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的萬國佛寺
尼泊爾的萬國佛寺
今天的藍毗尼園早已不是歷史記載中那個日漸殘頹的花園。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國際上開始重視開發(fā)和保護藍毗尼地區(q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藍毗尼進行了考察,尼泊爾王國政府也成立了藍毗尼開發(fā)委員會,古老的藍毗尼園重新煥發(fā)出了生機。日本的建筑工程師將藍毗尼園規(guī)劃為三個部分:一是花園圣地,為文物保護區(qū),以阿育王石柱、菩提樹、水池、摩耶夫人祠和遺留下來的磚墻為主;二是寺院區(qū),以各國佛教組織援建的寺院為主;三是花園區(qū)和寺院綠化區(qū),除建筑物和路面,其它地區(qū)皆為綠化區(qū)。
二千多年后,五洲四海的佛子回到這里,帶著對佛陀的無比崇敬和對佛法傳承的使命,建設(shè)起一座座各具特色的莊嚴的寺院,駐守著這片神圣的心靈家園。這些洋溢著各國風(fēng)格的寺院成了藍毗尼地區(qū)最顯眼的風(fēng)景。行人往藍毗尼方向行進,可謂三十步一寺,五十步一庵,無人認識的樹叢當中冒出一座建筑物的尖頂肯定是佛教寺院或塔。摩耶夫人的娘家受到了如此重視,跟釋迦牟尼佛出生的地方和成長的地方的待遇大不相同,令人感慨不已。寺院區(qū)分為東西兩個部分,目前已經(jīng)有15個國家建起了27座寺院。東西區(qū)之間以一條人工開挖的小河為界,往南到藍毗尼園圣火處,向北到靠近世界佛教圖書館的尼耐河。東區(qū)是南傳佛教的寺院,來自泰國、緬甸、老撾等國家。西區(qū)則是北傳佛教的寺院,來自尼泊爾、韓國、德國、法國等國。這些建筑自成一體,如果一千年后有人重新發(fā)現(xiàn)了這里,他們會看到十幾座能夠反映21世紀全球佛教文化的寺廟群遺址。
在西區(qū),如果以中國建造的中華寺為參照點,可以看到如下頗具特色的寺院:
中華寺對面是韓國寺院,尚在修建中,是四進式的院落,其大雄寶殿占地寬60米,深42米,殿高32米,是兩層的重檐式建筑,設(shè)計頗似北京故宮太和殿,十分氣派。該寺由曹溪宗經(jīng)營,常住一位比丘,兩位居士,每年都有韓國佛教界人士來定期住寺。平時寺院會舉辦濟貧法會,供給缺衣少物,鰥寡孤獨及待業(yè)之人以衣物和其他生活物資。
在韓國人的寺院修成以前,德國人修的蓮花寺是所有寺院當中規(guī)模最大的。該寺院位于中華寺正后方,屬于藏傳紅教的寺院。該寺坐北朝南,有八相成道的群雕自左向右圍繞在大雄寶殿周圍,大雄寶殿的頂端上方是一個佛塔的結(jié)構(gòu),下面是一個大殿的結(jié)構(gòu),四個角有四個不同形式的轉(zhuǎn)經(jīng)輪。每一邊的中間都是帶著蓮花的噴泉,這里所住的出家人都是藏傳佛教的喇嘛。
德國寺院右邊是日本寺院,位于西區(qū)的乾位,也就是尊位,可見日本的設(shè)計費了一番心思。該寺面積約12000平米,大雄寶殿是單檐廡殿式屋頂,唐代風(fēng)格,除了瓦面有所改變外,其余斗拱和油漆都按照唐式古典營造法式。
中華寺斜對面,馬來西亞人在這里為尼泊爾藏傳佛教噶舉派援建了一座寺院。這是一座連體的多功能建筑,屋頂為歇山式,屋脊中央置一個葫蘆,以金黃色油漆裝飾屋面,白色間紅色裝飾墻體。主建筑平面呈“凵”形,兩層樓房,中間是正殿,兩側(cè)配殿,占地約800平米。正殿中供奉釋迦牟尼像,兩邊是噶舉派的祖師和《藏經(jīng)》,墻壁上繪有許多佛經(jīng)故事,圖像精美。寺里常住一位喇嘛,平時有其他喇嘛來掛單。
馬來西亞寺院東南,一位德國籍比丘修建了一座私人寺院,該寺是西式火柴盒堆積起來的樣式。這位比丘出家于緬甸,拜緬甸班迪達法師為師,所以該寺也叫班迪達禪修中心,按照四念住進行禪觀,主要體現(xiàn)在行走上。這種方法在緬甸佛教界十分流行。
中華寺左后方是一座越南寺院,右后方是一座法國寺院。這兩座寺院都是個人建造的,各常住一、兩位比丘或比丘尼。寺院建筑近似中國風(fēng)格。
到了東區(qū),可以看到最北端的是泰國寺院。泰國寺院是國家建設(shè)的,常住由國家委托僧王[1]派遣,也常有國家重要人物到訪該寺。泰國寺院往往金光閃閃,但是這座寺院通體白色,不失為一大特色。
泰國寺院往南是印度寺院,由印度摩訶菩提會建立。該寺院大殿外有一口標有“中華民國十九年”字樣的銅鐘。起初該寺僧人不知叩鐘偈,每天只是隨便敲打銅鐘。后來聽到中華寺叩鐘唱誦的時間和儀軌,就向中國僧人求教,也在每天早晚按照中國臨濟宗的方法敲鐘。和中國僧人一樣的是,印度比丘也是每日勞作的。
在眾佛寺中除了中華寺外,最吸引人的建筑便是緬甸的金塔寺了。金塔寺由國家所建,占地約31000平米,由以金塔為主體建筑的前院和以殿堂寮房為主的后院組成。金塔形制模仿仰光大金塔而建,大小取其四分之三。塔為覆缽式,塔基高約6米,在四方各建一個佛龕,內(nèi)各放一尊玉質(zhì)釋迦佛像,供人禮拜。金塔高30米,很遠就可以瞻仰到高大的塔身。金塔四周有四根仿建的阿育王石柱,上面刻有佛教故事圖案和緬文書寫的功德主的姓名。金塔寺的佛殿精雕細刻,屋頂上微縮建筑了四大佛教名勝: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和王舍城。寺院的禪堂是最為典型的建筑,內(nèi)供奉一座完整緬玉雕刻的佛像,坐禪者在禪堂中席地而坐,有時座無虛席。寺院中央有一個蓮花池,因為尼泊爾一年四季氣溫較高,所以蓮花四季常開。寺中的管理僧人實行兩年輪換制。
緬寺東南有一座比丘尼寺院,這是藍毗尼園唯一一座比丘尼寺院,共有五位常住比丘尼。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