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御選語錄(6)

  卷十四

  御制序

  朕既選刻僧肇等禪師語錄。長夏幾暇。欲全覽歷代古德之所激揚。而錄其真切為人者。柰華藏浩瀚。目不暇給。臣工中與禪衲輩。具能辨別淄澠目力者。不得其人。莫可使分任翻閱。呈朕總覽者。無巳。乃就妙喜所輯正法眼藏;眉乃讨冈落。二書。采取若干則公案。以示后學。夫正法眼藏。指月錄。二書。行海內(nèi)數(shù)百年矣。西竺四七。震旦二三。佛佛祖祖。無義味語。至今普遍閻浮提界。俾荒山古剎。渺渺禪棲。楖栗蒲團。修修釋子。皆得展卷而見。提唱而聞。妙喜幻寄之功勛。固為不可磨滅。但惜皆未具透關眼。所以拈提自先失利。則粉中之雪。煤里之墨。豈能揀辨的當。擲黃金而取瓦礫。寶魚目而棄摩尼。定所不免。是以正法眼藏。指月錄之外。其尚有元樞正體。靈鑒真光。開示指歸。裨益末世者。未經(jīng)朕目。無可如何。在二書之中。則可以自信。選擇一無所遺矣。明眼人自能辨取。帙中所采言句。非如妙喜幻寄所選。只尚語句尖新。機鋒敏捷。不論與本分心地有無交涉也。皆專以提持向上。不但時人之所推尚。流俗之所盛傳。而實非旨要。未契真宗者。概置不錄。即古來大善知識。遞相拈示之公案。少或不依本分。任其口頭滑利。即不與選焉。夫此不了言句。歷代明眼善知識。非不知其為非第一義諦;蛞宰娓杆z。只得傳為家珍;蛞蛑T方檢點?制馉幎。不無回互。不但不肯明以指斥。且棄短取長。附合拈提。將方寸之木。聳令高于岑樓。亦不過無柰。聊作門前之繞。豈實謂祖印在茲也。初機后學。未能人人具生知慧眼。則不無誤人。在朕今日。無掛無礙。一稟覺王正令。黜陟古今。有何忌諱。而不為直捷指明。后世真正發(fā)心參學之人。如墮網(wǎng)之欲出。若沐漆而求解者。豈可不令解粘去縛之凈盡。俾少留余地耶。如傅大士。如大珠海。如丹霞天然。如靈云勤。如德山鑒。如興化獎。如長慶棱。如風穴沼。如汾陽昭。如端師子。如大慧杲。如弘覺范。如高峰妙。皆宗門中歷代推為提持后學之宗匠。柰其機緣示語。無一可入選者。聊舉數(shù)端。以見其旨。如傅大士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zhèn)相隨。語默同居止。及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之句。長慶上堂曰。撞著道伴交肩過。一生參學事畢。僧問興化。四方八面來時如何;淮蛑虚g的。如此語句。皆是只識得個昭昭靈靈耳。即傅大士所云?帐职唁z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亦只到得脫凡情執(zhí)著見耳。只如步行騎水牛。較古德道士倒騎牛之句。雖若仿佛。而相去天淵。如普化云。明頭來。明頭打。暗頭來。暗頭打。四方八面來。旋風打。虛空來。連架打。此語雖亦非究竟。較興化打中間語。奚啻霄壤。如龐居士一口吸盡西江水。乃從來多傳為極則者。卻不知但只會得個光吞萬象而巳。豈曾腳跟點地。所以五祖演云。一口吸盡西江水。萬丈深潭窮到底。略彴不似趙州橋。明月清風安可比。此頌可謂補龐缊之欠缺也。如龐婆百草頭邊祖師意之句。尤為粗淺。而無知狂參。亦稱為究竟之說。如汾陽昭。除十智同真之外。其他語句。無一可取。似此見地。則十智同真之設。亦從解路中得來耳。若欲如是推演敷布。豈有底止。十智同真。亦奚足重。若為啟初學之疑情。何必如此多言。徒使真參實悟之人。牽連入于解路耳。如德山乃從來歷代推崇之古錐。而除一棒之外。詳細搜求。其垂示機緣。卻無一則可采。不過會得個本無言說之理。不被天下老和尚舌頭瞞地位耳。未踏向上一著在。所以溈山之語。泥里有剌。道德山向后。孤峰頂上盤結草庵。呵佛罵祖去在?芍^將德山數(shù)語判盡也。如托缽公案。亦只可啟發(fā)初學疑情。與本分毫無交涉。況亦有何奇特。直得數(shù)千百年提唱。殊不可解。如巖頭雪峰。實乃見過于師。然亦未到圓通處。較伊法嗣元沙。猶欠百步在。如大珠頓悟入道要門論。不過提唱初機。全未具頂門正眼。其馬祖賞嘆之說。未必確實。如妙喜乃數(shù)百年望重海內(nèi)之人。其武庫全錄。朕皆詳細披閱。其示語機緣中。一無可取。其拈提古德處。亦間有透脫之論。而支離謬誤處甚多。觀此。則非具真知見者。亦乃認得個本來微光。用解識學問。勉強擴充之所致。非實透關之侶。如靈云青山原不動。白云任去來之句。如露柱懷胎。打破鏡來相見之說。亦屬一流。至風穴錄中所載。不過默悟三元指要。是其極則。其語句。如老僧阇黎。祖意教意。皆左右兩拍之說。家國與野老。老僧與阇黎。豈有兩個。雖將左右兩拍。解路粉飾。似同中有異異中同者。其顰蹙安貼。話成兩橛。如何蓋覆。如答隨緣不變云。披蓑側(cè)立千峰外。引水澆蔬五老峰。又如壁立千仞。誰敢正眼覷著之句。皆從元要中知解得來。不問可知。不但非第一義。而且貽誤后學。況與世理大相矛盾。似此不經(jīng)之說。徒增文士嗤謗耳。與佛法毫無裨益。此一實事。有一絲毫。便是一絲毫。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真?zhèn)沃。若遇明眼人。斷不能逃影。如丹霞燒木佛。觀其語錄見地。只止無心。實為狂參妄作。據(jù)丹霞之見。木佛之外。別有佛耶。若此。則子孫焚燒祖先牌。臣工毀棄帝王位?珊。在丹霞以為除佛見。殊不知自墮鐵圍而不覺也。意在立奇掃相。而通身泥水。自不知也。若謂院主眉須墮。設立疑案。究亦無可疑處。不過亦從解路中成就耳。非切實為人。開人天眼目之宗匠。況其示寂時。一足未及地而化。此亦護法神明。令伊自示腳跟不點地之一證。如一古德殿前背佛坐。又一古德入殿向佛唾。傍僧云。何得背佛坐。向佛唾。答云。將無佛處來與某甲唾。指無佛處來與某甲背。此等見解。與丹霞同。但知掃目前一像。卻不覺自執(zhí)千像萬像矣。當日但問此二狂徒。你道除此殿中佛。尚別有何佛。試指取看。管教立地現(xiàn)形。此等無稽魔說。何堪提唱書錄掛齒。更有拾狐唾以為獅乳者。尤堪憐愍。似此者不可枚舉。以上所拈。尚皆非屬邪妄。但腳跟未踏實地。非了義之說耳。如弘覺范。指月錄中。采其拈提處甚多。其支離謬妄處。與幻寄同?芍^同病相憐。不過令人作發(fā)笑之戲具。更不必論者。至如三喚侍者。婆子燒庵。吃油粢。野狐。斬貓。犀牛扇。臺山婆子。子湖狗。香嚴上樹。云門扇子。禾山鼓。慈明榜等公案。皆古今叢林中。日日舉似者。朕悉不錄。蓋雖言語道斷。不過啟發(fā)初機。非是究竟。但此等公案。尚不至榛蕪向上一路耳?傊耸。如杲日光。如大火聚。提則全提。印則全印。否乃不達佛之正旨。盡屬奪弄精魂。其言。雖皆數(shù)千百年以來。人人所提唱。其人。雖皆數(shù)千百年以來。人人之所推崇。朕皆置之不論。蓋歷代震于其名。無人指出。殊不知此等未了之談。雜入真正人天眼目之宗師語句中。后學豈能盡具參方眼。其目光如豆者。必致金[金+俞]莫辨。皂白不分。到此地位。自以為巳造某古德所造之境。向上自然無路。妄為參學事畢。豈不是盡九州鐵。鑄成這一大錯。此等語句。雖于提掇初機。發(fā)人凈信。未始無功。然其功甚小。能令真正發(fā)心參學之人。中止化城。過由伊造。其過甚大。如迦陵音。亦可謂具參方眼者。乃于興化古廟躲過。丹霞燒木佛。長慶路逢道伴。等公案。尚被牽絆。而未看破。且尤喜提唱風穴阇黎老僧一則。朕當年一一討論。為之說破。尚不能透脫。何況初機后學耶。茲集所選歷代禪師。除六祖外。一百五十六人語句。固皆本分極則。而諸人中。如志公。馬祖一。南岳思。石頭遷。忠國師。長沙岑。觀國師。臨濟元。投子同。曹山寂。元沙備。韶國師。其見證與前選中諸大善知識。無二無別。但其傳世語句?刹烧咧褂诖。因其難成卷帙。是以并在后集中。至于藥山儼。黃檗運。洞山價。羅漢琛。法眼益。天依懷。細細評量。猶有珠與璣之分。其余諸禪師公案言句。二書所載。只此一二則。語雖可錄。不能品其次第。學者能于古人語言相似。而高下懸殊之處。自具只眼。知朕采取刪汰。意趣之所歸。舉一明三。方為于此有分。否則毋得顢頇含胡。輕言參透葛藤。轉(zhuǎn)不如講誦經(jīng)典。薰此佛種。以待機緣。尚為未昧自已。朕今此舉。若無灼知定見。豈肯多生枝節(jié)。為天下后世之所嗤笑。實憐禪宗頹廢;勖鼞医z。皆由此輩未了宗師。開此紛雜岐徑。令魚龍莫辨。后學不知所從也。故不得不為蛇足一上。如標月指。所指必月。無論三垣二十八宿。未嘗誤指。即弦朓之月。亦所不指。所指者。如月之恒。既圓且明。普照三千大千。后學但毋向指邊求月也。是為序。

  雍正十一年癸丑八月望日

  無名氏問。千七百則陳爛葛藤。皆是無義味語;噬掀菲鋬(yōu)劣。毋乃涉于解路乎。有名氏答。從上祖師言句。汝作么生會。無名氏云。如鴉鳴鵲噪會。有名氏曰。汝既不作言句會。汝今云何復生分別心。如可分別者。固應如是分別。如曰不可分別。則古來言句。既作鴉鳴鵲噪會;噬辖袢掌奉}。何不作鳳嘯龍吟會。彎兔角弓。而射空里風影;虬侔l(fā)百中;蚴l(fā)一中。計功行賞。夫何不可。無名氏[懺-千+么][懺-千+羅]而退。

  御選歷代禪師語錄前集上。

  初祖菩提達摩大師

  祖于般若多羅尊者得法。演化本國。時有二師。一名佛大先。二名佛大勝多。佛大先遇般若多羅尊者。舍小趣大。與祖并化。時號為二甘露門。而佛大勝多。更分徒而為六宗。第一有相宗。第二無相宗。第三定慧宗。第四戒行宗。第五無得宗。第六寂靜宗。各封已解。別展化源。祖喟然嘆曰。彼之一師。己陷牛跡。況復支離而分六宗。我若不除。永纏邪見。言巳。微現(xiàn)神力。至有相宗所問曰。一切諸法。何名實相。彼眾中有一尊長薩婆羅答曰。于諸相中。不互諸相。是名實相。祖曰。一切諸相而不互者。若名實相。當何定耶。彼曰。于諸相中。實無有定。若定諸相。何名為實。祖曰。諸相不定。便名實相。汝今不定。當何得之。彼曰。我言不定。不說諸相。當說諸相。其義亦然。祖曰。汝言不定。當為實相。定不定故。即非實相。彼曰。定既不定。即非實相。知我非故。不定不變。祖曰。汝今不變。何名實相。巳變巳往。其義亦然。彼曰。不變當在。在不在故。故變實相。以定其義。祖曰。實相不變。變即非實。于有無中。何名實相。薩婆羅心知圣師懸解潛達。即以手指虛空曰。此是世間有相。亦能空故。當我此身得似此否。祖曰。若解實相。即見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當于色中。不失色體。于非相中。不礙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實相。彼眾聞巳。心意朗然。欽禮信受。祖瞥然匿跡。至無相宗所而問曰。汝言無相。當何證之。彼眾中有波羅提者答曰。我明無相。心不現(xiàn)故。祖曰。汝心不現(xiàn)。當何明之。彼曰。我明無相。心不取舍。當于明時。亦無當者。祖曰。于諸有無。心不取舍。又無當者。諸明無故。彼曰。入佛三昧。尚無所得。何況無相。而欲知之。祖曰。相既不知。誰云有無。尚無所得。何名三昧。彼曰。我說不證。證無所證。非三昧故。我說三昧。祖曰。非三昧者。何當名之。汝既不證。非證何證。波羅提聞祖辨析。即悟本心。禮謝于祖。懺悔往謬。祖記曰。汝當?shù)霉2痪米C之。此國有魔。汝可降之。言巳。忽然不現(xiàn)。至定慧宗所問曰。汝學定慧。為一為二。彼眾中有婆蘭陀者答曰。我此定慧。非一非二。祖曰。既非一二。何名定慧。彼曰。在定非定。處慧非慧。一即非一。二亦不二。祖曰。當一不一。當二不二。既非定慧。約何定慧。彼曰。不一不二。定慧能知。非定非慧。亦復然矣。祖曰;鄯嵌ü。然何知哉。不一不二。誰定誰慧婆蘭陀聞之。疑心冰釋。至第四戒行宗所問曰。何者名戒。云何名行。當此戒行。為一為二。彼眾中有一賢者答曰。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無染。此名戒行。祖曰。汝言依教。即是有染。一二俱破。何言依教。此二違背。不及于行。內(nèi)外非明。何名為戒。彼曰。我有內(nèi)外。彼巳知竟。既得通達。便是戒行。若說違背。俱是俱非。言及清凈。即戒即行。祖曰。俱是俱非。何言清凈。既得通故。何談內(nèi)外。賢者聞之。即自慚服。至無得宗所問曰。汝云無得。無得何得。既無所得。亦無得得。彼眾中有寶靜者答曰。我說無得。非無得得。當說得得。無得是得。祖曰。得既不得。得亦非得。既云得得。得得何得。彼曰。見得非得。非得是得。若見不得。名為得得。祖曰。得既非得。得得無得。既無所得。當何得得。寶靜聞之。頓除疑網(wǎng)。至寂靜宗所問曰。何名寂靜。于此法中。誰靜誰寂。彼眾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動。是名為寂。于法無染。名之為靜。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靜。本來寂故。何用寂靜。彼曰。諸法本空。以空空故。于彼空空。故名寂靜。祖曰。空空巳空。諸法亦爾。寂靜無相。何靜何寂。靜尊者聞師指誨;砣婚_悟。于是六眾。咸誓歸依。化被南天。聲馳五印。經(jīng)六十載。度無量眾。

  祖念東震旦國。佛記后五百歲。般若智燈。運光于彼。遂囑弟子般若密多羅。住天竺傳法。而躬至震旦。乃辭祖塔。別學侶。泛重溟。達南海。乃梁普通七年庚子歲也。廣州剌史蕭昂。具禮迎供。表聞武帝。帝遣使赍詔迎請。十月至金陵。帝問曰。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jīng)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祖曰。并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問如何是圣諦第一義。祖曰。廓然無圣。帝曰。對朕者誰。祖曰。不識。帝不悟。

  祖渡江北。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有僧神光。詣祖參承。祖常端坐面壁。莫聞誨勵。師立雪過膝。斷臂求法。祖遂因與易名曰慧可。問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祖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稍弧N倚奈磳。乞師與安。祖曰。將心來與汝安。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祖曰。我與汝安心竟。越九年。欲返天竺。乃顧慧可而告之曰。昔如來以正法眼。付迦葉大士。展轉(zhuǎn)囑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當護持。并授汝袈裟。以為法信。內(nèi)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至吾滅后二百年。衣止不傳。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潛符密證。千萬有余。汝當闡揚。勿輕未悟。一念回機。便同本得。聽吾偈曰。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二祖慧可大師

  有一居士。年逾四十。不言名氏。聿來設禮。而問祖曰。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懺罪。祖曰。將罪來與汝懺。士良久曰。覓罪了不可得。祖曰。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士曰。今見和尚。巳知是僧。未審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內(nèi)。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佛法無二也。祖深器之。即為剃發(fā)。曰是吾寶也。宜名僧璨。祖遂囑累。付以衣法。偈曰。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花生。本來無有種;ㄒ嗖辉

  向居士幽棲林野。木食澗飲。北齊天保初。聞祖盛化。乃致書曰。影由形起。響逐聲來。弄影勞形。不識形為影本。揚聲止響。不知聲是響根。除煩惱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覓影。離眾生而求佛果。喻默聲而求響。故知迷悟一涂。愚智非別。無名作名。因其名則是非生矣。無理作理。因其理則爭論起矣;没钦妗Ul是誰非。虛妄無實。何空何有。將知得無所得。失無所失。未及造謁。聊申此意。伏望答之。祖回示曰。備觀來意皆如實。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謂瓦礫;砣自覺是真珠。無明智慧等無異。當知萬法即皆如。愍此二見之徒輩。申辭措筆作斯書。觀身與佛不差別。何須更覓彼無余。居士捧披祖偈。乃申禮覲。密承印記。

  三祖僧璨大師

  信心銘。至道無難。惟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懸隔不識玄旨。徒勞念靜。圓同太虛。無欠無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不用求真。惟須息見才有是非。紛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無咎無法。不生不心。能由境滅。境逐能沈。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兩段。原是一空。一空同兩。齊含萬象欲取一乘。勿惡六塵。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智者無為。愚人自縛。法無異法。妄自愛著。將心用心。豈非大錯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眼若不寐。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狐疑盡凈。正信調(diào)直。一切不留。無可記憶。虛明自照。不勞心力。非思量處。識情難測。真如法界。無他無自。要急相應。惟言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萬年。無在不在。十方目前。極小同大。忘絕境界。極大同小。不見邊表。有即是無。無即是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慮不畢。

  四祖道信大師

  祖謂牛頭融禪師曰。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傇谛脑。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yè)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汝今巳得。更無闕少。與佛何殊。更無別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起貪嗔。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鞓窡o憂。故名為佛。

  五祖弘忍大師

  咸亨中有居士姓盧。名慧能。自新州來參謁。祖問曰。汝自何來。盧曰嶺南。祖曰。欲須何事。盧曰。唯求作佛。祖曰。嶺南人無佛性。若為得佛。盧曰。人即有南北。佛性豈然。祖令隨眾作務。盧曰。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祖曰。這獦獠根性太利。著槽廠去。盧禮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勞于杵臼。晝夜不息。一日祖潛詣碓坊問曰。米白也未。盧曰。白也。未有篩。祖以杖三擊其碓。盧即以三鼓入室。祖告曰。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大小而引導之。遂有十地三乘頓漸等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秘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葉尊者。展轉(zhuǎn)傳授二十八世。至達摩屆于此土。得可大師承襲以至于我。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護。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盧跪受訖。問法則既受。衣付何人。祖曰。昔達摩初至。人未之信。故傳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巳熟。衣乃爭端。止于汝身。不復傳也。

  六祖慧能大師

  祖抵黃梅參禮五祖。當呈偈后。三鼓入五祖室。五祖復征其初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語。祖于言下大徹。遂啟五祖曰。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知悟本性。謂祖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遂傳衣法。五祖送祖至九江驛邊。令祖上船。祖隨即把櫓。五祖曰。合是吾渡汝。祖曰。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能蒙師傳法。今巳得悟。只合自性自度。五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

  祖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jīng)。寓止廊廡間。暮夜風飏剎幡。聞二僧對論。一曰幡動。一曰風動。往復不巳。祖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竦然。

  印宗延至上席。征詰奧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祖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祖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祖曰。法師講涅槃經(jīng)。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聞說。歡喜合掌。

  韋使君請益。師升座告大眾曰。總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復云。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密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諦聽。吾為汝說。善知識。世人終日口說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诘f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密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傇诳罩。世人性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陔m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谡f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羅密。此是西竺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密。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惟妄惟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密。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nèi)緸?a href="/remen/jiedinghu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戒定慧。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xiàn)。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識自本性。一悟即至佛地。善知識。智慧觀照。內(nèi)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凈本心。使六識出六門。于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不思。常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識。后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門。于同見同行。發(fā)愿受持。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

  示眾云。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凼嵌ㄓ谩<椿壑畷r。定在慧。即定之時;墼诙。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fā)慧。先慧發(fā)定。定慧各別。作此見者。法有二相?谡f善相。心中不善?沼卸ɑ。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內(nèi)外一種。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諍。若諍先后。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如是。

  祖云。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jīng)云。能善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無相頌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yǎng)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后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名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于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吾祖惟傳此頓法。普愿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見莫悠悠。后念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南獄懷讓禪師禮祖。祖曰。何處來。曰嵩山。祖曰。甚么物恁么來。曰說似一物即不中。祖曰。還可修證否。曰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祖曰。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僧智通?楞伽經(jīng)約千余遍。不會三身四智。禮祖求解其義。祖曰。三身者。清凈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曰。自性具三身。發(fā)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汝說。諦信永無迷。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通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祖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別譚四智。此名有智無身也。即此有智。還成無智。復說偈曰。大圓鏡智性清凈。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zhuǎn)。但用名言無實性。若于轉(zhuǎn)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通禮謝。以偈贊曰。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隨形。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師曉。終無污染名。

  僧志道。覽涅槃經(jīng)至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巳。寂滅為樂而生疑。禮祖求發(fā)明。祖曰。汝作么生疑。對曰。一切眾生。皆有二身。謂色身法身也。色身無常。有生有滅。法身有常。無知無覺。經(jīng)云。生滅滅巳。寂滅為樂者。未審是何身寂滅。何身受樂。若色身者。色身滅時。四大分散。全是苦?嗖豢裳詷。若法身寂滅。即同草木瓦石。誰當受樂。又法性是生滅之體。五蘊是生滅之用。一體五用。生滅是常。生則從體起用。滅則攝用歸體。若聽更生。即有情之類。不斷不滅。若不聽更生。即永歸寂滅。同于無情之物。如是則一切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樂之有。祖曰。汝是釋子。何習外道。斷常邪見。而議最上乘法。據(jù)汝所解。即色身外別有法身。離生滅求于寂滅。又推涅槃常樂。言有身受者。斯乃執(zhí)吝生死。耽著世樂。汝今當知。佛為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為自體相。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好生惡死。念念遷流。不知夢幻虛假。枉受輪迥。以常樂涅槃。翻為苦相。終日馳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樂。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現(xiàn)前。當現(xiàn)前之時。亦無現(xiàn)前之量。乃謂常樂。此樂無有受者。亦無不受者。豈有一體五用之名。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聽吾偈曰。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凡愚謂之死。外道執(zhí)為斷。諸求二乘人。目以為無作。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妄立虛假名。何為真實義。唯有過量人。通達無取舍。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xiàn)眾色象。一一音聲相。平等如夢幻。不起凡圣見。不作涅槃解。二邊三際斷。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吾今強言說。令汝舍邪見。汝勿隨言解。許汝知少分。道聞巳。踴躍作禮而退。

  僧志常參祖。祖問汝從何來。欲求何事。曰。學人近禮大通和尚。蒙示見性成佛之義。未決狐疑。望賜開示。祖曰。彼有何言句。汝試舉看。曰。大通云。汝見虛空否。對曰見。通曰。汝見虛空有相貌否。對曰。虛空無形。有何相貌。通曰。汝之本性。猶如虛空。返觀自性。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凈。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極樂世界。亦名如來知見。學人雖聞此說。猶未決了。乞和尚示誨。令無凝滯。祖曰。彼師所說。猶存見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曰。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已靈光常顯現(xiàn)。常聞偈巳。心意豁然。乃述偈曰。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自性覺源體。隨照枉遷流。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

  有一童子名神會。年十三。自玉泉來參禮。祖曰。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祖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會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祖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痛不痛。對曰。亦痛亦不痛。祖曰。吾亦見亦不見。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祖云。吾之所見常見自家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弄人。神會禮拜悔謝。

  一日祖告眾曰。我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神會出曰。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祖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蓋頭。也只成個知解宗徒。

  唐中宗詔。遣使薛簡迎祖。祖以疾辭。簡問曰。京城禪德。皆云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未審師所說法如何。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jīng)云。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凈坐。究竟無證。豈況坐耶。簡曰。弟子回京。主上必問。愿師慈悲。指示心要。傳奏兩宮。及京城學道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明無盡。師曰。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明明無盡。亦是有盡。相待立名故。凈名經(jīng)云。法無有比。無相待故。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nèi)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簡曰。師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祖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凈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恒沙。簡蒙指教;砣淮笪。禮辭歸闕。表奏師語。詔加褒美。

  僧問黃梅意旨甚么人得。祖曰。會佛法人得。曰和尚還得否。祖曰。我不會佛法。

  祖說偈曰。一切無有真。不以見于真。若見于真者。是見盡非真。若能自有真。離假即心真。自心不離假。無真何處真。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若修不動行。同無情不動。若覓真不動。動上有不動。不動是不動。無情無佛種。善能分別相。第一義不動。但作如此見。即是真如用。報諸學道人。努力須用意。莫于大乘門。卻執(zhí)生死智。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若是不相應。合掌令歡喜。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執(zhí)逆諍法門。自性入生死。

  祖曰。諸善知識。汝等各各凈心。聽吾說法。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故經(jīng)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若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處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種。含藏長養(yǎng)。成就其實。一相一行。亦復如是。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溥潤大地。汝等佛性。譬之種子。遇茲沾洽。悉得發(fā)生。承吾旨者。決獲菩提。依吾行者。定證妙果。聽吾偈曰。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頓悟花情巳。菩提果自成。說偈巳。復曰。其法無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凈。亦無諸相。汝等慎勿觀靜。及空其心。此心本凈。無可取舍。各自努力。隨緣好去。

  秦跋陀禪師

  問生法師講何經(jīng)論。生曰。大般若經(jīng)。師曰。作么生說色空義。曰眾微聚曰色。眾微無自性曰空。師曰。眾微未聚。喚作甚么。生罔措。師又問別講何經(jīng)論。曰大涅槃經(jīng)。師曰。如何說涅槃之義。曰涅而不生。槃而不滅。不生不滅。故曰涅槃。師曰這個是如來涅槃。那個是法師涅槃。曰涅槃之養(yǎng)。豈有二耶。某甲只如此。未審禪師如何說涅槃。師拈起如意曰。還見么。曰見。師曰。見個甚么。曰見禪師手中如意。師將如意擲于地曰。見么。曰見。師曰。見個甚么。曰見禪師手中如意墮地。師斥曰。觀公見解。未出常流。何得名喧宇宙。拂衣而去。其徒懷疑不巳。乃追師扣問。我?guī)熣f色空涅槃不契。未審禪師如何說色空義。師曰。不道汝師說得不是。汝師只說得果上色空。不會說得因中色空。其徒曰。如何是因中色空。師曰。一微空故眾微空。眾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無眾微。眾微空中無一微。

  寶志禪師

  師問一梵僧。承聞尊者。喚我作屠兒。曾見我殺生么。曰見。師曰。有見見。無見見。不有不無見。若有見見。是凡夫見。無見見。是聲聞見。不有不無見。是外道見。未審尊者如何見。梵僧曰。你有此等見耶師垂語曰。終日拈香擇火。不知身是道場。

  又曰。京都鄴都浩浩。還是菩提大道。

  又曰。如我身空諸法空。千品萬類悉皆同。

  迷悟不二頌

  迷時以空為色。悟即以色為空。迷悟本無差別。色空究竟還同。愚人喚南作北。智者達無西東。欲覓如來妙理。常在一念之中。陽焰本非其水?事箍癯寐斅。自身虛假不實。將空更欲覓空。世人迷倒至甚。如犬吠雷閏閏。

  大乘贊七首

  大道常在目前。雖在目前難睹。若欲悟道真體。莫除聲色煩惱。煩惱本來空寂。妄情遞相纏繞。一切如影如響。不知何惡何好。有心取相為實。定知見性不了。若欲作業(yè)求佛。佛是生死大兆。生死業(yè)常隨身。黑闇獄中未曉。悟理本來無異。覺后誰晚誰早。法界量同太虛。眾生智心自小。但能不起吾我。涅槃法食常飽。(一)

  妄身臨鏡照影。影與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形。不知身本同虛。身本與影不異。不得一有一無。若欲存一舍一。永與直理相疏。更若愛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煩惱因心有故。無心煩惱何居。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夢時夢中造作。覺時覺境都無。翻思覺時與夢。顛倒二見不殊。改迷取覺求利。何異販賣商徒。動靜兩忘常寂。自然契合真如。若言眾生異佛。迢迢與佛常疏。佛與眾生不二。自然究竟無余。(二)

  法性本來常寂。蕩蕩無有邊畔。安心取舍之間。被他二境迥換。斂容入定坐禪。攝境安心覺觀。機關木人修道。何時得達彼岸。諸法本空無著。境似浮云會散。忽悟本性元空。恰似熱病得汗。無智人前莫說。打你色身星散。(三)

  報你眾生直道。非有即是非無。非有非無不二。何須對有論虛。有無妄心立號。一破一個不居。兩名由爾情作。無情即是真如。若欲存情覓佛。將網(wǎng)山上羅魚。徒費功夫無益。幾許枉用功夫。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騎驢覓驢。一切不憎不愛。這個煩惱須除。除之則須除身。除身無佛無因。無佛無因可得。自然無法無人。(四)

  內(nèi)見外見總惡。佛道魔道俱錯。被此二大波旬。便見厭苦求樂。生死悟本體空。佛魔何處立腳。只由妄情分別。前身后身孤薄。輛迥六道不停。結業(yè)不能除卻。眾生身同太虛。煩惱何處安著。但無一切希求。煩惱自然消落。(五)

  世間幾許癡人。將道復欲求道。廣尋諸義紛紛。自救已身不了。專尋他文亂說。自稱至理妙好。徒勞一生虛過。永劫沉淪生老。濁愛纏心不舍。清凈智心自惱。真如法界叢林。反作荊棘荒草。但執(zhí)黃葉為金。不悟棄金求寶。所以失念狂走。強力裝持相好?趦(nèi)誦經(jīng)誦論。心里尋常枯槁。一朝覺本心空。具足真如不少。(六)

  聲聞心心斷惑。能斷之心是賊。賊賊遞相除遣。何時了本語默。口內(nèi)誦經(jīng)千卷。體上問經(jīng)不識。不解佛法圓通。徒勞尋行數(shù)墨。頭陀阿練苦行。希望后身功德。希望即是隔圣。大道何由可得。譬如夢里渡河。船師渡過河北。忽覺床上安眠。失卻渡船軌則。船師及彼渡人。兩個本不相識。眾生迷倒羈絆。往來三界疲極。覺悟生死如夢。一切求心自息。(七)

  明州布袋和尚

  師有偈曰。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吾有三寶堂。里空無色相。不高亦不低。無遮亦無障。學者體不如。求者難得樣。智慧解安排。千中無一匠。四門四果生。十方盡供養(yǎng)。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滴灰泥。無一點彩色。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凈非拂拭。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又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師有歌曰。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v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騰騰自在無所為。閑閑究竟出家兒。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見縐毫也大奇。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jīng)義。心王本自絕多知。智者只明無學地。非圣非凡復若何。不強分別圣情孤。無價心珠本圓凈。凡名異相妄空呼。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攜錫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南岳慧思禪師

  師示眾曰。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已求。莫從他覓。覓即不得。得亦不真。

  偈曰。頓悟心源開寶藏。隱顯靈通現(xiàn)真相。獨行獨坐常巍巍。百億化身無數(shù)量?v令逼塞滿虛空?磿r不見微塵相?尚ξ镔鉄o比況?谕旅髦楣饣位巍こR娬f不思議。一語標名言下當。

  又偈曰。天不能蓋。地不能載。無去無來無障礙。無長無短無青黃。不在中間及內(nèi)外。超群出眾太虛玄。指物傳心人不會。

  清涼澄觀國師

  師答皇太子問心要書。其詞曰。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無住。無住心體。靈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該攝內(nèi)外。能深能廣。非有非空。不生不滅。無終無始。求之而不得。棄之而不離。迷現(xiàn)量。則惑苦紛然。悟真性。則空明廓徹。雖即心即佛。惟證者方知。然有證有知。則慧日沉沒于有地。若無照無悟。則昏云掩蔽于空門。若一念不生。則前后際斷。照體獨立。物我皆如。直造心源。無智無得。不取不舍。無對無修。然迷悟更依。真妄相待。若求真棄妄。猶棄影勞形。若體妄即真。猶處陰影滅。若無心忘照。則萬慮都捐。若任運寂知。則眾行爰起。放曠任其去住。靜鑒覺其源流。語默不失玄微。動靜未離法界。言止則雙忘知寂。論觀則雙照寂知。語證則不可示人。說理則非證不了。是以悟寂無寂。真知無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雙融之中道。無住無著。莫攝莫收。是非兩忘。能所雙絕。斯絕亦寂。則般若現(xiàn)前。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來具足。然本寂不能自現(xiàn)。實由般若之功。般若之與智性。翻覆相成。本智之與始修。實無兩體。雙亡證入。則妙覺圓明。始末該融。則因果交徹。心心作佛。無一心而非佛心。處處成道。無一塵而非佛國。故真妄物我。舉一全收。心佛眾生。渾然齊致。是知迷則人隨于法。法法萬差而人不同。悟則法隨于人。人人一智而融萬境。言窮慮絕。何果何因。體本寂寥。孰同孰異。惟忘懷虛朗。消息沖融。其猶透水月華。虛而可見。無心鑒象。照而?找印

  青原靜居行思禪師。

  師令遷持書與南岳讓和尚。曰汝達書了速回。吾有個鈍斧子與汝住山。遷至彼未呈書。便問不慕諸圣不重已靈時如何。岳曰。子問太高生。何不向下問。遷曰。寧可永劫受沉淪。不從諸圣求解脫。岳便休。遷便回。師問子返何速。書信達否。遷曰。書亦不通。信亦不達。去日蒙和尚許個鈍斧子。只今便請。師垂一足。遷便禮拜。尋辭往南岳。

  荷澤神會參。師問甚處來。曰曹溪。師曰。曹溪意旨如何。會振身而立。師曰。猶帶瓦礫在。曰和尚此間莫有真金與人么。師曰。設有。汝向甚么處著。

  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廬陵米作么價。

  江西馬祖道一禪師

  師一日謂眾曰。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達摩大師從南天竺國來至中華。傳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開悟。楞伽經(jīng)以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夫求法者。應無所求。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不取善。不舍惡。凈穢兩邊。俱不依怙。達罪性空。念念不可得。無自性故。故三界惟心。森羅萬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見色。皆是見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隨時言說。即事即理。都無所礙。菩提道果。亦復如是。于心所生。即名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隨時著衣吃飯。長養(yǎng)圣胎。任運過時。更有何事。聽吾偈曰。心地隨時說。菩提亦祗寧。事理俱無礙。當生即不生。

  一日示眾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圣。故經(jīng)云。非凡夫行。非圣賢行。是菩薩行。只如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門。云何言無盡燈。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萬法皆從心生。心為萬法之根本。故經(jīng)云。識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名等義等。一切諸法皆等。純一無雜。隨時自在。建立法界。盡是法界。若立真如。盡是真如。若立理。一切法盡是理。若立事。一切法盡是事。舉一千從。事理無差。盡是妙用。更無別理。皆由心之迥轉(zhuǎn)。譬如月影有若干。真月無若干。諸源水有若干。水性無若干。森羅萬象有若干。虛空無若干。說道理有若干。無礙慧無若干。種種成立。皆由一心也。建立亦得。掃蕩亦得。盡是妙用。妙用盡是自家。一切法皆是佛法。諸法即是解脫。解脫者即是真如。諸法不出于真如。在纏名如來藏。出纏號凈法身。體無增減。能大能小。能方能圓。應物現(xiàn)形。如水中月。滔滔運用。不立根苗。不盡有為。不住無為。有為是無為之用。無為是有為之依。了達無二。名平等性。性無有異。用則不同。在迷為識。在悟為智。順理為悟。順事為迷。迷則迷自本心。悟則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復更迷。如日出時。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與煩惱暗俱。了心境界。妄想即除。妄想既除。即是無生。若見此理。真正合道。隨緣度日。坐起相隨。戒行增薰。積于凈業(yè)。但能如是。何慮不通。久立珍重。

  僧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師曰。我今日勞倦。不能為汝說。問取智藏去。僧去問西堂。堂云。何不問和尚。僧云。和尚教來問。堂云。我今日頭痛。不能為汝說。問取海兄去。僧又去問百丈。丈云。我到這里卻不會。僧卻回舉似師。師曰。藏頭白。海頭黑。

  龐居士問。不昧本來人。請師高著眼。師直下覷。士曰。一種沒弦琴。唯師彈得妙。師直上覷。士禮拜。師歸方丈。士隨后曰。適來弄巧成拙。

  洪州廉使問曰。吃酒肉即是。不吃即是。師曰。若吃是中丞祿。不吃是中丞福。

  師示疾。院主問。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師曰。日面佛。月面佛。

  石頭希遷禪師

  一日青原問師曰。有人道嶺南有消息。師曰。有人不道嶺南有消息。曰若恁么。大藏小藏從何而來。師曰。盡從這里去。原然之。

  僧問如何是解脫。師曰。誰縛汝。問如何是凈土。師曰。誰垢汝。問如何是涅槃。曰誰將生死與汝。

  師問新到。從甚么處來。曰江西來。師曰。見馬大師否。曰見。師乃指一橛柴曰。馬師何似這個。僧無對。卻回舉似馬祖。祖曰。汝見橛柴大小。曰沒量大。祖曰。汝甚有力。曰何也。祖曰。汝從南岳負一橛柴來。豈不是有力。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問取露柱。曰學人不會。師曰。我更不會。

  大顛問。道有道無俱是謗。請師除。師曰。一物亦無。除個甚么。師卻問并卻咽喉唇吻道將來。顛曰。無這個。師曰。若恁么。汝即得入門。

  道悟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不得不知。曰向上更有轉(zhuǎn)處也無。師曰。長空不礙白云飛。

  問如何是禪。師曰。碌磚。問如何是道。師曰。木頭。

  師因看肇論。至會萬物為已者。其唯圣人乎。乃拊兒曰。圣人無已。靡所不已。法身無象。誰云自他。圓鑒靈照于其間。萬象體玄而自現(xiàn)。境智非二。孰云去來。至哉斯語也。遂掩卷。不覺寢。夢與六祖同乘一龜。游泳深池之內(nèi)。覺而念曰。靈龜者智也。深池者性海也。吾與祖師同乘靈智。游性海矣。遂著參同契。

  上堂。吾之法門。先佛傳授。不論禪定精進。唯達佛之知見。即心即佛。心佛眾生。菩提煩惱。名異體一。汝等當知自已心靈。體離斷常。性非垢凈。湛然圓滿。凡圣齊同。應用無方。離心意識。三界六道。惟自心現(xiàn)。水月鏡像。豈有生滅。汝能知之。無所不備。

  鳥窠道林禪師

  有侍者會通。一日欲辭去。師問曰。汝今何往。對曰。會通為法出家。和尚不垂慈誨。今往諸方學佛法去。師曰。若是佛法。吾此間亦有少許。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師于衣上拈起布毛吹之。通遂領悟玄旨。

  南陽慧忠國師

  肅宗問。如何是十身調(diào)御。師乃起立曰。會么。帝曰不會。師曰。與老僧過凈瓶來。又曰。如何是無諍三昧。師曰。檀越蹋毗盧頂上行。帝曰。此意如何。師曰。莫認自已清凈法身。

  肅宗到。師指石獅子云。陛下。這石獅子奇特。下取一轉(zhuǎn)語。帝曰。朕下語不得。請師下語。師曰。山僧罪過。后耽源問皇帝還會么。師曰;实蹠抑。你作么生會師問紫璘供奉佛是甚么義。曰覺義。師曰。佛曾迷否。曰不曾迷。師曰。用覺作么。

  供奉注思益經(jīng)。師曰。凡注經(jīng)須會佛義始得。曰若不會佛意。爭解注經(jīng)。師令侍者盛一碗水。中著七粒米。碗面安一只箸。問奉是甚么義。奉無語。師曰。老僧意尚不會。何況佛意。

  師問禪客從何方來。禪客曰。南方來。師曰。南方知識。如何示人。曰彼方知識。直下示學人即心是佛。佛是覺義。汝今悉具見聞覺知之性。此性善能揚眉瞬目。去來運用。遍于身中。挃頭頭知。挃腳腳知。故名正遍知。離此之外。更無別佛。此身即有生滅。心性無始以來。未曾生滅。身生滅者。如龍換骨。蛇蛻皮。人出故宅。即身是無常。其性常也。南方所說。大約如此。師曰。若然者。與彼先尼外道。無有差別。若以見聞覺知。是佛性者。凈名不應云。法。離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僧又問法華了義。開佛知見。此復若為。師曰。經(jīng)云開佛知見。尚不言善薩二乘。豈以眾生癡倒。便同佛之知見耶。僧又問阿那個是佛心。師曰。墻壁瓦礫是。僧曰。與經(jīng)大相違也。涅槃云。離墻壁無情之物。故名佛性。今云是佛心。未審心之與性。為別不別。師曰。迷即別。悟即不別。曰經(jīng)云佛性是常。心是無常。今云不別何也。師曰。汝但依語而不依義。譬如寒月。水結為冰。及至暖時。冰釋為水。眾生迷時。結性成心。眾生悟時。釋心成性。若執(zhí)無情無佛性者。經(jīng)不應言三界唯心。宛是汝自違經(jīng)。吾不違也。問無情既有佛性。還解說法否。師曰。他熾然常說。無有間歇。曰某甲為甚么不聞。師曰。汝自不聞。曰誰人得聞。師曰。諸圣得聞。曰眾生應無分耶。師曰。我為眾生說。不為諸圣說。曰某甲聾瞽。不聞無情說法。師應合聞。師曰。我亦不聞。曰師既不聞。爭知無情解說法。師曰。賴我不聞。我若得聞。則齊于諸圣。汝則不聞我說法。曰師但說無情有佛性。有情復若為。師曰。無情尚爾。況有情耶。曰若然者。南方知識云。見聞覺知是佛性。應不合判同外道。師曰。不道他無佛性。外道豈無佛性耶。但緣見錯。于一法中而生二見。故言非也。曰佛身無掛礙。今以有為窒礙之物。而作佛身。豈不乖于圣旨。師曰。大品經(jīng)云。不可離有為而說無為。汝信色是空否。曰佛之誠言。那敢不信。師曰。色既是空。寧有罜礙。曰佛性一種。為別。師曰。不得一種。曰何也。師曰;蛴腥簧鷾。或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曰孰為此解。師曰。我此間佛性全無生滅。汝南方佛性。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曰如何區(qū)別。師曰。此則身心一如。身外無余。所以全不生滅。汝南方身是無常。神性是常。所以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曰和尚色身。豈得便同法身不生滅耶。師曰。汝那得入于邪道。曰學人早晚入邪道。師曰。汝不見金剛經(jīng)。色見聲求。皆行邪道。今汝所見。不其然乎。曰師亦言即心是佛。南方知識亦爾。那有異同。師不應自是而非他。師曰;蛎愺w同。或名同體異。因茲濫矣。只如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名異體同。真心妄心佛智世智。名同體異。緣南方錯將妄心言是真心。認賊為子。有取世智稱為佛智。猶如魚目而亂明珠。不可雷同。事須甄別。

  常州僧靈覺問曰。發(fā)心出家。本擬求佛。未審如何用心即得。師曰。無心可用。即得成佛。曰無心可用。阿誰成佛。師曰。無心自成佛。成佛亦無心。曰無心即成佛。和尚即今成佛未。師曰。心尚自無。誰言成佛。若有佛可成。還是有心。有心即有漏。何處得無心。曰既無佛可成。和尚還得佛用否。師曰。心尚自無。用從何有。曰茫然都無。莫落斷見否。師曰。本來無見。阿誰道斷。曰本來無見。莫落空否。師曰。無空可落。曰有可墮否。師曰?占仁菬o。墮從何立。曰山中逢見虎狼。如何用心。師曰。見如不見。來如不來。彼即無心。惡獸不能加害。曰寂然無事。獨脫無心。名為何物。師曰。名金剛大士。曰金剛大士有何體段。師曰。本無形段。曰既無形段。喚何物作金剛大士。師曰。喚作無形段金剛大士。曰金剛大士有何功德。師曰。一念與金剛相應。能滅殑伽沙劫生死重罪。得見殑伽沙諸佛。其金剛大士功德無量。非口所說。非意所陳。無人能破壞者。更不須問。任意游行。獨脫無畏。常有河沙賢圣之所覆護。所在之處。常得河沙天龍八部之所恭敬。河沙善神來護。永無障礙。何處不得逍遙。

  僧問。古德云。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有人不許。云是邪說。亦有信者。云不思議。不知若為。師曰。此蓋普賢文殊境界。非諸凡小而能信受。皆與大乘了義經(jīng)意合。故華嚴經(jīng)云。佛身充滿于法界。普現(xiàn)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常處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豈非法身乎。又般若經(jīng)云。色無邊。故般若亦無邊。黃花既不越于色。豈非般若乎。深遠之言。不省者難為措意。于是禪客作禮而去。

  僧問。若為得成佛去。師曰。佛與眾生。一時放卻。當處解脫。曰作么生得相應去。師曰。善惡不思。自見佛性。曰若為得證法身。師曰。越毗盧之境界。曰清凈法身作么生得。師曰。不著佛求耳。曰阿那個是佛。師曰。即心是佛。曰心有煩惱否。師曰。煩惱性自離。曰豈不斷耶。師曰。斷煩惱者。即名二乘。煩惱不生。名大涅槃。曰坐禪看靜。此復若為。師曰。不垢不凈。寧用起心而看凈相。曰禪師見十方虛空是法身否。師曰。以想心取之。則是顛倒見。曰師心是佛。還用修萬行否。師曰。諸圣尚皆具二嚴。豈可撥無因果耶。

  師將涅槃。辭代宗。代宗曰。師滅度后。弟子將何所記。師曰。告檀越。造取一所無縫塔。帝曰。就師請取塔樣。師良久曰。會么。帝曰不會。師曰。貧道去后。弟子應真。卻知此事。乞詔問之。后詔應真問前語。真良久曰。圣上會么。帝曰。不會。真述偈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黃金充一國。無影樹下合同船。琉璃殿上無知識。

  耽源應真禪師

  麻谷問十二面觀音。豈不是圣。師曰是。麻谷與師一摑。師曰。想汝未到此境。

  圭峰宗密禪師

  山南溫造尚書問。悟理息妄之人。不復結業(yè)。一期壽終之后。靈性何依。師曰。一切眾生。無不具有覺性。靈明空寂。與佛何殊。但以無始劫來。未曾了悟。妄執(zhí)身為我相。故生愛惡等情。隨情造業(yè)。隨業(yè)受報。生老病死。長劫輪迥。然身中覺性。未曾生死。如夢被驅(qū)役。而身本安閑。如水作冰。而濕性不易。若能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無生。何有依托。靈靈不昧。了了常知。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然多生妄執(zhí)。習以性成。喜怒哀樂。微細流注。真理雖然頓達。此情難以卒除。須常覺察。損之又損。如風頓止。波浪漸停。豈可一生所修。便同諸佛力用。但可以空寂為自體。勿認色身。以靈知為自心。勿認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隨之。即臨命終時。自然業(yè)不能系。雖有中陰。所向自由。天上人間隨意奇托。若愛惡之念巳泯。即不受分段之身。自能易短為長。易粗為妙。宗密有八句偈。顯示此意。于尚書處誦之。偈曰。作有義事。是惺悟心。作無義事。是狂亂心?駚y隨情念。臨終被業(yè)牽。惺悟不由情。

  臨終能轉(zhuǎn)業(yè)情中欲作。而察理不應。即須便止。情中不欲作。而照理相應。即須便作。但由是非之理。不由愛惡之情。即臨命終時。業(yè)不能系。隨意自在。天上人間也。通而言之。但朝暮之間。所作被情塵所牽。即臨終被業(yè)所牽而受生。若所作所為。由于覺智不由情塵。即臨終由我自在而受生。不由業(yè)也。當知欲驗臨終受生。自在不自在。但驗尋常行。心于塵境。自由不自由。

  無名老宿

  師曰。祖師九年面壁。為訪知音。若恁么會。吃鐵棒有日在。祖師九年面壁。何不慚惶。若恁么會。更買草鞋行腳三十年。

  百丈懷海禪師

  馬祖一日問師甚么處來。師曰。山后來。祖曰。逢著一人么。曰不逢著。祖曰。為甚么不逢著。曰若逢著即舉似和尚。祖曰。甚么處得這消息來。曰某甲罪過。祖曰。卻是老僧罪過。

  師謂眾曰。有一人長不吃飯不道饑。有一人終日吃飯不道飽。

  師一日侍馬祖行次。見一群野鴨飛過。祖曰。是甚么。師曰。野鴨子。祖曰。甚處去也。師曰。飛過去也。祖遂把師鼻扭。負痛失聲。祖曰。又道飛過去也。師于言下有省。

  師令僧去章敬處。見伊上堂說法。你便展開坐具禮拜。起將一只鞋。以袖拂卻上塵。倒頭覆下。其僧到章敬一依師旨。章敬云。老僧罪過。

  有僧問。抱璞投師。請師一鑒。師曰。昨夜南山虎咬大蟲。曰不謬真詮。為甚么不垂方便。師曰。掩耳偷鈴漢。曰不遇中郎鑒。還同野舍薪。師便打。曰蒼天蒼天。師曰。得與么多口。曰罕遇知音。拂袖便行。師曰。百丈今日輸卻一半。

  南泉普愿禪師

  師玩月次。僧問幾時得似這個去。師曰。王老師二十年前。亦恁么來。曰即今作么生。師便歸方丈。

  師問黃檗定慧等學。明見佛性。此理如何。檗曰。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師曰。莫是長老見處么。檗曰。不敢。師曰。漿水錢且置。草鞋錢教阿誰還。

  師與魯祖。歸宗。杉山四人。離馬祖處。各謀住庵。于中路相別次。師插下拄杖云。道得也被這個礙。道不得也被這個礙。宗拽拄杖打師一下云。也只是這個王老師。說甚么礙不礙。魯云。只此一句語。大播天下。

  陸大夫向師道。肇法師也甚奇怪。解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師指庭前牡丹花曰。大夫。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陸罔測。

  僧問師歸丈室。將何指南。師曰。昨夜三更失卻牛。天明起來失卻火。

  師示眾云。喚作如如。早是變了也。如今師僧。須向異類中行。歸宗云。雖行畜生行。不得畜生報。師云。孟入郎漢。又與么去也。

  師問僧云。夜來好風。僧云。夜來好風。師云。吹折門前一株松。僧云。吹折門前一株松。次問一僧云。夜來好風。僧云。是甚么風。師云。吹折門前一株松。僧云。是甚么松。師云。一得一失。

  師云。三世諸佛不知有。貍奴白牯卻知有大溈智云。三世諸佛既不知有。貍奴白牯又何曾夢見。灼然須知向上。有知有底人始得。

  師問維那今日普請作甚么。對曰拽磨。師曰。磨從你拽。不得動著磨中心樹子。那無語。

  師在方丈。與杉山向火次。師曰。不用指東指西。直下本分事道來。杉山插火箸叉手。師曰。雖然如是。猶較王老師一線道。

  鹽官海昌齊安國師

  僧問如何是本身盧舍那。師曰。與老僧過凈瓶來。僧將凈瓶至。師曰。卻安舊處著。僧送至本處。復來詰問。師曰。古佛過去久矣。

  歸宗智常禪師

  師嘗與南泉同行后。忽一日相別。煎茶次。南泉問曰。從來與師兄商量語句。彼此巳知。此后或有人問。畢竟事作么生。師曰。這一片地大好卓庵。南泉曰。卓庵且置。畢竟事作么生。師乃打翻茶銚。便起。南泉曰。師兄吃茶了。普愿未吃茶。師曰。作這個語話。滴水也難銷。

  幽州寶積禪師

  上堂。夫心月孤懸。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復是何物。

  上堂。禪德?芍袑W道。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無瑕。若如此者。是名出家。故導師云。法本不相礙。三際亦復然。無為無事人。猶是金鎖難。所以靈源獨耀。道絕無生。大智非明。真空無跡。真如凡圣。皆是夢言。佛及涅槃。并為增語。禪德。直須自看。無人替代。

  上堂。三界無法。何處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璇璣不動。寂爾無言。覿面相呈。更無余事。珍重。

  石鞏慧藏禪師

  師問西堂。汝還解捉得虛空么。西堂曰。捉得。師曰。作么生捉。西堂以手撮虛空。師曰。汝不解捉。西堂卻問。師兄作么生捉。師把西堂鼻孔拽。西堂作忍痛聲曰。太煞拽人鼻孔。直欲脫去。師曰。直須恁么捉虛空始得。

  鵝湖大義禪師

  唐憲宗詔入麟德殿論義。有法師問。欲界無禪。禪居色界。此土憑何而立禪。師曰。法師只知欲界無禪。不知禪界無欲。曰如何是禪。師以手點空。法師無對。帝曰。法師講無窮經(jīng)論。只這一點尚不奈何。師卻問諸碩德曰。行住坐臥。畢竟以何為道。有對知者是道。師曰。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安得知者是乎。有對無分別者是。師曰。善能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安得無分別是乎。有對四禪八定是。師曰。佛身無為。不墮諸數(shù)。安在四禪八定耶。眾皆杜口。

  伊闕伏牛自在禪師

  上堂曰。即心即佛。是無病求藥句。非心非佛。是藥病對治句。僧問。如何是脫灑底句。師曰。伏牛山下古今傳。

  興善惟寬禪師

  僧問。狗子還有佛性否。師曰有。曰和尚還有否。師曰我無。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和尚因何獨無。師曰。我非一切眾生。曰既非眾生。莫是佛否。師曰。不是佛。曰究竟是何物。師曰。亦不是物。曰可見可思否。師曰。思之不及。議之不得。故曰。不可思議。問道在何處。師曰。只在目前。曰我何不見。師曰。汝有我故。所以不見。曰我有我故即不見。和尚還見否。師曰。有汝有我。展轉(zhuǎn)不見。曰無我無汝還見否。師曰。無汝無我。阿誰求見。

  楊岐甄叔禪師

  示眾曰。群靈一源假名為佛。體竭形消而不滅。金流樸散而常存。性海無風。金波自涌。心靈絕兆。萬像齊照。體斯理者。不言而遍歷河沙。不用而功益玄化。如何背覺反合塵勞。于陰界中妄自囚執(zhí)。

  潭州華林善覺禪師

  師常持錫杖夜出林麓間。七步一振錫。一稱觀音名號。夾山問。遠聞和尚念觀音是否。師曰然。山曰。騎卻頭時如何。師曰。出頭即從汝騎。不出頭騎甚么。山無對。

  僧參。方展坐具。師曰緩緩。曰和尚見甚么。師曰?上гS磕破鐘樓。其僧從此悟入。

  觀察使裴休訪之。問曰。還有侍者否。師曰。有一兩個。只是不可見客。裴曰。在甚么處。師乃喚大空小空。時二虎自庵后而出。裴睹之驚悸。師語虎曰。有客且去。二虎哮吼而去。裴問曰。師作何行業(yè)。感得如斯。師乃良久曰會么。曰不會。師曰。山僧常念觀世音。

  襄州龐蘊居士

  至藥山。山命十禪客相送。至門首。士乃指空中雪曰。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有全禪客曰。落在甚處。士遂與一掌。全曰。也不得草草。士日。恁么稱禪客。閻羅老子未放你在。全曰。居士作么生。士又掌曰。眼見如盲。口說如啞。

  偈曰。心如境亦如。無實亦無虛。有亦不管。無亦不拘。不是圣賢。了事凡夫。易復易。即此五蘊有真智。十方世界一乘同。無相法身豈有二。若舍煩惱入菩提。不知何方有佛地。

  藥山惟儼禪師

  師參禮馬祖。于言下契悟。便禮拜。祖曰。你見甚么道理便禮拜。師曰。某甲在石頭處。如蚊子上鐵牛。祖曰。汝既如是。善自護持。

  侍奉三年。一日祖問。子近日見處作么生。師曰。皮膚脫落盡。惟有一真實。祖曰。子之所得。可謂協(xié)于心體。布于四肢。既然如是。將三條篾束取肚皮。隨處住山去。師曰。某甲又是何人。敢言住山。祖曰。不然。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欲益無所益。欲為無所為。宜作舟航。無久住此。師乃辭祖返石頭。

  一日在石上坐次。石頭問曰。汝在這里作么。師曰。一物不為。頭曰。恁么即閑坐也。曰若閑坐即為也。頭曰。汝道不為。不為個甚么。曰千圣亦不識。頭以偈贊曰。從來共住不知名。任運相將只么行。自古上賢猶不識。造次凡流豈可明。

  石頭垂語曰。言語動用沒交涉。師曰。非言語動用。亦沒交涉。頭曰。我這里針札不入。師曰。我這里如石上栽花。頭然之。

  坐次。道吾云巖侍立。師指按山上枯榮二樹。問道吾曰?菡呤。榮者是。吾曰。榮者是。師曰。灼然一切處。光明燦爛去。又問云巖?菡呤。榮者是。巖曰?菡呤恰熢。灼然一切處。放教枯澹去。高沙彌忽至。師曰?菡呤恰s者是。彌曰。枯者從他枯。榮者從他榮。師顧道吾云巖曰。不是不是。

  僧問平田淺草。麈鹿成群。如何射得麈中主。師曰。看箭。僧放身便倒。師曰。侍者拖出這死漢。僧便走。師曰。弄泥團漢。有甚么限。

  看經(jīng)次。僧問和尚尋常不許人看經(jīng)。為甚么卻自看。師曰。我只圖遮眼。曰某甲學和尚。還得也無。師曰。你若看。牛皮也須穿。

  師坐次。僧問兀兀地思量甚么。師曰。思量個不思量底。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師曰。非思量。

  朗州刺史李翱。問師何姓。師曰。正是時。李不委。卻問院主。某甲適來問和尚姓。和尚曰正是時。未審姓甚么。主曰。恁么則姓韓也。師聞乃曰。得恁么不識好惡。若是夏時對他。便是姓熱李初向師玄化。屢請不赴。乃躬謁師。師執(zhí)經(jīng)卷不顧。侍者曰。太守在此。李性褊急。乃曰。見面不如聞名。拂袖便去。師曰。太守何得貴耳賤目。李回拱謝。問曰。如何是道。師以手指上下曰。會么。曰不會。師曰。云在青天水在瓶。李欣然作禮。述偈曰。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jīng)。我來問道無余話。云在青天水在瓶。李又問如何是戒定慧。師曰。貧道這里無此閑家具。李罔測玄旨。師曰。太守欲保任此事。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閨閣中物舍不得。便為滲漏。

  潭州長髭曠禪師

  師曹溪禮祖塔回參石頭。頭問甚么處來。曰嶺南來。頭曰。大庾嶺頭一鋪功德。成就也未。師曰。成就久矣。只欠點眼在。頭曰。莫要點眼么。師曰。便請。頭乃垂下一足。師禮拜。頭曰。汝見個甚么道理便禮拜。師曰。據(jù)某甲所見。如紅爐上一點雪。

  天王道悟禪師

  師謁馬祖。祖曰。識取自心本來是佛。不屬漸次。不假修持。體自如如。萬德圓滿。師于言下大悟。祖囑曰。汝若住持。莫離舊處。師蒙旨巳。便返荊門。去郭不遠。結草為廬。節(jié)使來訪。師不為加禮。使怒。擒師擲江中。及歸。見遍衙火發(fā)。且聞空中天王神嗔責聲。遂哀悔設拜。煙焰頓息。宛然如初。乃躬往江邊迎師。見師在水。都不濕衣。益自敬重。于府西造天王寺供師。

  龍?zhí)缎艈。從上相承底事如何。師曰。不是明汝來處不得。潭曰。這個眼目。幾人具得。師曰。淺草易為長蘆師常云?旎羁旎睢<芭R終時。叫苦苦。又云。閻羅王來取我也。院主問曰。和尚當時被節(jié)使拋向水中。神色不動。如今何得恁么地。師舉枕子云。汝道當時是。如今是。院主無對。

  黃檗希運禪師

  百丈一日因普請開田回。問師曰。運阇黎。開田不易。師曰。隨眾作務。丈曰。有煩道用。師曰。爭敢辭勞。丈曰。開得多少田。師將钁筑地三下。丈便喝。師掩耳而去一日捧缽向南泉位上坐。泉入堂見。乃問長老甚年行道。師曰。威音王巳前。泉曰。猶是王老師兒孫。下去。師便過第一位坐。泉休去。

  泉一日曰。老僧有牧牛歌。請長老和。師曰。某甲自有師在。師辭南泉。泉門送。提起師笠曰。長老身材沒量大。笠子太小生。師曰。雖然如此。大千世界總在里許。泉曰。王老師呢。師戴笠便行。

  裴相國一日托一尊佛于師前跪曰。請師安名。師召曰裴休。公應諾。師曰。與汝安名竟。公禮拜。

  師一日捏拳曰。天下老和尚總在這里。我若放一線道。從汝七縱八橫。若不放過。不消一捏。僧問放一線道時如何。師曰。七縱八橫。曰不放過不消一捏時如何。師曰。普。

  示裴公美曰。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巳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不計新舊。非長非短。非大非小。惟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若觀佛作清凈光明。解脫之相。觀眾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歷河沙劫。終不得菩提。為著相故。唯此一心。更無微塵許法可得。即心是佛。如今學道人。不悟此心體。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維摩者凈名也。凈者性也。名者相也。性相不異。故號凈名。諸大菩薩所表者。人皆有之。不離一心。悟之即是。今學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著相取境。皆與道背。恒河沙者。佛說是沙。諸佛菩薩。釋梵諸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牛羊蟲蟻。踐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寶馨香。沙亦不貪。糞尿臭穢。沙亦不惡。此心即無心之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學道人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造惡造善。皆是著相。著相造惡。枉受輪迥。著相造善。枉受勞苦?偛蝗缪韵卤阕哉J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外無心。心自無心。亦無無心者。將心無心。心卻成有。默契而巳。絕諸思議。故曰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此心是本源清凈佛。人皆有之。蠢動含靈。與諸佛菩薩一體不異。深自悟入。直下便是。圓滿具足。更無所欠。

  師云。若欲得知要訣。但莫于心上著一物。言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此是喻法身即虛空。虛空即法身。常人謂法身遍虛空處。虛空中含容法身。不知法身即虛空。虛空即法身也。若定言有虛空。虛空不是法身。若定言有法身。法身不是虛空。但莫作虛空解。虛空即法身。莫作法身解。法身即虛空。虛空與法身無異相。佛與眾生無異相。生死與涅槃無異相。煩惱與菩提無異相。離一切相即是佛。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亡。乃是真法。忘境猶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致淇諢o撈摸處。不知空本無空。唯一真法界耳。

  夫?qū)W道者。若以一切時中。心有常見。即是常見外道。若觀一切法空。作空見者。即是斷見外道。所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若但不說本。只說末。不說迷。只說悟。不說體。只說用?偀o你話論處。他一切法。且本不有。今亦不無。緣起不有。緣滅不無。本亦不有。本非本故。心亦不心。心非心故。相亦非相。相非相故。所以道無法無本心。始解心心法。法即非法。非法即法。無法無非法。故是心心法。既若如此。故知一切法性自爾。即不用愁他盧他。如言前念是凡。后念是圣。如手翻覆一般。此是三乘教之極也。據(jù)我禪宗中。前念且不是凡。后念且不是圣。前念不是佛。后念不是眾生。所以一切色是佛色。一切聲是佛聲。舉著一理。一切理皆然。見一事。見一切事。見一心。見一切心。見一道。見一切道。一切處無不是道。見一塵。十方世界山河大地皆然。見一滴水。即見十方世界一切性水。又見一切法。即見一切心。一切法本空。心即不無。不無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既若如是。十方世界。不出我之一心。一切微塵國土。不出我之一念。若然。說甚么內(nèi)之與外。如蜜性甜。一切蜜皆然。世間出世間。乃至六道四生。山河大地。有性無性。元同一體。言同者。名相亦空。有亦空。無亦空。盡恒沙世界。元是一空。故達摩大師。從西天來至此土。經(jīng)多少國土。只覓得可大師一人。密傳心印。印你本心。以心印法。以法印心。心既如此。法亦如此。同真際。等法性。法性空中。誰是授記人。誰是成佛人。誰是得法人。他分明向你道。菩提者不可以身得。身無相故。不可以心得。心無相故。不可以性得。性即便是。本源自性。天真佛故。不可以佛更得佛。不可以無相更得無相。不可以空更得空。不可以道更得道。本無所得。無得亦不可得。所以道無一法可得。只教你了取本心。當下了時。不得了相。無了無不了相。亦不可得。如此之法。得者即得。得者不自覺知。不得者亦不自覺知。如此之法。從上巳來。有幾人得知。所以道。天下忘已者有幾人。

  師云。凡人多為境礙心。事礙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卻不知乃是心礙境。理礙事。但令心空境自空。但令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于空。不知自心本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示眾。自如來付法迦葉巳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印著空。即印不成文。印著物。即印不成法。故以心印心。心心不異。能印所印。俱難契會。故得者少。然心即無心。得即無得。

  一日云。學般若人。不見有一法可得。絕意三乘。惟一真實。不可云證得。謂我能證能得。皆增上慢入。法華會上拂衣而去者。皆斯徒也。故佛言我于菩提。實無所得。默契而巳。凡人臨欲終時。但觀五蘊皆空。四大無我。真心無恒。不去不來。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如。但能如是。直下頓了。不為三世所拘系。便是出世人也。切不得有分毫趣向。若見善相。諸佛來迎。及種種現(xiàn)前。亦無心隨去。若見惡相。種種現(xiàn)前。亦無心怖畏。但自忘心。同于法界。便得自在。此即是要節(jié)也。

  師云。我此禪宗。從上相承巳來。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只云學道。早是接引之辭。然道亦不可學。情存學解。卻成迷道。道無方所。名大乘心。此心不在內(nèi)外中間。實無方所。第一不得作知解。情量若盡。心無方所。此道天真。本無名字。

  僧問。妄能障自心。未審而今以何遣妄。師云。起妄遣妄亦成妄。妄本無根。只因分別而有。你但于凡圣兩處情盡。自然無妄。不得有纖毫依執(zhí)。云。既無依執(zhí)。當何相承。師云。以心傳心。云。若心相傳。云何言心亦無。師云。不得一法。名為傳心。若了此心。即是無心無法。云。若無心無法。云何名傳。師云。汝聞道傳心。將謂有可得耶。所以祖師云。認得心性時?烧f不思議。了了無所得。得時不說知。此事若教汝會。何堪也。

  問。和尚現(xiàn)今說法。何得言無僧亦無法。師云。汝若見有法可說。即是以音聲求我。若見有我。即是處所。法亦無法。法即是心。所以祖師云。付此心法時。法法何曾法。無法無本心。始解心心法。實無一法可得。名坐道場。道場者。只是不起諸見。悟法本空。喚作空如來藏。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若得此中意。逍遙何所論。

  問。圣人無心即是佛。凡夫無心。莫沈空寂否。師云。法無凡圣。亦無沉寂。法本不有。莫作無見。法本不無。莫作有見。有之與無。盡是情見。猶如幻翳。所以云。見聞如幻翳。知覺乃眾生。祖師門中。只論息機忘見。所以忘機則佛道隆。分別則魔軍熾。

  問。本既是佛。那得更有四生六道。種種形貌不同。師云。諸佛體圓。更無增減。流入六道。處處皆圓。萬類之中。個個是佛。譬如一團水銀。分散諸處。顆顆皆圓。若不分時。只是一塊。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種種形貌。喻如屋舍。舍驢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聲聞緣覺菩薩佛屋。皆是汝取舍處。所以有別。本源之性。何得有異。

  長慶大安禪師

  雪峰因入山。采得一枝木。其形似蛇。于背上題曰。本自天然。不假雕琢。寄與師。師曰。本色住山人。且無刀斧痕。

  清田和尚

  師與[王+舀]上座煎茶次。師敲繩床三下。[王+舀]亦敲三下。師曰。老僧敲有個善巧。上座敲有何道理。[王+舀]曰。某甲敲有個方便。和尚敲作么生。師舉起盞子。[王+舀]曰。善知識眼。應須恁么。茶罷。[王+舀]卻問和尚適來舉起盞子意作么生。師曰。不可更別有也。

  大慈寰中禪師

  杭州大慈山寰中禪師。蒲阪盧氏子。參百丈受心印。辭往南岳常樂寺結茅山頂。一日南泉至。問如何是庵中主。師曰。蒼天蒼天。南泉曰。蒼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師曰。會即便會莫忉忉。南泉拂袖而出。

  僧辭師。問甚么處去。曰江西去。師曰。我勞汝一段事得否。曰和尚有甚么事。師曰。將取老僧去得么。曰更有過于和尚者。亦不能將去。師便休。僧后舉似洞山。洞山曰。阇黎爭合恁么道。曰和尚作么生。洞山曰得洞山又問其僧。大慈別有甚么言句。曰有時示眾曰。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洞山曰。我不恁么道。曰和尚作么生。洞山曰。說取行不得底。行取說不得底。

  石霜性空禪師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云。如人在千尺井中。不假寸繩出得此人。即答汝西來意。僧曰。近日湖南暢和尚出世。亦為人東語西話。師喚沙彌。拽出這死尸著沙彌即仰山。山后問耽源。如何出得井中人。源曰咄。癡漢。誰在井中。山復問溈山。溈召慧寂。山應諾。溈曰。出也。仰山住后。常舉前語謂眾曰。我在耽源處得名。溈山處得地。

  長沙景岑招賢禪師

  上堂。我若一向舉揚宗教。法堂前須草深一丈。事不獲巳。向汝諸人道。盡十方世界是沙門眼。盡十方世界是沙門全身。盡十方世界是自已光明。盡十方世界在自已光明里。盡十方世界無一人不是自已。我常向汝諸人道。三世諸佛。法界眾生。是摩訶般若光。光未發(fā)時。汝等諸人向甚么處委悉。光未發(fā)時。尚無佛無眾生消息。何處得山河國土來。時有僧問如何是沙門眼。師曰。長長出不得。又曰。成佛成祖出不得。六道輪迥出不得。僧曰。未審出個甚么不得。師曰。晝見日夜見星。曰學人不會。師曰。妙高山色青又青。

  師游山歸。首座問和尚甚處去來。師曰。游山來。座曰。到甚么處。師曰。始從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座曰。大似春意。師曰。也勝秋露滴芙蕖。

  有秀才看千佛名經(jīng)。問曰。百千諸佛。但見其名。未審居何國土。還化物也無。曰黃鶴樓崔顥題后。秀才還曾題也未。曰未曾。曰得閑題取一篇好。

  僧問。本來人還成佛也無。師曰。汝見大唐天子。還自種田割稻么。曰。未審是何人成佛。師曰。是汝成佛。僧無語。師曰。會么。曰不會。師曰。如人因地而倒。依地而起。地道甚么。

  問。向上一路請師道。師曰。一口針。三尺線。曰。如何領會。師曰。益州布。揚州絹。

  師示偈曰。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僧便問只如百尺竿頭。如何進步。師曰。朗州山。澧州水。曰不會。師曰。四海五湖皇化里。

  竺尚書問。蚯蚓斬為兩段。兩頭俱動。未審佛性在阿那頭。師曰。莫妄想。曰爭奈動何。師曰。會即風火未散。書無對。師喚尚書。書應諾。師曰。不是尚書本命。曰不可離卻即今祗對。別有第二主人。師曰。喚尚書作至尊得么。曰恁么總不祗對時。莫是弟子主人否。師曰。非但祗對與不祗對時。無始劫來。是個生死根本。示偈曰。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

  僧問。如何轉(zhuǎn)得山河國土歸自已去。師曰。如何轉(zhuǎn)得自已成山河國土去。曰不會。師曰。湖南城下好養(yǎng)民。米賤柴多足四鄰。僧無語。師示偈曰。誰問山河轉(zhuǎn)。山河轉(zhuǎn)向誰。圓通無兩畔。法性本無歸。

  示眾。若心是生。則夢幻空華亦應是生。若身是生。則山河大地萬象森羅亦應是生。

  問。教中說幻意是有耶。師曰。大德是何言歟。曰恁么則幻意是無耶。師曰。大德是何言歟。曰恁么則幻意是不有不無耶。師曰。大德是何言歟。曰如某三明。盡不契于幻意。未審和尚如何明教中幻意。師曰。大德信一切法不思議否。曰佛之誠言。那敢不信。師曰。大德言信。二信之中。是何信。曰如某所明。二信之中。是名緣信。師曰。依何教門。得生緣信。曰華嚴云。菩薩摩訶薩以無障無礙智慧。信一切世間境界。是如來境界。又華嚴云。諸佛世尊。悉知世法及諸佛法。性無差別。決定無二。又華嚴云。佛法世間法。若見其真實。一切無差別。師曰。大德所舉緣信教門。甚有來處。聽老僧與大德明教中幻意。若人見幻本來真。是則名為見佛人。圓通法法無生滅。無滅無生是佛身。

  華嚴座主問。虛空為是定有。為是定無。師曰。言有亦得。言無亦得。虛空有時但有假有。虛空無時但無假無。曰如和尚所說。有何教文。師曰。大德豈不聞首楞嚴云。十方虛空生汝心內(nèi)。猶如片云點太清里。豈不是虛空生時。但生假名。又云。汝等一人發(fā)真歸元。十方虛空悉皆銷殞。豈不是虛空滅時。但滅假名。老僧所以道。有是假有。無是假無。

  問。如何是文殊。師曰。墻壁瓦礫是。曰如何是觀音。師曰。音聲語言是。曰如何是普賢。師曰。眾生心是。曰如何是佛。師曰。眾生色身是。曰河沙諸佛體皆同。何故有種種名字。師曰。從眼根返源名文殊。耳根返源名觀音。從心返源名普賢。文殊是佛妙觀察智。觀音是佛無緣大慈。普賢是佛無為妙行。三圣是佛之妙用。佛是三圣之真體。用則有河沙假名。體則總名一薄伽梵。

  皓月供奉問。天下善知識。證三德涅槃也未。師曰。大德問果上涅槃。因中涅槃。曰問果上涅槃。師曰。天下善知識未證。曰為甚么未證。師曰。功未齊于諸圣。曰功未齊于諸圣。何為善知識。師曰。明見佛性。亦得名為善知識。曰未審功齊何道。名證大涅槃。師示偈曰。摩訶般若照。解脫甚深法。法身寂滅體。三一理圓常。欲識功齊處。此名常寂光。曰果上三德涅槃。巳蒙開示。如何是因中涅槃。師曰。大德是。

  初師久依南泉。有投機偈曰。今日還鄉(xiāng)入大門。南泉親道遍乾坤。法法分明皆祖父;仡^慚愧好兒孫。泉答曰。今日投機事莫論。南泉不道遍乾坤。還鄉(xiāng)盡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出門。

  鄂州茱萸和尚

  上堂。擎起一橛竹曰。還有人虛空里釘?shù)瞄用。時有靈虛上座出眾曰。虛空是橛。師便打。虛曰。莫錯打。師便下座。

  子湖巖利蹤禪師

  示眾。諸法蕩蕩。何絆何拘。汝等于中。自生難易。心源一統(tǒng)。綿亙十方。上上根人。自然明白。自古及今。未曾有一個凡夫圣人。出現(xiàn)汝前。亦無有一善語惡語。到汝分上。為甚么故。為善善無形。為惡惡無相。既巳無我。把甚么為善惡。立那個是凡圣。汝信否。還保任否。有甚么迥避處。恰似日中逃影相似。還逃得么。今之既爾。古之亦然。今古齊時。汝還諱得么。佛法玄妙。了得者自相策發(fā)。無為小緣妨于大事。汝不見道。寧可終身立法。誰能一旦忘緣。仁者。要得會禪么。各歸衣缽下看。

  僧問。如何是大圓鏡。師云。一切物著不得。進云。為甚么一切物著不得。師云。汝是一切物。還著得汝否。

  師曰。仁者。本自具足。本自周備。直教無纖塵法。礙你眼光始得。若有微塵底不盡。不是一生半劫。賺汝皮囊。汝性命根境法中。造諸妖怪。山精鬼魅。附汝行持。得少為足。鼓弄片皮。于佛法卻為毒害。譏禮塔廟。毀彼持經(jīng)。則成師子身中蟲。自食師子身中肉。

  師曰。仁者。豈不見目前太虛。還有纖毫欠少處么。若也于中體得這個消息。不妨出得凡圣境界。了得世間出世間之智。一法既爾。萬法亦然。仁者還樂也無。

  示眾。天上人間。輪迥六道。乃至蠢動含靈。未曾于此一分真如中。有些子相違處。還信么。還領受得么。大凡行腳。也須具大信根。作個丈夫始得。何處得與么難信。他古人只見道個即心是佛。即心是法。便承信去。隨處茅茨石室。長養(yǎng)圣胎。只待道果成熟。汝今何不效他行取。仁者?缮贩置鳌2o參雜。治生產(chǎn)業(yè)。與諸實相。不相違背。

  靈鷲閑禪師

  明水和尚問。如何是頓獲法身。師曰。一透龍門云外望。莫作黃河點額魚。

  仰山問寂寂無言。如何視聽。師曰。無縫塔前多雨水。

  新羅大茅和尚

  上堂。欲識諸佛師。向無明心內(nèi)識取。欲識常住不凋性。向萬物遷變處識取。

  湖南祗林和尚

  師每叱文殊普賢皆為精魅。手持木劍。自謂降魔。才見僧來參。便曰。魔來也魔來也。以劍亂揮歸方丈。如是十二年。后置劍無言。僧問十二年前。為甚么降魔。師曰。賊不打貧兒家。曰十二年后。為甚么不降魔。師曰。賊不打貧兒家。

  道吾宗智禪師

  師預藥山法會。密契心印。一日山問子去何處來。師曰。游山來。山曰。不離此室。速道將來。師曰。山上烏兒頭似雪。澗底游魚忙不徹。

  師一日提笠出。云巖指笠曰。用這個作甚么。師曰。有用處。巖曰。忽遇黑風猛雨來時如何。師曰。蓋覆著。巖曰。他還受蓋覆么。師曰。然雖如是。且無滲漏。

  有施主施裈。藥山提起示眾曰。法身還具四大也無。有人道得與他一腰裈。師曰。性地非空?辗切缘亍4耸堑卮。三大亦然。藥山曰。與汝一腰裈。

  云巖曇晟禪師

  師問僧甚處來。曰添香來。師曰。還見佛否。曰見。師曰。甚么處見。曰下界見。師曰。古佛古佛。

  道吾問。大悲千手眼。那個是正眼。師曰。如入夜間背手摸枕子。吾曰。我會也。師曰。作么生會。吾曰。遍身是手眼。師曰。道也太煞道。只道得八成。吾曰。師兄作么生。師曰。通身是手眼。

  師掃地次。道吾曰。太區(qū)區(qū)生。師曰。須知有不區(qū)區(qū)者。吾曰。恁么則有第二月也。師豎起掃帚曰。是第幾月。吾便行。

  院主游石室回。師問云。汝去入到石室里許。為只恁么便回。院主無對。洞山代曰。彼中巳有人占了也。師曰。汝更去作甚么。洞山曰。不可人情斷絕去也。

  華亭船子德誠禪師

  師至秀州華亭。泛一小舟。隨緣度日。以接四方往來之眾。時人莫知其高蹈。因號船子和尚。一日泊船岸邊閑坐。有官人問。如何是和尚日用事。師豎橈子曰。會么。官人曰。不會。師曰。桌撥清波。金鱗罕遇。后夾山散眾束裝。直造華亭。師才見。便問大德住甚么寺。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師曰。不似似個甚么。山曰。不是目前法。師曰。甚么學得來。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師曰。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橛。師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山擬開口。被師一橈打落水中。山才上船。師又曰。道道。山擬開口。師又打。山豁然大悟。乃點頭三下。師曰。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師曰。絲懸綠水。浮定有無之意。山曰。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師曰。釣盡江波。金鱗始遇。山乃掩耳。師曰。如是如是。遂囑曰。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吾三十年在藥山。只明斯事。汝今巳得。他后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钁頭邊。覓取一個半個接續(xù)。無令斷絕。山乃辭行。頻頻回顧。師遂喚阇黎。山乃回首。師豎起橈子曰。汝將謂別有。乃覆船入水而逝。

  澧州高沙彌

  師住庵后。一日歸省藥山值雨。山曰。你來也。師答曰是。山曰。可煞濕。師曰。不打這個鼓笛。云巖曰。皮也無。打甚么鼓。道吾曰。鼓也無。打甚么皮。山曰。今日大好一場曲調(diào)。

  藥山問曰。汝從看經(jīng)得。請益得。師曰。不從看經(jīng)得。亦不從請益得。山曰。大有人不看經(jīng)不請益。為甚么不得。師曰。不道他不得。只是不肯承當。

  山齋時自打鼓。師捧缽作舞入堂。山便擲下鼓槌曰。是第幾和。師曰。是第二和。山曰。如何是第一和。師就桶舀一寸杓飯便出。

  仙天禪師

  洛瓶和尚參。師問甚處來。洛瓶曰。南溪。師曰。還將南溪消息來么。曰消即消巳。息即未息。師曰。最苦是未息。洛瓶曰。且道未息個甚么。師曰。一回見面。千載忘名。洛瓶拂袖便出。師曰。弄死蛇手。有甚么限。

  三平義忠禪師

  師初參石鞏。鞏常張弓架箭接機。師詣法席。鞏曰。看箭。師乃撥開胸曰。此是殺人箭。活人箭又作么生。鞏彈弓弦三下。師乃禮拜。鞏曰。三十年張弓架箭。只射得半個圣人。遂拗折弓箭。后參大顛。舉前話。顛曰。既是活人箭。為甚么向弓弦上辨。師無對。顛曰。三十年后。要人舉此話也難得。師問大顛。不用指東劃西。便請直指。顛曰。幽州江口石人蹲。師曰。猶是指東劃西。顛曰。若是鳳凰兒。不向那邊討。師作禮。顛曰。若不得后句。前話也難圓。

  師有偈曰。即此見聞非見聞。無余聲色可呈君。個中若了全無事。體用何妨分不分。

  睦州道明尊宿

  師一日晚參。謂眾曰。汝等諸人還得個入頭處也未。若未得個入頭處。須覓個入頭處。若得個入頭處。巳后不得孤負老僧。時有僧出禮拜曰。某甲終不敢孤負和尚。師曰。早是孤負我了也。

  紫衣大德到。禮拜。師問曰。所習何業(yè)。曰惟識。師曰。作么生說。曰三界惟心。萬法惟識。師指門扇曰。這個是甚么。曰是色法。師曰。簾前賜紫。對御談經(jīng)。何得不持五戒。德無對。

  僧問。如何是觸途無滯底句。師曰。我不恁么道。曰師作么生道。師曰。箭過西天十萬里。卻向大唐國里等候。

  秀才訪師。稱會二十四家書。師以拄杖空中點一點曰。會么。秀才罔措。師曰。又道會二十四家書。永字八法也不識。

  新到參。方禮拜。師叱曰。阇黎因何偷常住果子吃。曰學人才到。和尚為甚么道偷果子。師曰。贓物現(xiàn)在。

  師問講金剛經(jīng)僧。荷擔如來即不問你。寺門前金剛為甚么入你鼻孔里。僧云。和尚甚么說話。師云。你講得夢里。

  問僧甚么處來。云靈山來。師曰。近日打殺一門僧。是否。僧無語。師云。這個蝦蟆。

  僧問。寺門前金剛。拓即乾坤大地。不拓即絲發(fā)不逢時如何。師曰。吽吽。我不曾見此。

  問。教意祖意。是同是別。師曰。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曰如何是青山。師曰。還我一滴雨來。曰道不得請師道。師曰。法華鋒前陣。涅槃句后收。

  問如何是展演之言。師曰。量才補職。曰如何是不展演之言。師曰。伏惟尚饗。

  問以一重去一重即不問。不以一重去一重時如何。師曰。昨朝栽茄子。今日種冬瓜。

  問一氣還轉(zhuǎn)得一大藏教也無。師曰。有甚么畢羅锝子?煜聦。

  問僧甚處來。僧云。那邊札。師曰。老僧屈。僧云。和尚即得。師曰。擔枷過狀。擗脊便打。

  問僧幾人新到。云五人。師云。瓦解冰消。僧云。和尚未曾有問。師云。賊把贓為驗。

  烏石靈觀禪師

  師問西院。此一片地?爸趺次。西院曰。好著個無相佛。師曰。好片地被兄放不凈污了也。

  鏟草次問僧。汝何處去。曰西院禮拜安和尚去。時竹上有一青蛇。師指蛇曰。欲識西院老野狐精。只這便是。

  大隨法真禪師

  僧問路逢古佛時如何。師曰。你忽逢驢駝象馬。喚作甚么。

  僧問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這個壞不壞。師曰壞。曰恁么則隨他去也。師曰。隨他去。僧不肯。后到投子。舉前話。子遂裝香遙禮曰。西川古佛出世。謂其僧曰。汝速回去懺悔。

  問僧甚處去。曰西山住庵去。師曰。我向東山頭喚汝。汝便來得么。曰不然。師曰。汝住庵未得。

  福州壽山師解禪師

  閩帥問壽山年多少。師曰。與虛空齊年。曰虛空年多少。師曰。與壽山齊年。

  新興嚴陽尊者

  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土塊。曰如何是法。師曰。地動也。曰如何是僧。師曰。吃粥吃飯。問。如何是新興水。師曰。面前江里。

  婺州木陳從朗禪師

  因金剛到。僧問既是金剛不壞身。為甚么卻倒地。師敲禪床曰。行住坐臥。

  日容遠和尚

  因豁上座參。師拊掌三下曰。猛虎當軒誰是敵者;碓。俊鷂沖天阿誰捉得。師曰。彼此難當。

  關南道吾和尚

  師問灌溪作么生。灌溪曰。無位。師曰。莫同虛空么。灌溪曰。這屠兒。師曰。有生可殺即不倦。

  臨濟義玄禪師

  師鋤地次。見黃檗來。拄钁而立。檗曰。這漢困那。師曰。钁也未舉。困個甚么。檗便打。師接住棒一送送倒。檗呼維那扶起我來。維那扶起曰。和尚爭容得這風顛漢無禮。檗才起。便打維那。師钁地曰。諸方火葬。我這里活埋。

  師栽松次。檗曰。深山里栽許多松作甚么。師曰。一與山門作境致。二與后人作標榜。道了將钁頭筑地三下。檗曰。雖然如是。子巳吃吾三十棒了也。師又筑地三下。噓一噓。檗曰。吾宗到汝大興于世。

  師到翠峰。峰問甚處來。師曰。黃檗來。峰云。黃檗有何言句指示于人。師云。黃檗無言句。峰云。為甚么無。師云。設有亦無舉處。峰云。但舉看。師云。一箭過西天。

  師小參曰。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人境兩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朔麊。如何是奪人不奪境。師曰。煦日發(fā)生鋪地錦。嬰兒垂發(fā)白如絲。符曰。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師曰。王令巳行天下遍。將軍塞外絕煙塵。符曰。如何是人境俱奪。師曰。并汾絕信。獨處一方。符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師曰。王登寶殿。野老謳歌。

  有僧問。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乞師開示。師曰。佛者心清凈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凈光是。三即一。皆是空名。而無實有。如真正作道人。念念心不間斷。自達摩大師。從西土來。只是覓個不受人惑底人。后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從前虛用工夫。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須具三玄門。一玄門須具三要。有權有實。有照有用。汝等諸人作么生會。

  師應機多用喝。會下參徒亦學師喝。師曰。汝等總學我喝。我今問汝。有一人從東堂出。一人從西堂出。兩人齊喝一聲。這里分得賓主么。汝且作么生分。若分不得。巳后不得學老僧喝。

  師云。山僧無一法與人。只是治病解縛。你取山僧口里語。不如休歇無事去。

  師曰。你但一切入凡入細。入染入凈。入諸佛國土。入彌勒樓閣。入毗盧遮那世界。處處皆現(xiàn)國土。成住壞空。佛出于世。轉(zhuǎn)大法輪。入無余涅槃。不見有去來相貌。求其生死了不可得。便入無生法界。處處游履國土。入華藏世界。盡見諸法全真。皆是實相。

  師曰。你一念心愛。被水溺。你一念心嗔。被火燒。你一念心疑。被地礙。你一念心喜。被風飄。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轉(zhuǎn)。處處用境。東涌西沒。南涌北沒。中涌邊沒。邊涌中沒。履水如地。履地如水。緣何如此。為達四大如夢如幻故。道流。你只今聽法者。不是你四大。能用你四大。若如是見得。便乃去住自由。約山僧見處。沒嫌底法。你若憎凡愛圣。被圣凡境縛。有一般學人。向五臺山求文殊現(xiàn)。早錯了也。五臺山無文殊。你欲識文殊么。只你目前用處。始終不異。處處不礙。此個是活文殊。你一念心無差別光。處處總是普賢。你一念心能自在。隨處解脫。此是觀音三昧法;橹靼。顯即一時顯。隱即一時隱。一即三。三即一。如是解得。方始好看教。

  夾山善會禪師

  師初在溈山作典座。溈問。今日吃甚菜。師曰。二年同一春。溈曰。好好修事著。師曰。龍宿鳳巢。

  僧問從上立祖意教意。和尚為甚么卻言無。師曰。三年不吃飯。目前無饑人。曰既是無饑人。某甲為甚么。不悟。師曰。只為悟。迷卻阇黎。復示偈曰。明明無悟法悟法卻迷人。長舒兩腳睡。無偽亦無真。

  問。古人布發(fā)掩泥。當為何事。師曰。九烏射盡。一翳猶存。一箭墮地。天下黯黑。

  僧問如何是夾山境。師曰。猿抱子歸青嶂里。鳥銜花落碧巖前。

  上堂。金烏玉兔。交互爭輝。坐卻日頭。天下黑暗。上唇與下唇。從來不相識。明明向君道。莫令眼顧著。何也。日月未足為明。天地未足為大?罩胁贿\斤。巧匠不遺蹤。見性不留佛。悟道不存師。尋常老僧道。目睹瞿曇。猶如黃葉。一大藏教。是老僧坐具。祖師玄旨。是破草鞋。寧可赤腳。不著最好。

  上堂。不知天曉。悟不由師。龍門躍鱗。不墮漁人之手。但意不寄私緣。舌不親玄旨。正好知音。此名俱生話。若向玄旨疑去。賺殺阇黎。困魚止濼。鈍鳥棲蘆。云水非阇黎。阇黎非云水。老僧于云水而得自在。阇黎又作么生。

  上堂。明不越戶。穴不棲巢。目不顧他位里。腳不踏他位里。六戶不掩。四衢無蹤。學不亭午。意不立玄。千劫眼不借舌頭底。萬劫舌頭不顧眼中明。峻機不假鋒铓事。到這里。有甚么事。阇黎。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上堂。有祖以來。時人錯會。相承至今。以佛祖言句為人師范。若或如此。卻成狂人無智人去。他只指示汝。無法本是道。道無一法。無佛可成。無道可得。無法可取。無法可舍。所以老僧道。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他不是目前法。若向佛祖邊學。此人未具眼在。何故。皆屬所依。不得自在。本只為生死茫茫。識性無自由分。千里萬里求善知識。須具正眼。求脫虛謬之見。定取目前生死。為復實有。為復實無。若有人定得。許汝出頭。上根之人。言下明道。中下根器。波波浪走。何不向生死中定當取。何處便疑佛疑祖。替汝生死。有智人笑汝。汝若不會。更聽一頌。勞持生死法。惟向佛邊求。目前迷正理。撥火覓浮漚。

  投子大同禪師

  一日趙州和尚。至桐城縣。師亦出山。途中相遇。乃逆而問曰。莫是投子山主么。師曰。茶鹽錢布施我。州先歸庵中坐。師后攜一瓶油歸。州曰。久向投子。及乎到來。只見個賣油翁。師曰。汝只識賣油翁。且不識投子。州曰。如何是投子。師提起油瓶曰。油油。茶次師自過胡餅與州。州不管。師令侍者過胡餅。州禮侍者三拜。州問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師曰。不許夜行。投明須到。州曰。我早候白。伊更候黑。

  雪峰到。師指庵前一片石。謂雪峰曰。三世諸佛總在里許。峰曰。須知有不在里許者。師曰。不快漆桶。師與雪峰游龍眠。不兩路。峰問那個是龍眠路。師以杖指之。峰曰。東去西去。師曰。不快漆桶。問一槌便就時如何。師曰。不是性燥漢。曰不假槌時如何。師曰。不快漆桶。峰問此間還有人參也無。師將钁頭拋向峰面前。峰曰。恁么則當處掘去也。師曰。不快漆桶。峰辭。師送出門。召曰道者。峰回首應諾。師曰。涂中善為。

  僧問趙州。初生孩子還具六識也無。州云。急水上打毬子。后僧問師。急水上打毬子意旨如何。師曰。念念不停留。

  師因僧問如何是十身調(diào)御。師下禪床立。又問凡圣相去多少。師亦下禪床立。問。一等是水。為甚么海咸河淡。師曰。天上星。地下木師在京赴一檀越齋。檀越將一盤草來。師拳兩手安頭上。檀越便將齋來。后有僧問。和尚在京投齋意旨如何。師曰。觀世音菩薩。

  問。和尚自住此山有何境界。師曰。丫腳女子白頭絲。

  問。一念不生時如何。師曰?白魃趺。僧無語。師又曰。透出龍門云雨合。山川大地入無蹤。

  清平安樂遵令禪師

  初參翠微。便問如何是西來的的意。翠微曰。待無人即向汝說。師良久曰。無人也。請和尚說。翠微下禪床。引師入竹園。師又曰無人也。請和尚說。翠微指竹曰。這竿得恁么長。那竿得恁么短。師領謝。

  僧問如何是大乘。師曰。井索。曰如何是小乘。師曰。錢貫。曰如何是有漏。師曰笊籬。曰如何是無漏。師曰木杓。

  問。如何是清平家風。師曰。一斗面作三個蒸餅。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