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九 《入中論》圓滿無間地開解甚深空性法與廣大福德法

  《入中論》云:“善巧深廣諸士夫,漸次當?shù)脴O喜地,求彼者應(yīng)聞此道”,此論所說兩大類法要是“甚深空性法,廣大福德法”。就“深見”而言,此論以應(yīng)成派的不共理論抉擇空性來進入《根本中觀論》及《般若經(jīng)》等經(jīng)論;就“廣行”而言,以隨順眾生的方式,講述了名言諦(世俗諦)及大乘五道十地的功德。若依不敗尊者之科判來分析,則講述了“凡夫三法,圣地十法,無學(xué)果地一法”。此論十一(十地及佛地)地中,前有菩提三因,中有菩提道次第,后有菩提果度生廣行,從組織看,該論依于《華嚴經(jīng)·十地品》。龍樹論師曾著《十住毗婆沙論》釋此《華嚴經(jīng)·十地品》,然漢地所譯,僅有釋布施、持戒的初地、二地之文,所缺道次第,今此《入中論》法尊法師漢譯本正好補足之。且龍樹論師所造論中,既說中觀見,又指示修行次第之論書,現(xiàn)在可見的,只有《集經(jīng)論》、《法界贊》、《寶鬘論》,然或文字譯得不暢,或偈頌失義,或過分簡單,都難見大乘中觀派所主張二軌(甚深見、廣大行)圓具的聞修體系。在漢地于講述大乘五道的中觀典籍中,幾乎見不到內(nèi)義外義同時指示、深見廣行圓滿指陳、而像《入中論》這樣精微圓滿而清晰簡約的作品,填補了這一缺憾,從此解決了學(xué)人們求中觀內(nèi)義無法入門、而入深見道失于次第的困難。

  《入中論》特別發(fā)揮“如何悟入中道實相,如何現(xiàn)證中觀正見”的內(nèi)容,是第六地,其余諸地只略說修行次第,所以研究本論,中心在第六地,難點也在第六地。六地菩薩以般若為主修法門,悟的也是比較圓滿的般若;般若的所見,實際上就是“以無我智(為工具)契入諸法實相,契入諸法的畢竟空性(atyanta-śūnyatā)”。如《大般若經(jīng)》,反復(fù)論說空、無所有、不可得的深義,乃至六百卷之多。以般若的本質(zhì)看,當然是以開顯空相為最究竟,但在彌勒菩薩看來,般若說的是三智、四加行、五道乃至一切大乘次第,所以依此造了《現(xiàn)觀莊嚴論》,用來解釋他人顯境中般若智所現(xiàn)的修行次第。而中觀學(xué)人則不滿足于修行次第,認為就他人顯境以詮釋他空時,可安立修行次第,而就內(nèi)中觀《根本中觀論》之主旨而言,仍需就自我顯境而證悟的無遮空性為主要詮釋對象。因自宗學(xué)人于他人顯境中的修行次第沒有懷疑,無不接受,何需疑議次第而疏荒空理呢?況且,如若因不學(xué)修空性見而有所偏,則必定反滯于修行次第的拓展。因此才需特別關(guān)注空性,以糾正一般學(xué)人見地的誤差,俾由文字而契實相,藉假勝義而臻真勝義,借比量定解而證瑜伽現(xiàn)量的定解(ngesshes定,決定,定解)。月稱論師自著的《入中論疏》解釋原頌,全文六卷,便以四品(全文三分之二)的篇幅,抉擇中觀見,廣述無實體而有作用的要旨,此論卷六曰:“智者達空即解脫,解脫生死必須要通達性空見乃得成辦,若離緣起空性正觀,未得無自性之甚深智慧,尚不能得聲緣解脫,況論成佛度眾生?”故而此論于六地中廣為質(zhì)難,詳辯空性正見。

  《入中論》雖重空性正見,亦不偏廢修行次第,將深見、廣行善巧分布于菩薩修行十一地的次第中。地地有發(fā)心、地地有行證、地地有果相,以每一度的因心為“用”,各度的行解為“相”,各度的果覺為“體”。

  《入中論疏》六卷文字,含備三轉(zhuǎn)*輪及大小密乘多種教體。龍樹論師百余種著作之精華遍列其中。并由統(tǒng)攝性空與如來藏兩大法系,而使中觀與唯識二宗得到終極融合。向上直標了義大中觀“不可思議法門(不二法門)”,向下開顯世俗分二諦而勝義不分二諦的眾生方便門。時下一些學(xué)者為編學(xué)位文字,借考據(jù)方法斷章取義,私心獵奇撕碎佛說而一味妄談性空與如來藏不同,夸張彼此的差異,這種現(xiàn)象,不敗尊者早有明言:“認為中觀與唯識二宗無法融通的法門并不深奧了義!倍钥招耘c如來藏光明(prabhasvara)彼此矛盾的觀點則更顯淺薄!度胫姓摗凡皇巧萸笕谕ā⑼员雀秸咚茌p易測度的論典,所述大中觀與如來藏不二的正理,乃是親證佛心稱意合情、自然順佛*輪而安佛法住法位的應(yīng)時應(yīng)人之說。

  月稱論師以滅法非有無、不許自相續(xù)、名言不許有自相、聲緣二乘亦證法無我、執(zhí)實是煩惱障的諸大論題,論證必須隨順世間名言且于名言中應(yīng)許有暫時外境,以深見道從根本回應(yīng)了廣行道。各別安立深見或廣行道時,都予對方唯一支持而成為互相最有力量的增上助伴,確定了彼此的唯一而不可選擇性。由此而使深見入微如秋毫,廣行無量如虛空,互為推助全無滯礙。渥德爾在《印度佛教史》中,稱《入中論》是中世紀宗派發(fā)展以后,中觀派根據(jù)龍樹理論寫出的最后決定性的著作。

  《入中論》以搭乘菩提道次第為論身,嚴密善巧、圓滿無間地詮釋深見、廣行二種道,建樹起見、行之間水漲船高、互相支持、無間相生的修行體系。以這樣的善巧結(jié)構(gòu),直接趨入龍樹中觀六論(《根本中觀論》、《回諍論》、《精研論》、《空七十論》、《六十正理論》、《名言成立論》),間接趨入《大般若經(jīng)》及密宗的大清凈,成熟地建樹了印度佛教中后期的中觀應(yīng)成派。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