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講話 第六輯 五、愿生極樂,愿離娑婆
五、愿生極樂,愿離娑婆
諸上善人慈悲:昨天講到我們要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足信愿行三資糧,第一要有信心,不相信凈土法門,怎么能生極樂世界呢?絕對要相信釋迦佛不打妄語,阿彌陀佛不發(fā)虛愿,相信自己有佛性,有成佛的心,這就是信佛信自己,這個條件具足了,三資糧就具有一個。今天再講「愿」字,愿分二個,第一愿生極樂,第二愿離娑婆。
第一、愿生極樂,我們信了要生去,可是不發(fā)愿生去,信了不是等于沒有信嗎?所以要愿生極樂。第二、愿離娑婆,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如果一方面發(fā)愿求生極樂世界,一方面以為住在娑婆世界很好,怎么能生極樂世界呢?所以要愿生極樂,一定要愿離娑婆。
愿生極樂能得到什么利益呢?前面講過,我們要知苦,因為娑婆世界是個苦世界,八苦交煎,人命無常,還要流轉(zhuǎn)生死,六道輪回更是個大苦,生到極樂世界做什么呢?生到極樂世界可了生死,一生去就是阿鞞跋致,中國話叫「不退轉(zhuǎn)」,一生去只有往前進(jìn)步,不會再退步,就不會流轉(zhuǎn)生死,輪回六道。娑婆世界有生老病死四種苦,生到極樂世界這四種苦都沒有了。
第一、生苦:前面已經(jīng)講過,生到娑婆世界一入母胎,在母親的肚子里暗無天日,沒有一點光明,等于墮黑暗地獄。母親肚子里是血是水,等于墮血湖地獄。所以一出生呱呱地哭,碰到任何東西都疼,有如風(fēng)刀解體、熾火燒身之苦。生到極樂世界不是從母胎出生,是從九品蓮花生的。我們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阿彌陀佛就來接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一開就生出來,沒有生苦。
第二、老苦:娑婆世界會老,生出來什么時候開始老,是七十歲、八十歲才老嗎?不是的。有智慧的人會發(fā)覺,人一出母胎就開始老了,活一天就老一天,老到七、八十歲,衰老不堪,六根暗鈍,才知道老相現(xiàn)前。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永遠(yuǎn)年輕,沒有老苦。
第三、病苦:生在娑婆世界會生病,無論生哪種病都很痛苦,我們?yōu)槭裁磿∧?娑婆世界環(huán)境不好,忽冷忽熱,氣候不調(diào),又娑婆世界的眾生都喜歡打妄想,東想西想,自尋煩惱。想到順境,就動愛染心,生愛的煩惱;想到逆境,就動瞋恨心,引起煩惱就招感病苦。極樂世界寒暑不遷,一年四季氣候一樣,不會忽冷忽熱而生病,生到極樂世界,但聞念佛念法念僧,心里不起煩惱,所以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不會有生病的痛苦。
第四、死苦:我們活在娑婆世界最長活到一百二十歲,還是要死,「死」字大家都不愿聽聞,我們在佛堂講開示常常講到死字,社會上談到死字代表不吉祥,因為死太苦了。生到極樂世界呢?《阿彌陀經(jīng)》說:「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阿彌陀佛是無量壽,極樂世界的人民也是無量壽,一生成佛,一生辦道,不再流轉(zhuǎn)生死,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壽命無量,哪有死苦呢?
除了上面四苦外,娑婆世界眾生還有第五、愛別離苦,第六、怨憎會苦,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念佛生去的,天天與諸上善人相聚,沒有這兩種苦,因為這些苦都是我們的心生出來的。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把愛心、憎恨心都降伏住了,當(dāng)然沒有愛別離苦,也沒有怨憎會苦。
第七、求不得苦,在娑婆世界滿足我們愿望的事情太少,喜歡的事情往往求不得,都不能稱心滿愿,到極樂世界沒有求不得苦。
娑婆世界有見佛聞法之難,我們想見佛見不到,不生佛前,即生佛后,釋迦佛已經(jīng)過去了,彌勒佛還沒有來,我們見不到佛,還能聞佛說法嗎?生到極樂世界,天天和阿彌陀佛見面,不會求佛求不得,我們想聞法,阿彌陀佛天天向我們講經(jīng)說法,所以沒有求法求不得之苦。
娑婆世界有求見善知識之難,不僅見佛見不到,菩薩見不到,連求個凡夫善知識,都求不得。到極樂世界,有一切諸大菩薩當(dāng)我們學(xué)佛的伴侶,全是大善知識,一切諸大菩薩都能說法,一定能滿我們的愿。不但諸大菩薩會說法,有情無情也都會說法,《阿彌陀經(jīng)》上說得很清楚:「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褂帧副朔饑,微風(fēng)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wǎng),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顾B樹林,諸寶羅網(wǎng),微風(fēng)吹動都演出妙音。不僅有情會說法,無情也會說法,所以生到極樂世界沒有求善知識的困難。
在娑婆世界我們是個凡夫需要生活,每天衣食住行生活四大要件,我們想求個滿愿很不容易,都是求不得苦。到了西方極樂,衣食方面,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我們心里動了一念,衣服就披到我們身上。想吃什么東西,心里剛動一念,缽就現(xiàn)到面前。住也不要我們煩心,七寶樓閣,阿彌陀佛給我們建筑好了。這都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他觀察到娑婆世界的眾生,為求世間生活而受痛苦,為忙世間生活不能專心修行,所學(xué)佛法生了障礙。生到極樂世界衣食住都是自然,阿彌陀佛都給我們準(zhǔn)備好,所以不會生障礙。
第八、五蘊熾盛苦,前面提過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娑婆世界的眾生是血肉之軀,屬于色法,它支配著使我們痛苦,此外娑婆世界的眾生是妄想心,有受、想、行、識四蘊,五蘊像火燒一樣痛苦。生到極樂世界蓮花化身,身體是清凈身,內(nèi)心的煩惱降伏住了,沒有受想行識的妄想心,所以生極樂世界沒有五蘊熾盛苦。我們?yōu)槭裁匆笊鷺O樂世界?為什么要發(fā)愿往生?因為生到極樂世界八苦都了脫,有了生死大苦的利益,所以要愿生極樂,而且愿要發(fā)得懇切。
接著講「愿離娑婆」,娑婆世界有什么不好,我們?yōu)槭裁匆h(yuǎn)離呢?因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五濁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濁」是渾濁不清,眾生在這種環(huán)境里受無量痛苦。下面再分說這五種濁:
第一、劫濁:梵語「劫波」,華言時分,娑婆世界年歲不好,天災(zāi)人禍,沒有好時間,七難具足,劫濁從哪里來的呢?劫濁并無本體,是由下面四種濁招感而成的。
第二、見濁:分為五類,名「五利使」,「利」是快速,「使」是驅(qū)使,這五種煩惱生起來很快速,驅(qū)使眾生流轉(zhuǎn)生死,五利使即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一)、身見:「身」就是我們的身體,執(zhí)著由地水火風(fēng)四大假合之身體為我,要打破這個知見很不容易,因有身見把身體當(dāng)成我,而起惑造業(yè)。
(二)、邊見:即眾生所了解的道理都偏到一邊,非起常見,即起斷見,不起中道之見。如有的人執(zhí)著人死了,永遠(yuǎn)轉(zhuǎn)生為人,是名「常見」。有的人執(zhí)著人死了,就斷滅了,并無來生來世,是名「斷見」。所了解的道理僅執(zhí)一邊,這就是邊見。
(三)、邪見:是撥無因果的知見,不相信因果報應(yīng),認(rèn)為因果是迷信,是名「邪見」。
(四)、見取見:又叫「差別見」,世間有學(xué)問的人或外道,對其自以為是的偏見,執(zhí)著不舍,叫「見取見」。此類人以偏概全,把偏到一邊之理,當(dāng)作全部真理,世間學(xué)問家及修外道的人,因為有「見取見」,所以學(xué)佛很難。
(五)、戒禁取見:外道執(zhí)著他們所訂的戒律,以為其所訂的戒律最為完善,實際上他們所訂的戒律不見得很完善。譬如回教徒戒吃豬肉,但不禁止吃牛羊肉,他們不知道吃牛羊肉也是不對的。又如耶穌教有十條戒律,其中一條不拜偶像,他們認(rèn)為佛教拜佛菩薩是拜偶像,是一種迷信,不知道他們拜十字架,將上帝當(dāng)神就是偶像,這些都是「戒禁取見」,以上五種知見合起來叫「見濁」。
第三、煩惱濁:亦分五類,名「五鈍使」,即貪、瞋、癡、慢、疑五種。娑婆世界的眾生,遇到喜歡的便起貪心。喜歡的得不到,便動瞋恨心。不應(yīng)該貪的要貪,不應(yīng)當(dāng)瞋的要瞋,不明事理、不信因果即愚癡,這便是貪、瞋、癡煩惱。自己以為了不起,比天還大,比佛還大,是我「慢」煩惱。凡事產(chǎn)生疑心,對于佛理,因為多疑而不能決定相信,這是「疑」惑。以上五種叫「五鈍使」,這五種煩惱,生起時,是慢慢生起;斷除時,亦須慢慢斷除,故曰「鈍」。
第四、眾生濁:眾生是個果報法,有見濁、煩惱濁,這兩種惡因,結(jié)果成就一個眾生。「因」渾濁不清,見是濁的,煩惱也是濁的,結(jié)果成就的眾生當(dāng)然也是渾濁不清的。
第五、命濁:命是自己的生命,為什么生命短促呢?因為人造的因,不是長久的因,所以結(jié)果壽命短促。人身難得,即得人身,生命也很短,縱使活到一百歲,一轉(zhuǎn)眼就過去了。做人時不做好事,造些惡因,人身難得而易失,一息不來,就墮到三惡道受無量苦,出苦無期,所以命濁對于學(xué)佛更是障礙。我們在小孩時不知學(xué)佛,青年壯年沒有聞到佛法,到了老年幸聞佛法,還是不發(fā)心修行。剛想要發(fā)心修行,歲數(shù)已經(jīng)差不多了,尚未起修壽命到了。不要說墮三惡道,不能接著修行,縱使來生來世轉(zhuǎn)人身,也不一定會知道修行,因為連菩薩都有隔陰之迷,何況我們是生死凡夫,能不警惕嗎?所以命濁對修行最生障礙,使我們不能繼續(xù)不斷用功。以我們現(xiàn)在為例,我們前生前世都有修行,都有善根,因為前生前世若沒有修行,今生今世不會轉(zhuǎn)人,轉(zhuǎn)人也不會學(xué)佛,學(xué)了佛也不會來打念佛七,所以我們前生都修行過,但是想想我們是不是一出母胎就接著修呢?不是的,有的是青年間斷,有的是壯年間斷,這都是命濁的障礙。
既然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我們?yōu)槭裁床辉敢怆x開,還要我們發(fā)愿離娑婆呢?因為娑婆世界有五欲之樂,即財、色、名、食、睡五種欲望,人大都貪圖這五欲之樂,第一貪財,一天到晚想發(fā)財,認(rèn)為發(fā)了財,什么都可享受,有了錢就可得到一切快樂。第二貪色,色即男女之色,男歡女愛,不知是生死的根本。第三貪名,有了名,利就跟著來,權(quán)威勢力也來,所以名利無人不貪。第四貪食,吃東西不僅要吃得好,還要吃眾生肉造殺業(yè),以為吃得好是一種快樂。第五貪睡,人多好吃懶做,睡要睡得好,要有好房間、好床、好棉被,認(rèn)為睡得舒服是一種快樂。我們有一點善根聽到佛法,知道五欲之樂沒有一種好享受,貪圖五欲是受苦的因,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若是貪圖五欲之樂造惡業(yè),一定會墮地獄受苦。我們聞到佛法,曉得我們住的世界是五濁惡世,不可再貪圖五欲之樂,所以我們要趕快念佛愿生極樂,愿生極樂,一定要愿離娑婆。既然知道娑婆是五濁惡世,離開就好,為什么還要發(fā)愿離娑婆呢?因為我們有無始劫來的習(xí)氣,我們念佛愿生西方是初發(fā)心,而我們貪圖五欲之樂,是無始劫來就有的根本煩惱,我們很容易被五欲牽纏,障礙我們往生西方,所以我們一定要深切發(fā)愿,愿離娑婆,才能生西方極樂世界。
話說多了打閑岔,大家繼續(xù)好好念佛吧!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