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第九次課程 第十八講之: “觀”的正行

  《入中論》第九次課程總第十八講之: “觀”的正行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禪學

  時間:2009年5月24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觀”的正行

  在觀的正行方面:

  開始部分,唯識中觀一起運用;

  第二部分,一切現(xiàn)相唯自心,因外境是以心為主與心同時生,故唯歸于自心。

  唯識宗“一切唯心造”這話非常有用!耙磺形ㄐ脑臁笔鞘裁匆馑寄?就是因為一切外境由心所造,所以把外境收歸自心。外境的問題都在心上找原因,就把關(guān)注重心全轉(zhuǎn)到心上來了。因為一切現(xiàn)象都由自心,所以外境是以心為主、與心同時生起的,所有好、壞、喜、怒都歸于自心。

  第三部分,心無反復無體性,回觀外境,如人放眼望晴空,境化為空,無雜無翳。

  心在這時沒什么反復,所有外境就像善取空性一樣,全都收歸自心了。這時外境既然收歸自心了,外境還有沒有呢?外境還有。你看外境時,就會發(fā)現(xiàn),以前看,有豐富的五彩人生,人生的境界全都有;但現(xiàn)在看,外境全都是晴空萬里,沒有絲毫云彩,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所有外境都變成無云晴空了,所有的境界都化成了無云晴空。為什么在中觀的經(jīng)論中,常常譬喻說萬里無云、無云晴空?那是要你把外境轉(zhuǎn)化為這樣一個境界:沒有雜染、也沒有虛幻的影子,所有好壞的東西都沒有了。

  第四部分,看外境如看空中鳥跡,無法表詮,同時心住。

  看外境時,就像看空中的鳥跡,你無法說明外境是什么,但同時你知道,所看到的外境就是自心。

  第五部分,勝義非意境,如攝能、所二取歸于善取一般,有絲毫對境未歸一心,不得佛果。

  無論外境多廣大,這時都已與自心同步了。怎么同步呢?“勝義非意境”,勝義境界不是意識所對的外境。就像把能取和所取都收攝起來歸于善取空性,任何絲毫的對境全都歸于內(nèi)心了。

  第六部分,有色生色中,無他相時入定。

  若覺得外境有色相,有庸俗外境存在,那我們就是五濁惡世的一個眾生;若這時沒有他相,所有外境已不是他相,所有外境已是心相,我們就入定了。所以這里有一個轉(zhuǎn)依的過程:當你的心真的就是所有的外境時,你就入定;當你的心跟外境沒有關(guān)系時,你就是在定外,就是一個五濁眾生。

  第七個部分,境不在外,心不在內(nèi)。

  這時我們會親眼看到,所有外境都不在心外;我們能親自體驗到,所有心都不在身體里,所以叫“境不在外,心不在內(nèi)”。

  第八個部分,以誠敬及信心,努力。

  以誠敬之心和信心,按以上原則努力修行下去。

  第九個部分,精進。

  我們需要精進努力。

  這里說明:佛法中一直都在說明的“一切唯心造”這一道理,是可以進行驗證的。這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步:它不是一個空理論,不是安慰你情緒的,它是要你實實在在做一個沒有外境的人,是要讓你讓外境不要變到你心外面去了。

  若問:“‘一切唯心造\’,那有點麻煩啊!我去了趟印度,如果‘一切唯心造\’,印度是我心造的,那我回來了,我的心回來了,但印度沒回來啊?”

  真體驗到“一切唯心造”時,印度這個境界真不在心外,而我們的心還不在身內(nèi)。

  這是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轉(zhuǎn)依。

  表面看來,我們也許會覺得這個轉(zhuǎn)依很難,但事實上,只要你有決心進行實修,很簡單,它不難。很多人說“六月修要得解脫”,大不了你花六個月時間!就像上次所說,有禪師說:“如果是抱定一個話頭,就像一片瓦子投入深潭,你如果七天不悟,截老僧頭去!敝灰放下外緣,把這個道理摸索清楚,結(jié)果就只有那一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