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jīng)卷第四十一
雜阿含經(jīng)卷第四十一
一一二一、釋氏經(jīng):佛教誡釋迦族人在法齋日、神足月,應(yīng)持齋戒。富者不能常享樂,修法則能享受永恒之樂。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迦毘羅衛(wèi)國之尼拘律陀園。
那時,有眾多的釋氏,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
那時,世尊告訴諸釋氏們說:「你們諸位瞿曇!在于法齋之日(八關(guān)齋。遇此日時,應(yīng)持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涂飾香鬘不觀聽歌舞、不坐眠于高廣的?座、不非時食),以及神足之月(正、五、九月為長齋月。諸天于此三個月中,以神足巡行四天下,故為神足月,或神變月),是否受持齋戒,修學(xué)功德嗎?」
諸釋氏白佛說:「世尊!我們在于諸齋之日,有時得受齋戒,但有時卻不得受。在于神足之月,有時也曾經(jīng)受持齋戒,修諸功德,但是有時卻不得受持齋戒!
佛陀告訴諸釋氏們說:「瞿曇!你們這樣做,是不能獲得善利!你們可說就是憍慢者!也是煩惱之人,憂悲之人,惱苦之人。你們?yōu)樯趺丛谟谥T齋戒之日,或得齋戒,或不得齋戒呢?在于神足月,同樣的或得齋戒,作諸功德,或不得齋戒而不作諸功德呢?諸瞿曇們!譬喻有人,為了求利,就日日都應(yīng)增長。如一天為一錢,二天就為兩錢,
而三天積為四錢,四天積八錢,五天積十六錢,六日積三十二錢。像如是的,一位士夫,其日常增長其金錢,至于八日、九日,乃至一個月,其錢財是不是會轉(zhuǎn)為增廣了嗎?」有一位長者,就白佛說:「如是,世尊!」
佛陀告訴釋氏說:「你們的意見如何呢?諸瞿曇們!像如是的士夫,其錢財轉(zhuǎn)增,當(dāng)?shù)米匀坏腻X財之增廣,是不會錯的。然又欲使我在于十年當(dāng)中,一向都能喜樂,心意喜樂,多住于禪定,這寧得以否呢?」(一向能覺受安樂而住嗎?)
諸釋氏回答說:「弗也,世尊!」
佛陀告訴釋氏說:「是否能得九年、八年、七年、六年、五年、四年、三年、二年,或一年之間,能覺受喜樂,心里安樂,多住于禪定與否呢?」
釋氏回答說:「弗也,世尊!」
佛陀告訴釋氏們說:「且棄置年歲不講,寧得十月、九月、八月,乃至一個月的期間,覺受喜樂,心里安樂,多住于禪定與否呢?又暫置一個月不說,寧得十日、九日、八日,乃至一日一夜的時間,覺受喜樂,心里安樂,多住于禪定與否呢?」
釋氏們回答說:「弗也,世尊!」
佛陀告訴釋氏們說:「我現(xiàn)在告訴你們。在我的聲聞弟子當(dāng)中,有直心的人,都不諂不幻(不迷)。我對于那些人,用十年的期間去教化他們,由于此因緣,這些人則能百千萬歲的期間,一向都覺受喜樂而心里安樂,多住于禪定,是有此理的!又暫置十年不論,或者為九年、八年,乃至一年,或者是十月、九月、乃至一個月,或者是十天、九天,乃至一日一夜,受我的教化,到了明旦,則能使他勝進。在早晨教化他,而到了日暮時,能使他勝進。由于此因緣,而得百千
萬歲,一向都覺受喜樂而心里安樂,多住于禪定成就二果,所謂斯陀含果(一來,二果阿羅漢),或者為阿那含果(不還,三果阿羅漢)。因為那位士夫已先得須陀洹果(預(yù)流,初果阿羅漢)之故!
釋氏白佛說:「善哉!世尊!我從今天,對于諸齋日當(dāng)會修持齋戒,乃至八支(八關(guān)齋戒)1.對于神足月,要受持齋戒,隨著力量而惠施與人,修諸功德。」
佛陀告訴釋氏說:「善哉!瞿曇(釋氏)!為真實重要的!」
佛說此經(jīng)后,那時,諸釋種們,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作禮后離去。
一一二二、疾病經(jīng):世尊看問居士們之疾病,而教誡如何為患疾的在家男女居士,時得安心。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迦毘羅衛(wèi)國的尼拘律陀園中。
那時,有眾多的釋氏集論議堂,作如是之論議,這時,有釋氏對釋氏難提而說:「我有時得詣如來,而恭敬供養(yǎng)他,有時卻不得。有時得親近供養(yǎng)諸知識比丘們,有時卻不得。其次又不知有諸智慧的優(yōu)婆塞,如遇著有余智慧的優(yōu)婆塞,有智慧的優(yōu)婆夷們之罹患疾病困苦時,又不知如何去教化、教誡、說法,使他們能夠安隱,F(xiàn)在應(yīng)當(dāng)一同往詣世尊之處,去請問這些教義,如世尊啟示,就當(dāng)信受奉行。」
那時,難提與諸釋氏們,都俱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在一邊,而白佛說:「世尊!我們諾釋氏們集在論議堂,曾作如是之論議。有諸
釋氏對我說:『難提!我們有時得以拜見如來,恭敬供養(yǎng),有時卻不得去拜見。有時得往拜見諸知識比丘,親近供養(yǎng)他們,有時卻不得如此去做。像如是的廣說,…乃至如佛有所教誡時,當(dāng)會信受奉行!晃覀兘裉,要請問世尊:如果有智慧的優(yōu)婆塞,遇著有余智慧的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們,罹有疾病困苦時,到底要如何去教化、教誡、說法呢?」
佛陀告訴難提說:「如果有智慧的優(yōu)婆塞的話,就應(yīng)當(dāng)往詣那些有余智慧的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之罹患疾病困苦者之處,用三種穌息處(呼吸之法,可獲得元氣之法。如凈信三寶時,也可獲得精神之力,故云)去教授而說:『仁者!你當(dāng)成就對于佛,不壞凈,對于法、僧不壞凈!挥么巳N穌息處,而教授后,當(dāng)又問而說:『你顧戀父母嗎?』他如果有顧戀父母的話,當(dāng)教使他舍棄,當(dāng)語他而說:『你顧戀父母,而能得活下去的話,就可以顧戀耳。既不由顧戀而得活下去的話,則用顧戀干甚么?』他如果說不顧戀父母的話,當(dāng)應(yīng)贊嘆:好的!而隨喜。當(dāng)又再問:『你對于妻子、奴仆、錢財?shù)戎T物,有顧念嗎?』他如果說顧念的話,當(dāng)教使他舍棄,如舍棄顧戀父母之法那樣。假若說不顧念的話,就嘆為善,而隨喜。當(dāng)又問而說:『你對于人門的五欲,會顧念與否呢?』如果說會顧念的話,就當(dāng)為他說:『人間的五欲,乃為惡露不凈,為敗壞的臭處,不如天上之勝妙的五欲!辉诓≈腥鐟僦诟改钙拮优拓斘锏脑,就會失去心里的平靜,反而會增長病患。要教令他舍離人間的五欲,教令他志愿天上的五欲。如果他又說:心已遠離人間的五欲,先前已顧念天上的勝妙之五欲的話,就嘆為善,而隨喜。又語他而說:『天上的妙欲為無常、苦、空、變壞之法。在諸天上里,有身勝天(具有身體當(dāng)中,非常優(yōu)勝之天)的五欲!蝗绻f又舍棄顧念天之五欲,而顧念有身勝天
之欲的話,就嘆善而隨喜。當(dāng)又教他而說……『有身之欲,也是無常、變壞之法。有諸行消滅,而涅槃,而出離之樂,你應(yīng)當(dāng)舍離有身之顧念,應(yīng)愿樂于涅槃寂滅之樂為上,為勝!荒俏皇サ茏,已能舍離有身之顧念,而喜樂于涅槃的話,就嘆為善,而隨喜。
像如是的,難提!對于那些圣弟子,要像這樣的先后次第的教誡、教授他們,使他得不起煩惱欲染,而證得涅槃。猶如一位比丘,以百年的壽命,而解脫,而證涅槃一樣!
佛說此經(jīng)后,釋氏難提等人,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作禮后,離去。
(如被世欲之樂奪其心,而恐懼死的來臨的話,就會失去心里的平靜。深信死后有天上之勝樂的話,心里自會極為思慕而有了勇氣)
一一二三、菩提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并不是出生為佛之親屬之故,而得善利。凈信佛法僧,具足圣戒,才能得善利。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迦毘羅衛(wèi)國,尼拘律陀園中。
那時,有一位姓釋的,名叫菩提,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而白佛說:「善哉!世尊!我們非常幸運,而能快得善利,得為世尊的親屬(能得出生為佛的親戚)。
佛陀告訴菩提說:「你不可以這樣子說:『我得善利。因為一出生就得和世尊為親屬之故。』菩提!所謂善利,乃對于佛不壞凈,對于法與僧不壞凈,以及圣戒成就才是。因此之故,菩提!應(yīng)當(dāng)要這樣的
學(xué)習(xí):我應(yīng)當(dāng)對于佛不壞凈,對于法與僧不壞凈,以及要成就圣戒!
佛說此經(jīng)后,釋氏菩提,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作禮后,離去。
一一二四、往生經(jīng):如對佛法僧起凈信,及圣戒成就,就能由此因緣,諸天必在天上為之記說:定會來生天上。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老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迦毘羅衛(wèi)國,尼拘律陀園中。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圣弟子能得對于佛不壞凈成就的話,這時,如果諸位天神,已于先前就得對于佛不壞凈,圣戒成就的因緣之故,而往生于天上界的諸天們,就會皆大歡喜,就會贊嘆而說:『我由于得到對于佛不壞凈成就的因緣之故,來生在于此善趣-天上界。那位圣弟子,現(xiàn)在已得對于佛不壞凈成就,由此因緣,又當(dāng)會來生于此善趣-天上界當(dāng)中。』對于法與僧不壞凈,圣戒成就,也是如此!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二五、須陀洹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對于須陀洹果有法益之四種法。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
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四種須陀洹之道分。所謂親近善男子、聽正法、內(nèi)正思惟、法次法向是!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二六、須陀洹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須陀洹果必具的條件就是四不壞凈。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四種須陀洹分。那四種呢?所謂對于佛不壞凈,對于法與僧不壞凈,圣戒成就是,就名叫做須陀洹分!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二七、四法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如成就四不壞凈的話,就是須陀洹。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有人成就四法的話,就應(yīng)當(dāng)知!此人就是須陀洹。那四法呢?所謂對于佛不壞凈,對于法與僧不
壞凈,以及圣戒成就,就名叫做四法成就者。當(dāng)知!這就是須陀洹!」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不分別那類之說那樣,如果把他分別的話,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尼(學(xué)法女)、沙彌(勤策)、沙彌尼(勤策女)、優(yōu)婆塞(近事男、居士)、優(yōu)婆夷(近事女、女居士)等學(xué)佛的人,如果成就四法的話,當(dāng)知!就是須陀洹(預(yù)流,初果阿羅漢)。這一一之經(jīng),均如上述那樣。
一一二八、四果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如專心學(xué)佛的話,就會應(yīng)其受持的程度而得四種果報。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四種沙門(勤息)之果報。那四種呢?所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是!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二九、四果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的內(nèi)容為四沙門果的詳細之說明。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
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四種沙門果。那四種呢?所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是。甚么叫做須陀洹果呢?所謂三結(jié)之?dāng)?1.身結(jié):我見。2.戒取結(jié):行邪戒。3.疑結(jié):懷疑正理。)就名叫做須陀洹果。甚么為斯陀含果呢?所謂三結(jié)斷,而貪恚癡也已微薄,就名叫做斯陀含果。甚么叫做阿那含果呢?所謂五下分結(jié)(貪、瞋、有身見、戒禁取見、疑)之?dāng)?就名叫做阿那含果。甚么叫做阿羅漢果呢?如果他對于那些貪欲已永盡,瞋恚已永盡,愚癡已永盡,一切煩惱已永盡的話,就名叫做阿羅漢果!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三○、經(jīng)行處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比丘如在于其處,得四沙門果中之一果的話,則盡形壽,常念彼處。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在于某一個地方,有一位比丘,經(jīng)行在于那個地方,得證四沙門果中的任何一果的話,則那位比丘,心會歡喜,而盡形壽,常念該地方!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經(jīng)行處經(jīng)那樣,像如是的住處、坐處、臥處,也如是之說。像如是的比丘,如是的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彌、沙彌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等,一一之四經(jīng),也如上之說。
一一三一、四食經(jīng):如四大以四食為長養(yǎng)那樣,四不壞凈會潤澤眾生之福德,為長養(yǎng)安樂之食。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四種食對于四大會有滋養(yǎng)那樣,得此四食,即眾生會安立,會饒益攝受。那四種呢?所謂摶食、觸食、意思食、識食是。像如是的,也有四種,會潤澤福德,潤澤善法,是安樂之食。那四種呢?所謂對于佛不壞凈成就的話,就是福德之潤澤,善法之潤澤,是安樂之食。對于法與僧不壞凈,以及圣戒成就的話,就是福德之潤澤、善法之潤澤、安樂之食!」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三二、潤澤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對于四不壞凈成就的話,其福德會潤澤而為善法長養(yǎng)之食。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所說的,都如上說。有差別的地方就是:「對于佛不壞凈成就的話,就會潤澤福德,潤澤善法,為安樂之食。
對于法不壞凈,對于諸所聞之法,要可意而愛念(等于對于僧之不壞凈),以及圣戒成就的話,就是福德之潤澤,善法之潤澤,也是安樂之食!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三三、潤澤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對于佛法僧起不壞的凈信,而以平等心而施的話,就會福德滋潤,安樂長養(yǎng)。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都如上說。有差別的地方就是:「成就對于佛不壞凈的話,就會有福德之潤澤,善法之潤澤,而為安樂之食。不管是對于法,或者是慳垢,雖為纏縛眾生之所在,但是其心定會離其慳垢,而有眾多的安住(說明對于法不壞凈)。會行解脫施,會常施而樂于舍,會以平等心而行施(對于僧不壞凈)。圣戒成就的話,則會潤澤福德,潤澤善法,為安樂之食!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三四、潤澤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對于佛法僧起不壞的凈信,圣戒成就,福德無量,會成為大功德海!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都如上說。有差別的地方就是:「像如是的四種,乃會潤澤福德,潤澤善法,為安樂之食。那些圣弟子的功德果報,乃為不可稱量。會得爾所之福、爾所的果報!當(dāng)然那些多福,乃會匯墮而入于大功德積聚之?dāng)?shù),如同前述之『五河譬經(jīng)』(八四一經(jīng))里所說的,乃至該經(jīng)所說之偈!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三五、四十天子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四十位天子,乃至八萬天子至佛所:依四不壞凈的因緣,身壞命終,生為天子,各自于佛前記說。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有四十位天子,有極妙之色,在夜過而到晨朝時,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在一邊。
那時,世尊告訴諸天子們說:「善哉!善哉!諸天子們!你們已成就對于佛之不壞凈,對于法與僧之不壞凈,對于圣戒已成就了嗎?」
這時,諸天子們,就從座起,整一整衣服,稽首佛足,合掌而白佛說:「世尊!我們已成就對于佛之不壞凈。緣于此功德,在于身壞命終,于現(xiàn)在才能生于此天上界的!
有一位天子白佛說:「世尊!我對于法,不壞凈成就,緣于此功德,身壞命終,于現(xiàn)在才能生在于天上界的!
又有一位天子白佛說:「世尊!我對于僧,不壞凈成就,緣于此功德,身壞命終,于今才能生在于天上界的!
又有一位天子白佛說:「世尊!我對于圣戒成就,緣于此功德,身壞命終,于今才能生在于天上界的!
這時,四十位天子們,各位都在于佛前自己記說為須陀洹果后,實時隱沒不現(xiàn)。
如此四十位天子那樣,像如是的四百位天子,八百位天子、十千天子、二千天子、三十千天子,四十千天子、五十千天子、六十千天子、七十千天子、八十千天子,各于佛前自己記為須陀洹果后,都實時隱沒不現(xiàn)。
一一三六、月譬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如月之行于空那樣,比丘應(yīng)以不著、不縛、不染之心,入于他家。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應(yīng)當(dāng)要如月亮之譬喻那樣的安住(月光柔和,不著、不縛、不染而行于空中)。如新學(xué)的比丘那樣,慚愧軟下(底心下氣)斂形,而入于他人之家。猶如明眼的士夫之臨深淵,登高峰時,須收攝其心,謹慎其行動(攝心斂形),難以快速前進那樣。像如是的,比丘們,如月亮之譬喻那樣的安住,也如新學(xué)之人那樣的慚愧軟下,御心斂形,而入于他人之家。
那位迦葉比丘,即如月亮之譬喻那樣的安住,也如新學(xué)之人之慚愧
軟下,沒有諸高慢,能御心控形而入于他人之家。有如明眼的士夫之臨深淵、登高峰那樣的御心控形,正觀而進!
佛陀講后,而問諸比丘們說:「你們的意見如何呢?比丘要有那一種像類,始應(yīng)入于他人之家呢?」諸比丘們白佛說:「世尊是法之根?法之眼,法之依,唯愿為我們廣說!諸比丘們聽后,當(dāng)會信受奉行!」
佛陀告訴諸比丘們說:「諦聽!善思!當(dāng)會為你們解說。假若有比丘,入于他家時,其心不縛著貪樂。對于他人有所得利,他人所作的功德,要為之欣喜如自己之事那樣,不生起嫉妒之想,亦不自抬舉,也不輕視他人,像如是的像類的比丘,應(yīng)可進入他人之家。」
那時,世尊,曾用其手,捫摸虛空,然后告訴諸比丘們說:「我現(xiàn)在的此手,是否著于空、縛著空,染著空嗎?」比丘們白佛說:「弗也,世尊!」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比丘之法,常應(yīng)如是。是以不著、不縛、不染之心,而進入他人之家的。唯有迦葉比丘,能以不著、不縛、不染之心,而進入他人之家。對于他之有所得利,以及功德,都欣喜如自己之事。并不生嫉妒之想,也不自抬舉,不輕視他人。所以說,那只有迦葉比丘,始應(yīng)入于他人之家!」
那時,世尊又用手們摸虛空,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的意見如何呢?我現(xiàn)在的此手,是否著于空、縛著空、染于空了嗎?」諸比丘們白佛說:「弗也,世尊!」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那唯有迦葉比丘,其心常如是,用不著、不縛、不染之心,進入于他人之家!」
那時,世尊又問諸比丘們說:「那一種像類的比丘,應(yīng)(合乎)清凈說法呢?」諸比丘們白佛說:「世尊是法之根、法之眼、法之依,
唯愿為我們講說!諸比丘們?nèi)缏牶?當(dāng)會信受奉行!」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諦聽!善思!當(dāng)會為你們解說。假若有比丘作如是之心,去為人說法:『到底那些人,對于我,會起清凈的信心,為本已(這本來已經(jīng))當(dāng)?shù)霉B(yǎng)我的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不是嗎?』像如是而去為人說法的話,名叫不清凈的說法。
如果又有比丘,為人說法,曾作此念:『世尊顯現(xiàn)正法與律,離開諸熾燃,不等待甚么時節(jié),即緣于此現(xiàn)身,而自覺知,正向于涅槃。而諸眾生乃沉溺于老病死,憂悲惱苦里。如這些眾生來聽正法的話,就應(yīng)以義饒益,使其長夜能得安樂!挥捎诖苏ǖ囊蚓,而以慈心、悲心、哀愍心,欲使正法久住之心,而為人說法,這名叫清凈的說法。唯有迦葉比丘,有如是的清凈心,去為人說法。以如來正法與律,…乃至今法久住心,而為人說法。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要如是而學(xué),如是而說法,對于如來的正法與律,…乃至令法久住心,去為人說法。」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三七、施與經(jīng):比丘入施主家,如遇不施、漸施、少施、陋施、緩施時,都不應(yīng)心生屈辱,或生障礙。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假若有比丘,欲入他家時,而作如是之念:『他應(yīng)當(dāng)布施給我,不可使其不布施。要使其頓施,而不是
漸施,多施而不是少施,勝施而不是陋施,速施而不是緩施!蝗缡侵亩劣谒視r,假若他不施…乃至緩施時,這位比丘之心,就會受屈辱。由于此因緣,其心就會退沒,會自生障閡。
如果又有比丘,欲入他人之家時,曾作如是之念:『出家之人,卒然(忽然)到了他人之家,以何理由必得人家之布施,而不是不布施?頓施而非漸施?多施而不是少施?勝施而不是陋施?速施而不是緩施呢?』作如是之念,而到了他人之家時,如果施主不布施給您,…乃至緩施的話,則這位比丘之心,不會受屈辱,也不會退沒,不會生障礙。唯有迦葉比丘,能作如是之念,而入于他人之家而已。因此之故,諸比丘們!應(yīng)當(dāng)要如是而學(xué),應(yīng)該要作如是之念而進入于他人之家:『出家之人,忽然到了他人之家,有甚么理由必得人家之布施,而不是不布施呢?乃至速施,而非緩施呢?』」
佛說此經(jīng)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三八、勝經(jīng):佛勸迦葉說法。迦葉答現(xiàn)在比丘都互競多聞,故難以教授。佛招互競多聞二比丘,對之教誡。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尊者摩訶迦葉,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東園鹿子母講堂。這時,摩訶迦葉,在于晡時,從禪覺來,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
那時,世尊告訴尊者摩訶迦葉說:「你應(yīng)當(dāng)去為諸比丘們說法教誡、教授。為甚么呢?因為我常為諸比丘們說法教誡、教授,你也應(yīng)
該要這樣!鼓υX迦葉尊者白佛說:「世尊!現(xiàn)在的諸比丘們難以教授。也有比丘,不忍聽說的!」
佛陀告訴摩訶迦葉說:「你為甚么緣故,而作如是之說呢?」摩訶迦葉白佛說:「世尊!我曾看見有兩位比丘,一名盤稠,是阿難的弟子,第二位名叫阿浮毘,是摩訶目揵連的弟子。他們二人都共諍為多聞,他們都說:『你來!當(dāng)共論議。到底誰所知的為多,誰所知的為勝?』」
這時,尊者阿難,住在于佛后,用扇在扇佛。他對尊者摩訶迦葉說:「且止!尊者摩訶迦葉!且忍!尊者迦葉!因為這些年輕的比丘,乃為少智、惡智之故!」尊者摩訶迦葉對尊者阿難說:「你且默然!不可使我在于僧中問你之事。」這時,尊者阿難,就默然而住。
那時,世尊告訴一位比丘說:「你到了那位盤稠比丘,以及阿浮毘比丘之處,去作此言:『大師有話要對你說!
那時,那位比丘就受佛的教令,而到了盤稠比丘,和阿浮毘比丘之處,而作此言:「大師語汝!鼓菚r,盤稠比丘和阿浮毘比丘回答而說:「奉教」(連命)。就俱往佛所,稽首禮足,退住在一邊。
那時,世尊告訴二位比丘說:「你們二人,實共諍論,而各出發(fā)言:『你來!試共論議。看看誰為多聞?誰為優(yōu)勝』嗎?」二位比丘白佛說:「實在講過的,世尊!」
佛陀告訴二位比丘說:「你們持我所說的修多羅(契經(jīng))、祇夜(重頌)、受記(記說、授記)、伽陀(諷頌)、優(yōu)陀那(自說)、尼陀那(因緣)、阿波陀那(譬喻)、伊帝目多伽(本事)、阇多伽(本生)、毘富羅(方廣)、阿浮多達摩(未曾有法)、優(yōu)波提舍(論議)等法,而共諍論,各人說:『你來!試共論議,誰多誰勝』嗎?」二比丘白佛說:「弗也,世尊!」
佛陀告訴二比丘說:「你們不用我所說的修多羅…乃至優(yōu)波提舍,去自調(diào)伏,去自止息,去自求涅槃嗎?」二比丘白佛說:「如是,世尊!」
佛陀告訴二位比丘說:「你們知道我所說的修多羅…乃至優(yōu)波提舍的話,你這些愚癡人,為甚么共相論諍:『誰為多聞,誰為優(yōu)勝』呢?」這時,二位比丘向前去禮拜佛足,重白佛說:「悔過!世尊!悔過!善逝!我們?yōu)橛?我們?yōu)榘V!不善、不辯,才會共相諍論!(律有悔過法。允許懺悔自凈而滅罪,故二人于佛前悔過)
佛陀告訴二比丘說:「你們真正知罪,而悔過你們的愚癡,為不善不辯,而共相諍論,F(xiàn)在既已自知罪,自見罪,知見而悔過,則在于未來世,會有律儀之戒之生。我現(xiàn)在接受你們,憐愍你們之故,使你們的善法增長,終不退減。為甚么呢?因為若有人自知罪,自見自己之罪,由于知見而悔過的話,則在于未來世之律儀戒會生起,終不會有退減的!
這時,二比丘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作禮后離去。
一一三九、無信經(jīng):本經(jīng)敘述佛命迦葉說法教誡比丘,迦葉告以無信等與有信等之差別。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尊者摩訶迦葉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東園鹿子母講堂。他在于晡時,從禪覺過來,就往詣世尊之處,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
佛陀告訴迦葉說:「你應(yīng)當(dāng)教授教誡諸比丘們。要為諸比丘們說法教誡教授。為甚么呢?因為我常為諸比丘們說法、教誡、教授,你也應(yīng)該如此去作!」尊者摩訶迦葉白佛說:「世尊!現(xiàn)在的諸比丘們,很難對他們說法。如果說法的話,當(dāng)會有比丘不能忍耐,不會歡喜的。」
佛陀告訴迦葉說:「你看到甚么緣故,而說這種話的呢?」摩訶迦葉白佛說:「世尊!如果有比丘對于諸善法,并沒有信敬之心的話,則如聽人說法,他就會退沒的。假若為惡智之人的話,則對于諸善法并不會有精進、慚愧、智慧,因此,雖然聽人說法,也會退沒的。如人為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惑,而身行傲暴、忿恨失念、不定無智的話,則聽聞?wù)f法,也會退沒的。世尊!像如是的諸惡人,尚且不能使其心安住于善法,更何況又增進?當(dāng)知此輩等人,乃隨著其日夜,善法會退減,不能增長。
世尊!假若有士夫,對于諸善法,信心清凈的話,這就是不退!對于諸善法,有精進、慚愧、智慧的話,這則是不退。不貪、不恚、不睡眠、不掉悔、不疑惑的話,就是不退。身不弊惡,心不染污,不忿、不恨,定心、正念、智慧的話,就是不退。像如是等人,對于諸善法,會日夜增長,何況心住!此種人,乃日夜常求勝進,終不退減!」
佛陀告訴迦葉說:「如是!如是!對于諸善法沒有信心的話,就是退減,其它也如迦葉次第廣說的!
這時,尊者摩訶迦葉,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從座起,作禮而去。
一一四○、佛為根本經(jīng):佛陀明解迦葉不說法之因:從前如有人求學(xué)則歡迎。今則看在名財之面,使年輕比丘墮落。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尊者摩訶迦葉,住在于舍衛(wèi)國之東園鹿子母講堂。他在于晡時,從禪覺醒過來,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
那時,世尊告訴摩訶迦葉說:「你當(dāng)為諸比丘們說法教誡教授。為甚么呢?因為我常為諸比丘們說法、教誡、教授,你也應(yīng)該照樣去做!棺鹫吣υX迦葉白佛說:「世尊!現(xiàn)在的諸比丘們,難可以說法教誡、教授。因為有諸比丘,聽聞所說之法,會不忍、不喜的。」
佛陀告訴摩訶迦葉說:「你到底是以甚么緣故,而說如此之語的呢?」摩訶迦葉白佛說:「世尊是法之根,法之眼,法之依,唯愿世尊為諸比丘們說法,諸比丘們聽后,當(dāng)會信受奉行!」
佛陀告訴迦葉說:「諦聽!善思!當(dāng)會為你解說!狗鹜佑谑菍﹀热~詳說而說:「往昔之時,阿練若的比丘(住閑靜處),在于阿練若比丘之處,嘆說阿練若之法。在于行乞食的比丘之處,嘆說乞食的功德,在于穿糞掃衣的比丘之處,嘆說穿糞掃衣的功德。如果少欲知足,修行遠離,精勤方便,正念正定,智慧漏盡,已自知身作證的比丘之處,會隨其所行,而贊嘆稱說。
迦葉啊!如果在于阿練若之處,嘆說阿練若之法,…乃至在于漏盡的比丘之處,嘆說漏盡而自知身已作證。假若看到其人,就應(yīng)和他談?wù)f,隨宜而慰勞,而說:『善來!你叫做甚么名?是誰的弟子呢?』同時要讓座給他坐下,而嘆其賢善,如其法之像類,而說:『是的!
有此沙門義,有此沙門欲!粦(yīng)如是的贊嘆!這時,若和他同樣之安住,同樣之游行的話,就要決定隨順?biāo)男袆?不久當(dāng)會和他同其所欲!
佛陀并告訴迦葉說:「如果這位年輕的比丘,看到那位阿練若比丘之來到,而贊嘆阿練若法,…乃至漏盡,身已作證等時,那位年輕的比丘應(yīng)該起立出去迎接,要恭敬禮拜問訊,乃至和他同樣之安住的話,不久當(dāng)?shù)米粤x饒益。像如是的恭敬的話,長夜當(dāng)?shù)冒矘佛堃!?/p>
佛陀繼之而告訴迦葉說:「現(xiàn)在的比丘,看見有人來時,覺得對方為知見大德,定能感受其財利、衣被、飲食、?臥、湯藥等,就會和他共語(打招呼),會恭敬問訊,會嘆言而說:『善來!你的名字德號叫做甚么?是誰的弟子呢?』會嘆其福德,能感大利,如衣被、飲食、臥具、湯藥等是。如果和尊者相習(xí)近的話,也當(dāng)會豐足其衣被、飲食、臥具、湯藥之故。如果又有年輕的比丘,看到這樣的人物到來,覺得對方為大智大德,能感受其財利、衣被、飲食、臥具、湯藥的話,就會疾起而出迎,會恭敬問訊,會嘆言:『善來!』因為對于大智大德,能感受其大利,如衣被、飲食、臥具、湯藥等是。迦葉!像如是的年輕的比丘,長夜當(dāng)?shù)梅橇x,不饒益之苦。
像如是的,迦葉!這一類的比丘,會為沙門之患,會為梵行之溺,會為大映障,是惡不善之法?烧f是煩惱之患,會重受諸有,熾然生死,未來苦報,所謂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是。因此之故,迦葉!應(yīng)當(dāng)要如是而學(xué):為了修阿練若之行而在于阿練若處,就稱譽贊嘆。對于穿糞掃衣,行乞食,少欲知足,修行遠離,精勤方便,正念正定,正智漏盡,而自知身已作證的人,也應(yīng)稱譽贊嘆。應(yīng)當(dāng)要如是而學(xué)!」
佛說此經(jīng)后,尊者摩訶迦葉,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作禮后,離去。
(阿練若譯為閑靜處、林住。為十二頭陀行之一。北方為十二條,南方有十三條。1.糞掃衣,2.唯三衣,3.常乞食,4.次第乞食,5.一坐食(日一齋),6.節(jié)量食(缽食),7.時后不食(過午不食),8.住阿練若處,9.樹下坐,10.露地住,11.冢間住,12.隨所住(隨處住),13.常坐不臥。)
一一四一、極老經(jīng):佛以迦葉年耆,叫他穿輕衣,他仍穿糞掃衣.說他不舍阿練若二義-糞掃衣、乞食。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尊者摩訶迦葉,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東園鹿子母講堂。他在于晡時,從禪覺醒,往詣世尊之處,稽首禮足,退坐在一邊。
那時,世尊告訴摩訶迦葉說:「你現(xiàn)在已老了,已年耆而根熟。你所穿的糞掃衣非常的重,我穿的衣比較輕而好穿。你現(xiàn)在可住于僧中,穿著居士的壞色之輕衣。」
迦葉白佛說:「世尊!我已長夜習(xí)慣于阿練若之行,贊嘆阿練若,而穿糞掃衣,而常行乞食」。
佛陀告訴迦葉說:「你觀察幾種義。而學(xué)習(xí)阿練若,贊嘆阿練若,而穿著糞掃衣,常行乞食,贊嘆糞掃衣,贊嘆乞食法呢?」
迦葉白佛說:「世尊!我觀察二種義。所謂在于現(xiàn)法,能得安樂住之義。又為未來的眾生,能作為大明。未來世的眾生,當(dāng)會起如是之念:『過去的上座之有六神通,乃因出家日久,梵行純熟,為世尊所
稱嘆,為有智慧梵行者之所奉事。他乃在于長夜修習(xí)阿練若,贊嘆阿練若,穿糞掃衣,常行乞食,贊嘆糞掃衣、乞食法。諸有聽聞的人,都會凈心而隨喜,長夜皆得安樂饒益!」
佛陀告訴迦葉說:「善哉!善哉!迦葉!你就是長夜多所饒益,安樂眾生,哀愍世間,安樂天人!」.
佛陀并告訴迦葉說:「如果有毀呰頭陀法的話,就是毀呰我。假若有人稱嘆頭陀法的話,就是稱嘆我一樣。為甚么呢?因為頭陀法乃為我長夜稱譽贊嘆的。因此之故,迦葉,阿練若的行者,應(yīng)當(dāng)稱嘆阿練若。而修持穿糞掃衣、乞食的人,當(dāng)應(yīng)稱嘆糞掃衣、乞食之法!
佛說此經(jīng)后,摩訶迦葉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作禮后離去。
一一四二、衲衣重經(jīng):大迦葉長須發(fā),穿弊衣,諸比丘起輕蔑。佛知而讓半座給迦葉,也贊其所得的廣大殊勝的功德。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舍衛(wèi)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尊者摩訶迦葉久住于舍衛(wèi)國,阿練若?坐之處,留著長的須發(fā),穿著弊衲衣,來詣佛所。那時,世尊被無數(shù)的大眾圍繞正在說法。
這時,諸比丘們看見摩訶迦葉從遠處而來,看后,則對于尊者摩訶迦葉其人,起輕慢之心,而說:「這位是甚么比丘?穿的衣服為粗陋,并沒有甚么儀容而來,衣服佯佯而來(假裝)!
那時,世尊知道比丘們之心之所念,乃告訴摩訶迦葉說:「善來!
迦葉!來坐在這半座。我現(xiàn)在要究竟知道誰先出家之事。是你呢?或者是我呢?」
那些諸比丘們看到此情形,心生恐怖,身毛都為之皆豎,并相互謂言:「奇哉!尊者!那位尊者摩訶迦葉,乃為大德大力的尊者!身為大師的弟子,卻被大師以半座讓請于他坐!」
那時,尊者摩訶迦葉,合掌白佛說:「世尊!佛是我的師父,我是佛的弟子!」
佛陀告訴迦葉說:「如是!如是!我為大師,你是弟子。你現(xiàn)在可隨其所安,且坐下來!棺鹫吣υX迦葉,乃稽首佛足,退坐在一邊。
那時,世尊又想警悟諸比丘們,乃又將尊者摩訶迦葉乃同于佛陀自己所得的殊勝的廣大的功德,為諸大眾示現(xiàn)之故,告訴諸比丘們說:「我已離欲、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具足初禪而住,不管是白天,是夜間,不論是日夜。摩訶迦葉也是如我之離欲、惡不善之法,乃至具足初禪而住,不管是白天,是夜間,不論是日夜。我欲入于第二、第三、第四禪具足而住,不管是白天、是夜間,是日夜,摩訶迦葉也能如是,…乃至第四禪具足而住。不管是白天、是夜間、是日夜。我能隨所欲,而慈悲喜舍,空入處、識入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入處,神通境界,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盡智具足而住,不管是白天,是夜間,是日夜,這位迦葉比丘也能如是,…乃至漏盡智具足而住,不管是自天,是夜間,是日夜。」
那時,世尊在于無量的大眾當(dāng)中,稱嘆摩訶迦葉,同于佛自己的廣大勝妙的功德后,諸比丘們,聽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四三、是時經(jīng):大迦葉與阿難共至比丘尼精舍,迦葉先說法,
有比丘尼不悅而出惡語。由迦葉月譬等經(jīng)而知佛很重他。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
尊者摩訶迦葉、尊者阿難,乃住于耆阇崛山。
那時,尊者阿難,詣尊者摩訶迦葉之處,對尊者摩訶迦葉說:「現(xiàn)在可以共出耆阇崛山,進入王舍城去乞食!
摩訶迦葉尊者乃默然表示許允。這時,尊者摩訶迦葉、尊者阿難,都著衣持缽,入王舍城去乞食。尊者阿難對尊者摩訶迦葉說:「現(xiàn)在時間太早,暫時可以同到比丘尼精舍!咕瓦@樣的暫時往尼精舍。
那時,諸比丘尼遙見尊者摩訶迦葉、尊者阿難,從遠處而來,就快敷?座,諸他們就坐。這時,諸比丘尼禮尊者摩訶迦葉、阿難之足后,就退坐在一邊。
尊者摩訶迦葉為諸比丘尼說種種法,示教照喜她們。示教照喜后,那時,有一位偷羅難陀比丘尼,聽后不喜悅,曾說如是之惡語而說:「為甚么阿梨(圣者)摩訶迦葉,在于阿梨阿難-這位鞞提訶牟尼(圣者。東洲大林的圣者。被尼眾尊為第二之世尊并之前,為比丘尼說法呢?猶如販針的人,到了針師之家中去賣針一樣,阿梨摩訶迦葉也是如此之人,敢在于阿梨阿難,也就是鞞提訶牟尼(指阿難)之前,為諸比丘尼說法?」
摩訶迦葉尊者聽聞偷羅難陀比丘尼,其心不悅,口出惡言,聽后,對尊者阿難說:「你看!這位偷羅難陀比丘尼,心不喜悅,口出惡言。到底如何呢?阿難!我是販賣縫針的人,你是針師,在你的面前販賣的嗎?」
阿難尊者對摩訶迦葉尊者說:「且止!當(dāng)忍!因為這位愚癡的老嫗,是智慧薄少,不曾修習(xí)之故。」摩訶迦葉尊者說:「阿難!你豈不聞世尊-如來、應(yīng)供、等正覺之所知所見,曾在于大眾當(dāng)中宣布月譬經(jīng)(一一三六經(jīng)),而教誡、教授而說:『比丘!當(dāng)如月譬而安住。要常如新學(xué)的態(tài)度!幌袢缡菑V說而為大眾說。阿難啊!你是否如月譬經(jīng),常如新學(xué)那樣的態(tài)度嗎?」(指不染不縛,攝心斂形,慚愧軟下而入他家去乞食的橫范)。阿難回答說:「弗也,尊者摩訶迦葉!」
摩訶迦葉又說:「阿難!你聞世-如來、應(yīng)供、等正覺,以他所知所見,而說言說:『比丘!當(dāng)如月譬而安住,常如新學(xué)那樣的慚愧軟下,其唯摩訶迦葉比丘!』是嗎?(佛贊唯有迦葉比丘始能作得到)
阿難回答說:「如是,尊者摩訶迦葉!」迦葉又說:「阿難!你曾經(jīng)被世尊-如來、應(yīng)供、等正覺,之所知所見,而在于大眾當(dāng)中,請你來坐在其一半之座嗎?又是否被世尊,說你乃同于他老人那樣之廣大之德,而稱嘆你:『阿難離欲,惡不善法,…乃至漏盡通。』那樣的被稱嘆過嗎?」回答說:「弗也,尊者摩訶迦葉!
迦葉又說:「如是,阿難!世尊-如來、應(yīng)供、等正覺。曾在于無量的大眾當(dāng)中,親自說言:『善來摩訶迦葉!請你就半座!挥衷谟诖蟊姰(dāng)中,以同于他自己的廣大的功德,離欲、惡不善法,…乃至漏盡通,而稱嘆摩訶迦葉嗎?」阿難回答說:「如是,尊者摩訶迦葉!」
那時,摩訶迦葉,在于比丘尼的大眾當(dāng)中,作獅子吼后,離去。
一一四四、眾減少經(jīng):佛涅槃不久,阿難率眾至南印,三十年輕比
丘還俗,迦葉說為童子,有比丘尼不悅,后被阿難糾正。
像如是的經(jīng)教,乃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尊者摩訶迦葉、尊者阿難,都住在于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為世尊涅槃未久之時,遇世饑饉,乞食難得。
那時,尊者阿難,和眾多的年少比丘俱。他們不能善攝諸根,食又不知其量,不能在于初夜、后夜,去精懃禪思。都樂著于睡眠,常求世利。阿難乃率他們在人間游行,到了南天竺,有三十位的年少的弟子于中途舍戒還俗,其余的多為是童子。這時,尊者阿難在于南山國土游行,以少徒眾還回王舍城。那時,阿難尊者舉放衣缽,洗足后,到了摩訶迦葉尊者之處,稽首禮足,退坐在一邊。
這時,尊者摩訶迦葉,問阿難尊者說:「你從甚么地方回來?徒眾為甚么這么的甚少?」阿難回答說:「從南山的國土,人間游行時,年少的比丘三十人舍戒還俗,徒眾因此而損減。又現(xiàn)在殘余的多為是童子!鼓υX迦葉尊者對阿難說:「有幾種福利,為如來、應(yīng)(供)、等正覺之所知所見,而聽許三人以上制群食呢?」阿難回答說:「為二事之受之故。那二事呢?第一為貧小之家,第二為多諸惡人,以為伴黨,相破壞之故。為了不使惡人在于僧中而住,而受眾名,而映障大眾,別為二部,互相嫌諍!
尊者迦葉對阿難說:「你知此義,為甚么在饑饉之時,和眾多年少的弟子到南山國土去游行,致三十人舍戒還俗,徒眾為之損減,殘余的多為童子呢?阿難!如你的徒眾會消減之事看來,你還是一位童子耳。你實在不知籌量!」阿難回答說:「為甚么呢?尊者摩訶迦葉!我的頭發(fā)已經(jīng)變?yōu)槎?還說我是一童子呢?」
摩訶迦葉尊者說:「你在饑饉之世,和諸年少的弟子,在人間游行,致令三十位弟子舍戒還俗,其殘余的又多是童子,是徒眾消減,不知籌量之故,而說:『宿士眾壞,阿難之眾也就極壞!话㈦y!你真正就是一位童子耳!因為不知籌量之故!」
這時,低舍比丘尼聽聞摩訶迦葉尊者,用童子之號,責(zé)尊者阿難-毘提訶的牟尼,聽后,非常的不滿,而作此惡言:「為甚么阿梨摩訶迦葉,本為外道的門徒,而以童子呵責(zé)阿梨阿難-毘提訶的牟尼,使他變成為童子之名,流行于世呢?」
摩訶迦葉尊者,以天耳聽到低舍比丘尼因心不歡喜,而口出惡言之事。他聽后,對尊者阿難說:「你看!那位低合比丘尼,心不歡喜,而口出惡語,而說:『摩訶迦葉本門為外道,卻責(zé)阿梨阿難-毘提柯牟尼,使他成為童子之名,流行于世!弧
尊者阿難回答說:「且止!尊者摩訶迦葉!忍之!尊者摩訶迦葉!這位愚癡的老嫗,并沒有自性智!」
摩訶迦葉尊者對阿難說:「我自出家以來,都不知道有異師,唯有如來、應(yīng)、等正覺耳(只皈依世尊)。我在未出家之時,常念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知道在家時有好多的事務(wù)(荒務(wù)),好多的煩惱。如出家,則很空閑,難可作為俗人(不可再以俗家為是),處于非家(出家),一向鮮潔,盡其形壽的期間,均為純一滿凈,梵行清白。應(yīng)當(dāng)剃除須發(fā),著袈裟衣,由正信而為非家之出家學(xué)道。將值百千金的貴價之衣,把它割截為一段一段,而縫為僧伽梨(大衣、袈裟)。我想如果在世間里,為之阿羅漢的話,我若聽后,定會從其出家。我出家后,在于王舍城與那羅聚落之中間的多子塔(中印度,毗舍離城之西)之處,遇值世尊,正在正身端坐,相好奇特,諸根寂靜,第一息滅,猶如金山。
我在此時看到后,曾作此念:『這位是我?guī)?這位是世尊!這位是阿羅漢!這位是等正覺!』我于是就專心一意的合掌敬禮,而白佛說:『您是我的大師!我是您的弟子。』
當(dāng)時佛陀告訴我說:『如是,迦葉!我是你的師甫,你是我的弟子。迦葉!你現(xiàn)在成就如是的真實的凈心。所應(yīng)恭敬的人如果為不知而說為知,不見而說為見,實在不是阿羅漢,而說他為阿羅漢,不是等正覺,而說為是等正覺。這樣,應(yīng)當(dāng)自然的身碎為七分。
迦葉!我現(xiàn)在如實而知之故,而言知,如實而見之故,而言見,真正的阿羅漢之故,而言為阿羅漢,真正的等正覺,而言為等正覺。迦葉!我現(xiàn)在有因緣之故,為聲聞?wù)f法,并不是沒有因緣。依而不是非依,有神力而不是沒有神力。因此之故,迦葉!如果欲聞法的話,就應(yīng)如是而學(xué):如果欲聞法時,就應(yīng)以義而饒益,當(dāng)應(yīng)專一其心。要恭敬尊重,專心的側(cè)聽,而作此念:『我應(yīng)該正觀察五陰之生滅,六觸入處之集起與滅沒,對于四念處正念樂住,修習(xí)七覺分、八解脫,而身自作證。應(yīng)該常念其身,未嘗斷絕,應(yīng)離開無慚愧心,在于大師之處,以及梵行的大德之處,常住于慚愧!應(yīng)當(dāng)要如是而學(xué)!
那時,世尊為我說法,示教照喜與我。示教照喜后,就從座起而去。我也隨之而去,都向于住處。我乃以價直百千之金之衣,割截為僧伽梨,四襵而為座。那時,世尊知道我的至心(虔誠心),就處處都下道,我就敷衣,做為佛陀的坐具,請佛坐在其上。世尊就坐下來,用手摩衣,感嘆而說:『迦葉!此衣輕細,此衣柔軟!晃矣谀菚r白佛說:『如是,世尊!此衣輕細,此衣柔軟,唯愿世尊受我此衣!』佛陀告訴迦葉說:『你當(dāng)接受我的糞掃衣,我當(dāng)會接受你所奉獻的僧伽梨!环鹜泳陀H手授我以糞掃衲衣,我即奉佛以僧伽梨。像如是的漸漸教授我。我就在于八日當(dāng)中,學(xué)法而受持乞食之法,到了
第九日,已超脫而為無學(xué)。
阿難!若有人正問起而說:『誰是世尊的法子?誰從佛之口而生,從法所化生,付以法財,而正受諸禪、解脫、三昧』的話,應(yīng)回答就是我,這就是正說。譬喻轉(zhuǎn)輪圣王的第一長子,當(dāng)以灌頂,而就于王位時,則會受王的五欲,不勞苦方便,自然能得那樣。我也是如是,為佛的法子,從佛之口而生,從法而化生,得到法的余財,對于法之禪、解脫、三昧、正受,則不苦勞方便,自然而能得到。譬如轉(zhuǎn)輪圣王的寶象,其高有七八肘,然而如有一多羅葉,就能映障它一樣,像如是的我所成就的六神通智,則可以映障它。假若有人對于神通境界的智證,有所疑惑的話,我均能為之分別記說。對于天耳、他心通、宿命智、生死智、漏盡作證智通,有疑惑的話,我都能夠為之分別記說,使他能得決定!
尊者阿難向尊者摩訶迦葉說:「如是!如是!摩訶迦葉!如轉(zhuǎn)輪圣王的寶象,高有七八肘,欲以一多羅葉,能映障那樣,尊者摩訶迦葉的六神通智,則可以映障。假若有人對于神通境界作證智,…乃至漏盡作證智,有疑惑的話,尊者摩訶迦葉,能為之記說,能使其決定。我會在于長夜敬信尊重尊者摩訶迦葉,乃因為您有如是的大德神力之故!」
尊者摩訶迦葉說此語之時,尊者阿難,聽其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jīng)卷第四十一完
- 上一篇:雜阿含經(jīng)卷第四十
- 下一篇:雜阿含經(jīng)卷第四十二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三十、安那般那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十六、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依食住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六、佛云何說法、以何敎之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前言
- 中阿含經(jīng)新譯
- 長阿含經(jīng)新譯
- 增一阿含經(jīng)新譯
- 雜阿含經(jīng)新譯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雜阿含經(jīng)·尊者難陀為五百比丘尼說法》講記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二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三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四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五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六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七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八
- 雜阿含經(jīng)卷第九
- 雜阿經(jīng)卷第十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