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第四次課程 第八講之:人類的家

  《入中論》第四次課程總第八講之:人類的家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禪學(xué)

  時間:2009年4月12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xué)二教407室

  人類的家

  在這期間,有的人和人之間互相感情好一些,有的互相感情不好,彼此感情好的人就將各自占的地產(chǎn)搭伙來吃,感情不好的就被撇到一邊去了。

  感情好的人之間感情就越來越深,逐漸人的特性形象就產(chǎn)生了:有的人陽剛在外越來越像男人,有的人陰柔在內(nèi)越來越像女人。

  這種情況下自然梗米少了,但是他(她們)們因為要互相照顧,就截出一塊地互相幫助,有男女形象的這些人就經(jīng)常住在一起。上古的人是特別反對夫妻的,似男似女的人們在一起,當(dāng)時社會的主流人士 “人不欲見”。人不欲見怎么辦呢?另起安家。過去的人其實對“家”這個字用得非常不客氣:“家”,上面是一個寶蓋,下面是一個“豕”,就是男女之事嘛,這些行為你們就藏起來,“不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光天化日之就人不欲見。所以大家就給他們幫忙,給他們茅草樹葉搭一搭、蓋一蓋,茅房建好了,把他們倆趕進去。這樣,“家”也就多起來了。

  數(shù)十萬年,男女之事雖然別人是眼不欲見,但是家家形成了以后,很長時間中,他們也能夠過得很自然。當(dāng)時無政府、無社會、沒有家室的說法、也沒有父子的概念,世間的天然地產(chǎn)、生種,基本上都是公共的,雖然有少數(shù)的私心,但從整個社會來說,不允許這種私心去蔓延,所以人民實際上沒有私物。那個階段稱為原始共產(chǎn)時期,就是所謂的“大同世界”。大同世界的定義就是定那個時間段,孫中山先生很羨慕這個大同世界,將其作為“革命”的最終目標(biāo)。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