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清涼解要 七
夏雨清涼解要 七
直心深心回向心
為使大家品德更進步,砥礪自己,我今天再講點有關(guān)實德方面的。
一生如果沒有很大的虧心事,這是一件樂事。大家少年入道,一生所作所為,過咎不多,應(yīng)該時時刻刻謹慎,慎言慎行。事情要思考過以后就去做,不用心機?傄灾毙摹⑸钚、回向心糾正自己,確定自己的方向。如果一步走錯,一生后悔。
因為現(xiàn)在大家正是血氣方剛、情欲熾盛的時候,更要留神,千萬不要把一生留下大污點。如果過去有不對的地方,應(yīng)該至誠懺悔,再不做。唉!大家知道,如果你一生沒有虧心事,對天、對地、對一切眾生,皆對得起,是一件極大的樂事!大家深深體會,慎言慎行。
大家如果要改過,要發(fā)心,要發(fā)直心、深心、回向心,從內(nèi)心發(fā)起來。千萬不要光做樣子,做樣子叫偽君子,偽君子不如真小人,最惡了。不做假,從內(nèi)心真誠發(fā),叫直心、深心、回向心。
如果大家從現(xiàn)在開始,天天砥礪自己,將來你是圣人,在佛門當中大放光明。
慎獨
修學(xué)佛道要踏實。大家不要徒有其名而無其實。要腳踏實地去修學(xué)。
怎么踏實呢?要慎獨。慎獨,就是自己獨處的時候,不欺自己良心。雖然獨處暗室,不欺佛,不欺眾生,不欺自己良心。這樣,修學(xué)佛道,自然踏實。
怎么能夠慎獨?做到什么事情呢?自己獨處的時候,不管有人知無人知,不管有人見無人見,不犯十項惡業(yè)。沒有殺盜淫,沒有妄語惡口綺語兩舌,沒有貪瞋癡,這樣修學(xué)佛道就踏實了。
如果有人見的時候,表現(xiàn)得道貌岸然,自己獨處的時候,又是另一個面目,佛道不會成功的。
如果能做到慎獨,功不唐捐,自然和佛菩薩起感應(yīng)。
希望大家「表里一致」。希望各自努力。
*******
△做事情,心要正正的,不要有一點偏私。時刻想:要有臉面見阿彌陀佛。我們的一行一動,佛菩薩都清楚。
持戒不犯犯能懺悔
佛門有二健兒,必解脫。一者持戒不犯,這種人一定解脫生死。二者犯能懺悔,雖犯戒能懺悔,也必解脫生死。
佛說,過去有四比丘犯重戒,于空王佛前至誠懺悔,七天七夜,罪業(yè)得清凈,F(xiàn)在四比丘都已成佛。東方是阿?鞞佛,南方是寶相佛,西方是阿彌陀佛,北方是微妙聲佛。
所以大家要記住,如果犯戒,要懺悔。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能懺悔,那是大善,懺悔者發(fā)露,不再犯。
你們有人在大眾僧前懺悔,很好,可是功效很小,因為你沒真心懺悔。如懺悔今天打破一個碗,這個有什么用呢?你真犯殺盜淫妄,沒懺悔。律上說,如果犯殺盜淫妄等戒,在明相沒現(xiàn)前,在大眾僧面前懺悔,也可通懺悔。
我們以后采取一種方便──對佛懺悔,這個戒律上沒說。有眾中懺,對首懺、心念懺,我們對佛懺悔,僅僅是給末法時期眾生設(shè)方便。至誠懇切對佛懺悔,這個也有根據(jù),如阿?鞞佛、寶相佛、阿彌陀佛、微妙聲佛,都曾經(jīng)對佛懺悔,至誠懇切。
千萬不可隱瞞覆藏過錯,覆藏過錯,它會增長,累土終成高山,有一點小小罪過,覆藏,感覺人家都不知道,那叫陰惡,最傷功德。它天天增長,小罪成了大罪。如果發(fā)露懺悔,心轉(zhuǎn),自然「心若滅時罪亦亡」。
大家千萬不要有陰惡,有過則悔,悔則能改,世間圣人皆知不貳過、不遷怒,何況我們是出家道人?希望大家各自勉勵!
千萬不要認為我有違心之處,別人不知道,我安然自在。不是那樣。你有違心之處,早種入八識田中,業(yè)鏡臺前完全現(xiàn)出來。
常省己過不訟彼短
今天講,如何和大眾、同參道友相處。引道宣律師說的一首偈──「應(yīng)自謙下,如拭塵巾,推直于他,引曲向己,常省己過,不訟彼短!菇o大家參考。
「如拭塵巾」,好比擦桌布一樣,每個人都做個擦桌布,把桌子擦干凈了,布自己臟了。
「推直于他,引曲向己!怪磺袑Φ摹⒑玫,推給別人;不對的、不好的、委屈的,自己接受。
「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故〔熳约旱倪^錯,趕緊改,不可說別人的過。別人好的地方,引以為師,我們跟著學(xué);別人不好的地方,引以為師,自己不要犯。這樣,有好的事情,先讓給別人;壞的事情,自己搶著來,處大眾一定和合,這樣,道場一定興隆。
你要知道,當你處眾,受三分委屈的時候,正是你種福之處。如果是你使別人受了委屈,自己滿意的時候,正是你招災(zāi)之時。
這樣時時刻刻省察自己,慢慢地可轉(zhuǎn)凡成圣。這是佛傳流下來的沙門實義。
聞過則喜知過必改
中國圣人聞過則喜,知過必改,希望大家都要學(xué)習(xí)。
不可以怙惡不悛,那樣會成種。所謂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要受報的,不可不相信。等時間到了,果報臨頭,你相信已經(jīng)來不及了。
種子,比種子還細的,是習(xí)氣。根據(jù)唯識宗說,習(xí)氣是種子別名,習(xí)氣就是種子。如果按照事相來說,不錯的。譬如說,世間好賭的人,秉性難移,難以改過;好嫖的人,秉性難移,難以改過;凡有所執(zhí)著愛好的人,都是秉性難移。
大家要時常觀照,如果自己有這種種子習(xí)氣,趕緊改過來。不要叫他成報,業(yè)報臨頭,后悔已遲。
如果依理推尋,種子和習(xí)氣,有一點點差別。什么是習(xí)氣呢?風(fēng)吹樹搖,風(fēng)止以后,樹還搖,那是習(xí)氣。種子,斷見思惑,就沒有了,不受分段了;習(xí)氣,深在無明,所以佛說,有一個比丘,已經(jīng)成阿羅漢,還有喜歡照鏡子的習(xí)慣,佛說,他前生的習(xí)氣不斷?梢娏(xí)氣和種子,有一點點差別,粗細不同就是了。
希望大家不要秉性難移,有情下種,因地果生的時候,后悔已遲。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千萬不要造因。
知過認過改過
人非圣賢,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修學(xué)佛道,第一要知過。有一輩人,自己有過錯不知道,可憐!
知過以后,要承認過。有的人雖然知道自己過錯,不肯承認,更可憐!
承認過以后,要改過。有的人知道過錯,也承認過錯,可是不肯改過,最可憐!
如果知過、認過、改過,修學(xué)佛道,才有增進。知過、認過、改過,佛道之道在其中。
這樣,才能知道如何修學(xué)佛道。修學(xué)佛道就是奉行眾善。如果修學(xué)佛道的人,能夠改過,能夠奉行眾善,定有成就。有一天諸過改盡,眾善圓滿,稱為成佛。
*******
△有兩種惡德,沒有功德。什么是惡德?一為猶豫,一為因循。大家遇到事情,要「果決」,言出必行,講出的話,要作到。猶豫心怎么養(yǎng)成的?大家遇到事情,今天作不了,等明天,明天還有時間,這樣養(yǎng)成。猶豫不果決,慢慢因循。世間法,總而言之,叫不負責(zé)任。大家規(guī)定每天拜多少佛,今天佛拜不完、念不完,不可猶豫因循。拜佛、念佛不可定太多,要逐漸增高。如:一天要拜一千拜,一定會猶豫因循。大家要量力而為,慢慢增加。記得,不可猶豫、因循。今天的事,要今天作好。很多人遇到事情等明天,一拖好幾年。猶豫、因循的心,一事無成白了頭,不能有大成就。千萬要戒除此二種惡德!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可以生害人之心。佛教講大慈大悲,慈悲為本,害人之心,最傷佛法之根本。害人正好害己,因果不爽。防人之心,不是防眾生,是防止眾生造惡業(yè)。菩薩為度眾生故,嚴持凈戒。
當勤精進慎勿放逸
今天和大家講,當勤精進,慎勿放逸。什么叫放逸呢?六根貪六塵,名之為放逸。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觸、意貪法,總說不過凡情二字,大家墮于凡情,就是放逸。
楞嚴經(jīng)說,純情無想,下墮風(fēng)輪,純粹情念,沒有道念的話,下墮風(fēng)火之間,是大地獄,眾生墮阿鼻地獄。
分別說,在世間方面,名、利、親緣眷屬、仇家,都屬于凡情,這都是地獄根。
那么,怎么不種這個根呢?六根不放逸。怎么能使六根不放逸呢?六根放逸的原因,不過貪著娑婆世界。要想使六根不貪著娑婆世界,應(yīng)該觀一切無常。娑婆世界,好的無常,終歸壞苦,不好的,苦苦,唯有求念佛往生,脫離娑婆。最好的辦法是念死,如果人想到自己命終,要死了,萬緣放下,什么名利、親緣眷屬、世間榮耀,皆可放下。
所以大家時常要觀無常,無常能發(fā)生無漏智慧。什么是無漏智慧呢?眼不貪色,耳不貪聲,鼻不貪香,舌不貪味,身不貪觸,意不貪法,就是無漏智慧。希望大家各自努力。
如果久久觀無常,就會產(chǎn)生平等心,對一切人、一切事,產(chǎn)生平等觀。平等觀、平等心,就是清凈心,以此清凈心可以往生西方。如果心不平等,就感異熟果報,各各不同,萬種差別,等到那天就大苦臨頭,后悔莫及了。
修道之人要注意自治自律之道。
正己隨緣不生煩惱。不要求一切環(huán)境順我意,以戒定慧糾正自己。一切環(huán)境,隨緣而過,不生煩惱。不要求環(huán)境、一切人,皆順我意。那不是修道人的心境。
正己之道在于一心,隨緣不生煩惱名之為不亂,這就是一心不亂。
如果要一切環(huán)境皆順我意,那是隨緣轉(zhuǎn),隨緣轉(zhuǎn)就是六道輪回。
這個皆出一心。一心正,則正己隨緣不起煩惱;一心邪,要求一切法、一切人、一切環(huán)境皆順我意。生死涅槃在一念之間。
希望注意到。尤其不要為自己的名、自己的利去爭。爭者必失;唯不爭者,天下莫能與之爭。你要爭取,一定失掉。
古人講,君子不爭,必也射乎。君子之人沒有爭,說起來爭的話,可能就是射箭比賽,因為射箭比賽他的禮節(jié)是這樣,揖讓而登上臺。如果射不中,下而飲,反求自己身不正,自己技術(shù)不夠高,不怪別人。唯小人,爭不來,才怪別人,才怪環(huán)境。大家既是修道之人,應(yīng)做修道之行。
《二、惜福培德》
少欲知足莫生貪求
大眾僧須要少欲知足,莫生貪求。貪名、貪利,最要不得。名利最壞道人心。
佛教比丘少欲知足。如果貪求,增長惑業(yè)苦;髽I(yè)苦又構(gòu)成三種障:惑,構(gòu)成煩惱障,起貪瞋癡等是;業(yè),構(gòu)成業(yè)障,五逆十惡等是;苦,構(gòu)成報障,三涂惡報等是。三障,障住正道不得成就,皆由于貪求來的。所以,大眾要少欲知足。
如果少欲知足,佛道才有成就。所以,平時要有一個想法:萬般隨緣好。不可生貪求之心。
永明大師講過一句話很好,提供大家參考。他說:「勸君學(xué)道莫貪求,萬事無心道合頭;無心始體無心道,體得無心道也休!
大家出家修道,就應(yīng)該少欲知足。希望各自勉勵。
節(jié)身儉口莫生奢泰
出家人有出家人的道風(fēng)。出家人衣服飲食不要求精美。衣要求御寒足矣,食要求果腹足矣。
出家人要求增上戒定慧、增上道德。
在家人走南到北做官,都不過為吃穿二字而已,有一句話,在家人多部分是飲食男女。其實這句話是罵人的話。飲食男女等于說,禽獸有知而無義。
出家人論道德,道德增上。不要求衣食精美。穿御寒足矣,吃果腹足矣。
永嘉大師是得道高僧,他有一段話值得我們參考!笐(yīng)自觀身,如毒蛇想,為治病故,受于四事,身著衣服,如裹癰瘡,口?滋味,如病服藥,節(jié)身儉口,莫生奢泰,聞?wù)f少欲,深樂修行!
應(yīng)自觀身,如毒蛇想。觀察己身,好比毒蛇一樣。何止比毒蛇而已,比毒蛇還厲害,生老病死,百苦交煎,集于一身,都是這個身換來的,何止于毒蛇?
身所著衣,作裹癰瘡想。這個身體遲早要敗壞,所以說癰瘡,你遲早要受這身一場大害。臨命終時,他叫你怎么死?你不知道。他是你的大敵人,何必要求衣食精美?
為治病故,受于四事。道人為治病,才受四事供養(yǎng),衣服、飲食、臥具、湯藥。飲食滋味,如服藥想,吃飯好比是吃藥一樣,我有病不得不吃,吃為治饑餓病。
節(jié)身儉口,莫生奢泰。身上穿的,口里吃的,不可生奢侈,莫生安逸之想。
聞?wù)f少欲,深樂修行。聽圣人說,少欲知足,佛說,少欲知足,我深樂修行。這才是道人心行。
希望大家不要只求衣食精美,那是畜生有知而無義。
*******
△出家,十方供養(yǎng),要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再用錢,要提心吊膽,不可大方用。
△古人撿野菜吃,根不舍得丟掉。今天看到菜中有菜根很高興,知道仍是有惜福的人。
△因為我們吃的、用的都是十方供養(yǎng),施主辛辛苦苦換來的。我們要節(jié)省。
△施主供養(yǎng)來的東西,不要嫌這個不好吃,這個不好用。如果供養(yǎng),你不喜歡,就默默然,無過,不受報。如果你說不好吃,不好穿,不好用,相當損你福報。
莫損福報
我們接受的是十方供養(yǎng),東西一定要好好處理,不要損福報,地藏經(jīng)上說,舍一得萬報,你要知道你損一也得萬報,因果不爽!
大家用水要惜福,不可開水龍頭一直流水。古德洗臉的水用來澆花,若倒水溝,成殺水(殺生罪)。
以前叢林洗臉兩把半就好了。我們現(xiàn)在用水方便,不知惜福,將來墮落血湖地獄、血池地獄。
我為何如此節(jié)省?第一節(jié)省自己的福報,第二節(jié)省下來給你們用。
以前有人偷鹽,入定以后看見一堆鹽。有人喝茶,喝一些就丟了,命終地獄有一堆茶山要他吃。我用洗衣粉,一粒不敢浪費,為的節(jié)省給你們用,你們用洗衣粉,不知惜福,不是讓雨淋,就是丟得滿地。
我們慧又不足,福又沒有,如何安住徒眾?我們;不夠,如何安住徒眾?如此西蓮凈苑這一脈就滅在我們這里。
你修;,將來眷屬興隆。無福慧,將來沒有依靠。希望你們惜福。你所浪費的東西,一粒米,一滴水,都是損你的福慧。
不要說浪費那么多,出家人不修行,滴水難消。希望你們修福修慧。
吃點小虧正是賺大便宜
出家人要以慈悲為本,無論對任何人、任何事,要以利益眾生為懷。
世間人總喜歡賺便宜,不吃虧。他不知道,賺便宜,正是吃大虧。吃點小虧,正是賺大便宜。什么原因呢?吃點虧用不到還債,如果賺了便宜,一定還債。
世間人處處喜歡賺便宜,結(jié)果討債的人跟在后邊,大債小債,都要還?铣蕴澋娜,不需要還債,所以說,吃點小虧,正是賺大便宜。如果處處賺大便宜,正是吃大虧。
所以大眾僧要以慈悲為懷,總以利益眾生為懷,不可賺眾生的便宜。貢獻自己,利益眾生,這是出家人的本務(wù)。
不相信,大家想一想。眾生無邊誓愿度,沒有賺眾生的便宜。煩惱無盡誓愿斷,沒有賺便宜的想法。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沒有賺便宜的想法。佛道無上誓愿成,佛是大慈大悲,沒有一點賺便宜的想法。
希望大家以四弘誓愿為自己的標的,提醒自己。
*******
△得便宜處是吃大虧,吃大虧處是得便宜。你們要學(xué)吃大虧,不要占便宜;若占便宜,臨命終時會吃大虧。
- 大丈夫不被業(yè)系
- 愿生西方,愿見彌陀
- 在八識田中下阿彌陀佛的種子
- 時刻不忘阿彌陀佛愿生極樂
- 持佛名號之心要像呼喚父母一樣
- 我們眼前的親緣眷屬好比一臺戲
- 修學(xué)佛法要求解脫味
- 凈土法門重行不重解
- 蓋世之才學(xué)不如你一聲阿彌陀佛
- 只領(lǐng)導(dǎo)他念佛就是所謂助念
- 念佛是因果法
- 佛說魔逆經(jīng)通義
- 大乘遍照光明藏?zé)o字法門經(jīng)講記
-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jīng)釋義
- 生即無生。無生即生
- 界而無界無界而界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述要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賢善首章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xué)記 普覺章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