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第六次課程 第十一講之:邏輯的高階是果證:絕言而不廢理之第六

  《入中論》第六次課程總第十一講之:邏輯的高階是果證:絕言而不廢理之第六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禪學(xué)

  時間:2009年4月25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xué)二教407室

  邏輯的高階是果證:絕言而不廢理之第六

  永明禪師是在西元904到975佛教很不興盛的時期,他曾經(jīng)對佛教中國化的完善工程做過巨大的貢獻。比如他寫了一百卷的《宗鏡錄》,就是用禪宗的方法來直接檢驗漢傳佛教所有的教理結(jié)構(gòu)。其中他談到了禪宗的三關(guān),先破本參,再破重關(guān),再破后面的末后牢關(guān)。禪宗其實沿用的道次第就這么簡單,就是這個三關(guān)。破牢關(guān)的境界相當(dāng)于什么?永明延壽禪師有那么一篇文章,他說:跟你們說說唯識宗吧。

  玄奘大師到印度去了以后,在那爛陀寺城門上掛出來的是《真唯識量》,“真故極成色,不離于眼識 ;初三所攝,眼所不攝故 ;猶如眼識”。二十多個字掛在那兒,他承諾誰要能夠把《真唯識量》這么一句話的真理給改掉一個字,或者說反駁掉其中一個道理,我可以給他做弟子或者把腦袋給他都可以。

  大師命人將《真唯識量》掛上城門,所有的內(nèi)道、外道高手都來(參加辯論),當(dāng)時這真是大小乘全體佛教的盛況。最后的結(jié)果,十八天沒有任何人能敵。有人來試過,但都被玄奘大師給剃度了。大乘佛法給玄奘大師“大乘天”這樣的一個美名,小乘佛教的這些宗派給玄奘大師的是“解脫天”這樣的一個美名,都是至高無上的贊譽,成了大明星了。

  那么,《真唯識量》的這二十幾個字,它到底是要我們的理念、理性分析和我們的宗教體驗達到什么樣的一個共同水平,我們才能真實的去理解這個真唯識量呢?它這個不僅是因明學(xué),而是一個真正的“量”。量即所謂證量,它是一個真的,不光是理解到了,不光是有著嚴(yán)密的邏輯思維,它還是真正的體驗,是從覺受一直到果證。

  永明延壽大師給它一個判斷說:真實的邏輯思維智慧的最高階段,一定就是果證,邏輯的高階是果證。永明大師會臺、賢、慈恩三家經(jīng)論教法,宗歸一心,遂成禪宗以來未有之巨著。他精唯識義,云:“夫禪宗者,真唯識量。但入信心,便登祖位”。禪教和會有兩種,一種是引教通宗,一種是以宗融教,凡是以宗融教者,皆近于永明大師。

  所謂真唯識量者,就是末后牢關(guān)的證悟。這個說法也是被沉埋了很久,即使在宋元以后,也沒有多少人再來延續(xù)討論相關(guān)的問題了,因為龐大的教理似乎已逐漸與實際的修行相互不能磨合了,而法眼禪師他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這個。

  禪宗形成了以后,既中國化,又佛教化,非常地實用,中國的整體佛教走向越來越跟禪門分不開了。一直到民國時期,太虛大師中國佛教進行了這么個定義,就是:漢傳佛教的特質(zhì)在禪。

  禪,是漢傳佛教的形象。如果說哪一個宗派能夠用最簡潔的方式詮釋漢傳佛教的話,那就只能是禪宗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