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女性觀
時間:公元一九八四年七月
地點:臺北國父紀念館
一.女人與男人?二.怎樣做女人?
三.婦女與佛教四.希望婦女者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從今天起我將和往年一樣,在這個國家最大的會堂舉辦三天的佛學(xué)講座。三天的講座我要和各位談的題目分別是:“佛教的女性觀”、“佛教的福壽觀”、“佛教的政治觀”。
我為什么要選這三個題目來和大家結(jié)緣呢?我所以要選擇“佛教的女性觀”為講題,是因為女性和我們每一個人的關(guān)系至為密切,女性除了和婦女本身息息相關(guān)之外,每一個男士和女性也脫離不了關(guān)系,每個男士或有妻子,或有姐妹,縱然沒有妻子、姐妹,每個男士都是在母親的襁褓中長大的,沒有了母親,就沒有生命的誕生,因此女性的母親是一切生機的泉源。在佛教的七眾弟子之中,也有女性的比丘尼、沙彌尼、優(yōu)婆夷,并且在佛教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對于女性的貢獻,我們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去認識,因此第一天我要和各位談的是“佛教的女性觀”。而明天我所以要講“佛教的福壽觀”,是因為增福添壽是自古以來人類共同的愿望,如何才能福壽綿長呢?我將從佛教的觀點提供各位增福添壽的方法。后天我選擇“佛教的政治觀”為題目,主要是向各位說明歷代以來佛教對國家社會的貢獻,并且對于如何做好一個公務(wù)員,提出佛教的一些看法。
提到女性,中國和西洋對于女性有見仁見智的不同見解。中國人心目中的女性狠毒如蛇蝎美人、妖媚如狐貍精、兇惡如母老虎,或者說女人是敗國的禍水、壞事的晦氣,總之女人是不祥之物,是禍國殃民、喪家失命的毒瘤,甚至孔夫子也曾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把女人和小人歸為一類,但是為女人定罪的卻偏偏是離不開女人、使女人為罪魁禍首的男人,這樣的判定對女性是否有欠公正呢?相反的西洋把女人看做是圣潔的靈、高超的神,女人如維納斯,是美的象征、愛的代表。女人是安琪兒,是和平的天使。究竟女人是狐貍精、母老虎、蛇蝎毒物,還是圣靈、美神、天使呢?佛教對女性又有什么持平中道的看法呢?下面我分成四點來向各位說明:
一.女人與男人
宇宙一切有情眾生,雖然有智愚賢劣、富貴貧賤的種種差異,但是究其性別不外為雌雄男女之別而已。而男女之間雖然有許多相同的地方,如果細加推察,女人和男人也有其各自的特性。
一般的觀念里,男人所表現(xiàn)的是陽剛、力勁的美,雖然男性中也不乏風(fēng)流倜儻、英姿翩翩的俊男,但是女人的美貌絕色、天生麗質(zhì)是男人所望塵莫及的。古來多少文人墨客以生花妙筆來描繪女人的綽約風(fēng)姿而留下千古名著。就以戲劇來說,古裝戲里的小生角色,本來應(yīng)該是非男人莫屬,但是由女人來反串小生,扮相更俊俏,舉手投足更瀟灑,更能獲得觀眾的喜愛,因此民間戲劇里的歌仔戲、黃梅調(diào)、平劇,乃至電視里的歷史劇,小生一角往往由女性來扮演,主要是女人比男人更美貌。
男人遇到困難的事情,能夠力排艱鉅,勇往直前,表現(xiàn)勇者的氣魄,但是女人的忍耐謙遜,化干戈于祥和之間,有時也是男人所不及的。男人富有創(chuàng)造性、冒險性,女人的隨順、圓融,有時可彌補男人的魯莽造次,彼此相輔相成。男人比較粗獷、豪放,女人細膩、周全,是男人成功立業(yè)的助緣。男人長于理智,女人重于感情;男人偏向剛強,女人普遍溫柔。男人和女人不僅在生理上有種種的差異,在性格發(fā)展上也有懸殊的不同。女人由于體格比較嬌弱,生理障礙多,社會地位低微,因此容易信仰入道,對宗教的向心力比男人強烈。女人因為要擔(dān)負養(yǎng)兒育女、相夫持家的工作,比男人容易蒼老,因此容易體悟世間的無常。經(jīng)上曾經(jīng)記載一位婦女由于獨生愛子死亡了,傷心欲絕,喪失了理智逢人便癡狂地問:‘我的孩子在那里?’‘怎么樣才能使我的孩子復(fù)活?’后來遇到佛陀,佛陀告訴她如果能找到?jīng)]有死過人的人家所種的吉祥草,便能救活她的孩子。這個婦人于是發(fā)狂似地挨家挨戶去詢問,尋找那能救活她孩子的一線生機,最后精疲力盡、沮喪絕望地回到佛陀面前,佛陀慈祥地開示她:‘世間那有不死的人?吉祥草是不可能存在的東西。’婦女一聽,終于悟到人世無常至理,放下愚癡的情愛,成為佛教的信徒。男人在外創(chuàng)業(yè),女人在內(nèi)理家,體會物力維艱,比較上女人比男人有布施心,懂得種植來生福報,如佛陀住世的時代,有一位婦女毘舍佉看到出家人下雨天無法出外托缽,因此發(fā)心以湯藥、粥食、衣服等八事來供養(yǎng)比丘、比丘尼,使他們能夠不虞匱乏,安心辦道。
在過去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里,對于生男育女也有很大的差別,生男稱為弄璋,寶貝如玉石,不僅合家歡喜,母親也因子而顯貴起來;生女則稱為弄瓦,賤如糞土,全家愁云慘霧,母親還可能遭到七出的命運,這種看法實在有很大的偏失。其實古來有不少的女子,無論能力、智能等方面,不但不讓須眉,其中并且不乏超越男人的巾幗女豪,如戰(zhàn)國時代趙太后的賢淑,唐朝武則天的掌理天下,漢朝繼承父兄遺志完成史書的班昭,宋朝與夫共抵金兵的梁紅玉等,都是一時的雋秀才女;它如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英宰相柴契爾夫人、以色列的總理梅爾夫人、印度的甘地夫人,也都是名聞國際的佼佼之士,她們?nèi)绽砣f機、縱橫捭闔,處事的果決明快絕不遜于男人,我們不能因為是女子當權(quán),就把她們看做第二等民族,而抹摋她們應(yīng)有的榮耀與尊嚴,何況從佛教“眾生皆有佛性”的思想來看,女子也是應(yīng)當被尊重的“唯我獨尊”的眾生。
在我們的社會因為男女的差別,生活固然因此而多采多姿,但是男女的關(guān)系如果不能和諧,也會產(chǎn)生許許多多的是非恩怨,甚至釀成悲慘的社會問題。佛教里有一個人人向往的世界叫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顧名思義就是最為幸福、究竟常樂的世界,為什么稱為極樂世界呢?因為極樂世界里沒有經(jīng)濟的占有、衣食的缺乏,也沒有男女的情欲、生死的畏懼。我們娑婆世界人類種族的繁衍,是靠著家庭的組織、男女的結(jié)合而生兒育女,但是極樂世界沒有男女的差別,更沒有男女的關(guān)系,極樂世界眾生由蓮華化生,是絕對清凈不染污,是究竟快樂不痛苦。
夫妻是五倫之一,也是一切社會關(guān)系的開始,在我們現(xiàn)今的社會,如何建立美滿和諧的夫妻生活,使家家為菩提眷屬,而不是冤家仇敵?如何使我們的社會有健全的男女來往,杜絕怨女曠男的問題?我從佛法的觀點提出幾項對治的藥方。
首先做丈夫的男士們?nèi)绾尾拍懿┑闷拮拥臍g心與信任?我有四句話送給各位參考:
1.吃飯要回家:最近社會流行一句話說:“爸爸回家吃晚飯”,男人在外奔波了一天,不僅晚飯要回家里吃,平常也要盡量回家吃飯,制造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增進和樂融融的氣氛;丶液推迌撼燥,就不會涉足歡樂場所,花天酒地,家庭自然不會鬧風(fēng)波。
2.身邊少帶錢:金錢能夠成就大事業(yè),金錢也能毀滅好前程,先生身邊不存很多錢,就無法打牌聚賭、金屋藏嬌,一切偷雞摸狗的壞事自然不可能發(fā)生。
3.出門說去處:有些太太抱怨先生一出門,就好像迷失于大海一樣,不知去向行蹤,朋友打一通電話來相找:
‘你先生在嗎?’
‘他一大早就出去了,我也不知道他到那里去了!’
如果夫妻到了這種去來互不聞問關(guān)懷的地步,表示彼此的家庭生活已經(jīng)亮起了紅燈。
4.應(yīng)酬成雙對:有許多的先生以事業(yè)需要交際、應(yīng)酬為借口,瞞著妻子在外面胡作非為,最后家庭革命、感情絕裂。如果真的需要應(yīng)酬,應(yīng)該帶著妻子出雙入對去參加,既可培養(yǎng)夫妻對家庭的共識,讓妻子也參與你的事業(yè),做一個賢內(nèi)助,并且可以免除不必要的家庭糾紛。
談到這里,女士們也許會感到大快人心,找到了對治先生的辦法。如何做人家的妻子,我也提供四點給大家作為借鏡:
1.溫柔慰辛勞:先生辛辛苦苦在外面忙碌了一天,嘗盡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受夠了委屈排擠,回到家來,為人妻子的應(yīng)給予溫柔慰問,幫忙他從困境中走出來,協(xié)助他從沮喪中站起來,而不是一進門就數(shù)落他:‘你到那里去了?這么遲才記得回來。你看!隔壁人家陳先生為他太太買了名貴的手飾、衣料,就我嫁給你這個窮鬼,一個月賺不了幾個錢,真倒霉!’讓丈夫永遠抬不起頭來。
有時候女人埋怨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另結(jié)新歡,主要是什么原因呢?因為他到了另一個女人那里,看到的是盈盈笑眸,聽到的是輕聲軟語,受到種種的溫柔體貼;而回到家里是一張冰寒的臉孔,粗惡的謾罵,好像地獄冰窖,他自然無心回家,一心向往外面的樂園了。女人不能只用美貌來贏取男人的歡心,唯有以甜美的愛語、體貼的關(guān)懷,才能獲得男人永久的感情。
2.飲食有妙味:有人說要控制男人先要控制他的腸胃。丈夫好不容易回家吃飯,做出來的飯菜老是清一色,無法合乎他的胃口,他當然有借口在外不回。如果飲食有妙味,餐餐色香味俱佳,他在外面飲食不習(xí)慣,自然就會按時知歸,何況良好的飲食是維護丈夫健康的要方。
3.家庭是樂園:現(xiàn)在社會推行美化人生運動,美化人生不僅要美化容貌、美化身體、美化環(huán)境,也要美化我們的語言、心靈、家庭?蛷d里打掃得窗明幾凈、纖塵不染,窗旁擺設(shè)一盆花,墻上懸掛一幅畫,賞心悅目、淡雅素凈,先生回到家來,一杯溫?zé)岬能?一份喜愛的書報,好比活在樂園,焉有不回家的道理?有的人不重視環(huán)境的整潔,家庭骯臟凌亂,報紙散失一地,衣服堆積滿床,簡直無立足之地,怎么能怪先生過門不入、逃之夭夭呢?太太們應(yīng)該把自己美化起來,每日云鬢光鮮;把家庭美化起來,時時潔凈整齊,使丈夫歡喜回到快樂的家園,卸下他一日的疲憊辛勞。
4.凡事應(yīng)報告:女性總喜歡保留那么一點點秘密,有幾個錢,不能讓先生知道,這個私房錢準備將來不備之用;做一件事,也要瞞著丈夫偷偷去進行。夫妻是一體的同林鳥,關(guān)系最為親蜜,彼此應(yīng)該互相信賴、諒解,凡事應(yīng)該坦誠相告、商議,沒有一絲隱瞞,家庭生活自然幸福美滿。
男人和女人是構(gòu)成社會的兩大元素,必須男女之間彼此敬重,互相成就對方,社會才能更和諧快樂,世界才會更可愛完美!
二.怎樣做女人
怎樣做一個女人,佛教有一部玉耶女經(jīng)曾經(jīng)提到一個女子應(yīng)該具足五種善事,去除五種惡事。女子應(yīng)該具備那五種美德呢?
1.負責(zé)家務(wù):把家務(wù)處理得有條不紊,讓丈夫無后顧之憂,安心發(fā)展事業(yè),兒女回家有家庭的溫暖,受到充分的保護,F(xiàn)在有許多的女性出外謀職,職業(yè)婦女固然也可以增加社會的工作人口、人力資源,如果夫妻彼此配合不當,而產(chǎn)生鑰匙兒童、問題少年的種種煩惱,不可不重視。有些女人既不出外工作分擔(dān)家計,并且成天心攀外緣,不務(wù)家事,徒然形成許多的家庭糾紛,更不可不慎!
2.忍耐委屈: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一個家庭的物質(zhì)生活,開門七件事缺一不可;精神生活的妯娌相處,侍奉翁姑等問題,也疏忽不得;縱然是小家庭,子女的教育也是頭痛的課題,這些都需要女性拿出無比的忍耐力,委屈求全,做藥材里的甘草,把苦澀的生活調(diào)味起來,化沖突磨擦為平和安詳。
3.守貞重節(jié):佛教的根本五戒中有一條不邪婬戒,意思就是除了正當?shù)姆蚱揸P(guān)系外,不做出踰越禮教的行為。女子應(yīng)該嚴遵此戒,守貞重節(jié),從一而終,不做出敗壞婦德的事情,擴而大之,男人也應(yīng)該謹行這條戒律,那么社會就沒有不幸的婚姻悲劇了。
4.敬事丈夫:做妻子的應(yīng)該和丈夫相敬如賓,尊重丈夫的人格,讓丈夫在人前很風(fēng)光、很體面,受到人人的愛敬,妻子無形中也增光不少。有時看到一些強悍的婦女,在眾人面前對丈夫毫不留顏面,做河?xùn)|獅吼,不但丈夫臉上無光,自己也招人嗤議。
5.和睦親友:一個女子不僅要敬愛丈夫、孝順公婆,進而要敦親睦鄰,和親朋好友結(jié)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為丈夫及家庭舖下成功立業(yè)的好因好緣,畢竟婚姻不僅僅是兩人之間的事,得人者多助,女人是男人事業(yè)的賢內(nèi)助。
女性除了要具備以上美德之外,更要去除以下五種惡事:
1.懶惰游戲:有的婦女好吃懶做,成天沈迷方城之戰(zhàn),或是和二三朋友竟日醉心于各種跳舞嬉游的玩樂,棄丈夫孩子的生活起居于不顧,有虧家庭主婦的職責(zé)。
2.惡口譏諷:有人說三個女子在一起就不得安寧,我們經(jīng)?煽吹竭@種情形,女人們聚在一起張家長、李家短,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竊議別人的隱私,制造無端的是非,更有甚者口出惡言、潑婦罵街,鬧得雞犬不寧,鄰舍難安。與其把寶貴的時間拿來議論別人長短,何不好好的進修,增長自己的學(xué)養(yǎng)道德呢?
3.異心邪念:為人妻子應(yīng)該要時時警惕自己對丈夫的敬愛不夠,對家庭的關(guān)心不足,殫精竭慮,全心全力去愛護自己的家園,不可心存異念。要打消貪愛情欲,為建立美滿幸福的家庭而獻出一切。
4.愛慕虛榮:虛榮心是人類普遍的敵人,有人貪愛物質(zhì),有人覬覦權(quán)勢,有人追求情愛,有人名、利、情都能放下,卻沖不破要人恭敬的關(guān)隘。有的女人看到別人比自己美貌,東施效顰,跑到美容院,把鼻子墊高了,把眼皮刻深了,結(jié)果弄巧成拙,徒然增加皮肉之痛,有的女人看到其它人家比自己富有,就慫恿丈夫鋌而走險,作奸犯科,鑄下悲劇。
5.妒恨親人:人類有一種通病,見不得別人好,譬如親友好了,總要批評他兩句,表示自己的不滿。更嚴重的是原本和樂融融的一個大家庭,因為嫉妒心的作祟,妯娌之間的不合,最后終于不得不分家,另起爐灶。
過去有一個女子家境貧寒,淪為乞丐,有一天行乞到一座寺院,恰巧這一座寺院在正舉行大法會,這位女子趕快掏盡口袋,找出辛辛苦苦乞討而得來的一塊銅錢,布施供齋結(jié)緣,種植將來的福田。住持大和尚知道了,趕快親自接待,并且為她祈福。法會完了之后,這位女子繼續(xù)到別的地方乞討,迤邐走到一片樹林,不知不覺就躺在樹下睡著了。事有湊巧當時的國王剛剛失去了賢淑的皇后,痛不欲生,大臣們就勸國王到野地狩獵散心,國王走到這片樹林,突然看到一道燦爛的光明,趨前一看,是一個衣衫襤褸,但是麗質(zhì)天生、千嬌百媚的女子睡臥在落葉上。國王一見鐘情,就把這位供僧得福的女乞丐迎回皇宮,并且立為皇后。
當了皇后的灰姑娘,感念諸佛菩薩的庇佑,叫人辦了十車的珍玩寶物,浩浩蕩蕩到寺院去還愿謝恩,她一路上思考著:“想當初我只布施了一塊銅錢,住持大和尚就親自出來招待我,今天我準備了這么貴重的禮品,全寺的出家人不知要如何重視與感謝?”
到了寺院,祈福法會如儀地進行,卻始終看不見住持方丈的影子,皇后終于忍不住責(zé)問當家?guī)煾?當家?guī)煾搁_示她說:
‘皇后!當初你雖然布施一塊銅錢,然而那是你的全部所有,并且你以誠懇恭敬的心來供養(yǎng)三寶,物品雖薄,功德無量,因此大和尚要親自為你祝禱;而今天你帶了眾多的財寶來布施,但是這些只是你所有的九牛一毛,況且你心存虛榮驕慢,著相供養(yǎng),功德自然有限了,因此大和尚認為派知客師父為你消災(zāi)就可以了。’
愛慕虛榮一惡就足以偷竊我們的功德,何況五惡齊身,將如何危害我們的慧命,是可想而知的事。以上五惡去之唯恐不及,五善行之唯恐不快,如此必能遠離罪惡深淵,日趨善道。
如何做一個女人?同樣在玉耶女經(jīng)中曾經(jīng)提到要做五種的女人:
1.母婦:一個妻子對待丈夫要像慈母照顧子女一樣,給他溫暖慰藉,給他慈愛鼓勵,使丈夫在外遭遇困難委屈,回到家里有傾訴的對象;丈夫在外面受到迫害打系,有療養(yǎng)創(chuàng)傷的場所。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無微不至,是無私不求酬報的,妻子對丈夫也要有這種只求成就對方,不求回報的胸臆。
2.臣婦:妻子對待丈夫要像臣子侍奉君王一樣,竭盡所能輔佐他,貢獻智能協(xié)助他,使丈夫的事業(yè)蒸蒸日上;丈夫有偏失要像忠臣為國一樣直言勸諫他,不能讓丈夫蔽于讒媚奉承。
3.妹婦:為人妻子要尊敬丈夫如兄長,彼此友愛,互相提攜,情同手足,親如一體。
4.婢婦:有時太太們會對先生抱怨說:我就像你家的下女,做不完的家務(wù)事,領(lǐng)的是天下最廉價的工資。太太們不要埋怨,這是自己份內(nèi)應(yīng)做的事,直下承當就以家里的婢女、管家的身份來服侍丈夫,讓他得到全天下最好的服務(wù)。
5.夫婦:夫妻本是同命之鳥,關(guān)系最為親蜜,彼此要互相幫助、鼓勵,同甘共苦,永不異心。
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女性、偉大的妻子、偉大的母親,例如孟子的母親關(guān)心子女的教育前程,三次遷徙居所;岳飛的母親教子移孝作忠,刺背砥礪;黔婁的妻子主張“斜而有余,不若正而不足。”堅持丈夫的矢志,名留千古;樂羊子的妻子斷機勸夫,努力向?qū)W。這些都是女人中的模范,給世間憑添了許多的光彩,在我們當今的社會里也很容易看到偉大的女性光輝。
有一次高速公路發(fā)生連環(huán)大車禍,幾十部車子相撞成一堆,死傷枕藉。有一輛轎車被壓在大貨車的下面,車子被撞得稀爛,車上的全家無一幸免,救護人員費力地扒開毀壞的車子,突然看到受到重傷奄奄一息的母親,襁褓中懷抱著一個天真可愛、絲毫沒有受傷的小嬰孩,看到救護人員,她把懷中的孩子移動一下,鼓起細若游絲的氣息說:‘拜托你們了!’就安然斷氣了。原來這位母親為了救她的孩子,自己以身體來擋護,并且一直等待忍耐,支持到孩子安全才咽下最后一口氣。世上至真至誠的愛莫過于母親對子女的愛護了,佛經(jīng)上說:佛陀視一切眾生如唯一的佛子羅睺羅,佛陀愛一切的眾生如病重的孩子。如果世間上的人人都能發(fā)揮母親愛子女、佛陀愛眾生的至愛,這人間那里還有暴戾不幸的事呢?
三.婦女與佛教
在佛教里面修行有成、利人淑世、勤修功德,甚至開悟證果的女性也不在少數(shù),在佛教里女性是受人尊敬的,佛教的興揚,女性占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法華會上的龍女,以八歲的稚齡而成為智能第一文殊師利菩薩的老師,并且當下成就佛道。大寶積經(jīng)中的妙慧童女,也以八歲的童髫,向佛陀提出震驚全座如何斷惑開悟的問題,啟發(fā)小根小器的二乘對大乘的信心。維摩詰經(jīng)中的天女,深契無所得空的微意,當場將舍利弗變成女身,折服了聲聞弟子中智能無雙的舍利弗對女性的輕慢心,告訴佛弟子們成佛只在自性上用功夫,而不在男女形相上起差別,提高了女性在佛教的地位,為大乘佛法開拓了新內(nèi)涵。一乘佛法的華嚴經(jīng)描寫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追求真理的感人故事,其中女性的善知識就占了幾位之多,如休舍優(yōu)婆夷、自在優(yōu)婆夷、慈行童女、有德童女、師子嚬呻比丘尼、婆須蜜多女、夜天女神等等,都是對佛法有獨到體證的大善知識,趨導(dǎo)善財童子進入法界之境。
女性除富有慈悲心,知道布施結(jié)緣,廣求多福之外,女性中智能洋溢、善于說法、導(dǎo)人入信的龍象也不在少數(shù)。如勝鬘夫人發(fā)十大愿心,說大乘佛法,作獅子吼,闡揚如來藏思想;鳩摩羅什的母親耆婆不但自己舍棄王宮的榮華富貴,并且度子出家,教育兒子成為佛門的龍象,對經(jīng)典的翻譯留下無與倫比的貢獻,耆婆對兒子這種不占有的無私大愛,實為天下父母應(yīng)如何愛護子女的楷模。末利夫人虔信三寶,嚴守凈戒,有一天聽說丈夫波斯匿王因為細故要殺掉御廚,當時正在實踐八關(guān)齋戒的末利王后,突然向王要求喝酒作樂,并且指定要這名御廚親自烹煮一些下酒菜,國王非常納悶,問末利夫人說:
‘你平常就滴酒不沾,且現(xiàn)在又是你持守八關(guān)齋戒的日子,為什么甘冒犯戒,動念飲酒呢?’
‘我聽說這名御廚觸怒了大王,犯了殺身之罪,今天不請他煮一些美味可口的酒菜來品嘗,從今以后我再也吃不到天下第一的佳肴了!’王后平靜的回答。
波斯匿王聽了非常慚愧,由于自己一時的怒氣,差一點害了一名優(yōu)秀的臣僚,因此下令赦免了御廚的罪,更加的重用他。末利王后以她的方便智能感化了暴怒的國王,慈悲地救了御廚的生命,是一位母儀天下悲智雙運的偉大女性。
佛陀的姨母大愛道夫人撫養(yǎng)幼年的悉達多太子長大成人,佛陀成道后,她身先表率帶領(lǐng)五百位釋迦種族的女子出家,并且紓尊降貴,接受八敬法的要求,為佛陀“四姓入佛,同一釋姓”的精神,做了最具體的腳注,比丘尼教團的得以成立,大愛道是功不可沒的第一人。韋提希王后和頻婆娑羅王夫婦是佛教的虔誠信徒,是原始佛教僧團能夠蓬勃發(fā)展的偉大護法,后來他們的兒子阿阇世王聽信提婆達多讒言,將國王夫婦囚禁在牢窖里,準備害死夫婦二人,韋提?畾U娑婆世界的好斗多苦,萌發(fā)厭離之心,求生他方清凈國土,佛陀于是為他們說觀無量壽經(jīng),娑婆世界首次聽到西方極樂凈土的殊勝法門。沒有大愛道的發(fā)心出家,就沒有比丘尼教團的成立;沒有韋提希的請法,凈土思想將無法宣揚于娑婆,有了這些卓越的女性,或者為眾生請轉(zhuǎn)法輪,或者自伸廣長之舌,宣說妙諦;或以慧光破除諸闇;或持悲心濟拔沈溺,使弘法利生的佛教事業(yè),增添無比的光彩。
有唐一代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推動唐代佛教搖籃的隋朝對佛教采取護持的政策,使佛教經(jīng)過長期戰(zhàn)亂,得到養(yǎng)息的機會,融合了中國文化的特征,到了唐代終于大放異彩,睥睨古今。而感化隋文帝信奉佛法、護持佛教的是覺先比丘尼、隋文帝尊奉她為師父,大力復(fù)興佛教,成就許多的偉大建樹。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后,晚年性情暴烈,殺害大臣,株連無辜,幸好當時有一位虔誠信佛的馬皇后經(jīng)常勸誘他少開殺戒,免了不少冤獄。哈同夫人姬覺彌居士發(fā)心蓋了一棟房子讓出家人掛單,并且斥資助印大藏經(jīng),創(chuàng)建華嚴大學(xué),致力于佛教文化、教育事業(yè)的宣揚。香港林楞真居士對佛教有諸多的貢獻,篤信凈土法門,功行深厚。有一天忽然邀約朋友說:
‘明天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請各位來幫我念佛!’
第二天大家如期前往,看到林居士好端端地正在用早齋,神閑氣定,毫無示寂往生的跡象。早齋用畢,林居士勸請大家念佛,然后就在眾人虔敬的念佛聲中,安然地往生了。呂碧城居士發(fā)心遠至歐美宣揚佛教,把菩提種子播灑于西方,并且倡導(dǎo)素食,種植慈悲善根。張清揚居士護持佛教、恭敬三寶不遺余力,搶救僧伽于囹圄之中,大作獅子吼于混沌亂世,可以說是臺灣佛教開拓初期的護法長城。新加坡的畢俊輝居士,為慈航法師的弟子,曾當選為世界佛教友誼會新加坡分會的主席,擔(dān)任菩提學(xué)校的校長,為培植新加坡的菩提幼苗,功不可沒;葉曼女士在最近召開的世界佛教友誼會,以卓越的表現(xiàn),贏得各國代表的贊賞,當選了該會的副主席,為佛教、國家都做到了極為成功的國際聯(lián)誼。
婦女對于佛教功德巍巍,難以言喻,二千多年來佛教的興揚與發(fā)展,婦女扮演了推舟掌舵的重要角色,婦女對佛教的鉅大貢獻,我僅約略提出四點:
1.婦女的布施護法:由于婦女們的布施凈財,一棟棟莊嚴巍峨的殿宇寺院興建起來了;由于婦女們的護持道場,一次次殊勝圓滿的法會活動舉辦成功了,如果沒有婦女的發(fā)心樂施,臺灣的佛教那有今日興盛的情況?我們能夠安心在寺院道場拜佛學(xué)法,應(yīng)該感謝幕后功臣的佛教婦女為我們所做的種種功德。
2.婦女的奉侍服務(wù):走到那個寺廟,經(jīng)?梢钥吹皆S多的婦女在那里服務(wù)工作,她們或者到廚房揀菜、典座、行堂、端茶、或者在佛堂抹桌、掃地、擦窗、抬物,在家里她們是女主人、少奶奶,雇有管家、工人來侍奉,但是了寺廟,她們系上圍裙,競相服務(wù),不怕油膩、骯臟、勞累,在服務(wù)奉獻中她們長養(yǎng)了菩提,增益了;,也使佛教活動了起來,昌隆了起來。
3.婦女的度人信佛:婦女普遍有良好的口才,比較肯主動招呼他人,婦女不僅自己信仰了佛教,并且積極的接引初機者入信,為佛教接引了許多新的有緣人,譬如今天在座的各位,我相信有許多是由佛教的女居士們接引而來參加講座的吧!婦女這種播種引渡的熱忱,使佛教增加了許多的信徒,也使許多的大眾親近了佛法,使許多的個人改變了人生,社會得到了凈化。
4.婦女的社會福祉:婦女富悲愍心,看到社會有不幸的事件,多能解囊襄助,出錢出力,救災(zāi)救難,為人間增添溫馨,給社會帶來福祉。譬如有些婦女利用閑暇,組隊到育幼院為院童洗滌衣服,洗手作羹湯;到養(yǎng)老院為老人清掃環(huán)境,作護理醫(yī)療等等,發(fā)揮佛教慈悲濟世的精神。幾年來接受有功社會慈善公益事業(yè)表揚的佛教婦女日益增多,充分顯示婦女在福利社會的偉大工作中,其地位是越來越重要了。
四.希望婦女者
這個人間缺少不了婦女,沒有了婦女,人間是充滿缺陷的一半世界;佛教更需要婦女,沒有婦女的參與,佛教將無法邁步前進。婦女和人間、佛教關(guān)系既然如此密切,婦女本身又應(yīng)當如何自我期許,為家庭、社會、佛教提供一份力量呢?我提出四點對婦女的希望:
(一)以慈悲美化社會人心
女性的讓人喜歡親近不只是因為容貌美麗,更重要的是有一顆慈悲的心。譬如觀世音菩薩經(jīng)常變現(xiàn)為女性的樣子,我們口中常常稱念:‘觀世音菩薩!’甚至身上佩戴菩薩圣像,心里憶念菩薩圣容,并且把菩薩安置在家中最好的地方。為什么觀世音菩薩如此受到世人崇奉呢?因為觀世音菩薩是女性大慈大悲的表征,人間需要菩薩的慈悲來美化,使我們的社會更溫馨、更祥和。
過去有一位青年愛上了一位女子,兩人感情親蜜,最后論及婚嫁,女方為了試探男方的誠意,要求以男方母親的心作為聘禮,才答應(yīng)嫁給他。這位青年在愛情、親情的一番交戰(zhàn)之下,最后選擇了愛情。趁母親熟睡的時候,以刀剝?nèi)×四赣H的心。黑夜中青年雙手顫抖地捧著母親血紅、溫?zé)岬男?慌亂里跌倒在地上,母親的心滾落在塵埃,對著一臉驚恐的孩子說:
‘乖孩子!你跌疼了沒有?’
我們的社會需要母親這種無怨無尤、至愛無悔的慈悲來凈化、轉(zhuǎn)化。婦女們要本著自己天性所長,人人做白衣天使,把健康帶給有病的眾生;人人為慈悲小姐,為私心私利的人群服務(wù);人人當觀世音菩薩,讓社會的大眾都能秉持自他互易、怨親平等、人我一體的觀念,讓我們的社會能夠達到“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和樂無爭的境界!
(二)以忍耐化解暴戾之氣
女性自來善于忍耐,一位女子終生為兒女辛勞,推乾就濕、乳哺餵育,從不嫌棄孩子,對孩子的耐心實在是男人所無法匹儔的。譬如孩子哭了,爸爸只要抱個三分鐘就求饒母親抱,而母親抱了一輩子也不嫌煩。日常的家務(wù)工作,女性一天到晚忙著煮飯、洗衣、拖地等等,晚上還要癡等丈夫回來用餐,甚至枯守至深夜還不見人歸來,一天天、一年年地等下去,把壁上的日歷變成了兩鬢的霜白。換個情形如果由男人來守候,不出三天家庭一定鬧風(fēng)波。女人這種操勞家務(wù)要忍耐,生兒育女要忍耐,幫助丈夫發(fā)展事業(yè)要忍耐,孝敬公婆要忍耐,女人一生不知要忍耐多少?
世上勇敢比較容易做到,但是忍耐的力量很難養(yǎng)成,譬如盛怒的時候,把拳頭打出去輕而易舉,握住拳頭忍抑退讓何其艱難;傷心的時候,熱淚滾滾容易,能夠噙住眼淚,化悲憤為力量,需要何等的工夫!女人的忍耐美德就是天下最大的力量。我們今日的社會充滿暴戾之氣,殺盜婬妄的案件層出不窮,社會的治安壞到了極點,社會需要以女性的忍耐來化導(dǎo)、匡正,才能轉(zhuǎn)暴戾為祥和,化爭斗為謙恭,我舉一件實例來說明女人忍耐力量的偉大。
過去有一個屠夫,生性暴烈,甚至對自己的老母親也大聲喝斥、動輒拳腳。有一天他聽說普陀山有一尊活觀音非常靈驗,決定發(fā)心去朝拜。這位屠夫到了普陀山,到處找不到活觀音,就請教住持老和尚:
‘活觀音在那里?’
‘活觀音已經(jīng)到你家里去了!’老和尚回答說。
‘活觀音長得什么樣子呢?’
‘啊!衣服反過來穿,鞋子倒過來踏的,就是活觀音,你趕快回去,一定可以看到菩薩。’
屠夫一聽,日夜兼程急急忙忙趕回家里,到家已是夜半人睡的時候,急促的粗魯叫門:
‘快來開門哪里!我回來看活觀音!’
睡夢中的老母親忽然聽到兒子的吼叫聲,驚悸地從床上爬下來,深恐開遲了,要挨兒子的打罵,慌忙黑暗中,衣服穿反了,倒拖著一雙鞋子,匆匆忙忙來開門。兒子一看一個反穿衣,倒踏鞋的婦人,倒頭就拜:
‘您就是活觀音!您就是活觀音!’
這位老母親于是把握機緣,教誨他:“堂上雙親你不孝,遠廟拜佛有何功?”的道理,這位老母親以她無比持久的忍耐,把頑劣的浪子感化成孝順有禮的青年,在忍耐之前無艱不摧,無難不解。
(三)以靈慧增加人間彩色
女性的靈巧慧性,蘭心蕙質(zhì),為人間添了多少美麗的色彩。譬如丈夫出門工作,太太把丈夫打點得清清爽爽的,兒女上學(xué)讀書,母親把孩子裝扮得漂漂亮亮的;一天家居把家庭環(huán)境整理得乾干凈凈的,從家中一幅畫的擺設(shè),一盆花的插放,都可以顯出女性的靈思巧慧。職業(yè)婦女在社會各行各業(yè)服務(wù),家庭主婦參與社會各種善事義舉,也為社會帶來多少的福份!佛教的婦女應(yīng)該發(fā)揮智能或者從事施診、育幼、養(yǎng)老的慈善工作;或者執(zhí)教杏壇,作育英才;或者著書立說,從事文化扎根事業(yè),以豐富社會,照耀人間!
(四)以和平創(chuàng)造大眾福祉
佛教婦女要發(fā)揮和平隨順的性情,在家中和善親人,在族里敦親睦鄰,在社會謙恭隨緣,甚至做一個世界和平使者。唐朝的文成公主信仰佛教,為了唐朝和西藏兩國的關(guān)系,嫁到了西藏,把佛教也帶到了西藏,為西藏佛教的淵流播下了重要的種子,并且把唐朝的文化傳揚于異域。今日的佛教婦女接受各種的專業(yè)訓(xùn)練,可以透過各種的途徑,為佛教做一名和平的使者。
我們?nèi)巳硕加幸晃慌缘哪赣H,在座的大家也許有人擁有女性的妻子、女性的姐妹、女性的女兒,我也有母親,我也有姐姐,女性和我們的生命是無法割離的,尤其女性對佛教的關(guān)系是至為密切的。今天我在這里講說佛教的女性觀,最主要是為我們的母親,為我們的姐妹,為世間所有的一切婦女祝福!明天我要講的是“佛教的福壽觀”,為大家添福添壽,我們明天再見!
- 上一篇:《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奇理譚
- 下一篇:《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福壽觀
- 善人要度,惡人更要度
- 慧能詩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的意思
- 普化禪師振鈴入棺而逝的故事
- 人的欲望像個無底的黑洞
- 禪者的榜樣
- 經(jīng)常拒絕一些因緣機會,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一切
- 學(xué)習(xí)是人生的原動力、希望所在
- 心懷大眾 胸懷法界
- 謹言慎行、攝身防意,不要讓三業(yè)把「福報漏了」
- 對于苦樂都能舍的人,還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呢?
- 貧富在于懂不懂得知足,能不能在當下尋出清淡人生
- 生活在因緣里 彼此相依相助
- 世間的風(fēng)動幡動,其實是心動罷了
- 修行是一種最純凈的心靈活動
- 亟亟地尋找快速解脫之道 不如在因緣里歡歡喜喜乘涼
- 愿力可大可小,是一切成就的根本
- 生命還握在手心 人生就沒有絕望
- 不在情緒上計較,只在做事上認真
- 缺點需要有人點破
- 唯心相交,靜行致遠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