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明月 6.新年談歲

  新年談歲

  剛過完春節(jié),大家對自己的年齡,是感覺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呢?以我的分析,其略有四種不同的感受:

  一、增歲

  人從生下來以后,過了一年就增加一歲,時間愈久,增加的歲數(shù)也愈多。這是一般人最容易感覺到的,然此之增歲,乃指生理的年齡而言。

  其次,從心智年齡來看。各位知道「智商」是怎么算的嗎?智商是心智年齡除以生理年齡。譬如一個生齡雖只有八歲的小孩,卻擁有一般十歲小孩的見識,因此10÷8×100=125,他的智商就是125。反過來說,若生齡十歲的小孩,所知卻只有八歲小孩的見識,那他的智商便是8÷10×100=80。從心智而言,有的人雖生理年齡增加了,但見識與智慧,卻未必跟著提升。

  因此,不管世間人或修行人,當于歲末捫心自省一下,看在這一年當中,我在人間的事業(yè),或出世的修行,是否也有相稱的進步?如果只是生理年齡增加了,但心智方面,卻未能有相對應(yīng)的增長,那你的IQ就不免愈來愈低。

  一般人心智的增長,在青年期算是顛峰。等到了中年期以后,因生活漸趨于安定,故心智的成長,也跟著沉緩下來。于是他的生命力便不能不走上衰老與退化的末途。因此,「增加一歲」不當指生理年齡而言,尤當指心智年齡。

  二、減歲

  有〈普賢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一天過去了,命即少了一天;一年消逝了,命又少了一年。對年輕力壯者而言,或許還不太會有這樣的感覺;但對年紀愈大者而言,年齡的增加,歲月的流逝,皆未免有傷殘雕零的感嘆!甘耪呷缢狗,不舍晝夜!」尤其發(fā)現(xiàn)舊時的友伴,一個接一個地走了,死亡的陷阱,正一步步地向他邁進,真是恐怖又無奈。

  其次,另有一種「減歲」的感受,卻讓人心安自在,法喜充滿。有個故事說:有一個年紀很大的長者,某日人家問他說:「長者今年幾歲了?」他答云:「我才三歲爾!」又問:「為什么才三歲爾?」「為我三年前,才開始學佛;學佛后,便把過去一切放下,因此,覺得生命像重新開始一般,故才三歲而已!」

  很多人在未學佛前,總覺得個人很煩惱、世界很黑暗。這種煩惱、黑暗的感受,日積月累而成為生命中無形的擔子。年齡愈大,擔子也跟著加重;所以人老了,總被壓成彎腰駝背,一副不勝負荷的樣子。雖然有些人意識里,未必這么鮮明的感受到此煩惱的重擔;但這重擔還是蟄伏在潛意識里。

  唯有有智慧者,才能將此重擔,漸次放下,而放下之后,人也必跟著年輕起來。因此,一個人學佛學得好不好,且不必看他能否講經(jīng)說法!不必問他念佛或禪坐中,有何不可思議的境界?你只看他煩惱的擔子,是否減輕了?甚至看他身心是否更年輕些?便比什么還清楚也。以這種「減歲」的感受,不但自己能意識得到,他人也能感覺得出。

  這種「減歲」的感受,不但未有任何的悲戚哀愁、恐怖無奈,反而是愈來愈歡喜、愈來愈光明。愈學佛愈年輕,甚至如剛出生的嬰兒,不必為過去的事情而愧疚、悔恨;也不必為未來的事情而擔心、憂慮!笢p歲」減至盡頭,則能超越時間的范疇,而入「三摩地」、「滅盡定」也!此則生死已盡,所作已辦矣!

  三、亦增亦減

  以上所說,或生理年齡的增加,或心智年齡的成長;或壽命期限的減少,或心理負擔的減輕。皆是從不同的角度去定義的。因此,就佛法而言,那都只是「假名」而已!

  因此,剛才所說,增歲或減歲的問題,只是讓各位從不同的角度,去重新定義「年齡」的意義。對一個有智慧者而言,他將能遍觀全體,而不落入任何極端中。

  四、不增不減

  如從更高的層次言,前面所討論增減的問題,事實上已陷入一種錯誤的思考中。此錯誤乃根源于一般人一向以為「生命乃有始有終」的前提而作計較的。以為出娘胎后,才有生命;那年齡當然是從零歲開始,一歲一歲地加上去。又以為人死如燈滅,一切烏有,故生命乃一天天減少。然若就佛法而言,生命本是從無窮的過去,延伸到無窮的未來。生命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jié)。因此,說增、說減,其實都是戲論。只是從眾生無明習性,而有的分別心而已。

  三年前,曾對常住眾與信眾,簡單講了幾品《中論》,當課程告一個段落時,我考了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有人間:『你今年幾歲?』你將如何回答?」于是有人從生理上答,有人從心理上答……最后倒有人反問我:「如果也有人如此問你,那你又將如何回答?」我說:「如你能確定指明那個是『我』,我才好回答這個問題!」然以沒有人能指明,那個是「真正的我」,因此,這問題乃成為無稽之談。

  「新年新希望」,不管新年征歲時,你的回答是增?還是減?這都不是最重要的。但有一點要把握的是:要及時于學業(yè)、道業(yè)中,去努力精進。否則待年底結(jié)帳,又是滿頭霧水。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