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之道講記 a28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五 人死以何業(yè)受報
“五、如人今生死了,過去未了的業(yè)力,加今生造作的業(yè),到底以什么業(yè)招受后報呢?這不能確定,但不外乎三大類:
1.隨最重業(yè):或造作重大的善業(yè);或造重大的惡業(yè)(五無間業(yè)等)。無論意識到,或沒有意識到,因重業(yè)力異常強大,故占有主導的地位。人一到臨命終時,見到種種相,或見地獄,或見天堂,那就是「業(yè)相現(xiàn)前」,是表示要受報到何處的征兆。接著,善或惡的重業(yè),起用而決定招感后報!
“占主導的地位”就是引業(yè),即最強大的力量引導去投胎或轉(zhuǎn)世。有人平常修行很用功虔誠,臨終時說自己要到哪里去了,某某佛或菩薩要來接了,或說看到了天堂的瑞相,于是心很安寧清凈自在。有人這一生是殺豬殺牛的屠夫,臨終前看到很多來討命的,于是心里就很恐懼。其實臨終前的這些業(yè)相現(xiàn)前,都是自己平常所造之業(yè)在意識中起著很深很強的作用之故。預知時至或很自在的瑞相,也是平常熏習而成的。有人平常作惡多端,沒有人敢惹他,但是生病要死時都很恐懼,看到了平?床坏降臉I(yè)相,會像豬狗被殺一樣的慘叫,那就是平常所造的強大之業(yè),在臨終前現(xiàn)了形相出來――業(yè)相現(xiàn)前。
“2、隨習慣性:有的人,既沒有重惡,也沒有大善,平平的過了一生。在此生中,雖無顯著的重業(yè),但所作的善惡業(yè),在不斷的造作狀態(tài)下,對某類善業(yè)或惡業(yè),養(yǎng)成一種習慣性,到了臨命終時,這種慣性的業(yè)力,則起用而決定招感后報。從前,大名長者問佛:我平時念佛,不失正念?墒,有時在十字街頭,人多馬多,連念佛的正念也忘了,若那時不幸身亡,不知會不會墮落?佛告訴他:不會墮落。你平時念佛,養(yǎng)成向佛的善習,即使失去正念而死,還是會上升的,因習慣性的力量大于一時失念。如大樹傾向東邊而長大,一旦鋸斷了,自然會向東倒!逼匠A晳T久了就養(yǎng)成慣性,一下子丟掉也不可能。念佛的人當下失念也沒關系,因為慣性還是很強大。但這里的“念”佛與我們現(xiàn)在的念佛法門不一樣,這是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中的念佛,這個“念”是心念:心中時時有佛陀的功德偉大和德行清凈圓滿,心靈要歸向佛。我們有正念正知的時刻熏習,一時失念沒關系,因為強大的慣性力還在,不會因失念而墮落?梢娖匠pB(yǎng)成的慣性有多重要。好象大樹傾向東邊而長大,一但鋸斷了,自然會向東倒。
“所以止惡行善,能造作重大的善業(yè),當然很好;但最要緊的,還是平時修行,養(yǎng)成向善的習性,臨終自然會因業(yè)力而向上!
我們每人的身心狀態(tài)都不一樣,有人生活在靡爛的生活中;而有人每天很用功學佛學法,時間久了,就可以看出完全不同的兩種身心狀態(tài)。教育小孩子也一樣,最要緊是平常習慣的養(yǎng)成,長大了,那個習慣還是不失的。教小孩子最要緊的是小時候,養(yǎng)成好習慣,長大以后很好教導;如果小時候養(yǎng)成了壞習慣,長大要調(diào)整就很難。
“3、隨當時的憶念:有人生前沒有大善大惡,也不曾造作習慣性的善惡業(yè),到臨命終時,恍恍惚惚,不知何去,但如果當時忽然憶起過去曾做的善行,就能引發(fā)善業(yè)感得上升的果報;若忽而憶念生前的惡行,即能引發(fā)惡業(yè)而墮落。這種人,臨終時的憶念,非常重要!
有人沒有大惡或大善,也沒有很重大的壞習慣或好習慣,臨終時渾渾噩噩恍恍惚惚的,忽然間想到過去的好事而生善念,他就往生善道;如果忽然間起了惡念就會往生惡道。大部分人都是這樣,蠻危險的。
“所以當人臨終時,最好能為他說法、念佛,說起他生前的善行,讓他憶念善行,引發(fā)善業(yè)感果。凈土宗的臨終助念,即根據(jù)這一道理。不過,這是指隨憶念的。若有重大惡業(yè),或大惡的慣性者,那就很難使他憶念佛法僧或施戒等功德了。學佛修行,到底平時要緊!”
臨終前為什么要助念?什么叫“助念”?就是幫“助”臨終的人安住在正“念”中。佛法的正念是三法印――無常無我寂滅涅槃。《雜阿含經(jīng)》中看到,佛陀的弟子不管在家或出家的,有人臨終前都希望佛陀能去看他。佛陀很慈悲都去看,有人病很重很痛苦,就起了退悔心,佛陀照平常五蘊的教法提示他:“色是無常否?無常是不是苦?苦是不是無我?受想行識是不是無!?經(jīng)佛陀一提,弟子馬上就恢復正念:“是無常、苦、無我!彼^的“正念”就是幫助臨終的人提起緣起的正見,在無常無我的正念中才能不繼續(xù)隨業(yè)流轉(zhuǎn)。但普通人平常沒有熏習佛法的正見,無法憶念。此刻我們提醒他要念佛或在旁邊助念,因為怕他昏沉慌亂茫然。有因緣就象《雜阿含經(jīng)》中如同佛陀那樣的開示,因緣不具足就是念佛法門,讓他的心念至少還在念佛里,這是他生前最后的助緣。但是注意聽,這樣的念佛助念是幫助他往生善道而不是解脫哦!那是不得已的最后的助緣,與解脫沒關系,只是不墮到三惡道而已。而且這是指隨憶念的,若有重大惡業(yè)或大惡的慣性者,那就很難使他憶念佛法僧或施戒等功德了。
學佛修行,到底平時要緊!這是對沒有什么重大惡業(yè)或者大習慣性的人才有一點幫助。真正有大慣性大惡業(yè)的人,對他就沒有意義了。我聽一個朋友說:“反正我死前就是十念念佛,我就往生了,因為佛經(jīng)上有這樣的文字!钡覀兤匠H绻麤]有養(yǎng)成習慣,你怎么知道哪一念是最后一念?而且那最后的十念要念佛,你提得起來嗎?平常不用功,最后那一剎那才來個十念念佛,你真有這樣的定力工夫嗎?千萬不要盲目耽誤了自己!平時用功養(yǎng)成習慣,那時心意就能起作用:真正解脫受用者臨終前是沒有恐懼的,很自在清凈,因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絕對不會顛倒。所以平常的用功最要緊啊!
“眾生隨業(yè)力擺布,不得自在,生死死生的流轉(zhuǎn),確實不易明見。如能依佛法修學,得清凈智,發(fā)天眼通,就能親證這一問題。此外,惟有信仰如來的教說,及從推理去信解了。”
很多人都不信輪回,因為看不到無法證明,F(xiàn)在有很多書講過去生輪回的事。也有人這一生自己修學,多少知道些過去的事情。此外只有從經(jīng)論或知識去推理而相信了。其實坦白講,如果不相信有輪回,現(xiàn)在活著的每一個人,你認為生命有意義嗎?如果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那你這一生再辛苦奮斗努力創(chuàng)造,最后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與來生一點沒有關系,這樣的生命還有意義嗎?除非解脫不受后有,否則六道的輪回都是我們能創(chuàng)造改善的。如果今天的所作所為與未來都不相干,這一生的努力有何意義?再怎么努力,有一天也是空,那要做什么?所以佛法講業(yè)報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樣才不會落入頑空。
- 佛法是要鏟除欲望破除我執(zhí)
- 體方法師:修行把握關把握關鍵,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
- 修行不要怕犯錯,勇于去體會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
- 真正的法就在一切法的當下
- 正定跟四禪八定有何差異
- 修行把握關鍵,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1)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2)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3)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4)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5)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6)
- 身苦與心苦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三十、安那般那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十六、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依食住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六、佛云何說法、以何敎之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前言
- 《中觀今論》講座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a23 十二因緣 第一項 無明
- 解脫之道講記 a24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一 行
- 解脫之道講記 a25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二 業(yè)集與煩惱
- 解脫之道講記 a26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三 業(yè)的類別
- 解脫之道講記 a27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四 業(yè)報的意義
- 解脫之道講記 a28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五 人死以何業(yè)受報
- 解脫之道講記 a29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六 業(yè)感的比喻
- 解脫之道講記 a30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七 從前生到后生
- 解脫之道講記 a31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yè)) 八 業(yè)感說的價值
- 解脫之道講記 b1 十二因緣 第三項 識
- 解脫之道講記 b2 十二因緣 第四項 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