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金剛經(jīng)》系列開示 14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jīng)系列開示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金剛代表佛性,能破萬物;能斷一切煩惱;斷疑,斷除我們的疑惑,令我們解脫。三種般若: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所謂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般若之名般若之法就是金剛。什么叫佛性?遠離一切妄見。遠離妄見次第非常的多。釋迦牟尼佛為什么要講金剛般若?就是斷除眾生的疑惑,建立眾生的信心,信心很重要;我們眾生有很多的迷惑,懷疑于佛;懷疑于佛法。佛陀在世時,很多事情會讓眾生懷疑,比如佛為什么跟我一樣要吃飯呢?為什么也有生老病死呢?為什么給我們講法呢?有時候講有法,有時候講無法,有時候講空法,為什么互相相對呢?有時候叫眾生做善事,有時候又說善事也是空的呢?有時候叫大家行菩薩道,又說行菩薩道不可以執(zhí)著,到底是有是無呢?有時候叫我們修福田,又說福田是方便是假的不是真的,叫我們修六度波羅蜜,又說六度波羅蜜亦空,這里面給眾生帶來很多很多的迷惑;所以金剛經(jīng)下至于降伏其心,降伏其心就是斷我們的疑惑,我們的心有很多的懷疑情結(jié)(以懷疑的思維動蕩的心來受用或思辨,恰恰可能是永無答案,恭敬徹信恰恰才有可能相應(yīng),恰恰常常有不可思議受用;試問有多少眾生能夠跳過懷疑思辨這一關(guān)真正進入恭敬誠信徹信呢?嗚呼原本是一場戲,一場沒有結(jié)局的戲),要把這些結(jié)解開,直至成佛,這就是釋迦牟尼佛要講金剛般若之意;金剛般若就是要表達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和世間眾生所思維的這個體。
超越了家是謂出家,既超越了家何謂出家?
如阿羅漢還有習氣,注重名言。釋迦牟尼佛當時講四諦法、講因緣法,后來又都空掉了。阿羅漢就問了;您以前給我講的四諦法是有是無呢?是真是假呢?他以這個名言障礙了自己。比如出家,你就疑惑了,問:“您不是要我出家,出家功德大嗎?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家了”佛問“你出的何家,有家可得不?”“哇,沒有家可得是謂出家;”阿羅漢“當時出家的這個名字在那個地方”這個名字障礙了你的心,認為我有個出家,但你出家的過程之中,把你證悟的出家的這個體,給忘記了;把出家的名字抓住了,后來說我出家了,這個名字還在,事實上我們恢復本位,當時你出家的時候還在家嗎?噢我出家了就沒有家了;既然你沒有家了,那么你出家的名言還在嗎?只是一個名言而已。但是對于有余涅槃來講,既然你證到了出家,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出家了---就是你本來就是在出家里了,但是你這個名言還沒有放下來;還認為有個我出家名言,你老是站在這個出家的門口不放,卻不知道你出家了以后就遠離(超越)了家;你已經(jīng)證悟了出家。
名言本是方便,名言亦是障礙,空性、涅槃皆是名言 ,何以必須離名得相呢?
所以釋迦牟尼佛跟阿羅漢講你已經(jīng)證悟阿羅漢道了,后面他還說:我當時講四諦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有獨立的名言存在嗎?[善玉1] )是不是真有個四諦法可住呢?沒有這個名言了,所以原來四諦法是那個樣子的。我們常常執(zhí)著于種種的名言和字眼,到了阿羅漢還是如此;使我們不能超越名言變成有余涅槃,不能直至成佛。變成妄執(zhí);這種妄執(zhí)只是名言,名言就是我們的習氣。雖明了了,但執(zhí)著于這個言詞而不能夠超越。講般若的時候,并不是有個般若可得,一個是文字般若,書上面的文字里面告訴我們的實相是諸法空相,它講的諸法空相就是要我們觀察宇宙的實相,在觀察實相的時候名字是不建立。如人有四大組成地火風水,那我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我們的肉體哪個地方有我存在呢?當你如是觀時: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是沒有我的。這是每個比丘都應(yīng)當勤觀察,叫四念處,釋迦牟尼佛臨入涅槃時,告訴阿難陀及弟子說:“ 我入滅后,汝等比丘,應(yīng)依四念處安住!钡峭瑯幽悴荒馨阉哪钸@個名字拿在嘴巴上講,你依四念而住的時候,名字是不建立的,是有實相故;實相就是你自己的觀照;這種觀照依名而觀照。
南摩阿彌陀佛亦是名言,其中的文字、觀照、實相各是什么呢?
在觀照的這個體,比如我在念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叫文字,你念南摩阿彌陀佛就是觀照;觀照跟文字之間它是沒有距離的,但這個對不對呢?這還是方便,你念阿彌陀佛名字和這個文字的體,它都是個方便。最重要的是依文字觀照,見到實相。什么叫見到實相,就是把阿彌陀佛顯現(xiàn)出來全部的我,那叫實相。阿彌陀佛外面沒有一個真實的我在;也沒有真實的文字在;文字就是對面的那個阿彌陀佛,那個我也變成那個阿彌陀佛;中間沒有一個我可得;沒有相對立;那個叫做實相。我看杯子,我在看杯子的那個看,是叫虛妄之體,就是妄體。我在聞到這個道理的時候,這個聞,還是用識用妄體來聞,用妄體就是用思維。或我在講法,噢某個人在講法,你聽到耳朵里面去產(chǎn)生妄見。我們意識里面有一個妄念在那個地方,你跟我講話,我意識聽到的還是個妄念,我所觀照的那個意識還是屬于妄念,但是在你妄念進入實相而妄念沒有的時候,那個實相現(xiàn)前的時候,也就是說觀照也在那個地方;實相也在那個地方,文字也在那個地方,也就是文字實相觀照三個是一,一個就是三。但若不識體者文字觀照都變成妄見。如果你見到了實相,文字與觀照都由它而發(fā),也就是說能觀照的我,所講話的聞就是聞性“ 聞的體”都依實相而發(fā)。
你現(xiàn)在這本書從哪里來?從實相中出來;文字從哪里出來,從實相中出來;出來后就變成我們看到的這本書,我們?nèi)ヂ勥@個法,實相跟我們妄心相應(yīng),我們妄心經(jīng)過文字的觀察,因為文字是講實相的,從實相中出,然后講實相,令我們起觀照,觀照的時候又見到實相,在你見到實相的時候,書就沒有了。實相現(xiàn)前的時候,文字觀照實相變成一不是二,這個書就是那個實相,實相就是書,在沒有見到實相之前,我就是我,書就是書。所以很多人修行用觀照用文字。以為文字不要了,書是假的,觀察實相的時候說我這個觀照也不要了,你見到實相。認為你已經(jīng)見到實相了:“書也是假的,人也是假的,你們在修行是在打妄想,你們看書啊都起分別,只有這個實相才是真實的”,這些人對不對?絕對是錯誤的.當一個人見到實相的時候,一真全真。文字一定是來自于實相,但通過文字起觀照,我們的觀照一定是來自于文字,我們這個觀照又能夠會于實相,所以它是個圈。
就是18愿19愿20愿是一體的。18愿是名號愿,它是起我們的觀照的,是個文字;而觀照就是功德,而功德就是大悲心,大悲心的體又來自于阿彌陀佛,大悲心的體出來以后,才能建立我們這個文字;文字出來以后又建立我們平等性的功德;平等性的功德到最后沒有我了,又變成他的大悲心了;所以18愿19愿20愿就是一個觀照,一個是文字就是南摩阿彌陀佛六個字;然后變成觀照就變成功德無量,壽命無量,然后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的這個體,又變成佛陀的大悲心;大悲心就是觀到他的實相,全部是一個阿彌陀佛了,所以文字、實相、觀照皆是一體,這個時候你就圓滿佛道。所以實相才是最重要的,實相就破除我執(zhí),法執(zhí),進入無生法忍。所以無生法忍是什么?就叫智,方便叫三,叫慧;慧有三智是一,智就是忍叫三法忍:心忍就是名號,聲忍就是功德,無生法忍就是二十愿大悲心;這個體的顯現(xiàn),全部的一個阿彌陀佛;這個觀照、文字、實相形成一體。從這里不管是講阿彌陀佛也好,還是講三種般若都是圓滿的。
經(jīng)典后面會講到:破我執(zhí),須菩提叫無生,叫空生菩薩。首先他了知佛所有的心,大悲心生起。釋迦牟尼佛在日常生活中,須菩提看到佛陀的大悲心,金剛的大悲心,金剛的這種信心,對上有金剛的勇猛之力,對下有無盡的大悲心。他行持的雖是一個平常的心,但是須菩提看得到,所以才問出了金剛經(jīng),破眾生的疑惑,破眾生的迷惑,破眾生的疑見。金剛經(jīng)不斷的從心法,色法,包括功德之法、福德之法等諸多地方徹底的破除我們的疑心。佛陀無盡的大悲心在運作,但是眾生還有很多的疑問,包括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都在疑惑狀態(tài)之中。金剛經(jīng)的宣講正值小乘轉(zhuǎn)向大乘的過度階段,時釋迦牟尼佛開顯四諦十二因緣法,然后才開顯大乘教法的整個過程;為開顯眾生本來具有的佛性,才開始講金剛經(jīng)。般若是一個法,而這個法就是讓眾生開顯他的自性就是佛性,開顯他的無為體即諸法空相;令眾生生起諸法空相的這個心。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應(yīng)無所住是諸法實相,而生其心是叫宗體;諸法實相是叫體,而生其心為宗;解除生死為妙用,得大解脫為妙用;體宗用,沒有體就沒有宗,宗不建立用就不現(xiàn)前;用不現(xiàn)前,生死就不能斷,解脫就不現(xiàn)前;所以釋迦牟尼佛講金剛經(jīng)無非如是。
放下此岸即是彼岸,離開放下此岸沒有彼岸可得,以一個此岸的心求彼岸的果永無結(jié)果
什么叫波羅蜜?梵語,彼岸。從此岸到彼岸[善玉2] ;從生死里面出離;到不生不滅的體。所謂彼岸者,有沒有一個真的彼岸呢?我們眾生執(zhí)著于相,總認為有一個彼岸可得;拼命的大叫我要到彼岸去,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要成佛去,我要從此世界到彼岸去,嘴巴上叫。其實此岸彼岸也只是個方便的名詞,但是這些名詞變成我們心中的習氣,總認為有個彼岸可得,此岸可舍;有得有失還叫彼岸此岸嗎?如果以得失的這種心到彼岸去,永遠都到不了彼岸;因為此彼是生滅之法,以生滅之法怎么可能到得彼岸呢?生滅之體是不能到彼岸的。在這個生滅體里面通達于般若的時候,生滅的體就是彼岸的得。如果沒有明了這個實相,永遠到不了彼岸。它要熏習就是要證到,你現(xiàn)量上要受用。如果你沒有證到,你嘴巴上無論怎么叫想到彼岸,都沒有用?何故?你只還是局限于一個善根發(fā)起而已;事實上你沒明心見性,不通達于般若,不了解佛性如何能到彼岸呢?開智慧者,并不是天上真的掉下來個智慧;智慧一定就在我們的當下,離開當下尋找智慧,就找不到了。從這里可以看得出來,你要是通達文字般若,就要通達于實相般若;觀照般若。
一種最簡單的通達三種般若的方法,念南摩阿彌陀佛如何通達三種般若
可以用最簡單的方法可以通達:在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文字:南摩阿彌陀佛名號,在你知道這個文字的時候是不是有對立,有對立的就叫妄想,這個就不叫文字般若了,叫妄想般若。我們在沒有覺悟實相之前,現(xiàn)在“你看到我”的念說明我們二個是對立的,這叫文字是妄想,你念南摩阿彌陀佛一定是個妄想。你現(xiàn)在坐在那兒念“南摩阿彌陀佛”,你了解這個名號是個文字,然后就“想我在觀照這個文字”的時候,還是個妄想,妄想就是了不可得;噢原來我念的這個“南摩阿彌陀佛”還是假的。我還有個“能夠知道”這個南摩阿彌陀佛,大家怎么知道?我“知道阿彌陀佛”是對立而言,因為有對立故,才有六道輪回的顯現(xiàn)。我現(xiàn)在看到你,這叫做六道輪回,妄,虛妄之見;只要我看到的都是虛妄的。所以我現(xiàn)在看到你們,叫做文字,如果我們沒有進入實相之前,我們都是六道輪回,如果有對立,你是佛啊你是菩薩啊,都是妄見,都是虛妄之見。你“知道這個外面都是空的”,這也是虛妄之見;你講的天花亂墜的都是妄見。而你進入觀照,進入平等之法,就是說你看到念“南摩阿彌陀佛”進入觀照,先是書上的文字啊,然后你現(xiàn)在開始觀照,你已經(jīng)回到本位了。念阿彌陀佛看了文字你不一定能立即起觀照的;文字般若現(xiàn)前的時候,你抓不住他;就等于你已經(jīng)失去他了。比如我現(xiàn)在看到你,我轉(zhuǎn)身又看到他;完全是打妄想;所以我現(xiàn)在給你講也沒有用;因為你沒有就文字建立觀照啊。
狹義或廣義的來念南摩阿彌陀佛的分別與同一,為什么要不斷的念呢?聞后要不要不斷的念?
為什么叫你念南摩阿彌陀佛,不斷的念呢?其實是要你這個文字入于心,要這個文字在你的心里面不斷的產(chǎn)生觀照;如果你要不念南摩阿彌陀佛,文字的觀照就沒有了;你立即想別的東西,認為別的東西跟名號毫無關(guān)系,我見人就是人,見這個就是這個,見那個就是那個;房子凳子桌子,亂七八糟的想,你怎么會有文字般若呢?文字般若就沒有建立,文字般若是開顯也好,不開顯也好,都是一樣的,小也好大也好,只是一個狹義一個廣義,狹義就是“南摩阿彌陀佛”名號,再狹義就是你念“南摩阿彌陀佛”,再狹義就是阿彌陀佛是你,你就是阿彌陀佛;要廣義來講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我的心,再廣義來講觀照南摩阿彌陀佛就是法界,再廣義來講南摩阿彌陀佛就是實相,沒有我了;整個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的大悲心的示現(xiàn);當你到了實相的時候,這個世界都轉(zhuǎn)為阿彌陀佛了。在觀照上面還有個妄見;“了知”我現(xiàn)前的還有“一個我在觀照這個世界都是阿彌陀佛”,還是在觀照之中,觀照里面還是沒有證悟的;證悟到最后面根塵脫落,根本沒有我的妄念。
真正證悟是什么樣的?就像這個杯子啪的一下打到地下去,整個世界怦的一下空掉了;那是證悟;證悟和你照見五蘊皆空,和你證悟的體是二回事情;你證語的體是什么樣子的?徹底的我沒有了,這就空掉了,然后這個世界像根塵脫落一樣,你自己跟自己分開了,跟萬物同體,你有一天覺得萬物都是你了,你證悟了此景,你自己就根塵脫落了。根塵不脫落就變成對立,只有脫落了以后,才跟法界融為一體,絕對的相就現(xiàn)前。在你根塵不脫落的時候,就變成一個執(zhí)著的我。你根塵脫落后,我執(zhí)就破掉了,法界就變成你了。這個時候虛空粉碎,虛空就是你自己,你發(fā)現(xiàn)虛空都能講話,你用心來會萬物,心就是萬物,萬物就是心,所以萬物為用,心為體;這個時候一切萬物變成你真正的心了,F(xiàn)在我們所謂的心是觀照出來的,你就是我的心啊,我可以觀照;文字上面說我講一講是可以的;但是沒有建立觀照的時候,你不能證悟?qū)嵪喟。鳩摩羅什13歲時,照見五蘊皆空,他通過文字產(chǎn)生觀照,把三百斤重的一個銅鼎放在手上玩,人家講你怎么能玩這么重的東西,他突然動念:是啊;啪的一下,銅鼎就掉地下了。就是說你自己真正證悟的時候,三百斤的東西在手上是玩式的。所以七祖大師他也尋思也只能做到觀照,觀照即佛啊;理即佛,名即佛,觀照即佛,相似即佛就證阿羅漢了;觀照即佛也在信位上面;也很快破見惑思惑;思惑見惑破就得證悟;一旦你證到之后呢?就了知實相,后面都會講的。
所以如果我們想修想證悟,一個你要當下承當,然后從文字觀照跟實相上面去相應(yīng),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文字跟觀照是妄想,只有實相才沒有妄想了,如果諸法實相,跟你“而生其心”相應(yīng)了,那是真正的沒有妄想了;沒有妄想,何等快樂啊;貪嗔癡慢疑全部破盡,你見惑思惑煩惱全部斷掉,這個時候清凈的本體就顯現(xiàn)出來,在任何地方?jīng)]有妄念,身心自在;非常自在的體,這個是你的本來面目。所以你沒有什么法可住,也沒有來沒有去的;但是我們畢竟還在六道輪回的生死中,妄想跟執(zhí)著還是始終存在,念佛無非是文字和觀照現(xiàn)前。如果你覺得我不要念佛了,就等于你已經(jīng)超越了文字跟觀照;如果你要是文字實相現(xiàn)前了,那我就沒話說了;你就是證者。證悟了這個實相,文字觀照對你來說已經(jīng)沒有障礙了,所謂書也好,觀照也好,對你都是解脫之相。實相里面是沒有文字和觀照之名,只有我們現(xiàn)在才有文字和觀照之名;所以你證悟了實相的時候,文字、觀照、實相的名字都不存在了;一切都是你本來的體。這個時候沒有什么批評別人了,講別人了;只要你還有排斥、說別人、講別人的這個體,都是等于你沒有證悟。如果證悟到就無所得,有得有失,有取有舍都是沒有證悟的表現(xiàn),這個不由我說。雖然我們念阿彌陀佛,非常的重要,因為阿彌陀佛里面有三個東西:文字觀照實相都在那里;如果你不斷的念阿彌陀佛,了解我們現(xiàn)在念阿彌陀佛的這個體,名號就是實相,從狹義來講你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實相現(xiàn)前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有人見到實相,他不了知,還為習氣所困,有人證悟到了實相,但是沒有聽到善知識的開導,沒有明了,所以別人講什么他有時還會迷惑。為什么叫無師智,如果真正達到無師智的話,事實上對我們來講是不可能的事,為什么呢?無師智就是金剛的信心,決定的信心,永不在疑惑;永不在迷惑,一切法都不會迷惑了。有師是證明,你現(xiàn)在給我講,你懂得這個道理,這是師傳,(有傳承);但是你明了的時候,一剎那相應(yīng)的時候,你就知道了,你馬上就證悟到這個道理;但如果沒有師父講過,你永遠在懷疑,像阿羅漢證果后,懷疑我到底證了沒有啊?我現(xiàn)在了解了這個道理并且我已經(jīng)證悟了,我已經(jīng)知道了,這個時候還有習氣在啊,有時候我還要講文字,還要講觀照,還要去看這個書那個書,還有文字在;明明他輕而易舉的把實相證到了,但他還要文字,還要觀照;他的這種文字、觀照變成一種習氣,叫有余涅槃。他證悟了,他自己不知道;他還是在習氣里面轉(zhuǎn)來轉(zhuǎn)去,F(xiàn)在很多人,像我自己也是,我在過去早就證悟了很多道理,但我現(xiàn)在為什么還在這上面打轉(zhuǎn)轉(zhuǎn)呢?就是一個習氣問題;習氣不除啊,為什么習氣不除呢?就是沒有人給我們證實一下,因無人證明,故自己懷疑;沒有大德給你證明。為什么現(xiàn)在有什么法杖啊,法杖是什么?證明你已經(jīng)開悟了,但現(xiàn)在誰能給你開悟呢?現(xiàn)在動不動一個法師發(fā)一個法杖給你,沒有開悟也發(fā)一個法杖,現(xiàn)在也有大師要找一批人,三十多個人在一起,同時發(fā)法杖,好像三十人都開悟了。過去證悟了,他覺得你已經(jīng)與法相應(yīng)了,我給你證明你已經(jīng)悟了,然后你就安住于此就可以了。就像六祖大師一聞“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明了了,但沒有實證啊,他就跟五祖大師那兒去,五祖大師詳細的給他講一遍金剛經(jīng),證明他已經(jīng)悟了,以后他就安住其心,他一輩子就這樣住了。但我們誰來證明呢?你開悟了也沒有用啊;沒有人給你證明啊;沒有人給你證明的這種悟啊,你心中永遠都難以斷疑惑;我心中永遠不知道我到底悟了沒有?就是一直到死也不知道你悟了沒有?往往看到這個書看到那個書,還是跟隨他轉(zhuǎn),沒有一個當下承當?shù)捏w。也就是說如果你現(xiàn)在沒有人給你做證明的話,也是麻煩事。遇到這樣的人也是難道啊,我也沒人證明我也不敢說我是開悟者啊,你叫我來證明,你觀察如果你要知道師父也沒人給他證明有沒有開悟,你要我來給你證明,你還是有問題的,你還會懷疑的。如果你當下承擔那是可以[善玉3] 啊。最大的問題我們不敢當下承當啊。
如果你念南摩阿彌陀佛,他有機會能證得到的,真的能證得到的;你不斷的念南摩阿彌陀佛,你知道念南摩阿彌陀佛是文字;然后文字建立觀照,相續(xù)的意思,但是一剎那時間回憶過來,我這個念阿彌陀佛的我心還是妄心,觀照還是假的,觀還是念頭,照還是念頭照在那個地方,沒有念頭怎么照得住呢?還在照著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看著阿彌陀佛拼命念,不要打妄想了,抓著阿彌陀佛,那個抓著還是念頭在抓著。有一天這個抓著突然啪的一下斷掉了,全部的阿彌陀佛云集,哇,那個實相就現(xiàn)前了;完全不是用觀照,不是用這個妄來了,是用這個心來的,整個世界變成你自己,那就同實相相應(yīng)了,一剎那實相現(xiàn)前,就見到你自己的本來面目;那實相就不可思議,只有自我感受,實相是什么?不可言談!
祖師們?nèi)绾伪瞥瞿愕膶嵪?
過去的祖師:你問什么是佛,開起棒子就打;師問:什么是佛?你只要答,開起棒子同樣要打;再問什么是佛?你再開口,又是棒子打過來;我來問你,還不要你開口,是什么境界啊?你一開口,打上一棒子;再開口,又一棒子;我問你?到底怎么辦?你就不開口,不開口也是錯!也是討打,非要開口不可;但一開口又打你就不要你開口。這個是什么道理?就是讓你進入絕對之境,顯你的實相,在你將開口的一剎那開口的體就是;在你開口的時候口的體就是你的心落處,那個體就是你的實相。所以我們開口講話的那個體就是你的實相,你說哪個體怎么開口呢?他就告訴我們?yōu)槭裁醋陂T不言呢?是因為言的那個體就是不言的體,就是言而不言,他就是要你斷文字,見你那個實相,安住這個實相體里面,那個體就是。所以我們下棋啊走路啊,不談道,不講佛法,但是呢我在下棋,一直下,我吃飯穿衣睡覺就這樣的,人家說你怎么不修行呢?因為我在這兒玩,很自在的玩,因為絕對的體是道啊。所以不講佛法,他就安住在這個道上面;沒有言詞的東西,吃飯穿衣睡覺,一天到晚就這樣的過。就這樣的,很簡單的過;就非常的老實的安住在這個道上面。這個體是不可思議的,眾生就想,那我下棋就是佛嗎?不可以這樣說,知道吧!我吃飯就是佛嗎?不是吃飯是佛,是吃飯的絕對體。真正的觀到體的時候是什么樣子呢?自在,沒有私心,非常的自在;所以你一天到晚吃飯穿衣睡覺,非常非常的自在,觀照進入實相的時候,你走路沒有感覺到你在地上走路,因為沒有我走路啊,我走路的體是沒有走路啊,超越言詞啊,我給你講沒有用,要靠大家自己會,知道吧。
我如何說法?如何證得一行三昧?如何不用言、不用名相而是用心會于萬法?
我現(xiàn)在講話都是文字;文字是導致于沒有文字,我怎么講話他都是沒有文字的,所以金剛經(jīng)中說,度一切眾生無眾生可度,若人說我說法者,即為謗佛,我說法了沒有?我問你,我現(xiàn)在說法了沒有?常福師說法,那你沒有開悟;我說法了沒有?我說法的這個本體的當下你明了的當下一念,我說法的本體就是你的實相,你跟那個實相是一體的。你觀照的那個叫觀照;那個妄在斷、在往里邊斷;這個實相刷的就顯現(xiàn)出來了:這個世界根本沒有我吃飯,沒有我走路,沒有我穿衣,沒有我睡覺;沒有我在聽法;這個世界都是法在轉(zhuǎn);安住體里面誰在聽法?誰在講法?誰坐在這個地方?沒有人坐,沒有人吃飯,沒有人睡覺,你有此觀照有此文字有此實相,不斷的這樣延伸下去,不斷的這樣下去,有一天根塵脫落,像憨山大師一樣,不斷的問,誰在走路?誰在吃飯?誰在睡覺?誰在念佛?(問的時候叫觀照)啪的一下,有一天念斷了,你自己走在路上看不到自己在走路,證到了一行三昧,證到了正受現(xiàn)前;遠離了眼耳鼻舌身意的刺激。我們平時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嘴巴吃,用手摸,以這個作為修道的根本;眼睛看這個好看啊,供養(yǎng)佛啊,耳朵聽這個好聽,念經(jīng)好啊,遠遠超過了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官上的受;直接的用心來會于萬法,你眼耳鼻舌身意這所有的受,都已經(jīng)不在去重視了;完全用心來會于萬法,建立觀照;然后進入實相。什么是咸什么是淡,就要觀照;淡是什么?在后面啪的一下,淡沒有了咸也沒有了;就變成你的佛性了;這就是你的本來面目;這就是你的實相般若;所以實相般若是通過觀照來的。如果大家勇猛的精進,念佛勇猛的精進;但是要有智慧;一定要有三種般若現(xiàn)前,勇猛精進才會真實,如果三種般若不現(xiàn)前,你不知道什么是妄?以妄套妄不是越走越遠嗎?所以般若要現(xiàn)前,要知道什么叫般若,般若現(xiàn)前,了知妄的體而不可住,所以對妄不執(zhí)著了,對實相不執(zhí)著了,觀照的時候還知道這是妄;就是說往里面鉆;
念阿彌陀佛如何樣的證到實相?
念佛首先是文字,然后文字再到里面還是文字,一念變成觀照,然后觀照我念阿彌陀佛觀照的體還是假的,還是妄的,原來這個名號是獨立的,這個時候的名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站到對面去了,阿彌陀佛就是我了;一直就是想阿彌陀佛就是我,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我的實相,然后自己這個妄慢慢的斷慢慢的斷,然后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我的真實、實相,我能觀照的這個體是妄,妄妄妄,一直是妄的,虛妄的;一直斷;一直斷,突然啪的一下根塵脫落,實相現(xiàn)前;就證悟了;所以念阿彌陀佛可以證到實相。如果你不知道哪個是妄,我念阿彌陀佛,一聲二聲三聲,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你沒有觀照,你也沒有文字,你不了解阿彌陀佛名號的實相,你觀照阿彌陀佛名號的實相,把實相給丟掉了;還是以你的妄想為準,只是你“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你沒有觀照了;但是我也看到了阿彌陀佛,也一心不亂的在念阿彌陀佛,也知道了我在念阿彌陀佛,但是你融不到法里面去,你永遠只靠你的意識在維持,所以你聽到的阿彌陀佛,是你的妄想而已。你怎么念也得不到法味;你永遠如是,因為你不知道你的妄是假的;你不明白這只是借假修真而已,沒有看到真,假就是假的;假的怎么能變成真的呢,就是妄,妄就是六道輪回;
很多人念佛得不到受用的原因是什么呢?最大不了就是得到一點清凈而已,兒子孫子家里什么東西忘記了一點而已;念阿彌陀佛確實忘記了一點點。你不能證到實相的原因,是因為你沒有文字、觀照、沒有文字觀照就不了解你現(xiàn)在還是妄。所以我們要有止要有慧,這個止觀跟禪定的止觀是二回事,那個止只能增加你的福報,你不能夠進入實相,是為什么呢?不知道妄故。念阿彌陀佛有沒有受用?閉著眼睛念“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有沒有受用?我過去不是常常講嗎?什么是念南摩阿彌陀佛?外面放松里面要提起來,念阿彌陀佛就像抓老虎,常常觀照,跟智慧相應(yīng)的觀照;外面放松下來,里面有一個強烈的觀照的體生起來;不會懶漢的;念念念念自己都要睡著了,念阿彌陀佛什么都不知道了,觀照都沒有了;還有一個名號在念,確實自己天天得到一點點清凈,但是沒有觀照;只有自己聽到的一個清清楚楚的阿彌陀佛;確實有聽,但是沒有聞性;不知道你念南摩阿彌陀佛,只是在念而已,是對立的一個阿彌陀佛,但是不知道阿彌陀佛就是真正的實相了;把阿彌陀佛這個實相給丟掉了。然后我就念阿彌陀佛,一個我在念,一直在念“南摩阿彌陀佛”“南摩阿彌陀佛”,你這樣怎么念都得不到受用;為什么呢?你越念越懶越念越懶,念只是懶漢而已,念就求個清凈而已;求得一個小小的心安,
如果你念阿彌陀佛念到阿彌陀佛就是我,首先從始至終都是一,不是二,就是不管我煩惱清凈都是妄的,唯有阿彌陀佛是真實的,就是說不管自己的清凈,不管自己的煩惱,阿彌陀佛就是我真正的實相,這個實相都是一個,就是文字也是講實相的,觀照還是講實相的,實相還是實相;實相的體是不變的,從始至終不變的;但是你從文字上面聞到實相,產(chǎn)生觀照,到最后跟實相相應(yīng)了;那么說文字的對立妄想沒有了,觀照的妄想對立沒有了;徹底的實相現(xiàn)前了,妄想就徹底變成虛妄,恢復了你的本性;你的本來面目顯現(xiàn)出來就是證悟。不是說我們聽了金剛經(jīng)以后一點證悟都不要了。金剛經(jīng)他要我們生起斷疑,斷疑就是斷除妄想,斷除我們的妄想叫妙用;如果不能斷妄想就不叫妙用[善玉4] ,肯定會斷除我們的妄想的;大家知道怎么念了嗎?
文字是要的,分廣義與狹義;從菩薩道來講叫廣義,對阿羅漢來講叫狹義,對阿羅漢來講還是“南摩阿彌陀佛”就是六個字而已,從廣義來講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我們的心,我們沒有一個獨立的心存在,我們的心是妄心,但是你在重視阿彌陀佛名號的時候就是重視你的心了,心現(xiàn)在還不在你的肉體里邊,但是你現(xiàn)在肉體里邊有個妄識,就是對立的一個妄識。那個妄識不是心,但是我們無始以來迷失了這個心,這個妄識是貪嗔癡,里面藏了無明,藏了見惑煩惱和思惑煩惱;里面藏了三界,藏了六道輪回;就是這個識。這個識怎么出來的呢?迷失了心以后才產(chǎn)生了識,我們無始以來離開心太遠了,我們一看到自己的心還不認識。什么叫不認識呢?對立的時候就不認識;我們只能夠遠遠的觀照,就是了解了這是我媽媽,這是我的心,但這是我的心還在那邊--名號;這個名號就是我們的心。名號是我的心,他是對于圣義諦來講的,并不是說把我們的妄心當做心。那么名號就是我的心,我不念名號就好了;可不可以這樣講?那我守住心就可以了,干么要守住名號呢?那你心在哪里?全部是妄念啊,你哪有心呢?名號就是你的心,除了名號之外,你沒有心可得。在欏嚴經(jīng)上講:“無心可得”那怎么不知道啊?一切法不住才是無心啊,以一法攝萬法,以名號來攝你真心故;以名號其心;依名號彰其實;就是名號出來了,把你的實顯現(xiàn)出來了。太陽出來了,才知道黑暗是虛假的,才知道你那個都是虛假的,月亮出來了,才知道水里的月亮是假的;阿彌陀佛出來了,才知道你一切皆妄;那你要了解是妄;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你現(xiàn)在念阿彌陀佛的這個心是妄心,虛妄之心。
告訴你啊,現(xiàn)在很多人念阿彌陀佛不能受用的原因是什么?他不能夠真正的把名號當做自己的心在念,不知道萬法唯心,一切法從阿彌陀佛名號中出來;徹底的超越自我。所以佛教里有一個講到佛理,就是說這個南摩阿彌陀佛完全超越我的知見,因為我的知見就是“我”,證明名號是超越我,就是沒有我,所以我和阿彌陀佛名號現(xiàn)在還是相對之中,也就是你現(xiàn)在和你的心還是對立的,阿彌陀佛名號叫“他”,叫佛不是我;所以這個妄識是虛妄的,根本不存在,所以我現(xiàn)在念阿彌陀佛這個妄見,你念阿彌陀佛時一定要認識到我念的這個妄念,你要悟到這個道理。就是說一個人通達般若念佛就快,很快就可以進入到佛的智慧里來;依般若智慧故,很快就可以斷除你的生死;很快就進入到實相,因為你已經(jīng)見到實相了,有了這個觀照實相,你自己變成了實相;你念到最后面,發(fā)現(xiàn)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名號自己他是沒有念的,你念到最后,你一天到晚念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xiàn)前的時候呢?是無念的體,所以你念的南摩阿彌陀佛這個名號,事實上南摩阿彌陀佛,我問你,你念阿彌陀佛這個聲音他念了沒有?
所以這個無念,它是沒有念的;念到無念,念而無念,念是你的妄心,無念是它的實相,我問你阿彌陀佛名號到底是真念還是妄念呢?名號絕對是真念。你念到阿彌陀佛變成實相了,真念現(xiàn)前的時候,你現(xiàn)前的妄念難道離開了現(xiàn)在的阿彌陀佛名號嗎?妄念只是我們的心的妄念,并不是名號的妄念,名號是實相,從始至終它都在實相之中。就是你現(xiàn)在念這一聲南摩阿彌陀佛,一直證到實相的時候,就是一開始你第一念“南摩阿彌陀佛”就在實相了,因為文字里面表現(xiàn)出實相,而你的觀照實相,還是屬于實相;你證悟了實相還是實相,就是從始至終都是實相,它一點也不多一點也不少。少的是什么呢?就是我們的妄念沒有了;名號并沒有退失;名號還在那個地方,只是名號藏住了。過去名號在我們心中,有疑心,因你的妄心在做怪,名號一會有,一會沒有;一會強,一會微弱;這個叫做重視念而不重視實相,名號有時就會退失。念到最后面全部是實相的時候,從廣義來講我們心就是法界,這就叫觀照。名號就是我們的心,雖然我們的心就是名號,從廣義上講我們的心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法界都是一個“南摩阿彌陀佛”,這個叫做一念,這個念是什么?究竟空!空了是什么樣子呢?小一根針也插不進,大盡虛空遍法界,那根針往哪里插呢?怎么插也插不到相上面去,所以針插不進去;那個是不可思議啊;那就是我們的心,我們這個針怎么插也插不到相里面去了;插不到那個盡虛空遍法界里面去;雖然那么大,盡虛空遍法界,但連一根針也插不進,不可思議的心,知道吧?
能念,什么叫念呢?就是識,你念的心,就是萬法歸一。識是顯現(xiàn)出來的,看到世間萬法都是心造,既然是心造,萬法皆識,你看到所有的長短高低,人我是非,都是我的識,都叫妄念,這些妄念都是心念,你融會到你不能建立一個我在念的心,你要建立一個萬法就是心,這叫觀照。先從文字上面知道,心能見萬法,你就知道了,原來我的心盡虛空遍法界啊,法界就是我們的真心,那我現(xiàn)在為什么看不到呢?因為有妄念在。什么妄念呢?長短高低,男女老少,這些東西把我們心障礙了;所以我們見不到我們的心,觀照告訴你:你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長短高低,男女老少都是你心造出來的;如果沒有心造不出萬法,一切萬法叫做識,我見到你叫識,見到他也叫識;見到任何人都叫做識;這個叫做妄念。
識是對立而來;像這上聲音(拍一下手掌),是對立而來,是妄的;這個對立的識就是“我”,沒有個絕對的我存在,沒有個絕對的你存在,我們二個人是一個人;只是一個識,而這個識叫妄,以識觀心,以這個法界來觀我的心,不要以我來觀這個心,法界就是我的識,以識觀心。以我來觀這個心的時候,即我見,叫妄念;以法界來觀心的時候,與心相應(yīng)故。如果不以法界來觀心,以我來觀心的時候,這個世間還是存在的;你除不了妄念,所以把這個妄念變成你一個識。你覺悟這個道理的時候,其實就是你的心啊;以此觀照。到最后如果你有一天證悟了,沒有我沒有你沒有他,這個時候你走在外面去,空空蕩蕩的,在禪定之中。釋迦牟尼佛走路的時候,以眾生心現(xiàn)種種相,你走在路上,沒有一個我在走路。你證悟的時候啊,我走路你看我是男就是男,看我是女就是女,你看這邊還是那邊,對我來講一點都不執(zhí)著,無論你看哪個地方,對我來講毫不動心。見到實相的時候,沒有一個我在走路,沒有我在吃飯;沒有我在穿衣,沒有我在睡覺;在這個世界上面所有的東西如幻如化,感覺到每個人都是自己。
- 上一篇:《金剛經(jīng)》系列開示 13
- 下一篇:《金剛經(jīng)》系列開示 15
- 就讓我們慢慢地堅持下去……
- 念佛要持戒嗎
- 我們修行不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 用心來感受世界,你就會慈悲喜舍
- 西方凈土法門唯是念佛,唯阿彌陀念
- 真誠是與佛性相應(yīng)的
- 聞信阿彌陀佛即見如來實相
- 西方凈土法門唯是念佛
- 金剛經(jīng)的智慧不生煩惱降伏其心
- 讀誦《金剛經(jīng)》好處很多很多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不斷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難思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智慧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無礙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無邊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無對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炎王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清凈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歡喜光佛?
- “一切法皆是佛法”這句話怎么理解?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