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yán)經(jīng)

《華嚴(yán)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yán)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yán)果地,故曰華嚴(yán)。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yán)法身,故曰華嚴(yán)。華嚴(yán)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xué)最..[詳情]

華嚴(yán)念佛三昧論淺釋(二)

  華嚴(yán)念佛三昧論淺釋(二)

  第一段【念佛法門,諸經(jīng)廣贊,論其總貫,略有二途,一普念,二專念,如觀佛相海經(jīng)。佛不思議境界經(jīng)等。但明普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經(jīng)。阿閦佛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特名專念】

  都在講念佛的法門,比方說,我們現(xiàn)在知道的有,《阿彌陀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還有《法華經(jīng)》、《楞嚴(yán)經(jīng)》、《大寶集經(jīng)》、《大集經(jīng)》。都講凈土法門。這個念佛的方法有二種;一、普念。二、專念。普念者如《觀佛相海經(jīng)》、《佛不可思議經(jīng)》但明變念。

  普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時阿彌陀佛也念,釋迦牟尼佛也念、藥師佛也念、各大菩薩的名號也念,念一切諸佛菩薩名號,這為普念。

  何為專念呢?如專念者,專念阿彌陀佛,專念一佛名字,特名專念。

  【今此華嚴(yán),一多相入,主伴交融,即自即他,亦專亦普,略標(biāo)五義以貫全經(jīng)】

  華嚴(yán)經(jīng)講的是不二法門,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果我們能入法界觀,沒有分別。諸佛菩薩,眾生,本來平等,一和多也是平等的,大和小也是平等的。主和伴也是平等的。所以主伴交融。華藏世界,有重重迭迭的佛剎,有主有伴,什么是主呢?就是說一個佛剎,有一尊佛在教化,為主。比方說我們這個佛剎,釋迦牟佛為主。文殊、普賢、彌勒、諸大菩薩、一切大阿羅漢為伴。

  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為主,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諸大菩薩為伴,主伴交融,即自即他,亦專亦普。專念就是普念,普念就是專念。如念一佛就是念多佛,念多佛也是念一佛,沒有分別,有分別就不能入法界,就不能入佛的真正的智慧果海。不能開發(fā)自己本來的智慧,入法界的人,就沒有分別,一分別就是生死,那就不能入法界,所以說,你念一佛,就是念一切佛。五義是把正個華嚴(yán)經(jīng),十二本經(jīng)文,全都包括了。

  【一念佛法身。直指眾生自性門。二念佛功德。出生諸佛報化門。三念佛名字。成就最騰方便門。第四念毗盧遮那佛,頓入華藏世界門。第五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圓滿普賢大愿門。別申問答。欲破群疑。普與見聞。同歸一乘云而!

  這個方法是特別殊勝的,念佛法身當(dāng)下就直指自性,明心見性。首先要明白我們的心性,凡是眾生本具佛性,你能念佛法身,就能包括一切行門,包括一切眾生的自性,也包括螞蟻,蚊子的自性,一念就具足了。所以直指眾生自性門。

  《念佛法身,直指眾生自性者。吾人固有之性,湛寂光明,遍周塵剎。諸佛別無所證,全證眾生自性耳》。

  念佛法身,如何念佛法身呢?直指眾生自性,我們能念佛法身,就是一切諸佛,諸大菩薩,一切眾生的自性佛,我們都念到了,凡是有靈性的眾生,他們的佛性,我們都念到了,如果你能明白念佛的法身,就是什么也不要念了,都包括了,你完全具足,念佛法身全證眾生自性耳。什么是自性呢?每個眾生本來具足的本性,湛寂光明。湛就是非常清凈,沒有污染的意思,寂就是定的意思,不生不滅,沒有起念,沒有造作的意思。我們的自性清凈,遍一切處,光明普照。

  我們經(jīng)常在經(jīng)上見過,在各種佛教書籍上也見過。何為本性,眾生的本性沒有生滅,沒有來去、沒有大小、沒有方圓、沒有顏色、無始無終、廣大周遍、清凈本然,我們要明白我們本來的自性佛。我們念佛為什么不得力呢?就是沒有明白自己的本心,不明白自己的本心上下功夫,所以不得真實利益。所以佛告訴我們,自性是湛寂光明,遍周塵剎,那是我們的本心。

  我們平常念佛時,用的都是假心肉團(tuán)心。以為肉團(tuán)心是我們的心,或者以為腦袋,思維事物的是我們的本心,這就錯了。這心在哪里呢?遍一切處,清凈本然,沒有生滅,沒有方圓,大小之分別,本來無一物,這是我們的本心。我們的本心,抓不著,摸不到,但是它不生不滅,時時存在。怎樣能體悟到我們的真心呢?比方說,我們閉上眼睛作觀想,一切山河大地,都是假的,是緣起法,本來性空,無有自性,也包括我們的身體,也是假的,最終會死掉,都是因緣和合而滅,是假有的,是暫有的,是生滅法,不是永恒不變的,當(dāng)下一觀想,什么都沒有。我敲三下引謦,大家聽到?jīng)]有,你能聽到的聽,是誰在聽?我們已經(jīng)都空掉了,那你能聽的聽,能聞的聞性,那它是誰?一切都空了,敲引謦的聲音,你能聞到的聞,它就是我們的佛性,它就是佛,永遠(yuǎn)也不生,也不滅,不來也不去,也不長也不斷,沒有休息,永遠(yuǎn)常住,但是我們就是抓不著,摸不到,但它啟用起來,它就有,如果不啟用,它就沒有,如果在啟用時,你用眼觀,就在眼。用耳聞,就在耳。用舌嘗味,佛性就在舌,用手捉佛性就在手,用腳奔佛性就在腳,用哪在哪。這個佛性,是靈靈不昧的,無時不在無時不有,遍一切處。

  你啟用它就有,不啟用它就無,這本來是自性的變現(xiàn)。如果我們?nèi)怂懒?只能是換了一件衣服一樣,它永遠(yuǎn)不死,比方熱了,脫下一件衣服,再換一件。自性本來不生不滅,但是我們眾生不認(rèn)識它,不去啟用它,過去古人講,你認(rèn)識它就是佛性,你不認(rèn)識它,它就是精靈,你啟用它,就能開發(fā)智慧,在一切生活接人待物當(dāng)中,不執(zhí)著,不分別,不住著就是佛性的啟用,開發(fā)本來智慧,消除我們的業(yè)障,無明煩惱,這就是佛教的宗旨,也是佛出世的目地,就是叫我們明白本來自性佛,承當(dāng)我們的自性佛,就是這個道理。

  《諸佛別無所證,全證眾生自性耳》這句話就全說明了,佛在經(jīng)上講過,十方諸佛,別無所證,什么都沒有證,只是證到了眾生自性,我們?nèi)绻F(xiàn)在念佛也好,參禪也好,持咒也好,就要明白,當(dāng)下的佛性,當(dāng)下能承當(dāng),你自己的佛性,你就是佛,跟佛無二無別,所以佛在菩提樹下,成正覺以后,佛說了三句話:“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皆因顛倒執(zhí)著,不能證得”。所以說佛一出世,就道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果我們能一念回光佛性,由如本得,本來具足,不從外求,如不能回歸自性本體,那就迷失了本心。所以就不能見自己本來智慧,比方說,我們的身體本是假的,執(zhí)著它是我,其實那不是我,這個假我是虛幻的,暫時叫它我。真我在哪里呢?真我遍一切處,抓不著,摸不到,我們眾生就著住這個我,罵的是我、打的是我、誹謗的是我,所以就起煩惱。起煩惱就造業(yè),就輪回六道。一念不覺,生三種細(xì)惑,然后長到六種粗惑,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接觸外邊六塵,啟用心意識,分別執(zhí)著,就造下無量無邊的業(yè)障,業(yè)障就是從這里來的,這是因為一念無名的妄動,生出貧嗔癡的惑業(yè),如果我們要明白自心,要啟用般若智慧,斬斷這些無明惑業(yè),所以要從根本心地上起修,開發(fā)般若智慧。

  現(xiàn)在我們眾生迷惑不覺,從事相上去用功,時時著相,我一天念了多少佛號,磕了多少頭,放了多少生,拜了多少懺,布施了多少錢財,誦了多少卷經(jīng),種了多少福報,成天著到事相上,念念不忘,怎能消業(yè)障呢?這樣修行,不但不消業(yè)障,而且不能了生脫死,不從根本上修行,時時著住事相上以為是修行,這就錯了,我們要明白心地,從心地上下功夫,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圓滿的,從事相上用功,都是不圓滿的。

  佛在《金剛經(jīng)》上講著相布施其種的福德沒福德性,因為不明白道理,沒有啟發(fā)心地般若智慧,你如果不啟發(fā)智慧做事,那你沒有福德性,比方說,你布施佛前一盆花,你就想我布施了一盆花,念念不忘,你就著上了布施的相,著相就是有為法,是生滅法,所布施的福報就太少了,這一盆花的福報,能長一萬盆的福報,這一萬盆的福報,享受沒有了,福報就沒有了,所以他沒有福德性。如果你不執(zhí)著他,都空掉了,布施完了,就沒有了,三輪體空,我所布施的物是空的,所布施的我,也是空的,所布施的對像也是空的,這為三輪體空,這就是真實的福德性。所作福報無量無邊如同虛空,所以說這為有福德性。沒有形相,沒有一念的執(zhí)著,你的福報與虛空平等,取不完用不盡。

  如果我們修道的人,時時啟發(fā)般若智慧,智慧比方眼睛,睜著眼睛走路,不會掉到萬丈深淵里去。菩薩修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jìn)、禪定、智慧。這六度沒有后面的智慧,前五度如同瞎子。不能稱為“般若波羅密”為什么呢?它沒有智慧,叫世間法,佛法不離智慧二字。如果前五度啟用智慧那才能叫波羅密。所以說一切行門,離不開智慧二字。一切陀羅尼門所說的都是智慧二字,我們不能把智慧丟掉太可惜了,修行不能開發(fā)智慧就等于瞎修盲練。不能成佛道。

  我們的自性本來是不動的,不生不滅的,如何啟用呢?如何莊嚴(yán)凈土呢?性是心的體,心是性的用,比方說水與波的關(guān)系,水比如性,心比如波,波是從水上起,水一動就生波,這個波就是心的作用,水就是性,心性不二,這是心性的關(guān)系,當(dāng)我們念佛時,一念的念頭,就是心的作用,但是體是無相的心體,沒有生滅,沒有來去,雖然無相,但它有妙用,妙用就是心的作用,沒有作用就不能開發(fā)智慧,雖然念佛就是妙用,觀照也是用,沒有妙用智慧不開,死水一潭,如冷水泡石,不能開發(fā)智慧,必須有妙用。念佛和觀照是一體的同時的,但是有人問我。觀照是不是妄念呢?其實不然,它是妙用,就是心的作用。有作用才開智慧。

  【如來出現(xiàn)品云:菩薩摩訶薩應(yīng)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一切眾生心亦如是!

  菩薩是什么意思呢?菩薩是覺有情,自覺覺他,梵語叫菩提薩陀。中國華語叫覺有情。自己覺悟了然后還要度眾生,還沒有圓滿佛道。“摩訶”為大,就是大菩薩的意思,菩薩摩訶薩,應(yīng)知道自心,如不能知道自心就不能成佛道。如果覺悟了自心!澳钅畛S蟹鸪烧X,念念有佛出世,有佛滅度”。那為什么呢?因為你明白了自心,入了法界。我們?yōu)槭裁慈氩涣朔ń?是我們沒有明白自己的本性,修持功夫不到,被貪嗔癡業(yè)障,障住了我們的自性。我們雖然在一真法界里,但是現(xiàn)在不覺悟,不明白心地,就不能開發(fā)真智慧。大阿羅漢不明白真正的本性的妙用,他們不能見十方佛剎,所有諸佛,只知道我們世界上有釋迦牟尼佛,別的世界有佛,他們都不知道。

  南傳佛教只知道釋迦牟尼佛。寺院里只供養(yǎng)釋迦牟尼佛,沒有其它的佛菩薩。(文殊、普賢、地藏、觀音都沒有不知道)修的是小乘法,最高證得阿羅漢果,他們也不念佛,不知道念佛法門。就是坐在那里,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然后數(shù)出入息,一數(shù)到十,再從一數(shù)到十,這樣的來回數(shù)息,這叫數(shù)息觀。這是修的四禪八定。八定修滿了,還要修八背舍,然后在修九次地滅盡定,然后證阿羅漢果,所以墮落無為坑。證到有余涅槃。

  真正的大乘佛法在中國,我們是大福報,應(yīng)該作難遭難遇想,大乘佛法講的是法界,小乘佛法不能入法界,只能破了我執(zhí),一念偏空,不能破法執(zhí)。大乘佛法,是破了法執(zhí),才能入法界。大乘佛法是,我法二執(zhí)同時破掉才能入法界,所以菩薩應(yīng)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念念佛出世。何以故,諸佛如來明此心成正覺故,任何諸佛沒離此心而成正覺。一切修道者亦復(fù)如是,應(yīng)知自心。

  我們眾生雖然是業(yè)力凡夫,但是我們一念回光,當(dāng)下承當(dāng)本來就是佛。參禪也好,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必須明白自心,不明自心修法無益。經(jīng)恒河沙劫不能成佛,因為你沒明自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你沒明白本心,怎能成佛呢?永遠(yuǎn)不能成佛,只能種遠(yuǎn)因。比方說我們念佛人,不明白自心,只從事上著相修行,只能生中下品,上品沒份。

  幸虧我們念佛法門靠佛愿力,靠自己的愿力,能往生極樂世界中下品,如果其它法門沒有成佛的資格,也沒有出三界的希望,因為你沒明自心,如明自心當(dāng)下承當(dāng),由如本得,你本來就是佛,所以經(jīng)上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和佛本來是一體,因為你顛倒執(zhí)著,不能顯現(xiàn)自己自性清凈的光明。如明自心一念回光,承當(dāng)自己的佛性,一念清凈一念佛,念念清凈念念佛。不離剎那成佛以竟。華嚴(yán)經(jīng)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初發(fā)心時,即是成佛時,真有那樣殊勝么?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心了,怎么沒成佛呢?因為沒明自心,不明當(dāng)下承當(dāng)本來佛性,如若當(dāng)下承當(dāng)你就是佛,雖然沒有真正成圓滿的佛,因為我們還有業(yè)力障著你,如果我們念念回歸自性,念念消除業(yè)障,念念開智慧,久而久之業(yè)障消盡了,自然成佛。所以我們要有決心,要有耐心來研究華嚴(yán)的義理。

  【悉有如來成等正覺。廣大周遍,無處不有,不離不斷,無有休息。】

  一切諸佛成等正覺的時候,他的自性光明,廣大周遍,遍一切處,我們的自性佛沒有離開,也沒有斷開,所以說用它就有,不用它就無,比方明鏡,你啟用他就有,不啟用他就沒有。他沒有斷滅永遠(yuǎn)存在。忽來忽現(xiàn),漢來漢現(xiàn),不用它就不現(xiàn),我們自心從來沒有休息過,沒有斷過,所以我們一啟用它,它就存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