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彌勒上生經(jīng)》講記 2

上生兜率與人間凈土

  上生兜率凈土即求生兜率,親近彌勒菩薩,聽法除疑,將來隨彌勒菩薩下生人間,授記作佛。所以上生兜率并非追求天國享受。因求生天國與往生凈土的目的迥異,求生天國只求壽命延長福樂自在,像外道求“永生”;或生長壽天等。事實上天福享盡,還是墮落惡趣的,《成佛之道》中說:“求天不生天,愿生佛陀前”,便是此意。上生內(nèi)院為求生兜率凈土,親近彌勒,最后目的是隨彌勒下生人間成佛,凈化身心,實現(xiàn)人間凈土。一般信仰凈土法門的人多重于往生或上生,乃至把佛凈土發(fā)展為天國樂園,與外道之永生思想混淆不清,而忽視下生實現(xiàn)人間凈土的理想,故為重視現(xiàn)實者以為是悲觀的、厭世的、消極的。因為這和現(xiàn)實人生脫節(jié)的天國思想,不合乎大乘入世救世之精神。吾人求生兜率凈土,親近彌勒只是一大方便,最后目的是希望人間凈土能早日實現(xiàn),以期身心凈化、人間凈化之同時完成。彌勒人間凈土本出于《阿含經(jīng)》中,上生與下生本來同等注重,不可偏廢,但法久弊生,造成重視上生而忽視下生。因此上生后不忘下生,才是符合于大乘佛法自利利他的悲愿。

釋經(jīng)題及譯者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jīng)》,本經(jīng)題是以“人”、“處”得名。人是指彌勒菩薩,處是指兜率陀天。“佛說”二字是說經(jīng)之主,即釋迦牟尼佛。本經(jīng)是佛對弟子優(yōu)波離尊者說,其中也有互相問答,參加法會者有四部八眾。

  “觀”,是觀察、了解,是約能觀之智說,所觀之境即彌勒上生。以此觀智觀察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之依、正兩種清凈莊嚴。

  “彌勒”是菩薩的姓,梵語彌勒,正譯音為梅怛利耶(Maitreya),華言慈氏,號阿逸多。因菩薩多劫以來修慈心三昧,如偈說:“彌勒菩薩法王子,從初發(fā)心不食肉”。以慈心教化眾生,所以又稱慈氏菩薩。本經(jīng)說:彌勒菩薩出生于波羅奈國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羅門家,初出生時,便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隨相好。有一天其父邀請相師為菩薩相命,相師想知道菩薩出生時瑞相,其父說:“其母性格向不調(diào)柔,自懷子后,存心仁慈。”相師說:“因受菩薩影響有此現(xiàn)象,所以取名慈氏”。有一次,阿難曾問佛,彌勒為何名慈氏?佛即敘說慈氏過去本生因緣無量劫前,南贍部洲有一大國王,名達磨流枝,譯云法愛。當時,有佛號曰弗沙,時有一比丘入慈心三昧,身相安靜,放光照耀。王即詢問此僧修何定而有此種瑞相?比丘說:“入慈心定”。國王心生歡喜,發(fā)愿修習(xí),生生世世不斷修習(xí)。法愛王,即今彌勒是,從初發(fā)心,常號慈氏。因彌勒本性仁慈,又常習(xí)慈心三昧,所以號慈氏。

  彌勒為釋尊弟子,并為授記,將來于增劫后,于此土成佛,龍華樹下,三會說法,廣度眾生。為一生補處大菩薩。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菩即菩提,此云智慧,因能發(fā)菩提心,上求佛智,薩即薩埵,此云有情,有下化眾生之意,具此二大理念,修集;之大心眾生,都可稱為菩薩。此處專指彌勒菩薩說。彌勒滅度后,距離成佛之時尚遠,此一生補處菩薩必有修習(xí)度生之處所。佛經(jīng)說:一生補處菩薩,未成佛前多住欲界第四天兜率陀天,此天,天人均能受樂知足,不著五欲,故又稱知足天,此天有一特別化區(qū)名為兜率內(nèi)院,有善法堂,清凈莊嚴,為補處菩薩一生不退轉(zhuǎn)說法之處所。彌勒菩薩滅后,即上生此處。上生或稱往生,即由下界而上升天界之意。以上所說為本經(jīng)之別題。

  經(jīng)是道路、方法。從凡入圣也有種種方法,小乘有八正道,大乘有六度波羅蜜等,依此方法而行,自可超越凡情而入圣道,此道路是具有永久性、普遍性,人人依此修行,人人均可成佛。故經(jīng)是圣賢所修道之方法。佛法中有經(jīng)、律、論三藏,經(jīng)是佛說,律是為弟子們所制定生活上之道德規(guī)律,論是弟子們闡說經(jīng)藏中深義微言。經(jīng)是通于一切經(jīng),故稱此為通題。

  本經(jīng)譯者是南北朝時代劉宋之西域居士,詛渠京聲所翻譯。佛經(jīng)用印度文書寫,若無人譯成中文,吾人根本無法了解,必需熟稔印度文,且通達佛法及中文的人,才能勝任此一艱巨工作。譯經(jīng)者有法師,也有居士,本經(jīng)由居士譯成,流通后世,使大法東來,利益群生,開人天眼目,實在功德難量!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