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金剛經(jīng)》系列開示 47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jīng)系列開示
識是什么?識境色的關(guān)系?
這個識是什么呢?你比如凳子的形狀是真的假的呢?那你現(xiàn)在也看到這個凳子,我也看到這個凳子,到底哪個凳子是真的呢?到底是一個是兩個呢?就是說,每個人都看到這個凳子,這個凳子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到底是一個兩個呢?如果是一個,為什么大家每個人心里面都有一個凳子呢?如果要是很多的話,為什么我看只有一個凳子呢?所以這個凳子到底是幾個呢?這個叫做識。這個凳子的本體,這個境,你能單獨的把凳子拿出來嗎?你能把凳子拿過去嗎?你每個人來把你自己心中看到的凳子拿過去,看看能拿得到吧?一定要每個人把你看到的凳子拿過去,看看誰能拿得到。不是這么多人都看到了嗎?你們過來都拿啊,你能把這個凳子拿去嗎?只有一個人拿得走,別人都拿不走。證明說你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凳子,肯定是妄的。如果你要是看到的是真的,每個人都可以把它拿走,證明它是一個妄體,所以你心中那個凳子一定是妄體,這個叫做幻境。就像我手劃了一個圓圈,大家看到一個圓圈,事實上這個圓圈是假的,它有一個東西在忖托著。沒有那個性,就沒有這個相,性相一體,性跟相它的根,這個凳子的本身它是妄的,而這個木頭它也是妄的。它的性是空的,木頭也是空的,但是你執(zhí)有了你就會生煩惱,現(xiàn)在我們唯獨的看到得就是境,就是色,就是色境。
這個境,每個人的果報不一樣,產(chǎn)生的境界不一樣。你現(xiàn)在看到這個桌子這種形狀,那個人看到這個桌子又是那種形狀,三界的每個人看到這個桌子不一樣,有人看到是黃色的,有人看到黑色的,有人看到白色的,有人看到是琉璃,有看到是火坑,有看到是斗爭之具,有看到是貪心,有看到是吃的東西,每個人看到這個凳子都是不一樣的分別。為什么?境界不一樣,所以看到這個桌子也不一樣。你可以說它是哲學(xué),可以說它是文化,可以說它是藝術(shù),可以說它是唯心,也可以說它是天文地理,這個桌子在每個人心中都會產(chǎn)生分別的境。眼睛見色,耳朵聽音,你要是瞎子就聽見聲音,你要是睜開眼睛就看到顏色,每個人分別的顏色都不一樣。而這個色是能看得見,但是這個識是抓不到的。以色,就是這個形狀,動你的根,動你的識,就是說,你的根也動了,你的識也動了。識叫妄識,根都是空性,里面會顯現(xiàn)出來這個體。識可以轉(zhuǎn)為智,如果把這個識轉(zhuǎn)過來變成智慧。
不住色成就無盡的莊嚴(yán),十八界以境為征,一念如何成就十八界?如何一念超越十八界?轉(zhuǎn)識如何成智?
如果這個聞了解了,可以進(jìn)入佛心,就變成無住。也就是說,轉(zhuǎn)為智慧的時候,它是一個智慧體。但是呢,你不用這個智慧,或者沒有聞到無住體,它就就是這個凳子,就會產(chǎn)生很大的障礙。所以我們這個不住色很重要,它能成就無盡的莊嚴(yán)。如果你不住這個色,色包括色聲香味觸法,不住色而行布施,不住聲音而行布施,就是利他,我要利益眾生不應(yīng)該住色來利益眾生,不是你好看不好看來利益眾生,那你就變成莊嚴(yán)之相,色相就不可思議的功德。
如果你不住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個體而行布施的話,那你不住眼耳鼻舌身意也就得到了,你眼耳鼻舌身意不會成就知見,你這個眼耳鼻舌身意的這個識也就轉(zhuǎn)掉了,妄見轉(zhuǎn)為正確的知見。過去的色是有分別相,你有分別有我執(zhí),眼睛里就會產(chǎn)生眼根的這個知見,有了知見你就會分別,知見不對啊,跟這個無住心不能相應(yīng)啊,跟這個識相應(yīng)啊。所以識就出來了,識就分別啊,分別這個是好的壞的善的惡的,有這個善惡之分別,就產(chǎn)生了六道輪回的果報。這三個東西叫做十八界,十八界以境為根本。全境,色也在這里面,識也在這里面,根也在這里面。所以,一解脫一切解脫。一旦你自己無住了,那你在色上面也得到解脫,你在根上面也得到解脫,識上也得到解脫,也就是說,轉(zhuǎn)識成智,轉(zhuǎn)根遍法界故。西方極樂世界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圓滿相,因為它圓滿故,它來自于不住,來自于無住心。不住色故,眼根圓滿,識就變成智了,轉(zhuǎn)為智慧,這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要這樣的觀照。
證明說我們不住色這個很重要,只要我們不住色圓滿,我們的眼就會圓滿,我們這個識就可以轉(zhuǎn)為智,我們不要另外說轉(zhuǎn)識成智,只要你不住色而行布施,你的根你的塵你的識都會轉(zhuǎn)掉。所以呢,色聲香味觸法證明是很重要的,因為它跟我們有相連的。因為十八界是一念而成就的,一念具足十八界。過去人修行達(dá)到一定的境界的時候呢,眼耳鼻舌身意可以互用,就是說,眼可以住耳,耳可以住鼻,鼻可以住舌,舌可以住身,身可以住意,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可以互用。我們?yōu)槭裁床荒芑ビ媚?因為你功德不能相通故,有偏執(zhí)故,有妄見故,所以呢就生到那個分別的體上面去了,就變成這種執(zhí)著,都是因為妄見而建立的。
不住色而行布施,這個色是眼界,也就是不住眼布施,因為這個眼睛就是色里面,我們的識里面就轉(zhuǎn)為智了。為什么呢?眼耳鼻舌身意叫成所作智啊,第六識智也就轉(zhuǎn)掉了,就轉(zhuǎn)識成智,自然會轉(zhuǎn)掉。因為識是本來是不存在的。只要你不住色,你眼就圓滿,眼色是不二的,因為你有住故才產(chǎn)生識,沒有住識就不生。
識不住即空,識相續(xù)是因輪回是果,因果同時。識不住時念阿彌陀佛的情形。識不住即出輪回。
識,意識,這個識是我看到你中間產(chǎn)生的,當(dāng)我無住的時候識就不住,識不住就空,當(dāng)體即空。所以呢,你不要一天到晚追隨,那看到那個東西還不斷的想那個東西,那你那個識在相續(xù),相續(xù)這個識就產(chǎn)生果報。我們一念這個無住體,識就斷,識一斷就不會相續(xù)。我們在六道輪回里面,老是在追隨著昨天和明天,這都是識。所以真正的一個修行人呢,不住色的時候就安住在當(dāng)下,當(dāng)下定下來這個識不生,過去的不攀。就像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阿彌陀佛就是境,這就叫色,我們念阿彌陀佛前面不住、后面不攀,單獨的這聲南無阿彌陀佛,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心中一點執(zhí)著都沒有,但是念,因為阿彌陀佛是你本身啊,無住體啊,但是呢念的這個體是叫法,而無住的體呢是叫心,無住就是沒有一個我在念,是全部的一個阿彌陀佛。過去的阿彌陀佛不要去執(zhí)著,沒有來的阿彌陀佛不要牽掛,當(dāng)下的阿彌陀佛又無住,所以你念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安住在這個體上面,這個體是什么呢,因為不住色故,你這個根就圓滿,根圓滿識就不住,就不會有六道輪回,六道輪回就斷了。
攀緣的根子在于識的相續(xù),識有住則相續(xù),無緣即無住。觀照的本質(zhì)是觀得見識的相續(xù),照得空識的相續(xù)。識空自然無住,以色為色根,以色為色識,根塵識同則世界同法界大同,四相消融自然周遍法界,此生彼滅有何分別?生生滅滅又如何?破生滅自然無執(zhí),無執(zhí)著自然無住。
所以六道輪回完全靠這個識相續(xù),你要是攀前面攀后面,完全是個識在起作用。這個識,你攀一就會攀二,一妄全部妄掉了。就是說,一旦你落到識上面,有前面的攀后面的牽掛,這個中間這個識在起作用。所以人家打你罵你,你馬上就不開心,然后很久以后還記在心里面,這都是識在不斷的想不斷的想,這個一妄全部是妄。一旦你落到這個體上面去,對于一個發(fā)菩提心,發(fā)廣大心的人,他就應(yīng)該很重視到這個問題。為什么?一住識就住妄,一住妄就三界現(xiàn)前,一三界現(xiàn)前就到六道輪回里面去了。所以我們要剎那剎那的要記住這個體,叫觀照。如果你不觀照,那你就會失去很大的利益。所以對于發(fā)廣大菩提心的人,應(yīng)該在一切色上面要注意到這一點,聲香味觸法里面都應(yīng)該注意到這一點。色聲香味觸法就是我們的境,我們離開此境就沒有我。為什么呢?此境就是此根,此境就是此識,沒有此境識不生,眼耳鼻舌身意這個識不生,眼耳鼻舌身意這個識不生是因為根不生,根不生,識就不存在(01:21)所以呢,我們有色聲香味觸法就有眼耳鼻舌身意,就有六識,三界由此而生。所以呢,我們要認(rèn)同色就是根的時候,你不住色就不住根。我們認(rèn)為這個肉體是根,現(xiàn)在我們掉過來,色就是根的時候,你不就融到法界里面去了嗎?很簡單的。你在法界,色聲香味觸法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你的識就沒有了,那你就遍法界了。為什么講無住就是我心呢?法界就是我身呢?生滅是我身,無住是我心,無住生心,無住而生心,就是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上成佛道無佛可成,下化眾生不見眾生可度,就是這么個體。
如何度自己的色根?如何度自己的色識?如何度色?
你一定要認(rèn)識到你度色就是度根,色這個境界你不住了,你根就度了。因為我們執(zhí)身為根,我們六道輪回的生死就是因為這個身體,我們身體的六根把我們障礙了,所以有了這個身體的我見出現(xiàn)了,有根就有法,因為與色對立了,所以產(chǎn)生了一個妄見,識顯現(xiàn)出來了。它本來不是對立的,你非要把它對立起來,中間識嘛。本來是一個東西,色就是我,我就是色,你也是它,你也是它,大家都是它的時候,原來大家都是這個色,而不是它是你。這個房子是你,就變成妄識。如果你是這個房子,那就好辦了。大家都是這個房子,大家不就都是一體的嗎?如果大家這個房子都是你的心,那你的心不就妄了嗎?那大家什么時候才能達(dá)到一體呢?妄見怎么會一體呢?你們心里面是妄識怎么會一體呢?如果我們都是這個房子,那大家不都是一體嗎?這一體大家往房子里走,都是一體。大家都跳到大海里去可以,如果每個人心中有一個大海,那就完了,變成好像佛有多體一樣。其實佛陀只有一個人體,大家都跳到大海里,變成一體了。
消融自我之理,如何現(xiàn)量上消融四相?自我消融后的狀態(tài)
我們一定要消融自我,把我見給除掉,我相就沒有了,就整個世界是你一個身。所以我色在一切處,我音在一切處。所以我色即你色,你色即我色。所以呢,外面的色是我的眼色,也是你的色,所以色是一體故。以色而見我識,這個識從哪里來呢?是這個色里出來的,證明這個色能生無量識,無量識是妄識,因為你妄見了才有無量識,無量識就有無量的煩惱。如果你見真了,沒有我這個身,我見除掉了,色就顧我身,所以呢,跟法界是相應(yīng)的。一切色是我色的話,你看到外面色都是我色,哪還有眾生存在呢?一切聲音是我的耳,我的耳是遍法界,我的眼是遍法界,我的鼻子遍法界,嘴巴遍法界,我們的禪樂遍法界,我們的身體遍法界,我們的意遍法界,外面的法就是我的意,外面的所有的春夏秋冬地火風(fēng)水是我故身,一切火風(fēng)是我先生,一切地水是我根本,都是我們的身體都是離不開法界。所以呢,我們把這個我跟法界獨立開來了,就成了一個固我執(zhí),有了我執(zhí)就跟外面對立了,產(chǎn)生了識,這個識就變成了生死,這完全是一個妄見的表現(xiàn)。所以你坐在這個地方靜下來,不斷的觀察,色是我眼,聲音是我的耳朵,那你就不住這個眼睛了。
為什么呢?一切色是我色,你將來成就的佛果的話,就遍法界故,就是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壽命無量光明無量,你成就的跟阿彌陀佛無相體是一樣的,跟釋迦牟尼佛的無相體是一樣的,化身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報身就是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壽命,法身就在清靜處。法身是什么?是性。報身是什么?無盡光明,就是絕對的這個體。大家打坐四禪八定的時候就可以看得到。如果你打坐到一定的時候,消除了我的這個我見和六根的時候,比如你靜坐到一定的時候,你身體忘記了,你跟宇宙同體的時候,四禪八定可以坐出這種味道出來,但是現(xiàn)在人沒有人去感受它。如果你坐禪坐到一定的時候,進(jìn)入那種禪定,你就發(fā)現(xiàn)鼻子是我,我就是鼻子,這個墻壁就是我,我就是墻壁,真的可以達(dá)到這種境界。等你跟它同為一體的時候,你對立中間是識啊,所以你看到這個墻壁,中間有一個意識,用手摸它叫觸識啊,眼睛看它叫眼識,你是用識看到是墻壁啊。如果你要跟它同為一體的時候,不是用眼識有障礙啊,你眼識只能看到色,所以你走不過去呢,你看到色本來是空的,你走過去可以嗎?完全可以走過去的,色怎么走不過去呢?但是你走不過去,是因為你用身體走不過去,你不是用眼走過去,眼是絕對能走得過去。你想把身走到眼睛里面去怎么走得過去,你搞顛倒了嘛。你耳朵走到聲音里面去,聲音就是你,怎么走不過去呢?因為你用這個身體走到耳朵里面去,怎么走呢?所以呢,你眼睛想走到耳朵,耳朵想走到眼睛里面去,互相就有撞了。因為你這個根本就不相應(yīng),你用身體走到眼睛里面去,你用眼睛走就可以,因為色就是眼,眼就是色,它是絕對的,怎么會走不過去呢。人達(dá)到無極之時,什么東西都沒有障礙。如果你有極,就有障礙,無極就無障礙,因為你跟色同體了,就輕易就走過去了。如果你眼睛就是色,耳朵就是聲音,你修到耳朵跟聲音同一個了,眼睛跟色是一個了,鼻子跟味是一個了,身體跟觸是一個了,心跟法是一個了,那你還有障礙嗎?你到一切處沒有障礙,因為你眼睛跟色有對立了,中間產(chǎn)生識,這個識是一個妄見,所以你就有障礙。所以我們的障礙來自于何方呢?你要懂得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無住很重要,無住跟一切色相應(yīng),無住色你這個根就斷了。所以呢,眼見色不要執(zhí)著,耳朵聽到聲音不要執(zhí)著,應(yīng)該無住啊,以聲音而無住,要常常的想到這個問題,要觀照,觀照你就得法用,你就得受用,你就得三昧,你就得種種境界得佛的受用,就會現(xiàn)前。如果你對這個不感興趣的話,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你不去觀照它,你不去修行它,所以我講的這個東西大家都經(jīng)過實際的觀照,要經(jīng)過事實上的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要生起無住之心,這個心很重要很重要。所以從佛果上來講的話,知道這一念的功德之大;了解這一念無住而廣大之果報,生起廣大之心,發(fā)起無上的菩提心。
依佛說如法修行、觀照,心中無一事,是布施等六度萬行。這個很重要的,佛怎么說我就怎么做,不要建立自己的知見,你不要去想什么了,想都是妄見(不建立自己的知見,不想才是最根本的修行,我們幾乎所有的修行都與此相反)。佛陀叫我持戒我就持戒,佛陀叫我忍辱我就忍辱,佛陀叫我無住我就無住,依佛說法如法修行,這個非常重要。我們沒事躺在床上胡思亂想的,不是說是佛說,是你自己在想。要依佛,這個依佛很重要很重要的,依佛依法依僧依祖師依傳承,這個依很重要,F(xiàn)在人的依這個力量太弱了,有自己個人的想法,比如有人學(xué)佛,他說我不皈依三寶能不能學(xué)佛,你不皈依三寶不是你心中出來的嗎?是你心中出來的學(xué)佛,和你依三寶的力量學(xué)佛,是依佛說你才去行。你不依三寶的力量怎么行呢?依佛起什么作用呢?依佛是如法修行,因為無我啊,無妄啊,無想啊,無思啊,它是沒有我的思考,思考里面建立妄想。我們有很大的一個毛病在哪里呢?他不知道你是在妄想的時候本身是一個煩惱的東西。在你想無住的時候,那個想是障礙你的,佛陀叫我無住是故我無住。比如這個東西放在這個地方,我叫你拿你就拿,我不叫你拿你千萬不要動。為什么呢?這個東西本來要拿到這個地方來,如果你拿到這個地方來那就錯,我叫你拿才是對的,同樣的是一個拿,因為你拿是一個妄想里出來的,我叫你拿是我叫你拿的,是我見里出來的,但是你拿的時候就變成妄想,因為是你的心,你的心是不圓滿的,那我叫你拿,我的心是圓滿的,就是我不圓滿的時候,我叫你拿的時候,你心中產(chǎn)生無執(zhí)。依止于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要跟一個外道走。不管跟哪一個人走,只要你依止那個人,那個人一定要善知識那個人有正見在那個地方,叫你做的時候你就怎么做,叫你殺人你就殺人,叫你做善你就做善,善知識他叫你殺人,他一定是對的,因為善知識嘛。如果不是善知識,那就麻煩了,所以我們要依止一個正確的師父很重要。
何種“情結(jié)”屬于與佛對抗,卻又一直存在、普遍存在?誰能說無此“情結(jié)”?
我們依佛,依佛經(jīng)上面說,來修行、觀照。佛陀這樣講,我看我是不是做到了,我是不是這樣,F(xiàn)在人呢,這邊說依佛這樣說,這邊又說我是凡夫,我做不到,老是以這個凡夫的話頭,我是惡業(yè)凡夫,我有業(yè)障,我有什么樣什么樣的,老是以這個話頭,來跟佛陀抵抗。這種狀態(tài),是學(xué)佛的一個很大的障礙。(破我是罪惡凡夫,我做不到的“情結(jié)”其實是最受用的修行,哪個人敢說我已經(jīng)完全沒有這個情結(jié)了呢?)就像我們廟里面,規(guī)矩啊、修行啊,為什么要打棒,聽梆上殿,聽鐘吃飯,為什么要用法器,不用人去叫呢?因為人叫就有煩惱啊。比如我叫你,你要對我不滿就對我有煩惱。社會上講法律,比如寺廟財產(chǎn)歸僧人所有,法律在這個地方。所以人講話不算的,要依法不依人。為什么要立規(guī)矩,為什么要打法器,為什么不用人口言?梆一敲,大家出來上殿,或者打棒干活,打鐘吃飯。如果你跟它違背的,這邊打鐘吃飯,那邊在后面燒小灶;這邊在敲鐘,那邊在不上殿,那就麻煩了,那寺廟就亂掉了。如果叫,一叫大家就不開心,為什么呢,我們?nèi)私袥]有用啊,所以廟里面一定要有規(guī)矩,這個規(guī)矩干什么呢?就是叫如法,這個規(guī)矩是建立一個無我,這里面有一個自然的無我的德在里面,圣人所做的事情絕對不會有錯的。寧可在大寺廟里睡覺,不要在小廟里修道,因為廟里有梆啊,有鐘啊,不是人叫啊。小廟就叫“吃飯嘍!”這么叫一下,有一天不高興了,吃飯就不理了,你叫我吃飯,我才不理你呢,你對他有意見啊。如果要是打棒,吃飯乖乖的就去吃飯了,因為不知道是什么人啊,他可以聽梆去做事,所以鐘梆這些東西都是無情的,可以給我們建立一個無我,寺廟是方的就變成方的,寺廟是圓的就變成圓的,你就像一塊礦一樣,把你放在鍋里面爐子里面燒,外面搞一個模子放在那個地方,然后往里面倒,你是方的就是方的,你是圓的就是圓的,把你倒一個魔也可以,把你倒一個佛出來也可以。所以祖師定下來的這些東西,和佛陀說這個教相,我們一定要如法,這里面也是無住。我們在這里面,自己不舒服啊,要學(xué)會忍,忍里面會出現(xiàn)妙德,這個很重要的,大家一定要在這里面覺悟過來。在這里面修觀照,心中無一物。
過去祖師講,何為出家人,無事即出家人,沒有事情的人叫做出家人。心中無一事,就是無住的意思啊,心中無住就無事嘛。所以呢,我們一天到晚忙到晚,但是我很輕松,很自在,很快樂。為什么有的人做事情就很累呢?他有住啊,他就累啊,你有住就累。第二個呢,不了知無住的功德大啊,沒有大信心啊,做事情他心里煩惱啊,都是因為你有住。不了解自利利他一定在六度波羅蜜里面,一定在四相上面。所以我們大家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應(yīng)當(dāng)很珍重去做,把這件事情做好,這件事情就是六波羅蜜,就是布施,就是無住,就是舍我,就是利他,跟一切法界都是相應(yīng)的。你把你的范圍事情做好,香燈的、知客的,自己范圍事情做好就是利他,就是六度波羅蜜的功德,一定要把這個事情做好。如果你做不好,你心中不恭敬故,不珍重故,也就是說沒有利他的心。但是呢,心中無住不是說放棄,只是一個無住而已。心中非常喜悅,非?鞓。你只要沒有住了,你心中是非常開心的,不是煩惱的。如果你不開心、煩惱,肯定是有個住在那個地方作怪,有個住在你心里面藏在那個地方,所以心中老是有不快樂的感覺。如果你心中的住被你用智慧把它破了,進(jìn)入無住狀態(tài),哪有不快樂之理呢?是不是?你會自己找快樂的,不會老是住在不住體里面。所以呢,心中一定要有無事,不住于相相應(yīng)故,跟金剛經(jīng)也是相應(yīng)的。心中有事就有住。這個很難的,說起來容易,事實上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得到。但是呢,金剛經(jīng)是不留一法,一空到底,它不留余法,讓你猶豫。我們能一針見血,直心見道場,這樣的一個心的話,除非我們是祖師再來啊,一般我們還是要經(jīng)過次第。但是呢我們常?唇饎偨(jīng)的人啊,多少有無住之體都會印現(xiàn)出來。出家人沒有妻子兒女啊,知道萬相皆空啊,時間久了,十年二十年下來以后,哪個出家人不知道無住啊。反正我這個好像是無住,在我的生活中好像什么都無所謂的感覺,真的感覺到無所謂。
心中常常無住,要學(xué)會默默無言,沒有事情啊,不要想著事情,默然。釋迦牟尼佛有一次走在路上,看見一只大象在那個地方,四腳朝天睡在那個地方。佛陀就問阿難尊者,他說你知道嗎,這個大象為什么睡在這里嗎?阿難尊者說不知道。佛說,這個大象啊,樂于獨立啊,樂于獨靜,不喜熱鬧,獨自清靜,他說連大象都知道獨守清靜,為什么人就不守呢?為什么我們?nèi)司拖矚g那么熱鬧呢?不喜歡獨守清靜呢?就是不喜歡在無住的狀態(tài),無事的狀態(tài),非要一天到晚找熱鬧,這就是我們的這個毛病,心中有事牽掛,就叫熱鬧。熱鬧是我們心在熱鬧,心熱鬧表露于行,就想找熱鬧。(熱衷于參山論道,窮極思辨又何償不是找熱鬧呢?)過去比丘尼跟比丘坐在一塊開會,開會是比丘尼坐著一動不動,后來一下來以后所有的女眾都跑去打電話去了,所有的電話線都占了,和尚就說,人不動是可以逼,但心不動難啊。所以女眾樂于心動,男眾是身體動,但心要好一點,但是女眾心動得厲害。我們心中不熱鬧了,我們形象上面也就不想熱鬧了。如果你心里面喜歡熱鬧,表露于行,就像你哭的時候眼淚就掉下來了,你笑的時候臉上就放光,我們的身體會感應(yīng),受心的感染。所以你心在喜歡獨靜的時候啊,你的行為也會喜歡獨靜,它肯定是這樣的。所以我們是愛靜還是愛動,是可以表露于行,看到行就知道他的心。除非你是大菩薩再來,你內(nèi)心里面顯得大慈悲,外面顯的是丑陋相、瞋恨相、煩惱相,但是你內(nèi)心里面確實慈悲的,可以這樣講。如果你不是大菩薩,那你的形象就表露出你的心了。我們在心中無一事,身體就安,就清靜。
所以,六度萬行,我們以無一事心來行。在你行六度波羅蜜,心中無住啊,就無一事啊,天天在行六度波羅蜜而沒有行啊,你心無住啊,哪有行六度波羅蜜呢?因為六度波羅蜜是利益眾生啊,但是無住是心啊。佛就是這樣做的,你無住哪有眾生可度呢?但是你一天到晚都在利益眾生,但是又無住,無住是佛心啊,所以行六度波羅蜜可以建立利他啊。(01:45)無住之心來利他的功德,產(chǎn)生的果報就不可思議,那你就是成佛的境界,它是一個逐漸的圓滿,就是先悟后修。
你肯定自己已經(jīng)沒有無念相無住相,不在一種等待狀態(tài)嗎?
心不互等待,無念相無住相。我們這個心啊,就是不要對立的,不要認(rèn)為說有一個無念相可得,有一個無住相可得,就心里等待,這個叫做識了,叫妄識。無念無住是我本體,是我本心,你不能等待著一個無念相、無住相的顯現(xiàn),那就叫做等待了。等待就是對立顯現(xiàn),就是說有妄見,妄就生出來了,那個很麻煩的事情。所以呢,心千萬不要等待,不互等待,密密作觀,是一個密相。就是說,我現(xiàn)在坐在這里好像在等待之中,其實啊我的心已經(jīng)過去了。就是說無住之體是看不見的,因為看得見的都叫住,看不見的才叫無住,無住之體是用心會,不可以用言談,不可以用眼見、耳見、鼻見,你眼耳鼻舌身意都是見不到的,不可以用見聞覺知,不能用見來看,不能用聞,不能用覺,不能用知,它是言辭道斷,只可心會,不可言談,這么一個體。你在等待著無念相、無住相,那你就變成妄識,有見了。就像我們老是說天上掉下一個智慧,佛菩薩保佑我平安,保佑我生個男孩,這種觀點都是有念,有等待在那個地方。所以呢,心不等待,密密作觀,性德圓明,有性有德啊。性是無住體,德就是光明之體,它是圓滿法界,究竟的光明,都會顯現(xiàn)出來。這里面就像十五的月亮獨照夜空啊,看得很清楚很漂亮,我們要進(jìn)入到這種境界里面去,你一個人孤身一人,然后呢在十五的月亮底下,像十五的月亮寂照在這個世界上面,非常的寂靜,你白天黑夜都是這樣的,不是說晚上才看的到。就是你心里面有一個這樣的體出現(xiàn),沒有眾生,沒有佛可成,沒有眾生可度,性德圓明的狀態(tài),就是寂滅的狀態(tài)。就是說,大白天我們還吃飯啊,穿衣睡覺,但是你心里就是這種感受出來,密密作觀。在密宗講叫密相,密就是永遠(yuǎn)密密,說不出來的,我現(xiàn)在也沒辦法說出來。我心里很清晰,但是我沒辦法告訴你,只有你用心會,心會到了你就不可思議。如果你一天到晚等著,我要無念啊無相啊,嘴巴上掛在口上沒有用的,所以要用心來會,要你自己要絕對相,絕對的體,不能用言辭的,一開口就錯了。
你還是用分別來無念嗎?
能和這個知,能觀是跟法相應(yīng)的這么個體。能觀是實相,你這個心能夠跟實相相應(yīng)了,叫能觀。知是知見,用識分別的,這個知叫分別心,它用分別來無念,叫作有妄世智,就是世智聰辯了。能觀無念,就是你的心能跟法界相應(yīng)的這個無念體,叫實行佛智,是實際的佛的行為。也就是說,你能夠把這個無念當(dāng)作是你的身和心,把這個無住當(dāng)作你的身,當(dāng)作你的心,把這個法界當(dāng)作你的身,把無念當(dāng)作是身,而實行,這叫能觀體。而能觀之體,就是實行佛智,就是實際的佛的行為。如果你用世智聰辯來分別無念,這是妄見里面生出來的,所以呢,我們要分析得很清晰。
講金剛經(jīng)必須要把這個世智聰辯和這個能觀的實際行,要分別清晰,然后呢,我們按照這種方法去觀察你自己修行的這個真實和虛假。南摩阿彌陀佛!
- 上一篇:《金剛經(jīng)》系列開示 46
- 下一篇:《金剛經(jīng)》系列開示 48
- 就讓我們慢慢地堅持下去……
- 念佛要持戒嗎
- 我們修行不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 用心來感受世界,你就會慈悲喜舍
- 西方凈土法門唯是念佛,唯阿彌陀念
- 真誠是與佛性相應(yīng)的
- 聞信阿彌陀佛即見如來實相
- 西方凈土法門唯是念佛
- 金剛經(jīng)的智慧不生煩惱降伏其心
- 讀誦《金剛經(jīng)》好處很多很多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不斷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難思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智慧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無礙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無邊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無對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炎王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清凈光佛?
- 為什么阿彌陀佛亦稱歡喜光佛?
- “一切法皆是佛法”這句話怎么理解?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