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要義 增上心學(xué)分第八

  增上心學(xué)分第八

  這一部分是說的定。

  如是已說增上戒殊勝,增上心殊勝云何可見?

  說,增上戒的殊勝已經(jīng)說完了,增上心的情況是怎么樣的呢?這里沒有用“定”,而用的是“心”、增上心。我們知道,心一般是指我們現(xiàn)前的虛妄分別心,因為是虛妄分別心,所以有很多的煩惱,若是我們能夠修學(xué)世出世間善法,那就會逐漸地得到安樂、得到光明。增上心就是說,我菩薩修學(xué)圣道,先有增上戒令自己的身口清凈,你不是身口清凈就完了,你還要進(jìn)一步調(diào)伏自己的心,讓自己的心也清凈,所以這里用了增上心,其實給定是一樣的。

  略由六種差別應(yīng)知:一、由所緣差別故,二、由種種差別故,三、由對治差別故,四、由堪能差別故,五、由引發(fā)差別故,六、由作業(yè)差別故。

  菩薩增上心有六種殊勝,就是所緣差別、種種差別、對治差別、堪能差別、引發(fā)差別、作業(yè)差別。根據(jù)這六種差別來顯示菩薩增上心的殊勝之處。下邊兒一個一個的差別來說。

  所緣差別者,謂大乘法為所緣故。

  “所緣差別”就是大乘所說的禪定、增上心所緣慮的對象與小乘的禪定是不一樣的!爸^大乘法為所緣故”,就是說,大乘增上心所緣慮的對象是大乘教法,是大乘的教理行果。禪定是什么?就是靜慮、思惟修,就是把心靜下來專門思惟,現(xiàn)在菩薩增上心就是讓你的心靜下來專心思惟大乘教法。菩薩是為了成就佛道而修習(xí)禪定的,所以在禪定中是思惟大乘教法的。我們通過這《攝大乘論》,可以看出,無著論師一直在強調(diào)學(xué)習(xí)佛法的重要性,不管你修什么法門,都是以學(xué)習(xí)為基礎(chǔ),這給咱們中國佛教徒是格格不入的。凈土宗要求專心念佛,禪宗要求專心參究,這差別很大。

  種種差別者,謂大乘光明、集褔定王、賢守、健行等三摩地,種種無量故。

  第二是種種差別。第一的“所緣差別”是說學(xué)習(xí)的是大乘教法,這第二的“種種差別”說的是所成就的禪定是各種各樣的。長行中舉出了四種三昧。第一是“大乘光明”三摩地,“大乘”是發(fā)無上菩提心,發(fā)大菩提心的人,他修學(xué)禪定成功了,他從禪定里發(fā)出光明智慧,能夠照了大乘佛法的教理行果,能通達(dá)一切大乘佛法,這個就是“大乘光明三摩地”,這是強調(diào)智慧的。第二種禪定是“集福定王”三摩地,所謂“集福定王三摩地”,這是說,禪定雖然成就了,但禪定不是目的,我的目的是要成佛眾生的,于是,菩薩成就了禪定以后,還要繼續(xù)積集無量無邊的福德。這是得禪定以后,在禪定里繼續(xù)積集無量的福德!巴酢笔自在的意思!案!笔歉5,最簡單的福就是咱老百姓說的身體健康、家庭和睦等,當(dāng)然這里說的可不是這個。第三是“賢守”三摩地。“賢”是慈悲仁善,“守”是有慈悲心守護一切眾生,怎么守護呢?就是教化一切眾生,讓眾生都修學(xué)善法而不受惡報。這是說菩薩在禪定中教化眾生。大乘光明三摩地、集福定王三摩地是菩薩自己培植;,賢守三摩地是菩薩利益眾生。第四是“健行”三摩地,“健行”就是健者所行,“健”是剛健,也就是大丈夫,說,菩薩不為一切法所動搖的境界,叫剛健,他所修的三昧,叫做“健行”三摩地。長行中還有一個“等”字兒,是表示還有其它的三昧,三昧可不只這四種,有很多很多。

  對治差別者,謂一切法總相緣智,以楔(xie)出楔道理,遣阿賴耶識中一切障粗重故。

  “對治差別”是說登地的菩薩他在所成就的禪定里,也還是得修學(xué)的,主要是修習(xí)止觀,他們修習(xí)止觀是干什么的?我們修習(xí)是因為我們煩惱多,要對治煩惱,他們修習(xí)止觀是干什么呢?也是來對治內(nèi)心里的煩惱,難道菩薩還有煩惱,菩薩有的是細(xì)相煩惱,就是煩惱的種子!爸^一切法總相緣智”,這是說菩薩在禪定里繼續(xù)修止觀成就一切法總相緣智。法有總相、別相,就是總體、部分,我們是認(rèn)識不了總體的。別相就是差別相,總相就是無差別相,無差別相就是真如。“總相緣智”就是緣一切法總相的智慧,實際上就是根本無分別智,又叫真如智、如理智。菩薩在禪定里發(fā)動這個真如智來修止觀,就能除去阿賴耶識里的粗重種子、煩惱種子。這個就叫“對治差別”。下邊兒的“以楔出楔”是個比喻,“楔”,就是小木片,木匠要作桌子,桌子腿與桌子面怎么連起來,就是在桌子面上開孔,在桌子腿上作榫,把榫往孔里放,孔與榫有時候會很合適,而有時候不是那么合適,當(dāng)孔大了一些而榫小了一些的時候,就用小木片打進(jìn)去,這個小木片就叫楔。楔就是不主要、很小的意思,咱們在看書的時候,有些書一開始的一小段兒,叫“楔子”。還有的時候是這樣,有一段木頭,孔里放了一個東西,發(fā)現(xiàn)放錯了,要把它拿出來,可怎么用力也拔不出來,我就從反面用一個木塊釘住要拿出來的東西打擊,就可以把要拿出來的東西拿出來,那個木塊就叫楔子。這個“以楔出楔”就是這個意思,孔里有一個楔拿不出來了,我就又用一個楔釘住它,把要拿出來的楔打出來。這個比喻就是說,現(xiàn)在阿賴耶識里有煩惱種子,它是個壞楔,要把它拿掉,它堵住了我們的心竅,把這個孔堵住了,我們就用“一切法總相緣智”――就是修止觀成就是總相緣智、根本無分別智、真如智,來把阿賴耶識里的煩惱種子打掉,把心竅打開。就是說,止觀能破煩惱種子。“遣阿賴耶識中一切障粗重”就是遣除阿賴耶識中的一切障礙種子。這就是對治差別。小乘只能對治現(xiàn)行,而大乘不但可對治現(xiàn)行,還可以對治種子。

  堪能差別者,住靜慮樂,隨其所欲即受生故。

  “堪能”就是殊勝的能力!翱澳懿顒e”是說,菩薩安住在甚深禪定中,他可以隨自己的高興而到任何地方去受生,他看哪個地方有人該當(dāng)受教就到那個地方受生去教化那該當(dāng)受教的人。

  引發(fā)差別者,謂能引發(fā)一切世界無礙神通故。

  “引發(fā)差別”是說,菩薩這增上心學(xué)禪定能夠引發(fā)出“一切世界無礙神通”,“一切世界無礙”就是說可以到任何世界去,到娑婆世界可以,到極樂世界也可以,到凈琉璃世界也可以……想到哪兒就到哪兒,沒有一點兒障礙。這不是小乘所能及的。

  作業(yè)差別者,謂能振動,熾然,遍滿,顯示,轉(zhuǎn)變,往來,卷舒,一切色像皆入身中,所往同類,或顯或隱,所作自在,伏他神通,施辯念樂,放大光明;引發(fā)如是大神通故。

  剛才說的“引發(fā)差別”是說從增上心學(xué)禪定里面引發(fā)出無礙的神通,這個“作業(yè)差別”是說引發(fā)出來的神通可以作業(yè),作種種不同的業(yè),長行中就舉了一些情況!澳苷駝印,這是指威力大,可不是引起地震!盁肴弧笔侵腹饷鳠o量!氨闈M”是指利益所有眾生,任何世界的任何眾生他都可以利益!帮@示”是表現(xiàn)出來以開示眾生,表現(xiàn)出什么?只要能利益眾生的,他都可以表現(xiàn)出來!稗D(zhuǎn)變”,這是讓四大互相轉(zhuǎn)變,讓水變成火,讓火變成風(fēng),有這個境界!巴鶃怼笔钦f可以在任何世界來往!熬硎妗,卷就是把大的變小,舒就是把小的抻大。這都是自在的境界!耙磺猩窠匀肷碇小,這句話實際上表述的就是《普門品》中的“應(yīng)以何身得度即現(xiàn)何身度之”,就是說,菩薩變現(xiàn)了很多化身去度眾生,這些化身就是論文中說的“色像”,化身是以色法的形式顯現(xiàn)的,所以是“色”,它們只是化身,不是實在的,所以是“像”,像就是影像。接著一句是“所往同類”,就是說,菩薩化現(xiàn)了各種化身,這些化身都去度眾生,要去度化牛的時候,就有一個菩薩化身的牛去度,要去度化天人的時候,就有一個菩薩化身的天人去度,要來度化人的時候,就有一個菩薩化身的人來度,這就叫“所往同類”。為什么這樣呢?比如說你要來度化人,可是你卻是化身的豺狼來度,人見你就跑,你怎么來度?所以要化身為同類的身像來度。“或顯或隱”是說,化身的同類身像或者是很明顯地現(xiàn)出來,讓你看見,和你說話,但有的是“隱”的,就是讓你看不見――也就是幫助了你,但你不知道是誰幫助你的!八髯栽凇,是說菩薩想作的事兒沒有作不成的,為什么?作不成的他就不作,也就是說,機緣沒到的時候他根本不強作!胺裢ā笔侵钙兴_的神通可以降伏惡人,你就是再惡的人,到菩薩這兒都不行,你惡菩薩比你還惡,讓你惡不起來,你要是善良,菩薩給你幫助使你上進(jìn),你惡,菩薩給你作惡的逆緣,讓你不能為惡!笆┺q念樂”,“施辯”就是布施給你辯才,你沒有辯才菩薩布施給你辨才,讓你度眾生的時候說法說得更好,能更好地度化眾生,這就是咱們常說的“加持”!澳睢本褪恰笆┠睢,“樂”就是“施樂”!澳睢本褪恰坝谠(xí)境明記不忘”,現(xiàn)在的“施念”就是說,有的修行者念力不行,老忘,菩薩就加持你,讓你保持念力。念力是五力之一,在《阿彌陀經(jīng)》上說極樂世界的鳥都在說法,說的就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等,其中的五力就是信力、精進(jìn)力、念力、定力、慧力,其中就有念力,F(xiàn)在菩薩就是加持你的念力!笆贰本褪鞘沽盥牱ǖ娜诵睦锏玫椒ㄏ。妙老說也可以這么說:有些邪惡的鬼神放種種毒氣,使這個地方流行瘟疫,菩薩用神通能消除這一切瘟疫,使大家身體健康,這也叫施樂。“放大光明”是菩薩在要說法是時候給有緣人發(fā)信號,通知他們。在咱們這個世界要通知是打個電話呀什么的,菩薩就是放光的,菩薩在這兒一放光,十方世界有緣的人,或者他方世界的菩薩就來了,來捧場聽法。大乘經(jīng)典上佛陀說法的時候很多都要放光。“引發(fā)如是大神通”,菩薩在增上心禪定里面就能引發(fā)這樣廣大的神通,來作利益眾生的廣大事業(yè)。這是不可思議的。

  又能引發(fā)攝諸難行十難行故。

  作業(yè)差別是六種殊勝的最后一個,不過作業(yè)差別講的很多,剛才是說引發(fā)神通,現(xiàn)在說引發(fā)難行業(yè)。所謂“引發(fā)難行業(yè)”就是說,從禪定里能引發(fā)出來十種難行。論文中說“攝諸難行十難行”,就是說用十種難行可以收攝一切難行,一切難行都包括在這十種難行里了。

  十難行者,一自誓難行,誓受無上菩提愿故。

  十種難行是啥呢?第一個是“自誓難行”,“誓”就是誓愿,“愿”是希望作,“誓愿”則是決定要作、一定要作。論文中說“自誓難行”是指“誓受無上菩提愿”,就是說,菩薩決定要發(fā)成就無上菩提的大愿!笆堋本褪墙邮堋㈩I(lǐng)受,就是說我要接受無上菩提愿、要成就無上菩提愿。成就無上菩提就是成佛,成佛可不是容易的,菩薩說不容易我也要成,他不怕難。菩薩發(fā)這愿是自己要發(fā)這愿的,所以叫“自誓難行”。

  二不退難行,生死眾苦不能退故。

  第二是“不退難行”!安煌穗y行”是說,菩薩發(fā)了無上菩提心,要學(xué)佛法、行六波羅蜜多、廣度眾生,在度化眾生的時候,他也要受很多苦,比如說身體上的苦,象寒冷、酷暑,還有就是他度眾生眾生卻觸惱他等,雖然菩薩受了這許多的苦,但菩薩是不會退心的。

  三不背難行,一切有情雖行邪行而不棄故。

  第三個是“不背難行”!氨场本褪巧釛。這是不背行難論文中說是“一切有情雖行邪行而不棄”,就是說菩薩去度眾生,眾生因為在生死里流轉(zhuǎn)久了,你去教化他,可他不接受教化,或者說象地藏經(jīng)中說的,地藏菩薩把你從險處救出來,可是一下子你就又掉下去了,菩薩再來救你,一下你又下去了,雖然如此,菩薩也不舍棄你。

  四現(xiàn)前難行,怨有情所現(xiàn)作一切饒益事故。

  第四是“現(xiàn)前難行”。就是說,菩薩去救度眾生,可是眾生對菩薩卻惡意相向,他還要傷害菩薩、毀辱菩薩,菩薩對這樣的眾生也不會生嗔恨心,還是慈悲地來作一些利益你的事兒,照樣來救度你。論文中的“怨有情”就是對菩薩有怨恨,你去救他可他卻討厭你。這一個現(xiàn)前難行就是咱們常說的以德報怨。大菩薩沒有嗔恨心,你對他不好他也是不會嗔恨的,他只有憐憫心、慈悲心。

  五不染難行,生在世間不為世法所染污故。

  第五的“不染難行”就是指在這個世間但不受世間染污,就是不為世間一切所動。世間一切就是指八風(fēng):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利是你得到了可愛的五欲,衰是失掉了可愛的五欲;毀是說你的壞話,譽是說你的好話,都是在背后說;稱是當(dāng)面說你好,譏是當(dāng)面說你壞,讓你好沒面子;苦就是讓你苦惱,樂是讓你快樂,F(xiàn)在說這一切都不會動你的心。

  六勝解難行,于大乘中雖未能了,然于一切廣大甚深生信解故。

  第六是“勝解難行”,說,這一位菩薩對于大乘教法中說的境界還沒有證得,也就是說還沒有得無分別智,但是他對于大乘的廣大甚深教法還是恭恭敬敬地修學(xué),以使自己生起深深的信解。這個也是不容易作到的。我還沒有得到大乘的好處,我仍然恭敬大乘教法。我們現(xiàn)在有這樣的人,他有不如意了,聽人家說佛菩薩是有求必應(yīng)的,那么就去求。比如說他得了癌,他就去讓廟里給作一場佛事,或者去求活佛灌頂呀、給一個教授呀等,可是,他的病仍然沒有好起來,于是他就抱怨說,佛教是騙人的,我真的去求菩薩了,可我并沒有得到我想要的。我現(xiàn)在沒有得到大乘佛教的好處但我仍然恭敬大乘佛法,這是不容易作到的,所以是難行。

  七通達(dá)難行,具能通達(dá)補特伽羅法無我故。

  第七是“通達(dá)難行”,就是說,這位菩薩他在增上心禪定里,他能完全通達(dá)人無我、法無我!熬吣芡ㄟ_(dá)”的“具”就是徹底、完全。

  八隨覺難行,于諸如來所說甚深秘密言詞能隨覺故。

  第八是“隨覺難行”,“隨”是隨順,“覺”是覺悟。隨覺難行是指,佛陀的言教是為度眾生而說的,但有一部分是佛陀秘意而說,就是說不是顯了說,對于這些秘意而說的言教,菩薩能隨順佛陀的言教正意而覺悟。這一個隨覺難行下邊兒還有解釋。

  九不離不染難行,不舍生死而不染故。

  第九是“不離不染難行”,這是說,菩薩能夠不離生死,但是不受生死的染著!安皇苌赖娜局本褪侵覆粫驗樯蓝鲈S多的苦惱、造出來很多的新罪、過失,羅漢是離開了生死所以不受生死的染著,菩薩不用離開生死,就不受生死的染著。這是因為大悲心的緣故。

  十加行難行,能修諸佛安住解脫一切障礙,窮生死際不作功用,常起一切有情一切義利行故。

  第十是“加行難行”,“加”就是增加、增長,就是要努力精進(jìn)修行的意思。論文中的“諸佛安住解脫一切障礙”是說,成佛了以后,就安住在一切障礙解脫的境界中,沒有煩惱。剛登地的菩薩,還是有煩惱的,但他經(jīng)過努力修行,就可以把煩惱斷盡!案F生死際不作功用”,說,佛安住在沒有煩惱的境界中,是一直沒有煩惱的,“窮生死際”就表示長遠(yuǎn)、長久,久到永遠(yuǎn),因為佛本身是沒有生死的,“不作功用”是說不用起心動念。雖然佛不用起心動念,但他可以“常起一切有情一切義利行”,就是說,他不用動度眾生的念頭而自然去度化眾生。這是法身境界。十種難行是菩薩的,第十的加行難行是說菩薩在因位上就有此目的,以求達(dá)到度脫一切有情的目的。

  復(fù)次,隨覺難行中,于佛何等秘密言詞彼諸菩薩能隨覺了?

  十種難行中第八是“隨覺難行”,這里把隨覺難行再進(jìn)行一番解釋。先提出問題,說菩薩對佛的什么秘密言詞能隨覺呢?

  謂如經(jīng)言:

  比如經(jīng)中這樣說。

  云何菩薩能行惠施?

  菩薩是怎樣修行布施波羅蜜多的呢?

  若諸菩薩無少所施,然于十方無量世界廣行惠施。

  “若諸菩薩無少所施,然于十方無量世界廣行惠施。”這就是秘密言詞,我們就不懂了。這句話說,菩薩一點兒布施也沒有作,可是他卻是在十方世界作了最大的布施。既然他沒作布施,怎么能是最大的布施呢?我們就不懂了。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比如說財施,你說你財施了,可是你根本沒有財物,這能說你是布施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看233頁世親釋,“謂諸菩薩一切有情攝為自體,是故彼施即是己施”。就是說,菩薩通達(dá)了平等法性、通達(dá)了真如,他們照見五蘊皆空,發(fā)現(xiàn)真如是平等的,與佛平等、與一切菩薩平等、與一切眾生平等,真如不分你我、沒有界限,是一體的,所以說,別人在十方行布施,也就是這位菩薩在十方行布施。所以說這位菩薩“無少所施,然于十方無量世界廣行惠施”。再看一下487頁無性釋,無性釋中有三種解釋,第一種解釋給世親釋意思一樣,不過話稍有不同,“謂諸菩薩一切有情攝為己體,通達(dá)自他平等性故,彼行施時即菩薩施故無少施名能行施”。無性釋的第二種解釋是說,“以一切所有財物施于一切,是故說名無少所施”。這第二種解釋有點文字游戲的味道,《攝大乘論》原文是說“諸菩薩無少所施”,無性就說,因為是多施,所以不是“少所施”,應(yīng)該是“多所施”。第三種解釋是說,“又所施物施者、受者皆不可得,三輪清凈,是故說名無少所施!边@是三輪體空的意思,就是說菩薩觀察財物、施者、受者皆不可得。世親、無性就是這么解釋的。

  云何菩薩樂行惠施?若諸菩薩于一切施都無欲樂。

  再看“樂行惠施”,就是歡喜,菩薩喜歡行布施。什么叫“菩薩樂行惠施”?怎么才是菩薩樂行布施呢?“若諸菩薩于一切施都無欲樂”,聽佛菩薩說話可真別扭,什么叫菩薩樂行布施?如果菩薩對于一切布施都不喜歡就叫樂行布施?這不是對著干嗎?我們凡夫行布施,都是有所求的,我在佛前放一串香蕉,我希望我的孫子今年考個好大學(xué),我在佛前放五個蘋果,我希望我的癌癥好,這樣所謂的布施,是有染著的,就象作生意一樣,用一串香蕉就把佛給打發(fā)了,就想大賺一筆,佛老作賠本買賣?這不是布施。菩薩不是這樣的,他是無相布施。因為菩薩是無相布施,所以是真的“樂行惠施”。這里就說了,什么才是“菩薩樂行惠施”?說,菩薩行無相布施、無染布施就是樂行惠施。

  云何菩薩于惠施中深生信解?若諸菩薩不信如來而行布施。

  經(jīng)里邊兒還說,什么是“菩薩于惠施中深生信解”?就是說,佛告訴我們修布施有大功德,我們相信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于是我們就布施,而且堅信我們行了布施會有功德,應(yīng)該來說這就是“深生信解”。但現(xiàn)在經(jīng)中說“若諸菩薩不信如來而行布施”是“菩薩于惠施中深生信解”,這可麻煩了~~“不信如來而行布施”這就是秘密言詞,就是密意說法。這該怎么理解呢? 這個不信可以說成不壞信,阿含有四不壞信,就是佛、法、僧、戒,對于佛、法、僧、戒的信心不可破壞,就是因為圣者見到了諸法實相,知道一切法是因緣所生、都是無我的境界,這時他對于佛法的信心是不可破壞的。菩薩知諸法離一切相,此中無佛無眾生,無佛可得,無眾生可得,這叫“不信如來”。菩薩證悟諸法實相,在諸法實相中發(fā)大悲心修行布施波羅蜜,這是“深生信解”――知道“所謂布施,即非布施,是名布施”,布施不可得,這是“不信如來而行布施”。也就是不執(zhí)著于佛陀的教導(dǎo)而行布施,我是自然而然的布施。正剛法師說是:凡愚信佛,菩薩“以內(nèi)心深處發(fā)出,自得施心,不依他緣!

  云何菩薩于施策勵?若諸菩薩于惠施中不自策勵。

  什么是菩薩“于施策勵”?“策”就是警策,自我警策,就是說,我這一陣兒懈怠了,忽然心念一轉(zhuǎn),我不該懈怠!我得精進(jìn)!這是“策”!皠睢笔枪膭,我懈怠了,別人鼓勵我說,你不該懈怠,你應(yīng)該精進(jìn),這是“勵”。什么是菩薩于施策勵呢?經(jīng)中說“若諸菩薩于惠施中不自策勵”!得,又完了,“不自策勵”就是“策勵”。這該怎么理解?就是因為菩薩證悟真如,斷除了慳吝心,沒有慳吝心了,就是自然能布施,凡夫是需要策勵的,但菩薩不是,他是任運地布施,這就是“于施策勵”。這也是秘意說法。

  云何菩薩于施耽樂?若諸菩薩無有暫時少有所施。

  什么是“于施耽樂”,“耽樂”就是特別好樂,特別喜歡,對于布施特別喜歡,時時要布施,可不是這時心血來潮了布施一次,而是經(jīng)常的,這是耽樂。我們也有這樣的人,雖然自己不是很有錢,但看見可憐人就總是布施一些,F(xiàn)在說什么是“菩薩于施耽樂”?“若諸菩薩無有暫時少有所施”,說,就是菩薩一直布施、無量無邊的布施。要布施總得你有財富,你常常布施,那得有多少財富?菩薩因為無量劫的修行,所以他有無窮的財富,他能夠一直布施。這一個就是說,為什么菩薩特別喜歡布施?因為菩薩一直在布施,他有很多財富。

  云何菩薩其施廣大?若諸菩薩于惠施中離娑洛想。

  什么是“菩薩其施廣大”,說是“諸菩薩于惠施中離娑洛想”,這里的“離娑洛想”,在印順法師、妙老那兒都是“沙洛”。世親釋234頁說,“言娑洛者,顯目堅實,密詮流散,今取密義離流散想……”無性釋487頁給世親是一樣的。用白話說就是,“娑洛”這個詞從表面上說是堅實的意思,但實際上這兒用的是秘密義――是表示不堅實的。“于惠施中離娑洛想”的意思就是說,菩薩在布施的時候,心不散亂,是禪定中行布施,所以說“其施廣大”。實際上就是說,菩薩在布施的時候,因其是禪定中布施,所以是清凈心布施,禪定中觀想,這就能施遍一切法界,所以是廣大布施。為什么菩薩的布施是廣大布施?因為菩薩的布施是在禪定中布施、觀想布施。

  云何菩薩其施清凈?若諸菩薩殟(wen)波陀慳。

  什么是“其施清凈”?為什么菩薩的布施是清凈布施?“若諸菩薩殟波陀慳”,這個“殟波陀”,世親釋中說,“殟波陀者,顯目生起,密詮拔足”,就是說,習(xí)慣上這個詞是生起的意思,一般這么用,但在這兒是拔足的意思,拔足就是腳從淤泥中拔出來了。這一句論文是“若諸菩薩殟波陀慳”,表面上是說菩薩生起了慳吝心的意思,但實際上這兒是密意說菩薩從慳吝心中抽身出來了,消滅了慳吝心。這一句就是說,為什么菩薩的布施是清凈的布施?因為菩薩沒有慳吝心。

  云何菩薩其施究竟?若諸菩薩不住究竟。

  為什么說菩薩的布施是究竟的布施?“若諸菩薩不住究竟”,“究竟”在世親釋、無性釋中都說是無余涅槃的境界,這一句就是說,象阿羅漢之類也布施,但當(dāng)?shù)饺霟o余涅槃的時候,阿羅漢就不布施了,現(xiàn)在菩薩可不是這樣的,菩薩不住于無余涅槃的境界,菩薩是盡未來際一直行菩薩道,一直布施,一直饒益一切眾生的,所以說菩薩的布施是究竟的布施。

  云何菩薩其施自在?若諸菩薩于惠施中不自在轉(zhuǎn)。

  為什么菩薩的布施是自在布施呢?“若諸菩薩于惠施中不自在轉(zhuǎn)”,這個“不自在轉(zhuǎn)”是指障礙布施的煩惱,也就是種種的分別心,說,菩薩制伏了煩惱、種種的分別心,這些障礙都不能“自在轉(zhuǎn)”了,所以菩薩能夠自在地布施。這在世親釋、無性釋中的說法是一致的。“不自在轉(zhuǎn)”的“轉(zhuǎn)”就是生起。

  云何菩薩其施無盡?若諸菩薩不住無盡。

  菩薩的布施是無窮無盡的布施,為什么菩薩的布施是“其施無盡”呢?就是因為“諸菩薩不住無盡”,“不住無盡”的“無盡”世親釋上說“此中無盡,意取涅槃”,所以“不住無盡”就是說,菩薩不住在涅槃里,所以他能一直布施、饒益眾生,這就叫“其施無盡”。

  如于布施,于戒為初,于慧為后,隨其所應(yīng)當(dāng)知亦爾。

  這是拿布施波羅密多為例來解釋了一下,說有十種秘密言詞。波羅密多總共有六波羅密多,除了布施波羅密多,還剩五種波羅密多,就是持戒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精進(jìn)波羅蜜多、禪定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在這剩下的五種波羅密多中,“于戒為初”,持戒波羅密多是第一個,“于慧為后”,般若波羅密多是最后一個!半S其所應(yīng)當(dāng)知亦爾”,其他的五個波羅密多都是象布施波羅密多一樣,有十種秘密言詞。這就是隨覺難行,因為佛陀說話可不是好理解的,可能就是反話,所以要“隨覺”也不是容易的。這是用六度來解釋隨覺難行,下邊兒用十惡來解釋隨覺難行。

  云何能殺生?若斷眾生生死流轉(zhuǎn)。

  “云何能殺生”,在我們一般的說法中,佛教第一戒就是不殺生,這里卻說能殺生,佛為什么這么說呢?他這么說是啥意思呢?是不是說我們可以殺生呢?不是的,佛說的“能殺生”意思是“斷眾生生死流轉(zhuǎn)”,就是說,佛說的能殺生意思是截斷眾生生死的流轉(zhuǎn),讓眾生不在生死里受生,說這叫“能殺生”,我們要是搞不明白的話,一聽見佛說“能殺生”,把“能殺生”理解成可以殺生,這就完蛋了,那我們就在六道中受苦出不來了。

  云何不與取?若諸有情無有與者自然攝取。

  不與而取就是偷盜。菩薩怎么能夠不與取呢?佛這話是什么意思?原來是這樣的,“若諸有情無有與者自然攝取”,就是說,菩薩去度化眾生,沒有人說把眾生交給菩薩來度,菩薩主動發(fā)大悲心來度化。沒有人把眾生交與我,我自己要去度化,這就叫“不與取”。菩薩來度我們,我們還拽得不得了,不接受菩薩的度化,要是菩薩不主動來度化眾生的話,眾生就很難出離生死!爸T有情無有與者”就是眾生沒有人把自己交給菩薩,“自然攝取”就是菩薩自然來度化眾生,這是菩薩大悲心的緣故。

  云何欲邪行?若于諸欲了知是邪而修正行。

  菩薩怎么能“欲邪行”呢,原來佛的意思是說,“若于諸欲了知是邪而修正行”,就是說,菩薩知道這個淫欲是不對的,所以他不行欲而修正行。也就是說,佛是說“菩薩(知)欲邪(故不為而修正)行”。

  云何能妄語?若于妄中能說為妄。

  菩薩怎么能說妄語呢?佛這話是什么意思?原來是“于妄中能說為妄”,就是說,菩薩知道一切法是虛妄的,所以告訴我們說這法是虛妄的。也就是說“菩薩能(夠)說(虛)妄(的法是虛妄的這樣的話)語”。應(yīng)該這樣解釋。

  云何貝戌(xu)尼?若能常居最勝空住。

  “貝戌尼”就是離間語。菩薩怎么能夠說“離間語”呢?“若能常居最勝空住”,原來佛說這話是這么一個意思:菩薩是告訴你要與別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個“離間”,可不是挑撥離間。咱們知道,如果兩個人太近了的話,不是好事兒,有的人因為太近日久生情,《楞嚴(yán)經(jīng)》上說“情重則墮”。有的人因為太近了,用孔子的話說,叫“近之則不遜”(論語·陽貨)……所以人與人之間一定要保持一個恰當(dāng)?shù)木嚯x,即使夫妻之間也得允許有自己的社交空間。所以說,佛陀說“貝戌尼”的意思是讓人與人之間有一定的距離,讓太近的人拉開距離,這個“離間”,“離”就是離開,“間”是空間論!皠倏兆 币彩沁@意思――保持一個恰當(dāng)?shù)木嚯x。

  云何波魯師?若善安住所知彼岸

  “波魯師”是粗惡語。菩薩怎么能說粗惡語呢?也就是說,佛說波魯師的含義到底是什么呢?世親釋235頁說,“此波魯師,顯目粗惡語,密詮住彼岸,波表彼岸,魯師表住,今取密義……”中間的這個“顯目”的“顯”是表現(xiàn)出來,“目”是名稱,所以,“顯目”就是從表面的名稱上來說,前邊兒已經(jīng)說到過好幾次“顯目”了。這就是說,菩薩怎么能說粗惡語呢?佛這話是什么意思呢?“若善安住所知彼岸”,就是指,如果菩薩能夠住在彼岸,那就叫粗惡語!氨税丁本褪悄鶚、諸法實相。這一個很奇怪。咱可以用漢語來順一下:在我們河南方言中,父母太喜歡這個小女兒了,當(dāng)然這是幼兒的時候,小女兒特別調(diào)皮,父親就會笑著說,“這個瞎閨女”。從字面上來看,“瞎”是壞的意思、表示厭惡,但這兒實際上“瞎”是表示喜歡。兩個人吵嘴,甲說乙壞,乙就說甲,“你好~~”這一個“好”實際上表示“壞”的意思。佛經(jīng)中間也有這樣的情況,佛經(jīng)中說的“波魯師”粗惡語,實際上是說菩薩已經(jīng)安住涅槃。是這么個意思。

  云何綺間語?若正說法品類差別。

  “綺間語”就是咱們平常說的“綺語”――謂乖背真實、巧飾言辭,令人好樂。菩薩怎么能說綺語呢?這里告訴我們說,菩薩的綺語是指“若正說法品類差別”,就是說菩薩用美妙的語言來宣說正法,說各種各樣的、不同的佛法,菩薩能夠用美妙的言詞演說佛法,使眾生悟入圣道,這就叫“菩薩綺間語”。

  云何能貪欲?若有數(shù)數(shù)欲自證得無上靜慮。

  菩薩也有貪欲,“貪欲”的“貪”就是已經(jīng)有了還想多要、多占,“欲”就是欲界的東西、五欲。菩薩的能貪欲是指啥?“若有數(shù)數(shù)欲自證得無上靜慮”,“數(shù)數(shù)”就是一次又一次,也就是說,菩薩一次次地想要成就無上靜慮,這就是菩薩的貪欲。我一次次地想成佛,這也是菩薩的貪。宣化上人說,我讓你們都不要貪,我要貪,我要貪蓋一個大廟,讓人有地方修學(xué)佛法。就是這樣。

  云何能瞋恚?若于其心能正憎害一切煩惱。

  菩薩也有瞋恚?怎么可能!菩薩怎么能有嗔恚心呢?有嗔恚心那還叫菩薩嗎?論文中說,“若于其心能正憎害一切煩惱”,原來是這么回事兒,說,菩薩在修止觀時,他發(fā)現(xiàn)內(nèi)心里竟然還有煩惱,他就“憎害一切煩惱”,憎惡煩惱恰恰是正念。

  云何能邪見?若一切處遍行邪性皆如實見。

  一般說的邪見就是指不信因果、不知緣起等,現(xiàn)在說菩薩也有邪見,奇怪了,佛陀這話是什么意思?“若一切處遍行邪性皆如實見”,原來是這么回事兒:菩薩認(rèn)清了一切邪見。按說,認(rèn)清了一切邪見就該叫消滅了邪見才對呀~~不過這里佛陀叫它為“(菩薩)能邪見”!耙磺刑帯本褪钦f一切因緣生法的地方,本來一切都是依他起,可是卻有了“遍行邪性”,就是遍計執(zhí)性。本來是依他起性,卻被認(rèn)成了遍計執(zhí)性,本來一切法都是以阿賴耶識為種子所變現(xiàn)的,你卻非執(zhí)著一切法都是真實的,這就叫“遍行邪性”。

  甚深佛法者,云何名為甚深佛法?此中應(yīng)釋:

  剛才是從十惡方面來解釋隨覺難行,現(xiàn)在要從甚深佛法方面來說隨覺難行了。也就是從甚深佛法方面來說秘意說法。

  謂常住法是諸佛法,以其法身是常住故;

  這一句是說,只有常住法才是佛法,這是因為諸佛經(jīng)無量劫的修行所成就的果報是永久存在的!俺W》ā笔侵甘裁茨?論文中說是“其法身是常住”。就是說佛所成就的無量功德莊嚴(yán)的法身才是常住的,只有斷除一切煩惱以后得證的法身才是常住的,這個才是真佛法。

  又?jǐn)鄿绶ㄊ侵T佛法,以一切障永斷滅故;

  這一句說,斷滅法是佛法。怪哉,剛說了常住法是佛法,馬上就說,斷滅法是佛法,佛說話怎么這樣呢?佛陀這話是啥意思?難道是他非要把人攪糊涂他才高興?這樣顯得他高明?不是的,佛陀這話是有秘意的。說,這是指“一切障永斷滅”,就是說,佛菩薩經(jīng)過長時期的修行,把所有的煩惱障、所知障都徹底的、永久的斷滅了。斷二障當(dāng)然是佛法了。咱們也可以這么說,常住的是佛法、斷滅的是佛法,除了斷只有常,除了常只有斷,現(xiàn)在斷、常都是佛法,是不是一切都是佛法?

  又生起法是諸佛法,以變化身現(xiàn)生起故;

  這一句說“生起法是諸佛法”,生起就是原來沒有現(xiàn)在因為因緣就有了、現(xiàn)出來了,這是佛法。這個是指“變化身現(xiàn)生起”,就是說,菩薩因為要度眾生,眾生在生死中流轉(zhuǎn),要度什么人就得接近什么人,因為是生死凡夫,你用清凈法身來度,這行嗎?不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就得來給生死凡夫作朋友,打成一片,這樣才能教化他。于是,佛陀就變化出一個身形,以人的樣子來度人,以豬的樣子來度豬……現(xiàn)在他這個變化身現(xiàn)出來了,這就是生起法,生起法就指這個。度眾生是不是佛法,當(dāng)然是!所以說“生起法是諸佛法”。

  又有所得法是諸佛法,八萬四千諸有情行及彼對治皆可得故;

  “有所得法是佛法”,啥叫“有所得”?就是可以見聞覺知的法。這兒說的“有所得法”是指的什么?論文中說了,是指“八萬四千諸有情行及彼對治”。“八萬四千諸有情行”就是一切眾生的內(nèi)心活動,內(nèi)心活動了有些表現(xiàn)在外的就是身行、語行、意行,也就是三業(yè),實際上就是我們的煩惱。“彼對治”就是佛的變化身來為宣說的對治煩惱行的方法。我們有煩惱行,佛就說法來對治我們的煩惱行。我們的煩惱行是所對治的,佛說的法是能對治的。“皆可得故”,這兩方面都是佛法。

  又有貪法是諸佛法,自誓攝受有貪有情為己體故;

  “有貪法是諸佛法”,我們有貪心,貪心就是染污、苦惱,佛也有貪心,他貪什么?“自誓攝受有貪有情為己體”,“誓”是發(fā)誓,發(fā)誓一定要怎么怎么地,“攝受”就是引導(dǎo)、利益。根本就沒有人來要求佛,是佛自己主動來引導(dǎo)眾生的,來度化眾生的!坝胸澯星椤本褪俏覀冞@些有貪心、有煩惱的人。咱們知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是從體性上說的、從真如方面來說的,佛的真如、眾生的真如沒有區(qū)別,佛說我們凡夫的體性就是他佛的體性。他說他來攝受我們其實是在攝受他自己。我們說有你、我、他的區(qū)別,有凡夫與佛的區(qū)別,佛不這么看!(攝)為己體”是指大家在真如上是一體的、是沒有分別的。佛度化“有貪眾生”,所以他也化現(xiàn)一個“有貪的化身”,這就叫佛也有貪心。

  又有瞋法是諸佛法,又有癡法是諸佛法,又異生法是諸佛法,應(yīng)知亦爾;

  貪、嗔、癡三毒是在一起的,所以說了有貪法是諸佛法,只用了一句“應(yīng)知亦爾”,對嗔、癡沒有詳細(xì)說。所謂“有瞋法是諸佛法”,就是說,佛為了度化我們這些有嗔眾生,也得化現(xiàn)出“有嗔眾生”的樣子來度化我們,這就叫“有嗔法是諸佛法”。瞋就是討厭、厭離,佛知道眾生的本性是清凈的,只是被煩惱賊所覆了,所以佛瞋這煩惱賊,就“自誓攝受有瞋有情為己體故”。癡也是這樣。還有一個異生法是諸佛法!爱惿本褪欠卜蛴星,因為凡夫眾生各有各的見解、各有各的煩惱、各有各的業(yè)力、各有各的果報,所以叫“異生”。“異生法是諸佛法”也是“自誓攝受異生有情為己體故!

  又無染法是諸佛法,成滿真如一切障垢不能染故;

  “無染法是諸佛法”是指諸佛成就了圓滿的清凈真如,一切障礙、塵垢都不能染污它了。要想染污它,那就得有分別心,但佛是根本智、后得智,沒有分別心,所以不能染。

  又無污法是諸佛法,生在世間諸世間法不能污故;

  染給污一般是放在一起的,這兒給分開了。這是指佛從離一切相的常寂光土,生到流轉(zhuǎn)生死的眾生世間來,可是眾生世間的法不能污染佛的境界。剛才那個“無染法是佛法”是說佛內(nèi)心究竟清凈,沒有煩惱障、所知障的染污;這個“無污法是佛法”是說佛來到世間,世間法不能染污。在清海無上師的說法中,我們本來是佛,我們下來度眾生久了,結(jié)果我們變成眾生了,現(xiàn)在我們修行,就是重新變回佛。

  是故說名甚深佛法。

  這就是甚深佛法。就是說,秘意說法就是這個。

  又能引發(fā)修到彼岸,成熟有情,凈佛國土,諸佛法故,應(yīng)知亦是菩薩等持作業(yè)差別。

  增上心這一段有六種差別,第六種是作業(yè)差別,作業(yè)差別又分神通業(yè)、難行業(yè)、四種業(yè),現(xiàn)在該說四種業(yè)了,四種業(yè)就是佛在三摩地里面能引發(fā)出來四種作用!靶薜奖税丁,說,菩薩在三摩地里修六到彼岸法門,廣度眾生!俺墒煊星椤,這是說菩薩在三摩地里成熟有情,或者是菩薩在三摩地里用種種方便、善巧、神通等去教化眾生,成熟眾生的善根!皟舴饑痢,說,菩薩修種種功德,可以成就一個清凈莊嚴(yán)的世界!爸T佛法故”是說,菩薩在三摩地里可以修種種的佛法!皯(yīng)如亦是菩薩等持作業(yè)差別”,應(yīng)該知道這四種是菩薩三摩地里發(fā)出來的不同作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