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文鈔嘉言錄之九【甲】
甲 示倫常大教
盡性學佛,方能盡倫學孔,盡倫學孔,方能盡性學佛。試觀古今之大忠大孝,與夫發(fā)揮儒教圣賢心法者,無不深研佛經(jīng),潛修密證也。儒佛二教,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以世無一人不在倫常之內(nèi),亦無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倫常心性,而以佛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克己復禮,閑邪存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盡倫盡性,以去其幻妄之煩惑,以復其本具之佛性,非但體一,即用亦非有二也。(書二五三,)
須知佛法乃十法界公共之法,無一人不應(yīng)修,亦無一人不能修。彼謂佛教為棄人倫,害圣道者,皆未見顏色之瞽論也。何以言之,佛于父言慈,于子言孝,于君言仁,于臣言忠,夫倡婦隨,兄友弟恭,舉世諦之嘉言懿行,佛經(jīng)無不詳陳其宿因現(xiàn)果,現(xiàn)因后果。其言慈孝等,則與儒教相同。其詳示三世因果處,則儒教便無聞焉。況其斷惑證真,及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之法乎。惜其人之未睹也。倘詳閱而深思之,則當痛哭流涕,聲震大千世界,悲昔謗佛之罪咎也。(書一十六)
欲學佛祖,先須取法圣賢。倘躬行有玷,倫常乖舛,尚為名教罪人,何能為佛弟子。佛教雖出世法,然遇君言仁,遇臣言忠,遇父言慈,遇子言孝,由淺而入深,下學而上達。熟讀安士全書,可以知其梗概矣。(書一三二,)
欲為真佛,須先從能為真儒始。若于正心誠意,克己復禮,主敬存誠,孝友弟恭等,不能操持敦篤。則根基不固,何以學佛。選忠臣于孝子之門,豈有行悖儒宗,而能擔荷如來家業(yè),上續(xù)慧命,下化眾生乎。佛法大無不包,細無不舉。世出世間,無一法不在范圍之中。世之拘墟者,每以出家為悖倫理。遂不體究,反加謗毀。因噎廢食,自喪性命。實可哀憐。若能放開眼界,方知佛法流布中外。二千年來,其道盛行。經(jīng)幾多圣君賢相,杰士偉人,為之護持傳布者,固自有非凡情所測之真道在也?v有一二拘墟之儒辟之,暴惡之君毀之,究屬只手遮日,仰面唾天。適自形其少知少見,妄作妄為之過咎耳。于佛究何損哉。又有外彰辟撥之名,內(nèi)取修證之實。由宋以來,凡儒門大宗,莫不皆然。(某)所謂誠意正心,由此致有欠缺者,實屬決定論也。(書一七三,)
學佛一事,原須克盡人道,方可趣向。若于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事,一不實踐。雖終日奉佛,佛豈佑之哉。良以佛教該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盡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萬丈高樓,必先堅筑地基,開通水道。則萬丈高樓,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壞。若或地基不堅,必至未成而壞。語云,選忠臣于孝子之門,學佛者亦復如是。昔白居易問鳥窠禪師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欲學佛法,先須克己慎獨,事事皆從心地中真實做出。若此人者,乃可謂真佛弟子。若其心奸惡,欲借佛法以免罪業(yè)者。何異先服毒藥,后服良藥。欲其身輕體健,年延壽永者,其可得乎。 (書二十六,)大丈夫能令文章蓋天下,功業(yè)宣宇宙。而不能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以著于外而遺其內(nèi),著于有為之末,而遺其無為之本也。世間人誰能一一占全。吾人但取其克盡倫常,力修凈業(yè)即已。何暇計其他哉。(書二三二,)
竊以春秋祭祀,儒禮所重。歲時追薦,釋教尤崇。念水源木本之恩,修慎終追遠之事。世出世間,又何間然。(序三七,)
- 上一篇:印光法師文鈔嘉言錄之八【10】
- 下一篇:安士全書譯文
- 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家長應(yīng)該如何教導孩子?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jīng)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每天的功課都應(yīng)當回向法界眾生
- 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yīng)該有往生計劃
- 富貴使人迷惑,有權(quán)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 每日功課都應(yīng)回向法界眾生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