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日集 第二輯
凈元法師著:慧日集(第二輯)
自序一
人心直,想時成曲。
參禪易,加功變難。
慧日集的撰寫,常是不用大腦的時刻。
第一輯如此,第二輯亦這般。
去年的燕子就算回來,
也應(yīng)該叫“今年的燕子”。
春雨中呢呢喃喃
道一句─
風光好!
自序二
第一輯的出版,大抵以教學(xué)為用。
第二輯摻了些個人心靈的獨白,看起來有點瘋子的味道。
嗯!好!
究竟修行如何展現(xiàn)于生活,一直是修行人摸索的方向。原則是─
不能有絲毫虛偽矯揉
亦毋須硬充漢子
最好有血、有淚,拉屎、拉尿的
大家看著辦吧!
祝你好運!
第1篇
欲破解迷團,
即墮入陷阱。
參!
第2篇
你到底要做什么?
為什么裝了滿滿的一杯水,還大老遠地跑來師父這邊找水?
第3篇
真理就是─
找到恒久不變的快樂
自己可以,也讓別人可以
真理不是宗教或哲學(xué)
是生活
現(xiàn)證涅槃的生活
第4篇
當你背誦了多少經(jīng)典上的名句
卻發(fā)現(xiàn)難以融入現(xiàn)實的生活中
你仍斤斤計較著句義的正確與否
絲毫不理會自己的苦惱云何未除
佛法!佛法!
美麗的妄想!
永遠無解的習(xí)題!
第5篇
虛空不容一纖塵
芥子之外無世界
心念轉(zhuǎn)
因緣變
何須堅持?
萬象顯影如陽焰
泡沫里頭生如來
六道事
不相干
暫且糊涂
【注】
(一)芥子─芥菜的種子,體積微小。經(jīng)云:“芥子容須彌,毛孔收剎海!
(二)陽焰─現(xiàn)于沙漠或曠野中的林泉幻象。
(三)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第6篇
當竹之勁節(jié)已腐
石已穿,天地倒轉(zhuǎn)
我看見一位比丘用頭顱
行過鮮血沸騰的深淵
所有逆旅的伙伴都被種成
沙漠里的仙人掌
我伸手接著橫飛而來的鳥糞
將它品嘗為釋迦牟尼的甘露
【解】
出家沙門是傳佛法燈,續(xù)佛慧命的大丈夫,然在今日臺灣大都被惡意曲解,甚乃毀謗凌辱,當成社會寄生蟲,或逃避現(xiàn)實之流,實與佛陀的本懷相背離。
本寺勉勵自己和所有出家者,于此困境中應(yīng)甘心承受,無怨無悔。
第7篇
師父!你悟了嗎?
悟了!
悟了什么?
悟到自己是“人”
師父,“人”和“佛”有什么差別?
當你是人的時侯,就不是佛;當你是佛,你也可以過人的生活。而我現(xiàn)在正好是“人”!
師父!那你想當人或當佛?
如我說要當人,你會笑我沒出息;如說要當佛,你又罵我太貢高。如什么也不當,竟然嫌我沒主張!
說真的,想不想都一定會得咎,因為我是“人”!
人,生活在矛盾的漩渦里,不論怎么做,都放不下什么,也承擔不起什么。所以,沒什么可以放下,也沒有承擔的問題。當你心存放下或承擔時,就足以證明─人就是人。
第8篇
悟后重疑,為悟道關(guān)鍵。
無疑,不得悟境。對任何事物生起疑情─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應(yīng)當如何?誰能如何?疑之又疑,打破砂鍋問到底,再翻轉(zhuǎn)過來,仔細審察,澈頭澈尾地看明白,直到毫無半點疑情。
突地,對此“無疑”的境界,又起一大疑─真的無疑了嗎?為什么無疑?此刻“無疑”的是何等事物?綿綿密密,一路疑個不停,把一切的沾染掛礙處掃除凈盡。
試問:還有末后句嗎?還有本地風光嗎?
﹝注﹞
末后句─大澈大悟后的究竟言說,無其他任何言說可超越者,起信論稱“因言遣言”,景德傳燈錄卷十六:“(元安)師示眾曰:‘末后一句,始到牢關(guān),鎖斷要津,不通凡圣!
本地風光─即本心佛性,或言實相、法身。禪者證此,為究竟義。
第9篇
百年三萬六千朝,反覆原來是這漢!豈非成了守尸鬼?
參禪尋自性,悟道證本心,與那梵我合一又有什么差異?
蚊子叮牛角,盲人行入死胡同,還能做嗎?
由他去!
第10篇
伸指為手,屈指為拳。
因緣本空,卻任那根境隨心,造妖捏怪。
若說:伸指為拳,屈指為手,獅子為佛,菩薩是魔,究竟干法界何事?
永嘉禪師說: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誠然!
第11篇
莫說“禪”,說“禪”即難知難了。
莫說“悟”,凡一切能說的就不是“悟”。
莫說“心”,妄想心則隨境轉(zhuǎn),說了也沒用;真知心無名狀,卻又從何說起?
莫說“佛”,若非己身入佛境,云何能以佛證佛。
因為“莫說”,所以說了許多。
第12篇
達者坐禪一瞬,遠勝迷執(zhí)者坐禪多年。
坐禪,不以形式論斷,而是取決于當下的念頭。
有如次違反坐禪要領(lǐng)的觀念:
一、坐禪欲求悟(得智慧、證真理)。
二、坐禪欲求解脫(除滅一切憂悲惱苦)。
三、為自身利益而坐禪〈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去思惟,沒有道場亦
無生,自然沒有悲愿〉。
學(xué)坐禪如斯,當是外道凡夫,不是真正的禪者!參!
第13篇
見自心污染,尚未悟得。
見自心清凈,亦未悟得。
見自心空,成方廣道人。
見自心真常,犢子有份。
見自心是何物,干佛法底事?
﹝注﹞
方廣道人─大乘中的附佛法外道,因誤解大乘空義,而以惡見取
空,不承認因緣果報,為斷滅論者。
犢子─部派佛教時之犢子部,主張一切法實有,以補特伽羅(我)
為附佛法外道。
第14篇
自家寶藏在哪里?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一但尋得自家寶藏,卻待如何?
凡有求問的,一概搬出自家有的東西,要多少,給多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自家寶藏誰認得?
不往外看,不往內(nèi)看,也不思惟計量,也不捉心令凈。恁么時,靈光獨耀,迥脫根塵,忽然一陣開天辟地的境界現(xiàn)前,貧人終于見著了衣內(nèi)明珠,澄澄湛湛,如是如是!
第15篇
生活不是禪,禪亦不是生活。
談生活,即吃喝拉睡、送往迎來的,哪樣不是業(yè)障?不是著相?而禪是離一切相的。
生活在世間,朝夕面對著五塵,見聞覺知,處處貪愛,而禪卻不入五塵,是出世間。
有眾生才有生活,所以生活的現(xiàn)象為生滅,而禪究竟空,不生滅。
人不是佛,牛乳不是乳酪,因此生活不是禪。
佛遍十法界中,乳酪不一定牛乳做的。禪,說的是一種境界,并無實質(zhì)意義,非關(guān)生活,自然禪亦不是生活。
第16篇
生與死,連一線之隔也無。
生,如幻;死,亦如幻。
生死不過是一種超現(xiàn)實的想像,究竟生前死后如何,你猜著了嗎?
第17篇
相同,心異,成世界差別。
同一人道,心境不同,所行相違,各各所存在的世界猶似天壤。
請仔細觀察,思惟、究竟自己活在哪里?怎么活?
第18篇
生命形態(tài)的開展,即是無窮無盡的抉擇。
當下一念現(xiàn)起,因緣就全變了;蛏阑蛄嗣,一刀見血,豈容絲毫的遲疑。
試看?ㄇㄞ!
第19篇
千萬般的調(diào)味在一“吃”,吃下之后,如何?
迷惑的現(xiàn)象界,展露眼前,是真?是假?
其實,真假并不重要,究竟你要什么?你如何明辨?如何抉擇?你的一生!
第20篇
客問:如何安心?
沙門舉茶一飲而盡
客問:師父為何不說話?
沙門微笑
客問:師父笑什么?
沙門再自倒一盞茶
敬客,說:喝吧!
第21篇
我以“自由意志”,抉擇了出家之路。
我不是因信仰而出家,佛經(jīng)里描述的境界,更非我出家的動機。
我是覺察自己應(yīng)過某種生活,所以就這樣做了。
現(xiàn)在,我的日子像一杯白水,每天從早到晚只做一件單純的事─度眾。
第22篇
在家與出家不只是依戒律分別。
在家人的心可進可退,出家人卻要“破釜沉舟”。
在家人的心有假期,出家人無假期。
在家人修行叫發(fā)心,出家人叫生活。
出家無家,而在家人永遠不能體會“無家”是什么?
第23篇
親情割不掉,豈能稱出家沙門?
怕人說閑話,豈能稱出家沙門?
貪圖于私利,豈能稱出家沙門?
好逸而惡勞,豈能稱出家沙門?
追逐權(quán)位,排除異己,豈能稱出家沙門?
制造迷信,惑亂人心,豈能稱出家沙門?
屈膝折腰,募款建廟,豈能稱出家沙門?
心無悲憫,不恤眾生,豈能稱出家沙門?
第24篇
我看見了泡沫內(nèi)的空,
也看見了空內(nèi)的心情。
我看見了宇宙猶似針芒,
而我就在芒端無聊地游蕩。
第25篇
燈火如畫
畢竟不是白天
禪門衍派
難免蛇居龍穴
開山立宗,雖言好事,到末了又有誰來承擔呢?
仔細瞧去!
隨緣的心是直的,而隨緣的路卻是彎的。
第26篇
以前曾想過了生脫死
現(xiàn)在卻不想
以前發(fā)大愿,想度化一切
現(xiàn)在覺得自己真沒趣
以前的所見所想
到如今竟然如夢如幻
現(xiàn)在終于明白
不管別人說自己是什么
也不過是夢中的夢
而自己究竟是什么
畢竟不是很重要
第27篇
燈火明亮的府城之夜
一眼望去
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都在一念心中倏然展現(xiàn)
我對這世間早已不再眷戀
看此身軀
彷若重重無盡的韁索
而生命現(xiàn)象與那萬蟲鉆動又有何異?
我的四周不須銀山鐵壁
更無所謂著相不著相的問題
圣人或大盜
也留不下一絲絲的記憶
府城之夜的府城
終將粉碎于流轉(zhuǎn)的時空
幻起幻滅
究竟世間在哪里?
第28篇
心燈無暗夜。
證一分般若,心燈亮一分。
心燈無遠近。
顯一分平等,遠近都有心燈照耀。
心燈不外求。
煩惱漸少,心燈漸明。
第29篇
智者生活在“人”的世界中
愚者生活在“鬼神”的世界中
好人不需長命
惡人命長更苦
你想怎么活?要活在哪里?
就應(yīng)自去用“心”
努力創(chuàng)造
第30篇
放下不是拋棄世間的一切,是心靈世界的自在解脫。
放下是─
不追求悟境
不自以為精進修行
不堅持自己所認可的正法
放下時─
遠離知見
當體即真
第31篇
我從窗口透視每一個因緣
看見了生與死竟是如此的曖昧
除非我被陽光溫煦地催醒
到底“我”有何意義終究難以覺知
我的窗口也許和你的不同
但心里所呈現(xiàn)的恐慌不安使你我同步
我希望生命永無止境
但不欲接受這無止境帶給我無盡的煩惱
我不想這生或死
不過我十分明白事實上我只能想一種
不是想生
就是想死
終于
我作了在今生最后的一次抉擇
心不甘情不愿地服從內(nèi)心深處強烈的叫喚
我走了─
【記】
一位精神分裂癥者,十余年來,那潛伏心底的聲音不斷地逼她自我毀滅。
而她,家庭幸福,學(xué)業(yè)順遂,又考上政府約聘的社工員,不但心腸慈悲,工作又認真,因此被評定為年度績優(yōu)。當大家正恭祝她,希望她能長留鄉(xiāng)下,繼續(xù)幫助更多困苦的人之時。她竟然接受了死神的召喚,悄悄地自殺了!
由這事例,可以證明業(yè)障的存在。前生所造的惡業(yè),到了今世機緣成熟時,就一定會發(fā)露的。
爰為之題詩作記!
第32篇
你看見世事如聚沫嗎?
你活于生之中,
抑活于滅之中?
你每一個念頭的轉(zhuǎn)換,
究竟把你塑造成何物?
第33篇
睡吧!
睡是一種安息
只有睡,能讓你明朝重生
盡情地安息吧!
安息,
為了蓄積更多的妄想
讓明天的世間更加紛亂
【解】
睡眠如死,猶如一期生命的終結(jié),故云重生。睡眠是眾生最強烈的無明,當睡眠時,即為進入大黑暗處,將此本心覺性澈底蓋覆。
人的一生,用了三分一的時間來睡眠,生生死死數(shù)萬次,昏昏沉沈,像混沌未開。
修行人如不節(jié)制睡眠,豈有解脫之期?
第34篇
人到無求,高處高平,低處低平。
人到無求,眾流入海,等同一味。
人到無求,取身心亦可,不取身心亦可。
人到無求,佛祖閻王全不相干。
第35篇
心皎皎,日月亦無比。
身處眾,猶如爛污泥。
外人見身不見心,何妨此心常光明。
慧眼見身隨因緣,此心卻是金剛性。
心已死,萬劫流轉(zhuǎn)不足懼。
身透空,內(nèi)外澄澈勝琉璃。
身心本虛幻,云何執(zhí)持不放瞎癡迷?
三千無所依,啥事東奔西跑不停息?
且道一字─○
第36篇
且慢!
勿讓此心如轉(zhuǎn)輪。
住手!
刀下是非云何生?
好吧!
但將恩仇寄清風。
謝啦!
萬里無云萬里天。
莎喲拉哪!
一去不回三際斷。
第37篇
云散雨收日頭艷
曬昏行人
事忙心煩萬教興
迷惑世間
這時節(jié)
走亦不是,不走亦不是
放下非,不放下亦非
且聽吾,道一句─
沖個涼吧!待身子舒爽再說
睡個覺吧!待腦子清醒再說
第38篇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看盡心源
無心可點
莫說是云是水
何妨是云是水
笑納吧
因緣果報畢竟空
不必多言
第39篇
天堂地獄都無門
門在你我自心中
白云飄飄悠然過
何處歇腳留幻影
第40篇
無舍不成修行。
真正的修行在于能舍─財務(wù)、情愛、心苦、病苦、人我是非.....
舍希望、舍絕望、舍目標、舍禪定、舍智慧、舍圣人、舍凡夫.....
一切可思可想、可行可做、可觸可受,必能竭力而舍,不起一念貪惜眷顧。
若不心地光明,慧心顯發(fā)者,佛祖欺誑人也!
第41篇
躲在象牙塔里修行,永不得佛法旨趣。
把世間看成五濁惡世,而怕沾染,豈是佛陀舊制?
用“原始”來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機緣應(yīng)該是很好的,但分明已找不到的“原始”資料,而且自己也無法去過“原始”的生活,又何必太在意非得“原始”不可?
難道研究大乘的高僧大德,都已不成典范?非得要去蠻荒地帶挖一些“洋寶”,才能證明“原始”的威德?
佛法是教人這樣嗎?
【解】
把時間詮釋為無始無終的“圓”,是十分荒謬的說法,實際上,時間不過是眾生的妄想境界而已。
把佛法說成“原始佛教”,已屬無稽,又要依之修行,更加令人啼笑皆非。
知識份子執(zhí)取文字相,穿西裝、吹冷氣,置身于精心設(shè)計的禪堂里,如何與佛世的生活背景并稱?
第42篇
修行人用一分讀經(jīng),九分修行。
經(jīng)師用九分去讀經(jīng)寫書,一分修行。其實連這一分究竟是如何亦不很清楚,因為─
只看見書本上的道理,卻看不見自己的念頭,教他從何下手?
第43篇
當內(nèi)心澄凈如水,平坦如鏡時,似有雷霆萬鈞的氣勢待發(fā)。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猶止小兒啼的把戲。殊不知─
修行人是怎樣地穿透時空的隔礙,置宇宙于指掌間。
尤其是─當大悲顯發(fā),胸羅無量無邊的眾生之時!
【記】
早期,以為發(fā)愿度眾是一個動作,現(xiàn)在才知道發(fā)愿度眾是無有間斷的念頭,以及持續(xù)不歇的行為。
夜涼如水,仰望無垠的虛空,更覺肩負的重任是多么圣潔。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第44篇
煩惱像雜草叢生,永遠也除不盡。
修行是任由那雜草生生滅滅,當它是一幅大自然的風景。
該提防的不是煩惱本身,而是─
想斷煩惱的心。
第45篇
修行容易,過日子難。
修行,不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交接往來,都可以做。
過日子,沒錢、沒人,就活不下去;有錢、有人,也恐怕活得苦。
隨時隨地懷抱修行的意思,一定是愈活愈有滋味;一心一意只想過好日子,拼命地鉆營,這個煩惱是絕逃不掉的。
第46篇
修行度眾,豈可自外于人?
自限樊籬,實乃我執(zhí)未破。
一切都是方便,何須如此當真?
但且環(huán)顧四周,應(yīng)知沒有必然!
放下身段
去吧!
第47篇
修行人退失道心三步曲:
第一步─精進曲
懷抱希望,勇猛精進,逢人必論佛法,殷殷勸勉。處處以道場為依歸,開口閉口都是“師父”。
第二步─回旋曲
理想與現(xiàn)實沖突,不知己過,執(zhí)著己見,貪欲難舍,嗔怨難消,反謂修行無益,甚乃生出疑心。感覺道場不再是堅實的依靠,而眼前的圣者成為識見與行徑比自己高明不了多少的凡夫師父。
第三步─退墮曲
進退取舍之時,講求自身立場,寧可損道,慎勿損己。游說親友,勿過份信任師父和道場,以免將來受害。制造口舌是非,混淆大眾視聽。儼然俗人,假名修行。
【記】
出家生活過得久了,心志容易銷磨,若無時刻檢省惕厲,恐將墮落而不覺知。
畢竟了解自己為一介凡夫,禪定、智慧均不具足,如真有一天大限來臨,何能看清是佛,抑是魔?
因此,每于臨睡前思惟反觀,庶幾俯仰無愧!
第48篇
欲將此心掏空
不省心在何處?
修行人動則說“舍”、說“放下”、說“不要著相”。說了半天,卻仍舊半點兒也丟不出去,反倒心更煩意更亂,這時節(jié),難免責怪起那琳瑯滿目的工夫都是虛假,只有業(yè)報臨頭最真、最直接。
其實,說穿了不過是沒用“心”。為什么沒用?因為“不識”!為什么不識?
因為“不知”!為什么不知?因為“不在意”。
勞勞碌碌、牽牽扯扯,究竟誰理會得?
空不了啊!
第49篇
你為什么要修行?
為了證明自己讀了很多佛法資料?為了確認自己比別人懂得更多、更正確?
為了讓大眾知道自己擅長演說佛法?
為了常住道場比外頭清凈?為了不喜與世人爭名奪利?為了生活安定、不愁吃喝?
為了一身是病?為了無聊?
為經(jīng)營道場,闖出一片佛教事業(yè)?
為了環(huán)境?為了習(xí)慣、嗜好?
為了肯定自己?為了受人肯定?
你!為什么?
第50篇
修行上最大的障礙不是認為自己不懂什么,而是認為自己懂得什么。
不是你的眼睛看不清人事物,而是看不清因緣。
你永遠在分別染凈對錯,對于自身的言行舉止永遠以“標準型”為模式,
卻不識知一切均由“自心”所生。
也就是說,當你的心是什么,才會相應(yīng)什么。因此,修行人當善“觀心”,切勿終日追逐外境,或揣摩圣意。
第51篇
修行不是做給別人看,是自心世界相應(yīng)展現(xiàn)。
修行不是一句話,是一件事,不是坐下來談,是去“生活”。
懂修行的人只管修行,不管是非、毀譽、成敗,不管受用不受用,結(jié)果如何也不相干。
懂得修行,自然流露真性,舉手投足,都與佛德契入。明眼的人一望即知,何須多言?
好好修行,莫打妄想!
第52篇
修行人不可對自己設(shè)限。
認為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哪一項才干,沒有哪一項才干。
認為自己的個性外向或內(nèi)向;有依賴性或獨立性;喜愛熱鬧或孤僻。
這些觀念都是偏執(zhí),不是正確的修行。
第53篇
修行人的心中不應(yīng)有“被毀謗”或“被阻擾”。
因眾生本來就是顛倒的,而因緣也是無常的,在大環(huán)境里彼此的牽絆與碰撞之時,哪一件事物不是過眼云煙?
計較啥?
第54篇
修行要從瑣碎的生活細節(jié)中體會。
許多讀書人常把“從書本上找道理”當做是修行,其實他連吃飯都不會。
他是被“我執(zhí)”牽著鼻子跑,只要一碰到境,開口閉口不是哪本書怎么寫,就是某大德怎么說。如別人講的道理和自己研究所認定的道理不一樣,就說別人的道理不對、是邪見。又如看見別人沒事閑聊,就以為他們不精進用功,專講俗話,不像修行人的風格。
這類讀書型的修行人,喜歡把自己塑造成有內(nèi)涵、與眾不同的行徑,而在日常生活中挑三揀四、好惡分明,甚至講求氣氛品味,連穿一件衣服,也得研究適配的問題,完全違反了修行最根本的觀念─自在、隨順。
修行,如是堅持依著自己的性格、或所累積的知識去安排,豈非真理沒有準則,而成了各有各的真理了嗎?
修行,在穿衣吃飯里,在送往迎來里,在沒事呆坐的時候,辦事、聊天、出坡、休閑,哪樣不是真正的修行?
第55篇
乍然夢醒,山河大地變色。
往昔,對這世間充滿著迷戀,雖然過得辛苦,兼且煩惱頻生,但于苦的背后又覺異常的甘美。如斯心情,豈是言語文字所能形容?
現(xiàn)在,對這世間有著無盡的悲憫,一切的付出都無求而且甘心。最要緊的,回看凡俗苦樂夾雜的日子,驚覺猶似飲鴆止渴,真是可怖!
夢醒之后,永恒的清涼認取今生及未來將會不異,所以一切錦繡或污穢的世界,竟如琉璃般透明而無法分別。
終于見到了真面目!
第56篇
有無天地不關(guān)“心”。
天若無地天非天,地無天相不成地。有情之時天地存,無情天地亦不亡。
凡夫?qū)⑿臏y天地,圣者天地自任運。
心生,天地隨之而生;心滅,天地隨之而滅。這即是眾生心。
心無生滅,心不是心,亦無天地名可生,無實有天地可立。這即是圣心。
天地與心,兩不相干。
第57篇
用腦過度的人,常會羨慕那些打雜的。
而打雜的,永遠在咒罵那用腦的不體恤人,不知打雜的辛苦,只會任意指揮人。
所以,打雜的終究是打雜的,從來不用大腦想想:
為什么有文明?有科技?為什么一個團體能運作、能發(fā)展?
當打雜的時間一到來上班,時間一到就下班時。你可知用腦的工作時間比你多一倍?
【記】
萬般皆不去,只有業(yè)隨身,各人作的各人自受,豈可怨天尤人?說世間不公平,試問:誰造成了這不公平的現(xiàn)象?
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因果報應(yīng)之不爽,可怕!可怕!三思!三思!
第58篇
何謂失卻正念?
坐禪時,一意追求定境。一但得定,沾沾自喜,到處吹噓。此是外道行徑,非正念。
費心參禪,若有所悟,說演自如,行住坐臥,或動或靜,皆以為無礙。此是識神作祟,非正念。
妄念一起,強力遏捺,看似清凈,實乃渾濁沉積,從未掃除些許。此是石頭壓草,非正念。
覺自身如虛空,心無住著,像那死人一般,無物可攀,便認定解脫大事已明。此是空亡游魂,非正念。
何謂正念?說似一物即不中!
第59篇
修行應(yīng)于日常生活中,專精制心,想到就做,不拘行住坐臥、交接往來,或動或靜、或獨或眾,盡量守住此心,不起好惡分別,念頭單一,不為境轉(zhuǎn)。
心若澄明,立見自身煩惱多少,煩惱里頭,因緣始終何事何物。于是行止運觀,靜慧發(fā)生,無明分分除斷,法身分分增長?v使遍歷三界,六道出沒,究竟真金顯露,不懼污泥。
一生依此,乃至千萬長劫猶不改易,仍不得悟者,愿代一切眾生自墮拔舌。
【注】
(一)無明─煩惱的根源,其事即見與愛。
(四)真金─即如來藏、法身、佛性。
(五)拔舌─地獄名。
第60篇
修行成果鑒定第一階:
明、凈、善、柔。
明,知見明了,于因緣果報明晰,解知諸法如幻,不以世法觀世間。
凈,內(nèi)心澄澈,不為物役形拘,思惟自在無礙。
善,慈悲發(fā)露,常能利濟眾生。
柔,言行溫和親切。
有諸,真修行人。
無者,口說心迷,邪偽之人。
第61篇
自己跟自己競賽。
修行就是不斷地突破自己的瓶頸,超越體能和智力的極限。
修行要面對無奈的現(xiàn)實,生活在無聊又無趣的環(huán)境中,
你必須把自己當做一粒圓球,驀直地、毫不猶疑、沒有半點眷戀地滾過去,而且面帶微笑,毫發(fā)無傷。
當然,也許因你是凡夫,所以才看不見自己的心,但你不能看不見自己的一舉一動。你可能無法控制念頭內(nèi)的幻覺,卻必須專心一注地達成心與言行的合一。
這是一個由不得自己的人生旅程,莫管別人做了什么,緊守六根門頭,勿讓煩惱賊入。澈底打垮─
那深藏無始劫來的堅執(zhí)!
第62篇
二六時中,尋個寂靜處。
修行人不論有事無事,行住坐臥,都要守住此心,不令放逸。
此言守心,非將一心放于某個部位而集中注意力,而是讓此心不動不搖,安隱寂靜。
寂靜為定,定中生觀,見一切煩惱,一一斷之,即漸次增長智慧。
若言寂靜為禪,即成外道,無關(guān)悟境矣。
第63篇
修行是虛招。
修行人有三事應(yīng)斷:一、煩惱。二、習(xí)氣。三、修行之心。
若有修行之心,即煩惱習(xí)氣未除,仍是一介凡夫;若無修行之心,即不知煩惱習(xí)氣為何物,非但凡夫,甚乃鄙俗。
然則云何應(yīng)斷修行之心?先以修行之心,斷己修行之心。
既斷,便知無有修行,無煩惱習(xí)氣,無了生脫死,無凡無圣。
正所謂:縱橫法界求之遍,非空非有無得失。世出世間如夢幻,作
佛作魔在一心。
所以修行一事,即非修行,是名修行。
修行人!切記!勿執(zhí)“修行”而廢“心”!
第64篇
修行人的佛法在生活中,讀書人的佛法在文字中。
修行人是心對行,讀書人是把所有的經(jīng)論剪裁后,重新匯整,再貼上“自我主張”的標志。
修行人的胸襟隨體證而無限擴展,讀書人隨著學(xué)問累積而識見。愈來愈針對某一焦點,往往促使胸襟日益萎縮。
修行人承擔放下皆自在,讀書人只愿承擔自以為該承擔的,放下那幾經(jīng)思考而不得不放下的。
修行人見對立的因緣背后圓融的調(diào)和,讀書人不是對立就是調(diào)和。覺悟真理和鉆研名相,豈可同日而語?
第65篇
修行,俗心圣事。
度眾,圣心俗事。
這當中關(guān)系悟與不悟,而有千差萬別。悟者,俗圣雙泯,真心獨露,因此修度自在;不悟者,俗是俗,圣是圣,無明蓋覆,修也困頓,度也困頓。
其實,修行度眾都不過一句話,打個噴嚏罷了。
其實,俗人看的想的,永遠是俗心俗事;圣人永遠是圣人。
轉(zhuǎn)凡成圣,行嗎?
【解】
佛法中言“轉(zhuǎn)識成智”、“轉(zhuǎn)凡成圣”,似乎從前是沒智慧的凡夫,現(xiàn)在心念一轉(zhuǎn),變成具證的圣者。
此皆心外求法,永遠沈倫于世間而不得出離。
涅槃經(jīng)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本來天成,非由修行而得。今明修行者,即“但盡凡情,不求圣解”的意思。
又,圣心朗然,猶日月的一無遮覆,雖終日行度眾之事,其心中卻無眾生可度。正所謂“饑來吃飯困來眠”,一切隨緣,何須用心刻意?
由凡夫地欲頓超圣域是不可能的,只有澈見幻軀不異佛身,一向即與釋迦同一鼻孔出氣的修行人,才能真正的翻轉(zhuǎn)!
第66篇
修行是─哪邊出了毛病,就往哪邊開刀下藥。
如果你喜歡哪些事物,最好立刻遠離它們,也許那是包著糖衣的毒藥。
如果你不喜歡哪些事物,你應(yīng)當試著去認識,或找個機會去做做看。當然,這里中有一定的軌則,就是不能造惡業(yè),或干擾了別人的生活及權(quán)益。
一切的喜歡不喜歡,都由重重我執(zhí)所生,如果你無法克服貪愛,將為自己帶來矛盾和苦惱。因此你一定要忍受短暫的懊喪,專找自己的毛病狠狠一刀,硬下猛藥!
第67篇
執(zhí)取過去的因緣,是有礙修行的。
生于濁世,難免有種種的恩仇情怨,若無時無刻受這影塵沾染而擾亂了定境,或左右正確的思惟,必將繞回原地,永無解脫之期。
身為禪者,應(yīng)掌握現(xiàn)前的一念─放下!斷前際后際,千萬不要作魂牽夢縈的拖尸人呀!
第68篇
圓覺寺的午后,傳來鳥叫蟲鳴。
在感覺上,仿佛已是許久未聞,其實是聞而不入于心。
這個發(fā)現(xiàn)證明自己乃一介凡俗,終日追逐五塵,致使心靈閉痼,成為“眾生”。
眾生,五眾和合所生,紛擾擾,闇冥冥。
究竟誰是我?
【記】
初秋時分,獨在禪堂的廊前小憩,微風吹拂,思惟奔馳。突有南柯夢醒的悲凄之情,才知掉入了記憶的漩渦里。的確是凡夫呀!
第69篇
業(yè)報的發(fā)露有一定的階段性及周期性,如能適時適切地掌握其發(fā)露的先機將可有效對治。
所謂“無業(yè)不報”,鉅細靡遺,而對治的方法是隨順與制心。
知因果昭然不昧,甘心承受,即是隨順。
當報來之時,立刻放下一切的世緣俗務(wù),專精修禪,即是制心。
不管輕重諸報,都不可怕,唯堅執(zhí)己意而不放舍,貪著五塵,昏蔽五識,隨業(yè)沉浮,乃至仇怨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詆毀宿昔修學(xué)的佛法,才是終生大敵。
第70篇
生老病死不是大事,其實最難纏的是“心”
心起情執(zhí),瞬息萬變,雖然簡要地說名“無常”,其實一切幻化,哪有什么時空問題。
生老病死由“心”,所以修行應(yīng)治心病。心病為何?不知六塵如幻、生死如幻,堅固
執(zhí)取不放舍。若果一念返照,見心源本無一物。
通!整個大黑漆桶一時翻轉(zhuǎn)倒卷,就算閻王老子算總帳,又有何懼?
第71篇
生老病死不是大事,其實最難纏的是“心”
心起情執(zhí),瞬息萬變,雖然簡要地說名“無!,其實一切幻化,哪有什么時空問題。
生老病死由“心”,所以修行應(yīng)治心病。心病為何?不知六塵如幻、生死如幻,堅固
執(zhí)取不放舍。若果一念返照,見心源本無一物。
通!整個大黑漆桶一時翻轉(zhuǎn)倒卷,就算閻王老子算總帳,又有何懼?
第72篇
透視果報,解剖因緣。
業(yè)的成熟絕非偶然,應(yīng)予完全承擔,不可故意逃掉,F(xiàn)實,能自由脫身嗎?
在因緣中,能知一切皆隨業(yè)受報,而覺性卻不動不搖。因緣本空,果報如幻,計量些什么?
第73篇
業(yè)力不可思議嗎?
不論凡圣,都必須隨業(yè)受報,無所遁免。
唯凡夫受報時,苦惱煎迫,不得解脫;圣者心無掛礙,安然自在。
云何如斯差異?凡夫隨業(yè)轉(zhuǎn),感覺自身承受業(yè)果;圣者雖置身業(yè)緣中,心不受業(yè),無住無念。
業(yè)力雖非任何方法能予改變,卻可因心轉(zhuǎn)境,入而不入,受而不受。
從世間相來看,業(yè)力結(jié)構(gòu)與悟的層次確有密切關(guān)連。即愈偏向矛盾駁雜失控狀態(tài)的業(yè)力,其悟境愈低;愈單一化純正化,可用定慧駕御的業(yè)力,其悟境就愈高。
生活在感覺中,感覺自己真的在生活,就算狂風暴雨,天崩地坼,也是心甘情愿。所以人生如驚濤駭浪,如入地獄煎熬,也可以說成鍛煉,美其名又叫“修行”。
這樣子過生活,人生豈不是很可悲,很可笑嗎?
結(jié)論:凡夫的業(yè)力不可思議,圣者可思議一切業(yè)力。
第74篇
對于因果的肯定,是析果證因,而非從因論果。
所以當你得到了什么報應(yīng),就應(yīng)明白宿昔造了什么業(yè)因。
而修行的原理在于阻斷業(yè)因,自然不必去管究竟會得什么報應(yīng)。
第75篇
無福一身輕。
福,是一種價值感,而每個人對價值的衡量標準不同,所以對“福”的果報承受也不同。
有人以名利富貴為福,有人以多子多孫為福,有人以長壽為福。但名利富貴常引來災(zāi)禍;多子多孫每滋生紛擾;而長壽若與貧賤、勞苦、疾病相隨,又有何?裳?
有人以拋棄世間一切為福,以長伴清風明月為福,但仔細想想,這與那飛禽走獸豈非同類?豈不自貶品級?
其實,無福是心的自在隨緣,該進則進,該退則退,正常顯達時,積極創(chuàng)造利生的機會;隱遁時,安于禪悅,耕于山野。
無福,就是人生無價。
第76篇
肯定自己的確一介凡俗實在很難。
就算你有自卑感,也常堅持自己的意見,常以自己的標準當天尺去判別事物。所以
表相自卑,骨子里卻傲氣十足,甚至用“自卑”為擋箭牌,排除一切所嫌所惡。
這個模樣,你能自稱“凡俗”嗎?
第77篇
人生毫無終點
成佛并無實質(zhì)意義
所有的圣賢都在不斷地說謊,讓那無際的眾生竭其所能改善現(xiàn)狀。而我─
竟然心甘情愿充當前鋒,勇猛不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