生的釋迦牟尼,念的是法界佛,也叫遍念一切佛。你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念一切佛了。
【所以善財童子初參德云,即聞念佛法門。最后普賢菩薩為說稱贊如來勝功德偈教人信解,依舊不離念佛法門。法界始終,更無二諦!
善財五十三參。頭一個參的是德云比丘,就說念佛法門。最后,第八十一卷華嚴,普賢菩薩十大行愿品,他說稱贊如來勝功德偈,教人信解,還是不離開念佛法門。
【偈曰:‘或見此界妙無比,佛無量劫所嚴凈。毗盧遮那最勝尊,于中覺悟成菩提;蛴幸姺馃o量壽,觀自在等所圍繞。悉已住于灌頂?shù)?充滿十方諸世界’!
或有人看見這個世界奇妙無比,這是釋迦牟尼佛無量劫所莊嚴、所清凈的。咱們本師是最殊勝的世尊,‘于中覺悟成菩提。’就是在大徹大悟成就菩提的;蛴腥丝匆姛o量壽佛,傍有觀自在菩薩等等大士所圍繞,聽法,并且‘悉已住于灌頂?shù)?rsquo;。此灌頂?shù)厥鞘仄兴_的境界。到了十地菩薩,諸方的如來發(fā)現(xiàn)某個世界有個人到了這樣的地位,佛都放大光明,一切的佛都給他灌頂。光明灌頂之后,他馬上就要成佛了。這是住于灌頂?shù)亍?/p>
這些菩薩充滿十方世界,無量壽佛、觀自在菩薩是充滿十方一切世界,也就充滿咱們這個世界。所以我們說往生,還是對凡夫說的;實在說極樂世界不離當處。就好像你在北京有一個電視機,莫斯科、華盛頓、東京、上海什么地方都可接收。一調(diào)對了,就都來了。哪里需要你去到上海去參加音樂會,到華盛頓看美國足球?都是遍滿虛空。
【又云:‘或見釋迦成佛道,已經(jīng)不可思議劫;蛞娊袷紴槠兴_,十方利益諸眾生;蛞娙鐏頍o量壽,與諸菩薩授尊記。而成無上大導師,次補住于安樂剎’!
或見釋迦牟尼佛成道,已經(jīng)經(jīng)過不可思議劫了。又有人看見釋迦牟尼現(xiàn)在還是菩薩,在十方利益眾生。或者看見如來無量壽佛給大菩薩們受記,指出他成佛的名號、成佛的時間、在什么世界,將來就一定成佛。這些菩薩就成無上大導師,都在安樂剎成為一生補處菩薩。
【是知諸佛法界,遍攝遍融,彌陀全體遮那,極樂不離華藏。隨眾生心,見各不同,而佛本來常不動故。故末卷即以回向極樂終之,具如后文所說!
諸佛的法界,遍攝遍融。咱們本師的法界、阿彌陀佛的法界,如電燈光,這燈那燈都打開,這些燈所放的光,你攝我,我融你。佛剎也如此。所以,彌陀全體是毗盧遮那。極樂世界,一切不離開華藏。隨眾生心,而各各所見不同,千差萬別,而佛本來恒常不動。
【五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圓滿普賢大愿者!
第五,要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把本題真點清楚了。念名字,念什么名字?最后指出,念阿彌陀佛的名字。為什么這么念?你就可以圓滿普賢的大愿,十大愿王,以到極樂作為歸宿;所以你但念阿彌陀佛,就可以圓滿普賢的大愿。
【普賢行愿品云:‘欲成就如來功德門,當修十種廣大行愿。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yǎng),四者懺悔業(yè)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zhuǎn)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于此愿王,受持讀誦,臨命終時,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十大愿,無窮無盡、無有疲厭。對于這個愿王,你要能夠受持讀誦;臨命終時,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華嚴經(jīng)》最后一品就是普賢的十大愿王,導歸極樂世界。
【是經(jīng)專顯毗盧境界,云何必以極樂為歸?蓋阿彌陀一名無量光,而毗盧遮那此翻光明遍照,同一體故,非去來故,于一體中,要亦不礙去來故!
設(shè)一疑問:《華嚴經(jīng)》既然是顯毗盧遮那境界,為什么要以往生極樂世界作為歸宿呢?因阿彌陀佛有一個名號是無量光。毗盧遮那翻譯出來就是光明遍照,無量光和光明遍照不就是一個意思嗎?就是一個名號,同一體啊!同一體中,就沒有什么來去了,干嘛要從這個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但應知‘于一體中,要亦不礙去來故’,雖然在一體中,對于去來也沒有妨礙。這就是圓見,在一體之中,也不妨有去有來嘛!所以說往生極樂世界。
【如大乘起信論云:‘眾生初學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此娑婆世界,不能常值諸佛,親承供養(yǎng),意欲退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
底下引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這段話非常好。‘眾生初學是法’,眾生開始來學佛法。我們當然是無量劫以來都修了,但可惜的是我們沒有深入,還都是初步,是初學,初學這個法,所以‘欲求正信’。你要求什么?現(xiàn)在有些人想求點奇異功能,那才錯誤,那就走入魔途了。求的是正信。‘正’:正大的、正直的、正確的。正跟邪對立。為要求正信,但是‘其心怯弱’,就是膽小心弱。中國古代有兩句話:‘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人的心很危、很怯弱。要住在這娑婆世界,‘不能常值諸佛’。釋迦牟尼佛一般人看不到了,可是佛菩薩的化身永遠不斷,也許咱們座中就有,你們哪位是啊?只是大家不認識,你見到了跟沒見到一樣。你沒有機緣碰見諸佛,去‘親承供養(yǎng)’。在娑婆世界,雖然有求正信的心,但是心還很弱。因緣也只有如此。于是‘意欲退者’,就懈怠了、退了,很困難啊!
當你要退,你要知道如來有勝方便,第三部份所講念佛名字就是一個‘成就最勝方便’,如來有殊勝的方便,可以攝護行人的信心。這個方便就是叫你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馬鳴大士的這個話,對于我們最好了。整個這個論給我們指明了出路,指明我們修行方法:你就是專念;《無量壽經(jīng)》講‘一向?qū)D?rsquo;,專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你所修的一切善根你都把它回向,求‘往生彼世界’,求生凈土。求生凈土是我們修行人絕不可少的事情。密教在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都修‘破瓦’(又名開頂法),就是往生凈土的基礎(chǔ)。所以,各宗都是如此,有人說禪宗都是凈土宗。亡僧火化時舉火人念的偈子,都是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不管你修什么,都要求生彼土。‘即得往生,常見佛故’。常常見到阿彌陀佛,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所聞的都是念佛念法念僧,都是啟發(fā)你的道心;所聞的花香,也啟發(fā)你的菩提心;喝的水也增長你的道心;只有進沒有退。
我們所以不成功,就是兩個原因:一個退緣多、一個壽命短。像我現(xiàn)在,我要能再活五十年,可以多做好多事,但是不允許啦!在這世上沒有多久了。好不容易到了今天?戳撕芏鄷,通過許多實踐,累積了一點點,知道一點道路了,正好用功,壽命沒有了。就是這個。一個壽短、一個退緣多,行人就難于成功了。極樂世界:一個沒有退緣,一個壽命無量,凡是往生的都壽命無量。就這么殊勝之方便,所以稱做大愿之王,阿彌陀佛。這個世界的凈土我們生不了。咱們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是穢土,極樂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是凈土。雖然還是凡夫,雖然還是凡圣同居,但是你已從穢土轉(zhuǎn)為凈土。別的佛凈土,要破無明才能生,凡夫就沒有希望,很難。
【蓋毗盧報土,與二乘凡夫無接引之分。而極樂則九品分張,萬流齊赴。一得往生,橫截生死。視此娑婆,迥分勝劣。諸經(jīng)廣明,今不具錄!
這原因就是毗盧報土,與二乘凡夫無接引之分。咱們這個世界是釋迦牟尼佛報佛所現(xiàn)的報土。這個土對于二乘,就是緣覺、聲聞(即阿羅漢),及對于凡夫沒有接引之分。你不夠分,不能生。有很多佛國例如藥師佛國土,就是不容易生。念藥師經(jīng)大家看看最后,念藥師經(jīng)最后的感應是什么?臨終時藥師佛派些菩薩把你送到西方極樂去。是不是?你念東方,倒生西方了。那是因為東方的,你進不去,考分不夠。
所以,我常說極樂世界是一特別的學校,二百分就能去。一個學生二百分都考不到,不能要你了,太不行了。一百分是發(fā)菩提心,一百分是一向?qū)D?你就行了。去了之后,個個是沒有退學、沒有降班、沒有開除,個個是博士,個個成就愛因斯坦。所以這就是這么一個特別的學校。為什么辦得這么特別?所以稱為愿中之王!極樂世界超過一切世界,就在它的凡圣同居土的殊勝,十方世界之所無。
‘極樂則九品分張、萬流齊赴’,有九品,區(qū)別對待,例如不同的班級。萬流:上至文殊普賢都求往生,下至五逆十惡以至于動物,都可以往生。
‘一得往生,橫截生死’,就橫著出了生死。咱們要出生死,順著出來,得斷盡了見惑、思惑。斷了見惑,得小乘的初果。現(xiàn)在,說初果,就很不容易了。見惑,纏縛很深。第一個身見,錯認身體是自己,對于身體很愛護,想維持這個身體,想修煉這個身體,都是身見。外道都是在身見里頭,要怎么樣延年益壽,長生不死,要怎么樣保養(yǎng)圣胎,怎么練丹,怎么通周天,都是你身體里的事,這是身見。身見不破,見惑中的頭一項就沒破。
第二是邊見,要不就是有,要不就是無;要不就是正,要不就是邪;要不就是心,要不就是物;都落一邊。上帝是圣者,凡夫是上帝制造出來的,有圣有凡都落一邊。我們佛教,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佛、眾生這三者,是沒有差別的。佛是最平等的!維摩詰經(jīng)》入不二法門,消除了對待,不落邊見。
尚有邪見,不同于佛的見,就是邪見。執(zhí)劣為勝,總名見取見。制定的一些戒律、修煉方法,都跟佛教不合的。所要求的果實,也都是錯誤的。這種執(zhí)取非理戒禁的見,叫做戒取見。以上有五種見惑,再有貪、嗔、癡、慢、疑五樣,都屬見惑。要把粗的,欲界的,十種見惑都斷了,才破見惑,得初果。把細的貪嗔癡慢,色界天,無色界天的都斷了,思惑才斷。見惑、思惑都斷了是漏盡(漏就是惑、疑惑),得漏盡通,出生死,到方便有余土,證阿羅漢。這才出生死,這是豎出。
你想難不難?咱們這些貪嗔癡,大家自己想一想,敢說斷哪?生氣不生氣?一句不好聽的話,馬上就分別了。買東西,剛排到我這,沒有了,很遺憾,這就貪嗔癡啊。買東西挑好的,正果老法師買東西壞的也就要。他說:‘我不要,就會留給別人’。這就不是貪心了。但是說一切處貪嗔癡都沒有了,很難做到。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就不是這樣。是帶惑往生。這些惑不需要你破,你只要真生正信,發(fā)了正愿,你還念佛,求生凈土,就可以往生。往生就是出生死,這個就是最勝方便。底下彭居士說華嚴的念佛,更有殊勝之處。
- 為什么要求往生?
- 我們?yōu)槭裁匆笸?/a>
- 阿彌陀經(jīng)宗要
- 谷響集
- 黃念祖善知識事跡簡介
- 《凈土資糧》-信愿持名(后語)
- 《凈土資糧》-信愿持名(妙果)
- 《凈土資糧》-信愿持名(持名)
- 《凈土資糧》-信愿持名(發(fā)愿)
- 《凈土資糧》-信愿持名(生信)
- 《凈土資糧》-信愿持名(明宗)
- 《凈土資糧》-信愿持名(引言)
- 《凈土資糧》-關(guān)于結(jié)七與圣號讀音的書示
- 《凈土資糧》-念佛七起香開示
- 《凈土資糧》-初刊說明
- 《谷響集》-答信摘抄(答D居士下)
- 《谷響集》-答信摘抄(答D居士中)
- 《谷響集》-答信摘抄(答D居士上)
- 《谷響集》-答信摘抄(答C居士)
- 《谷響集》-答信摘抄(答B(yǎng)居士)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