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七十二日(四):依愿修持

  安居第七十二日(四):依愿修持
 
  問:念佛有時候很歡喜,就是感覺到很相應(yīng),但是有時候就不歡喜,就不相應(yīng),怎么辦?
 
  慈師答:
 
  歡喜也好,不歡喜也好,這實際是一個感受的片段,你要是把這個片段當(dāng)作你的心那就麻煩了,當(dāng)你的愿也就麻煩了。我們說“依愿修持”,但人在這個地方引起不了重視。
 
  “依愿修持”是念佛法門的一個特別的要求!依佛愿為己愿,是一個愿。當(dāng)然也可以用其他種種愿望來修持。就凈土的要求來說,五念門中第三門講的很清楚——心常作愿,愿一切眾生往生彼國。這個愿實際是以佛愿為己愿,就是曇鸞法師所講“以佛愿為己命,豈可思議?”
 
  依愿修持,是凈土法門的一個特定。象此處說我歡喜、不歡喜,以這個感受的片段來作為自己的發(fā)心,那就很麻煩了!這樣的修行人只是在找感受,就是說把感受當(dāng)成修行了,但感受是沒辦法修行的!但是很多人就沉浸在這種狀態(tài)中,不能自拔。他不知道自己的愿望。所以就是“發(fā)心不明,修道無益”啊!
 
  我們不知道發(fā)心,只知道說我的感受是什么樣?我的感覺是什么樣?那感覺一天就有無窮變化啊,你怎么修行呢?怎么能修感覺呢?感覺天天都在變,你修它不修它,它都在變。
 
  這樣不明發(fā)心的所謂的修行,實際是一個業(yè)流的相續(xù)罷了,一點兒意義都沒有!不管是誰,都是一樣!就是說你不過在感受的變化中,在這個無常中想捕捉。在感受上修行,等于就是在業(yè)流中奔波與迷失,就在業(yè)流中相續(xù),在業(yè)流中隨波逐流罷了!
 
  這不叫修行啊,沒有這樣的修行!但這樣的人很普遍。說我修行舒服、不舒服、好不好、清凈不清凈,這一段時間心里高興不高興,都是這一類!這跟修行一點兒關(guān)系都沒有!
 
  這一類人在修什么呢?——修習(xí)氣!這樣的作為都是培養(yǎng)習(xí)氣。越養(yǎng)習(xí)氣越重。什么高興不高興,清凈不清凈,相應(yīng)不相應(yīng)等等說法,都是習(xí)氣所使,在無常的感知中,沒有一個人能把持的。
 
  依愿修持,以佛愿為己愿來修持,那是最簡單的了。依你自己發(fā)一個愿來修持也行,好比這么說——我今天要念一萬五千聲佛。我不管它好感覺、壞感覺,先不管這個,我要念完一萬五千聲佛。那么這“一萬五千聲”就是你的愿,是數(shù)量的愿。有的人說我出家修行,不能孝敬父母,或者說過去做了種種惡業(yè),我念10萬聲、100萬聲佛來懺悔。這個數(shù)量的愿也是不可思議的。他懺悔就起懺悔的作用,回施就起回施的作用。是起作用的!這比捕捉感覺去修行的人要聰明地多,要有意義的多。這樣堅持有一個次序,比如我在數(shù)量上有一個次序,我做這個完成了做那個完成了,一個一個完成了,我就知道這個愿是可以遵循的,感知、感覺的變化、妄想的多少都不在乎,它是可以逾越的,即在感知的變化中逾越感知,來完成自己的一個愿,就是所謂的一個使命、作為。我不管它好感受壞感受,我要把它念完為止,那這就是不得了的事。
 
  我念的舒服不舒服、相應(yīng)不相應(yīng),這都是我們漢地的泛空業(yè)習(xí),你在這個泛空中找舒服,找喜歡,找好的感受,而不依著自己的發(fā)心、愿望去修持。所以“發(fā)心未明,修法無益”!為了自己的一點兒感受,而沒有一個愿望,沒有一個清晰的次序與前景,這樣的修持任何人修都沒有價值!所有的修持那不叫修持,不過是在尋找一種貪的轉(zhuǎn)換、好受的轉(zhuǎn)換!貪圖安逸、舒服的結(jié)果是什么?你修什么呢?不依發(fā)心,修行總是無益的。
 
  對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抉擇性的認(rèn)知!沒有認(rèn)知,你干一段時間就煩了,因為你不舒服了。你那舒服是什么呢?——放逸,習(xí)慣性的放逸,或者放逸性的習(xí)慣!很多人把學(xué)佛打坐、念佛、到寺院學(xué)東西就當(dāng)作一種心里放逸的習(xí)慣罷了。說“哎呀,這寺院真舒服!”——這是第一句話。第二句話——這空氣真好,象氧吧一樣!成療養(yǎng)院了。這是副產(chǎn)品還可以,若真是目的了,我們這兒就不是寺院了,那就出問題了。
 
  因此,一定要知道,我們作為一個修行者,發(fā)心很重要!凈土法門的依愿修持很重要!要知道自己修行的愿望是什么?
 
  五念門中各說其愿,你看——
 
  為生彼國意故,我才禮拜。這愿很清晰。
 
  口業(yè)贊嘆阿彌陀佛,與彼光明相應(yīng),欲如實修行相應(yīng)。還是很清晰。
 
  心常作愿,愿一切眾生往生彼國,這樣念佛是為了一切眾生往生彼國,止九界之輪墮,皆歸一真,那就是我的一個愿望,也是我的修行。所以念佛之時就依愿修行了。
 
  觀察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yán),無外乎是了解了心性的莊嚴(yán),順性的安樂,順性的威德,順性的作為,依此智慧觀、正念觀激勵自己的究竟意樂,來憶佛念佛,順性如是莊嚴(yán),如是清凈,如是自在,如是不可思議!如是不可思議的功德召喚了我們對世俗九界的并棄,來往生彼國,安住于這個順性的法界。順性修持,回到順性的法界;在順性的法界,認(rèn)識到順性的結(jié)果,以順性的結(jié)果來召喚一切眾生同生彼國。這還是依愿修持!沒有離開愿!
 
  所以,愿為前導(dǎo)!來導(dǎo)引我們的正行。若是沒有這個愿,你怎么修持呢?修著修著就迷茫了,哎呀,我的感受怎么都變了呢?哎呀,第一二聲還很清凈,第三四聲就開始渾濁了,七八聲就開始顛倒了,一二十聲開始煩惱了,你怎么修持?沒法修持。
 
  心作心是,你這個“心作”的是什么呢?凈、染二心,其擇取有很大的差異。凈心,但為隨順,隨順中有悲智方便!染著的心,做區(qū)分取舍。所以我們要知道自己用的是染心還是凈心。凈心必然隨順,隨順著智慧方便慈悲來饒益有情,而無有染著。所謂凈心菩薩。因為我們觀察彼國,就是為了入凈心莊嚴(yán),舍棄我們的染識,九界其實是染識心所現(xiàn)。
 
  我們要是依凈心做,那就是隨順作為,不計于得失,利益世間而無間,即沒有取舍的。依染識,你要作意樂利益眾生心、饒益世間心、令眾生離苦得樂的心,如是愿如是結(jié)果,這叫心作心是。而不是說我有什么感受、感覺,一會兒好了、壞了,痛了、麻了、酸了,那跟念佛什么關(guān)系呢?但是大部分人學(xué)佛的目的真就是這么個東西。說什么這一段身體好了,滿面紅光!你看人家學(xué)佛學(xué)多好,滿面紅光!這就是我們漢地人學(xué)佛的口號、高舉的東西。這跟學(xué)佛真有關(guān)系嗎?一點兒關(guān)系都不相干!滿面紅光又能光彩多久呢?
 
  所以,我們不管發(fā)染識心、凈識心,所“作”心一定要依個愿來表達。所以說依愿標(biāo)心,愿心莊嚴(yán)。依愿知心,心不可見故,心不可名故,安個名字就不是心了,故此處說依清凈愿、順性愿而安立。要是我們不知道愿為前導(dǎo),就是不知道心為前導(dǎo),那你修什么呢?修感覺,什么是感覺呢?到一地有一地的感覺,一時有一時的感覺,你怎么修行呢?
 
  大部分人很容易就歸入這一類了,今年夏天比較呵斥的也就是這個,主體就是這樣,不管自己的愿望,就是我的感覺怎么樣。我經(jīng)常遇到一些出家?guī)煾附o我這么說“我這一段兒可舒服了!”那只有隨喜了,因為兩眼一閉,頭一發(fā)木,就進入天堂了。我也經(jīng)常去試驗眼睛一閉就進入天堂的感覺,除了無記就是放逸,沒有什么天堂。因為什么呢?愿丟了。無記的天堂真是不敢進入,如果進入了,哪一天真是太舒服了,拱到皮毛里爬不出來了怎么辦?那真是就“舒服”到極處了,那個皮毛更厚、更舒服了。
 
  說話是重,重是渴望大家警覺,警覺我們有沒有愿心?沒有愿心那就是無記的修持。無記修持的業(yè)大家都是知道的,那就是流轉(zhuǎn),那就是眾生業(yè)習(xí),善惡無記的業(yè)習(xí)罷了。那你修什么呢?怎么能跟修行套在一起呢?
 
  有的人說我也在念佛啊。你念佛也白搭,對不起,因為你念的佛不是佛,背后是無記,是放逸,是昏沉,是迷失,是麻木不仁……,再寫一百個詞都不好聽。
 
  你看過去阿羅漢們的修持很簡單,他經(jīng)行七天都有個目標(biāo)。我們?nèi)ヌ┚,不管是哪個派的修持,尤其是馬哈希派的毗婆舍那修持,愿是十分重要的!在每一個階段的修持,一定要有一個愿作為牽引、對應(yīng)、相應(yīng)。這個愿不是自己發(fā)的,是導(dǎo)師們給他設(shè)置了一個前景,說你必須這樣說、這樣想,然后去修。他修持相應(yīng)了,就去匯報。好,那就可以接著修下一段了。
 
  人類的天性就是放逸,就是對放逸的追求!財色名食睡,這是跟睡最親近的東西。因為是學(xué)佛的人,你看他也不做惡也不做善,無記可以做吧?無記業(yè)也不傷害誰,但最主要是對自己不好,自己的未來第一是迷失,第二是墮落,越向往安逸的人越墮落的深。你看看哪一個墮落者不是因為追求安逸、追求享受而去墮落的?從古到今,你看看哪個不是!這反而成為修行者的主流了!這真是不可思議!不警覺我還說!你不警覺,你下去怎么辦?警覺了,我們再走出去,再看一看你就知道,大家真是一倒一片,群體業(yè)就成就了。
 
  這個愿心啊,所以我們說學(xué)佛一定要發(fā)菩提心,發(fā)菩提心!不是無記,不是放逸,也不是昏沉,也不是迷失,也不是自許!所謂自許,自以為自己正確。有的人會在一種憶念、感覺上自許,認(rèn)為我永遠是正確的。這種自許就更糟糕,這樣的人一定會自我封閉,自贊謗他。龍樹菩薩有一個很簡單的說法,說——自贊謗他皆為外道,沒有一個不是!那我們作為一個念佛人,希望不要做外道,起碼不能謗別人!我們對業(yè)的認(rèn)知,在人格上沒有必要說任何人,因為業(yè)無所屬,但是在事相上,事情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認(rèn)知它!
 
  佛在世的時候,象六群比丘、六群比丘尼、難提、羼陀、迦留陀夷啊,這些都是大菩薩,倒駕慈航,示現(xiàn)種種過患,令我們后世學(xué)佛的人有所依從?赡墁F(xiàn)在很多人也在示現(xiàn)過患,它畢竟是無常無我的,那不是示現(xiàn)嗎?所以在這個如幻的事相中示現(xiàn)。但對這個如幻業(yè)、如幻的果報進趣,我們要了解,若不知道,無記業(yè)的果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佛遺教經(jīng)》中說,四蛇未除,安于睡眠者,此是無慚愧人。我們不說慚愧不慚愧,我們起碼要有一個出慚愧的愿望。要沒有這個愿望,我們怎么修行呢?修什么呢?動力何在呢?
 
  我這個講法比較重,但這一夏天就主要講這個了。因為參學(xué)越多,對這個地方就越震驚,對過去一些善知識的提醒、教誨與引導(dǎo)就越害怕。早期還真沒有那么深層的恐慌,到后來就越來越心靈深處對這個東西發(fā)抖,看到一個個人的結(jié)果就害怕。不是害怕其他的,你說雞貓狗鴨我們害怕它嗎?是人墮落的時候讓人害怕!生命沉淪的時候讓人害怕!生命不警覺、迷失的時候讓人害怕!比較害怕的是什么呢?我們自身不警覺。
 
  你說別人那樣,跟你又沒關(guān)系,你害怕什么呢?所以我們要學(xué)佛的智慧,還要學(xué)佛的慈悲,還要學(xué)佛的方便,我們三皈依時發(fā)過四弘誓愿嘛——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佛道無上誓愿成!這是我們發(fā)過的愿。
 
  你真遵照這個愿了嗎?沒遵循這個愿,那你真是佛教徒嗎?你說我怎么不是佛教徒,我出家多少年了,或者說我修行多少年了,我學(xué)佛多少年了。你學(xué)的是佛嗎?你不依佛愿為己愿,你不依佛的教誨來學(xué)佛,你學(xué)的是佛嗎?自己問自己啊,問得越重越好!越重越徹底!你一給自己保留了,說業(yè)無所屬,那你蒙蔽自己,那你自己受果報,別人也不知道對不對?因為現(xiàn)在這個世界的人,誰也不知道誰,因為大家都是無明人嘛。我們要得三明四智了,可能很多人都會驚呼起來的,這個世界真是不堪人去觀察。
 
  問:如何運用依佛愿念佛?
 
  慈師答:
 
  我們在五念門中,依一門、兩門、三門、多門交織修持都可以!锻摗(即天親菩薩的《無量壽經(jīng)優(yōu)婆提舍愿生偈》)我希望大家回去看看。學(xué)習(xí)了五念門以后,再看《往生論》那就很簡單。其文字很短,過去我要求出家?guī)煾副仨毜脮痴b的,現(xiàn)在沒有要求了,但是會背了就很方便,起碼把五念門、五種門背一背。
 
  五念門修持純熟了,五種門也很簡單。若五念門不純熟,直接去學(xué)五種門,一點味道都沒有。因為所作隨意自在成就,這個意識自在了,不再被禁錮了,就知道修行修什么了。意識還被禁錮著,我們修來修去都還不知道修什么好。所以,依佛愿,實際就是解放我們的身心意識,讓我們的身心意識自由了,我們再來看平時的作為,就知道我們被很多東西禁錮了。佛舉例說就象人被囚禁了一樣,就象被放到饑饉年了一樣,就象被投到水中掙扎一樣,就是說人沒有辦法去解救自己。我們通過五念門,人就可以有一個依止,有個方法來參照——在水中掙扎了,我們就會上船,船過來載負(fù)我們了;饑餓了,有糧食給我們吃;被囚禁了,人就被解放出來了。象身體得重病的人,得到良藥而健康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有這些障礙與蒙蔽,財色名食睡也好,我們自己的種種惡習(xí)也好,就會制約我們。所以通過五門的修持,可以使我們從其中解放出來。起碼這個意識的自在作為,我們能認(rèn)知了,再去看心作心是、即心即是,很方便,就是說我們應(yīng)該擇取什么?
 
  所以天親菩薩說“入愿心莊嚴(yán)”,即我們通過五念門的修持,能入佛愿心,以佛莊嚴(yán)為己莊嚴(yán)。何以故呢?心佛眾生心智無別故,我們在自己的意識中得到了清凈,得到了莊嚴(yán),得到了安樂,得到了解放。因為我們現(xiàn)在的意識是被業(yè)習(xí)制約著的,被我們的業(yè)習(xí)所執(zhí)制約著的,被我們記憶的九界種種的東西所制約著的。所以要學(xué)會打包啊,現(xiàn)代語說壓縮,你要會壓縮、打包才行,干什么呢?你要把所有的業(yè)力壓縮打包以后,寄給阿彌陀佛。寄個郵件就行了,說“阿彌陀佛收”。要不然我們沒辦法,太多了!我們在這里面的記憶把我們遮蔽的太厲害了!因為是累生累劫的意識,不光是我們自己的意識,還是累生累劫交織的意識,混淆在一起。很多人的意識根本不是自己的!好比說有的人嗔心,他頂上站個修羅,說“你嗔!你嗔!你恨他!”有的人愚癡,有個幻化的愚癡動物說“你就要堅固!你就要堅固!你就要這樣!”他說“我就要這樣!我就要這樣!”實際不是,他在受著愚癡的加持。有的人就象在被餓鬼加持一樣,他說著這個吃的香,那個吃的香,淌口水。什么都不管了,就看著吃的東西。什么樣的人都有啊,但是往往都不是自己的意識。就是說我們自身的意樂很少,多是被某類強化的生命所加持,大部分都是這樣的。象一些大成就者給我們這個時代授記說——一鬼挾一人。挾制的意思,制約著你!根本不是你的心,你的心不當(dāng)家了,意識也不做主了!你就在一些愚癡的、迷失的、痛苦的執(zhí)著中,還自以為是,認(rèn)為我就是對的!我就這樣!這樣的人就失去了心地的自由。
 
  所以我們通過這個學(xué)習(xí),是讓我們心意自在解脫,心意得到清凈,入佛莊嚴(yán)心愿,入佛世界。因為我們的心是自由的,法界也是自由的,先訓(xùn)練我們把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的障礙打破——此世界彼世界不過是一念之差,所緣境之別,所緣心智之別。那我們的心就得到自由。所以若一門,若多門,若交雜修持,若漸次修持,都是可以的。
 
  我們今年夏天學(xué)這五念門是可以用的,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論,基本上即使最凡愚的人、最固執(zhí)的人動動心念,他都可以用。最愚癡的人都可以用!愚癡到什么程度呢?——排斥一切、詆毀一切的人,他若知道意樂、觀察、對比,那一念的智慧他都可以用。象我們這里面都是大智慧人,都會用。因為固執(zhí)某一業(yè)相的人,是一個愚癡業(yè),大家都是知道的,毛澤東講“花崗巖腦袋”,就這樣的人在這個教法中都沒有問題,為什么?阿彌陀佛有無礙光!來照耀這一類的有礙有情,他慢慢地也會沒有障礙的,沒問題!因為即使被有礙的修羅也好、餓鬼也好、惡神也好制約著的眾生,制約他們的生命也向往佛法!他聽了以后一樣去修行,會放棄他們而去修行。你要是堅持,說一直守護著我,那不行的,他也要修行的。之前我們講了——各個個體中,第一個受用者是自己。有的生命會制約其他生命,但他自己也需要這個獨立體的意樂受用。
 
  所以,凈土教法是普攝九界的!為什么我們總是不僅講人類這個角度,還講這么多呢?我們在講凈土這個教法中,不能只講這一個群體,要講種種群體。為什么呢?沒辦法。只能這樣講!這是阿彌陀佛交代的任務(wù)——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嘛,他不是單攝人類這一個群體的。雖然《阿彌陀經(jīng)》是在我們?nèi)祟愔信c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及諸大菩薩講,但其主體還是與種種雜類有情講。佛告舍利弗——我于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在玄奘法師譯的《稱贊凈土佛攝受經(jīng)》中,是十方佛各出廣長舌相,攝護念佛眾生,慈悲不舍,以種種神變善巧令眾生生起無上信心。他講的是十方眾生,凈土教言是攝化十方眾生的。我們現(xiàn)在學(xué)習(xí),是為了十方眾生。稱念,是為了十方眾生。你說我不是。你也得是!為什么呢?我們的心智一放松,就是十方眾生所面對,所回向。所以這個教法,不單是對我們現(xiàn)前的心智所講,而是對十方九界眾生所宣化。這個修行,它牽制的面比較多,所以我們很少單單涉足到人群中,一說就是九界、九界。那九界跟我們大家有什么關(guān)系呢?(嚴(yán)格地說,一點兒關(guān)系都沒有!)那就說我們?nèi)祟惖呢斏乘托辛,貪嗔癡慢疑就夠了,對不對?但是不行,不能那樣講。佛也沒那樣講,我們也不可能那樣講。
 
  也不夸張凈土教法的作用,你可以試一試——你把你的身心世界放在整個法界,念一聲阿彌陀佛,你的作意中就能利益這個法界,即染心凈法界,這真是不可思議!我是染心,但我可以凈法界,那是不可思議的。你若把你的心意、這一聲佛號放到某一群體,比如生生世世的父母,你念一聲,你會感覺對得起自己的父母了。念一句,你會很真誠的。那你一想,一切有情都是我的父母,干脆為大家念算了!
 
  慈法法師講于放光寺戒堂
 
  歲次辛卯六月二十八2011年7月28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