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的凈土思想
印光大師的凈土思想上承古佛祖師之血脈,下契近代眾生之根機,言言歸宗,字字見諦,誠為一大光明藏所流現(xiàn)的誠諦法語,允為當代眾生亟須研討服膺之寶藏。印祖淹貫各宗,世出世間知識學問淵,念佛修持早臻三昧,故其文字攝受力極強。印祖凈土思想宏富,茲擷其要者,略示幾點。
細讀印祖文鈔,隨時可以感受到印祖為度我等眾生出離生死苦海之苦切婆心。從佛法與眾生根機的對應角度,印祖為我們提供了最佳的抉擇。印祖云: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優(yōu)劣,當機則妙。在昔之世,人根殊勝,知識如林,隨修一法,則皆可證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識希少,若舍凈土,則莫由解脫。凈土法門普被上中下根,統(tǒng)攝律教禪宗,如時雨之潤物,若大海之納川。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不斷惑業(yè)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圓滿菩提。九界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凈土法門最妙最玄,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全仗佛力。普被三根,不論富貴貧賤,老幼男女,智愚僧俗,士農(nóng)工商,一切人等,皆能修習,咸可往生。是以千經(jīng)萬論,處處指歸;往圣前賢,人人趨向。凈土法門誠乃如來普度眾生之要道,眾生即生出苦之妙法。當今之世,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xiàn),決不另于敦倫盡分,及注重凈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使達摩大師現(xiàn)于此時,亦當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導,時節(jié)因緣,實有根本。印祖仰承永明大師禪凈四料簡的旨意,在現(xiàn)代詳為發(fā)揮。印祖切實覷破禪宗不適現(xiàn)代,難了生死之弊,詳陳禪宗在當代的弊端。
印祖云:參禪一法,非現(xiàn)今人所宜學,縱學亦只成文字知見,決不能頓明自心,親見自性,何以故?一則無善知識提持抉擇,二則學者不知禪之所以,名為參禪,實為誤會。以古人機語,執(zhí)為實法,致使后輩徒效其輕佛陵祖,撥果排因而已。故知今人于宗教兩門,開眼尚難,何況實證?其有慈悲愿深,生死心切者,宜隨遠公、智者、永明、蓮池,專致力于念佛求生凈土一門。良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念佛法門,兼仗佛力。
仗自力,非煩惑斷盡,不能超出三界;仗佛力,若信愿真切即可高登九蓮。當今之人,欲于現(xiàn)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此一法,則絕無希望。此斬釘截鐵之苦切語,實乃慈悲之極的誠諦語。
印祖揚凈排禪,并非門庭之見,實乃悲度末法眾生之婆心。大師于宗門消息亦甚熟諗,專弘凈宗,亦是密護禪宗。誠能一心持念彌陀,念念相應,念到極處,無佛可念,即是曹溪風月。印祖有言曰:以觀音反聞聞自性之功夫,修勢至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之凈業(yè),即凈而禪,禪與凈土,理本無二。而禪宗靠自力、凈宗仰佛力出離生死之效用,則天壤之別。
有介于凈宗簡易當機之法益,故印祖不愿充善知識,支持禪宗門庭,而以平實家風,廣宣凈土。印祖之在家弟子多有曾受高等教育及留學歐美者,而印祖決不與彼等高談佛法之哲理,禪宗之玄妙,唯一一勸其專心念佛。彼弟子輩聞印祖言,亦皆一一信受奉行,決不敢輕視念佛法門而妄生疑議。于中足見印祖自行化他之盛德。
(2)儒佛二教并弘,世出世間法并彰
印祖生逢亂世,非孝非禮之說,甚囂塵上。為挽回劫運,印祖依據(jù)儒家教育,光大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父慈子孝、夫婦相敬之人倫,俾令民德歸于淳厚。在此基礎上,大倡凈土,宏興佛法,令眾生明本具之佛性,生極樂之蓮邦。
印祖常云:儒佛二教,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以世無一人不在倫常之內(nèi),亦無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倫常心性,而以佛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克已復禮、閑邪存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盡倫盡性,以去其幻妄之煩惑,以復其本具之佛性。
印祖在一代行化中,善巧方便地運用儒學,亦是古印度凈宗文化與本土文化融合之需要,中國凈業(yè)行人自小受儒家浸潤,孔子學說類似佛教中的人天乘,依據(jù)儒佛共同點而加以闡釋發(fā)揮,亦是凈土弘揚當機化的必要。印祖雖然多于儒佛共同處加以指贊,然對于儒佛界限,未嘗顢頇。
印祖答復一居士云:“儒佛工夫,淺而論之,亦頗相同,深而論之,則天地懸殊。何以言之?儒以誠為本,佛以覺為宗。誠即明德,由誠起明,因明致誠,則誠明合一,即明明德。覺有本覺、始覺,由本覺以起始覺,由始覺以證本覺,始本合一,則成佛。本覺即誠,始覺即明,如此說法,儒佛了無二致。至于發(fā)揮其修證工夫淺深次第,則本雖同,而所證所到大有不同。世人聞同,即謂儒教全攝佛教,聞異即謂佛教全非儒教,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紛紛諍論,可不哀哉。”可見印祖融通儒學,自有其特別之睿識。
有介于此,印祖在世間法的教化中,側(cè)重于儒教的發(fā)揮,出世間法的弘揚中,偏贊凈土法門。印祖的這個弘法特點,體現(xiàn)在他一生每常拈示的八句話中。以儒學為基礎的四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欲學佛道以脫凡俗,若不注重于此四句,則如無根之木,期其盛茂;無翼之鳥,冀其高飛。
以凈土理念為核心的四句: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號。博地凡夫,欲于現(xiàn)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則成無因而欲得果,未種而思收獲,萬無得理。果能將此八句,通身荷擔,決定可以生入圣賢之域,歿登極樂之邦。這八句話充分體現(xiàn)出印祖儒佛二教并弘,世出世間法各彰的弘法特點,這種弘法特點是凈宗在近代的本土化與當機化。對癥下藥,法爾自然。
(3)提倡因果,潛挽劫運
印祖生逢兵連禍結(jié),外憂內(nèi)困之際,而水旱天災,亦交迫迭至。印祖悲心凄惻,廣倡因果報應之說,嘗語人云:因果者,世出世間圣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當今之世,若不提倡因果報應,雖佛菩薩圣賢俱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因果之法,為救國救民之急務,必令人人皆知,現(xiàn)在有如此因,將來即有如此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須于此入手。如是則提倡因果報應,乃仰承天地圣人之心,以成全世人仁義之道德。
約佛法論,從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世法亦然!周易》、《尚書》發(fā)明因果之義,極其真切。每見無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謂作善獲殃,無有因果,從茲退悔初心,反謗佛法。豈知果報貫通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凡所作業(yè),決無不報者。同時,因果(命運)亦可由心轉(zhuǎn)變。
譬如有人所作惡業(yè),當永墮地獄,長劫受苦,其人后來生大慚愧,發(fā)大菩提心,改惡修善,誦經(jīng)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凈土,由是之故,現(xiàn)生或被人輕賤,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貧窮,與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墮地獄長劫受苦之業(yè),即便消滅,尚復能了生脫死,超凡入圣。袁了凡一生兢惕修業(yè),改變定業(yè),重鑄命運,即充分體現(xiàn)出人對命運的主動性,所謂人定勝天,前因不足恃,以現(xiàn)因善力而消彌前因。禍福無門,惟人自招,真實不虛。
印祖痛誡世人,畏于惡果,則預彌惡因;勤修善因,而共得善報。并勉勵眾人凡所修善,莫求后世福報,唯以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輪回苦海,方為究竟。印祖生前流通《安士全書》、《了凡四訓》數(shù)百萬冊,足見印祖力倡因果之悲心。
(4)誠敬慚愧,以苦為師
我國近代以來,歐風東漸,禮教陵夷,社會人士莫不以身心活潑為現(xiàn)代意識,遂致身口意三業(yè),放蕩恣肆,漫無忌憚,絲毫不知莊敬日強,不誠無物之義。故印祖針砭時弊,力倡竭誠盡敬,慚愧自牧,以培凈業(yè)行人之;
誠與恭敬,實為超凡入圣了生脫死之極妙秘訣。誠者專心一志,敬者心不浮亂。竭誠盡敬,則定力日強,妄念日消,凈業(yè)日長。若懶惰懈怠,毫無敬畏,雖種遠因,而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yè),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yè),增十分;;若無恭敬而致褻慢,則罪業(yè)愈增,而福慧愈減矣。印祖與吳璧華書云:有一秘訣,剴切相告,竭誠盡敬,妙妙妙妙。竭誠恭敬念佛,當知此人非娑婆之久客,已是極樂之嘉賓。
誠敬與慚愧具相互支持之效用,能自慚愧,生懺悔心,懺悔心生,誠敬隨之,茍能日日慚愧,時時懺悔,則誠敬之心,沛然莫御,活潑現(xiàn)前,而真信切愿與勤行,必有不期而自集之勢。以慚愧心,破無明欲;以智慧光,求回頭路。慚愧一味,具救劫救世之宏愿,寓旋乾轉(zhuǎn)坤之玄機。是誠世出世間,契機契理,治標治本之無上圣藥,妙用無窮,法力無邊。印祖對癥投藥,一生以身作則,自稱常慚愧僧,悲心無極,允為末法眾生之良謨。
印祖凈土思想亦多具欣厭心,愿離娑婆,如囚徒之欲出牢獄,絕無系戀之心;愿生西方,如過客之思歸故鄉(xiāng),豈有因循之念。全身心皈投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大勢力,能拔娑婆無底廁坑不赦牢獄之人,直下出離其中,悉皆安置于極樂本有家鄉(xiāng),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生于濁世,居塵學道,應以般若慧照,長時生此厭離之心,庶長時長其欣樂之志,即病為藥,即塞成通。
諸佛以八苦為師,成無上道,是苦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凈觀,觀之久久,即可斷惑證真,成阿羅漢,則不凈又為清凈之本。北俱盧洲之人,了無有苦,故不能入道。南閻浮提苦事甚多,故入佛道以了生死者,莫能窮數(shù)。使世間絕無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則人各醉生夢死于逸樂中,誰肯發(fā)出世心,以求出離生死險路呢 ?!
(5)家庭教育,治平之本
印祖以菩薩心腸,關注社會道德現(xiàn)狀,一針見血的指出:近來世道人心,陷溺已極,一班無知之民,被外界邪說之所蠱惑,競倡廢經(jīng)廢倫,直欲使舉世之人,與禽獸了無有異而后已。其禍之烈,可謂極矣。推其原故,皆由家庭失教,并不知因果報應之所致也。使其人自受生以來,日受賢父賢母之善教,并知禍福吉兇,自為影響,不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下不治匹夫有責。天下治亂之本,在于匹夫匹婦之能盡倫盡分與否。故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而家庭之教,母教最要,以人之性情,資于母者獨多。居胎間稟其氣,幼時則習其儀,其母果賢,所生兒女,斷不至不肖。譬如镕金鑄器,視其模子,即可知其器之良否,豈待出模方始知之哉。國家人才,皆在家庭。倘人各注重家庭教育,則不數(shù)十年,賢人蔚起,人心既轉(zhuǎn),天心自順。時和年豐,民康物阜,唐虞大同之氣,庶可見于今日。是故,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半。其有欲挽世道而正人心者,當致力于家庭教育。
印祖的凈土思想博大宏富,上面僅從五點略示之,從中亦可窺知印祖教化的平實家風,精粹扼要,對癥投藥,不尚玄虛,雖博通三藏及世間學術,而由博返約,一以念佛為歸。對近代凈宗的中興,厥功甚偉。印祖的皈依弟子周孟由評贊印祖云:“法雨老人稟善導專修之旨,闡永明料簡之微,中正似蓮池,善巧如云谷。憲章靈峰(蕅益大師——注),步武資福(徹悟大師——注),弘揚凈土,密護諸宗,昌明佛法,潛挽世風。折攝皆具慈悲,語默無非教化,三百年來,一人而已!北砻饔∽婕糇鎺煹聵I(yè)于一身,出興于斯世,大弘法化,給劫難中的眾生高擎永不熄滅的法炬。
半個世紀的今天,其文鈔法語、人格風范仍具深刻的教化攝受力。弘一上人曾贊周孟由居士之語為“誠不刊之定論也!焙胍簧先,一瓣心香,供養(yǎng)印祖,三度陳情,乞為弟子,亦屬慧眼獨具。吾輩末法凡夫眾生,亦應服膺印祖教誨,念佛求生凈土,庶不負印祖乘愿再來之悲心。
- 上一篇: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
- 下一篇:兒女之好否,當在自己心行中求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印光大師: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印光大師: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印光大師: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宏海法師:凈土弘法應該怎么做?
- 宏海法師:怎么才能把現(xiàn)前之事入到唯心之理
- 印光大師: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印光大師: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印光大師: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印光大師: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印光大師: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印光大師: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印光大師: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印光大師: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印光大師: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印光大師: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印光大師: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jīng)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印光大師:每天的功課都應當回向法界眾生
- 印光大師: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該有往生計劃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烏龍茶]漳平水仙是什么茶,怎么制作出來的?
- [禪宗五家]萬松行秀是怎樣使曹洞宗宗風大振的?
- [哲理故事]忍耐記心間,煩惱不沾邊
- [宗門故事]是法平等,惟政禪師的慈悲
- [佛與人生]追著別人的幸福跑,你永遠不會幸福
- [佛學常識]法相宗緣何而來
- [其他漢傳法師]眾生的自性又叫佛性,具備不缺不少的了了常知
- [普洱茶]普洱茶的名字是怎么來的?普洱茶名的來歷
- [禪宗典藏]《指月錄》是怎樣一部禪門經(jīng)典?
- [佛經(jīng)故事]世上沒有單獨存在的東西
- [哲理故事]常釋懷,做人何必太較真
- [佛與人生]不要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 [佛學常識]什么是六相
- [其他漢傳法師]一計漂亮常知歌
- [紅茶]古樹紅茶的功效、作用與工藝
- [禪宗五家]臨濟宗在元代保持著怎樣的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