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jīng)卷第二十二
雜阿含經(jīng)卷第二十二
五七六、難陀林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對于一天子說忉利天上之快樂,佛則說阿羅漢之寂滅之樂,更為勝。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絕妙,在于后夜(夜間一點至五點)之時,來詣佛所。到后稽首禮足,然后退坐在一邊。其身上的諸光明,乃遍照于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那位天子說偈而說:
不處難陀林 終不得快樂 忉利天宮中 得天帝名稱
(如果不住在于難陀林〔忉利天之歡喜園〕的話,終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在忉利天宮之中,能得天帝的名稱。)
那時,世尊也用偈來回答他而說:
童蒙汝何知 阿羅漢所說 一切行無常 是則生滅法
出者既復滅 俱寂滅為樂
(你這小童子,你那里能夠曉得阿羅漢所說的真理呢?阿漢漢說:一切諸行,均為是無常變易之法,是有生滅之法。生起的既然又會一再的滅亡,都以寂滅,也就是無生滅之法,為之真正的快樂。)
這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而說:
(久來才能看到像您這位婆羅門〔指佛陀〕。您已逮得般涅槃了,一切的怖畏都已過去〔棄舍,無畏〕,已永遠超越世間的恩愛!)
這時,那位天子,聽佛所說,乃歡喜而隨喜,稽首禮拜佛足后,就隱沒不現(xiàn)。
五七七、鉤鏁經(jīng):有一天子說出家者,不應執(zhí)于教化他人。佛說以哀愍眾生之故,而教化他們。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絕妙。他在于后夜之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然后退坐在一邊。其身上的諸光明,乃遍照于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那位天子即說偈說:
斷一切鉤鏁 牟尼無有家 沙門著教化 我不說善哉
(斷除一切鉤鏁的釋迦牟尼,已經(jīng)無有家累的了。然而您這位沙門卻執(zhí)著于教化他人,因此,我不贊稱您的行動,而不說一聲善哉啊!〔不贊成佛執(zhí)著于教化眾生〕。)
那時,世尊說偈而說:
一切眾生類 悉共相纏縛 其有智慧者 孰能不愍傷
善逝哀愍故 常教授眾生 哀愍眾生者 是法之所應
(一切眾生之類,均為是相互纏縛而不能解脫。如果是有智慧的
人,到底那一位不會愍傷他們呢?成正覺的善逝〔佛陀〕,乃為了哀愍他們之故,才會常常的教授這些眾生的。哀愍眾生一事,乃為法則所應有的!)
這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說:
久見婆羅門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 永超世恩愛
(久來才看見像您這位婆羅門〔指佛〕,您已逮得般涅槃了。一切的怖畏均已過去〔棄舍,無畏〕,已永遠超越世間的恩受!)
這時。那位天子聽佛所說,乃歡喜而隨喜,實時隱沒不現(xiàn)。
五七八、慚愧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一天子說慚愧心時時皆有,佛說慚愧為稀有。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絕妙。在于后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的諸光明,乃遍照于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那位天子說偈而說:
常習慚愧心 此人時時有 能遠離諸惡 如顧鞭良馬
(常習慚愧之心,此事應為人類時時應有之事。因為常慚愧之故,就能遠離諸惡業(yè),猶如顧鞭的良馬一樣。(能順于正道邁進)。)
那時,世尊說偈應答說:
常習慚愧心 此人實希有 能遠離諸惡 如顧鞭良馬
(常常修習慚愧之心,此人實在是最為希有的人了。因為這樣的常
慚愧的話,就能遠離諸惡業(yè),猶如那顧鞭的良馬一樣。)
那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說:
久見婆羅門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 永超世恩愛
(久來才能看見到像您這位婆羅門〔指佛〕,您已逮得般涅槃了,一切的怖畏均已過去〔棄舍,無畏〕,已永遠超過世間的恩愛。)
那時,那位天子,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稽首佛足后,實時隱沒不現(xiàn)。
五七九、不習近經(jīng):一天子間佛:不習近正法的人,是否能證悟?佛說必須專修正法,始能證悟。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絕妙,在于后夜之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的諸光明,乃遍照于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那位天子說偈問佛而說:
不習近正法 樂著諾邪見 睡眠不自覺 長劫心能悟
(如果不習近于正法,而樂著于諸邪見。只顧睡眠昏沉而不覺悟。然而經(jīng)長劫的時間,其心不是還能證悟嗎?)
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而說:
專修于正法 遠離不善業(yè) 是漏盡羅漢 險惡世平等
(要專心一意的修習正法,而遠離不善之業(yè),就是漏盡的阿羅漢,雖然處在崄惡之世,其心也是平等的)。
這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說:
久見婆羅門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 永超世思愛
(語譯如前)
這時,那位天子聽佛所說,乃歡喜而隨喜,就稽首佛足,實時隱沒不現(xiàn)。
五八○、善調(diào)經(jīng):一位天子說依異說也能證悟,睡眠昏沈,均無妨道業(yè),佛則反駁之。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絕妙,在于后夜之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的光明,乃遍照于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那位天子說偈而說:
以法善調(diào)伏 不隨于諸見 雖復著睡眠 則能隨時悟
(以法而善于調(diào)伏,不隨著于諸見。雖然又著于睡眠昏沈,然而也能隨時而證悟)。
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而說:
若以法調(diào)伏 不隨余異見 無知已究竟 能度世恩愛
(如果以法而調(diào)伏,而不隨著于其余的異見。無知〔愚癡〕已經(jīng)究竟的話,就能度脫世間的恩愛。)
那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說:
久見婆羅門 逮得般涅筑 一切怖已過 永超世恩愛
(語譯如前)
這時,那位天子,聽佛所說,乃歡喜而隨喜,稽首佛足后,實時隱沒不現(xiàn)。
五八一、羅漢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漏盡的阿羅漢,即使說有我、我所,也無妨礙。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絕妙,在于后夜之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的光明乃遍照于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那位天子說偈問佛而說:
若羅漢比丘 自所作已作 一切諸漏盡 持此后邊身
記說言有我 及說我所不
(如果成就阿羅漢的比丘,自己所應作的都已作完,其一切的諸漏都已盡了,而持此后邊之身〔最后次之身〕,記說而說『有我』,以及說『我所』,可以嗎?)
那時,世尊即說偈而回答說:
若羅漢比丘 自所作已作 一切諸漏盡 持此后邊身
正復說有我 我所亦無咎
(如果已成就阿羅漢的比丘,自己所應作的都已作完,一切的諸漏都已盡了。持此最后之身,正又說『有我』、『我所』,也是沒有妨得的。
那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說:
若羅漢比丘 自所作已作 一切漏已盡 持此最后身
心依于我慢 而說言有我 及說于我所 有如是說不
(如證阿羅漢的比丘,自己所應作的都已作完,一切諸漏都已盡了,而持此最后之身,其心依于我慢而說言:『有我』,以及說言『我所』,有如此之說與否呢?)
那時,世尊詭偈回答而說:
已離于我慢 無復我慢心 超越我我所 我說為漏盡
于彼我我所 心已永不著 善解世名字 平等假名說
(已經(jīng)離開我慢,不再有我慢之心,而超越我、我所的話,我就會記說他為漏盡的人。此人對于那些我、我所,其心已永遠不會執(zhí)著的了。此人乃善解世間的名字,都以平等,而說那些假名之相。)
這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說:
久見婆羅門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 永超世恩愛
(語譯如前)
這時。那位天子,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稽首禮拜佛足后,實時隱沒不現(xiàn)。
五八二、羅漢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的內(nèi)容,同于前經(jīng),只文字上的構造有些不同耳。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絕妙。在于后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的諸光明,乃遍照于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那位天子說偈白佛而說:
若羅漢比丘 漏盡持后身 頗說言有我 及說我所不
(如果成就阿羅漢果的比丘,其漏已盡,而持此最后之身,頗為說言〔是否說言〕有我,以及我所與否呢?)
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而說:
若羅漢比丘 漏盡持后身 亦說言有我 及說有我所
(如果成就阿羅漢的比丘,其漏已盡,而持此最后之身,亦說『有我』。以及說有『我所』的。)
那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說:
若羅漢比丘 自所作已作 已盡諸有漏 唯持最后身
何言說有我 說何是我所
(如果成就阿羅漢的比丘,自己所應作的都已作完,已經(jīng)盡諸有漏,唯持此最后之身,而為甚么說『有我』,說甚么是『我所』呢?)
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而說:
若羅漢比丘 自所作已作 一切諸漏盡 唯持最后身
說我漏已盡 亦不著我所 善解世名字 平等假名說
(如果成就阿羅漢果的比丘,自己所應作的都已作完,一切諸漏都已盡,唯持此最后之身,說我的諸漏已盡,也不會著于我所。乃善解世間的名字,以平等,而假名而說耳。)
這時,那位天子,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稽首禮拜佛足后,實時隱沒不現(xiàn)。
五八三、月天子經(jīng):阿修羅王障月天子,諸月天子前往皈依佛,阿修羅王聞佛說偈,即釋放月天子。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羅候羅阿修羅王障礙月天子。這時,月天子都非常的恐怖,因之而來詣佛所,到后,稽首佛足,然后退住在一邊。他們說偈嘆佛而說:
今禮最勝覺 能脫一切障 我今遭苦惱 是故來皈依
我等月天子 皈依于善逝 佛哀愍世間 愿解阿修羅
(我們現(xiàn)在禮拜最勝的覺者〔佛陀〕。佛陀能解脫一切的障礙。我們現(xiàn)在遭遇很大的苦惱,因此之故,來皈依于佛陀您。)
(我們這些月天子,皈依于善逝〔佛陀〕,佛陀乃哀愍世間的覺者,唯愿為我們解脫阿修羅的困擾!)
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說:
破壞諸闇冥 光明照虛空 今毘廬遮那 清凈光明顯
羅候避虛空 速放飛兔像 羅候阿修羅 即舍月而還
舉體悉流汗 戰(zhàn)怖不自安 神昏志迷亂 猶如重病人
(能破滅諸黑暗,其光明普照于虛空,F(xiàn)在這毘盧遮那〔清凈〕的清凈的光明顯現(xiàn)了。)
(羅候阿修羅,你應該閃避虛空,趕快將那飛兔之像〔指月、亮〕釋放!羅候阿修羅實時舍棄障月而回去!)
(阿修羅的全身均于此時流出汗水,非常的戰(zhàn)怖而不自安隱。神志
已昏迷雜亂,好像罹重病之人一樣。)
這時,有一位阿修羅,名叫婆稚,看見羅候羅阿修羅那么快速的放舍障月而回去之事,便說偈而說
羅候阿修羅 舍月一何速 神體悉流汗 猶如重病人
(羅候羅阿修羅,你舍去障月之事,為甚么這么的快捷呢?你的威神之體,為甚么都流汗,而好像罹重病之人那樣呢?)
羅候羅阿修羅說偈回答說:
瞿曇說咒偈 不速舍月者 或頭破七分 受諸鄰死苦
(瞿曇〔佛陀〕現(xiàn)在說的是神咒之偈。如果不捷疾的舍棄月亮的話,我的頭恐怕會被裂為七分,會受鄰接于死之痛苦啊!)
婆稚阿修羅叉說偈說:
佛興未曾有 安隱于世間 說咒偈能令 羅候羅舍月
(佛陀興起未曾有之事,為了安隱世間,而說咒偈,使羅候羅阿修羅舍棄了障礙月亮!)
佛說此經(jīng)后,這時,月天子們,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作禮后離去。
五八四、族本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佛陀于母、妻、子之牽纏得解脫。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絕妙,在于后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后,退坐在一邊。他身上的諸光明,乃遍照于祇樹給孤孤獨園。
那時,那位天子說偈問佛而說:
為有族本不 有轉(zhuǎn)生族耶 有俱相屬無 云何解于縛
(您有族本嗎?有轉(zhuǎn)生族嗎?有共俱相屬與否呢?怎樣能解脫這些堅縛呢?)
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說:
我無有族本 亦無轉(zhuǎn)生族 俱相屬永斷 解脫一切縛
(我已沒有族本,也沒有轉(zhuǎn)生之族。那此其俱相屬都永遠斷除,而解脫一切的堅縛的了!)
那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說:
何名為族本 云何轉(zhuǎn)生族 云何俱相屬 何名為堅縛
(甚么叫做族本呢?甚么叫做轉(zhuǎn)生族呢?甚么叫做俱相屬呢?甚么叫做堅縛呢?)
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而說:
母為世族本 妻名轉(zhuǎn)生族 子俱是相屬 愛欲為堅縛
我無此族本 亦無轉(zhuǎn)生族 俱相屬亦無 是名脫堅縛
(以母為世間的族本,妻叫做轉(zhuǎn)生族,子俱為是相屬,以愛欲為之堅縛。)
(我已沒有此族本了,也沒有轉(zhuǎn)生之族,更沒有共俱相屬的了。這叫做解脫堅縛。)
這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而說:
善哉無族本 無生族亦善 善哉無相屬 善哉縛解脫
久見婆羅門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怨已過 永超世恩愛
(善哉!您已沒有族本!沒有生族,也是善哉的了。善哉!您已沒有相屬!善哉!您已由堅縛而得以解脫了。)
(久來才能見到婆羅門您,已逮得般涅槃菜〔寂滅〕。一切的魔怨
均予以過去,永遠超越世間的恩愛。)
這時,那位天子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稽首佛足后,實時隱沒不現(xiàn)。
五八五、獨一住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佛陀獨住,乃無歡喜,也沒有煩惱。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釋氏的優(yōu)羅提那搭之所。
那時,世尊新剃須發(fā),在于后夜之時,結(jié)跏趺之坐(打坐)直身而正意,系念在于前,用衣覆在頭上。
這時,優(yōu)羅提那搭之旁邊,有一位天神住在那里,放其身上的光明,遍照于精舍,而仰白佛說:「沙門!您有憂煩么?」佛陀告訴天神說:「為甚么會有所忘失呢?」 (沒有之義)天神又問:「沙門您有歡喜嗎?」佛陀告訴天神說:「有甚么所得呢?」(沒有之意)。天神又問:「沙門您不憂惱,也不歡喜嗎?!佛陀告訴天神說:「如是!如是!」
那時,天神即說偈說:
為離諸煩惱 為無有歡喜 云何獨一住 非不樂所壞
(到底是離諸煩惱呢?或者是沒有歡喜呢?為什么獨自一人而住?而不會被喜樂所破壞呢?)
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而說:
我無惱解脫 亦無有歡喜 不樂不能壞 故獨一而住
(我并沒有煩惱,是已解脫煩惱的了。同時也沒有歡喜,不會被不
喜樂所破壞,因此之故,能獨一而住。)
那時,那位天神又說偈說:
云何得無惱 云何無歡喜 云何獨一住 非不樂所壞
(為甚么能得證無煩惱?怎樣不會歡喜?為甚么能獨一而住?為甚么不會被不喜樂所破壞呢?)
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說:
煩惱生歡喜 喜亦生煩惱 無惱亦無喜 天神當護持
(煩惱而生歡喜。則此歡喜也會生煩惱的。沒有了煩惱。也沒有歡喜,這個真理,天神你應該要護持!)
這時,那位天神又說偈說:
善哉無煩惱 善哉無歡喜 善哉獨一住 不為不喜壞
久見婆羅門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 永超世恩愛
(善哉!沒有煩惱!善哉!沒有歡喜.善哉!獨一而住!不被不喜所破壞!)
(久來才能見到婆羅門您,已逮得般涅槃。一切的怖畏都已過去了,永遠超越世間的恩愛!)
這時,那位天神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稽首佛足后,即隱沒不現(xiàn)。
五八六、利劍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佛告天子,應求遠離后有之身。如冒刀火之苦,也應求解脫。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
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絕妙,在于后夜之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的諸光明,乃遍照于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那位天子,說偈而說:
猶如利劍害 亦如頭火燃 斷除貪欲火 正念求遠離
(猶如被利劍所傷害,也像頭面被火所燃燒那樣的苦痛,也應斷除貪欲之火。應以正念去求能遠離!)
那時,世尊也說偈回答說:
譬如利劍害 亦如頭火燃 斷除于后身 正念求遠離
(喻如被利劍所加害,也像頭面被火所燃燒那種苦痛,也應忍耐而應求斷除后身,要以正念而得遠離。)
那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說:
久見婆羅門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 永超世恩愛
(語譯如前)
這時,那位天子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稽首佛足后,實時隱沒不現(xiàn)。
五八七、天女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佛告天子,教他出離癡惑之叢之法。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一位天子,其容色絕妙,在于后夜之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的諸光明,乃遍照于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那位天子,說偈而說:
天女眾圍遶 如毘舍脂眾 癡惑叢林中 何由而得出
(被那些天女之眾所圍遶,有如被毘舍脂〔女吸血鬼〕之眾所擾那樣。在愚癡迷惑的叢林里,要怎樣才能由之而得超出呢?)
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而說:
正直平等道 離恐怖之方 乘寂默之車 法想為密覆
慚愧為長縻 正念為羈絡 智慧善御士 正見為前導
如是之妙乘 男女之所乘 出生死叢林 逮得安樂處
(正直平等之道,乃為離開恐怖的妙方,騎乘寂默之車,以法想為密覆,慚愧為長魔〔牽制〕,以正念為羈絡〔馬的絡頭,系聯(lián)〕。智慧就是善御士,以正見為前導。像如是之妙乘,乃為男女都應乘之車乘,因為乘此,則能出離生死的叢林,而能逮得安樂的地方!)
這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而說:
久見婆羅門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 永超世恩愛
(語譯如前)
這時,那位天子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稽首佛足,實時隱沒不現(xiàn)。
五八八、四輪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佛告天子。雖有很多缺點的人,也因斷除愛喜欲貪。而得解脫。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絕妙,在于后夜之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所放出的光明,遍照于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那位天子說偈向佛請問而說:
有四轉(zhuǎn)九門 充滿貪欲住 深溺淤泥中 大象云何出
(有四轉(zhuǎn)〔行住坐臥等威儀〕九門〔兩眼、兩耳、兩鼻、口、大、小便等孔〕,都充滿著貪欲而住。如深溺于淤泥里面的大象,到底要怎樣才能得以脫出呢?)
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而說:
斷愛喜長縻 貪欲等諸惡 拔愛欲根本 正向于彼處
(應斷除愛喜的長縻〔系縛〕,以及貪欲等諸惡業(yè)。能這樣的將愛欲的根本拔除的話,就是正向于彼處〔解脫之處〕。)
這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說:
久見婆羅門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 永超世恩愛
(語譯如前)
這時,那位天子,聽佛所說,乃歡喜而隨喜,就稽首佛足,實時隱沒不現(xiàn)。
五八九、羅咤國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有余財,猶相斗諍。此中應如何舍離貪愛?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國。
那時,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絕妙,在于后夜時,來詣佛所,稽首
佛足,退坐在一邊。其身上的光明,遍照于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那位天子,說偈請問佛陀而說:
賴咤葉提國 有諸商賈客 大富足財寶 各各競求富
方便欲財利 猶如然熾火 如是競勝心 欲貪常馳騁
云何當斷貪 息世間勤求
(在賴咤葉提國內(nèi),有好多的商賈客〔富商〕,他們個個都是大富,財寶都非常的充足。然而各人還是競求其財富。他們努力方便而欲貪財利之事,猶如燃燒的熾火一樣。由于如是的競勝心,其欲貪乃常于馳騁不止。到底要怎樣才能斷除其貪心,怎樣才能息止對于世間的勤求呢?)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而說:
舍俗出非家 妻子及財寶 貪恚癡離欲 羅漢盡諸漏
正智心解脫 愛盡息方便
(唯有舍棄俗家,而出家為非有家庭的牽累。如那些妻子,以及財寶,都因之而能舍離。同時舍棄貪恚癡而完成離欲,則能達到阿羅漢之盡諸有漏,而以正智令心解脫,才能使愛盡而息諸方便〔離開勤求財富之道〕。)
這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而說:
久見婆羅門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 永超世恩愛
(語譯如前)
這時,那位天子,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稽首佛足后,實時隱沒不現(xiàn)。
五九○、商人經(jīng):五百名商人在曠野遇賊難,一天神來問法,商人中一優(yōu)婆塞能答,天神遂令彼眾免于賊難。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在過去世之時,拘薩羅國里,有諸商人,和五百乘的車輛同行,乃為了生計,而到了曠野中。在曠野里,有五百名群賊隨逐在后面,都在伺機,欲劫奪那些商人的財物。這時,在曠野中,有一位天神,止住在路邊。
那時,那位天神曾作此念而說:我應該到了拘薩羅國的諸商人那里,去問其義理。如果那些商人歡喜我所問,而能應時解答的話,我當方便,使其安隱,能得脫離匪賊之災難。假如不喜歡我的所問的話,就把他們放棄而不管,猶如其它天神那樣。
這時,那位天神作此念后,就放出身光,遍照于商人的車營,而說偈說:
誰于覺睡眠 誰復睡眠覺 誰有解此義 誰能為我說
(到底誰是在寤覺時的睡眠者?誰又是在于睡眠中之覺醒的覺者呢?那一位能夠解說此義呢?那一位能夠為我解說呢?)
那時,商人當中,有一位優(yōu)婆塞。他是信佛、信法、信比丘僧。乃專心皈向于佛法僧,為皈依佛法僧的人。對于佛已離開疑,對于法、僧離于疑,對于苦集滅道已離疑,已如實而見四圣諦,而得第一無間等之果(解脫),在商人當中,同為一位行侶。那位優(yōu)婆塞在于后夜時,端坐思惟,系念于前。對于十二因緣,作逆與順的觀察,所謂:有了此事之故,就會有了此事。有此事之生起之故,就會有了此事之生起。所謂緣于無明而行,緣于行而有了識,緣于識,而有了名色,緣于名色而有了六入處,緣于六入處而有了觸,緣于觸而有了受,緣
于受而有了愛,緣于愛而有了取,緣于取而有了有,緣于有而有了生,緣于生而有了老死憂悲惱菩。像如是的有了純大苦聚之集。
像如是的,那無明一滅,則行就會滅。行滅,則識就會滅。識滅,則名色會滅。名色滅,則六入處會滅,六入處滅,則觸會滅,觸滅,則受會滅,受滅則愛會滅,愛滅則取會滅。取滅。則有會滅。有滅,則生會滅。生滅,則老死憂悲惱苦會滅。像如是的:如是之純大苦聚會滅。
那時,那位優(yōu)婆塞像如是的思惟后,就說偈說:
我于覺睡眠 我于睡眠覺 我解知此義 能為人記說
(我就是在于寤覺時的睡眠者。我為在于睡眠時的寤覺者。我能解知此義,善能為他人記說!)
那時,那位天神問那位優(yōu)婆塞說:「甚么叫做寤覺時的睡眠?甚么叫做睡眠中的寤覺?為甚么能解知此義呢?為甚么能記說呢?
這時,那位優(yōu)婆塞說偈回答說:
貪欲及瞋恚 愚癡得離欲 漏盡阿羅漢 正智心解脫
彼則為覺悟 我于彼睡眠 不知因生苦 及苦因緣集
于此一切苦 得無余滅盡 又不知正道 等趣息苦處
斯等為常眠 我于彼則覺 如是覺睡眠 如是睡眠覺
如是善知義 如是能記說
(對于貪欲、瞋恚,以及愚癡,都能得以離開其欲。這種漏盡的阿羅漢,乃以正智而心解脫的。他便是覺悟的人,我對于他來說,就是屬于睡眠之人。)
(不知因之會生此苦果〔苦諦〕,以及生苦的因緣的集〔集諦〕。對于這些一切苦惱,不知得達無余滅盡〔滅諦〕,又不知正道〔道諦〕之能等趣向于息苦處的話,這些就是叫做常在睡眠。而我,則對
于他來說,就是覺悟的了。)
(像如是的對于覺而為之睡眠,像如是的對于睡眠而為之覺,像如是的善于知其義,像如是的能于記說。)
那時,那位天神又說偈而說:
善哉覺睡眠善哉眠中覺善哉解知義善哉能記說
久遠乃今見諸兄弟而來緣汝恩力故令諸商人眾
得免于劫賊隨道安樂去
(善哉!對于覺悟之睡眠。善哉!對于睡眠中之覺悟。善哉!能善于解知此義。善哉!能于記說。)
(久遠以來,乃于今始見到,諸兄弟之到來。由于你的恩力之故,能使諸商人的群眾們,得以免除于劫賊的災難。你們可以安心的隨著應走的道路去了!)
像如是的,諸比丘們!那些在于拘薩羅的澤中的諸商人們,均能得大安隱的從曠野里走出來!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九一、海洲經(jīng):有一位優(yōu)婆塞于大會中,曾責欲樂之不對,而卻自沒于愛欲里,天神見之而說偈教誡他。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在過去世之時,在海洲上(別雜為輸波羅城)的優(yōu)婆塞,曾到其它優(yōu)婆塞之宅舍,去會坐,而極為毀呰
欲(責備他人之欲貪),而說:『此欲,乃為虛妄而不實在,是欺誑之法。猶如以幻化之術,誑惑于嬰兒那樣!蝗欢,當他還回自己的舍宅后,則放恣于五欲。這位優(yōu)婆塞的宅舍里,有天神止住在那里。那時,那位天神曾作此念:這位優(yōu)婆塞并不優(yōu)勝,也不類似于其身份。在于其它優(yōu)婆塞的宅舍會坐中,曾極毀呰欲貪之不對,而說:『像如是的欲,乃為虛偽不實,是會欺誑人之法,有如誑惑嬰兒那樣。』但是回到自己的舍宅后,卻反之而自恣于五欲里。我現(xiàn)在應該啟發(fā)他,使他覺悟。因此,而說偈說:
于大聚會中 毀呰欲無常 自沒于愛欲 如牛溺深泥
我觀彼會中 諸優(yōu)婆塞等 多聞明解法 奉持于凈戒
汝見彼樂法 而說欲無常 如何自恣欲 不斷于貪愛
何故樂世間 畜妻子眷屬
(在于大會當中,曾毀呰欲貪為無常之法。而自己卻沉沒于愛欲里,有如牛匹之沉溺于深泥中。)
(我觀察在大會當中的那些諸優(yōu)婆塞們,乃為多聞,明解正法,奉持凈戒的人)。
(你看見他們之樂于正法,而嘆說欲樂為無常不實。然而為甚么自己卻放恣于五欲,不斷除貪愛呢?為甚么緣故喜樂世間,而畜妻子眷屬呢?)
那時,那位天神就是以如是,像如是的開覺那位優(yōu)婆塞后,像如是,如是的那位優(yōu)婆塞覺悟其非后,就剃除他的須發(fā),穿著袈裟衣,而入正信,而為非有家庭牽累之出家人,而去學道,去精勤修習,終于盡諸有漏,而得阿羅漢果!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九二、給孤獨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須達多-給孤獨長者,初皈依佛之次第。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寒林(棄死尸之林)之中的丘冢間。
那時,給孤獨長者,由于有了些小的因緣,而到了王舍城止宿于長者之宅舍。夜晚時,看見長者告訴其妻子、仆使、作人而說:「你們統(tǒng)統(tǒng)起來,趕快破樵起火。炊飯作面,調(diào)和眾味,莊嚴堂舍吧!」(首羅長者)
給孤獨長者看此情形后,曾作此念:現(xiàn)在這位長者到底為了甚么事,而叫人做這些事呢?是否為了嫁女,或娶息婦呢?或者是為了筵請賓客、國王、大臣而忙碌的呢?他思念后,就問長者而說:「你是為甚么事而叫人做這些事的呢?是否為了嫁女娶婦呢?或者是為了筵請賓客、國王、大臣呢?」
那時,那位長者回答給孤獨長者說:「我不是要嫁女娶婦,也不是要邀請國王、大臣。唯欲恭請佛陀,以及比丘僧,而準備供養(yǎng)耳!
那時,給孤獨長者,聽到未曾聽過的佛陀的名字后,心里非常的歡喜,身上的諸毛孔均為怡悅。就問那位長者而說:「為甚么叫做佛陀呢?」長者回答說:「有一位沙門,為瞿曇。是釋種的子弟,在于釋種當中出身而剃除須發(fā),而著袈裟衣。是正信而為非有家庭牽累的出家人。學道后,已得成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就名叫做佛陀!
給孤獨長者又問說:「甚么叫做僧呢?」那位長者說:「如婆羅門種的人,剃除須發(fā),穿袈裟衣,由于信仰而為非有家,而隨佛去出
家;蛘呤莿x帝種(王種)、毘舍種(商人)、首陀羅種(農(nóng)民)的善男子們,剃除其須發(fā),穿著袈裟衣,因正信而為非家,于出家之佛陀而隨著去出家,就名叫做僧。今天要請佛,以及現(xiàn)前僧們,而設諸供養(yǎng)的。
給孤獨長者請問那位長者說:「我現(xiàn)在可以去拜見世尊嗎?」那位長者回答說:你且住在這里,等我請世尊來到我舍后,在這里可以拜見得到!
這時,給孤獨長者,就在于那個夜晚,至心念佛,因之而得睡眠。在天還未亮明時,忽見光明之相,以為是天已曉明。就欲出其宅舍,而向城門而行。而至城門下時,才知道夜晚始為二更天,城門還未啟開。王家的常法,乃遠待使命之來往,而至初夜告盡之時(九點),城門就關閉,中夜已盡時(至深夜一點),輒(往往)又開門,是欲使行人,能早得往來的。
那時,給孤獨長者,看見城門已打開,就作此念:一定是夜已過去,天已曉明,門才會開的。就乘著明相而出于城門外。出城門外后,明相即滅,輒(即)還闇冥的狀態(tài)。給孤獨長者的內(nèi)心,實時生起恐怖,其身上的毛,都倒豎起來。他想:『是否他人,以及非人,或者是奸狡(猾)之人,要恐怖我與否呢?」就想還回其家去。
那時,城門邊,有一位天神住在那里。這時,那位天神即放他的身光,從那個城門直至寒林丘冢之間,都有其光明在普照。天神并告訴給孤獨長者說:「你且前進的話,可以得到勝利的,千萬不可退回去!」
那時,那位天神即說偈說:
善良馬百匹 黃金滿百斤 騾車及馬車 各各有百乘
若人宗重心 向佛行一步 十六分之一 過前福之上
(如有善良之馬一百匹,黃金載滿百斤。驟車以及馬車,各各都有百輛,將種種的諸珍奇的貴重的寶物載在這些車乘里,這是宿命所種的善根,才能得到如此的福報的。)
(雖然如此,但是如果有人,以宗重之心,向佛行一步的十六分之一的話,就能超過前舉之福報之上。)
「因此之故,長者!你應當要向前邁進,千萬不可退還!」
天神又說偈而說:
雪山大龍象 純金為莊飾 巨身長大牙 以此象施人
不及向佛福 十六分之一
(將雪山中的大龍象,用純金去莊飾牠。巨大之身,長大之牙,都用純金的。以這種價值連城的象去布施給人,也不及于向佛之福,十六分之一。)
「因此之故,長者!應當趕快向前邁進,去得到其大福利,不可以退回去!」
又說偈而說:
金菩阇國女 其數(shù)有百人 種種眾妙寶 瓔珞具莊嚴
以是持施與 不及行向佛 一步之功德 十六分之一
(有名的金菩阇國的美女,其人數(shù)為一百位。用種種的眾妙寶,以及瓔珞都其而莊嚴她們之身。將這些持之而布施與人,也不及于行向佛一步之功德的十六分之一。)(金菩阇國為古印度十六大國之一。今之阿富汗斯坦地方。譯為可愛,本為果名,共國人面似之,故名,多出美女。)
因此之故,長者!應當趕快前往,以便得其勝利,不可退回!
這時,給孤獨長者問天神說:「賢者!您是甚么人呢?」
天神回答說:「我是摩頭息犍大摩那婆,先前是長者你所善于知識的人。我曾在于尊者舍利弗與大目揵連之處,發(fā)起信敬之心。由于此功德,現(xiàn)在得生在于天上,執(zhí)典這個城門,是故告知長者你:『但當進前,慎勿退還!前進就能得大法利,千萬不可退還!』」
這時,給孤獨長者,曾作此念:佛興起于世間,并不是小事。能得聽聞正法,也不是小事。因此之故,天神才會勸我而叫我前進,去拜見世尊。
這時,給孤獨長者,乃尋其光明,徑行而至于寒林的丘冢之間。那時,世尊正出房外,在露地經(jīng)行。給孤獨長者,遙見佛后,就到其前,用俗人的禮節(jié),恭敬問訊而說:「如何?世尊!能安隱睡臥了嗎?」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而說:
婆羅門涅槃 是則常安樂 愛欲所不染 解脫永無余
斷一切希望 調(diào)伏心熾燃 心得寂止息 止息安隱眠
(婆羅門如入涅槃的話,就是常于安樂。愛欲所不能染之處,則為解脫而永遠沒有余遺。)
(斷一切的希望,調(diào)伏那熾燃的心,心得寂靜而止息。止息而安隱的好睡眠!)
那時,世尊,將給孤獨長者帶入寮房內(nèi),就座而坐,端身而系念。那時,世尊,即為長者說法,示教照喜他。世尊所說的內(nèi)容是:「諸法為無常之事,應該要布施的福事,有關于持戒的福事,生天的福事,欲之味、欲之患、欲之出,遠離之福等!
給孤獨長者由于聞法而見法、得法、入法、解法,而度諸疑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而入于正法與律,心得解脫。就從他的座上站起,調(diào)正衣服,而為佛作禮。他右膝著地,合掌而白佛說:「我已得度,世尊!我已得度,善逝!我從今天起,盡所有的壽命,皈依于
佛,皈依于法,皈依于比丘僧,而為優(yōu)婆塞。愿佛證知于我!」
那時,世尊問給孤獨長者說:「你叫做甚么名?」長者白佛說:「我名叫須達多(善施)。由于常布施給孤貧辛苦的人之故,大家都叫我為給孤獨。」
世尊又問:「你住在于甚么地方?」長者白佛說:「世尊!在拘薩羅人間,城名叫做舍衛(wèi)。唯愿世尊來舍衛(wèi)國,我當會盡形壽供養(yǎng)衣被、飲食、房舍、床臥,以及應病的湯藥」。佛問長者說:「舍衛(wèi)國有精舍與否呢?」長者向佛說:「沒有的,世尊!」佛陀告訴長者說:「你可以在那個地方建立一精舍,好使諸比丘來往宿止之用」。
長者白佛說:「如果世尊能到舍衛(wèi)國來的話,我當會造作精舍僧房,使諸比丘往來止住之用!
那時,世尊默然受請。
這時,長者知道佛世尊默然受請后,就從座而起,稽首佛足后離去。
五九三、給孤獨生天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給孤獨長者逝世后,生兜率天,來詣佛所,贊嘆佛法,激勵諸比丘。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國。
這時,給孤獨長者因疾病而命終,而生于兜率陀天(喜足天,第四層天),為兜率天子,曾作此念!「我不應該久住于此處,應當往見世尊!棺鞔四詈,有如力士之屈伸其臂之頃,自兜率天隱沒,而現(xiàn)
在于佛前。他稽首佛足后,退坐在一邊。這時,給孤獨天子,身放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這時,給孤獨天子,說偈而亂:
于此祇桓林 仙人僧住止 諸王亦住此 增我歡喜心
深信凈戒業(yè) 智慧為勝壽 以此凈眾生 非族姓財物
大智舍利弗 正念常寂默 閑居修遠離 初建業(yè)良友
(在于此祇桓林〔祇園精舍〕里,有仙人僧住止于此。諸王也住在于此,可增加我的歡喜心。)
(深信甚深的凈戒之業(yè),以智慧為勝壽。而以此去凈化眾生,并不是族姓的財物可比的!)
(有大智慧的舍利弗尊者,乃正念而常寂默。閑居而修遠離,初建勝業(yè)的良友!)」
說此褐后,即隱沒不現(xiàn)。
那時,世尊,在其夜間過后,就入于僧中,敷尼師壇(坐其),在于大眾之前坐下來,而告訴諸比丘們說:「在于昨夜中,曾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絕妙,來詣我所,稽首禮足后,退坐在一邊,而說偈說:
于此祇桓林 仙人僧住止 諸王亦住此 增我歡喜心
深信凈戒業(yè) 智慧為勝壽 以此凈眾生 非族姓財物
大智舍利弗 正念常寂默 閑居修遠離 初建業(yè)良友
(語譯如前)
那時,阿難尊者仰白佛說:「世尊!如我所了解世尊所說的,乃是給孤獨長者生彼天上后,回來拜見世尊的。然而那位給孤獨長者,生前對于尊者舍利弗乃極為相敬重啊!」
佛陀告訴阿難說:「如是!如是!阿難!給孤獨長者生在那天上后,昨夜來見于我!
那時,世尊由于尊者舍利弗的緣故,而說偈說:
一切世間智 唯除于如來 比舍利弗智 十六不及一
如舍利弗智 天人悉同等 比于如來智 十六不及一
(一切世間所有的智慧,唯除如來的智慧者外,和舍利弗的智慧比較起來,也不及于舍利弗的智慧之十六分之一。)
(如舍利弗的智慧,乃天人悉數(shù)合起來之同等之智慧,而和如來的智慧比較起來,還是不及于如來的智慧之十六分之一。)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九四、曠野長者生天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曠野長者恭敬三寶不厭,故生于無熱天。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曠野精舍。
那時,有一位名叫曠野的長者,由于疾病而命終,而往生于無熱天。生到那個天后,即作此念:「我現(xiàn)在不應該久住于此處,而不去拜見世尊!顾鞔四詈,就如力士之屈伸臂之頃,從無熱天隱沒,而現(xiàn)出在于佛前。
那時,那位天子,將其天身委于地上,而不能自立,猶如酥油委于地上,而不能自立一樣。像如是的,那位天子,其天身細軟,不能自己持立。那時,世尊告訴那位天子說:「你應當變化為這里那種粗身,而站立于地。
這時,那位天子就自己變化其形體,作和這里同樣的粗身,而站立
在地上。于是天子就向前禮拜佛足,然后退坐在一邊。
那時,世尊告訴手天子(天子名)說:「你這位手天子!你本來在此間為人身之時,所受的經(jīng)法,現(xiàn)在再于憶念,不會統(tǒng)統(tǒng)忘去嗎?」
手天子仰白佛說:「世尊!我本來所受持的,現(xiàn)在都不會忘棄。本來在人間時,有所聽到之法,而不盡得到的,現(xiàn)在也能憶念,如世尊所善說的。世尊曾經(jīng)說過:『如果有人在于安樂處,能憶持法的話,就不是苦處!淮苏f為真實不虛的。如世尊在閻浮提,被種種雜類的四眾所圍遶,而為他們說法。那些四眾聽佛所說后,都能如教奉行,我也是如是。我在無熱天上,為諸天人的大會時,為他們說法,那些諸天眾均能受持修學!
佛陀告訴手天子說:「你在于此人間時,對于幾法沒有厭足之故,才能得生于那個無熱天中呢?」
手天子白佛說:「世尊!我乃對于三法無厭足之故,身壞命終之時,才能生在于無熱天。那三法呢?第一:我對于見佛無厭足之故,身壞命終生于無熱天。第二:我對于佛法沒有厭足之故,生于無熱天。第三:我供養(yǎng)眾僧無厭足之故,身壞命終,而生于無熟天!
這時,手天子即說偈說:
見佛無厭足 聞法亦無厭 供養(yǎng)于眾僧 亦未曾知足
受持賢圣法 調(diào)伏慳著垢 三法不知足 故生無熱天
(我見佛沒有厭足,聽法也沒有厭足,供養(yǎng)眾僧伽,也未曾知足過。)
(我就是這樣的受持賢圣之法,而調(diào)伏慳著之垢,也就是對于三法不知足的緣故,能生于無熱天。)
這時,手天子,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實時隱沒不現(xiàn)。
五九五、無煩天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無煩天子與佛談及得解脫,而生于無煩天之七位比丘。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一位無煩天子,其容色很絕妙,來詣佛所,稽首佛足,然后退坐在一邊。以其身上的光明,遍照于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那位天子說偈而說:
生彼無煩天 解脫七比丘 貪瞋恚已盡 超世度恩愛
誰度于諸流 難度死魔軍 誰斷死魔縻 永超煩惱軛
(生在于那個無煩天〔五凈居天、五不還天之一〕,而得解脫的七位比丘們,乃滅盡貪欲與瞋恚,而超越于世間的恩愛。)
(到底是誰能度脫于諸流呢?誰又能度脫于死魔軍呢?誰能斷滅死魔之系縻,而永超諸煩惱之軛呢?)
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而說:
尊者優(yōu)波迦 及波羅犍荼 弗迦羅婆梨 跋提犍陀迭
亦婆休難提 及波毘瘦 如是等一切 悉皆度諸流
斷絕死魔縻 度彼難度者 斷諾死魔縻 超越諸天軛
說甚深妙法 覺悟難知者 巧便問深義 汝今為是誰
(尊者優(yōu)波迦〔比丘〕,以及波羅犍荼〔比丘〕,弗迦羅娑梨〔比丘〕,跋提〔比丘〕,犍陀迭〔比丘〕,也有名叫婆休難提〔比丘〕,以及波毘瘦 〔比丘〕。像如是的這些比丘們,均為是度脫諸流的比丘。)
(他們都斷絕死魔之縻縛,都度過那些難度者。是斷除諸死魔之縻縛,而超越諸天之軛的比丘。)
(能說甚深的妙法,而覺悟那些難知的人。這樣的善巧方便來尋問甚深的正義的,現(xiàn)在的你,到底是甚么人呢?)
這時,那位天子說偈白佛說:
我是阿那含 生彼無煩天 故能知斯等 解脫七比丘
盡貪欲瞋恚 永超世恩愛
(我是阿那含〔不還〕果的人,現(xiàn)在生在于無煩天。因此之故,能知道這些已解脫的七位比丘,乃是滅盡貪欲、瞋恚,而永超世間的恩愛的比丘們。)
那時,世尊又說偈而說:
眼耳鼻舌身 第六意入處 若彼名及色 得無余滅盡
能知此諸法 解脫七比丘 貪有悉已盡 永超世恩愛
(眼耳鼻舌身等前五入處,以及第六意入處,和那些名〔精神〕、色〔物體〕,都得達無有余而滅盡了。善能知道此諸法的七位已解脫的比丘,其貪有都已滅盡,而永超世間的恩愛。)
這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說:
鞞跋楞伽村 我于彼中住 名難提婆羅 造作諸瓦器
迦葉佛弟子 持優(yōu)婆塞法 供養(yǎng)于父母 離欲修梵行
世世為我友 我亦彼知識 如是等大士 宿命共和合
善修于身心 持此后邊身
(有一個鄉(xiāng)村,名叫鞞跋楞伽村,我乃出身而住于那個地方的。我名叫做難提婆羅,是專門制造諸瓦器的人。)
(我為迦葉佛的在家弟子,受持優(yōu)婆塞〔在家的善男〕之戒法。一方面賺錢供養(yǎng)于父母,另方面則學習離開欲貪而修習梵行。)
(他們世世都為我的善友,我也是他們的善知識。像如是的大士們,已在于宿命時,大家都非常的融洽,同為善修身心,而持此最后的邊身〔不還果,已不再轉(zhuǎn)生欲界,其現(xiàn)在之身,就是最后之身〕。)
那時,世尊又說偈說:
如是汝賢士 如汝之所說 鞞跋楞伽村 名難提婆羅
迦葉佛弟子 受優(yōu)婆塞法 供養(yǎng)于父母 離欲修梵行
昔是汝知識 汝亦彼良友 如是諸正士 宿命共和合
善修其身心 持此后邊身
(像如是的你這位賢士!實在如你所說的。你出身于鞞跋榜伽的鄉(xiāng)村,名叫做難提婆羅。你曾做為迦葉佛的弟子,而受過優(yōu)婆塞的戒法。一方面在家供養(yǎng)于父母,另方面則學習離開欲貪,而修習梵行。他們的往昔,是你的善知識,你也是他們的良友。像如是的諸位正士,在宿命時,就相互為和合,而善修其身心,而終于持此這一個最后邊之身。)
佛說此經(jīng)后,這時,那位天子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后,實時隱沒不現(xiàn)。
五九六、恐怖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佛告天子,當調(diào)伏諸根,棄舍一切,而得現(xiàn)世之解脫。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絕妙,在于后夜之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其身上的光明,遍照于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那位天子說偈問佛而說:
此世多恐怖 眾生常惱亂 已起者亦苦 未起亦當苦
頗有離恐處 唯愿慧眼說
(這個世間為有很多的恐怖的世間,里面的眾生都常被惱亂。已生起的也是苦,未生起的也當會受苦。)
(是否有離開恐怖的地方嗎?唯愿有慧眼的世尊您解說!)
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說:
無有異苦行 無異伏諸根 無異一切舍 而得見解脫
(沒有異于苦修行持,沒有異于調(diào)伏諸根,沒有異于舍棄一切,而能得見〔現(xiàn)世〕解脫者!惨簿褪俏ㄓ锌嘈,唯有調(diào)伏六根,唯有舍棄一切,才能在于現(xiàn)世離開恐怖,而得解脫〕。)
那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說:
久見婆羅門逮得般涅槃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久來才能看見到婆羅門您能逮得般涅槃菜,一切的怖畏都已過去,永遠超越世間的恩愛。)
這時,那位天子,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稽首佛足后,實時隱沒不現(xiàn)。
五九七、妙色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佛告天子,持戒定慧可得妙色,成就乘出之道,受諸天所供養(yǎng)。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絕妙,在于后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其身上的諸光明,遍照于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那位天子說偈問佛而說:
云何諸眾生 受身得妙色 云何修方便 而得乘出道
眾生住何法 為何所修習 為何等眾生 諸天所供養(yǎng)
(到底是要怎樣諸眾生們,其所受的身才能得到妙色呢?要怎樣修習方便。才能得到乘出之道呢?)
(眾生要安住于那一種法?以甚么為其所修習的呢?到底為了那一種眾生,是諾天所供養(yǎng)的呢?)
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而說:
持戒明智慧 自修習正受 正直心系念 熾然憂悉滅
得平等知慧 其心善解脫 斯等因約故 受身得妙色
成就乘出道 心住于中學 如是德備者 為諸天供養(yǎng)
(受持禁戒,而以光明的智慧,而自修習而正受,以正直心系念的話,則熾燃的憂苦,悉皆會消滅。得平等的智慧,其心善于解脫。)
(由于這些因緣之故,其受身就能得到妙色,就能成就乘出之道,心安住這里,而努力去學習。具備有如是之德的人,就會為諸天所供養(yǎng)!)
那時,那位天子又說偈說:
久見婆羅門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 永超世恩愛
(語譯如前)
那時,那位天子,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稽首佛足后,實時隱沒不現(xiàn)。
五九八、睡眠經(jīng):佛告天子,不貪于睡眠,不欠呿,常欣樂知量而食,而精進的話,就可開發(fā)圣道。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絕妙,在于后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其身上的光明,遍照于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那位天子曾說偈而說:
沉沒于睡眠 欠呿不欣樂 飽食心慣鬧 懈怠不精勤
斯十覆眾生 圣道不顯現(xiàn)
(如果都沉沒于睡眠里,都欠呿〔張口運氣〕而不欣樂。食的飽飽,而心卻憒鬧,而懈怠不精勤。此十種事會覆障諸眾生,使圣道不能顯現(xiàn))(雖指十種事,而偈中只舉出五事。1.睡眠、2.欠呿、3.飽食、4.心憒鬧、5.懈怠)
那時,世尊說偈回答說:
心沒于睡眠 欠呿不欣樂 飽食心憒鬧 懈怠不精勤
- 上一篇:雜阿含經(jīng)卷第二十一
- 下一篇:雜阿含經(jīng)卷第二十三(付錄)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三十、安那般那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十六、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依食住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六、佛云何說法、以何敎之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前言
- 中阿含經(jīng)新譯
- 長阿含經(jīng)新譯
- 增一阿含經(jīng)新譯
- 雜阿含經(jīng)新譯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雜阿含經(jīng)·尊者難陀為五百比丘尼說法》講記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二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三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四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五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六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七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八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九
- 雜阿經(jīng)卷第十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