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金剛經(jīng)》系列開示 48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jīng)系列開示

  不住為心布施為事,不住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不住的功德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眾生聞到釋迦牟尼佛這樣說一切眾生空相,四相俱空,不執(zhí)著,是故問佛:難道以前佛陀教我們布施行六度,后來又破這個布施相,破布施相之后,布施之心,六度之心也空掉了,三輪體空,眾生就在懷疑:三輪都空了,誰來受呢?這個福德是不是也是假的?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輪體空了,為什么釋迦牟尼佛還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呢?這種莊嚴從哪里來呢?這種功德從哪里來呢?這種福德從哪里來呢?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也就是說釋迦牟尼佛的相并不是執(zhí)著帶來的,他由無住心而得;我們現(xiàn)在的相是有住心而得;以有住心想求無住心的這種福德,是不可能得到的,也就是要說要想得到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乃至于無量的福田,要有清凈之心,廣大之心,應(yīng)當于無住相而獲得,而不得無住相者,其福德就有限量。

  無住相布施其福德廣大,在任何一件事情(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都不應(yīng)著于相,可以獲得布施圓滿,可以獲得真實持戒,獲得精進第一;獲得一切三昧現(xiàn)前;你般若不著相,一切法現(xiàn)前。不住相布施這句話的意思,不離有不離空,不住的是心,布施為事,一切事現(xiàn)前代表有,不住現(xiàn)前代表空,空有不二,心與有不二,只要你不住而行布施,它一定會顯現(xiàn)出心地上的清凈和諸法上的圓滿,如果你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布施是事,有住故,法就不圓滿;一切法不圓滿的原因,都是因為我們有住之心。我們?nèi)讼嗖粓A滿,為什么不是佛呢,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呢?你色不莊嚴,為什么色有好相壞相呢?你聲音為何有好有壞,味道有香有臭?佛陀在世時,見色平等故,見音沒有好壞故,見味沒有香臭故,也就是佛陀在一切相上無分別故,平等心故;佛的這個相是盡虛空遍法界,它是理事圓融、事事圓融的;。理圓融,就是心空;事圓融,就是法空;理事圓融就是一念遍十方故,與十方諸佛心心相念故;事事圓融就是此方國土與彼方國土無有障礙故。這個世界與十方世界的功德沒有任何一點障礙;一念之間能與諸佛功德相應(yīng)故。佛陀一彈指和十方諸佛心心相應(yīng);這一音聲與十方諸佛的音聲是相應(yīng)的,我們現(xiàn)在就沒有辦法如此相應(yīng),為什么呢?有我執(zhí)故。所以住與不住的差別就是如此之大;如果現(xiàn)量上想得到這種果報,你必須無住,但是我們這些眾生,想到了無住,不愿意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些是基礎(chǔ)啊,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要上成佛道,下化眾生,如何上成下化呢?只能以無住相行之。獲得的果報是什么呢?能理圓融、事圓融;理上講就是心,無住就是心;事上講就是法界,理事圓融就是大菩薩;事事圓融就是諸佛與諸佛心心相應(yīng),諸佛與諸佛國土無有障礙;此一個事和法界的事是不二的,就像西方極樂世界一樣,它是個事事圓融的境界。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十方國土與阿彌陀佛的國土是沒有障礙的;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在哪里呢?就在十方。十方國土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十方國土;它的中間沒有障礙,這叫做事事圓融。你到了西方世界它就是佛的法界。理事圓融,是菩薩境界,就是我們現(xiàn)在。為什么一念阿彌陀佛能夠具足八地菩薩的功德呢?到八地菩薩的時候就理事圓融不講果地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理的,它完全是事事圓融,理就是法身,是共一體的是毗盧遮那佛。此世界一念圓融,一念遍十方故;念阿彌陀佛這一聲就是遍滿十方的。無住而布施它也是個理事圓融,理為心,事為法界,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事,從究竟道理上講,它本身就是理事圓融的。但是我們這一念無住的時候,你對其中的一件事情不能和十方諸佛的事情相應(yīng),如果你這一念有一點微淺的執(zhí)著,妄生,虛妄的心生出來了。有住,你的事就不會顯現(xiàn),就變成妄見,有了妄見就有三界。所以我們生活在住里面,什么住呢,每天我們見色就跟色著跑,見聲就跟著跑,跑的越快你的生死力就越大。觀察一個人就知道,一個人天天到處亂跑,天天跑,狂亂,有住的人,力量越強,心呢剎那剎那的非?靹,他這個心跟哪個相走了,有住了,所以有住就著。有住的人,心隨法轉(zhuǎn),無住的人,法隨心轉(zhuǎn);隨法轉(zhuǎn)流轉(zhuǎn)三界,轉(zhuǎn)的越快生死的力量就越強;墮的地獄就越深,如果你慢一點可能還會升到天上去。比如你有一點安靜,打坐坐禪啊,起碼的這個色我可以忍住了。色慢故、色細故,你慢慢的把心細下來,雖然你沒有達到斷有住的程度,最起碼你的色已經(jīng)很微細了,細能坐在哪里如如不動了。你像馬祖一住就是20年,還有龍樹哪些人一住就是30年,人家大師一聞法,一住就是20年30年,如如不動,并不是說我在忍,為什么呢?他們知道法的珍貴,知道定心很重要,只有這種定心才煉我們的心。我們動不動往這個小廟跑一下,往那個小廟跑一下,心在動,跟妄走了,你的生死相續(xù)。所以你可以觀察一下,我們修行人一定要觀察自己的心,不斷的狂躁,不斷的跳躍,不斷的向外涉求,奔波,跑習慣了你就麻煩了。所以很多的和尚,他沒有達到無住,但是不斷的在外面奔跑,這個廟跑到那個廟,每天跑每天跑;在哪個地方都住不下去,像這樣的人肯定是心妄,肯定不是真心,真心流露出來的絕對不是這個,真心一住,一安全安;心就安住了。所以我們真發(fā)菩提心的人,發(fā)大心,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要利益眾生,還要求無住之體啊;所以啊無住就心安,布施為福田。

  般若之功德----大不可思議

  聞金剛經(jīng)有什么好處呢?一聞于心,其功德福德不可思議。你知道無住之體,但是降伏不了自己的心,僅僅你聽到的這種功德就像金子一樣留在你心中,當你的肉體腐爛的時候,金子終究會根塵脫落從里面奔出來的。有些人只是因為遇到了佛,生恭敬心,繞佛三匝,以此功德升三十三天,受天樂三十萬大劫,并且在天上還是有機會再聞般若,開顯智慧,終成佛道。所以我們僅只是聽到“無住之體”,欣喜贊嘆“無住之體”,就具有了不可思議的功德,福德同樣也是大不可思議。你將來的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不管任何人都是如此。修行也好,不修行也好,聞到般若就是不可思議。所以一定要知道般若的功德不可思議。你不懂金剛經(jīng)都不要緊,你看一遍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議。你一定要信他,信他就是如來的法身,相信他盡虛空遍法界,相信這本書就是我本來的無住無念的真信;就是佛心,就是我們的佛性;所以內(nèi)心生起無上的信心,不誹謗、不嗔恨、不驚訝(心不驚動,毫不懷疑);既是我們心中有些無始的煩惱和習氣,或者有名言的執(zhí)著,但是你還是要對他深信不疑;不能有任何懷疑,信得越真,你的果報越不可思議。

  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議,前面講了那么多,眾生容易進入斷見啊,那么多都成空的了,我就不修行了,不要福田了,要福田干么?看到釋迦牟尼佛的32相80種隨形好,他心中又升起疑惑啊。佛陀講你不住心布施的功德有多大呢?如東西南北四維虛空廣大無邊不可思量。不要福田落于空,頑空;求于福田,落于有,相上的有;二者都不圓滿。

  東南西北的真意

  在佛陀哪里與眾生不同,東南西北是無有分別的體,是表法的,眾生有妄執(zhí),認為有東南西北中,事實上對佛陀講,沒有這種差別相,不管在哪一道都無此差別相,六道虛妄就是法界虛妄,出法界就是一真法界;為什么出六道就成佛了呢?為什么在密宗出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呢?為什么西方極樂世界出九品就是阿彌陀佛呢?九品也是眾生的心,十法界還是眾生的心,六道同樣是眾生的心,不管是禪宗密宗凈土宗,都有眾生的心和佛心,釋迦牟尼佛為什么要說十方世界呢?表什么法呢?釋迦牟尼佛所講六道、九品、十法界皆隨眾生心而說已;因為佛陀究竟意唯佛與佛能知;他要是不說,眾生沒有辦法開顯,所以依眾生心來說東方世界、南西北方世界;哪有什么十法界啊,不過是我們的心而已;都是我們心里面的一個念而已。心量,心就是體,量就是法界;體相一如,它是一個,相上為事,心上為理;它是理事為一,就是妙用。不是說離開體有相可得,不是說離開相有另外理可得;不是說離開體相,有另外一個獨立的妙用可得;所以體相用是一體,從體上講就是心,從相上講就是法界,從用上講就是種種變化;體相用都是無相的,都是表法的。

  佛陀意思中的東方是法身,東方是法身成就,東方表法身,代表空性;南方表有,西方表德,北方表涅槃;空有德涅槃它是一體是佛陀的一個身體,佛陀的心為東方,身體表南方,佛的色聲香味觸法代表德,代表西方;釋迦牟尼佛的自性,涅槃自性,無住之體代表涅槃,代表他的涅槃體;釋迦牟尼佛的心會離開身嗎?身會離開德嗎?德會離開無住之體嗎?所以涅槃無住啊,生死涅槃是一體的,所以佛陀一身現(xiàn)四大相,四大相表東南西北,所以東南西北是一個身體而已,所謂東南西北是釋迦牟尼佛的一個身體,這是從相上講的。從佛陀的究竟來講,從法上講,為什么先講東方虛空可思量否?后面講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可思量否?那么說東方就是南西北方,但是應(yīng)眾生心,怕我們眾生的執(zhí)著,所以另講一個南西北方,其實東就是南西北,一就是四,四就是一,這些都是平等相;是空有不二的體;我們了解了這個體就知道,東方,南西北方哪里有界限呢?它是一體的,因為我們有我執(zhí)在,你就講了有背后了,前面了;你想想看,如果你沒有我了,東南西北在哪里呢?整個宇宙變成你的身口意了,哪你在哪里呢?我相盡虛空遍法界啊,盡虛空遍法界是我身的時候,哪有東南西北?所以東南西北的本體是不存在的,是一個我執(zhí)而已。有我相在,才有東南西北的區(qū)分;事實上東南西北這個體是不存在的。

  空大,佛陀的虛空在哪里呢?空大,十方無礙故,任何東西都能容納到里面去,所以叫做空大。還有一個叫做量大,什么叫量大呢?是空有不二,空有俱空,有也是空,空也是有。還有一個是意空,意空是重重無盡,事事皆空,比如每個人都有個空間,這個叫空,我們心里面都有一個空間,他也叫空,你心中有個東方,我心中有個東方,大家都有個東方,每個人都有個南方,都有個北方,都有個西方;并且你心里面的東南西北也是一個體,也是一個十方無礙體,也是一個空有不二體,也是理事圓融體,事事圓融體;也就是說我們心中每個人空的體都是一樣的,所以呢這個空是空有不二,住無量德。

  一切法空,住無量法,是不可思議空;這個空是事事無礙,具一切德,法身德、報身德、化身德;都在這個體里面。不要看我們這個空,他在理上,在事上,在十方無礙的體里面;他全部具足了;這個叫做重重無盡的空。跟我們講的東方世界、西方世界南方世界北方世界有沒有障礙呢?事實上是沒有任何障礙;我們所看到的東南西北,事實上它的實相體是沒有東南西北體,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有和無,這個空是沒有障礙的,都是個意空,是空有不二的。比如這個桌子,它是空的,信嗎?桌子的形狀是空,桌子的木性為空,它的相是空,用是空,我現(xiàn)在看到桌子就有用,我沒有看到桌子它就空掉了;我看到它是上面可以放東西,如果沒有我的時候,誰在放東西呢?它絕對的體它是空的,一個絕對的體叫用,沒有我它就不會用,有我它就用;用的體,沒有我它就不用呢?所以當體就空掉了。包括我們眼睛看到色,色是空的,耳朵聽到聲音也一樣,包括我們的肉體,這個肉體都是空的,一下子刷的一聲你的身體就消融在法界了,體也沒有了,相也沒有了,用也沒有了;體上理上都是空相,所以這里面一切法空住無量德,很多德就出來了,如果你不空就沒有德啊。還有一種邪空,認為有是空的,空也是空的,什么也不管了,進入到一種非想非非想的無想狀態(tài),你不了知現(xiàn)在這個相的本體,它理上是空事上是有,具足無量德;如果你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也不布施了,布施是空的嗎,干么要布施呢,進入一種斷見;也是邪見,邪空。還有一種邊空,說有即有,說空即空,有了就執(zhí)著于有,空了就執(zhí)著于空,空了就難過,有了就歡喜,有的時候就痛苦,就想去找空,空了就舒服了;空的時候寂寞孤獨,就想去找有,這完全是眾生的凡夫心,才有這種知見出來。還有一種是有空:是一種意識的執(zhí)著,有個獨立的空存在,有想空啊,執(zhí)著于這種有想空,阿羅漢就是;

  以上我們講了各種空:所謂邪空、邊空、有空;我們學佛的常常處于一種邊空的狀態(tài),在世間貪嗔癡不清凈感覺好煩,到廟里住一段時間,開始覺得好清凈好舒服啊;過后覺得寂寞、孤獨不如家里有兒子有孫子,家里好象幸福一點,然后又回家里去,如此反復。我們的眼睛是有限的,我們的見解往往是邊見的,我們經(jīng)常習慣于這種平衡心理是很有問題的。

  西方極樂世界無量莊嚴是怎么修來的?無住和極樂世界的關(guān)系

  大家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無量莊嚴是怎么修來的嗎?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無住之心生起的,西方極樂世界有色有聲,色聲香味觸法具足,并且色莊嚴遍法界,聲香味觸法皆周遍法界,全部是重重無盡的盡虛空遍法界,都是在因地的時候以無住之心無貪無嗔無癡修六度萬行所成就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里面沒有六度萬行;完全是阿彌陀佛的果報,他的無住心里面生出來的果報,所以一切果報是來自于無住之體,如果不修無住之體的話,他西方極樂世界不會顯現(xiàn)出來;我們聞到般若,了知修無住之體而生出極樂世界的話,我們首先還是要明了,明了極樂世界就在我們現(xiàn)前無住之體里面;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無住遍十方故,無有障礙故,東南西北的虛空與西方極樂世界之間應(yīng)該是沒有障礙的。無住相布施本來是獲得三種法身德、報身德、化身德的。法身里面沒有報身,它就等于沒有事,法身里面沒有化身,就不能接引眾生;就不能度眾生;化身是回向的體里面出來的,也就是度眾生的體里面出來的;過去因地里面發(fā)愿布施里面出來的,但是呢西方極樂世界的報身跟化身都是從布施的功德里面出來的,只有法身是在無住里面出來的,所以無住布施就是報身跟化身;而無住就是法身。阿彌陀佛成佛了,他的法身盡虛空遍法界也就是本性,他的報身盡莊嚴,色聲香味觸法盡莊嚴,建立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示現(xiàn)他方世界十方諸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叫做智身;我們看不到智身,是我們成佛的因緣還沒有到;不過聞這部金剛經(jīng),如同見佛,見佛的法身舍利即是如同見佛,就怕這部經(jīng)典看都看不到。如果我們看這部經(jīng)典,會于他的本意,了知他的法性,了知其無住之法身;識法身者,即是見佛法身,見法身者,就是如來實知實見;見了法身,了知佛的知見,那你所有的都改變了,見佛法身,即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這個體。

  總的來講:我們心大則智大,智慧無量故;量大則福大,福德無量故;理事無量,你大悲無量故;事事無量,您國土無量故。為什么說金剛經(jīng)是超越華嚴毗盧頂上法呢?也就是說他直心至佛啊,只要你無住生心,你福德跟空大,心無礙故,智無礙;智無礙即法身無礙,量大福德無礙,福德無礙功德就無礙;所以你的功德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所有福德都現(xiàn)前。你的色莊嚴,色聲香味觸法盡莊嚴,眼耳鼻舌身意莊嚴,一切智莊嚴全部現(xiàn)前;什么根本智平等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大圓鏡智全部現(xiàn)前。

  當然果地上的事情我們說不清楚,但在因地上我們還是能看出一些來的,一個人心量狹小就智小,智小就情廣,情一廣就沖動啊,什么是情,情就是無明啊,無明顯現(xiàn)就像清水盡渾水盛了,你還能看清楚什么東西呢?萬物皆不明真相啊。理不透達,心不清凈,煩惱叢生啊;外不能辨別真相,里不能清凈自在,無明火起,怎能煩惱不生啊。心越小的人,他的智慧越小,心越大智慧越大,心清則智凈,心大能包容萬物,量大則福大,福報完全是看你的量,你有多大的心量就有多大的福報。做事情為什么做不成功呢?做這件事情老是碰碰磕磕的,做一件事情老是有種種障礙,就是你福太小了。一個人沒有福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所以要求福求慧啊;不是要你執(zhí)求的,要你心量打開,如果你要是無執(zhí)著了,你心自大,量自開。為什么呢,布施是量大,不執(zhí)著是心大,心大則就量大,心有多大,量就有多大,所以你能放下多少執(zhí)著,你的量的功德就越來越大。有人能做大梵天王,有人做國王,有人做乞丐;為什么呢,完全是跟著他的心來決定的。您不持五戒,下輩子下地獄好了;你不但修五戒還能修十善,下輩子你上天好了;你去做大梵天王或者國王;你心能放下無著了,你量自大,量大來自于心大;心一大了,做任何事情你的功德都大;到最后邊你無住了,那個功德就廣闊無邊了,所以說我們做國王是個很簡單的問題;非常簡單的一個問題,我們出家人為什么都能做國王呢?出家?guī)资昴荒茏鰢?哪是肯定沒有修行,最起碼您知道放下啊,最起碼有無住的觀點。

  如果你真能放下了,做一切事都能放下的時候,從果報上講,你能一念遍十方啊,一剎那間你就能供養(yǎng)無量諸佛啊;為什么呢?色您放下了,無住了,你可以用色做無量的鮮花來供養(yǎng)諸佛,我們將來到極樂世界一念之間供養(yǎng)他方十萬億佛,都是因為你無住之心,因為無住之心遍十方故;十方是為有,無住是謂空,空有不二故;空有不二,一念即十方;所以一定要了知這一念無住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議啊。

  你無住之時,就是始覺,始覺跟本覺是同體的,只要你無住的剎那時間,你和你自己聞道的始覺就是相應(yīng)的,始覺本覺一念間,你深深的住在那里面,那么說你就在本覺里面;本覺是你的根本,你的根本就在那個地方,你就從那個地方出來,當你聞到心的那一剎那,叫做始覺。釋迦牟尼佛開口講話你聽懂的那一剎那,就是佛陀的始覺現(xiàn)前,發(fā)起我們?nèi)ネ笳娴捏w,就是始覺。然后你做事無住哪個剎那時間,就是本覺;就是聞而觀進入實相,實相就是本覺,所以你無住就是本覺,無住相就是本覺,菩薩無住相就是本覺;菩薩不住,不住還有個念在,佛叫我不住的哪個念在哪里,不住就是勸我們不要住,我們聞了信了,這叫做始覺;然后呢我們實行他,無住即本覺,本覺是來自于觀照見到實相,住在本覺里面如果你心不動搖,不生妄念,習氣不生,那您就是佛了;如果你要是還有習氣在里面,那還是菩薩,如果你要是隨著習氣而進入有住,那就是凡夫。所以凡夫也好,佛也好,菩薩也好,無非在此一念;如果住在習氣里面,不住無住,就是凡夫;如果無住但有習氣還能了知,心還能保持在無住體里面,那就是菩薩,還有習氣慢慢斷,達到習氣斷盡無余涅槃現(xiàn)前,您就是果德現(xiàn)前了。所以“須菩提,菩薩但應(yīng)如所教住”。我們眾生要如法的教住,如就是如來的意思,我們應(yīng)該以如來所說法,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啊;因生無所住心,書上講“一切空故,身心俱靜,情志雙亡,情也沒有,所謂的志也沒有,都已經(jīng)亡掉了,四相具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已經(jīng)具無了,你的心就徹底靜了,沒有取沒有舍,有取有舍不有得失嘛?菩薩上無所求,自成佛道,下無所度,眾生度盡,內(nèi)外俱空,心不住故。對外無住,自度無量眾生,內(nèi)不動,而自成佛道,對內(nèi)來講,你已經(jīng)成佛了,對外來講度無量眾生,他內(nèi)心是如如不動的。

  須菩提,菩薩應(yīng)當如所教住。就是說,應(yīng)無所住而安立其住,無所住之住。從這里可以看得出來,釋迦牟尼佛講降伏其心,一直講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呢,叫住。善護念諸菩薩,善咐囑諸菩薩,應(yīng)如是住,應(yīng)如是降伏其心。應(yīng)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須菩提是這樣問。釋迦牟尼佛沒有講如是住,他講如是降伏其心。心降伏了就不講住,因為無住。但應(yīng)該用這樣的教法去做,它是無住之住,不是有住之住,有住之住都是妄見。

  所以呢,佛菩薩從頭到尾一再的去誘導眾生進入無住體,但是呢又怕眾生以無住為住,東住西住,長住短住,空住有住,有住無住,都是一個住,有住就有生死,就有煩惱,就有執(zhí)著,念念之間把我們趨向無住的地方,無所住,身心俱空,身心的妄見俱空。我相沒有了,我住沒有了,沒有我你就法界心了,心清靜故,沒有我了,法莊嚴故,遍法界了,你安住在法界的空寂里面。你雖然跟我們一塊坐著,事實上沒有一個我坐在那個地方。你不斷的靜下來觀察,你會慢慢的寂靜,你就會安靜下來。我們觀察金剛經(jīng)的時候,完全可以進入到佛陀的這種德里面來。從無住上面講,我們就是法身;從相上講,我們有種種德;從布施上面來講,一切舍;從持戒上面來講,一切清靜;從忍辱上面來講,得忍辱就煩惱不生。相上就是這樣的,煩惱不會生起來。從精進上面來講,就不再懈怠,智慧產(chǎn)生,就是一心不亂。從禪定上來講,一切三昧現(xiàn)前。色聲香味觸法都會得定現(xiàn)前,一切三昧現(xiàn)前。只要無住之心,布施之心,就得種種三昧現(xiàn)前,我們會進入三昧狀態(tài)。

  如果你真的得到這個金剛經(jīng)如是觀察,如是觀如是實相,如是修行,你就會得到這些境界現(xiàn)前。從用上來講,從財上你不斷的會得到無盡的財布施,從法上令一切眾生行六度波羅蜜,從無畏上面來講可以得到一些神通,得到很多自在神通,令眾生安住,你站在那個地方,眾生就安,很快樂,你在那個地方,眾生就有飯吃,眾生就安全,這個世界就會平安,你到任何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沒有斗爭,你到任何地方不會給眾生帶來威脅,眾生見到你都生歡喜,眾生都會依止你,這就是大無畏。無畏從哪里來的呢?無畏不是你假裝出來的,無畏是從無住心里面出來的,像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都是以無住心得大威德。有這種大威德,智慧無礙,慈悲無礙,大愿無礙,種種功德無礙,都是因為無住而生出來的,所以生出了很多大威德功德,安立一切眾生,這叫用。

  此體,此相,此用,都會現(xiàn)前。所以可以看出來,應(yīng)該無所住。我們看金剛經(jīng),不是這樣聽了就算了,應(yīng)該是有觀照,因為文字建立了觀照而立實相,實相現(xiàn)前是什么樣子的?一定要很清晰,就是我剛才講的那些。都會得到這個法上面、德上面、無畏上面三種施都會現(xiàn)前。你有一份無住,就有一份心出來,你就有一份自在,一份量,一份德。如果你所有的無住心都不能現(xiàn)前,那你就麻煩了。

  “須菩提,汝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否?”前面講福德,后面講如來之身。一個是講依,前面是依,這一念功德,依報就是講福德。佛陀的這個身體本身是以福德莊嚴起來的,所以呢,先講福德是講依。講阿彌陀佛也是這樣講的,先講西方極樂世界如何如何的莊嚴,如何的大悲,如何的大智,如何的大愿,如何的大力,如何的大用,然后講到最后面講阿彌陀佛如何的眼耳鼻舌身意,種種觀想。所以呢,先講這個相,作為的福德,把阿彌陀佛的福德先講出來,然后再講阿彌陀佛。為什么呢?這是從相上來講的。

  從依報上來講,是以無住心而得的。從相上講,也照樣是無住。所以呢,須菩提,汝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否?它是破相。眾生先是講布施求福德,眾生以為有福德可得。釋迦牟尼佛沒有講般若的時候,講要求福德,要求福啊,要求慧啊,現(xiàn)在怎么講沒有福沒有慧,空的,那眾生就會疑問了,這個福德都是空的,那佛陀平時講那個福德是怎么回事呢?釋迦牟尼佛說,講是講,但是本體空啊,你不應(yīng)該有住而布施啊。所以呢,講就破福德,執(zhí)著。以前講的還是有執(zhí)著,現(xiàn)在直接叫破執(zhí)著。釋迦牟尼佛這個身莊嚴,看到佛陀下化無量眾生,上成無上佛道,眾生都覺得稀有啊,佛陀這個身相又從哪里來的呢?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種種莊嚴,那我現(xiàn)在沒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莊嚴,那我應(yīng)該要求成佛,我要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釋迦牟尼佛知道眾生還在執(zhí)著啊,他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不是你求來的啊,是應(yīng)該在無住里來的啊。所以他就問須菩提,他問:汝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嗎?就是可以用身相來見如來嗎?可以以這個肉身相來見如來嗎?所以這句話是問話。眾生不知道有相之無住,這個相就是三十二相,見如來,如來就是法身。眾生不能了知如來法身空性啊,執(zhí)著于這個身體,就變成妄見,以這個妄見來見法身,不了知如來真實的法身,如果你知道法性,知道三十二相,能了知無住,那就會跟法身相應(yīng)。如果你有住這個身相,就麻煩了。

  本來金剛經(jīng)頭一段就可以令眾生解脫的,佛陀會詳細的把眾生的心,他了知眾生啊就像我們現(xiàn)在是一模一樣的,眾生執(zhí)著上面加執(zhí)著。平時大家也念阿彌陀佛,但是我說常福也是阿彌陀佛里面的一個體,大家就不會承認了,還是常福是常福。其實你就不知道,你以這個常福的心,另外獨立出來了,不了解常福也是阿彌陀佛其中的一個光,你不了知常福是獨立出來的一個叫妄執(zhí)。因為妄執(zhí)生故,就出現(xiàn)了執(zhí)著,就會失去一份功德。

  這就告訴我們,我們念阿彌陀佛要把自己融到法界中去,如果你有差別相顯現(xiàn)出來,那跟金剛經(jīng)不能相應(yīng)。這個身相也是阿彌陀佛的一個應(yīng)化身啊,也是法身啊,有法身的妙用功德啊,但是眾生不知道法身啊,他不知道法身是空性啊,執(zhí)著于身上變成妄執(zhí)啊。這個妄執(zhí)建立了堅固的執(zhí)著之后呢,雖然是釋迦牟尼佛的應(yīng)化身,但是你不能了知法身故,你就建立有住,有住就有妄有妄如來就要破妄。釋迦牟尼佛看到眾生在執(zhí)著于身,先是執(zhí)著于福德,先是執(zhí)著于三界,這前面一路一路的破過來。先是講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就破住進入無生,因為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叫有住啊,有生就破無生,破有生,生滅無生啊,生滅不住無生,眾生執(zhí)著于有生,就變成三界,得三界六識。釋迦牟尼佛又破三界破六識,后面呢眾生呢又執(zhí)著于福德,所以呢佛又破這個福德,布施如來呢又破布施,要進入無住。講福德的時候又破福德,無住又來破福德,福德破掉以后呢,眾生又執(zhí)著于如來身,如來這個身體,就是到身上來了,就是說親見如來了。這個親見如來就已經(jīng)不錯了,證明心已經(jīng)慢慢慢慢的已經(jīng)靠近佛了。先是在三界里面,然后已經(jīng)出來在無生里面,然后呢又去要布施,布施呢又想求福求慧,求福德,到后面呢福德也舍掉了,到后面呢求成佛,求做佛。有人說金剛經(jīng)有重復,其實金剛經(jīng)一點重復都沒有,它是一段一段的微細的來破我們的這個執(zhí)著。

  所以呢,身相就是三十二相,眾生不知道三十二相怎么來的,所以執(zhí)著于三十二相,我要得到三十二相,在你這一念生起來的時候妄執(zhí)就生起來了,他說不可以住妄,無住就是三十二相,無住即法身,法身就是三十二相,它是不二的。你想得到這個果的話,你就要建立這個因啊,要得到這個果的話,無住還要行布施呢,布施才六度具足啊,布施的時候又在色聲香味觸法里面。因為色聲香味觸法是代表著我們眼耳鼻舌身意的圓滿體,因為釋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也在色聲香味觸法里面,他也有眼睛鼻子耳朵,跟我們是一模一樣的。所以,色聲香味觸法里面,以色為根本,聲香味觸法都會圓滿。從布施上面,六度就會圓滿。是故呢,只要你在布施上面獲得六度的體,或者色里面得香味觸法,得到無住之體。這里面講了虛空,大家好好的思量一下,這種無住之心,如虛空的德啊,你要相應(yīng)以后,你也就空掉了。

  汝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否?以不住相布施,那你的功德就像虛空一樣。其實你不住的時候,你跟虛空就合一了,并且不是跟一個虛空合一了,和這個空大、量大、地大、邊空、任何一個空,到處都是相應(yīng)的,重重無盡的事空、理空、意空、量空,種種虛空,都是相應(yīng)的,一切法空,有無量的德,它都會相應(yīng)的。

  三十二相是百劫修福,它是一百劫時間來修來的福報,但是呢以無住心而修,它不是以有住心來修的。法身才建立這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以呢,有相無住,是如來之身,有這個相但是是無住體,就是如來法身、如來報身,應(yīng)身就是如來化身,到娑婆世界叫涅應(yīng)身,就是如來化身。不住于相即如來,不住于非法相就是三十二相。不住于法相就是無住于相,但是呢又不離開這個地方,就是三十二相。不離開這個地方就具足三十二相,只要你不住相因果是同時的。所以呢,我們往往認為呢,我要得到那個果報,其實無住相的時候,三十二相也就現(xiàn)前了。念佛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在外面去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出家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不知道而已。出家相比大梵天王還要珍貴。過去東方世界有一個叫什么河啊,香河啊,那個水是很香的,底下都是琉璃鋪在里面,清澈透明,種種香味,里面有個河神。一個轉(zhuǎn)輪圣王跑去洗手,那個河神就那著金剛杵來把他打走,不讓他去洗手,而轉(zhuǎn)輪圣王的相跟佛都差不多了,是不是?但是一個小沙彌跑去洗手,那個河神就把沙彌放到一個變化的蓮花寶幡寶蓋上面,然后用金盤打水來給他洗手。你看這么大的差別,轉(zhuǎn)輪圣王他統(tǒng)理四天下,竟然還不如一個沙彌的功德。所以沙彌具備信心的話,三十二相也自然會具足的。所以呢,我們看因就看不到果,不知道因果是同時建立的,因為見法身就是見化身,見法身就是法身、報身、化身現(xiàn)前,在此世界未成佛之前你的果德已經(jīng)含在里面了,經(jīng)上講或顯不顯,或隱不隱。就是說,隱的,我們看不見,不能代表我們沒有。等它有一天顯現(xiàn)出來了,就是你看不見的體,以后你就知道了。就像我現(xiàn)在講金剛經(jīng)的時候,你心里會到的時候,其實你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了,它隱藏在那個地方,你看不見而已。有人樣子很丑陋,但是別人看著就是很舒服,為什么呢?他三十二相隱藏在里面,別人看到以后就是很舒服。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隱藏在那個地方,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暗合妙道,它是不可思議之慧。就像那個豬長得那么丑陋,有時候我們覺得它很莊嚴很漂亮,是不是。你看那個狗,長得丑吧?要你做狗你就不愿意做,但是有的狗長得很漂亮,你就特別的喜歡。就是說,它有那個相,你為什么對它那么喜歡呢?它那個相感召于你喜歡,你就見它很好看。同樣如是,如果我們無住之心生出來以后,你不管是相貌難看不難看,你會給人家的感應(yīng)就是很舒服,就像那小狗很漂亮是一模一樣的,就隱藏在那里面。等你成佛的時候你就知道,隱藏的只是顯現(xiàn)而已啊,一個隱一個顯。就像月亮沒有光的時候你自己好像看不見自己,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具備了三十二相,等太陽一出來以后你就看清楚,啊,我原來本來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以你不知道你在此世界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要對它生起信心。所以你不住法相,這個當下就是如來,你不住非法相,當下就是三十二相,最重要的你要對它生起無上的信心。在你隱的時候不知之時呢,你還有無明的習氣在那個地方,把你這個影子遮蓋了。

  汝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否?無住轉(zhuǎn)相,無住就轉(zhuǎn)相。可以身相見如來否,這就是眾生的念頭。須菩提,汝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否?就是答眾生的問了。因為眾生都在懷疑啊,我要見如來身相多么莊嚴!翱梢陨硐嘁娙鐏矸?眾生就驚呀,就突然的把他的疑惑破解開。眾生跟佛陀的差別,佛陀以無住轉(zhuǎn)相,眾生呢有住相轉(zhuǎn),眾生是被相轉(zhuǎn)了。你現(xiàn)在不能做主是被相所轉(zhuǎn),你要無住了,你就可以轉(zhuǎn)相,你可以把山河大地變成清涼地,你可以把這個世界轉(zhuǎn)為西方極樂世界,轉(zhuǎn)為無住的莊嚴,無住的法界,無住的三十二相的應(yīng)身,無住的報身、無住的法身清靜、報身莊嚴、化身妙用,你都可以轉(zhuǎn),只要你無住就能轉(zhuǎn)相,就是佛。你有住了,就被相轉(zhuǎn),你現(xiàn)在這個色就變成你自己的貪嗔癡,看到什么就貪什么,看到什么就瞋什么,看到什么就癡什么,輕慢別人,懷疑別人,種種邊見邪見,都會出來,都因為你有住之心。所以我們要看到這一點,我們有住無住在一念之間,天淵之別啊。執(zhí)相即著有,不住相即住空,眾生啊有偏執(zhí)。我們常常要不就執(zhí)空要不就執(zhí)有,這是我們眾生常常在小乘里面,或者是凡夫。執(zhí)有即凡夫,偏空就是小乘。我們在相上面,執(zhí)相就有喜哀悲樂,執(zhí)空你就變成小乘。所以呢,我們往往動識啊,住空住有,我們只是無住而已,無住之體,并不是說有個住可住,不是一個有可住,有里面無住,就是著空,空里面有住,就是著有。著有著空,都是偏執(zhí)。就像菩薩,度無量眾生,成佛道,他說我要成佛,這也是住,我要度眾生,也叫住。有住就有妄想。菩薩有住也沒有用,他也是凡夫,雖然你發(fā)心也沒有用。眾生就是這樣的偏,偏于一方。

  佛陀悉知。體相并用,不可偏執(zhí)。我們把這個體相用要分析得很清晰。不是住在有里面就否定于空,住在空里面就否定于有,有空它只是一個體相之用,體它是無住的,相是妙相,體是無住之體,用是德之用。你只要是無住之心而行布施,真正安住了,那你獲得的這個體相用都會現(xiàn)前,不可以偏執(zhí)。就像我們在寺廟里面,上殿念佛啊,或者是修諸福田啊,或者做一切善事啊,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一切事我們都應(yīng)當去做,但是呢這是相,在體上來講你不要執(zhí)著,你這里有妙德在里面,有不可思議妙德。就是說,你應(yīng)該是安住在法里面,這個世界就是一個體相用,你安住在金剛法體里面,把體相用不要分開來了。我們往往就偏執(zhí)于一方,佛陀令知。他要令我們知道,“可以身相見如來否?”就是告訴我們眾生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著了,有了執(zhí)著了。身相就是三十二相,我們以身相見相都是錯誤的,叫你要怎么樣達到無執(zhí)?,全空,一空全空,性相體各具本位,不離不棄,不一不異。一空全空,體相用本體是空性的,一空全部空掉了,但是呢,性相體各具本位,就是每個人都有一個位子。性,它全部是一個空體,你現(xiàn)在看到這個世界,整個世界是一個空體,不管體也好相也好用也好,它都是空的。你看文殊菩薩,有大智慧,什么叫智慧呢?智慧,根本智就是空的,后得智是為了利益眾生,眾生即有,有即眾生。比如現(xiàn)在我們這個地球,對菩薩來講是空的,對我們眾生叫有的,你說到底是有是空呢?因為無住它是空的,但是眾生在受用的時候是有,沒有眾生它也就空掉了。它這個性是空的,它的位子我們看不到,只有佛跟佛才知道。從相上講它的報身,有德在里面,一切相絕對的體有德。等到你根塵脫落的時候,你有一分報身現(xiàn)前,你就可以看得到,用你的心來看就可以看得到,用你的自性看。比如,就像凳子與木頭來看,木頭看凳子能不能看得到?我們現(xiàn)在看木頭我們看不到的,我們看凳子也看不到的,凳子是空的,木頭也是空的,木頭看凳子呢,兩個都俱空,因為俱空同體故,它們當然是心心相會的了,它們像手跟手連在一起,它怎么會不知道呢。如果我們用心來看相,這個時候,就像木頭看凳子一樣,沒有障礙。如果你要是用識來看凳子,就是不是偏有就是偏空,偏有偏空都是妄見。如果你打坐的時候把識斷掉了,為什么叫參禪呢,參禪就是把你這個識斷掉,這個時候你心顯露出來,你的法就顯落出來了,所以你心跟相是一個不是兩個,這個時候大智慧現(xiàn)前,全體即空。所以呢,相也空,心也空,用也空。你的意識為用啊,你的意識,一切長短高低都是用,我們度眾生都是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眾生哪有這些相呢。相上來講它也空掉了,無住的體它也空掉了,心是空的,相是空的,度眾生也是空的,這個時候三空都空了啊。這個空有妙用啊,現(xiàn)在眾生都在用啊,它有妙德啊,不可思議妙德。所以呢,一空全空,一空到底,不留余跡,不要留下任何跡,一下全部空掉了,體相用各具本位,不離不棄,不要說我要離開某一個地方到某一個地方去修行,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不棄,就不舍,不要舍去一個東西。不要說一個,也不要說異,不一也不異。不離不棄,具足本位。

  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否?如來要掀啊,掀開如來藏,為度眾生故。我們自性中有無盡的寶藏,是我們本來具足的體,這是我們本來的實相,但是我們被妄執(zhí)所覆蓋了。我們就像一個大鍋蓋在頭上一樣,我們在里面煩惱,但是如來就是要把我們這個鍋掀開,讓我們自己的如來藏全部現(xiàn)前出來,就是這個目的。要打開我們的如來藏,為度眾生故。什么叫度眾生呢?我們出來的時候我們就是佛,哪有眾生可度呢?只要如來把我們的妄除掉了,我們自己本來俱成,無眾生可度,只是在無明障礙著。眾生被無明所覆,煩惱所蓋,如來掀之。如來就把這個煩惱這個蓋把它掀掉。我們要悟到這個道理,我們要不斷的聽如來的話,聽佛的話,把我們這個無明,把我們這個妄執(zhí),把我們這個有住,把它掀掉,你立即就顯現(xiàn)出你自己本來的果德,體相用智現(xiàn)前。這句話很重要的,一空俱空,體相用各俱本位,不離不棄,不一不異。南無阿彌陀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