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菩提心的十大因緣 十
請看下面:【云何令正法久住。謂我世尊無量劫來,為我等故,修菩提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因圓果滿,遂致成佛。既成佛已,化緣周訖,入于涅槃。正法像法,皆已滅盡,僅存末法,有教無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競爭人我,盡逐利名。舉目滔滔,天下皆是。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義,僧是何名。衰殘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覺淚下。我為佛子,不能報恩。內(nèi)無益于己,外無益于人。生無益于時,死無益于后。天雖高不能覆我,地雖厚不能載我。極重罪人,非我而誰!
請看這一段。這是第十,令正法久住,發(fā)菩提心。這段文句是省庵大師非常沉重的反省——對自己、對那個時代的佛教。我們來看令正法久住,這個正法就是佛所說出的具有教理行果內(nèi)涵的正法,佛一代時教無非就是宣說佛法的,來到這個世間也是來宣揚佛法的,滅度之后也把住持佛法的責(zé)任付囑給僧團,以及在家的信眾。那么釋迦牟尼佛從初發(fā)心無量劫以來,是為救度我等故修菩薩行,這種修菩薩道可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這方面的公案很多了,包括我們前面講的“舍身飼虎”;“割肉代鴿”,割身上的肉來代替鴿子。為了眾生資生用具的滿足,下龍宮去取寶珠,以及種種的苦行。這樣經(jīng)過無量劫以來因地當(dāng)中的六度萬行,他圓滿了,他成了福德智慧二足尊,成佛了。在菩提樹下悟道,夜睹啟明星而成道、成佛,這是這一期的示現(xiàn)。成佛以后佛唯一做的工作就是弘揚佛法。我們說佛得這個正法是動經(jīng)無量劫,然而在娑婆世界把這個正法弘揚出來也極不容易。在《法華經(jīng)》里面講,佛成道之后,觀察閻浮提眾生,就發(fā)現(xiàn)所有的眾生都貪戀執(zhí)著五欲六塵,不能相信清凈的佛法。所以你跟這些人去說,他不僅不相信,還會生誹謗。誹謗正法一定要下三惡道,所以也是護念眾生故,佛就想馬上般涅槃,不講法,趕緊涅槃。這時大梵天王,他知道地球、南閻浮提有一尊佛示現(xiàn),大梵天王也是護持這個世間的,他覺得自己能力不夠,現(xiàn)在又一尊佛出世,趕緊請他來講經(jīng)說法。這樣子請了三次,佛才開始觀察能跟誰說法。觀察那些煩惱薄、有超越意向的人,有很多都走了。最后才看到鹿野苑五個人還能夠有點善根,就馬上從菩提伽耶步行五百公里到鹿野苑為五個人說法,這就是最先的一個僧團——五比丘。所以佛一代時教四十九年在恒河流域乃至更遠(yuǎn)的地方去走,無非就是傳播正法。那么這樣四十九年,救度化緣周迄,就是教化眾生的緣分滿了,就像《遺教經(jīng)》所說的,應(yīng)可度的眾生,無論是在天上還是人間的都已經(jīng)度了,還沒有得度的,也已經(jīng)給他作了得度的因緣。所以化緣周迄就入于涅槃。佛是永不涅槃的,只是為了救度眾生示現(xiàn)涅槃。佛在這個世間長久住世,眾生就不生稀有之心,不生恭敬之想,所以要示現(xiàn)涅槃。涅槃之后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都已經(jīng)過去了,現(xiàn)在僅存末法。
到了末法是什么情況呢,那是“有教無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競爭人我,盡逐名利。舉目滔滔,天下皆是。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義,僧是何名。衰殘致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覺淚下!边@是省庵大師目睹當(dāng)時佛教的情形,所發(fā)出的非常沉痛的語言。要看到,省庵大師所處的時代,還是前清佛法興隆的時代。他是生在康熙雍正年間,這兩個皇帝還是相信佛教的,整個的還是非常倡導(dǎo)佛法的,是修行人還很多的時代,省庵大師都有這么一個描述。如果對照我們現(xiàn)在佛教界的情況,那真是有過之無不及,又比這個更為衰殘了。在末法的時候是什么情況?是有教,釋迦牟尼佛教法有,教法存在,經(jīng)典都有,但是沒有修證的人。相信和理解的還有那么一點,但是證果的人沒有。他心性沒有證果,于是他所說的法都摻有水分,甚至有很多謬誤在里面。所以就沒有明眼善知識。于是流通在外面的佛法,相似法很多。那么,一切人呢?四眾弟子又沒有心性上的證悟,所以他就邪正不分,邪法正法他分不清楚。你看從清代以來,民國到現(xiàn)在,很多附法外道,很多邪魔外道的東西都蜂擁而至。然而很多佛教徒根本就沒有辨別的眼睛,就一盲引眾盲,趨之若鶩。我們面對這樣的情況也很慚愧,自己也是有教無人的狀態(tài),也是沒有修證的。但我們要提倡什么?大家要看圣言量,大家要看祖師的著作,祖師是過來人,你不要隨便看一般人的東西,建立圣言量和祖師的思想為辨別邪正的標(biāo)準(zhǔn)。是非莫辨,也辨別不清楚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不正確的,是非他也沒有了。佛法的是非、真?zhèn)、邪正他都沒有概念,然而他內(nèi)心的欲望,貪瞋癡又沒有斷,所以在佛門里面就是人我是非一大堆,競爭你高我低、山頭主義,所追逐的都是名都是利。這種佛教的狀況怎么能住持佛法啊!整個的寺院都搞成旅游場所,搞成一個商業(yè)化氣氛很濃的東西,賣支高香多少錢,抽個簽多少錢,開個光多少錢,撞個鐘多少錢。然后為了利益,敲敲打打趕經(jīng)懺。這些現(xiàn)象,舉目滔滔,天下皆是啊!然而出家人的本分在什么地方?他如何去住持佛法?他的人天師怎么樣建立起來?你問一個比丘,如果他沒有佛法的修養(yǎng),你問問佛是何人?他說不清楚啊!佛是圣人還是凡人?佛是中國人還是印度人?佛跟神是什么關(guān)系?他都說不清楚。法是何義,達(dá)摩這個法是什么意思?軌持,什么叫軌持?僧,為什么叫僧這個名稱?僧伽、清凈、和合,你叫他說佛法僧三者,他都可能說不清楚啊。這是佛教的第二個現(xiàn)象。在佛教內(nèi)部,人我是非、名聞利養(yǎng)天下皆是,然而他又不了解真正的佛法。我們說自古以來佛教里面龍蛇混雜,肯定會有高僧大德,很多。但是歷代祖師大德對他所處的時代都有個嚴(yán)峻的解剖。我們看印光大師感慨佛教的衰敗,自從清代以來,原來古代出家還要考試,有度牒制度,自清世祖之后,就廢除了度牒制度,好像對佛教是一個好現(xiàn)象,打開大門大家都能出家。但是它隨之而來的負(fù)面影響是什么人都出家了!甚至社會上的無賴惡人也乘機進入佛門。在印祖那個時代,十個出家人里面只有一個人能認(rèn)字的,很多人都不識字啊!看到省庵大師這么嚴(yán)峻地看待這個問題,確實我們僧團要提高整體素質(zhì)。
我現(xiàn)在很希望無論是海外還是中國大陸的,要有一批有文化素質(zhì)的人、信仰素質(zhì)比較好的人來出家,這樣如來的家業(yè)才能發(fā)揚光大。你看連佛法僧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佛法衰敗到這個程度,在真是對佛法有責(zé)任感的無論出家在家的信徒來看,想到這些真是會掉眼淚,扼腕浩嘆!因為佛法是正法是智慧的教法,所以省庵大師在這里非常嚴(yán)峻地說,我現(xiàn)在是佛子,依著釋迦牟尼佛出家就是佛子,如來座下的比丘,那么我們要報恩啊。怎么報恩?就是要把佛的正法傳播出去才是報恩啊!如果不能去報這個恩,從自己角度,內(nèi)無益于自己,就是自己不能按照佛法修行,自己不能解決輪回的問題,自己還在生死里面輪轉(zhuǎn),內(nèi)無益于己。外,由于自己沒有佛法的利益,也沒有教化眾生的福德智慧,對眾生也沒有利益,外無益于人。白白地接受四事供養(yǎng),度不了一個人,連父母都度不了,外無益于人。生無益于時,在生前由于對佛法沒有修行,對這個時代的道德人心超越的意向都沒有利益,對這個時代國家都沒有利益;那么死后由于佛法沒有修證,凈土法門信不及,又不能信愿仰靠佛力,帶業(yè)往生,死后還是輪轉(zhuǎn),后世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如果是這四種內(nèi)外生死都沒有利益的話,那你想想這是什么人哪?天雖然很高,但都不能護佑“我”;地雖然很廣厚,也不能承載“我”。因為天地之間都不能容這樣的人,這是極重的罪人哪!國之廢人、法之?dāng)》N!那么這樣的極重罪人可不就是“我”嗎!那省庵大師講“我”,實際上“我”只代表我們的一個當(dāng)機,我們每個人是不是這樣的罪人呢?天地之間都沒有我們站立的地方,天地不容啊!這是深刻的自我解剖啊!它就是這樣的一個事實。所以出家哪是隨便能出家的,古人說,出家乃是大丈夫氣概,非帝王將相所能為的事情。它是承載著一種非常神圣偉大的責(zé)任的,荷擔(dān)如來家業(yè)、住持法道的。如果這點都做不到的話,那真是天地難容。
- 上一篇:發(fā)菩提心的十大因緣 十一
- 下一篇:發(fā)菩提心的十大因緣 九
- 懺除業(yè)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臨命終時最后一念沒在阿彌陀佛上,能否往生?
- 懺除三障諸煩惱是哪三障呢?
- 怎么判斷自己是真信?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愛情?
- 從極樂世界回到娑婆世界的人還會退轉(zhuǎn)嗎?
- 凡夫的六根是輪回的根源
- 瞋恨心很重,對鏡時不能把持自己該怎么做?
- 生命分為幾個階段?十個階段
- 佛教的深信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依教奉行?
- 如何收攝住散亂的心?
- 修行需要的清凈心究竟是什么?
- 為什么念佛、持經(jīng)要有至誠心?
- 在修清凈心的行門當(dāng)中念佛是直接和圓頓的
- 至信與至樂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發(fā)第一愿是為了幫眾生帶業(yè)往生
- 一切眾生充滿貪嗔癡但人人皆有佛性
- 凈業(yè)行人為什么要讀誦大乘經(jīng)典?
- 在生活和道德實踐中,信佛和不信佛的人有差別嗎?
-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愿不同的愿目數(shù)字?
- 什么叫功夫成片?往生條件是念到功夫成片才行嗎?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