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全稱《佛說無量壽經》,亦稱《大阿彌陀經》(參閱漢譯版本),是凈土宗的基本經典之一,為“凈土五經一論”中的一經,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中找到理論依據。經中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所發(fā)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數量不一,最多為四十八愿...[詳情]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愿講記之第二十二大愿
第二十二菩薩一生補處愿: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愿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yǎng)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愿意謂:如果我成佛的時候,他方微塵佛剎諸菩薩眾,生到我的國土,究竟必定得至一生補處的菩薩位。除其曾發(fā)愿,祈佛加持,隨意而作佛事,為救度眾生故,披上弘深誓愿的鎧甲,積功累德,以此為因本,度化解脫一切厄難眾生,自在游化諸佛剎土。修習自利利他的菩薩行,供養(yǎng)十方諸佛如來,開導教化恒沙無量眾生。安立眾生于無上真正之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超越出過常途修行位次,現前速疾修習普賢十大愿王。如果此愿不兌現,便不成佛。
菩薩一生補處愿又為總得究竟福智莊嚴愿,菩薩從初發(fā)心,經歷三大阿僧衹劫的修福修慧,然后百劫修相好,這一切都圓滿了,最后一生便補已滅度的佛而成佛。這就名為一生補處菩薩。如彌勒菩薩,現正住在兜率內院,在56億7千萬年之后,從兜率內院出,降誕于南閻浮提大婆羅門族姓家,舍家棄欲,行作沙門,龍華樹下成道,三次法會救度眾多有緣眾生。菩薩從初發(fā)心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十地,最后證入等覺菩薩一生補處。其間的過程險難甚多,譬如險惡的道路,迥遠而多惡獸毒蟲,中途亦無水源與草洲,大多數眾生略作涉足,都會生起悔退怯弱之心。因此法藏菩薩發(fā)悲愿:凡是他方佛土諸菩薩眾,只要信愿持名,生到我的剎土,就可究竟圓滿菩薩行,永不會出現厄難困苦退轉之事,超越常途修行的次第,疾速到達一生補處的位次。阿彌陀佛光明愿力恢弘廣大,西方凈土亦是殊勝的修行道場,天天能聞佛說法,聽到的風聲、水聲、鈴聲,百鳥鳴聲都是在講經說法,令諸往生者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恒常與觀音勢至等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把手同行,所以絕對能證一生補處位。除了這樣一類往生者,悲愿甚切,不忍眾生苦,曾發(fā)大愿,一往生到凈土后,就要回生死苦海救度有緣眾生。阿彌陀佛予以慈悲加持,令他們披上了弘誓盔甲,回入娑婆世界生死苦海撈摝眾生,就象戰(zhàn)士上戰(zhàn)場,不披上盔甲,便容易受傷,甚或把生命都搭進去。不違安養(yǎng)入娑婆的菩薩得阿彌陀佛的加持,就有很強的抵御五欲六塵魔軍襲擾的能力,就象鵝鴨下水那般的自在,否則便會成為落湯雞。我等苦惱凡夫,希冀救度眾生,因為缺乏定慧之力,是難以度眾生的,所以我們往生到凈土,得彌陀愿力加持,披上誓愿盔甲,廣修菩薩六度萬行,就有能力度脫苦難眾生,同時能夠供奉十方世界諸佛如來,助佛弘化拯濟群萌,使這些眾生安立在無上正真的一乘佛道,令一切眾生安心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中。獲致往生成佛之大利,此是還相回向之精要。
為什么念佛法門能頓超呢?因為通途佛法次第修行靠的是自己修行的道力,而凈土往生法門靠的是阿彌陀佛的大功德力。好比一個打工仔,賺錢辛苦,難得溫飽,然而他父親卻是一個億萬富翁,父子財產繼承關系確定時,打工仔就驟然富貴。念佛法門亦復如是,因為六字洪名具足阿彌陀佛果地一切功德,吾輩凡夫執(zhí)持名號時,就把阿彌陀佛的萬德轉化為自己的功德,吾人在這彌陀名號當中就頓然可以到達一生補處位了。一個菩薩從初發(fā)心到圓滿佛果要經歷三大阿僧衹劫的修行,而念佛行人信愿持名或盡形壽、或十聲乃至一聲蒙佛愿力往生西方凈土,到了西方凈土又蒙佛加持很快進入一生補處位,其過程之快捷,誠如蓮池大師所云:“越三劫于一念,齊諸圣于片言”,意謂在能念佛的一念中頓然超越菩薩三大阿僧衹劫的修行,于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片言中,能與觀音勢至等圣眾齊等?梢娔罘鸱ㄩT超情離見,妙德難思。
一個從西方凈土回入生死稠林度化眾生的菩薩,能夠現前修習普賢十大愿王,修習十大愿王是獲得諸佛如來恒河功德的必要條件,然在吾輩凡夫層而言,修行起來,頗為不易。比如第一愿禮敬諸佛,對吾人來說便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我們大都能虔誠禮敬過去佛:如燃燈佛、迦葉佛等,也能禮敬現在佛: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但是對禮敬未來佛,卻不容易做到。何為未來佛呢?未來佛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切眾生,我們在座的諸位都是未來佛,我們能不能象恭敬過去、現在佛一樣恭敬我們每天接觸到的每一個眾生呢?乃至于冤家對頭,能不能恭敬如佛呢?這對我等分別執(zhí)著心重的凡夫確實很難做到。如果我們往生西方凈土,得彌陀愿力的加持,就能以平等清凈心修行普賢菩薩的這一行愿。其余九愿,亦復如是。
由西方凈土回入娑婆教化眾生的例子甚多,比如《西方確指》中的覺明妙行菩薩,在明末的乩壇上講念佛法門,度化昔日有緣的弟子。東晉時覺明妙行菩薩在受貧子身時,聞信念佛法門,七晝夜不吃不睡,拼命念佛,得念佛三昧,親見阿彌陀佛,七十五歲壽終往生,為酬本愿,很快回到娑婆世界的中國,示現過國王、比丘、居士、屠夫乃至官妓等,與娑婆眾生和光同塵,教化有緣。覺明妙行菩薩能夠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十大愿王,如鵝鴨入水。證知菩薩一生補處愿是阿彌陀佛悲心加護諸往生者游戲神通,教化眾生,圓成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菩薩愿。明了此,對發(fā)大乘心的行者來說,求生凈土當會更為殷切。
- 上一篇: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 下一篇:阿彌陀佛四十八大愿講記之第二十一大愿
- 懺除業(yè)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臨命終時最后一念沒在阿彌陀佛上,能否往生?
- 懺除三障諸煩惱是哪三障呢?
- 怎么判斷自己是真信?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愛情?
- 從極樂世界回到娑婆世界的人還會退轉嗎?
- 凡夫的六根是輪回的根源
- 瞋恨心很重,對鏡時不能把持自己該怎么做?
- 生命分為幾個階段?十個階段
- 佛教的深信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依教奉行?
- 如何收攝住散亂的心?
- 修行需要的清凈心究竟是什么?
- 為什么念佛、持經要有至誠心?
- 在修清凈心的行門當中念佛是直接和圓頓的
- 至信與至樂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發(fā)第一愿是為了幫眾生帶業(yè)往生
- 一切眾生充滿貪嗔癡但人人皆有佛性
- 凈業(yè)行人為什么要讀誦大乘經典?
- 在生活和道德實踐中,信佛和不信佛的人有差別嗎?
-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愿不同的愿目數字?
- 什么叫功夫成片?往生條件是念到功夫成片才行嗎?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